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傷仲永》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設計2.07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傷仲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傷仲永》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傷仲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歸納整理文言知識。養成文言閱讀習慣,提高文言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理解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開設辯論賽,激發學生對於仲永的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正確理解文言內容。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成才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及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講述《江郎才盡》的故事,啓發學生思考爲何會江郎才盡?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不斷學習的重要性並順勢導入今天要學習的同樣是和後天學習重要性有關的文言文《傷仲永》。

二、整體感知

引出課題,瞭解作者,順帶理出“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深入研讀

1、朗讀階段:採用吟讀法,全班小聲準備。學生個別試讀。全班齊讀,教師加以點評。

2、結合註釋,梳理文意。

(本階段引出“異、難、同”已知歸納方法,調板學生上臺寫些自認爲符合要求的字詞句,而後加以點評、梳理。)

四、研讀課文。

1、本文講述一個什麼故事?

2、仲永從五歲至二十歲,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原文並概括)

3、旁人是如何對待仲永的?(找出原文並概括)

五、討論拓展。

1、作者對仲永其父與邑人的態度,你認爲是批判的,還是認同的?

2、你認爲誰應該爲仲永“泯然衆人矣”負主要責任呢?爲什麼?

3、這個故事給你有什麼樣的啓發呢?

《傷仲永》教學設計2

【學生分析】

這篇文章敘事部分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大的困難,可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議論部分稍難,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方仲永會有這樣的轉變,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時,只節選了前兩段,沒有第三段的議論。雖然沒有這一段的議論,學生讀後也會有所領悟,但可能體會要膚淺些。因爲作者不僅就事情本身加以評說,而且還引發開去,說明賢人不受後天的教育如此,何況像我們大多數人那樣的普通人呢?這其實也就是在告誡我們要重視後天的學習和教育。可以讓學生就方仲永這個故事本身談自己的想法,只要談得合情合理就可以。?

【教學建議】

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如“隸、異、奇、利、扳、文理、稍稍、賓客、環謁、泯然”等,掌握它們的讀音、詞義。

2、瞭解常用的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

3、雖然本課沒有要求背誦,但仍要重視誦讀。課文一定要熟讀,最好能背下來。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瞭解王安石的人才觀。

4、生藉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5、要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學習本文寓理於事,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

6、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7、理解本文中方仲永五歲能詩,但到二十歲卻“泯然衆人”這一變化的原因。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人的知識才能並非一成不變,後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決定作用這一道理。

【教學方法】

1、討論法: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通過生生互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大膽發表意見,傾聽他人看法,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學會與人交流。

2、競賽法:

適合年齡特點,在競賽中激發他們的趕超意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

天才,什麼是天才?高爾基說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譽爲“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這些話語都講的是一個道理,即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勤奮好學。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未認識到這一點,自恃天才,結果淪爲庸才,今天我們學習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爲何“傷”仲永呢?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爲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仁宗慶曆進士。

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加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政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王安石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簡練。

二、朗讀課文,翻譯課文,把握文章

1、初讀課文,準確認讀: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隸(lì) 扳(pān) 謁(yè)

泯(mǐn) 稱(chèn) 卒(zú)

請一名學生認讀並領讀。

2、復讀課文,讀清句字: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可觀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⑹餘聞之也/久。

3、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第一輪:學生自讀課文,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

第二輪:認讀課文。

4、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師設計相關題目,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⑴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⑵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

⑶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並自由發言,明確:

⑴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後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

寫仲永少年時天資聰明,以“聞”的形式;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聞”和“見”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言。課文詳寫第一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詳略處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體現“傷”的含義。

⑵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使學”。從道理上講,方仲永“卒之爲從人”,是因爲“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⑶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三、學生齊讀課文兩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並背誦。

3、課外收集被人譽稱爲“天才”的例子,探究他們的成長奧妙。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悟讀課文,自主評價作者的觀點

教師提問: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課文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角度,觀點要鮮明,要有理有據,思路要清楚,語言要簡練。

學生自由發言:

生1:人們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後天教育、學習。

生2:僅有後天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奮。

生3:我們應該爲天才的成長營造怎樣的環境?文中邑人驚奇於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對他“世隸耕”的父親的態度也有了轉變,“賓客其父”。仲永的父親呢?日扳仲永環謁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殺了仲永的才能。

生4: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賦,有後天教育,有主觀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補拙。英國首相丘吉爾、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鮮明的例子,實踐正明,一個人才能的高低、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的程度如何。……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有對作者觀點的認可,也有對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作進一步的引申,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如能課後精心整理,相信一篇篇佳作將會脫穎而出。

三、品讀課文,探究文章的美點,體味其妙處

學生自主賞讀課文,品評課文的藝術特徵:

生1:本文借事說理,敘是議的依託,議是敘的深化,說服力強,引人深思。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

生2:本文的語言簡練雋永。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貪圖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不使學”三個字,看似平淡,卻爲方仲永和變化埋下伏筆,點出方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

生3:文章先揚後抑,以巨大的反差給人強烈的心理衝擊,產生“理不講而自明”的藝術效果。

生4:事理結合是本文顯著特點,但情感的流露也爲本文增色不少。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衰傷之情。

……

四、課堂小結

文章文理並茂。剛纔我們品讀課文,賞析文章的美點,它爲我們寫作提供了極好的範例。同時,仲永的悲劇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天才需要呵護。天才需要勤奮。只要我們不怠於勤,善求於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放自制的動畫課件

【教學反饋】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檢測

幻燈顯示:

1、解釋帶下劃線的字:

⑴世隸耕

⑵未嘗識書具

⑶並自爲其名

⑷指物作詩立就

⑸稍稍賓客其父

⑹或以錢幣求之

⑺環謁於邑人

⑻不能稱前時之聞

⑼泯然衆人矣

⑽受之於天

⑾賢於材人遠矣

⑿得爲衆人而已耶

2、一詞多義:

其詩以養父母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賢也

彼其受之天也

環謁於邑人

於舅家見之

賢於材人遠矣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受之天也

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借一鄉秀才觀之

以錢幣求之

餘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3、詞類活用:

邑人奇之賓客其父父利其然傷仲永父異焉

4、翻譯下列句子:

⑴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⑵得爲衆人而已耶?

二、檢測方式建議

每道測試的單數題由第一小組代表完成,雙數題由第二小組代表完成。如有困難,教師點撥。

〖參考答案〗

1、⑴屬於

⑵曾經

⑶題上

⑷完成

⑸漸漸

⑹有的(人)

⑺四處拜訪

⑻相當

⑼完全

⑽承受

⑾勝過

⑿能夠

2、其:⑴他的,指方仲永的

⑵代方仲永寫的詩

⑶這樣

⑷他

⑸他的

⑹他

之:⑴代“節具”

⑵代“仲永”

⑶代“仲永寫的詩”

⑷代“仲永的詩”

⑸代“仲永很有才這件事”

⑹結構助詞“的”

⑺代“通悟”

於:⑴引出對象

⑵在

⑶表示比較

⑷介詞,從

3、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把……當作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利:認爲……有利

傷:爲……哀傷

異:對……感到驚異(詫異)

4、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本檢測題檢測學生把握緊要字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翻譯文章的知識。建議採用搶答法。

【教學反思】

《傷仲永》教學過後,本人感觸頗深:

1、要面向全體學生,符合學生實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既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也重視智能的培養。文言文離不開字詞的理解,但這種理解不是停留在分解肢節。老師把生字落實的同時,又引發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給學生思考。

2、在完成雙基教學的基礎上,給學生思考,發散的餘地大,爲學生製造"爲學生製造"憤、悱"情境,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與熱情。

3、一節課學生多次讀課文和有組織的小組討論,圍繞仲永的各種境遇展開討論。但卻不是各自爲陣,有了爭議問題,暴露無遺之後才易找到方法解決。

4、教師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帶着激活課堂的意識去組織教學,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學得心情愉快,思想輕鬆,若有所思。

《傷仲永》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文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寫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作者詳寫第一個階段,力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後簡略地寫後兩個階段,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衆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說理,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強調的“後天受教育重要”的觀點,不要把“主觀努力”與之混同。

【學情分析】

鐵二中屬於重點中學,學生的素質相對較好,預習作業會完成的比較順暢,他們能夠查閱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相關問題,能夠對照註釋翻譯課文,能夠配合老師積極發言,但發言的內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掌握有關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注意朗讀的節奏、感情、語氣,提高對文言文的朗讀、理解、賞析能力。

2、過程和方法:

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懂故事,並能複述故事,感悟故事。通過充分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積累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天資和後天學習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剛纔在課下就有幾個同學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還聊到了現代版的方仲永,看來大家不但熟悉了課文,而且還查閱了不少資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預習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用幻燈展示預習查資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體的要求)

(出示幻燈一)王安石,文學家和政治家,文章寫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歲中進士,曾積極推行變法,後新法被廢,憂憤成疾,第二年病逝。

(在此可以讓學生集體背誦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來激發其瞭解作者、學習本文的熱情)

三、朗讀課文

(給予必要的指導,如字音、停頓、節奏、感情等)

1、易讀錯的字。

2、停頓節奏。(舉學生疑惑的典型例句)

3、感情語氣。

歸納朗讀應該注意的點,要求同學們根據這些點,在下面各自朗讀一遍,然後集體頌讀。

(出示幻燈三)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四、積累實詞

同學們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字詞句等問題,疏通文意,準備複述。

對分析實詞的'方法進行如下歸納:

(出示幻燈四)實詞分析注意:詞性改變看語境

一詞多義要比較

五、複述分析

(評析複述的過程,即分析教材的過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過程)

1、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2、由一個天才淪爲一個庸才不能說不是一個悲劇,那麼,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3、請同學們用兩個句子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⑴ 本文敘述了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告訴人們後天教育對成才很重要。

⑵ 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事例,闡明瞭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六、深化理解

針對方仲永的悲劇,體會作者的意圖,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麼呢?

(出示幻燈五)

方仲永──天才──不受教育──平凡人

其他人──普通──不受教育──平凡人

七、小結本課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題則可)

《傷仲永》教學設計4

【教學重點】

1、瞭解之於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2、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

方仲永泯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髮明瞭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爲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爲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麼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爲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爲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泯 扳 稱

2、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

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

卒之爲衆人:語氣助詞,不譯。

於 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於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⑴ 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⑵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⑶ 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

⑷ 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⑹ 餘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爲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爲主。

四、請一位同學複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丁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衆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採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人、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字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錶達文意有什麼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鍊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爲,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於衆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

1、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

2、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3、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傷仲永》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⑵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⑶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翻譯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後天教育對人成材的作用,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重、難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語頓。

2、翻譯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

天才,什麼是天才?高爾基說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到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卡菜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勤勞、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們學習《傷仲永》,看看王安爲何“傷”仲永呢?

2、走近王安石: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搶答。

3、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對照註釋,一字一句地讀,通過合作交流,把課文讀懂。

師引:

⑴推薦一位讀得最棒的同學大聲朗讀。

⑵師讀。

⑶學生評價師和生讀的有什麼不同?(點評)

朗讀文言文如何停頓纔好呢?

4、多媒體顯示:

停頓的要領:

⑴理解文章,確定停頓點。(主要是指不能把意思讀“破”。)

⑵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是指不能把詞語讀“破”。)

⑶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5、下面我來連一連,縱着一同學一句,大家齊讀:(多媒體顯示)

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還謁於邑人。

⑹餘聞之也/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註釋和手中資料書疏理文意,把課文試着翻譯邊讀邊說出聲)

⑵搶答賽:

隸:屬於。

嘗:曾經

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

自爲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文理:指文采和道理。

還謁:四處拜訪。

乞:求取。

泯然:完全。

通悟:通達聰慧。

材人:有才能的人。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得爲衆人而已耶?:它是一個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⑶翻開書,同桌互相試者翻譯,找出不會翻譯的句子,然後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

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多媒體顯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人名、書名等可照錄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補:補出省略句中省略內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2、課文研討、探究:

大家自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揣摩文意,提出文章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

⑴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有見有聞,有祥有略,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⑵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

⑶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並自由發言,明確:

⑴仲永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後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聞”和“見”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導致他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詳略處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體現“傷”的含義。

⑵從方仲永的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使學”,從道理上講,方仲永“卒之爲衆人”,是因爲“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⑶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板書本課主要內容。

3、欣賞品味:

⑴品味用詞的精當傳神。如:“啼”字,生動的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等。

⑵瞭解說理散文中的敘事技巧。

四、歸納總結

師問:

1、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2、我們可以從方仲永身上吸取那些教訓?

生答,小結,明確:

1、本文用“傷”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痛惜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衆”的哀傷、痛惜之情。

2、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爲棟樑之才;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後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爲。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再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爲有用之才。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老師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多媒體展示)並讓學生以其中一條爲主線,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名言警句:

⑴我是個拙笨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

⑵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⑶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童第周

⑷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爲用,相互結合。

──亞里士多德《浮學》

⑸“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爲庸人。

──維納

2、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者的角度和觀點,寫在讀書筆記上。

《傷仲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之”“於”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4、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能明白方仲永“泯然衆人”的原因。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體會揣摩語言的簡潔、洗煉。

3、方仲永“混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課前展示:

讀神童故事,談感受

一、名言導入

1、名言導入: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2、作者作品: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a、師範讀課文

b、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

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⑥餘聞之也|久

c、師生齊讀課文

d、指生朗讀課文,大家評判

2、譯一譯:

①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疑難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高、指導。

A、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謁: 謁: 扳: 稱:

B、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②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③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

④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⑤卒之爲衆人:語氣助詞,不譯

於:

①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②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③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④受於人者不至:被,介詞

C、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3、議一議:

(1)課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三個階段:

(2)方仲永由神童淪爲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

(3)辯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

A、天資聰慧是成長的.關鍵

B、後天教育是成長的關鍵

(說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並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交代了關於方仲永的哪些情況?聯繫下文說說作者爲什麼這麼寫?

②語段閱讀:閱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a、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b、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c、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③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見""聞"交織,詳略有序,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四、體驗反思,拓展閱讀

1、體驗反思: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暢談感受與啓示。 要求:①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語言簡練。 ②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③時間在2分鐘左右。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啓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2、拓展閱讀:

①你怎樣評價仲永的父親?假設你有一個這樣的父親或兒子,會怎麼樣做?

②引用《論語》中的語句勸勸像仲永一樣的古人或今人。

五、總結

我們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瞭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爲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並發表議論,以此引發人們的思考。

六、作業:

①擴寫課文第一段。要求:不改變情節和基本內容,進行豐富的聯想,400字左右。

②組織討論當今社會存在的類似仲永的現象,從而使學生深刻領會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③課後背誦全文,完成學案的“跟蹤訓練”。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仲永:天資聰慧 忽啼求 即書詩立就

(利 環謁 不使學)

不能稱前時之聞 才能喪盡:

泯然衆人

原因:受於人者不至

《傷仲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言詞彙,朗讀、背誦課文;

2 、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寓理於事、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

3 、理解文章內容,認識後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的決定性作用這一道理。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什麼是天才?古今往來,有許多鼓勵人們成才的格言,被譽爲“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高爾基說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中國有句俗話:“一勤天下無難事”。這些話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就是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自勤奮好學。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未認識到這一點,自恃天才,結果淪爲庸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才也是需要後天學習的。

二、作者介紹

王安石( 1021 - 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列寧稱其爲“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

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主學習:默讀課文,對照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找出因字詞句造成的閱讀障礙,做出標記。

2 、互動交流:凡是不懂的問題,包括漢字的讀音、詞語的理解、句子的翻譯等都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學生互問互答,實時引導指點。

3 、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 | 識書具,忽 | 啼求之。

②借旁近 | 與之,即 | 書詩四句,並 | 自爲其名。

③其詩 | 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④自是 | 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 | 皆有可觀者。

⑤父 |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 環謁於邑人。

③餘聞之也 | 久

4 、重點詞語的理解:

( 1 )課文註釋中的重點字詞;

( 2 )一詞多義:

①其:並自爲其名——自己的(他的); 其詩以養父母——他的(指方仲永的);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代仲永寫的詩; 父利其然也——他的;

其受之天也——他;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他;

彼其受之天也——他; 如此其賢也——助詞,無意

②之:忽啼求之——代書具; 借旁近與之——代仲永;

傳一鄉秀才觀之——代仲永寫的詩; 邑人奇之——代仲永寫詩這件事;

或以錢幣乞之——代仲永寫的詩; 餘聞之也久——代方仲永很有才這件事;

於舅家見之——代仲永; 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的;

受之天也——調節音節,無意; 卒之爲衆人——無意義

③於:日扳仲永環謁於衆人——到,引出對象; 於舅家見之——在;

賢於材人遠矣——比,表示比較;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從

④然:父利其然也——這樣,指“或以錢幣乞之”;

泯然衆人矣——……的樣子

( 3 )詞類活用:

①傷仲永——哀傷,爲……哀傷; ②父異焉——對……感到驚異;

③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④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⑤父利其然也——以爲……有利可圖

(4 )翻譯重要句子

四、研習課文

1 、理清課文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第 1 、 2 段,敘事——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聞

“……——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見

“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後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聞

第二部分:第 3 段,說理——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2 、思考: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明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 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 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混然衆人矣”。

3 、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 好處?

明確: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 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負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4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

明確:

從方仲永的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使學”;從道理上講,方仲永“卒之爲衆人”,是因爲“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5 、最後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僅指什麼?

明確: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6 、最後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明確: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 至也”。從“彼其……”至文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 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五、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找出相關內容加以說明。

1 、語言簡練而精當。

①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②“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③“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2 、借事說理,敘事平實,說理自然,敘是議的依託,議是敘的深化,說服力強,引人深思。

3 、先揚後抑,以巨大的反差給人強烈的心理反差。

4 、事理結合是本文的顯著特點,但情感的流露也增色不少。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

六、拓展:

課堂辯論:成長的關鍵

正方:天資聰慧是成長的關鍵

反方:後天教育是成長的關鍵

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聯繫實際,通過辯論明確:天賦與後天教育的關係,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指導:在辯論中要抓住辯題的中心,憑據論證,以理服人;

表達要條理清楚,不溫不火,注意辯論秩序;

要揚己之長,克敵之短,充分展示辯才。

評價方式:聽衆評價、辯論雙方自評

評價內容:辯論內容和辯論技巧,指出優缺點。

總結歸納:

我們可以從方仲永身上吸取那些教訓?

明確:

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爲棟樑之才;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後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爲。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再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爲有用之才。

補充: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並讓學生以其中一條爲主線 , 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①我是個拙笨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

②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③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童第周。

④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爲用,相互結合。——亞里士多德《浮學》。

《傷仲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二)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四)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步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一.(整體感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爲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傷仲永》教學設計6》。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衆無異,"泯然衆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淪爲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是怎樣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爲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的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分組討論)(說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並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二、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重在培養學生掌握句中停頓的誦讀能力,但也可以培養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3.餘聞之也/久。

、精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 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

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爲後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後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傷仲永》教學設計9

【教學重點】

1、瞭解“之”“於”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2、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

方仲永“泯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髮明瞭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爲“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爲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麼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爲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爲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泯 扳 稱

2、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

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

卒之爲衆人:語氣助詞,不譯。

於 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於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⑴ 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⑵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⑶ 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

⑷ 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⑹ 餘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爲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爲主。

四、請一位同學複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丁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衆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採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人”、“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字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錶達文意有什麼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鍊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爲,“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於衆”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

1、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

2、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3、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傷仲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 文學常識。

⑵ 文言實詞含義。

2、能力訓練點:

⑴ 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⑵ 對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握故事中反映出來的進步意義。

3、德育訓練點:

使學生認識到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而端正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的讀音及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結合註釋自行串講,教師訂正,明確重點實詞)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指出,仲永非主觀上不願學,是父親貪利。

(通過分析故事情節來把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明確字、詞的正確讀音。

2、結合註釋,分組串講文章。

3、通過分析故事情節,聞一見一聞,在對比中明確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得到一顆非常珍貴的種子。這顆種子種下以後,會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會結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幾年以後,他的朋友都以爲它已枝粗葉茂,開花結果了,紛紛前來向他要這顆果樹的種子,誰知道,他連那顆種子都還沒有種下去呢。

“你爲什麼不種下去呢?”朋友們詫異了。“我怕種下去會曬死。”那人回答說。

“可以早晚澆點水嘛。”

“我怕澆水會把它泡爛。”

“那可以開溝排水呀!”朋友們指點着。

“啊,這麼珍貴的種子,不怕被飛鳥啄掉嗎?我捨不得播下去呢!”

請大家都想想說說:這顆種子的結局怎樣?

種子乾癟了,死了,再也不能開世上最美的花,結世上最甜的果。

沒了大地的營養,沒了風雨的磨鍊,少了後天的培養,種子再好也不可能體現它的價值。

種子如此,那先天聰明優秀的人呢?不經過後天的努力學習,他(她)會怎樣?讓我們來看方仲永吧,聽聽他的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第5課《傷仲永》。

二、明確目標

1、文學常識。

2、文言實詞,直譯文章。(重點)

3、辯證地看文章,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三、整體感知

1、文學常識:

(請學生問答)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學生朗讀文章(教師先範讀),讀準下列字音:

扳 pān 謁 yè 邑 yì 稱 chèn 泯 mǐn 耶 yé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準備:

學生依照註釋翻譯文章,分四組,第一組,文章開頭至“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第二組,“邑人奇之”至“不使學”;第三組,準備第二自然段;第四組,準備第三自然段。

鼓勵能力強的同學多譯多準備。

2、串講:

每組請一同學起來講,其餘同學補充。教師給予訂正,並評議每組完成情況,做得好的給予鼓勵。

3、教師以投影的形式或小黑板明確重點實詞的詞義,學生識記:

隸──屬於 旁近──鄰居 與──給

就──完成 泯然──消失 賓客──以……爲賓客

丐──求取 一鄉──全鄉 扳──同攀,拉、牽

謁──拜見 稱──相當 邑人──同縣的人

固──本來 傷──哀傷 利──以……爲利

聞──名聲

4、再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分析文章結構:

⑴ 本文的敘事採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用3個片斷依次分寫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階段,請學生排出這個片斷,並各用一字歸納。

聞──見──問

⑵ 本文先揚後抑。先鋪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後寫他變得平庸無奇,前後互爲反襯,對比鮮明,顯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變爲庸人的不幸結局,令人警醒、惋惜、傷嘆,爲仲永感到哀傷、爲他惋惜。

⑶ 本文先敘事後議論,敘爲議服務。議點明瞭文章的主旨,體現了作者的人才觀。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表明了作者對“不使學”、不讓人才“受之人”的錯誤作法的'否定。王安石認爲人的纔能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表現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五、總結、擴展

“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大科學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這麼說,那麼,我們呢?我們這一羣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拋掉“我聰明,慢慢來”,“我不學也行”等說法吧,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學習環境,努力學習!“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纔來“傷仲永”,“傷你傷我們”!

六、佈置作業

1、結合練習一,熟讀課文。

2、獨立完成練習三。

《傷仲永》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掌握它們的音、形、義;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3、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掌握課文結構;

4、思讀課文,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講明的道理。

能力目標:

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讓學生明白成才與後天努力學習之間的關係,培養勤奮好學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背誦這篇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難點: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講明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理解——討論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多媒體課件展示《古希臘演說家得摩斯梯尼的故事》,引出課題。

2、出示課題,明確課題中的“傷”的含義,“傷”——“爲……哀傷”或“感傷、嘆惜”

3、課件展示:走近王安石(作者簡介)

4、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聽清節奏。

5、課件展示重要字詞,讓學生認讀,並抄寫。

6、課件展示幾個重點句子的節奏劃分,老師強調並讓學生反覆讀。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把握句讀,整體感知內容。

7、檢查朗讀情況,糾錯、評價,再分組讀、齊讀課文。

8、課件展示課文內容(無標點),分組抽學生代表來讀,小組之間互相評判。

9、要求學生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口譯課文,遇到譯不通的地方,可以請同學幫助,也可以請老師幫助。之後老師檢查最後一段的翻譯情況。

10、課件展示練習題,檢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

11、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幾個問題,理清本文的結構:

(1)依據表達方式,如何把課文分成兩大部分?

(2)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3)作者的議論說明了什麼道理?

以上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在回答的.同時,課件分步展示如下內容:

仲永變化的——(生五年)指物作詩立就

第一個階段

敘仲永變化的——(十二三)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二個階段

仲永變化的——(又七年)泯然衆人

第三個階段

議: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

才的重要作用。

12、議一議,說一說:

(1)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2)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或古人勤學的故事。

13、課件展示幾句名人名言和古人勤學故事舉例。

14、作業:熟背課文。

15、結束這節課。

《傷仲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之”“於”“隸”“賓客”“稱”等文言虛、實詞的用法;能翻譯全文,體會語言簡潔、洗煉的特點,明確仲永“泯然衆人矣”的深層原因。

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工具書,結合註釋,初曉課文,反覆朗讀,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後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成長中的青少年應把握美好時光,刻苦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步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一.(整體感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爲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衆無異,“泯然衆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淪爲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是怎樣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爲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的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討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分組討論)

二、熟讀全文,參照課後練習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

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爲後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後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

可從兩方面體會:

①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②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於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發言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簡練。限定時間,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組織語言。要啓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三、小結

四、作業佈置:完成練習冊。

《傷仲永》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 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爲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裏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

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

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可根據需要投影):

⑴ 仲永/生五年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⑷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傳/一鄉秀才/觀之

⑹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⑺ 餘聞之也/久

⑻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範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瞭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麼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1、學生自由誦讀。

2、學生自讀課文:

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註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註釋:(幻燈)

⑴ 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① “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爲動詞,寫。

②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爲狀語,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爲動詞,對……感到驚奇。

④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爲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爲動詞,認爲有利。

⑵ 理解幾個詞語:

① “養父母”養:贍養。

② “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③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縣的人。

⑤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⑥ “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⑦ “卒之爲衆人”卒:最終。衆:普通。

⑧ “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⑨ “且爲衆人”且:尚且。

⑩ “固衆人”固:本來。

⑶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② “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裏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3、檢測自讀效果:

四個大組口答競賽。

(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

⑴ 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①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②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③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⑵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父異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③ 稍稍賓客其父

④ 或以錢幣乞之

⑤ 環謁於邑人

⑧ 泯然衆人矣

⑦ 賢於材人遠矣

⑧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翻譯課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5、初步感知課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爲什麼要“哀嘆”仲永了嗎?

(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麼,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啓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的語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後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裏?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爲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衆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請同學們嘗試着到文中發掘發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傑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瞭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6、結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啓發講解。

三、質疑探究

(投影)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爲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再想想:作者爲什麼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爲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即“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假如你認爲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和啓發?假如你認爲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後,又有什麼感受和啓發?

學生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寓理於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後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爲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

1、完成文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傷仲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解決生字詞。

【教學內容】

《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論文。作者先講述了方仲永由一個神童變化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然後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學本文,除讓學生熟練地翻譯課文外,還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變化的原因,並從中汲取教訓。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講述一些被人認爲笨或不聰明的人經過不懈努力而終於取得成就的故事導入新課。

(也可讓學生講述)

二、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2、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⑴ 劃出生字詞。

⑵ 注意句子的停頓,並用鉛筆在課文中作出標記。

第二遍,學生自由誦讀,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三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扳(pān) 環謁(yè) 稱(chèn) 泯(mǐn)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將課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並將不懂之處標出來,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小組代表翻譯課文。

(其他成員可進行補充)

2、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四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領會課文大意,最後強調本文重點文言詞語:

⑴ 未嘗識書具(曾經)

⑵ 即書詩四句(寫)

⑶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此)(完成)

⑷ 其文理皆有可觀着(文采和道理)

⑸ 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⑹ 稍稍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作賓客)

⑺ 父利其然也(認爲有利可圖)

⑻ 不能稱前時之聞(相當)

⑼ 賢於材人遠矣(比)

⑽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被)

四、齊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

3、文章最後一段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4、學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方仲永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衆人矣。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也。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學生自由談感想,可以從仲永自身的角度談,也可以從仲永的父親的角度談,還可以聯繫實際來談。只要觀點是從本文中提煉出來的,中心明確,語言流暢即可。

五、小結

1、借事說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說理的方法,以方仲永爲實例,說明了後天教育對成長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寫了方仲永由天資過人到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第二部分由此引發議論,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2、語言簡潔生動。

六、拓展

口頭說文讀《傷仲永》有感

說文要求:

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

2、語言流暢,中心明確。

《傷仲永》教學設計15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①瞭解“之”“於”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②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方仲永“混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髮明瞭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爲“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爲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麼是“天才’妮?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爲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爲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爲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謁:謁:扳:稱:

2、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

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卒之爲衆人:語氣助詞,不譯。

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於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③餘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爲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爲主。

四、請一位同學複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混然衆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負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採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僅指什麼?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錶達文意有什麼作用?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這一句用極其凝鍊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爲,“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於衆”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①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②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③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敘述經歷

天資聰慧

忽啼求即書持立就

(利環謁不使學)

才能衰退:不能稱

才能喪盡:促然衆

議論原因:受於人者不至

標籤:仲永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