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課教學反思(15篇)

生物2.9W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課教學反思(15篇)

生物課教學反思1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教師自身知識的儲備和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那麼該學科或該堂課必定就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生物作爲一門自然學科,與生產生活實踐和人的自身生長髮育聯繫緊密,學生初學生物時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將學生的這種興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師在每節新課之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這就需要生物老師在不同教學內容上運用不同的導入技能,從一堂課上課開始就能牢牢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課堂導入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爲技能。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我們學校歷來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這種多媒體導入方式也是本人運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體直觀導入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產生儘快弄清這是什麼東西的渴望。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比如,本人在教八年級學生學習動物的運動一節時,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運動模型組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身體的瞭解進行組裝,然後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教師提問,“爲什麼手臂會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課,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對這節的知識點掌握的也很好。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懸疑感”。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懸疑的渴望,這樣就爲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複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最後一道練習中一般既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涉及一些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同學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還不懂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新課中便會集中精力聽講。

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導入技能。總之,任何一種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教的愉快,學生學的開心!

生物課教學反思2

評講試卷失敗的案例

講評試卷的答案時,原本爲了節省時間,把正確的答案先讓學生對照了一遍並改正了過來,然後我問學生:哪一題不懂?請針對你不懂的題目說出題號來。於是一個學生就說第5題不懂。我便認真地講解了一遍,又接着問:還有哪一道題不懂?需要我講解的請舉手。結果又有一位學生站了起來說:第8題、第12題、第15題、18題都不懂,我都做錯了。我又將這些題目講解了一遍,然後再問:還有哪些題目需要我講解的?於是,又有一些同學提出了問題。如此這般,一堂課下來,我發現我中途的問來問去,耽誤了很多時間,實質是說了很多費話,看起來學生在主動地找錯誤,主動地詢問老師,尋求正確答案,但卻效率不高,真是欲速則不達。倒不如直接從頭到尾把試卷講評一遍,只要根據題目的難易,顧及重點,講透難點就沒有問題了。

教學活動中成功案例的反思

1 課堂導入成功案例分析

在教學《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一節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首先播放視頻:一隻剛出生的小狗依偎在狗媽媽的懷裏吃奶,隨着小狗的長大,慢慢地經過主人的訓練學會了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大小便,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算術計算。學生極爲投入地觀看視頻,被小狗可愛的表情逗得大笑不止。一分多鐘的視頻一放完,我抓住時機及時提問:爲什麼小狗一出生就會吃奶?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爲呢?爲什麼小狗要經過訓練才能學會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大小便呢?聰明的小狗經過訓練學會做算術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爲呢?一連幾個問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並試圖猜測答案。接着我便引入到我們將要學習的新內容。這種通過有趣而又與我們所需要的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短片導入新課的方法,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得較爲常見,這樣導入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意中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所瞭解,增強了感性認識,激發了求知的慾望,另一方面又省去了教師課前組織教學的時間,讓精彩的視頻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謂一舉兩得,確實提高了教學效率。經過反思,我認識到,作爲教師,在選擇視頻內容上要注意兩個原則:其一,趣味性原則,視頻內容要適合學生胃口,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其二,相關性原則,所選取的視頻要能呈現出與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連,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新課導入的效率。又如我在教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一節中,一走進教室,見到學生的紀律還可以,就隨便問了一句: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家養的寵物狗嗎?(學生答:見過,我還很喜歡呢。)另一學生還補充說:我們家也有一隻。我又問:你們有誰不吃肉的嗎?有學生就說:那不成了和尚了嗎?接着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一個一個不停爭着發言。我見氣氛被調動起來就轉入正題:看來你們在生活中與動物接觸的機會還真多,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動物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於是開始進入第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活動。這種問題情景導入法,能夠儘快切入主題,設置學生熟悉的話題進入課堂,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興趣,被老師牽引着進入學習內容,融入課堂情景中,用時短,效率高。同樣的道理,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時,由一句俗語引入: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同學們想知道這裏麪包含有什麼生物學原理嗎?由此展開新課的教學;在學習《血液的組成及功能》時,在課前出示了一張血常規化驗單,並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張血常規化驗單上各數據分別代表什麼?各有什麼功能?怎樣判斷這些數據是否正常?這樣的導入法,都是從學生身邊的現象、事實入手,通過設置疑問,創造了學生思維上的矛盾衝突,給學生留有思維上的“空白”,從而激起學生通過學習來填補“空白”的慾望,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講授新課中成功案例分析

我在教學七年級《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一節時,我便利用從人教版下載的課件根據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流程,對課件進行了修改,添加了一些染色體和基因方面的圖片,補充了“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視頻,同進將課件中的字體加大加粗,更爲美觀大方,教學中還輔以幾根木棍做成的染色體和實驗室提供的DNA模型加以演示,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結構特點,在一節課中很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帶着成功的喜悅,讓我想到幾點: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的今天,利用課件上課已成常態,課件的好壞對教學的有效性有顯著的影響,但課件不應該成爲我們的唯一教學手段。新課教學是一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途徑,應該保證新授課有30分鐘的時間,而且應該讓學生全力參與,不管用什麼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該時刻想着如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生物課教學反思3

根據《生物課程標準解讀》中的要求,“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是十大主題之一,本主題的重點在於讓學生通過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呼吸作用的知識體系,新教材改變了以往的以“植物的呼吸作用”爲標題,以“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係”、“呼吸作用在生產中的應用”爲線索的“學科中心”的課程設計思路,而是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爲標題,以“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有機物爲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爲線索,突出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主題,另一個更爲重要的線索是引導學生學會推理、歸納的科學思維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兩條線索,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的科學知識爲“材料”,以推理、歸納的科學思維方法爲“針線”,縫製一件精美的“衣服”——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好教材的內容,比如,調整教學的內容,改良實驗等,儘管教學內容沒有探究性的實驗,但同樣要充分發揚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促使學生討論和思考,因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爲主動,這纔是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

生物課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爲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爲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侷限於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爲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爲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爲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着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爲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徵,往往重複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於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後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後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爲,作爲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範。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後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爲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爲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爲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生物課教學反思5

21世紀是生物科學時代,中學生物基礎知識教育將爲這門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這門功課呢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環節,教師如果表情親切,語言生動有趣,學生就會想學、願學,而且思維活躍,對所學內容印象也深刻難忘,收到的效果也更理想。比如說:在講眼球的結構時,對學生提出“平時我們都說‘人在哭時,眼淚鼻涕一起流’,這是什麼原因呢煛毖生認真思考後總結出:是由於鼻淚管與鼻腔相通。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堅定學習的信心。

二、利用直觀教具,增強教學效果

直觀教具在生物教學中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直觀教具是教師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狀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集訓,從而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掌握學知識的方法,如:在講鯽魚的循環路線時,如果只用語言乾巴巴地講解,許多學生覺得很抽象,很難理解,而若配以持圖、心臟模型加強直觀印象,講完後,再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並畫出循環路線圖,學生就會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三、增強實驗、實習機會,提高動手能力

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可培養學生用書本知識進行實際工作的能力。校內的實驗室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青蛙的搔扒反射實踐,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並將實驗結果及自己的分析在課堂上交流,最後做出總結。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轉化爲探求知識奧祕的動力。

生物課教學反思6

在課堂教學中,現在很多教師認爲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活動爲主,這樣就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的責任減輕了,他們往往會忽略了過程的指導,只重視表面的熱鬧花哨,教學過程很少有教師準確的富於指導性的引導、點撥和評價,只有探究性活動的形式表現而沒有師生間、學生間的實質性交往和真實的思維碰撞。基於以上的認識,本節課在探究性學習各個環節中,我注重發揮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這節課開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們認識了細菌的菌落,那麼細菌的結構是怎樣構成的?

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緊接着又出示學習目標,給學生引導一個學習的方向。整個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等各種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並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對學生不懂得和講不明白的以及不太清楚的我認真給予提示。

例如在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1.細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不太明白我就讓學生畫出動植物的細胞的結構圖比較一下就明白了,並總結細菌沒有的和有那些特出結構,這樣學生就能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的特點是“具有細胞壁,沒有細胞核和葉綠體,有遺傳物質--DNA”。

2.試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

我就提示:“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有什麼作用,細菌的細胞沒有葉綠體那他是如何只生活的呢?學生根據我的問題就能討論出它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同時我也注重了生物學科的特點,適當的抓住機會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的習慣。

總之,在教學中要認真備課找準重難點,還要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在討論中教師要認真準備引導學生討論的問題,還要隨機應變發揮教師課堂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學習去討論。教師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轉變教學策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成爲學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和旅伴。

生物課教學反思7

導入技能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爲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絃,激發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手段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爲什麼我們家裏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着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爲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爲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生物課教學反思8

昨天是我來到嘉匯中學收穫最多的一天,因爲這一天校長對我的一堂常態課進行了深入的指導。校長的評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使我清醒的認識到在生物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方法。 首先,在教學設計上。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後,雖然說每天都在積極的備課,設計教學的過程,但是現在想想卻都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設計如何的講解知識,串聯知識點。沒有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有些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堂的效率不高。校長的一席深刻的點評之後,我有了深刻的認識: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怎麼樣上這節課,能吸引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整堂課都能跟着教師的思路走。改變這種教師講授的被動式教學方法,要努力創設讓學生能參與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設計好教學方案後,就應通過反覆考慮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中學生學習實際,各知識結構安排是否得當,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等等,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學生是否喜歡上這節生物課。 如何能夠做到這點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拿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物品爲實例再進行導入,雖然這個實例物品是學生在熟悉不過的了,但是這個實在的物品確比教材上的圖片及文字要真實的多,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教師來說拿一個實例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學生來說意義要遠高於這個物品的實際價值。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目前隨着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課件以及多媒體的使用依然成爲主流,但是也不能丟掉課堂最基本的最經典的環節 ——板書。課件雖然對於學生來說內容很豐富也很能抓住他們的心理,對於教師也很方便,但是正是由於他的便捷之處,一點就過,所以很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影像,也很難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不利於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構建。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把握準確本節課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要對本節課的信息及時反饋。教育研究證明,信息反饋越及時,教育的效果就越好。爲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評價一定要及時反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於之前對練習題的理解是學生通過習題可以加深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通過及時的反饋,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及時地發現錯誤,適時調整學習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但是卻忽略了教師對信息

反饋的利用。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而且作爲教師及時的反饋也可以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問題,在下次的課堂上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從校長的高標準評課中不難看出,叢校長對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今後的工作中會加倍努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成熟自己,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加完善。

生物課教學反思9

高二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一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是每年大學聯考的必考重點內容之一,由於其內容的抽象和繁雜,使不少學生甚感吃力和無味,筆者依多年教學經驗及比較其他生物教師的教學過程,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準確把握概念並把抽象的表述轉化爲一種貼近學生、通俗又淺顯易懂的東西,學生才易理解。這部分重要概念有:

課本定義: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解釋時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先弄清“性狀”概念(回憶國中此內容)——指生物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性。例:豌豆的“莖的高度”是一個性狀,“種子的形狀”是它的另一個性狀;人的“眼睛的`形狀”是人的一個性狀,“膚色”是人的另一個性狀。一個生物體上有很多個性狀,這裏僅各舉兩個。

(2)注意“相對性狀”是“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生物課教學反思10

教無定法,一節好課也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教師,他都在努力追求上好每一節課。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課算是一節好課呢?下面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淺談如下:

1、一節好課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2、一節好課要有真正的實效性

3、一節好課要有適當的拓展

4、一節好課要有一定的生成性

5、一節好課要有恰當的展現形式

當然,一節好課還有許多標準,它需要適度的評價,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完善……一節好課,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同時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爲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 爲您服務!

生物課教學反思11

導入技能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爲技能。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手段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ldquo 國中歷史;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爲什麼我們家裏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着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爲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爲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練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注意練習中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可以發現自己所欠缺的,上課時便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出新課內容。

當然,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師生問候、教師直接板書、講故事、講新聞、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總之,任何一種的導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生物課教學反思12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這篇生物教學反思:用形象的比喻激活生物課堂,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國中學生本來是喜歡學習生物的,但由於他們的知識面比較窄,而很多生物知識又深奧難懂,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常規的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對生物課逐漸失去興趣,課堂一潭死水,更不用說教學質量了。

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何使深奧的知識淺顯化呢?自去年以來,我嘗試了用形象的比喻來激活生物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在教七年級生物上冊《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時,確定了這樣一個教學目標:用身邊的事例來比喻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具體要求是自己思考兩分鐘,然後小組交流,最後由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一個學生這樣比喻:我把細胞比作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是根繡花針,在打妖怪時,就變成了一根擎天大柱,細胞的生長就好比金箍棒一樣,是一個由小長大的過程。細胞還可以比作孫悟空的毫毛,孫悟空在打妖怪時,撥一根毫毛一吹,一下子就變成了成千上萬個孫悟空,細胞的分裂就好比孫悟空的毫毛,會由一個分成好多個。我覺得這個比喻很好,立即表揚他:不錯,你真善於動腦筋,打的比喻很形象。教師順勢把問題引向深入,細胞的生長與孫悟空的'金箍棒由小變大有沒有不同呢?學生回答:細胞不能無限制地生長,長大以後就停止了生長,一般也不會變小,而孫悟空的金箍棒就不一樣了。我繼續問道:那麼細胞的分裂與孫悟空吹毫毛有沒有不同呢?學生回答:細胞的分裂是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而不能像孫悟空的毫毛那樣由一個分成千上萬個。這節課上,由於有了這個比喻,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表現也很積極,真正弄懂了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的相關知識。

設計比喻的方法很多。可以由老師打比喻,可以是學生打比喻,也可以兩者相接合,還可以由一個同學提出初步設想,大家共同補充完善的辦法。比如我在教關於“血液循環”的內容時,根據血液的功能,一個同學把血液形象地比喻成一輛客車。我引導學生:客車中的座位相當於什麼?生1:紅細胞。師:客車中的乘客是誰?生2:氧,養料,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然後由另一名學生邊畫圖邊講述客車從哪出發,經過哪幾站,回到什麼地方。在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這一站,“氧”這位乘客下車,“二氧化碳”這位乘客上車。在肺部毛細血管網這一站,“二氧化碳”這位乘客下車,向肺泡走去,“氧”離開肺泡上車。這樣一來,抽象的血液循環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了,學生就很直觀地掌握了血液循環的途徑。爲了促進學生思考,我引進了競爭激勵機制,讓學生相互評價,使同學們消除障礙,放開思想的翅膀,設計了很多形象的比喻,使問題化難爲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象的比喻不僅適合國中生物教材內容,而且適應國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形象的比喻既是激活思維、啓動探究的動力因素,也是使教學活動環環相扣,教學關係和諧共處的重要因素。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選擇情境內容,形成恰當的比喻,打破學科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進學生由生活走向學科,再由學科走向生活,將記憶的內容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或表達,把深奧的事物形象化、遠處的物體近處化、複雜的內容簡單化,生動地再現教材的思想內容,給予學生直觀感和動感,使知識深深地印在記憶深處。

生物課教學反思13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爲,“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爲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啓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着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

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啓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爲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爲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爲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爲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生物課教學反思14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很多優點,他們有了很多的進步!我看到了學生們對期會考試有了緊迫感,看到了學生們的激情,看到了學生們學習的勁頭!這周講的裸子植物和珍稀植物這一課,在課上只有一名學生沒聽講沒有寫,其餘的全部在自學,在填導學案!而且在課上學生總是積極、踊躍、爭着回答問題,學生們的這種狀態,看得我很欣慰!而且在展示時竟然一個後進生跟我說讓他展示下一題!當時都給我震住了,我就馬上答應了他!作爲一個實習生我很擔心他們不好好配合我,我也擔心他們的成績,而在課上竟出現這種情況,我還擔心什麼呢?即使後進生他們的成績不會迅速提升,但他們的學習勁頭讓我看的很舒服!我也很感謝他們這樣積極的配合我!

雖然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畢竟人無完人,他們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1、學生的導學案整理得不夠全面、不夠好,有待提高導學案的質量2、糾錯本不能好好利用,總是馬馬虎虎的寫上,也不能很好地利用雙色筆3、還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的熱情還是不夠高4、有的生物小組長還不能做好自己的職責,不能及時的收作業判作業!

針對學生出現的缺點,我初步設想了一下改進措施:1、在課上一定要讓39名學生都動起來,慢慢的那一名他就會有觸動,慢慢地會被感染,達到全動!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大家擁有一個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希望他們珍惜吧!2、糾錯本要每天堅持,這是項作業,但更是一種習慣,這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3、小組長一定要負起責任來,認真檢查作業,督促組員認真完成作業!

七五班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他們有着一個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學生,關心學生,處處爲他人着想的'優秀班主任!在這樣的班主任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批很懂事的孩子,一批優秀的學子!期會考試就要來了,寄語五班的學生們:每位老師都很喜歡你們,用你們的努力,發揮出你們自己最出色的成績來吧!

加油吧,相信通過一步步改進努力,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生物課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用中思”的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包括“2個分析活動”和“1人方案設計”3部分。第1部分是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分組活動,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分析出農田中6種動植物之間“誰被誰吃”的關係,自然建立食物鏈的概念,歸納出各種食物鏈的特點,達到“做中學”的目的。第2部分指導學生分析食譜中的生物。使學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第3部分是指導學生設計一個生物防治的方案,是對食物鏈知識的運用。這樣設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形象思維發達但抽象思維有所欠缺,因此利用卡片做遊戲的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做中學”,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可主動構建知識。引導學生分析食譜中的食物,連出包括人在內的食物鏈。另外,本節精選了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科技發展緊密聯繫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可使學生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教學設計合理,引入時播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錄象由學生說出這句諺語,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卡片遊戲活動,並選代表用展臺展示作品說明意圖,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知識,而不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探討問題時教師適時創設情景,循循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師生雙向交流順暢,課堂環境寬鬆,在學生的活動中,師生的交流中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做得不夠,有些吝嗇,且鼓勵性語言單調,課件中打出的個別問題有點過於細緻,有些簡單的問題應一提而過,這樣能使教師更好的擺脫課件的約束,上得更加得心應手,對課堂出現的意外情況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即我們常說的教育機智,教師對課堂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還有待與提高。

一點認識:本節課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學校吳宏玉,樑西西老師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也和掌政中學陸軍老師進行了交流,確實感覺獲益匪淺,在此也可看出同學科老師集體備課的必要和好處,但同時也有一點感受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上課的風格不同,對教材的理解不同,你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爲我所用但決不可以照單全收,要根據自己的風格來設計教學,上自己的課,絕不可在課堂上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