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生物2.96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

在第二輪複習中注重解決好知識綜合,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構建完整的生物學知識體系,適應大學聯考。根據第一輪複習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相應的複習策略,在第二輪複習中,複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培養解題技巧是工作重點。

蔣美金說:第二輪複習要注意3點:

1、進行專題的選擇;

2、習題訓練安排合理;

3、要注意最後3周的查缺補漏。

吳荔娟認爲:第二輪複習專題的選擇要作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學科內跨章節的專題,如“植物代謝與調節”專題,涉及必修本的植物生理,調節及選修本第二章。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理順在第一輪複習中零散的知識點,建立起完整的關於植物學知識的體系。二是根據某一知識點,將與之相關的跨章節知識歸納在一起,如蛋白質專題,生物能量專題、生物育種專題、創新實驗設計與分析專題等。這種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具體過程的分析能力十分有效,具體內容在各種複習資料中都可找到。

謝志強認爲:在第二輪複習中,習題的選擇對於提高學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關鍵,由於我校每週安排一次理綜測試佔用一課時,如果習題的講練過多,影響到專題的分析,所以根據第一輪複習中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針對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特點,進行習題的精選,重編工作是必要的。

陳健健認爲:在二輪複習結束後,在複習最後階段,師生要從綜合模擬題中走出來,學生迴歸教材,找出做過的試卷,溫習“錯題“,查缺補漏,教師隨堂指導,可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集中講解,一般不再進行統一測試,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輕鬆應付大學聯考。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2

經過高中兩年的用心準備,05年大學聯考已經結束。6月9日昌平區全體高三教師齊聚進校參加“大學聯考”,我認爲目的有三:1、認識大學聯考試題、2、體驗學生的感受3、透過親自做題,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成敗。

今年大學聯考試題具有以下特點:(1)各科試卷整體平穩,在試卷結構、題目數量、題型和賦分比例等方面和考試說明持續高度一致,沒有出現超綱現象,沒有出現科學性和政治性問題。首次依據新教材命題,在嚴格遵循新教材和新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三科命題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穩中求變”。(2)各科試題平和,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突出潛力,導向正確,區分度好(3)試題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時代感強,北京特色逐漸顯現,對於今後中學的教學、教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生物試題也基本具有以上特點。前三個選取題比較基本,只要認真複習,都能夠做對,第四、五題難度加大,需要考生具有必須的分析、推理潛力。有關蜜蜂的試題綜合性強,考到了生物間的關係,性別決定、動物的行爲類型、遺傳的基本規律等。不育逐級設問,難度逐級增大。我個人認爲“蜜蜂”這個“實驗”材料選取得不夠好,一是學生對它不太熟悉,另外它是分爲“工蜂”(雌性,受精卵發育成,不育)、“蜂王”(雌性,受精卵發育成,可育)、“雄峯”(雄性,未受精卵發育成),這個物種具有特殊性。還有它的“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只有“工蜂”才表現出來,“蜂王”和“雄峯”就應不能夠稱爲“衛生型”和“非衛生型”,題中的遺傳圖譜給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容易誤導考生這一對相對性狀,當然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貼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可巧由於雄峯“來源”特殊,測交後代同樣表現出四種類型。海淀區20xx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的48題與這道題十分相似,但是,題幹中提示了“半衛生型”,避免了以上的誤導。由於海淀考生可能都做過這道題,雖然在互聯網上也能夠找到這道題,但是作爲北京市的大學聯考題出現,顯然這道題對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不太公平的,要是純屬偶然的話,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

是運氣差。最後的一道題是關於微生物的,個別問(如接種方法:平板畫線)有些刁鑽,大學本科四年,微生物接種、培養肯定做過若干次,但是我在做題時沒有答出來,我估計考生能答出來的就應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出現可能會促使各個中學把無菌室建立起來,讓學生不再“紙上談兵”,我估計即使學生動手操作,也不必須能答對。

透過自己“參加大學聯考”,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纔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例如,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必須是所有生物教師都複習的: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好處,與生物羣落“J”型增長的區別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考它的縱座標的含義是什麼。我做完大學聯考題後再看答案,心想這下可完了,在複習過程中這點我沒有強調讓學生看書。結果印證了我的想法:抽查了昌平區六百多份試卷,此空無一人得分,幾乎所有的考生都答成了“微生物的種羣數量”,而無一人答“微生物種羣數量的對數”。由此能夠看出:人們的思維容易構成必須的“定式”,把大學聯考考過的資料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複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所以,我想我們如何,就是做題的時候,既要認真的審題,讀題,把讀題審題要做好,個性是信息題,有一些題目帶給了信息,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信息,從這切入,然後再進行先定性分析再進行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四、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

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深刻體會大學聯考,反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3

茂名一模生物成績不理想,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茂名重點中學中墊底。在大學聯考已兵臨城下之危急時勢,這成績宛如一顆大石投進了平靜的湖泊,立即在各個層面掀起軒然大波。化州一中的領導當機立斷,馬上和教育局相關領導進行了及時而深入的溝通,於是乎爲期一週的教研員聽課視導之舉便應運而生了。

在這一週的聽課過程中,我們深入瞭解了高三生物的課堂教學情況,並於課後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集中進行分析研討和反思,以尋找更高效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現狀

1、考試情況:從九校聯考、茂名一模和湛江一模這三次考試的情況看,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繪圖製表能力頗爲薄弱,文字表達中涉及專有名詞或專業術語時亦出現較多錯誤。例如九校聯考中將突變和基因突變混淆的大有人在,將“假說演繹”寫成“假設演譯”的比比皆是,湛江一模中將“化能合成作用”寫成“硝化作用”的數不勝數,基因型的書寫也很不規範,茂名一模中學生對遺傳圖解的書寫錯漏百出,湛江一模中有關繪製表格的答題情況也不甚理想。

2、上課方式:課堂教學上濫用別人的課件的情況比較嚴重。課件容量太大,教學易入走馬觀花之途,難以將考點落到實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免會水過鴨背,上課效果並不理想。此外,因爲課件的使用,課堂教學成了課件展示課,老師不斷地按鼠標,學生不眨眼地盯着熒幕,沒有動手訓練的機會,沒有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也容易導致在考試中不會寫專業名詞和術語。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不利於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3、課堂紀律:聽課時發現普通班的紀律普遍欠佳,睡覺者有之,看其他書者有之,教師因設法提高其聽課積極性。同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非常欠缺,佈置的課後練習常常不按時完成,導致上課要抽時間讓他們做習題。

二、教學反思

1、複習策略:迴歸課本,夯實基礎,不求深,不求難,重點幫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多檢查學生的作業以督促並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

2、上課模式:先列出考點,讓學生知道考試範圍,然後結合考點精講課本,即將考點拆解分析,考點之外的內容可大膽捨棄,之後緊扣考點精選題目進行精練,最後留十分鐘讓學生消化(自己看書、討論和提問)。精講環節要重視板書,避免濫用課件,一些專用名詞或術語要求學生寫下來。精講環節的教學需迴歸課本緊扣考點,精練環節可充分利用課件,題目數量不宜過多,最好控制在五題以內,建議通過變式訓練模式深挖考點拓展知識面。

3、能力培養

從每週一次的理綜測試和各種大型考試如廣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試題中精選一些典型的錯題進行分析,側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繪圖製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4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爲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爲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爲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5

高三生物第一輪複習共9個月左右時間。時間跨度長,重在生物學基本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複習中把目標定在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並及時解決仍有疑問的知識點上,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學知識網絡;通過階段測試,及時發現問題,要求學生做到每個考點過關。

1、複習安排:

在第一輪複習中一般不進行跨章節複習,但針對有聯繫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局部知識點的整合。如在複習有絲分裂時,我與減數分裂進行比較學習,就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數目變化、染色體行爲特徵、兩種細胞分裂圖形判斷加以重點講解,而在複習減數分裂時則側重精、卵細胞形成過程不同點的比較、與遺傳學三大定律內在聯繫等方面,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減少複習過程中的重複性。

2、複習策略

(1)研究大學聯考信息,把握複習方向考試說明是大學聯考的依據,是生物複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大學聯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複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2)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於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在複習中要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並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更有助於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

(3)營造良好的複習心理環境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緩解其壓力,要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耐心。

3、第一輪複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通過考試的情況分析,暴露出一些問題:

(1)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係、運用條件和範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繫和區別;第一輪複習即將結束,各知識點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決綜合題(如實驗設計題)時失誤較多。

(2)不重視課本,部分學生在複習中關注的重點是複習資料,大部分時間用於做題、覈對答案、解答疑難習題上,對於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對性狀分離、分離定律的實質、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等的理解仍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能力的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實驗探究能力薄弱。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大學聯考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包括實驗設計能力、分析能力等。其分值一般都會達到總分值的50%。這在本次市質檢卷中也是如此。而實驗教學一直都是我校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由於我校的硬件條件和課時的限制,我們根本無法完成《考綱》中所要求的16個教材實驗(一般只能完成其中的4個實驗),即使是教師也有許多實驗沒有做過。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4)解題能力弱:在複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缺乏仔細的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審題不嚴,答題不規範的問題。

4、二輪複習設想

結合第一輪複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第二輪複習,第二輪複習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在二輪複習中,複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解題技巧的培養是工作重點。主要達成以下目標:

(1)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同時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化。

(2)將第一輪複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爲實際解題能力。

(3)把握大學聯考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6

(一)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內容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應該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助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麼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纔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麼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大學聯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內容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現在的學生,國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大學聯考對知識的考查非常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國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助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內容查閱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大學聯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一定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可以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能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接受,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應該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議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大學聯考中非選擇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知道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大學聯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大量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非常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爲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爲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非常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大學聯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7

在一輪複習中,因爲學生對所複習的內容是熟悉的,其主動求知的慾望得不到充分的調動,複習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無論是提升學生大學聯考成績出發,還是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我們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探索創新高三一輪複習課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反思中,我摸索總結出一個“創設問題”爲主線,實現學生高效複習的做法。

第一輪複習是把各種原來的已經教給了學生,而現在可能被遺忘的東西重新喚醒並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個個體差異的問題,即可能這個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也可能那個學生對那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如果平鋪直敘的課堂很難讓每一個學生提高興趣,參與課堂教學。但如果設置不同的問題,就相當於帶着學生再看相同的風景時,看的方式改變了,看的順序改變了,看的深度改變了,學生的態度就不同了。

在圍繞教師所提的問題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爲設置的問題跨度大,從簡單到複雜,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各層次學生的興趣,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推動一輪複習的課堂教學的進程,實現一輪複習的目標。

例如在複習“生長素的發現”一節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爲什麼說單側光引起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怎樣證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體生長的部位怎樣確定呢?”“爲什麼胚芽鞘向光側比背光生長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產生的促進生長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嗎?”“爲什麼取名爲生長素呢?”“生長素從什麼部位產生又運往哪些部位怎麼運輸到的呢”“生長素和植物激素是什麼關係”通過這些分層次的問題串,讓學生回顧課本中的生長素髮現的科學史,運用這樣的順序再次從科學家當年的方法來探索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運輸等相關知識。

要用問題串,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最大的難處是如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置有價值的問題。一般而言,這些問題應當在“運用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或評價問題”的層次,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對問題的問答,學生需要在腦海裏迅速地檢索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對這些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得出新的結論,同時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給予指導,提示和幫助。

教師在複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幾點創設問題情境⑴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⑵通過科學史中事實的敘述來設置問題的情境;⑶藉助於各種模型或構建模型,顯示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已有知識發生矛盾的事實,從而形成問題情境;⑷通過學生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假設、檢驗假設,激發矛盾、產生問題情境;⑹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現象自身的矛盾,從而產生問題情境;⑺通過將問題“變形”創設問題情境;⑻通過“開放式“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等等。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保證所設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到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複習。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8

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成長變化的學生,期望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我主要調整了以下幾項工作方式:

1、依據考試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發現學生是我們教師上課講的不如他們課外練的,課外練的不如考試考過的效果好。據此我們採用上課少講多練,課外少做多考的方式,如爲了提高學生解選擇題的能力,我們備課組連續5周左右每週1-2次(每次10題)給學生隨堂考試,並且評分給予反饋,表揚得分較高的學生和進步較大的學生,期望提高學生解選擇題能力。

2、有些作業少批(但我們學生還是要檢查有沒有完成),要求他們自己批改,更多時間留給自己選題上,資料備課組全部共享。

3、最近我採用先學生做,他們問了問題之後再統一講評,有利於節省學生的時間,但自己的工作量加大了,學生成績能提高那是最好的。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9

在高三複習過程中,“迴歸課本”“習題整理”是我們最常提及並要求學生貫穿始終的複習方法,但很多學生對此卻很茫然。“迴歸課本”就是看書,但書要怎麼看?“習題整理”就是把做過的題目再看一遍,看什麼?針對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應該給出具體的指導和方法。

一、迴歸課本

每堂生物課課前預備鈴響之後,針對學生不能馬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我就給學生準確了基礎知識的複習資料,以及教學單元章節後的“本章小結”,由課代表負責,領學生們熟讀,強化記憶。這樣做,一方面,強化複習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爲上課鈴響之後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堅持已經半年了,效果還不錯。

每堂生物課的最後五分鐘,時間充分時,就進行動筆訓練,如繪圖訓練,細胞結構圖、細胞分裂圖、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影響酶活性曲線、遺傳圖解、DNA分子結構、神經元結構、反射弧結構、突觸結構、血糖調節、水平衡調節、體溫調節、種羣增長曲線、種羣特徵之間的關係、生態系統的成分關係圖解、碳循環及能量流動圖解等等,這些都是要求學生要會認會畫會分析的內容,學生自己練習的效果並不佳,這樣通過統一的強化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學習的效率。並且老師可以及時的獲得反饋信息,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上的這五分鐘。

二、習題整理,弄清知識內在聯繫

高三的複習必須做一定量的的題目,如何把教材的內容轉變成可以應用的知識,這是需要用做題來解決的。有些學生做了很多題,卻並不能提高成績,而有些學生只完成老師佈置下的卻能拿高分,這就是題目做到的程度不同。對於一些頂尖選手,題一遍即可,會了,也基本記住了,再次見到,可以立刻識別出來,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很多題做了,卻不能保證對,時對時錯,沒有把握,針對這類問題,我要求學生要及時回覆,具體的做法是:

1、及時翻看,經常翻看已經做過的題目,特別是自己做錯的,老師已經講過的題目,把它們找出來,最好抄下來(可摘錄關鍵錯誤點),就是很多學生都有的“錯題本”。

2、通過看解析,老師的講解,充分理解題目,找到問題的癥結,是“審題問題”,還是“知識點記憶”還是“理解上”的對症處理。

3、親自解答,這一步很重要,好多學生往往停留在上一步,看懂了就以爲會了,可是再次遇到時,並不能保證會,必須親自操作一下,實戰一下,才能整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過兩天還要親自解答一遍,不看任何解析,提示,三次下來,才能解決。這樣的題目隨着這樣的處理會越來越少,達到高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4、針對不會做的題目,也應該在看過解析,通過講解後,採用以上的方法去解決,哪怕題量上少些,但能達到真正的會,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在高三複習中的一些體會,願與同行們交流學習。

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學生成績,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在問我們老師要成績,所以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也就是我們這些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所應該努力尋求的目標,通過對本學年教學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相信以後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0

經過一輪複習,二輪複習也近尾聲。在複習中一直思考複習課效率的問題,感覺常見問題主要是:學生做題有思路,但不知如何表達。學生對知識有印象,但對知識的記憶是模糊的,不準確的。針對以上問題我嘗試了一些複習課做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1、將口頭提問轉變成筆頭填空

把以前複習課“灌輸式”的教學爲主,轉變爲以學生自己“回憶式”的學習爲主。就是先引導學生自己回憶已學知識,然後根據回憶情況再重點講述。在實施中結合填空式的學習案效果比較好。這樣加深學生印象,比較來看比學生口頭回答記憶深刻,同時對專業術語的記憶也深刻,爲書寫時表達意思積累了詞彙。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講評課上讓學生多講,多問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習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在講評課上,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先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最後教師再總結。對於學生沒有找出的易錯點,教師再點出,可以用問題式的方法提出,比如這樣說:“好,同學們你們的問題解決了,我還有一個疑問A項中的”這樣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

在考試中試題與學生的關係其實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係,因此高中生物複習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途徑在於給學生提供鍛鍊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方法。根據考綱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設計一些有思維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具備啓發性和探究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一定讓學生形成文字。

4、繪製概念圖理清知識網絡關係

利用概念圖可以充分激發我們使用大腦的左右兩個部分。通過使用概念圖,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設法記下老師的每句話和閱讀一串串長長的句子,而是積極地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對知識進行系統化,並和老師積極進行對話。它會自動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概念圖還能清晰地表達各知識點的關係,便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1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複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複習後,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複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麼?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脫離書本,脫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於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迴歸課本。以書爲主!做題爲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複習大學聯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紮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纔有助於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於第一輪複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幹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主幹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說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說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麼對於書上每一節的主幹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幹,在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後聯繫,並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於全書來說,也有它的主幹,也就是考試說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對於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爲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爲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爲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後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於後者。但我不能說前一種是錯的,因爲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麼對於生物學科來說,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爲,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複習時,對於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弄清知識內在聯繫,“瞻前顧後”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羣體之間的聯繫(因爲生物個體或羣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最好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2

1、認真複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複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繫,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佔3/4,較難題僅佔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爲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複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複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並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佈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複習缺陷:

1、複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3

又到一年學期結束,回望一年來走過的路程,有得有失。

本人擔任高二年級三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一個是年級實驗班,一個是理科普通班,一個是文科普通班。三個班的學習基礎完全不同,通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

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

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

二、、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後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徵時,就要求學生課後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爲生物,具有哪些特徵?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後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後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瞭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於“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爲: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麼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後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爲和相關體驗上升爲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範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爲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4

針對自己所帶的新課改實施下第一屆高三畢業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而在教學中具體實施則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繫,形成知識網絡

根據大學聯考試題強調以能力立意、加強能力測試,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在複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內容括起來,認爲這就是知識網絡,我認爲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展爲一個知識網,應該是以一個知識點爲中心儘量聯繫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纔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繫起來。

第二:注重改革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把自己當初學者,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

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

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第三:課中反思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徵時,就要求學生課後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爲生物,具有哪些特徵?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後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後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瞭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於“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爲: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麼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第四: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給我們一個導向: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經常進行換位思考能求得與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從而能扮演好“教”和“學”的雙重角色,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15

教學設計思路:

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來設計這節課。一方面是從我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我所任教的高06級3個班爲年級的中差班,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有限,再加上這節內容概念性知識多,難度較大,所以整個課的複習內容以書本知識爲線索,用網絡式的表、圖等對比,歸納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識,知識點內容羅列得較詳細,配合相關大學聯考題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能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根據大學聯考考綱對這節課內容的要求及近幾年大學聯考題對這一內容的考查形式和層次的體現來設計了此課。

考點分析:

06年大學聯考大綱《免疫》的考試範圍是:(略)。分析近三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可發現免疫的內容是一個重要的考點,每年都有出現。如03年的理綜新課程卷、全國卷、江蘇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國卷Ⅰ全國卷Ⅲ、全國卷Ⅳ、天津卷、江蘇卷、廣東廣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上海卷、廣東卷、江蘇卷也有考查。

從歷年大學聯考試題及各類複習題中,常見的有關免疫的問題,從試題的形式上,多以選擇題、圖解形式出現,或與生活實際中的病例相結合,從多種角度命題,考查學生的審題、識圖、分析、綜合、文字及圖形的表達能力。此外,有關免疫的問題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與世隔絕類生活健康密切相關,這都是大學聯考命題的熱點,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重難點:

本部分複習的重點要點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體以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全過程。仔細區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異同點,結合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的有關知識理解抗體的產生和排出細胞外的過程。

知識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體的知識,理解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全過程以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關係。知道免疫失調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標:利用免疫特別是特異性免疫的有關原理來解釋與免疫有關疾病的特病機制、症狀及防治方法等問題。

教學方法:

對比、分析、歸納、綜合、總結。

教學反思:

我通過本堂課複習課的教學,收穫還是頗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體教學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複習內容能及時、清晰地呈現給學生,並且通過課件中動畫及不同顏色字體的設計來突出相關重點知識。

其次,對這堂課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學習並熟悉了大綱和考綱對這一內容的要求,認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關大學聯考題,有爭對性地選擇了幾個大學聯考題用於課堂上的鞏固練習。並且在設計的課件中將考綱對這節內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這一節的複習目標更明確。

第三,複習中能準確把握重難點知識,通過圖形展示、圖解歸納,再配合大學聯考題的分析,練習強化,基本上突出並突破了重難點知識。通過練題及時反饋知識。

第四,複習中對前後知識有一定聯繫,

如通過抗體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的練習,將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生物膜等知識聯繫起來。

第五,整堂課課堂氣氛較活躍,能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這節課也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課內容可不必設計這樣多,像“免疫類調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節課來複習。雖然複習內容設計細,但像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比較內容可不必打在幻燈片上,直接讓學生回答,再配以實例練習能區別即可。由於將作息時間搞錯,使複習中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學速度太快,使學生回憶、思考的時間不足,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肯定不足。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在整個複習中,由於時間把握不準,練習多采用了集體回答的形式來檢查反饋知識,使學生的過手練習不足。如果能單獨讓學生回答問題,而且能讓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來回答有關問題,就能更好地反映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

精選出來的練習題最好註明是哪一年的大學聯考題,這樣更能引起學生重視,又能讓學生清楚大學聯考題的題型的呈現方式是怎樣的,對抗原、抗體、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還可多舉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由於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而且與人類生活健康密切相關,又是大學聯考命題的熱點,所以在複習中最好設計出與此知識相聯繫的內容:如單克隆抗體、禽流感等。這樣使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