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合集15篇)

生物2.9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生物的進化》屬於高中生物下冊第七章內容。

在第一課時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種羣,種羣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突變和基因重組爲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等知識的支持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樺尺蠖在工業區體色變黑例子的學習,瞭解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瞭解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係。

教學重點是: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物種形成的方式。

我的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如圖所示:

目標與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質疑:突變和基因重組只是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那麼是什麼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呢?

呈現課前收集或準備的資料,提出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1.演示不同環境中樺尺蠖圖象資料。引導學生觀察樺尺蠖生活習性和結構上的特點。

2.從宏觀(性狀)和微觀(基因)兩個方面分析英國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樺尺蠖比例的變化,說明樺尺蠖進化過程的原因。

3.角色扮演環節:曼徹斯特區環保局首席執行官。爲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你會怎麼做?並預測樺尺蠖的體色會發生什麼變化?突出環保概念。觀察、設想、討論、交流與作答。讓學生通過真實的圖片資料和數據資料來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從而獲得準確的結論。

知識鏈結點質疑:

1.樺尺蠖的進化過程中是否產生了新的物種?引出物種概念。

2.同一物種有沒有不能交尾的情況?引出地理隔離概念。

3.不同物種有沒有可以交尾的情況?引出生殖隔離概念。討論,交流作答,歸納。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氣氛空前高漲。

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1.給出加拉帕戈斯羣島地圖。請同學們用地理知識估算島與島之間的距離。再出示不同島上的植被情況(突出果實的大小),讓學生了解各島嶼的生存條件。最後出示有不同特徵的地雀,特別突出地雀喙形大小的特徵。

2.質疑:根據不同島嶼的生態環境特點分析14種地雀形成顯著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歸納總結。分組討論,組內、組間交流、歸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羣;進化的實質是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給予學生時間,空間,自行歸納。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爲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作爲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啓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在一齊。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經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資料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資料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一樣章節的前後呼應,構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繫。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構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本事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僅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本事才能得以切實提高。《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啓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經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於這些沒有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爲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着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資料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悅、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爲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

《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爲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查,因此仍然不能忽略本講知識。

在本節知識中,首先將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作爲重點複習內容。由於本節涉及的方法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而且難度較大,所以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則進行復習。我先和學生一起復習了比較簡單的透析法的原理和操作,學生的接受度很高。接下來複習了比較複雜的電泳法,主要是從原理的層次進行理解,而對具體的操作則不作要求。然後複習了學生最爲陌生的凝膠色譜法,藉助於凝膠色譜柱的示意圖,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接着以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應用和鞏固上述三種方法。首先從選材的角度比較了DNA的提取和蛋白質的提取的差異,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處理樣品將血紅蛋白釋放出來,並進行粗分離,最後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利用已學的方法將血紅蛋白與其他蛋白質的混合溶液進行純化,並進行血紅蛋白的純度鑑定。在該實驗的複習中通過層層設問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步驟爲什麼要這麼做,從而使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教學效果比起死記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高中生物老師教學心得及期末反思評價

文昌中學生物組 林春娘

我擔任高中生物教學已有一年,在同科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許成績。現將一年半來我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現出來,與大家共榷,望能拋磚引玉,對大家有點啓發。

初到海桂學校,緊張有序的教學氛圍給了我很大壓力,也給了我許多動力。學校的一套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給了我許多啓發。因此,接手高一以來,我迅速地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的相關要求和技巧,並能夠及時地去落實、去實施。因而很快地進入角色,使得教學工作順利起步,沒走彎路。在一年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用己所長,抓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國中生物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和簡單的動手能力。知識層次要求爲“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識要求趨向於系統化、理論化,不但要求學生“知其然”,還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上要有很大的改變。我就利用自己瞭解的國中教情和學情,以啓發式教學爲主要教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在本質上的理解。從開始我便捨棄了集體提問,集體回答這種看似熱烈的方法,強調學生:問題提出來後5秒鐘不得出聲,然後舉手回答。養成學生勤于思考的作風。同時,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學會認真記,學會整理錯題集,學會歸納總結,學會畫知識系統圖等,使學生一步步地從一個懵懂的國中生,逐漸變成一個比較成熟的高中生。這樣,我在教學中少走了許多彎路,也爲後來成績的取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狠抓基礎,細研課本,以不變應萬變

以基礎知識爲重點,降低學習和教學的起點和難度,面向全體學生,以不變應萬變。剛教高中,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有着極高的熱情,但這種熱情下,卻暗藏着不求基礎的浮光掠影的學習態度。狠抓課本有利於收住學生的心,更有利於讓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爲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有效防止學生眼高手低,樣樣通,樣樣鬆,翻書就會,做題不對,從而造成厭學情緒。在這方面我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1、認真疏通課本,細讀教參,把握本課脈搏,抓住本節重點。

2、細化學案,採用問題導學與填空相結合的方法,以先記憶後理解,先啓發後導學的方法,引導組織學生學習。

3、強化默寫,每一節課都用小紙條的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默寫,以強化對知識的鞏固,對默寫不達要求的要責令糾正。

4、對每一節的學案做到全部檢查,以通過學生填寫情況,瞭解本節知識學習上的疏漏和失誤,以便整改,力求不放過一個死角,不遺漏一點知識。這樣層層推進,步步爲營,使學生所學紮實有效,一步一個臺階,生物學習也由此慢慢變得輕鬆起來。

 三、分層訓練,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效發展。

高一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務必使得“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了”的問題,從而使相當一批學生迅速邊緣化,成爲後進生。讓所有學生卻“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分層教學是我在這一年教學中,重點實施的方面。課堂上,以中下等學生接受能力爲標準進行授課,保證差生在課堂上聽得懂,理解得透,不讓他們在基礎知識上落腳。鞏固練習上分高、中、低三個等級進行小題設計,並用星號標記,進行區分,讓每一類學生都有題可做。在課堂上對要求較高的題一概不講,留課後對部分有要求的學生講,以減少對差生的壓力,防止其產生自卑心理和急躁情緒。這樣在精選習題上多用了一些心思,使學生在學習上少走了彎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其所學,得其所得,都能真正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學習的喜悅。也同時使得好、差學生分界不明顯。這樣從最終效果看,不僅提高了平均分,更提高了優生率和雙優率。

 四、加強情感投入,注重教法改革。

由於本屆高一諸往鎮的學生我大部分都熟悉,接手後我便利用這一優勢與學生溝通,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自然地增加了學生學習本科的動力,也讓學生產生了必須學好生物的壓力。這一方法的應用使得自己在教學和學生教學工作上佔盡了先機。另外,加大對教法上的探索,課堂上在細化知識的同時,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啓發式教學和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生物課本上有許多問題探討等內容,這往往是一節課的引入,也能加深對本課的理解,在這些問題答案的給出上,我從不按家長作風去包辦,而是完全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即使是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我也經常予以肯定,以培養學生的的信心。也讓其在不斷修正中,探索經驗,提高能力。這使得在回答簡答題的準確率上受益匪淺。課堂上,一般最多用20分鐘講解,剩餘的時間放權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最後總結交流。同時,也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在課堂訓練上,少而精、準,緊扣重點,緊扣目標,限時限量,當堂解決。這些方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建構能力,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

、整理好教學反思和學生易錯、常錯的題

每一節課後,我都對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及時整理,找出成功的原因和問題的癥結。特別是在學案編寫和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某些知識的理解上產生的提前無法預料的一些問題,以及習題選編、難易度和數量問題,都及時地總結出來。以便在下一節課和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改正和借鑑,避免了盲目性。通過日積月累,使自己的教法更加靈活,課堂教學更加順暢。儘管一年來積累的東西不是太多,但這是我的一筆寶貴財富。

對學生錯題的要求上,由於時間太緊,讓學生自己去全面的整理並不現實,因此對每一份學案、小測、訓練及月考題目中出現的出錯率較高的題目,我都不厭其煩的全面整理出來,有些能改的稍加改正,再採用限時練、課外活動抽測、大休作業等形式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重新練習,加強理解。這一方法,教師雖然累一點,但簡單而有效。既加強了對一些重點知識的鞏固,又提高了學生對一些難點的理解程度,也防止了學生一錯再錯情況的發生。

一年的高中教學,雖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這些成績的出現可能有許多的偶然。以上的做法和心得可能也未免偏頗,不當之處望老師指正,如果能對各位老師有點啓發的話,那我將非常榮幸。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師生涯。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的差異。基本上結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學,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內容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內容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同章節的前後呼應,形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繫。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啓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於這些沒有

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動,我們確實很是費了腦筋。怎樣開展這樣的課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能力有限,結果定是一片混亂、一無所獲;還是像傳統驗證性實驗一樣給個經典的套路,直接告訴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那樣的話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這些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經過我們備課組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探究性實驗採取兩種手段:

(1)、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引發有價值的課堂交流。

(2)、營造複合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氛圍。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和知識點的聯繫,從而提出問題。學生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問題的答案,有了問題之後老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蒐集資料或者設計探究方案,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

爲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着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內容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進行一年多以來,它將老師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真正的解脫出來,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終身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作爲一名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化教師素質,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並及時改正。筆者就新課改一年多以來的高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認真領悟教材,做好模塊設計的設計者。

新課程改革將高中生物分爲三大必修模塊,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三大選修模塊,即《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新教材不僅是將老教材的知識按照生物科學發展史的順序重新編排,並增加了趣味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悟教材的實質含義,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做好模塊設計及做好各模塊間銜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講完有絲分裂後,我將第二冊的減數分裂一併講完,並比較了兩者的異同,合理的進行了重新安排。

2.轉變教學觀念,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者。

2.1轉變教學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從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中解脫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全面落實課改理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勇於創造出一個敢於探索、善於探索的生物課堂。如在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時,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會使學習氣氛沉悶,教師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有意識的增加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這樣就對教師要求較高,既要要求教師充分的瞭解學生、有較好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及靈活應變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把握及歸納能力。

2.2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爲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真正主角。學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懂的不講;偏、難、怪的不講;本章小結、課外閱讀不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學習。例如,在講《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一節時,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轉錄和翻譯的插圖是學重點掌握的內容,要講精講透,而讓學生區分核糖和脫氧核糖、DNA和RNA的區別時,教師讓學生依圖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變定律、基因的連鎖定律等這些偏難怪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如“你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師不要吝嗇讚美之詞。更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落後生”,在課堂中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做他們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3.1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結構主線。對一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法,把每節、每章的概念形成網絡圖,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節或一章我應該知道什麼,他們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長期堅持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個我們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課題。

3.2突出生物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這樣的結論是怎樣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講艾弗裏“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時,設疑,假如你是艾弗裏,你將怎樣做?讓學生身臨其境,假如我是科學家將怎樣做?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3.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做學生的表率,並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說話、睡覺、抄襲作業等行爲,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出現上述有關情況,還要耐心細緻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請學生互相監督,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教師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愛聽你的課。教師要做到教爲主導,學爲主體,教爲學服務。教師利用類比、歸納總結、順口溜等方法及時總結所學知識。例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類比的方法容易搞清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及相互聯繫。例如八種必須氨基酸的記憶比較複雜,就可以根據諧音編一個順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纈氨酸)了(賴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兩(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就很容易記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鬆,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隨着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保存亮點,改正不足。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素質,做一個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師!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 改變師生關係,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爲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悅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於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纔會真正成爲生物課堂的主人。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回顧本學期高三複習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複習方向:與大學聯考命題思路及範圍較好地保持了一致。體現在主幹知識複習範圍及深度及實驗題型把握準確,複習知識內容有四分之三時間用到與大學聯考試題接軌的方面。

二、複習的指導思想和依據:大學聯考說明,生物學教學大綱,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必修、選修課本。

三、複習內容:

1、認真複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複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繫,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佔3/4,較難題僅佔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爲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複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四、複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並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佈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五、複習缺陷:

1、複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摘 要:“學案導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在實際編制和使用中,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自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斷地探索、創新,提出並實施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學案導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以課題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經驗正在推廣。雖然該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高效性,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教學研究與實驗,筆者認爲,“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思考。

一、學案導學的設計應避免問題化

學案導學的設計問題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案內容變成問題的羅列。表面上教師是通過問題啓發學生的思維,似乎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實質是教師利用“精心”準備的問題,讓學生“上套”,學生則順着教師佈置好的“問題”一步一步走進去,最終說出教師預期的答案。

(2)學案中的問題沒有梯度,缺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力度;有些問題的提出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導致學生失去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學案不杜絕問題,但是如果走了極端,那麼課堂就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問題的初衷是爲了設疑、啓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要體現針對性和梯度性,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的內容應該更傾向於、來源於生活中、學生中的真實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但可以學會新的知識,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樣纔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

二、學案導學的內容避免習題化

在一年多的實踐過程中,有些教師設計學案時把教材內容編織成習題,“學案導學”成了習題課的變形。這是教師對“學案導學”的曲解,表面上教師一直在“導”課,實質是變相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我們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學案,學到生物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成爲做題的機器。所以“導學案”決不是單純的一份作業,也不是一本“練習冊”,編制學案一定要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爲核心,要在指導學生學習上下工夫,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達到通過學習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學案導學的思維訓練避免浮泛化

無論學案“問題化”還是“習題化”,伴隨着的另一個問題的出現就是學案中的問題或習題蘊含的思維訓練浮泛化。生物學科所具有的特點要求課堂必須聯繫生活實踐,而學案知識問題化、習題化,都是強行以邏輯思維替代了形象思維,不僅失去了生物學科的形象化的特點,也失去了生物學科的魅力,影響了學案教學倡導的“思維訓練爲主”的思想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時應該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讓學生有馳騁的工具又要有馳騁的空間,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樣纔可能開拓思維、纔有機會創新。

四、學案導學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試用學案導學的初期,有些教師整堂課師生只用一份導學案,生物課本不翻一下,甚至誤導學生認爲導學案比課本詳細、重要。這種脫離教材的授課方式無疑是對“學案導學”作用的過度誇張,對教科書作用的忽視。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點是:插圖豐富,直觀形象;實驗有趣,激發探究;難點問題,啓發、質疑層層深入;熱點問題,緊密聯繫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學案導學絕對不能替代教材。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教育價值,讓學案基於教材,源於生活,指導學生走進教材,理解教材,啓發學生結合書本進行知識構建、實驗研究。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目標,有重點,有方法可循,有學案可依,學生的探究和質疑才能振盪於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五、學案導學避免公式化

這種現象體現爲:

(1)學案導學形式流程固定不變,缺少差異性、階梯性。學案的每個環節成爲公式、框架,教師設計學案不過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課改的真諦,桎梏了“學案導學”的效能。

(2)什麼課都用學案導學,不能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這種形式是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違背了新課改“爲了提高學生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3)學案導學的設計過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動的設計毫無意義,變

成了爲了探究而探究。

總之,經過一年的實驗與探索,我認爲“導學案”教學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重課標、重引導、重互動、重反思,對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有了可靠保證。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科學的、成功的。但在實際編制及使用過程中也對教師素質和教學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引發出許多問題,這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繼續完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潛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我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務必思索的現實問題。

教學反思一:

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教學反思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潛力,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十分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用心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必須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爲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

期處於被動理解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狀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狀況,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狀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向在思考的問題。

 教學反思三:

教師的主角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係,透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爲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悅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忙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於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潛力、創新潛力、生物實踐潛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主角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纔會真正成爲生物課堂的主人。

教學反思四:

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潛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必須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能夠窗臺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爲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總之,多樣性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一、課題: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七章《鯽魚》

  二、構思:

學生觀察活鯽魚→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置疑導入本章內容→觀察鯽魚外部形態結構和內部結構的實驗操作→師生共同分析魚與水中生活適應的特點。

  三、準備:

1.自制“鯽魚的脊柱”模具

2.自制“鯽魚解剖路線圖”投影儀

3.準備實驗材料

4.準備掛圖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學形式:

實驗操作與教學同步――邊實驗邊上課的形式。

  五、新增小實驗:

在一個魚缸裏面放三條魚,一條剪去尾鰭,一條剪去胸鰭和腹鰭,一條正常的魚。觀察三種情況鯽魚的運動有何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得出魚鰭的作用。

  六、課堂特點: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準確。

2.增加小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能充分調動珠興趣,有效地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操作能力。

3.基礎知識掌握得好。

  七、教學不足:

1.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說得多了一點點,學生主體體現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實物不能放大,故後面的學生觀察不清楚。

3.學生設計實驗過程把握不準確。

  八、自我評價與反思:

1.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學生能基本掌握鯽魚的外部形態特點和內部結構,理解魚生活在水中的道理。達到教學目標。

2.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4.疑惑:我這堂課算不算得上是一節創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一、高三複習切忌脫離課本。

學生總覺得課本沒什麼好讀的,課本上的他都懂,認爲整天泡在參考書和練習冊裏做題、解題,就行了。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把教材上的知識全吃透了,做題就會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我們的學生往往不會讀書,教師應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這樣纔會有收穫和心得。當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嚐到讀書的甜頭後,他們會自覺地讀。

二、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

學生們對概念記憶還算清楚,但對其內涵的理解往往比較模糊,也不願下功夫去研究。因此,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麼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麼地方?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

有的學生手裏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對主幹知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靈活運用。”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

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這樣可能會限制學生的複習內容,出現知識死角。

五、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指導複習時,首先要對所有教材實驗進行分類複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並總結規律、指導方法。同時還要對手頭的有關實驗資料進行研究,從中找出實驗考查的規律、方法,並注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六、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把題拿給學生之前,自己應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不能認爲跟“答案”一樣的纔算對,。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一年來,有精彩,有收穫,也有不足方面,主要表現有:(1)教學內容沒有完全落實。平常講的內容,學生掌握不夠,也反映我校學生的素質。(2) 分層教學抓學生做的不夠到位,差生嚴重拖後腿。(3) 部分學生仍喜歡用口語表述,不習慣用書面語言準確表達。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生物組 王勤軍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滿着時代氣息,充分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生物教學工作反思。新教材在吸納原有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教材突出了以學生爲中心,全面開發學生潛能爲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實施新課程教學,要轉換教學方式,貫徹現代教育思想,建立起體現師生交流互動,學生探究學習的新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爲學生終身學習的發展奠定基矗

1.挖掘新教材圖文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頁圖文並茂、詩情畫意,引言發人深剩新教材以優美的畫面、名人名言或對生命活動的生動描述,爲教師開展直觀教學,引導學生領略生命科學的魅力,調動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繪製了蚱蜢與綠葉的畫面,編者附上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爲生存而獲取能量,能量在細胞裏流轉激盪”。別開生面,內涵豐富的圖文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欣賞優美圖文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讓他們欽佩於科學家睿智的思想和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生命科學神祕的面紗,從而在內心噴發出主動要求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強烈慾望和動機,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工作反思》。

2.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各種欄目創設問題情境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較,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增加了許多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每一節裏都設置了諸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和“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與安排,不僅爲學生更好地獨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體性起到啓發和提示的作用,也爲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到學生手上,課堂教學要安排充足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要讓學生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這些欄目蘊含的信息,巧妙地設計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中的“問題探討”欄目提出“你是怎樣區分氣泡和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能看見細胞膜嗎?”點出學生原有知識中的疑惑,將學生的思維帶回到曾經學過的有關細胞知識中,激起學生對有關細胞膜問題的思考。藉此,筆者取一個雞蛋並打破置於培養皿中,並指導學生觀察,告訴學生“卵黃是雞的卵細胞,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接着根據:“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啓發學生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存在的。這種問題情景的設置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大膽推測、討論,甚至爭論,爲進一步探究細胞膜的學習打開興趣之門。

3.開發教材蘊含的合作學習因素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教材設置了“技能訓練”的欄目以及提供的“資料分析”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處於積極狀態。筆者分析了這些欄目的信息,大多提示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教學爲佳。因此,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爲單位,組織指導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教師解疑,有時則向其他小組的學生“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教師則當“旁聽生”。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師生平等、寬鬆舒暢的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變爲“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筆者也曾驚喜地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中,有些學生的發言表現其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性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必然會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列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4.利用新教材編排的探究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

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學科的特點,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學生實際,安排設置了探究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等。其目的是要求教師執行教學時切實貫徹探究性學習理念,讓學生在探究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學會開展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圖文並茂,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內涵豐富,適合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應用;多種欄目設置,有利於教師組織開展探究學習和學生進行自主、主動學習。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通過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以問題爲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本節知識內容多,新名詞多,蛋白質空間結構較抽象,學生沒有學習相應的有機化學知識,對羧基,羥基等很陌生,因此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學生能夠說出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也知道蛋白質對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也知道蛋白質能夠被消化分解,但對於蛋白質的結構以及氨基酸的結構是陌生的。

本節我將重難點定位在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和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的講解上以及氨基,羧基,肽鍵的寫法上。出示一幅有幾個氨基酸結構式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在對比的基礎上找出不同氨基酸分子共有的結構,寫出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爲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奠定基礎。通過對蛋白質各項功能的學習,使學生更加贊同科學家對蛋白質的研究工作,從而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一教學目標。課堂氣氛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對知識的掌握也比較好,較好地突破了重難點知識。但是由於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知識,在一些知識的理解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積極思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注重生物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

看動畫片是學生最喜愛的,也是他們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得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易懂,使抽象的內容簡單易懂。我們要善於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教學情境,利用動畫的直觀性激活教學,在動態畫中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感知、內化、提高,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