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推薦】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1.15W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1

1.本節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觀察蚯蚓和鼠婦的相似點及不同點,導入節肢動物這節課。引導學生觀察蚯蚓和鼠婦的不同點,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自主學習:

通過設問:所有節肢動物其他特徵(如觸角的有無,翅的有無,足的數目是否也完全相同?),引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4-15,觀察與思考。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找出下列動物(蝗蟲、瓢蟲、蜘蛛、蜈蚣、蝦)中相似特徵較多的動物,由此引入昆蟲綱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找出昆蟲綱的基本特徵。

探究活動:

分組觀察蝗蟲,進一步瞭解昆蟲的其他特徵(感覺、運動、呼吸等)。

演示實驗:

蝗蟲呼吸結構用演示實驗予以解決,學生更能直觀認識到蝗蟲的呼吸結構是腹部的氣管。

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展示體現與人類關係的相關圖片,學生自己歸納。

2.不足之處:

(1)授課過程語言不夠簡練,還有語句重複現象。(2)聲音不夠洪亮;(3)展示自主學習(如比較幾種節肢動物的異同)成果時,有點慢;(4)探究活動時(如分小組觀察蝗蟲結構),由於組織引導方式不適合該班學生特點,致使活動紀律有點亂,甚至有些同學並未達到觀察目的,且在本環節拖延了時間;(5)未來得及小結板書:由於以上4點不足,使整節課時間有些緊張,使本節末小結部分未展示出來。

3.本節亮點:

(1)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推理自主獲取新知,如將差異較大的蚯蚓和鼠婦做對照,引導學生找出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由此歸納出節肢動物的基本特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物活體、標本或圖片自主完成課本第15頁的表格,自己歸納出昆蟲綱的基本特徵。

(3)講課過程中穿插了相關資料(如外骨骼、氣管等資料),鍛鍊了學生閱讀能力及獲取信息能力。

(4)授課過程中滲透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素養的培養意識,如講解蝗蟲呼吸結構---氣管時和對蝗蟲進行小結時,拋出問題:蝗蟲的呼吸方式又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呢?蝗蟲哪些特點使其適應陸地及空中生活的?

4.改進之處:

(1)在觀察蝗蟲結構時,先拿活體或模型演示解說一遍如何觀察(或者屏幕展示明確具體的實驗步驟及各步驟注意事項),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2)蝗蟲呼吸演示實驗:最好用活的蝗蟲進行演示實驗(或者也分組實驗)。

(3)各環節安排再緊湊些,效率再高些,讓學生以小結形式完成板書和自主習題。

總之,本節課基本體現了36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學實施過程中貫徹了導學、導教、導練三個教學梯度;滲透了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展示彙報能力、質疑能力和傾聽能力的培養;實現了教學六個流程中的前五個流程(課前獨立自學、對比目標,明確方向、聚焦問題,合作交流、展示彙報、當堂訓練,鞏固提高),因時間分配不合理,第六個流程(課堂小結,小組評價)沒有完成,以後繼續努力。

生物教學反思2

一、反思問題導入,提高學習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一般來說,在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中,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效果關係到後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遊刃有餘的課堂導入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動機,迅速進入思維狀態,使學生學習的思維由淺入深,進入一個特定的問題情境中。良好的課堂導入,猶如一座溝通的橋樑,銜接舊知識與新知識,還能以舊知識的鞏固帶動新的知識的理解。此外,有效的新課導入可以揭示課題,體現教學意圖;溝通感情,創設學習情境。總之,高效的新課導入爲後續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反思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流程

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着眼於整體,立足於個體,致力於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爲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爲中心、學生圍着老師轉的格局,爲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爲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臺。

三、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爲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四、反思師生活動,注意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目的是關注學習過程中“人的情感發展”,讓學生享受成功,體會失敗,釋放喜怒哀樂,把學習視爲生動而豐滿的情緒流動過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課堂教學的着力點放在學生髮展上,重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作爲平等的人蔘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五、反思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實際

學習是個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好還由學生自己思考回答,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全盤端出,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而我很容易犯這樣的毛病,看到學生不回答就急於把答案說出來,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不去思考,等着老師公佈答案。所以教師應在引導、點撥上下功夫,用不同的方法啓發和激勵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個別問題個別點悟;普遍性的難題組織集體討論,教師當衆點撥講解;有爭議的問題,不急於表態,讓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答案需具體分析概括的,可把一個大問題分爲幾個問題,層層剖析,啓發學生一步步思考,逐漸揭開謎底。瞭解學情,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爲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要做到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分析教訓,思考對策,總結經驗。

六、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資源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爲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應是教材的建設者。鑑於此,教師備課時須反思所授內容以前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及存在的問題。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值得我們去反思。不論是教學現念、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獨到之處,應及時記錄下來,作爲以後從事教學的寶貴素材或案例,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後的教學更輕鬆,更趨於完善。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不成熟的探索階段,我們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生物教育的特徵,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紮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生物教學反思3

週二城關、銅井和代莊中學的四十多位老師在各自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來我們學校共同研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教研室徐主任一同前來我校給予工作指導。我跟隨聽課和聽取徐主任的報告,反思以下幾點:

1、我校自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學校、教師、學生有了新的面貌。校容校貌乾淨整潔,老師們面帶笑容的談論小組合作學習(不經意間談論班級、學生的課堂表現),同學之間自覺地討論問題和監督作業。當然這和理想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差距,但我們畢竟近一步。

2、在聽取徐主任報告時,徐主任談到職業的幸福感,全縣的教育教學質量及進一步解讀126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喜悅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注和學校令的帶領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課改會走得更遠更快。

3、我努力踐行課改。作爲班主任我努力鼓勵學生自信,在課堂,課外,學生有了大的改變但比其他班還有很大的差距,課堂上總是不敢大膽發言,我虛心向優秀班主任學習經驗,爭取每個學生都自信大方。我的課堂與以前相比,自己有底得多,能明確什麼地方該點撥,能較爲及時地評價,這大概得益於近段時間向其他老師的學習。知識性的東西比較明晰,相信學生能有所收穫,談到收穫,對於老教師的我來說,最爲遺憾的是不能及時靈活應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問題,在課堂反思這環節總是不放心學生,我會努力改變

生物教學反思4

這節課的重點是生物與非生物,植物與動物的區別,所以條理脈絡也很清晰:將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一一羅列即可,但是實際上起來卻有問題,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區別:有無生命被學生理解爲幾個區別之一,事先想好的用有無生物來區分物質的節奏被學生打亂了,這主要是由於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所導致。

生物與非生物的幾個區別:能否生長,有無新陳代謝,有無嚴整的結構,能否遺傳和變異,能否生殖和發育,有無應激性,能否適應環境,改變環境,我是按照講一條擴展一條的方法講授的,應該來說由於思路很簡單,教授起來沒有太大困難,不過學生的博學與鑽牛角尖的本領另我瞠目結舌:”騾子等雜交動物沒有生殖能力所以不屬於生物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所以不屬於生物嗎?秋海棠的葉子落地生根所以落葉是生物嗎?”等等,打了我個措手不及,由於生物非我本專業所以很多東西都沒考慮到,非常尷尬,在備課時,廣泛查閱有關的資料的確勢在必行。

板書與幻燈片的交替節奏沒有把握好,與學生的互動又有所不足,與平常活躍的課堂氣氛相反,到了關鍵時刻一個個都成了啞巴,看來活躍氣氛的本事有待提高,必須要讓學生跟着自己的節奏走起來。並且我還我犯了新教師的通病,只顧自己講,不顧學生是否聽懂,例如細胞結構等對於學生非常陌生的東西我一筆帶過,完全不顧他們的感受,這些都是我今後所要改正的。

生物教學反思5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是爲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併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

二、在教學中融入生活興趣和實例。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教學,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爲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反思6

生物知識研究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這門課程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之一。向學生傳遞學科知識,拓展認知空間,挖掘深層領域,並充分利用一切課程資源,調動一切可用手段,引領學生探究學習他們不熟知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們可以更簡單、更形象、更輕鬆的學會知識,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下面的這段敘事也許可以簡單地詮釋一下現在的生物課堂特點。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是比較重要的一節知識,也是學生不易理解記憶的一節知識。所以以往我的教學設計是:複習心臟結構導入;結合血液循環圖,學生觀察,教師講解;總結規律;當堂複習強化記憶。這一教學設計雖然重難點突出,但是教學效果卻並不很理想。學生學得煩,老師教的累。

課程改革的實施給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讓我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再走老路子,一味地填鴨,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了。我們應該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營造自主和諧、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學並快樂着”的感覺。

因此我結合網絡上和一些專家們的優秀課例設計,將這節課的教學流程修改爲以下環節:

(一)複習導入:複習心臟結構(出示幻燈片),人體內血液爲什麼能不停的流動,具體在人體內室怎樣流動的呢?

(二)自主學習:教師展示血液循環動畫,學生觀察後回答,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產生了哪些問題,想知道什麼?

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環流動,並提出了“動畫中藍血是怎麼回事?爲什麼血液到胃、小腸等處紅色變成藍色的了”等問題,自主學習意識很強。

(三)探究交流: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觀察課本第70頁的血液循環模式圖,進行角色扮演遊戲:一個紅細胞的自述,從心中出發介紹旅途風光及發生事件。然後彙報交流,上講臺邊指圖邊說明。最後教師再指導學生總結規律:

(1)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起點都是(),終點都是()。

(2)和心室直接相連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連的血管都是()。

(3)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液方向都是由()()()()()。

在明確了循環途徑的基礎上,再對血液循環的意義即可以將氧氣、營養物質輸到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並將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輸出體外這一知識點適當加以點撥。

(四)課堂小結:教師播放flash動畫,分別展示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與學生共同總結當堂所學知識。

(五)鞏固練習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探究交流環節。我設計了角色扮演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知識。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紅細胞,從心臟出來,這一路都是怎麼走的,經過了哪些地方,一一說清。但我們也須清醒的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表現欲,畢竟學生們的層次不同。因此我先讓學生小組內部交流表演,尤其讓那些學習層次不好的學生主導表演,我也參與其中,親身示範,指導幫助他們,雖然學生們說得差強人意,但哪怕有一丁點可取之處,我也及時予以表揚,樹立學生們的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的歷練學習,所有學生都對這一節課的知識熟練掌握了。他們也嚐到了學會知識的快樂。我再適時的給那些表現欲強的學生機會,讓他單個彙報,這就滿足了所有學生的學習欲。教學任務也就輕鬆完成了。

這節課的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學生被動的靜聽,而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探究,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適時的幫助、點撥、指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實現了自主學習的目的。而角色扮演遊戲,更讓學生親歷於知識體系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紅細胞,沿着這條血液循環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處,報一個站名,在哪卸載加載,一一講清。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記憶變成了生動的形象記憶;讓原本機械的背誦變成了有趣的表演;讓原本的埋頭苦讀變成了快樂學習。甚至連平時學習狀態不好的、不愛發言的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並能夠基本講述出整個循環過程,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我很享受這節課,學生們學得快樂,老師教的輕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體現了快樂學習的宗旨。我會繼續認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設計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知識,愛上學習。

生物教學反思7

生態系統是國中生物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是聯繫比較緊密的。例如去年年初的南方雪災,還有五月十二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都不同程度的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影響到了我們現實的生活。所以說關於生態系統的概念理解以及學習對於學生了解現實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通過現實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識。

因爲我校正在進行着教學改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能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相反,教師要做的,是爲學生引路,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得出正確的結論。《生態系統》這節內容,單從知識點來看,比較單一。學生需要掌握的就是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但是,通過學生親自觀察和分析生態系統來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求知的慾望,還能爲後面的生產者等成分對生態系統的作用作一簡單的伏筆。在引出生態系統後,我啓發學生通過自己對生態系統的觀察,逐個思考問題,目的在於引出生態系統的各個組成成分。考慮到對於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這些名詞,學生很難真切地理解,於是,我針對性地提出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對新知識的掌握與鞏固,隨堂的練習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得出食物鏈的概念後,我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這兩句諺語又提到練習中,他們是否都構成食物鏈了呢?八班的學生相當機靈,在略微思索後,都回答我說第一句不是食物鏈,因爲生產者必須是食物鏈的起始點,對於此,我還是比較意外的,因爲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居然那麼快。隨後,我又將食物鏈上升到以人爲終點,請同學閱讀小資料:汞與水俁病的內容,並進行討論交流,此舉的目的不僅是爲了增加趣味性,更多的是爲說明人類亦是生態系統一員,破壞了生態系統等於毀滅人類自己,爲之後的教學作鋪墊。

回顧這節課,不管是從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還是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還存在有以下一些不足:

本節內容涉及知識點較多,量比較大,且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因此,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活動時間,包括幾個討論的練習題,時間比較緊促。幸好,由於八班學生的.思維較快,因此在時間上,還算基本把握住了。

總的來說,這次的組內教研課,不管是從教學過程還是課堂上的控制、學生反應來看,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邊教學邊反思,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

生物教學反思8

國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爲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國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概念,並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採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作用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1)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範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

(2)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繫,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

(3)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4)比較法能起到或加強直觀作用。

(5)比較法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物教學反思9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2.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爲方式統稱爲性狀。

3.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5轉基因超級鼠的啓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6.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2.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爲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如圖:課本P31

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2)實驗過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給高豌豆(或相反),獲得了雜交後的種子,結果雜交後的種子發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孟德爾又把雜交高豌豆的種子種下去,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爲3:1)。

(3)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爲隱性性狀(矮豌豆)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爲顯性性狀(高豌豆)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

基因型比例:DD:Dd:dd=1:2:1

表現型比例:3:1

2.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

1.性染色體是指在體細胞中能決定性別性別的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有2條。

2.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條+_Y女:44條+__)。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爲_Y,女性爲__)。

3.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_),卵細胞(22條+_)。

4.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比例爲1∶1.

第五節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境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變異。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生物教學反思10

這一教學內容,得花上兩教時了。光讓12個小組彙報、交流、補充在這兩天裏對學校分區域搜索的結果,就花了整整一堂課。雖然時間花費較多,但還是值得的。一則說明同學認真參與了,因爲仔細搜索過纔會有那麼多可說的;二則交流的過程越充沛越詳細,對“製作學校生物分佈圖”這項後續活動是有利的。因爲我是將全班分四大組分別搜索四分之一學校區域,此堂課作爲一個彙總階段,所以還無法讓同學回答:學校裏共有多少種動物和植物?在彙總交流時,還應讓同學明白,雖然我們仔細搜索了,但並沒有發現學校內所有的動植物,因爲季節原因,因爲觀察疏忽的原因,由此體會到生物種類的繁多。

彙報了,交流了,就爲製作學校生物分佈圖。我爲同學準備了學校平面圖紙,要求依據各大組的彙報情況,再結合課後各組再次搜索補充來完成一張較爲詳細而全面的“學校生物分佈圖”。並適時提出製作時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如圖上建築物區域太小,而生物種類太多寫不下怎麼辦?結合同學的想法,出示城市地圖、景區遊覽圖等,向同學介紹編號的方法。這樣指導過,製作出來的分佈圖的效果會更好些。雖然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收到同學的作品,因爲國慶休假和颱風下雨的影響延後了,但我相信,每個班應該還是有不少像模像樣的作品上交的。

在教學“中國稀有植物、動物的分佈”時,同學對書中所列的動植物,尤其是珍稀動物的分佈,有所瞭解,除了書中所示,教師還可以再補充局部動植物,如金絲猴,東北虎,銀杏等,以增加同學對我國珍稀動植物資源的認識。在教學此項內容時,有一個難點,因爲同學沒有學過系統的地理知識,對這張空白的中國行政區域圖中各省份的地理位置並不十分了解,是需要教師介紹的。所以最好準備一張較大的中國行政區域圖,在介紹動植物時在圖上標出,使同學對我國珍稀動植物的分佈情況能一目瞭然。

生物教學反思11

一、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涉及了兩個方面:一是微生物的主要特徵及與人類的關係,二是發酵技術。一開始我認爲複習課可以容量大,把二者都制定在了目標裏,可是預估了時間後發現40分鐘內完不成,於是又把發酵技術相關內容給刪去,才能剛好用一節課完成目標。

重難點是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的。學生在學完新知後,會將相似的知識點混淆,所以基於這樣的學情我把複習課的難點確定爲“1、病毒、細菌、真菌繁殖方式與休眠體的區別和識記。2、從名稱上大致判斷出某菌是細菌還是真菌。(如蘇雲金桿菌、甲烷菌、根瘤菌、毛黴菌等。)”

二、教學活動的安排

爲了活躍複習課的氣氛,一開始我引入了競爭機制,將全班分爲紅隊藍隊兩組,紅隊答題時藍隊注意聽漏洞,若紅隊答對了得5分,若有遺漏,藍隊補充了則藍隊翻倍得10分,兩對輪流進行。

在三班和四班磨課時發現,這樣的競爭確實能讓課堂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學生把注意力過多放在得分上,該不該給分、給多少分、該哪對答題等等,這些環節耗費了一些師生的精力和時間,使得知識點的線索串聯得不是很順暢,所以我權衡利弊後,在七班上課時決定不用這樣的競爭機制,只在最後完成“微生物與人類關係”時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其它環節只需同桌互動就可以。這樣改進之後學習效果好了很多。

三、學案的整改

一開始出於讓學生梳理比較的初心,我將比較的表格大框架設計好打印在學案上,學生需要自己調動所學完成表格內容。在磨課中發現,由於表格填空內容較多,學生一方面不知道某些空該往哪方面去寫,另一方面不知道寫多少,是詳細寫還是簡單寫,導致表格自學部分進度很慢。另一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課本上找出各種微生物與人類關係的例子,比較多比較瑣碎,學生翻書也耗費很多時間,所以這部分也效率不高。

發現問題後我對教案重新進行了整改,一方面把表格內容填空部分不再留大量空白,而是在表格裏設計挖空,學生只需完成表格中的某些挖空詞語即可,這樣的改進既給學生的答題設定了方向,也減少了學生的書寫量,省時高效。另一方面我自己把課本上有關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都梳理出來編上序號放在學案裏,讓學生根據分類將對應的序號填進表格即可,這樣既省了學生翻書的時間,又省了書寫名稱的時間,一舉兩得。

四、結語

課不磨不成器,教學都講究預設和生成,我在設計時覺得沒問題的內容和環節,到了真正上課時就暴露出很多實際操作上的困難和不足。這也說明了我的教學經驗依然不足,仍需要多進行這樣的設計和磨課、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學習!

生物教學反思12

本課的成功之處有兩點:

1.利用難點啓發思維,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能力得到了鍛鍊。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本課始終一環扣一環地貫穿着知識的因果關係,運用邏輯思維抓住了學生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無機物、有機物概念的給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以及細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課運用了形象的比喻、舉例和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物質”、“能量”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生活聯繫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啓發學生自己舉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的能力。

(3)本課還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培養。

本課通過微觀知識的教學和一些隱藏的懸念,如:“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細胞膜如何控制物質的進出”等,培養了學生探索生命奧祕的興趣。

本課的抽象知識都是從事實中得來的,如細胞有物質的進出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都是通過宏觀的生命現象推導出的,又如細胞中確實有葉綠體、線粒體這樣轉換能量的結構等事實都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十分豐富,若有一些動手的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節課動手活動的設計有一定難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生物教學反思13

一學期的生物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生物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於進行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知識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另外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現狀反思

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導致做題時馬虎大意,會做的也做錯。

教師方面:教材中有的課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爲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於學生理解。三.改進措施:

1、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2、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3、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4、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5、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總之,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生物教學反思14

爲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

一、學主課前演講進行復習導入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甚至認爲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爲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求知慾,每堂課開始 5分鐘 ,留給學生上講臺講解和複述基本知識點,上臺學生講解不當之處,其餘學生可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

然後我利用課件將所需複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着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臺講解的系統性越來越強,不僅能夠較系統地複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短短 5分鐘 ,能使學生於課外刻苦鑽研,網羅信息,勇於實踐,積極爲開課上講臺演說準備素材;能激活學生思維,爲一節課的開端造就一個“學生爲主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設立問題情景,讓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通過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問題解決,從而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出問題與創設情景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問題的出現自然會激發思維,而思維只是指向解決某個問題的。

2、組織討論與解決問題 :通過思維活躍的討論和爭鳴,問題明晰了,條理清晰了,結論明確了,學生較快地進入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3、啓發點撥與歸納問題

教師結合巡視時所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啓發、點撥、補充與修正,將討論所得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引導,並根據實際需要歸納總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生物教學反思15

茂名一模生物成績不理想,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茂名重點中學中墊底。在大學聯考已兵臨城下之危急時勢,這成績宛如一顆大石投進了平靜的湖泊,立即在各個層面掀起軒然大波。化州一中的領導當機立斷,立刻和教育局相關領導進行了及時而深入的溝通,於是乎爲期一週的教研員聽課視導之舉便應運而生了。

在這一週的聽課過程中,我們深入瞭解了高三生物的課堂教學狀況,並於課後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集中進行分析研討和反思,以尋找更高效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現狀

1、考試狀況:

從九校聯考、茂名一模和湛江一模這三次考試的狀況看,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繪圖製表潛力頗爲薄弱,文字表達中涉及專有名詞或專業術語時亦出現較多錯誤。例如九校聯考中將突變和基因突變混淆的大有人在,將“假說演繹”寫成“假設演譯”的比比皆是,湛江一模中將“化能合成作用”寫成“硝化作用”的數不勝數,基因型的書寫也很不規範,茂名一模中學生對遺傳圖解的書寫錯漏百出,湛江一模中有關繪製表格的答題狀況也不甚理想。

2、上課方式:

課堂教學上濫用別人的課件的狀況比較嚴重。課件容量太大,教學易入走馬觀花之途,難以將考點落到實處,學生對教學資料的理解難免會水過鴨背,上課效果並不理想。此外,因爲課件的使用,課堂教學成了課件展示課,老師不斷地按鼠標,學生不眨眼地盯着熒幕,沒有動手訓練的機會,沒有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潛力,也容易導致在考試中不會寫專業名詞和術語。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不利於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3、課堂紀律:

聽課時發現普通班的紀律普遍欠佳,睡覺者有之,看其他書者有之,教師因設法提高其聽課用心性。同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十分欠缺,佈置的課後練習常常不按時完成,導致上課要抽時間讓他們做習題。

二、教學反思

1、複習策略:

迴歸課本,夯實基礎,不求深,不求難,重點幫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多檢查學生的作業以督促並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

2、上課模式:

先列出考點,讓學生明白考試範圍,然後結合考點精講課本,即將考點拆解分析,考點之外的資料可大膽捨棄,之後緊扣考點精選題目進行精練,最後留十分鐘讓學生消化(自己看書、討論和提問)。精講環節要重視板書,避免濫用課件,一些專用名詞或術語要求學生寫下來。精講環節的教學需迴歸課本緊扣考點,精練環節可充分利用課件,題目數量不宜過多,最好控制在五題以內,推薦通過變式訓練模式深挖考點拓展知識面。

3、潛力培養

從每週一次的理綜測試和各種大型考試如廣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試題中精選一些典型的錯題進行分析,側重培養學生的審題潛力、分析綜合潛力和表述潛力(尤其是繪圖製表潛力),以提高學生的應試潛力。

標籤:反思 教學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