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稅務

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完善策略論文

稅務2.09W

摘要:《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提到未來十年最急需的是稅務人才,無論是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都需要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複合應用型人才。目前,高校在學生稅務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出發,依託唐山學院教研基金項目,對稅務會計教學困境形成原因進行剖析,從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組織方法的斟酌、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的培育、校外實訓資源的利用等方面進行完善和創新。

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完善策略論文

關鍵詞: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優化

稅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並且近年來稅制改革頻繁,稅法更新變化很快,如何在稅法政策變化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培養出具有較高稅務實踐能力的學生,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是目前高校稅務會計實踐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稅務會計課程的特點

1.交叉學科性

稅務會計是一門交叉學科,一門融合稅收法規制度和會計覈算於一體的特殊的專業會計,可以說是稅務中的會計、會計中的稅務。該課程主要研究企業稅務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其中稅款的計算和繳納要遵循國家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會計處理要遵循會計學的理論、方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

2.所涉及會計制度、稅法政策更新變化快

基於稅務會計交叉學科的特點,該課程既依賴於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又以稅法政策爲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稅法政策更新變化快,直接導致了稅務會計課程必須不斷更新的特點。自1992年國家第一次發佈企業會計準則,到2006年發佈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2011年《小企業會計準則》發佈,再到2015年增加三項具體準則以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制度的相繼出臺,國家會計制度在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經歷了數次修訂,較之最初的會計制度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國現行稅制基本框架和內容主要形成於1994年,近20多年來,又作了多次調整,各稅種幾乎都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甚至有些稅種變化非常大。尤其是21世紀以來,稅制改革步伐加快,2009年1月1日,增值稅由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爲消費型增值稅;消費稅徵稅範圍和稅率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從2012年開始進行“營改增”試點。國家會計制度的變化和稅法政策的不斷改革,對稅務會計課程內容也提出了不斷更新的要求。

3.實踐操作性強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在會計制度和稅制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都急需熟悉最新會計制度和稅法政策,並能夠儘快適應企業納稅業務的稅務人才。從供給的角度來看,稅務會計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稅款計算能力、涉稅事項的會計處理能力、各稅種的納稅申報能力以及納稅籌劃能力。因此,稅務會計課程應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優化實踐教學,以滿足用人單位對稅務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稅務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的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實際,致使實訓教學的組織可操作性不強

稅務會計是一門實務性很強的應用型課程,但目前稅務會計的實訓教學卻成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際操作的時間少。按照教學計劃,稅務會計只有56課時,所涵蓋的內容包括稅收基本法規、稅款計算、涉稅業務會計處理、納稅申報以及稅務籌劃等內容。由於學生前期沒有學過稅法課程,導致教師用大量的時間講授基本法規和計算,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被擠壓。二是專門供學生進行稅務會計實訓操作的實訓教材質量不高。由於稅法政策變化、更新很快,正式出版的實訓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政策法規的變化,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由於新舊政策的不同而盲目、隨意使用。三是稅務會計的實訓軟件少。由於稅務會計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與傳統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比,在課時以及已有的基礎設備條件上相對落後,缺少電子報稅、稅務管理等實訓軟件,教學與課內實踐還未能有機融爲一體,導致學生稅法理論掌握不紮實、動手操作能力差、實踐訓練不夠全面,無法適應工作要求。

2.實踐教學還僅停留在校內,未能實現與企業零接觸

校內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校外實踐更是難以保證。目前各大高校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請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來學校講座,與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等。但是由於企業涉稅信息的保密性,學生更多的是參觀企業的生產車間以及簡單的生產流程,校外專家講座內容也僅是某一方面的介紹,根本接觸不到企業的涉稅業務,更談不上納稅申報工作了。

3.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很難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作爲一門實務性和學科交叉性都很強的課程,稅務會計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應具有紮實的稅收會計、經濟、管理等知識功底,更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但是,目前從事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很多青年教師,大都是研究生或博士畢業後直接到高校任教。經歷的是“從學生到老師,從學校到學校”這一單純的成長曆程,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社會實踐的要求。

4.實踐教學考覈機制不完善

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目前,稅務會計課程考試一般採用閉卷考試形式,根據學生筆答情況,教師給出卷面成績,佔學期總成績的70%;平時的作業、出勤情況佔學期總成績的30%,最後由教師綜合給出學期總成績。傳統的考覈方式基本停留在“一考定終身”的層面,並沒有對實踐教學的考覈。即使增加對實踐的考覈,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沒有真正將實踐教學比例與最後成績比例合理分配。

三、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優化措施

1.開發適用且有可操作性的課內實訓教學講義

由於實訓教材的出版與學生的使用必然存在一定的時間差,而稅法政策變化很快,導致學生使用的教材部分內容可能與實際不符,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考慮講義更新靈活的特點,在本校稅務會計課程組的努力下,編寫了適用於本校學生的課內實訓教學講義。在編寫上儘量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內容的選擇上,緊跟國家政策的步伐,根據現行的稅收政策、會計制度、法律法規等進行編寫。在投入使用前,根據現行政策進行及時更新,保證學生使用的是最新的實訓教材。

2.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校企雙贏的前提下,與校外諮詢服務公司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通過校企共建實驗室項目使學生真正介入企業會計工作,在實踐中真切感知會計工作,真正實現學生的理論學習與會計實踐工作的零距離對接。企業主要負責提供會計工作任務(中小企業的代理記賬業務)和財務覈算軟件等;學校提供辦公場所,配備主要辦公設備,學生手工記賬耗材等。企業負責實驗室的業務經營管理,對工作質量進行稽覈、把關;學校負責向實驗室輸送實訓員工,並配備指導教師參與對實訓員工的工作指導和管理。由於校企共建實驗室容納學生有限,在日常的稅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中,學校購置了河北省交大龍山、河北航天金穗等報稅和發票管理系統,並定期進行軟件升級,以保證教學需要。

3.網上實踐教學欄目的開設

財稅政策更新很快,由於稅務會計課程只在某一學期開設,在開設課程中,任課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最新政策的變化,但是課程結束後,大部分學生很難主動、隨時關注到稅法的變化,導致學生畢業後實踐中所應用的稅法政策和課堂教學時有出入,從而不能更好的適應稅務工作。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方便學生結課後仍然可以系統的學習稅法政策,稅務會計課程組全體老師利用互聯網開設了網上稅法實踐教學欄目。

4.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爲了加強稅務會計任課教師的實踐經驗,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通過教師“走出去”的“雙師型”措施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專業素質,鼓勵教師到企業或者稅務部門進行學習和實習。第二,通過把企業、稅務師事務所的稅法專家“引進來”的方式,指導涉稅業務處理、納稅申報等方面的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三,組織教師參加軟件公司及各大出版社組織的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第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校企雙贏的前提下,代理真實企業記賬工作,使教師能夠真正參與到企業涉稅業務處理、報表編制、納稅申報等實踐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

5.優化稅務會計考覈方式,採取合作性學習的方式,加大稅務會計實踐考覈比例

爲了改變傳統考覈方式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特申請了學校考覈方式改革,增加了實踐課程的考覈比重,改革後,僅稅務會計實踐課程就佔到了總成績的30%。考覈內容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其他稅種的稅款計算、涉稅業務處理、納稅申報等工作。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能力,採取小組分工、共同完成涉稅工作的合作性學習方式,通過團隊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水平。

四、結束語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不斷深入的財稅制度改革,促使企業更加需要具有較高稅務實踐能力的學生。因此,爲了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稅務會計實踐教學要不斷優化,建立合理有效的稅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使培養的學生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爲高素質的稅務人才。

參考文獻:

[1]蓋地.稅務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