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投資

會計之所得稅知識

投資2.66W

一、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

會計之所得稅知識

應納稅所得額與利潤總額不是一個概念。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稅法的規定,對利潤進行調整之後的應納稅利潤,可以理解成稅法上的利潤,這樣說來納稅調整就好理解了。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其中:

納稅調整增加額包括:

1、按會計準則規定覈算時不作爲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作爲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這種情況稅法上要確認收益,有收益就要交稅,那麼未來期間由稅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就要納稅調增。

2、按會計準則規定覈算時確認爲費用或損失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不允許扣減。比如福利費在會計中是可以在成本費用中扣除的,而稅法上只能按照工資薪金總額的14%作爲福利費扣除限額。成本費用是會減少稅前會計利潤的,那麼未來期間由稅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就要納稅調增。

納稅調整減少額包括:

1、按會計準則規定覈算時作爲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爲收益。比如國債利息收入在會計上作爲收入反映到利潤表中使稅前會計利潤增加,但稅法上對於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的,那麼未來期間由稅前會計利潤調整應納稅所得額時就要納稅調減。

2、按會計準則規定覈算時不確認爲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則允許扣減。比如研究開發形成的研究開發費用,稅法中規定該部分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其實也是按50%加計扣除的概念)。但在會計上這50%是不作爲費用扣除的,那麼在未來期間由稅前會計利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就要納稅調減。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所得稅會計的核心問題是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關鍵點在於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

資產的計稅基礎就是站在稅法的角度看資產,資產的減少會形成費用或損失。

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按照會計準則該項資產可以作爲費用或損失在以後列支的`;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稅法規定該項資產可以作爲費用或損失列支的,即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差異屬暫時性差異,根據暫時性差異對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影響,分爲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標籤:所得稅 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