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

設計1.32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說新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爲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爲其語言凝鍊、人物形象鮮明成爲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纔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佈置。

1教師小結

2佈置作業

(一)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蒐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髮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薰陶着我們。老祖宗們反覆地告誡我們,誠於中必信於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爲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爲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爲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於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麼,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並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爲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並識記。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捨去”,因爲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爲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爲什麼?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採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 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羣像,

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佈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正確朗讀短文,背誦短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記錄中就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於聰穎兒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跟隨古人劉義慶去認識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開課本《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二、介紹劉義慶及《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註解①對劉義慶的介紹,教師補充《世說新語》。(多媒體顯示)

三、誦讀

1、生自讀

查閱字典,看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根據內容的不同、語言習慣,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頓。

2、字音學習

3、斷句分析

4、聽範讀錄音

5、生齊讀

四、理讀

1、理解大意

自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大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然後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內容

按記敘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內容。

3、用自己的話複述短文

五、品讀

1、默讀思考,分組討論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爲哪一個更好?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 “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文中謝氏家族的哪個人最有意思?

2、問題講解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爲“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爲“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鬆的氣氛。

3)謝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調。謝朗————粗率。謝道韞————聰慧 、自信。

課後小結

暢談收穫,背誦短文。

課後習題

1。假如你也參與了當時的討論,請你再寫出一兩個比喻句,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

2。課外閱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3

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爲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爲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爲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近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詠雪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下雪了,你們最愛做的是什麼呢,堆雪人?打雪戰?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的生字注音。

驟(zhòu)絮(xù)奕(yì)謝道韞(yùn)

2.積累下面文言字詞。

兒女: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欣然:高興地。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憑藉。

3.文體知識

古代小說就是相對於非現代小說類而言的小說著作。它的特點:一是來自民間;二是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賞。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將古代小說分爲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

4.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Yǎn]州刺史。愛好文學,常招納文士集於門下。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主要記敘魏晉時期的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交流點撥】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爲“白雪紛紛所似何?”)

(2)狀語後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即“(於)空中撒鹽差可擬”)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參照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交流點撥】營造了和諧、溫暖,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2.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交流點撥】表示一種讚揚和敬佩,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爲哪一個更好?爲什麼?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交流點撥】

(1)各有千秋。有人認爲“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爲“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來比喻雪。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讚揚

(考題)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蘊才氣

補充無弈之女

評價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請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2.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4.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羣《對雪》

第二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一、新課導入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中就記錄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字的音。

不(fǒu)慚(cán)

2.請你解釋下面這些文言字詞。

①期行:約定同行。

②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

③乃:才。

④則:就,便,那麼。

⑤顧:回頭看。

⑥君:對別人的尊稱。

⑦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⑧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2.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點撥】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陳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麼判斷遲到?

【交流點撥】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爲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裏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爲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爲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交流點撥】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4.有人認爲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交流點撥】

(1)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2)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小結】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爲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爲心,真誠爲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開端期行——不至——捨去——乃至

發展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元方:入門不顧

五、拓展延伸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無信不立。——孔子

3.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4.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5.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難點)

3.在生活實踐中,理解“信“和”禮“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爲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爲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魯迅稱其爲“一部名士的教科書”。《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謝太傅(fù)雪驟(zhòu)柳絮(xù)無奕(yì)

在不(fǒu)慚(cán)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比、比擬)(3)未若柳絮因風起(比不上)

(4)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才)(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約定)(丟下、丟棄)

【預習檢測】展示課前預習效果:檢測預習導學的內容。小組評分()

(一)《詠雪》

【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課堂探究】

(1)謝家聚會吟詩,爲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爲誰回答得最好?

“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爲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爲“笑”前喻,“樂”後喻;有人認爲謝太傅爲“柳絮”一喻而“笑樂”。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小結:文章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爲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裏,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二)《陳太丘與友期》

【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課堂探究】

(1)《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見課文註釋。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他是一個言而無信,不守信用;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又表現得較爲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3)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1)客人既已認錯,就應原諒他,而元方“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很尷尬。無地自容,這也算無禮。

(2)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如此求全責備。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懂禮識儀,機智聰明,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徵。

【拓展延伸】

1.蒐集《世說新語》中的關於聰明少年的故事,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王戎評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動不。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2.蒐集古詩文中詠雪的名句,並背下來。

【作業佈置】1.完成第5課語文校本作業。2.預習第6課。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法指導: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導入:請同學講述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誕生過無數著名的傳世名作。而古代小說又是其中最燦爛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說呢? 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才產生的,古代小說的源頭在哪裏?六朝時期風行一時的筆記體小說就是古典小說的`搖籃。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古代小說所記得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世說新語》就是六朝志人小說代表作,劉義慶編著。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 疏通句篇: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三、 理解文義、探究深層含義:

1、結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地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

3、提問:大家對於課文有沒有什麼疑問?(引入下面的問題組)

(1) 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怎樣的氛圍下聚會的?(輕鬆,溫馨)從哪裏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交代詠雪背景只有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別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書官宦之家,在這樣的家族裏,遇到雪天無法外出,纔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當然是謝太傅謝安,聽衆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麼話來?“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文末爲什麼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讚揚與敬佩)

明確;下面接着寫主要事件—詠雪。主講人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來了兩個答案,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但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4、 總結:全文以寥寥數筆,就將當時的環境和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鍊生動的語言,點出了人物與環境的特點,使之躍然紙上。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都不好,可一望而知。這正是本書敘事的一大特點。

四、 拓展延伸:

我們先看看蘇軾的兩首詞,都與飛雪有關:“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水晶鹽,爲誰甜?手把梅花,東望陶潛。……”這兩首詞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表達的是什麼情感?(都表達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不同的雪景。

五、佈置作業: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6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爲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重要的字詞有:期、日中、至、捨去(舍、去)、乃、戲、尊君、不、君、哉、相、委、而、家君、引、之、顧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

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3、古今異義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捨去。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5)元方入門不顧。

三、探究性學習

1、文中的三個人物形象分別是怎樣的,從哪可以看出來?

(1)陳太丘

遵守時間(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2)友人

言而無信(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

言語無禮(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3)元方

懂禮識義(待君久不至,已去)

義正詞嚴(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童真無邪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還有“元方入門不顧”都是童貞無邪的表現)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1)不失禮(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小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爲人正派的`品格。)

2)失禮(因爲“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3、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課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談和舉止方面應該怎樣做?

友人:

1)先道歉,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

2)求得別人的原諒,今後注意改正

3)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罵人,更不應該罵人家的父親

4)找別的機會向陳太丘父子道歉

5)今後一定要遵守時間,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樣有理有據,指出友人的錯誤

2)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

3)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4、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啓發呢?

——做人要誠實守信,禮貌待人。

5、我們中華民族是禮義之邦,體現在稱謂上就有敬稱和謙稱。你能在文中找出這樣的稱謂變化嗎?

——“君”是對別人的尊稱;“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捨去。

3)去後乃至。

4)相委而去。

5)下車引之。

6)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7

知識目標

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

情感目標

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目標

1、朗讀文言文,瞭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註】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構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羣,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爲“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爲什麼?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爲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緻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

‖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說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

三、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本節課的設計,在理念上有學生意識,涉及的問題都是在學生精神需要的基礎上引導、發現。找到了學習語文的大規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深入、從內容到語言的方式,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層進性。

不足之處

解析課文和指導朗讀時經歷牽掣過多,時間分配欠佳,導致後面的詩文拓展無時間解決,

第2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課文。

2、學會用自己的觀點評析文中人物(元方,父親的友人)。

3、從故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誠實守信、正直寬容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跟別人約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學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到公園玩,可是到了時間他還不來,你會怎麼辦?(1—2名學生作答)古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與人約定的事情的。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請同學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3、強調重點詞語:

(1)與友期(約定)行(2)門外戲(玩耍)(3)太丘舍(放棄)去

(4)相委(丟下、捨棄)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車引(拉)之(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則是無信(信用)(9)去後乃(才)至

4、試着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學備註】

‖教學提示‖

把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真正讓學生享受做課堂主人的樂趣。

目標導學二:分組討論,內容解讀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麼?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於今天的“您”。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2、文中有幾位人物?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們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聰明機靈,懂得維護父親的尊嚴。

3、你認爲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認爲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認爲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怎麼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學法指導‖

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於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教學提示‖

老師引導學生積極爭辯時,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尤其是對人物的分析,要從多角度進行展開。

目標導學三:拓展延伸,積累名言

1、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啓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們要懂禮儀、語言文明,學會尊重他人。

——要知錯能改,善於反思自己的缺點錯誤。

——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爲人要方正,辦事光明磊落,敢於堅持原則。

2、請你說出一句或幾句有關“禮”、“信”的名言警句。

(1)有關“禮”的名言警句。

a、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b、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

c、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d、禮讓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e、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2)有關“信”的名言警句。

a、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b、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d、虛僞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學法指導‖

結合課文內容談啓示可從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錯就改,友人不守禮;元方拒絕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說新語》

友人:問、怒、慚、引之——暴躁易怒,知錯就改

元方:答、曰、入門不顧——明白事理、直言不諱

(對話展示人物性格)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自學中出示具體的要求;建議學生針對不懂的問題向同學或老師求助,學會合作;在問題探究中,再協作商議完成老師所給的三個問題。

不足之處

設計了較多的拓展及訓練,因此拖延了課時。諸如對古代稱呼的補充介紹直接放到解詞中幾句話帶過,或者放到作業中讓學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當堂背誦,這樣效果就更好了。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反覆誦讀,爭取當堂背誦。

4、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智慧、誠信做人的美德,言辭要高雅。

【重點】:

1、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具】:錄音機、小黑板。

【教時】:一課時

【步驟】: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和聰明樹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

是啊,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今天我們將把他們請到聰明樹上,左邊的聰明樹是代表古代的聰明少年,右邊的聰明樹則代表同學們,回答問題準而多的小組就會上聰明樹,望六個小組展開學習PK戰。請同學們首先說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並用一句話概括他們各自的事蹟(孔融讓梨、曹衝稱象、曹植七歲做詩、司馬光砸缸、王冕四歲畫畫、甘羅十二歲做宰相)像這樣的少年我國古代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再去認識兩位這樣的才女神童。(板書課題)

二、解題:《世說新語》是部什麼書?“則”怎麼講?(搶答)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則”:就是“篇”,兩則,就是兩篇。

三、會聽:放錄音,聽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搶答)

1、《詠雪》:寫謝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談論詩文、詠雪。

2、《陳太丘與友期》:寫七歲兒童陳元方對父親失信的友人義正詞嚴,用自己的聰明機智維護了父親的尊嚴。

四、會學:檢測預習(先學後教),小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臺演板。任務分工:

第一組:做《創新奪冠》自主預習1—2小題;

第二組:做《創》自主預習3—4題;

第三組:做《創》自主預習第5題;

第四組:請兩個同學分別口頭複述兩則故事內容;

第五組:做《創》實踐運用2;

第六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見《創》實踐運用3)

五、小組代表演板期間,全班齊讀課文。若學生答案還未寫完,其他學生就自由讀背課文。

六、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七、會問:質疑問難,還有沒有不懂的字、詞、句?若有,請提出來。

八、會說:自主、合作、探究,進一步研讀課文。小組討論任務分工: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第一組)(見課後習題一)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也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請分別指出來。(第一組)(見《課堂作業》第6題)

3、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個好?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再說幾句詠雪的名句。(第二組)(見《課堂作業》第7題)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第二組)(暗示讚賞之情)

5、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第三組)(無信無禮)

6、請同學們以文中的句子爲依據,說說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組)

客人:

A、“太丘捨去,去後乃至”說明他言而無信;

B、“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他粗野無理,不講禮節;

C、“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他誠懇認錯,知錯勇改。

元方:

A、對客人的一番義正嚴詞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很有教養,懂禮識義,同時也維護了家父的`尊嚴,可見父子親情濃厚。

B、“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第四組)

8、會講:創新講述,發展思維:大家都喜歡聽故事,老師想請一個同學把第二個故事講給我們聽一下,不過你要想上聰明樹就必須創新,試用陳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來講。(原來是第三人稱,現在換成第一人稱“我”來講。)(第五組)

9、總結兩篇文章的主旨和寫作特色。(第六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那麼,“誠信”“禮貌”對今天的我們還有用嗎?請聯繫實際談一談你自己的認識。(提示: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師長朋友應該怎樣?在考試的時候堂而皇之拿着參考資料是否就是“誠信”的體現呢?)

補充中外名人講誠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無信不立———孔子

十、會背:點生試背課文,爭上聰明樹。

十一、會演:創編表演課本劇,要求:

1、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其思想感情,儘量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2、以藝術創編的方式,通過合理想象,對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邏輯的豐富和補充,甚至改編。(兩篇短文各選一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複習檢測,夯實基礎

搶答《課堂作業》1—3小題

十三、激情總結

今天老師有幸同大家一起認識了才華出衆的謝道韞,明白事理的陳元方;老師更有幸的是培養了我們班上許多會讀、會問、會背、會講、會說的聰明學生!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相信同學們今後一定會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十四、作業:解釋下列漢字在文中的意思,並根據這個意思找出相應的成語。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例:期——約定成語——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捨棄成語——捨近求遠

2、去——離開成語——

3、信——信用成語——

4、引——拉成語——

5、顧——回頭看成語——瞻前顧後

十五、附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考題)

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讚揚

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蘊才氣

補充評價:無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陳太丘與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捨去——乃至

開端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客人:無信無禮粗野暴躁知錯能改

元方:聰明機智正直不阿懂理識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高效課堂展示課,同學們預習充分,發言積極,配合默契;思考問題敏捷,討論熱烈,回答問題準確。小組分工合作任務完成較好。特別是激趣教學聰明樹的設計較爲恰當,激發了同學們及小組競爭的熱情,正好扣了課文主題體現聰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現,課文課堂渾然一體。因此課堂教學認真研讀課文,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很重要。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133—135頁。講述的是古代聰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並注意積累文言詞語。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從文中信和禮的重要性上去體會這樣爲人的道理,同時去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念。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難點

1、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

2、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突破

1、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

2、佈置學生預習。

◆學生準備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

2、熟讀課文,複述故事。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從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導入新課。1、交流故事,進入新課。

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

3、設置問題,研讀交流。3、疑討論,相互交流。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約分鐘)

二、熟悉課文,整體感知(約分鐘)

三、設置問題,探究學習《詠雪》(約分鐘)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複習上課知識,學習《陳太丘與友期》。1、複習上課知識,進入新課。

2、設置問題,研讀交流。2、提出問題,相互交流。

3、聯繫生活,注重應用。3、聯繫生活談讀後感。

一、複習已學知識,進入《陳太丘與友期》的學習(約分鐘)

二、設置問題,探究學習(約分鐘)

三、小結全文,佈置作業(約分鐘)

本課總結

本文所選的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練,語言簡潔雋永。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古代的志人小說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學習過程中的朗讀和背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文言詞語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學習古人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體現了學習古文要古爲今用的原則。

板書設計

(略)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詠雪》中詠雪的兩個比喻是這則故事的關鍵,讓學生對這兩個比喻做評價,關鍵是要讓他們從課文中找相關的句子。教師可以先提出兩種相反的意見,然後讓學生就這兩種意見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對這兩種意見作評價,學生言之成理就可。學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飛何所似。()

(3)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翻譯下列語句。

(1)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1、(1)內集:家庭聚會(2)何:什麼(3)去:離開(4)不:同“否”(5)信:講信用。2、(1)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2)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個性練習設計

1、對“撒鹽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謝太傅會贊同哪一句?作者會贊同哪一句?你認爲那個更好?爲什麼?

2、元方面對父親友人的粗暴態度,迴應道:“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從這一回敬語言中,我們看到了年僅七歲的元方是怎樣一個人?從“無信”、“無禮”的駁斥中,告訴了我們怎樣一個道理?

答案與提示:1、第一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對兩個答案未作評判,可以根據“大笑樂”去思考;第二問,作者雖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文末特意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來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讚賞道韞的才氣的;第三問略。2、元方聰穎機智,明理有節,善於說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要有禮節的道理。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的學習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在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了語感,並積累了豐富的文言詞語。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對於較難的問題,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拔。

補充資料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爲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爲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世說新語》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爲瘧耳。”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爲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係,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爲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爲自覺的行爲,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爲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爲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爲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爲“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請註明。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 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爲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 登高博見

登高招 見者遠

順風呼 聞者彰

假輿馬 致千里

假舟輯 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爲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爲演說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爲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說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爲“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爲“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爲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說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③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覆體會。

四、探究性閱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爲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啓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 提問: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覆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爲,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應從詞語的照應關係來着手解答問題。“蓬生麻中”點出外部環境,與“善假於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勸學》第3段論述“善假於物”的作用,故應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積”“鍥而不捨”“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應,故第2句應放在第4段段尾。

(這樣分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層次,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多媒體逐題顯示:

(1)選出古今義相同的一項( )

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B.蚓無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從下列四句中,找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馬燒溺死者甚衆

選三名學生回答。

明確:(1)B(A.寄託:託身、寄居,今義多指把理想感情託付於具體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識的活動,今義指讀書用功,遇事肯動腦筋。D.卑鄙:指地位卑賤,見識短淺,今義多指品質、道德敗壞)

(2)B(4句都是變式句,A、C、D都是定語後置句,B爲狀語後置句)

2.選五個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一篇名作,連用20個比喻,反覆論證學習的意義、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春秋戰國五霸七雄迭起,諸子百家活躍於政壇、文壇,不但留下了他們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論,也同時留下了他們語言藝術的名篇精萃。同學們要發揚好學不倦的精神,把視野投向古今中外,從大千世界中吸收豐富的營養滋潤自己。

在學生的背誦聲中結束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學貴有恆——讀《荀子勸學》有感。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三。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1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爲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以下字詞重點:內集、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差、擬)、未若、因。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談論文義(兒女: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藉;今義,因爲)

3、特殊句式

(1)白雪紛紛何所似?(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判斷句,用也表判斷)

三、探究性學習

1、“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融洽、溫馨、輕鬆、歡快等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結合課後練習四)

(1)撒鹽空中差可擬(雪的顏色和下落姿勢和鹽相近,簡單直白,注重形狀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風趣靈動,有春天的生機,富有詩意和意蘊,形神兼似)

3、謝太傅對兩個比喻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你認爲他比較贊同哪一個?

贊同兄女謝道韞,後文對其身份的補充,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讚賞謝道韞的聰明才氣。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俄而雪驟。

3、公欣然曰。

4、撒鹽空中差可擬。

5、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中的教育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內容概述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一、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導入: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好嗎?

三、研讀課文

1、教師教讀(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3、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可能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小結過度]: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穫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稱謂有什麼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拓展討論:家裏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五、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六、教學反思:

本教案設計能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補充: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瞭解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3、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後讓學生說說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

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於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爲主,作爲史實來看,絕大多數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蹟,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僞的行爲,體現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說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誇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爲作者採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徵、最富於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並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註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後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鬆。後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爲哪個好?爲什麼?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並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詠雪》,並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 講論文義 俄而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說大意。

1、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爲止。

2、 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並口頭翻譯課文。

3、 請一位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4、 之後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說人物。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 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其言行舉止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爲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說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說看法。

1、 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 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麼?(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 你認爲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二、反覆誦讀,品味故事的文化內涵,感受家庭溫馨的氛圍。

三、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品味故事的文化內涵,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步驟:

本文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親情觀念。《詠雪》敘述了謝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詠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現謝道韞的詠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陳太丘與友期》記述了年方七歲的陳紀責備父友“無信、無禮”,表現了陳紀懂理識義的品質,聰穎機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其中敢於維護父親尊嚴,更可以看出其父子親情。我們今天來學習《詠雪》。

一、介紹《世說新語》及劉義慶。

《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故事,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爲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劉義慶,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二、 教師範讀《詠雪》,指明朗讀節奏,讀準字音。

1、朗讀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應掌握的字音。

雪驟 差可擬 無奕女 謝道韞

三、學生誦讀《詠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顯示全文朗讀節奏)

四、講析全文,

1、注意下列詞語的解釋。

內集 兒女 講論文義 俄而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大屏幕顯示全文譯文,全體學生齊聲朗讀。

學生再讀課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謝家的家庭氛圍 如何?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 融洽、歡快、輕鬆、溫馨、和樂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誰更好?

指幾名學生分別回答,歸納概括,明確: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優美的意象“柳絮”,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撒鹽”雖形似而無好的意蘊。

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可用來喻“飛雪”的喻體還有如:鵝毛、蒲公英子等 ,我們常說“鵝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謝太傅的“大笑樂”?

指幾名學生分別回答,歸納概括,明確: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拓展引申,你還知道哪些寫雪的古詩句?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學生集體背誦全文。

 總結

本節課的學習,在寫作上給了我們有益的啓示,描寫景物時,我們要儘量選用能表達豐富意蘊、帶給讀者美感的意象,使我們的文章更生動,更富有詩意,帶給讀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審美情趣。

課外作業

課外收集兩則有關我國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並講給自己熟悉的小朋友聽,把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美德傳承下去。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容和表現的主旨。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理解三則短文所講的內容和表現的主旨。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爲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閱讀三則短文,查字典,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作者劉義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爲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世說新語》當是他和手下人雜採衆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逸聞軼事,較爲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況。

2、導語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三、正課

1、朗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時李元禮有盛名:時,當時。有盛名,名氣很大。

(2)詣門者: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先君,祖先。師資,老師,這裏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

2、提問:“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什麼意思?孔融爲什麼要說“想君小時必了了”?

討論並歸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陳韙的話推理,你現在不怎麼樣,推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用反過來推理,批駁了陳韙對他的評價,討回了自己的尊嚴,並使對方難堪。表現了孔融少年時的聰明機智。

3、朗讀《陳太丘與友期》。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

(2)太丘捨去:捨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4、提問: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

(1)不過分。因爲元方認爲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5、朗讀《魏武將見匈奴使》。請學生翻譯課文,並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自以形陋:以,認爲。形,外表。陋,醜陋。

(2)不足雄遠國:雄,稱雄,這裏指震服別人。

(3)帝自捉刀立牀頭:捉刀,握着刀。牀,古代的一種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風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問:魏武爲什麼讓崔秀珪代替自己?後來爲什麼要追殺匈奴使節?

討論並歸納:魏武將要接見匈奴的使節,自己認爲長得醜陋,不足以震服別人。所以讓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見匈奴的使節。

7、提問:這件事表現了曹操的什麼性格?

討論並歸納:奸詐狡猾,殘忍的性格。

四、小結

三則短文,故事簡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標籤:世說新語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