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精選】生物教學計劃三篇

生物3.27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做好教學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教學計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生物教學計劃三篇

生物教學計劃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無機鹽。

2、瞭解氮、磷、鉀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時的症狀;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瞭解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合理施肥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的應用,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材分析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備知識,是理解植物礦質代謝的重要基礎,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是從事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必備基礎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中藉助兩個演示實驗對這些內容加以說明,但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進入根毛內部的過程是極其複雜的,由於學生缺乏有關的基礎知識,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植物的生活確實需要無機鹽,而且所需的無機鹽是從土壤溶液裏吸收的;加之,根吸收無機鹽的實驗在一堂課是不易看到結果的。教師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資料或圖片,或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彙報等方式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由於很多學生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對於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瞭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認識,創造條件,開設實驗,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幫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根吸收無機鹽的條件;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難點:讓學生對根吸收無機鹽以及無土栽培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手段: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爲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學生對無機鹽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本節課主要是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參與和觀察,瞭解本節的各知識點。同時在本節課中要儘量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例子或問題,以便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佈置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或課外小組完成課本64頁演示實驗和無土栽培幾種植物。

2、學習收集有關"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資料

一、導入:

1、提問: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麼?

2、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演示實驗:"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於水的物質,爲了證明這一觀點,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2、講解:

土壤浸出液蒸發後留下灰白色的物質,而蒸餾水蒸發後沒有灰白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無機鹽。

(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參與課本64頁實驗的學生彙報實驗過程,並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無機鹽的作用。

3、總結: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無機鹽由根吸收,無機鹽使植物生長健壯、顏色鮮綠。

4、組織學生彙報收集的資料: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注意:學生彙報的資料中可能會出現錯誤,應及時糾正。)

5、出示圖片或錄像,介紹不同種類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重點是氮、磷、鉀三種無機鹽)。並指導學生進行列表歸納。

(三)合理施肥:

1、提出問題:請根據不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判斷不同植物需要增加哪一類無機鹽,如:小麥、白菜、馬鈴薯等。

2、組織學生討論。

3、講解:

(1)土壤中的無機鹽,特別是氮、磷、鉀等,不斷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須補充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2)不同植物的各類無機鹽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種植物隨着生長期的不同,對無機鹽的需要量也不同。人們對各種植物的需求部分不一樣,對無機鹽的需求種類也不一樣,因爲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

(3)肥料分爲化學肥料和農家肥料。但分別具有不同的優缺點,在施肥時應當以農家肥爲主,配合施用化學肥料。

(四)無土栽培:

1、組織參與無土栽培植物的學生彙報實驗過程,並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無土栽培技術應用的錄像。

3、組織學生討論無土栽培的概念、意義及應用價值。

4、總結:

(1)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質(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據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來培養植物。

(2)無土栽培法,有許多優點。人口增多使可耕種土地面積不斷減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無土栽培法生產的水果和蔬菜還會含有更多的營養成份;用營養液栽培法種植植物更便宜,更利於保護環境。無土栽培法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它不需要艱辛的體力。

三、鞏固:

請根據本節所學的知識,判斷家中種植的花卉對無機鹽的攝取是否合理,你將如何改進。寫出有關報告。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生物教學計劃 篇2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今天開始正式上課。23日上午全校教職工會議,下午備課組集體備課,商量了一學期的教學計劃。

這學期的課程內容安排作了較大的調整,一方面是覺得這樣的安排更貼近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發展的過程更相近;另一方面也是向新課程過渡,先趟一下水。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安排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勞動,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學生用資料都需要重新準備;對於學生來說也可能面臨着困難,三本書被打亂了,每本書的章節也被打亂了。但我們相信,我們的付出會有回報。希望同學們與我們一起努力。

根據計劃,三本書中,將留下《生物工程》以及《生物與環境》兩部分的內容到高三。但在計劃中沒有安排月考,如果繼續執行月考的話,那麼《微生物》也將留到高三。

時間

課時內容

  第1周

(2.25—29)

第3節 人體的穩態

第1課時:一、內環境與ph穩態

第2課時:二、水、鹽平衡調節

第3課時:三、血糖平衡與調節(1)

  第2周

(3.3—3.7)

第1課時:三、血糖平衡與調節(2)

第2課時:四、體溫調節

第3課時:四、免疫(1)

  第3周

(3.10—14)

第1課時:四、免疫(2)

第2課時:四、免疫(3)

第4節 植物激素調節

第3課時:第4節植物激素調節(1)

  第4周

(3.17—21)

第1課時:第4節植物激素調節(2)

單元 生命的延續第1章 生物的生殖與發育

第2課時:第1節生殖的類型

第3課時:第2節植物的個體發育

  第5周

(3.24—28)

第1課時:第3節動物的個體發育

第2章 孟德爾遺傳定律

第2課時:第1節分離定律(1)

第3課時:第1節分離定律(2)

  第6周

(3.31—4.4)

第1課時:第1節分離定律(3)

第2課時:自由組合定律(1)

第3課時:自由組合定律(2)

  第7周

(4.7—11)

第3章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第1課時:第1節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1)

第2課時:第1節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2)

第3課時:第1節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3)

  第8周

(4.14—18)

第1課時:第2節減數分裂過程中基因的行爲變化(1)

第2課時:第2節減數分裂過程中基因的行爲變化(2)

第3課時:第3節細胞質遺傳

  第9周

(4.21—25)

第1課時:第4節遺傳定律的應用(1)

第2課時:第4節遺傳定律的應用(2)

第3課時:機動

  第10周

(4.28—5.2)

期會考試

  第11周

(5.5—5.9)

第1課時:期中試卷分析(1)

第2課時:期中試卷分析(2)

第4章遺傳的分子學基礎

第3課時: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

  第12周

(5.12—16)

第1課時: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

第2課時:實驗

第3課時:第2節 dna的結構和複製(1)

  第13周

(5.19—25)

第1課時:第2節 dna的結構和複製(2)

第2課時:第3節基因與基因的結構(1)

第3課時:第3節基因與基因的結構(2)

  第14周

(5.26—5.30)

第1課時:第4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1)

第2課時:第4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2)

第3課時:第4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3)

  第15周

(6.2—6)

第5章 生物的變異

第1課時:第1節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1)

第2課時:第1節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2)

第3課時:第2節染色體變異

  第16周

(6.9—13)

第1課時:第3節變異與育種

第2課時:第4節變異與優生

第6章 生物的進化

第3課時:第1節自然選擇學說

  第17周

(6.16—20)

第1課時: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

單元 微生物

第2課時:第1節微生物的類羣

第3課時:第2節微生物的營養、代謝與生長(1)

  第18周

(6.23—27)

第1課時:第2節微生物的營養、代謝與生長(2)

第2課時:第2節微生物的營養、代謝與生長(3)

第3課時:第2節微生物的營養、代謝與生長(4)

  第19周

(6.30—7.4)

複習考試

  第20周

(7.7—11)

複習考試

生物教學計劃 篇3

一、聽課情況

(一)對指導老師教學方面的借鑑

我的指導老師是唐玲娥老師,她有很多年的教學經驗,上課整體把握很到位。在聽課過程中,我主要希望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借鑑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1、教態方面:教態自然;自信;聲音響亮;語言幽默課堂鬆弛有度

2、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方面:各個知識點和習題的貫穿;時間掌握得當

3、課堂提問的技巧:調動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態度:親切;少批評學生;適當適時地鼓勵學生,引導學生

5、課堂組織能力:整節課採取循序漸進地方式,內容和結構緊湊

6、課前複習:每節新課前都要複習一下上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二)對所聽過課的教學反思

開始實習到現在一個周,我總共聽了14節課,聽課範圍集中在生物科,也有地理、語文等其它科目的優秀教師的課。聽了許多不同老師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課,聽課時我都會做好聽課筆記,主要有以下幾點聽課感受:

1、生物必修1是國中生物高中生物的銜接,我覺得在開始的階段首要目標是讓學生對高中的生物學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水平、活躍程度等的不同,同一課時在不同的班級講授時,應作適當的調整,以力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程度和認知需求;整節課的時間安排也相當重要,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多少,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對於難懂易混淆的知識點,分配的時間自然較多。

3、學生處於高中一年級,爲了避免學生產生定性思維,應在課堂上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啓發。

4、在新課講授式需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以使學生能較好地聯繫起各個知識點的內容,環環相扣。

5、課堂練習中若只出現選擇題,則學生易忽視不選的選項,因此應在課堂的鞏固習題中設置問答題等多種題型的練習;且練習題的設置應有難度梯度,從基礎題做起。

6、提問方面,可變“大合唱”爲獨唱,兩者結合,以更好地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7、在課堂開始時,可先明確指出本節新課所要講授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心中有數,學習起來也得心應手,且更有系統性。

二、備課情況

(對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材)

1、對教材的分析:

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是整個高中生物的入門,內容都比較基礎,知識內容貫穿了整個高中生物的學習,第一章《走近細胞》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內容循序漸進;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以及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是高中生物中內容相對複雜難懂的部分,同時也是大學聯考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的設計幾乎都是通過從簡單有趣的生活實例中抽象出生物知識,從而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我認爲首先將教材吃透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注重挖掘教材,從教材中分析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生物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是屬於“半文半理”的科目,在備教材時,我還尤其注意知識點中蘊含的邏輯聯繫等,以希望能更好地組織整個課堂的教學。

2、教學設計:

要上好課,首先得清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以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瞭解程度等,再者得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目還沒有上過一節新課,但是我已經做好準備國慶後開始上課。

每一節新課,我都會詳細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做完相關的練習題後,結合課標要求設計教學的思路,努力達到新課標要求的知識層次,且注重知識遷移,以及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繫,藉此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備學生:

備學生只備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在瞭解了學生的知識背景、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設計好的教學設計才能順利開展教學。這段時間,在幫老師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我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瞭解分析了學生對上課的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此外,我還利早晚讀和晚修時間去教室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問題,以更好更全面地瞭解學生。

高一1班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班級,班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主要是沉默的接收派,而活潑好動的學生則是相對的激情派。因此,在備學生方面,需要考慮在教學中作恰當的引導和調動。

4、備教法:

需要根據上課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每一節課應該採用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更順利更準確地接受知識和理解知識。對於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學方法也需做相應的修改,但是大體類似。我儘可能多地聽了不同老師、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課,學習每每一位老師的精彩教學方法和上課風格,或是幽默、或是邏輯性強、或是緊跟大學聯考步伐、或是探究氛圍濃厚。我都一一分析學習,並根據我自身的風格,取長補短。

三、如何落實備課

現在我已經開始準備國慶後的新課了,從生物必修1的第二章第五節開始,一直到第三章的第三節(共6個課時)。以後無論是否是我上課,我都會做到每一節新課前儘量寫好教案、做好課件後交給指導老師,請她指出不足之處,提出批評和建議,再做修改。爭取每備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說課和試講,試講次數爭取在三次以上。

四、教學反思

生物必修1的內容大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我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調動學生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多利用一些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讓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時候,加強集體引導和個別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充分鍛鍊學生的整理和歸納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共同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完善學生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