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談談現代住宅的設計新思路的論文

設計2.98W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代住宅設計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發展的新趨勢。

談談現代住宅的設計新思路的論文

  關鍵詞:現代住宅;綠色景觀;建築理念;生態環保

  一、前言

隨着高科技的發展和住宅消費市場進程的加快,人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與變化,對住宅總體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從而已不再滿足一般意義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隨之在環境、外觀、內部格局、材料的選擇及設計理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設計趨勢。

  二、住宅設計的影響因素

  (一)住宅設計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多樣性

當前住宅供需體制已從福利分配轉向商品行爲。商品住宅應對經濟收入、結構類型、生活模式、職業、文化層次、社會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應面積、設施、裝修標準以及平面佈置和空間佈局的住宅套型。同時還應考慮因生活習俗和氣候條件的差異,提供多樣的戶型組合以供市場選擇。

  (二)住宅設計要考慮居住功能的適用性

適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應能適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體功能學的需要。在實際設計中,作爲設計師首先要從使用功能出發,根據居住生活的性質對住宅內部功能進行分區,起居廳、餐廳、廚房形成公共活動區;而臥室與衛生間形成私用活動區,公用區靠近入口,私用區設在住宅內部,公私、動靜分區明確,使用順當。其次,房間的面積和尺度要適當,避免住宅套型僅僅是小面積平面佈置的簡單擴大成爲大而不當的住宅的現象。對於市場需要的大面積套型,不僅是各房間面積的適度擴大,而應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間數量,如設置學習室、獨立餐廳、多個衛生間、工人用房、家務間、可入貯藏間等,從而使住宅套型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再次,住宅內部各房間的佈置和相互聯繫要恰當。只有合理的房間佈局與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適。

  (三)住宅設計要考慮室內空間的可改性

家庭規模和結構是變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觀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改性首先應該提供一個大的空間,這樣就需要合理的結構體系來保證。常採用的有大柱網的框架結構,大開間的剪力牆結構,其次應有可拆裝的分隔體和可靈活佈置的設備系統,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可改體系。廚房、衛生間是設備衆多和管線集中的地方,可採用管束和設備管道牆,使之能達到靈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四)住宅設計要考慮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住宅建設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質量,也滿足了居民對居住舒適度的要求。住宅技術的科學性反映在推廣應用“四新”(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並不斷配套完善;小區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統,以適應現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推進智能化技術時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與開發項目的經濟性接軌,達到實用、先進、經濟、綜合的效果。

  (五)住宅設計要考慮環境景觀的均好性

環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徵,市場需要每套住房都能獲得良好的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與共享,對於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層疊的樹景等在規劃設計時要儘可能讓所有住戶均勻享受這些優美的自然資源環境,當處於不能均享的限制條件下,則應做出彌補的措施,創造人工景觀環境,使住戶在自然資源環境有所失的情況下,在人工景觀環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強調的是居住物理環境的均好,使每個家庭都能獲得良好的日照、採光、通風、隔聲和朝向,在規劃時要保證有效的日照間距,引導夏季主導風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導風向的阻擋,隔絕外來噪聲的干擾以及創造具有溫馨、樸素和親切的視覺環境。

  (六)住宅設計要考慮建築風格的地方性

建築風格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成果,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傳統、居民習俗、地理、氣象等因素。居住空間的風格應採用延續歷史文脈的多元化建築形式,以圍合的組羣構成多種鄰里形成的空間,追求建築環境的相對整體性及其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建築脈絡應尋找當地建築文化的內涵,吸取合理的`建築裝飾節點符號與色彩,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築風格。

  三、住宅設計的新趨勢分析

  (一)住宅設計由單純的技術設計走向策劃設計

隨着住宅商品化進程的推進,設計對住宅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設全過程的策劃。現代住宅設計不再是一個相對靜態、單純的技術過程,它更加重視與市場的結合,即以市場爲核心,從消費者的心理、消費文化和市場需求出發,在設計前期就要考慮到定位、價格、質量、銷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設計已成爲房地產全程策劃營銷的重要部分。

  (二)戶型設計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戶型來適應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住房需求,並能以靈活的戶型結構適應因消費者家庭階段性改變所導致的佈局調整,使住房具有較長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設計更重視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分配住宅戶型,力求戶戶有良好的朝向、景觀及通風的環境,降低樓電梯服務數,儘量減少戶間干擾。

  (三)空間在居住應用中的新變化

從環境行爲學的角度來看,現在人們對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與文化領域的方向推進。住戶希望擁有的不僅是一套獨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與情感交流的場所,使自己有身處社區的感覺。因此,現代住宅設計中的共享空間逐漸增多,住宅區在擁有集中綠化、園林、庭院、會所、架空層外,開始出現空中庭園,即每隔一定的層數設置一個共享空間。在開敞的空間內,佈置植物和花卉,以園林燈、休閒椅點綴其問,使居住在高層的住戶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觀和鄰里相親的人情味。

此外,複合空間在現代住宅設計中呈現多樣性,它包含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空間功能的多義性和空間感受的含蓄性。這種設計提高了空間使用的質量,使空間增值間。以深圳創新小戶型——東門168爲例,其小戶型在兼顧通風、採光和空間佈局的基礎上,都可以相對組合、拆分、拼連,從而創造出新的空間模式,提高了戶型佈局的靈活性,並結合其地段優勢,將小戶型的投資價值和居住價值和諧統一。

  (四)強調環境整體設計

環境設計的整體觀念包括:

尊重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從城市空間設計的整體角度來考慮建築設計是設計師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築不應對周邊環境帶來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輪廓線等諸方面的不利影響。

崇尚生態型、環保型的環境設計理念。在總體規劃滿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設計師應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地形、景觀優勢等,並創造條件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得到溝通和互動。應指出居住小區的生態環境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綠化環境和聲環境等多方面。設計師要注意對小區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源如廚房油煙排放、汽車庫廢氣、垃圾房等)進行控制和理;要重視節地、節能、節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發揮植物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並建立以綠色植物爲主體的綠化系統。

  (五)住宅輔助設計走向專業化

人們對居住舒適度的要求在逐漸提高,單靠建築、結構、水暖電的設計顯然已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輔助設計日漸興起並走向專業化。主要包括:數字化與智能化系統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室外環境設計。

智能化系統設計最早起源於美國,首先是在辦公商業建築中應用,後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築中。中國住宅業從1996年開始廣泛採用智能化技術,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智能化”幾乎已成爲開發商和設計人員耳熟能詳的名詞。建立良好的智能化體系,通過計算機系統與寬帶網絡對安全、通訊、視聽、資訊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物業管理,可以使住戶的生活更加安全、現代化。

  (六)建築節能設計

在夏熱冬暖地區,主要通過改善建築圍護結構保溫和隔熱功能,門窗注意遮陽,室內空間組織好穿堂風降溫,室外空間合理佈置水面和綠化來改善環境微氣候,採用能效比高的空調和電氣設備等措施來降低住宅總能耗。

  結束語

作爲高科技產品的現代住宅,在設計、施工中應大力推廣和使用新型建築材料,推廣節能、環保建築,滿足人們對居住條件不斷提高的要求,建設方便、安全、舒適、美觀的21世紀小康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