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說課稿集合15篇

生物3.19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說課稿集合15篇

生物說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我是高二生物教師,我要說的教科書是高中生物第一冊。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本着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本書具有獨特的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

本冊書按照兩條主要的線索編排教學內容。一、由簡單到複雜的先後順序,結構與功能統一的生物學思想,按章節編寫。本書前兩章的從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後三章的三個生物的基本特徵,是生物學科結構與其功能統一思想的完美體現。二、從自然界中的兩大類羣動植物的分類角度出發,對比學習。在細胞結構、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特點和生殖過程中都主要分成動物和植物兩部分來學習,如動物的減數分裂和植物的減數分裂等。

對於第一次接觸複雜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說,這種知識構建體系不但能使學生學習到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還爲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於他們快速而又準確記憶和熟練應用。

2、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活動能力。結合教材學生可以自行開展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繫的探究活動,是新教材的亮點,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學素養,還能培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探究創新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更爲側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以探究、發現、解決爲主線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鑽研品質,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勇於創新,勇於置疑的學者風範。從小樹立遠大的思想,並堅持始終的做事態度。

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首先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正確看待生命的存在問題。其次,在認識生命過程中能夠加深對自身的瞭解和認識,從而加強對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調節,形成一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關注生物界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從小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教材編寫知識細緻具體,難度適中。充分體現對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本冊教材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1、內容選取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高中生物第一冊的內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學中的許多重要分支學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主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一些相關內容,第三章《新陳代謝》和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學習《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和《動物生理學》的重點知識,還接觸與《動物解剖學》有關的內容。第五章《生殖和發育》主要學習《遺傳學》中生殖方式的重點內容。

本冊書的知識內容幾乎包括了生物學中所有的分支學科,但從內容上看,主要以各學科的重點知識,核心內容爲主,即能學習到生物學中的精髓,又廣言簡意賅,難度適中。

2、內容組織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課程類型多樣,有講授課、實驗課、綜合活動課和研究性課題等。依據素質教育和課改精神的要求,力爭實現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內容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重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探究方式,啓發引導、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有效教學。利用閱讀材料來實現對學生閱讀、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課題能夠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發揮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徵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文字中插有許多非文字資料,如對複雜結構的圖示、顯微照片、表格、對所學習的重難點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樣圖形並茂,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後包括選擇、問答、圖形分析等多種題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節後或每章後有閱讀與思考專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豐富拓展知識面。

三、對教材的加工與改造

新教材爲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對教材資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內容全面,知識點明確,但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大量的補充性材料,如圖、動畫、文字說明等內容,對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我在教學中,利用了校園網的便利資源,在互聯網中找了許多的輔助學習材料,如用flash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比較二者區別這一難點時,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從校園中下載的植物生長過程的影片,對學生理解種子萌發,及個體發育概念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一些拓展性內容,不但促進了書本內容的學習,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教材內容的增加或刪減

教材中有些內容講解的不夠全面,對一些內容的學習會產生影響。例如對動物的減數分裂做出了明確的說明,但植物的卻沒有,學生不理解爲什麼花粉粒中的兩個精細胞性狀一樣,胚囊中的卵細胞與兩個極核性狀相同。因此,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細胞和小孢子母細胞的內容,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遺傳學的學習中會產生比較大的困難。

再如,對物質代謝與消化的區別,教材對消化的過程,沒有明確的說明,但在許多習題中都出現了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小,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複習的糖、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以後,學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謝的區別,而且在知識上更爲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個利用過程。

2、對教科書的幾點建議

(1)由於各地的地域、學校師資等的差異,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活動建議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使得教材設計的內容在真正教學中形同虛設。如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髮育的影響,需要的用品多,時間週期長,大多隻能以閱讀的形式學習。

(2)教材中有些問題不夠明確。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影響蛋白質的特點問題,由於學生沒有學習有機化學,根本不清楚什麼是空間結構,因而對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運動是應激性的一種,書中說:“向性運動是植物對於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我認爲,“向性運動體現了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更爲準確,不然學生認爲,向性運動是適應性。

生物說課稿2

各位專家領導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指導思想

生物科學不僅是衆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因此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走進新課程,運用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師教材全一冊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前兩章細菌、真菌等有關微生物的知識,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將來的幼教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在教材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2、教學重點

(1)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3、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三、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對象爲學前二年級學生。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體的基本結構,植物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等知識;已學會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等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具備了獨立學習本節部分內容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她們對本節課涉及的有關病毒與人類關係,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的知識,難以理解。

四、教學目標設計

1、基礎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

(2)通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過學習讓學生識記細菌病毒——噬菌體的有關知識。

2、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五、教法設計

1、直觀教學法

通過動畫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物微觀世界,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使學生能比較全面地掌握知識,比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

2、探究式教學

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學法指導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本節課採用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在課前以組爲單位,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查找有關資料,進一步通過小組討論、協商,得出研究報告。最後在課堂交流。

七、教學程序設計

1、教師設疑: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原由。

2、教學內容分爲四部分內容:病毒的發現;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害);病毒與人類的關係(有利)。

(1)學生的主體活動爲:學生代表闡述本組的研究報告;做好聽課紀錄,思考並提出相關問題,討論得出結論;展示本組設計的《健康週報》。

(2)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教學主線,創設問題情景,聆聽學生講解,歸納教學內容。完成學生的測評。

八、媒體的選擇

本節課的知識較爲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我們採用網絡、課件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動態化;把學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結構及生命活動的動態變化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難點迎刃而解,重點得以突出,充分體現了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生物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五節的《生物的變異》

本節課是在學生們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後,對基因決定生物性狀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知識的延伸。併爲下一節《生物的進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答案,並能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自然科學的熱愛之情。

基於對教材啊分析和《課標》的理解,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生物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明遺傳變異的在實踐中的運用。

難點:探究花生兩個品種的變異實驗。

二、學情分析

(心裏方面)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培養探索精神。(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已對生物的生殖發育,生物的性狀以及決定性狀的因素有所瞭解。但對生物變異方面還知之甚少,因此,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發現變異的存在,並進一步探究變異的原因。

結合教學內容及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裏特徵,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變異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2. 瞭解遺傳變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3.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髮現變異的存在及變異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實大小變異爲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探究答案、得出結論並進行交流,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瞭解生物的變異及原因使學生逐漸認識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通過探究性實驗使學生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並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我選擇下面的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本着《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採用了:1.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創造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討論法.圍繞“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和“影響變異的因素”這些核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和辯論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3.談話法。通過詢問學生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間性狀特徵和他們身邊動物、植物上下代間性狀特徵等問題的方式認識變異,充分啓發學生的智力活動、發展思維能力。此外,我還運用了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等教法,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大小不同的花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下面我將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觀察材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觀察實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質→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增長見識四個方面來展開新課。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爲了引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這節課有直觀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爲天下奇”,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了,洛陽牡丹以其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而聞名天下,已知洛陽牡丹有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同樣是牡丹,同學們知道其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原因嗎?帶着這個問題,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新課“生物的變異”

這樣的導入從學生們熟悉的花卉入手,進而過渡到生物學知識,引起學生們的好奇,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興趣,符合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

2. 觀察材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並能夠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將這樣來開展以下的教學活動。

“同學們,看看這些圖片,菊花有不同的品種,玉米的果穗也多種多樣,綿羊的.體型千差萬別,即使是果蠅的眼睛也有紅白之分。這些都是與生物的變異有關的。變異:即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變異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們大家都愛吃的花生是不是也存在變異呢?這裏有些花生,現在發給大家,大家觀察以下他們有什麼不同呢?對,它們有大有小,形態各異,但是不是外殼大的花生籽粒就一定飽滿呢,外殼小的就籽粒就一定小了?其實,定義花生的大小是要通過它們籽粒的大小平均值來衡量的。同學們還按八人一小組,按照課本提示分組探究一下這兩種花生到底哪一種纔是真正的NO.1。等會兒每一組要彙報自己的探究結果”。

等探究實驗完畢之後我還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同學們:我們一起想一想,爲什麼有的花生能長大,而有的花生不能長大呢?是不是把小的花生種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長成大的花生呢?”

通過共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變異是由環境改變和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並使他們瞭解哪些變異是可遺傳的,哪些變異是不可遺傳的。

這樣的課堂設計真正地做到了還課堂給學生,充分展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符合課標中對學生“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的要求。

3. 觀察實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質

爲了讓學生弄清處變異的本質和遺傳變異原理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應用,我採用談話法,詢問學生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間性狀特徵和他們身邊動物、植物上下代間性狀特徵等問題,使他們進一步認識變異是普遍性;並以多媒體爲媒介,向他們展示一些例如高產奶牛、高產抗倒伏小麥、太空椒等圖片,並讓學生討論,分析原因,最終使學生弄清楚“變異是環境和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這一本質問題。

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完善了其思維的完整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偉大論斷。

4. 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增長見識

爲了讓學生了解更多關於生物變異的知識,我會鼓勵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的書籍和網站,並向他們推薦相關的參考資料。並以“瞭解利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其它方法”作爲課後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目的。

生物說課稿4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

本節內容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五單元第14章第二節植物的有性生殖,本節是第五單元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中的第二節。本章主要是學習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懂得生殖和發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徵,各種生物體都要通過生殖和發育來維持種族的延續。因此,本節內容是本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節內容比較多, 安排了兩個課時,我說課的內容是果實和種子的傳播,是第二課時。本節課是從果實和種子的結構出發,探究它們適應傳播的結構,是對植物進行有性生殖的進一步闡述。

本節課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讓學生自己課前收集當地常見的成熟的果實和種子,讓學生提前對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有一定的瞭解,然後通過解剖、觀察等試驗方法,探究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結構。最後教師播放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認識不同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具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完成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

根據生物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用新的課程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以及學生已有的實際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訂爲如下: 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探究等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認識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結構,認同結構與功能相

適應的科學規律,感受生命延續的唯美與神奇。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果實和種子適於傳播的結構特點,領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規律。

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植物爲了生存,爲了物種的延續,形成了各種各樣巧妙的結構,果實和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決定了它們的傳播方式是什麼,才能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規律,理解起來較爲抽象難懂。因此,確立爲重點。

二、 說教法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方式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爲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較少注意果實和種子的傳播。因此我在教學中會藉助多媒體播放有關植物種子傳播的視頻資料,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輔以教師的講解,來突破難點。

本節課主要是以探究實驗爲主,教師要轉變角色,由單純的傳授者轉變爲設計者、參與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參與分析,通過質疑、探究、交流和總結來實現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

由於果實和種子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八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好奇、好勝心教強,喜歡動手、動腦和參與小組活動,但分析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不高。因此,在學法上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讓他們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自

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程序的:

(一) 導課:幻燈片顯示國小學過的一篇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

引入

植物媽媽有辦法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爲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靠的是什麼辦法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孩子們就乘着風紛紛出發

蒼耳的媽媽有個好辦法

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

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

豌豆的媽媽更有辦法

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

孩子們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這樣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接着板書:果實和種子的傳播

(二)新課講授

探究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結構

1、讓學生自己課前收集當地常見的成熟果實,如豌豆、油菜、蒼耳、蒲公英等,每組至少兩種。

2.佈置學生每組選取一種果實或種子討論,設計並填寫探究方案,期間教師巡視並適當給於建議。

3.通過解剖、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實驗方法,探究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結構。

4.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並在全班內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5.通過提問:想一想,具有肥厚而且果肉的果實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並教師播放果實和種子適應傳播的視頻資料,引導題目總結出於其傳播方式相適應的果實和種子的一些結構特點。突破教學難點。 鞏固與提升

1.小組共同完成探究報告及自我評價第二題和思維拓展內容。

生物說課稿5

一、說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

《細胞的分化》選自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與細胞》必修模塊中第6章第2節。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體發育的基礎與核心,是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說明細胞的分化”和“列舉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屬於理解水平的要求。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的、穩定的、建立在細胞分裂基礎上的變化。分化的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核全能性的具體應用——克隆技術又是當今生命科學的熱點。本節內容既是對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爲學習遺傳、變異打下基礎。同時,本節知識與當今許多科技新進展熱點問題都有緊密地聯繫,因此能聯繫實際瞭解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顯得很重要,也會激發學生了解科學的積極性。

學生情況

本次出課的學生爲高一二班學生。學生基礎較差,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國中,生物課本已對“細胞分化”和“個體發育”的知識進行了簡要介紹,學生又剛學完“細胞的增殖”,所以對個體發育有了一個較系統的認識。關於分化的本質,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會比較抽象難懂;植物組織培養、動物克隆技術等知識,學生既無直觀印象,也少有相關的信息儲備。因此,培養學生主動構建概念、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聯繫實際的能力是學好本節的基礎。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課教材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細胞的分化與生物體發育的關係,能說明細胞的分化。能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繫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學會有關幹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的資料蒐集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內因和外因對生命進程的影響等哲學思想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和人類的健康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關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1) 教學重點:

①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② 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③ 細胞分化和細胞分裂的關係

2) 教學難點:

① 細胞分化的概念。

② 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細胞分化既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又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細胞全能性的知識涉及植物組織培養和克隆技術等,內容較抽象,學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綜上所述,本節內容信息量比較大,概念抽象,內容新鮮,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啓發式教學方法並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如討論法、發現法、講述法配合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等,使本節的教學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啓發式教學重在教師的啓發,創設問題情景,以此調動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另外,電腦多媒體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採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本節課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抽象複雜,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啓發、引導學生探究,逐步引導學生從生物的現象深入到本質,層層深化,逐層提高。同時也注重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表達交流技能等學法的指導。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思路的設計及其依據:

根據教材的安排及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思路:導入新課---圖片和視頻觀察(多種細胞和人類胚胎的發育)----提出問題-----細胞的活動和個體的發育----得出結論(細胞分化的概念)-----從細胞分化的特點、原因、意義三個方面進一步引申出細胞全能性---細胞全能性的概念---過渡到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別、應用-----進一步利用全能性和分裂能力的比較-----引出幹細胞的相關概念-------課堂小結------反饋練習和評價-----作業佈置、鞏固練習。

說教學雙邊活動、教學重、難點的處理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充分利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啓發,引導和學生的探究、歸納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針對本節課內容理論性強、抽象的特點,通過電腦多媒體以影像、動畫等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用問題串的形式以問題引發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置好問題,層層展開,層層遞進,讓新知識與舊知識融爲一體,加深對抽象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最終達到突破本節課重、難點的目的。另外在對細胞的全能性概念實例這一重、難點進行處理時,採用了舉例—分析—歸納—總結這一教學模式,通過對具體有針對性實例的分析比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規律,也能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生物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的多樣性的相關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章的內容定位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通過前四章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的瞭解,對植物和動物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瞭解了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羣的特徵,這就爲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一定的基礎。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鑑別,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特徵的回顧、總結、深化,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爲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已經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的瞭解,對植物和動物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瞭解了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羣的特徵。但對這些生物的分類方法還沒有系統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一些分類的方法,對學習本節課有基礎。教師應重要的向學生傳授分類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指示和技能。

三、說教學目標

1.嘗試依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能說出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和依據。

2.通過小組討論,建立起生物分類的方法模型,提高動手能力。

3.意識到生物分類的'意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爲生物分類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爲說出分類的依據。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較好的達到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我選擇以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提問法相結合,用多媒體的展示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鼓勵並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爲了讓學生成爲學習上真正的主人,在本節課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我將着重強調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課堂一開始,我會詢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去動物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動物園中場館的分佈,他們是隨機分佈的嗎?有什麼樣的劃分依據呢?當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之後,繼續設疑:同學們剛纔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無意中已經應用了生物分類的方法,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呢?讓我們以一個小小的分類學家的身份,來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徵對一些常見的生物進行分類吧!

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2.新課展開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卡片。同時提出要求:觀察這些卡片有什麼特點?採用一定的方法將這些卡片分開。組織學生討論,各小組是按照什麼將這些卡片分開的。學生給出正確答案後進行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食物特徵的方法將看似雜亂無章的事物或東西整理出來頭緒來。從而引出“分類”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爲了方便,常根據事物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門別類的整理,這個過程叫做分類。

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分類的感念,讓學生可以直觀的理解,同時爲學習生物的分類做鋪墊。

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動物和植物)。讓學生按照前面學過的方法,首先觀察各種生物的特徵,比較這些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讓學生上臺操作多媒體來將不同的生物放入相應的框內。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參照“探究竟”裏的方法,重新設計一個分類思路,把以上生物再分一次。這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有的可能不太科學,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和相互評價,討論各自方案的優缺點,通過相互補充使分類方法更加合理,總結出分類的方法。

多媒體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通過思考“探究竟”讓學生學會將知識進行遷移應用,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最後教師通過PPT展示出不同人的圖片,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分類依據進行分類。讓學生明確分類的依據不同,分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明確生物研究中常用的的分類依據。

3.聯繫生活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列舉一些有關分類的事例,以此訓練學生的分類方法和分類技能。

4.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將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不足之處我將給予補充。課下蒐集資料,找一找生物分類學的相關資料,下節課和同學們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爲了體現教材的知識點,我採用了提綱式的板書,直觀系統地展示了魚的分類和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生物說課稿7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設想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個探究活動,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以來接觸的第三個科學探究,是本章第一節“種子的萌發”的重點。學生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而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在進一步綜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科學方法的訓練上側重訓練設置對照實驗。並且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活動,能夠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但對於學生而言,此探究活動有較大的難度,一是因爲距前兩次探究活動的時間比較長,二是要探究的條件不止一個,要設置的對照組也不止一個,等一系列困難。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擬訂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說出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2、能力方面:

(1)通過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掌握對照實驗這一方法,培養設計對照實驗方案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3、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樹立生態學的觀點,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重點:

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本課知識重點。

2、設計對照實驗是本課技能訓練重點。

(三)難點:

對照實驗的設計訓練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策略

根據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引入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準,是爲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課安排的研究活動的重點爲“實驗方案的設計”同時,按照學生能力發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課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先安排設計種子萌發必要條件的實驗方案,再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其他條件。

另外,“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活動,需要若干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本堂課的做法是在課內完成探究活動的方案設計、交流、確定等,而在課後去完成管理、觀察、記錄、整理數據、得出結論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課上進行交流討論。既不加重學生課外負擔,也較合理地利用了課堂時間。

三、教學設想:

基於以上的教學策略,我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利用課件1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活動:

(1)觀看課件1,欣賞奇花異草圖片———(奇花異草由種子萌發而來)

(2)明確主題,明確學習主題: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利用課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啓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能創設問題情境。

第二環節:作出假設

提問課前佈置的問題:如果給你一些種子你希望把它們播種到什麼樣的環境中呢?學生通過課前請教長輩、查找資料等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引導點撥,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同學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

明確本課探究重點:種子的萌發需要水、空氣、溫度。

第三環節:制定計劃

討論提綱,制定計劃:參照提綱(演示課件2)和課本的方案,以實驗小組爲單位制定實驗計劃。

(一)設計種子的萌發需要水、空氣、溫度的探究方案。

(1)個人設計方案。

引導學生複習設計對照實驗的要點,分析課本的方案,複習設計對照實驗的要點: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時,實驗條件中除了要研究的問題外,其他的應該保持一致。

①出示討論提綱:提綱主要依據課本92頁討論題設計。

②演示課件3,課件展示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圖:

種子:大豆、菜豆、綠豆、小麥、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頭瓶、培養皿、酒瓶、盤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紙、粘土、棉花、濾紙。

全班分成3個大組,分別針對種子的萌發需要水、種子的萌發需要空氣、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三個假設開展探究,每名同學作爲大組成員之一,針對本組研討主題,參照討論提綱,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③鼓勵學生不要侷限於課本、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進行實驗並用簡圖畫出實驗裝置。

(2)小組討論方案。每個大組內部分成若干小組(以4人爲1小組),各成員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修訂計劃,推出最佳方案,準備小組間交流,討論結果。

(3)小組交流。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參與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設計出簡便易行的方案。組織學生間的交流與自評,參與互評。學生修訂、完善計劃。

(4)小組再次討論方案。

(5)再次小組交流,小組之間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計劃。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況下,進行如下設計:

(二)設計種子的萌發需要其他條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課件4,課件展示教師提供的材料圖:

材料:泥土、餐巾紙、粘土、棉花、濾紙、清水,牛奶、洗滌劑、醋等。

提示學生:你還想知道哪些條件對種子萌發有影響嗎?

鼓勵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條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滌劑、牛奶對種子萌發有什麼影響?等)設計對照實驗。

對有創意的給與肯定,不科學的幫助分析原因,鼓勵改進或重新設計。

(4)總結全課,提出課後探究要點。評論中讓學生明白:

①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時,實驗條件中除了要研究的問題外,其他的應該保持一致。

②實驗材料的選擇要避免偶然性和減少誤差,實驗要有共性。

針對本堂課的難點是對照實驗的設計訓練,通過出示討論提綱、課件展示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圖等指導學生設計,突破難點,組織和引導同學設計方案;在協作性小組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工作,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給予各個小組報告他們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機會,所以多次組織小組內、小組之間的交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計劃。

第四環節實驗探究爲課外活動,第五環節得出結論和第六環節表達和交流在下節課中完成。

設計這節課,我力求做到:通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優化課堂結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切入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讓學生在“做科學”的過程中,學會生物學實驗的一般方法,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探索科學的樂趣。

在整個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平等中的個體,不僅僅是單純的教,而且也通過與學生對話被教,而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雖然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在對學生科學方法的訓練上側重訓練設置對照實驗,但“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時不僅應讓學生參加科學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動,也應該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設計以上環節的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並進一步加以指導和鼓勵。

討論提綱:

1、你想探究的是什麼問題?

2、課後你將立即實施本計劃,在此前提下,你認爲選擇什麼樣的種子比較好?

3、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可以嗎?

4、實驗探究時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請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準備怎樣設置實驗對照組時,實驗對照組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條件?對每一個實驗組的處理,除了所研究的環境外,其他環境是否應當與對照組相同?

6、實驗中應如何操作?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7、明確分工組長:主持討論每一個問題,作好分工。

討論內容記錄員:簡單記錄討論結果,準備大組交流

實驗主操作人:負責實驗的操作,其他人輔助

觀察記錄員:負責觀察、記錄實驗結果

2、請設計實驗方案,並用簡圖或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比一比,看誰的方案最優秀,看誰的記錄最精彩!)

教學評價

教師和學生可以參照下列各項給予評價:

☆能否根據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

☆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包括設計對照實驗?

☆能否按照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地進行實驗?

☆能否按照實驗操作的規範要求完成實驗?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

☆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

☆能否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並得出結論?

☆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對於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其他能力也應給予恰當的評價。這些評價內容包括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尤其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評價。教師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就可以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學生學習生物課程情況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學生可以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自己更好地發展。

生物說課稿8

各位領導、 各位專家、 大家好:

我是磨市中心學校的教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下而我從教材內容、 學生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等幾個方而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國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第五單元的第三章c 本節內容的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的作用進行概括; 也爲第六單元中 《保護生物多樣》 打下基礎、本課教學資源豐富, 主要是歷史上的生態事件, 生活中的人與動物關係實例, 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它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即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我們應當愛護它們D

本章內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 本節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 一眉七上 《生態系統》 有關聯、 與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的知識更是有緊密聯繫, 可以說是一次總結坊提升, 因而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本課的效果有較大影響、

二、 學生分析

根據八年級學生思維是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階段, 對資料的分析尚不夠深入、 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有的資料、 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 應該採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 讓學生白主學習、

三、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等方面的積級作用、

2、 知道生態平衡的含義

3、 鞏固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知識

4、 認同生態系統中生物驚生物之間相互依賴、 相互制約的關係、

(二) 能力目標

進一步提高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目標

1、 樹立環保意識, 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2、 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

四、 教學重點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的作用、

五、 教學難點

1、 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 學會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

六、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 教學課時: 1課時

八、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進入課堂我首先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引言: 讓我們跟隨一首兒歌,走進今天的動物世界曼 (我播放的兒歌是 《蝸牛 鐳黃鷓鳥》 ) 播放後直接問有哪二種動物, 你們喜歡它們嗎?過渡: 和蝸牛與黃鵬深受人們的喜愛, 與之相比, 有的動物卻沒有這麼幸運, 接着把書中的前二點資料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因爲它們反映的是一個主題o

一、通過一組資料認識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麻雀啄食和糖蹋農作物, 曾被列爲主要的'害鳥口 20 世紀 5Um60 年代, 我國開展了 輾巢滅麻雀” 的羣衆運動。 據有關資料記載,上海市在5天內就消滅麻雀 686172只, 獲雀卵 265 968只q 現在, 有關專家發出了要保護麻雀的呼籲n 這是爲什麼?

2、 、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o 過去那裏有許多狼, 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n 爲了保護人畜的安全, 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n 但隨後野兔卻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口 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 加速了草場的退化o 想一想, 野兔的數呈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 金合歡與螞蟻的資料, 我先展示金合歡的圖片, 接着把書中的表展示出來n 然後師生一起研究表, 得出結論n學生查看目標師生進行情感交流, 學生進入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倒a

學生通過書中的資料和課前上網查詢得知=雖然麻雀平時多食穀類,對人類有害,但在生殖季節大里捕食農業害蟲, 間接的保護了莊稼,因此有對人類有利的一而.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麻雀,如果把麻雀都消滅掉了,那麼農業害蟲會大量增加,對人類更爲不利,所以專家提出的保護麻雀的呼籲是正確的n

野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爲狼的數量的減少.每一種動物在生物圈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不要因爲人類的目私和無知再做傻事口金合歡的資料提示人們不能想當然, 生物之間的關係有時很複雜。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H0LD住教材n

引入不用書中的羊草及三個問題是因爲不好與後續知識建立聯繫=

這樣做的好處是: 用到了書中的實例, 貼近生活, 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入課題, 自然過渡.這裏的資料我打算採取師生談話讓幾個同學發表一下觀點就行, 不深度討論, 中競也沒很深的內涵金合歡的資料很不用但還是放進去n 並放了一張金合歡的圖片

三個討論題不想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 這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著

4、 補充生態故事: 《毛毛蟲紀念碑》 再 名的生態故事, 類似一次證明動物的作用 的故事還有很多, 比這個故事的內容: 澳大利亞人從引種中嘗 如美國的海鷗紀念到的了甜頭, 於是大規模引種, 他們引種 碑、大豆便成了大豆生產大九 引種綿羊便成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了蓄牧大國, 有一個人看見仙人掌花美, 教師講解生態平衡定義還可以作柵欄, 結果苦不堪言、 生物學家建議用毛毛蟲, 用了十年才控制了, 人們爲了感謝毛毛蟲, 建立了

二、 展示草原生態系統, 分析一條食物鏈 由一條食物鏈進行分(草一一一兔一一一膊) 三種生物之間的數重誰 析方便認識動態之間最多? 誰最少? 當一種生物數裏發生變 數量上各個時期的相化時, 其他生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對關係, 也容易知道,

3、 動物的數裏能不能無限地增長? 爲什 它們之間是一個動態麼? 平衡、

小結: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凰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這是一種相對平衡,又是一種動態平衡, 而不是絕對平衡、

三、 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難

1、 學生認真思考、 用圖示可以把書中的點, 我先學生回憶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2、 動物作爲消費者, 直 文字變得更形氯 也用的知識, 在這生有困難時把二個公式展 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爲 便於抓住重點, 更好示出來接着提問= 食, 通過消化和吸收, 地理解、

沒有植物,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會越來越 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目一一一, 氧氣會一一一、 這是不是很非常有利 身能夠利用的物質、 這的呢? 不是最終會導致植物 ---- " 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1、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造的有機物,

是怎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無機環境中的?

2、 假如沒有動物, 這一過程會受到影響嗎?

引導學生思考並展示二個公式, 使學生形成知識之間的聯繫、

過分解, 釋放能裏、 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 尿液等物質, 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 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

3、 學生認識動物對二氧

化碳的循環有重要作用

四、 動物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教師讓學生觀察: 多媒體中的動物

(多媒體展示的是學生熟悉的蜜和蒼耳)

想一想: 動物在自然界中還有那些作用?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 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d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 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

提問: 動物有危害的一面嗎?

最後, 講述動物有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從而對動物的作用有一個全面正確的

認識o

五、 師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六、 用課後的習題進行反饋n 並用多媒體

結 展示進行訂正u學生通過生活經驗說出動物還可以具有媒介作用 o

由一些熟悉的動物,比如蜜蜂、 牛分析出動物的傳播作用口 最後播放課件中的視頻形成對某些動物的這一作用進行加深認識

九、 板書設計: (只板書課題)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態平衡的概念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種現象就

叫生態平衡 (ecoloqical balance) .

乙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g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生物說課稿9

各位領導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第單元,第章,第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題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有了一定的理解,這對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這節課主要包括……和……等內容,它的學習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所以,學好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通過分析,本節課具有3個特點:(1),學習內容緊密聯繫生產和社會,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視學習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2),本節課的內容安排注重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對……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實驗的步驟設計、具體細節處理等,還沒有完全掌握(還不是很熟悉),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3),本節課注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學生應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識地設置了具有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以圖代文,讀表分析,討論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尋找答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從知識、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首先知識方面,我認爲學生應該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養成(培養)學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導他們培養什麼態度,樹立什麼觀念等等。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大綱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包括……和……兩點,而……是他們的薄弱環節,難以把握,比較抽象,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就是……

四、說教法

由於生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本書又主要依實驗爲依託(在實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和能夠動手操作尤爲重要。考慮到本課的特點,我準備採取設置情境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來說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採用播放……有關圖片、視頻等手段對……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活動探究法: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分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他們活學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記硬背,具體說來我準備引導他們用理解記憶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方法來學習本課。

六、說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首先,我先提問學生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瞭解他們的掌握情況,溫故知新。

接着我將利用課件(視頻小片段、圖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圖片(內容),引出新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講授新課

然後在講授新課環節,接着利用課件演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向學生講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從……講起,……

由於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不能只依照傳統教學方法,照貓畫虎式地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步驟和方案,還要使學生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的設計原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我採用播放……讓學生自己通過……的觀察

高中生物說課稿高中生物經典說課稿

分析,自主設計實驗步驟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方法,在實驗中加深理解,變抽象內容爲具體設計,更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更培養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找同學描述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後通過其他學生對其方案進行評價,並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議),最後由我及時進行總結並給出完善、詳細的設計方案,並總結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則:1、提出實驗假設2、設計探究實驗方案3、得出實驗結論並進行分析,

接着,再次讓學生觀察或思考試驗流程,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指出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實驗中有關操作的調控,我在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師生一起互動,突破難點

在完成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後,我將對教材中有關……的知識點進行適當引申,比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串聯積累及其思維的展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接着進入第三環節

第三,整體回顧,歸納小結

最後,對本課進行小結,簡要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指出那些內容需要學生記憶,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課下自己查閱資料。之後,佈置作業,難度要適中,既兼顧基礎,又有拔高鍛鍊

最後,說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說課的第四部分,我將這樣設計本課的課堂板書……

我認爲這樣的設計比較直觀系統,一目瞭然。簡要體現了教材中的知識點,便於學生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課我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實驗爲基礎,一學法指導爲中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來,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嚴格的說課稿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簡析教材,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一節爲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該內容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講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第二課時主要講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以及人腦的高級功能。)

2、闡述教法,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這一部分一般幾句話帶過

3、指導學法

4、教學過程。這是重點部分,你怎麼設計的這堂課,想要怎麼對學生講,都要用簡潔的方式把你的教學過程說給老師們聽。特別注意在這一點,不是講課,是說課。這也就意味着一些衆所周知的知識性內容沒有必要像當時在面對學生一樣講的那麼仔細。只需要講出你的教學思路即可。要不然時間不夠的。一般說課的時間是10-15分鐘。教學過程要佔一大半

5、教學效果分析。可能出現的教學效果

生物說課稿10

各位領導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年級下冊選修…專題……中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題進行說明。

首先我對本課題教材進行分析,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有了一定的理解,這對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這節課主要包括……和……等內容,它的學習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所以,學好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教材首先從……入手,先講了後講了

通過分析,本節課具有3個特點:(1),學習內容緊密聯繫生產和社會,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視學習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2),本節課的內容安排注重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對……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實驗的步驟設計、具體細節處理等,還沒有完全掌握(還不是很熟悉),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本節課注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學生應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識地設置了具有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以圖代文,讀表分析,討論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尋找答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 ,分析,概括等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從知識、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首先知識方面,我認爲學生應該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養成(培養)學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導他們培養什麼態度,樹立什麼觀念等等。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大綱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包括……和……兩點,而……是他們的薄弱環節,難以把握,比較抽象,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就是……

爲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是學生能夠達到上面所說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下,也就是本次說課的第二部分,

由於生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本書又主要依實驗爲依託(在實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和能夠動手操作尤爲重要。考慮到本課的特點,我準備採取設置情境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來說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採用播放……有關圖片、視頻等手段對……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活動探究法: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分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他們活學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記硬背,具體說來我準備引導他們用理解記憶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方法來學習本課。

分析了教法和學法,下面我將具體說一下本次說課的第三部分…——教學設計,這一部分我將分爲三個環節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首先,我先提問學生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瞭解他們的掌握情況,溫故知新。

接着我將利用課件(視頻小片段、圖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圖片(內容), 引出新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講授新課

然後在講授新課環節,接着利用課件演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向學生講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從……講起,……

由於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不能只依照傳統教學方法,照貓畫虎式地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步驟和方案,還要使學生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的設計原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我採用播放……讓學生自己通過……的觀察分析, 自主設計實驗步驟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方法,在實驗中加深理解,變抽象內容爲具體設計,更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更培養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找同學描述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後通過其他學生對其方案進行評價,並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議),最後由我及時進行總結並給出完善、詳細的設計方案,並總結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則:1、提出實驗假設2、設計探究實驗方案3、得出實驗結論並進行分析,

接着,再次讓學生觀察或思考試驗流程,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指出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實驗中有關操作的調控,我在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師生一起互動,突破難點

在完成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後,我將對教材中有關……的知識點進行適當引申,比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串聯積累及其思維的展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接着進入第三環節

第三,整體回顧,歸納小結

最後,對本課進行小結,簡要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指出那些內容需要學生記憶,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課下自己查閱資料。之後,佈置作業,難度要適中,既兼顧基礎,又有拔高鍛鍊

最後,說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說課的第四部分,我將這樣設計本課的課堂板書……

我認爲這樣的設計比較直觀系統,一目瞭然。簡要體現了教材中的知識點,便於學生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課我以 “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實驗爲基礎,一學法指導爲中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來,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單元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 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

理解

2、 能力目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爲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生物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⑴教材內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包括3個方面:

1、微生物的特點;

2、微生物的種類;

3、微生物的生活。

在國中生物學階段,本節內容是學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課,在課程標準中雖沒有獨立的體現,卻與今後授課的內容有着密切聯繫,特別對於十大主題中的《生物技術》,有一種奠基的作用。

⑵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什麼是微生物,列舉常見微生物的類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和收集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課堂發言,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信息交流、歸納總結的能力,這是

【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學會辯證地分析事情、看待問題的

⑶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微生物及其種類

2.微生物的代謝類型、繁殖特點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謝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微生物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真正準確認識的學生並不多。而本節知識涉及的幾乎都是微觀生物,對於學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難,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對則比較容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加強他們的認識。對於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動,平時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少足夠的實踐,雖然有探究的積極性,但探究的科學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

三、教學準備

製作相關多媒體課件;提前準備分發實驗材料;提前佈置探究性活動

四、教法學法

【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的不是傳統的注入式,而是結合了多媒體直觀教學(特別是圖片),通過問題銜接知識點,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活動結論,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法】

小組合作:上課之前學生按事先分組,進行探究活動

課堂交流:師生交流,學生學會在教師引導下歸納總結知識點。

小組交流,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分析選擇,培養綜合能力。

自主學習:課後學生收集相關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沒有微生”活

動,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1.臨境入興,激發動機(預計耗時5分鐘)

以情境圖片、文章開篇,聯繫生活實際,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較常見、常接觸的微生物現象。簡要介紹、討論這些微生物現象,讓學生對微生物有一整體的瞭解。以問題串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入教學主題。

2.歸納小結,直擊主題(預計耗時10分鐘)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出“什麼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提示學生三個關於微生物的要點,突出重點。同時進行知識延伸拓展,要求學生再舉例,教師稍作評價。

通過比較不同的圖片,提出微生物的分類。按細胞結構特點,分別展示單細胞微生物、多細胞微生物、無細胞結構微生物。

⑴單細胞微生物:展示其相關圖片,提示學生注意只有一個細胞組成的特點,最後展示細菌時,分別展示細菌的不同形態。

⑵多細胞微生物:展示其相關圖片,提示學生這類微生物細胞組成特點,解釋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關係。

⑶無細胞結構微生物:展示其相關圖片,提示學生此類微生物沒有細胞結構,爲簡介其營寄生生活埋下伏筆。

問題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場所,學生回答,教師簡要評價小結。

微生物主要的活動場所——土壤;微生物活動的重要場所——動植物的體表和體內;其他惡劣環境。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微生物分佈極其廣泛。

3.動情曉理,深入鑽研(活動預計耗時17分鐘)

問題引入,處理本節第一個教學難點,即探究活動。

學生交流提前佈置活動的結果,比較不同環境中實驗材料的`變化,小組提交活動結論。小組提出活動中存在的疑問,師生討論解決。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小結,驗證我們身邊絕大多數地方存在微生物。

通過本活動探究主題,可以提供學生親身體驗探究活動的機會,安排在課外開展探究可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安排其它教學內容,安排課堂交流,可讓學生感受獲得成果的快樂,培養學生的交流歸納能力。同時還可複習實驗法七步驟,複習變量和實驗對照組的設置,科學探究的過程和要求。完成難點的突破。

再提出問題,引入微生物的多種生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多種作用,處理第二、第三個教學重點及相應的教學難點。(預計耗時10分鐘)

考慮到教學時間、學生一堂課的知識承載力,我對本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刪減和詳略處理。

分別展示相關圖片,但重點介紹過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當分解者的作用。對比大多數動物,簡介充當消費者的微生物,特別提示病毒這類微生物,過着寄生生活,充當消費者。對比綠色植物,簡介充

可以自行合成有機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當生產者。實現橫向聯繫和舊知識的複習。

在展示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圖片後,教師進行小結: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代謝類型多、代謝強度高。

最後由學生自行對比人和大腸桿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質的速度,得出結論:生物繁殖速度極快。

4.鞏固知識,實際應用(預計耗時3分鐘)

總結本堂課教學重點,佈置課外活動和課後習題,給學生任務,培養收集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生態系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瞭解生物圈》之第二節。從單元題目和章節的題目就看出本章的主題,即是——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材在此前的第一節中,已經揭示“生物圈”作爲所有生物的家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這 一理性認識,繼而在第二及第三節中通過探究活動等,交代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那麼現在,就要在生物學上有一個歸結,即:生物與環境之間這種於動態 之中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表面看似乎相對獨立,但教材的立意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態系統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作爲整體來考慮的,故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就尤爲重要了。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能力目標:

1.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1..生態系統的組成。

2.食物鏈和食物網。

解 決方法:生態系統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於全面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討論一個特定類型的生態系統,例如以魚缸實物入手,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 基礎上,通過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在觀察和討論的同時,儘量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如果歸納的不夠準確或全面,教師可以用實例進行提示。然後再以點破面,引 導學生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列舉一些生態系統的實例,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

(四)教學難點

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人類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二、說教學方法

1. 教法:直觀教學法是生物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國中學生的求知慾強,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在學習中需要直觀材料和感性經驗。 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察,然後分析歸納,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爲使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在教學中,還採用啓發式談話法,在 學習每個知識點前,我都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觀察、思考,這樣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以啓發引導,使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形成理性認識。

2.學法

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以下四個機會:觀察、思考的機會,交流表達的機會,操作嘗試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在自學、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討論、操作嘗試等的過程中尋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識框架上的“生長點”,完善生物體系。。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指導思想]

從生活經驗出發,力求在觀察、探究分析、操作嘗試、交流合作等的'活動中,促使每一個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中學到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場以優美的音樂,帶領學生進入綠色的世界,讓學生聆聽優美的旋律,並把自己比做一隻正穿梭於森林中的小鳥,以此展開無限的遐想: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這時一張蜘蛛網擋住了去路——你是否想過,在這一望無盡的森林中,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就像這一張無形的大網,“牽一髮 而動全身”,這就是“生命之網”,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抒情地說)。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詩情畫意中導入新課。

(二)實施探究

1.首先觀察描述什麼是生態系統。學以4人爲一小組進行合作,閱讀課本第23頁的資料分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生態系統的概念,並列舉身邊的實例,教師進行強調和鼓勵性點評。然後進行環節過渡:這些生態系統有哪些成員組成呢?

2.觀察探究生態系統的組成。

教 師層層設問:

①昆蟲、樹、啄木鳥之間是什麼關係?

②腐爛的樹樁會消失嗎?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併爲進一步探究埋下伏筆。由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討論,歸納出其組成 及它們各自所起的作用。如找出樹→蟲→鳥這樣的關係引出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所扮演的角色。植物——生產者;動物——消費者。從腐爛的樹幹上長出的許多真菌 引出分解者這個角色。

3.教師進一步設問:人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如果沒有分解者,自然界會出現什麼局面?啓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4. 觀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間的關係圖(課本24頁圖I-17),教師設問:

①哪些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②生產者與分解者之間是什麼關係?消費者與分解 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③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④除了植物、動物和分解者這些生物,生態系統就能維持下去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食物鏈的概 念,和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並舉出身邊的實例。

5.小組合作連食物鏈。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圖,要求學 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利用各種生物圖片用箭頭連出它們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並提醒學生注意:

①食物鏈從生產者開始,連到最後。

②箭頭指向取食 者。

③時間1分鐘。各小組交流展示合作的結果,小組之間先進行互評,教師再進行鼓勵性評價。

6.展示上 述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教師提出探究的問題:

①有多少條食物鏈?它們之間互不相關嗎?

②如果蛇的數量大大減少,其他生物的數量有變化嗎?學生數食物鏈,小組 討論這些生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關係,以引出食物網的概念。教師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在這張生命大網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種生物數量的變化會影響其他生 物的數量。

7.進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況下,生物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以食物鏈:草→兔→貓頭鷹爲例,4人小組合作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各小組交流合作的結果,同學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並進行解答。

師生一起歸納出:生物的數量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但在一般情況下,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因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8.學生閱讀課本26頁資料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① 能量隨着食物鏈的流動而逐漸減少

② 有害物質隨着食物鏈的流動而在逐漸累積。

(三)情感教育

有 人說:“破壞環境是眨眼之間的事情,而恢復生態環境則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一個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樹僅需要幾分鐘,而我們栽種一棵小樹直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則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因此,我們再也不能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了。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來看下面的實 例: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有這樣一個自然保護區,人們爲了保護一種珍稀的鹿種,就把它的天敵統統殺掉了,實際情況如何呢(教師出示兩種選擇)?4人小組展開討論,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維。在此基礎上明確:我們在保護環境的時候,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與自然界應和諧發展。

(四)歸納總結

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這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又爲下節課所學埋下伏筆。

四、說板書設計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一、 什麼是生態系統

二、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生產者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

細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等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1.能量隨着食物鏈的流動而逐漸減少

2.有害物質隨着食物鏈的流動而在逐漸累積。

3.食物鏈中生物的數量隨着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漸減少。

四、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物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羣落的結構》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種羣與羣落》中的第三節。這節分爲兩課時,第2課時是探究活動——《土壤中小動物類羣豐富度的研究》,我所講的是第1課時,這節課內容包括羣落的概念、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羣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係和羣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羣和羣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這一思路,羣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範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羣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羣落演替、生態系統的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啓下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羣落的結構》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標準爲“描述羣落的結構特徵”,該條內容標準屬於瞭解水平。依據課標,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別羣落,說出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2)說出區別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及什麼是豐富度

(3)舉例說出羣落中不同生物種羣間的種間關係,識別數量座標圖所表示的種間關係

(4)描述羣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說出羣落中動植物垂直分層分佈的原因和意義,水平分佈的原因。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憑藉概念對具體的生物學現象作出判斷和推理,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羣落結構特徵的學習,懂得合理開發利用生物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種間關係。

2.羣落的空間結構

教學難點

1.種間關係。

2.羣落的空間結構

四、說教法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爲學生提供學習的素材,使學生獲得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對抽象的概念、生物學術語能更快、更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生的生活經歷中,羣落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係,羣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可以讓學生看到這些生物現象;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羣落,如熱帶雨林羣落,凍原羣落等,爲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羣落問題提供素材。

2.討論法

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獲取信息、解開疑惑,培養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講練結合法

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學生討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老師進行深入、詳細地講解。學完一個知識點後立即進行對應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五、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不斷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羣落概念的學習中,讓學生結合圖片小組討論,理解概念的內涵,然後再由學生嘗試歸納概念,教師再進行糾正。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學習種間關係和空間結構。

生物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爲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三節真菌以下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教學流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誠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思想,教學中通過學生原有的知識貯備和心理特質爲出發點,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興趣,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設置了廣闊的空間。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內容安排第一節內容是《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第二節內容是《細菌》,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瞭解微生物一些特點。但是對於真菌區別於細菌的生理特點和生殖方式還比較模糊,本節雖然知識結構並不複雜,但從科學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爲它爲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

2、補充和拓展教材

由於本節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能親自利用顯微鏡觀察真菌的形態結構知識,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充分體現生物學科的學以致用的特點,讓生物來源於生活,走進生活我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利用多媒體播放健康小帖士,提出了有關真菌聯繫生活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細心觀察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是例子”,本節課根據教材的要求、學生的知識貯備、生理特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知道青黴、麴黴的形態結構。

2、學會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閱讀、知識競賽動手製作和課堂評價的等多種方法,提高觀察通能力、動手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科學知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真菌給農民帶來巨大效益爲由,鼓勵學生熱愛生活,以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爲契機,養成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節課首先利用視頻資料做“導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舒緩了學生緊張的情緒,爲提高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同時巧妙滲透養殖食用真菌不但豐富飲食文化還給人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採用觀察討論法、閱讀分析法與合作探究法等多種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並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將微觀的知識宏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降低了本節的知識梯度。恰當的運用教學評價方法鼓勵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本節課教材安排用放大鏡觀察桔子和麪包的菌絲和孢子的形態,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反覆的驗證,普通放大鏡根本就不能看到孢子的形態,書中的圖片是經過顯微鏡觀察,通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質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爲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將生物學知識與健康生活緊密聯繫,開設了“真菌知多少”的知識競賽,讓生物學來源於生活、走進生活,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貫穿時始終,增強直觀性,鮮豔的色彩和動感效果,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學情分析

1、七年級學生已不再象六年級那樣只對直觀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感興趣,他們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的目光來觀察生活,知識貯備較豐富。尤其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微生物知識具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興趣:普遍感興趣,但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已不滿足教師對教材知識的簡單重複。

(2)思維:偏重於形象思維,對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五、說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促進學生內在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不斷調整學習策略。

設計評價方式:自我評定生生互評教師評定。

自我評定:學生通過自評,不斷自醒和反思,形成有效和符合個性特點的學習策略,最終成爲學習的主人。

生生互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取長補短,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師評定: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培養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觀看視頻《走進嫩江農場養殖園》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

視頻資料舒緩了學生緊張的情緒,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學生從課下的分散狀態很快的集中在學習知識的狀態。巧妙的引入本節的知識內容,利用問題將新舊知識有效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利用快速搶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搶答認識各種食用真菌。

教師及時作出評價。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不但豐富了知識,而且通過搶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運用恰當的評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2、出示閱讀提綱,通過觀察桔子和桂元、實物投影觀察米飯孢子學生自讀、齊讀、小組合作學習等一系列的方法,描述青黴和麴黴的形態結構,完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設計意圖】

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有目標的進行學習活動,對於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自讀和齊讀及時發現問題養成學生學習的自律性,通過觀察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的.挑戰精神。同時運用實物投影巧妙的滲透了真菌的生殖方式,不但拓展了知識內容而且將微觀的知識宏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降低了本節的知識梯度,養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出示表格學生根據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獨立填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

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對本節的知識內容已經有了零散的掌握,爲了培養學生的歸納問題和總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完成這一教學活動。對於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採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真正達到分層次教學。教師的巡視,及時瞭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利於後續教學的更好的完成。

三、歸納總結巧手製作

學生自由回答本節課的收穫與感悟,閱讀教材64頁製作孢子印,佈置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製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小組合作。

【設計意圖】

總結本堂課教學重點,突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強化記憶,培養收集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製作孢子印七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製作,教師要大膽放手,解放學生的雙手相信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四、實際應用健康生活

出示多媒體利用搶答的形式完成常見的與真菌有關的生活知識。教師恰當的利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總結本節的內容。

【設計意圖】

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聯繫生活提出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細心觀察及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熱情,激勵學生健康生活快樂成長。

本課的板書設計清晰、簡潔、突出本節的知識重點。

生物說課稿1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後反思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生物入侵者》被選錄人教版國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這個單元的課文共五篇,《生物入侵者》排在第四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說明文。本單元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生物入侵者》介紹了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它屬於自讀課文。學習本文,可以在培養語文基本能力的同時,滲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本文是按照邏輯順序來寫的,說明事理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本文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學生對外敵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的概念。學生對說明文要素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一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①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生物入侵者”的相關知識。

②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深入研究身邊事物的興趣,增強防範“生物入侵者”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生物入侵者”的含義,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爲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二、 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本節課的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加以適當的點撥。以突出教學重點。

2.競賽激勵法。國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延伸拓展法。對是否贊成干預生物入侵這個觀點的辯論有利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二)說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早就預言:“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沒有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爲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

1. 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探究慾望 (1分鐘)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在湖南長沙,面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一枝黃花——雲南滇池擾亂一池春水的水葫蘆,人們卻痛下殺手,欲趕盡滅絕,爲什麼?請走進《生物入侵者》。

設計說明:這一導入簡潔、精練,可築起學生的`情感之堤,引發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慾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二)自主釋題,引發閱讀興趣 (5分鐘)

讀課題,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入侵”和“生物入侵”的含義,再談讀題後你最想了解什麼內容?

設計說明: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學生的這種心理比成人更強烈。應讓學生自由發言,對其解釋由學生自主評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並能通過讀題明白文體,瞭解文章重點,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閱讀文本——構建探究平臺 (20分鐘)

自主閱讀,並探究討論。

1.在文中勾畫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2.文章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還講了哪些內容?

3.你認爲學習本文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試擬出本文學習目標。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明確:(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及時板書)

……

設計說明:探究性學習仍需以文本爲支點,通過學生自主閱讀,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師多餘的講授和不着邊際的指導,從時間上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並突出教學重點 。

(四)合作交流——暢談探究收穫 (5分鐘)

文章標題爲《生物入侵者》,全文都起筆於生物入侵,落筆於啓示,在平實、準確的說明中詮釋了一種特殊的生態現象,使人讀後可產生理性思考,那麼,學完本文後,你有何收穫呢?

提示:收穫可以是寫作技法上的,還可以是思想上的,用“學完此文,我明白了……收穫了……”的句式理性地敘述自己的提升、認識和思想的昇華。設計說明: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觀察生活,留心生活,聯繫自我,勤于思索,八年級學生進入思想,性格,生理髮育期,求知慾,表現欲都很強,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從關注書本到聯繫生活,樹立大語文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驗學習語文之樂。

(五)脣槍舌劍——實踐中高瞻遠矚 (12分鐘)

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爲干預”爲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

基本觀點:

(1)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

(2)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設計說明:辯論問題本身並沒有是與非的定論,但在辯論、求證的過程中,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使學生處於亢奮的學習狀態,使語文課堂充滿着智慧的交融,表現出個性的張揚,成爲學生成長的沃土、精神的棲息地。這樣可以在思維的自由與活躍中突破教學難點。

(六)作業佈置(2分鐘)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並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2.查閱資料,瞭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設計說明:第一題是爲了明確詞語積累的重要性,因爲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第二題是爲了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生活,關注人生。

四、說板書設計:《生物入侵者》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及危害:毀滅物種、經濟損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徑:跨國貿易(5段)

揭示態度:不同(6-7段)

採取措施:(8段)

設計說明:此板書可以把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內容與寫法簡明清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形式,便於學習、模仿和提高。並且具有藝術的美感。

五、 說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啓迪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學生也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謝謝大家!

標籤:說課稿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