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關於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生物1.15W

摘要:爲了提高國中生物教學質量,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國中生物教學改革, 文章首先論述了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然後闡述了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於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 國中生物教學; 創設情境;

信息技術作爲有效結合聲、圖、視頻、文字的教學方式, 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國中生物教學活動的內容, 並有利於推動國中生物教學的改革。

一、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 信息技術將課本知識轉變爲形象真實的圖像

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 生物知識可以轉變成更加形象的圖片或視頻。如在講述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時, 教師在實驗前先讓學生觀看細胞的動畫結構圖, 瞭解細胞結構, 再通過顯微鏡去觀察真實的細胞結構, 這樣就很容易找到觀察目標。

(二) 信息技術將抽象化知識轉變爲直觀化知識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生物抽象化知識轉變爲直觀化知識[1],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如在講“免疫與計劃免疫”一課時, 由於學生對於抗原抗體無法理解, 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教學, 在電子白板上將抗原抗體做成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的模型, 學生可以用手拖動抗原與相應的抗體結合, 直觀地表現出抗原抗體之間的關係, 學生饒有興趣, 同時理解了抗原抗體的概念。

(三) 信息技術可以提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

國中生物知識大部分以微觀抽象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解決文字難以表述清楚的實驗操作過程的難題, 更是把探究實驗由複雜變簡單, 並能對實驗產生的現象做出準確的分析, 讓學生更加通俗地理解實驗效果;還有助於學生完善實驗設計, 改進實驗方案, 提高實驗的探究效率, 使學生能夠體驗生物實驗的趣味性與探索性, 提高實驗技能, 提升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這一教學法由“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引導—自主探究—評價反饋”環節組成。教師採用信息技術中圖片、視頻或文字虛擬場景等創設特定的情境[2]、學生討論、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接着在教師的引導下, 結合課本內容, 應用信息技術工具, 採用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同時, 教師提供相關的知識平臺鏈接和各種探究材料, 引導學生去發現、去交流、去評價。課堂學習的交流、評價與反饋是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環節之後必須進行的程序, 教師對於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難點問題, 必須進行有效的講解, 給出恰當的評價反饋。

(二) 整合探究實驗過程

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庫的資源, 並結合學生的認識, 創設探究情境, 篩選出不同的問題;學生分組合作階段要將實驗設計方案利用信息技術的共享功能上傳到網絡, 將實驗結論上傳公共平臺彙總統計, 然後交流、質疑、討論。

如在探究實驗“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中, 學生先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發現小麥、黃豆、玉米等種子的最適宜的發芽溫度, 然後在電子白板資源庫中找到實驗裝置, 模擬組裝最適合自己的實驗方法。在實際實驗探究中, 用玻璃杯、可樂瓶、罐頭瓶等儀器探究發芽率情況, 最後將種子的發芽情況用手機拍照記錄上傳到平臺。

(三) 搭建探究教學互動平臺

在生物探究活動中, 需要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互動功能, 在網絡平臺上有效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建立網絡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 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問題, 從多方面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在“觀察和飼養蚯蚓”探究實驗中, 學生在比較蚯蚓在紙上和在玻璃板上的運動狀態時, 得出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 蚯蚓在玻璃板上運動比在紙上快。對於這一相反的結果, 通過在交流平臺的討論, 學生查找資料, 再次做對比實驗, 發現是因爲蚯蚓在玻璃板上運動時, 在蚯蚓的體表抹了水, 由於變量增加了, 所以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三、結語

隨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國中生物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越來越受到重視, 教學效果越來越明顯[3]。在兩者的整合實踐過程中, 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既能充分表述自己真實的想法, 還能逐步發揮主觀能動性, 達到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整合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易朝暉, 李宏斌, 李明霞.信息化條件下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7, 3 (13) :240.

[2]晏會民.多媒體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推廣[J].學週刊, 2015 (22) :196.

[3]趙保和.教育技術促進學習過程優化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04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