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關於設計方案彙編八篇

設計2.76W

爲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設計方案彙編八篇

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聖、愚、羣、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複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文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二)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四)試摘錄作者關於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闢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爲什麼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七)怎樣認識本文的進步性和侷限性?

三、教學過程

(一)明確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

今天尊師重道的傳統和謙虛好學的學風已經得到了發揚,那麼古人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韓愈的《師說》一文。

(三)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爲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後人稱韓愈爲韓昌黎,後世又稱他爲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後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後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爲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讚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傑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後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於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豔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爲人們所傳誦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後世尊他爲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爲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爲師,世間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爲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爲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闢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明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國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爲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於學習中“問”的道理。剛纔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爲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藉助提示、註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 或不焉 經傳 從師

讀書 不能 傳道 從容

聃 蟠 萇弘

冉 潘 無長無少

2.找出下列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 句讀 百工 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國小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國小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 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係)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係)

作“以……爲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 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係,相當於“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後,湊足音節,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 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餘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他們的)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聖人之所以爲聖……其皆出於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麼)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

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爲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 以……爲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 以……爲奇異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 以……爲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於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爲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爲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範圍,成爲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師”,譯爲“他”,“以”譯爲“靠”。全句譯爲:“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句中的“道”,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爲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係的連詞“如果”講。後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爲“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係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爲“……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爲:“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裏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爲師的進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繫的?

第1段正面闡明瞭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爲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衆人”與“古之聖人”作對比:

四個“聖”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聖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聖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於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

再以“爲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並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後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併發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並請學生填寫課後思考與練習的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係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聖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於郯子,訪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問禮幹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論中的“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的警闢性。最後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的結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爲什麼稱讚李蟠?

作者讚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鍼砭時弊,又通過讚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於時”的“於”相當於“被”。“作《師說》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爲“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於“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的緣由,樹立“不拘於時”、“能行古道”的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於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I)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亦遠也,而恥學於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聖益聖,愚亦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聖益聖,愚亦愚”和“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了二個對比,結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的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反詰語氣;第二句“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備語氣;第三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強烈。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後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本文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鑑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爲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後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的內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偏見。

(九)課文總結

《師說》真不愧爲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師”“重道”的觀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代社會仍有借鑑意義。除此之外,我們學習本文後,還應樹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氣,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

四、佈置作業

1.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背誦全文。

設計方案 篇2

整體創設分爲五大塊:主題牆的佈置、區域活動的創設、幼兒作品的展示、幼兒評價、家園聯繫欄

1、主題牆的佈置

存在的問題:

①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

②牆面環境創設內容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忽略實用性 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常常存在着牆飾整個學期無變化

方案:

(1)讓幼兒成爲牆面環境創設的主人

①鼓勵幼兒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參與牆飾主題的選擇。主題的確立應以幼兒的興趣和

關注點爲基礎。

②引導幼兒收集材料,做好準備,參與牆飾的製作。

③幫助幼兒合理利用空間,選擇適當位置,參與牆飾的佈置。最重要的是要把牆飾佈置的位置放得儘量低一些,便於幼兒欣賞,這一點至關重要。

(2)使牆飾爲幼兒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①讓牆壁成爲動手操作的舞臺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牆壁,把平面和立體佈置結合起來,不但能形成一定的空間層次感,還能爲幼兒創設更多的操作空間,更好地激發幼兒主動、積極地動腦、動手。 ②選擇環境中牆飾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不能一味只追求精緻、美觀

(3)讓牆飾隨着季節更替與節日變換而經常更換

①根據主題隨時調整

②根據季節更替與不同的節日隨時調整。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兒童節時“快樂的節日”、春節時“熱熱鬧鬧過大年”幼兒畫燈籠、做燈籠、剪燈籠、做鞭炮、剪煙火、剪窗花、貼春聯等活動

設計方案 篇3

師:封閉圖形的線段必須首尾相連。

師:大家看這兩個封閉圖形,誰的面積大呀?(黑板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看來封閉圖形也是有大小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 面積。(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 )

師:那在封閉圖形裏面積究竟指的是哪一部分呢?請兩位同學到黑板表示出來。(生上來畫。)同學們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隨意畫一個封閉的圖形,也把它的面積表示出來。

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面積這個概念有這樣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物體表面的大小;第二層是:封閉圖形的大小。

(三)、實踐活動:

1)多種策略,比較大小

投影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比較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師:你們覺得哪個圖形面積大?

生:長方形面積大

生:正方形面積大。

師:看來有爭議。有什麼辦法知道嗎?那現在你們就利用學具分小組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吧。

學生活動:

①學生拿出剪好的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附頁2中圖5)

②小組活動。

③學生彙報。(投影顯示活動結果,並配合課件演示幾種比較方法)

生1:我們小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

生2:我們小組是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長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們小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要大一些。

小結:比較面積的大小可以用多種方法,尤其是可以藉助工具進行比較大小,在用,數格子的方法時,所用的每一個格子的大小應一樣大。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後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數格子、剪拼等,並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2)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①創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②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③讓我們用畫筆把圖形美化一下,選一個圖形,用藍色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塗出它們的面積。展示學生作品。

師:圖形上一週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周長)周長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紅色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面積)面積表示圖形的哪一部分?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塗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塗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說給大家聽聽。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穫,不僅知道什麼是面積,還會用多種方法去比較面積的大小,其實學習數學是很有趣的,只要我們有信心、愛思考、多動手就會有更大的收穫。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導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神祕而簡潔的話語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從生活實物出發學生容易理解,讓學生從摸入手,感知面積。

2、這一課不光是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面積,還要讓學生能夠對於面積與周長進行區分。這兩個定義要分清楚。明白周長是指邊線,面積是指表面的大小,也就是封閉線內所包含的內容。

設計方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學字頭“()”和風字框“幾”。

2.會認9個生字。

3.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習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正確規範地書寫“學”和“風”兩個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隻鷹和一隻鴨子圖貼到黑板上)有一天小鴨子想學游泳;小鷹想學習飛翔,你們猜猜它們學會了嗎?是怎麼學會的?想知道嗎?我們一起學習第11課自己去吧!(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聽錄音讀課文,你們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藉助拼音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同桌互讀一遍,相互糾正讀音。

三.認讀生字,讀準音。

1.藉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

2.自己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3.同桌同學互相檢查認字情況。

4.抽讀生字和會認字卡片。

1)齊讀2)開火車讀3)領讀4)指名讀

5.做拼音與漢字找朋友遊戲。

四、識記生字,理解字義

1.認識“學字頭”和“風字框”。

1)教師範寫新偏旁,隨教師讀。

2)邊書空邊說出筆畫。

2.自學生字,分析生字的結構,記住字形,邊結合詞語和課文中的句子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說後推薦一名同學一會兒給大家講一講。

4.請小老師進行講解,說的不全,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

幾:用數筆畫方法記:撇,橫折彎鉤。

組詞:幾個,幾隻。

自: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白”字加一個橫就是自。組詞:自己,自由。

己:獨體字,用數筆順,數筆畫的方法記;筆順:()。注意第三筆不能出頭,組詞:自己

去:獨體字,用熟字加一筆方法記,“白雲”的“雲”字上面加一筆“豎”就是去。組詞:去年,去了。

會:也可以用“雲”來記,上面加上“人字頭”就是會。組詞:學會。你能用“學會”說一句話嗎?

我學會騎自行車。

學: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學字頭”,下面加一個“子”字就是學。組詞:學會、學習。

風:半包圍結構的字。包圍部分是“幾字框”,被包部分是“”。注意“風”的第二筆是“橫折彎鉤”,不要寫成“橫折彎”。組詞:春風,颱風。

5.抽讀生字和會認字卡片及詞語,鞏固字的音形義。

五、指導書寫。

1.結合課後練習3寫一寫的內容,讓學生按筆順描紅,邊描紅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2.認真觀察生字重點筆畫的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如:“幾”字的第二筆“橫折彎鉤”的“折”靠近豎中線寫,第一筆撇尖與第二筆的“橫折彎鉤”的“彎”在書寫時高低一樣。

“風”字的第二筆,與“幾”字的第二筆在書寫上有區別,讓學生進行比較。

“會”字的“人字頭”應寫在上半格。

“自”字的裏邊第一個橫應寫在橫中線上。

“去”字的第二筆豎寫在豎中線上,橫寫在橫中線上,寫長些。

“學”字第二個點寫在豎中線上,“學字頭”寫在上半格上。

3.學生在觀察、提示的基礎上自己試着把每個字寫一遍,寫在描紅後邊的田格中。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及執筆方法。

4.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重點指導。

(1)電腦屏幕出示2個“學”字。

①提問:你們認爲這兩個字寫得怎麼樣?問題在哪兒?誰願意幫助他們寫好“學”字。

(第一個“學”字頭中的“寶蓋”寫得太寬,第二個“學字頭”中的“寶蓋”寫得又太窄。)

②教師範寫“學”字,強調“學字頭”中的“寶蓋”與“子”字的橫寬窄一樣。

③學生試着再獨立寫一個,同桌同學比比誰寫的好。

④寫得好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2)電腦屏幕出示“風”字。

①這個字你認爲寫得怎麼樣?哪筆寫得你認爲不滿意?

②點擊鼠標:第二筆變成“()”(變紅色)

③教師範寫“風”字。

④學生再獨立書寫一個“風”字。

⑤展評書寫優秀和進步的。

5.鞏固練習

(1)在生字本上把每個生字寫3遍,比比誰寫的正確,漂亮。

(2)抄寫詞語:自己、幾個、學會、大風、去了。

板書:

11.自己去吧

(生字卡片)自己去幾學會風

設計方案 篇5

1 後澆帶的概念及其功能

在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只要在施工期間保留的臨時性變形縫,即稱爲施工後澆帶。施工後澆帶按功能分爲後澆沉降帶、後澆收縮帶和後澆溫度帶,分別用於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這種後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設計時考慮是以一種功能爲主,其他功能爲輔的原則。這就是利用“後澆帶”辦法控制裂縫,並達到不設置永久性伸縮、沉降縫的目的。

2 高層建築地下室底板後澆帶的施工技術

2.1 模板

後澆帶的堵頭板要根據接口形式製作,按後澆帶部位鋼筋的大小和間距,在模板上鑽孔安裝鋼筋,檢查模板的位置是否與設計相符,使用木模時要刨光並刷脫模劑,模板封口不能有縫,以防止後澆帶處混凝土跑漿1出現蜂窩孔洞。

2.2 混凝土配比

後澆帶混凝土強度宜用比原混凝土強度提高一級的無收縮混凝土,無收縮混凝土可用普通水泥摻膨脹劑或使用膨脹水泥在實驗室試配,確定合適的配合比,旌工時嚴格按配合比計量。

2.3 施工工藝

後澆帶施工時,必須鑿除接縫處的浮漿,鑿毛表面,充分洗刷清除縫內雜物,特別是底板處雜物一定要清理乾淨後才能支模。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潤泵砂漿一定要按要求運出施工部位,不能澆築在後澆帶內。

後澆帶的施工時間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後澆帶確定。沉降後澆帶宜在建築物沉降穩定後再施工混凝土,伸縮後澆帶由於先澆的混凝土水泥品種、水灰比、養護條件不同,必須待收縮完成後進行,一般以施工後60d爲宜。由於工期特別困難時,也不宜早於28d。

後澆帶混凝土澆灌必須連續從兩個方向澆灌,在中間合攏且不留旌工縫。混凝土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用串筒、溜槽,防止混凝土離析。後澆帶振搗應用機械振搗,振搗時間爲l0~30s,以混凝土開始浮漿和不冒氣泡爲準,避免漏振、欠振、超振,特別是有樑的地方,由於鋼筋較密要特別注意,可以準備小直徑的振動棒。

後澆帶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養護,在養護期間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溼潤。夏季應覆蓋草袋澆水,防止太陽曝曬:冬季採用蓄熱養護,防止混凝土凍融。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2.4 後澆帶底板的施工處理

根據設計要求後澆帶板筋一般爲厚板筋的雙倍數量,因後澆帶板底筋數量多,給後澆帶砼施工前的清洗工作帶來困難,爲了方便後澆帶板底筋的清洗,避免板筋長期受積水的浸泡,後澆帶底板必須預先進行麓工處理。充分利用後澆帶地樑樑底加深部位作爲後澆帶板的集水坑,在後澆帶底板面上做1%的坡度使底板積水能流入地樑底,及時排水避免了因後澆帶底板積水而腐蝕板底鋼筋。

3 高層建築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施工過程的常見問題及原因

3.1 常見問題

底板後澆帶常常因爲作業條件差,難以清理完善,後澆混凝土難以保證質量,而使地下室地樑、底板的混凝土截面受損、下部鋼筋失去混凝土保護,使後澆帶成爲結構薄弱帶。

清理底板後澆帶時,在密集的樑、板鋼筋中進行鑿剔、出渣等清理作業,作業條件非常困難,稍不慎會鑿破板底的防水保護層、損壞下部的防水層。有的工程底板後澆帶封閉後變成了地下室底板堵漏的主要對象,還有的工程底板後澆帶隨着混凝土的封閉即出現細小的泉涌現象,個別工程先後反覆清理、隱蔽檢查多次方纔最終驗收合格。

3.2 原因分析

底板後澆帶位置低窪,位於建築物相對最低窪處,非常容易彙集積水、淤泥、垃圾等。

後澆等待的時間長(伸縮後澆帶不少於42d,沉降後澆帶在主體封頂之後封閉,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多),清理維護工作量大,費用高。因疏忽維護而使之成爲積水池、垃圾坑。

管理手段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手段。後澆帶到期準備封閉時,因清理作業條件困難。不願作大的清理投入,忽視質量,草率了事。

在進行方案設計時,對排渣、清淤問題考慮不充分,沒有設計排水、排渣通道,污水、雜物落入後,不能夠順利排出,積澱成害。尤其是在橫穿後澆帶的地樑位置,形成深深的泥水渣池,密集的地樑下部鋼筋被埋在很深的沉積物中,清理條件極其困難。

防水保護層上沒有設置隔離層,剔鑿後澆帶中混凝土、砂漿廢渣時,鑿破板底防水保護層,損壞防水層。

後澆帶止水構造設計不當。有些設計者將中埋式止水鋼板設計成向下彎折的形狀,這是錯誤的,向下彎折的止水鋼板並不能蓋住上升的水流,反而會給清理工作造成障礙,使鋼板下側難以清理完善。

4 高層建築地下室底板後澆帶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4.1一般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高層建築地下室底板後澆帶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一般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的基礎同時施工,回填土後場地平整,便於上部結構施工。對於上部結構,無淪是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同時施工,還是先施工高層,後施工低層,同樣要按施工圖預留施工後澆帶。

4.2 對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的建築地下室底板後澆帶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對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的基礎樑、上部結構的樑和板,要預留出施工後澆帶,再用微膨脹混凝土將它澆築起來,使兩側地樑、上部樑和板連接成-個整體,二者差異沉降量就較小一些,這部分差異沉降引起的結構內力,可由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結構承擔。

在施工後澆帶處,混凝土雖爲後澆,但鋼筋一般不宜斷開。如果樑、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鋼筋;如果跨度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焊接好。

後澆帶的配筋,應能承擔由澆築混凝土成爲一整體後的差異沉降而產生的內力,一般可按差異沉降變形反算爲內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強,鋼筋應保證準確位置而連續不斷。

對於板,單層鋼筋下應設置墊塊,雙層鋼筋應設置支架對於樑,底部鋼筋亦應加墊塊,上部鋼筋一般直徑較大可不用支架。施工後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築混凝士後連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縫。對於板,可留斜縫;對於樑,可留企口縫,而企口縫又有多種形式,可根據結構斷面隋況確定。

後澆帶兩側宜採用鋼筋支架鉛絲網或單層鋼板網隔斷鋼筋支架的鋼筋直徑及間距設置視構件斷面大小而定,以支撐穩定爲原則,鉛絲網的網眼一般不宜過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時跑漿,如網眼偏大,可在網外粘貼一層塑料薄膜並支擋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時的擠壓力,並保證不跑漿,待混凝土凝固後,薄膜即可撕去,鋼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鉛絲網則留在後澆帶兩側,即永久留在後澆帶內。

採用鋼筋支架鉛絲網隔斷,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應局部乾硬一些,塌落度小一些,既保證搓搗密實,又不跑漿,使1側面混凝土強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澆注混凝土前,應將後澆帶處側面混凝土鑿毛,清刷乾淨,底部碎屑清除徹底。增大配筋率減小鋼筋直徑即細筋密配有助於減少裂縫。

結束語

後澆帶在地下底板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通過多年來的實踐,按照規範要求靈活設計,嚴格按圖精心操作,細緻施工就可避免結構出現問題,完全可以達到結構自防水的目的。

設計方案 篇6

一、學校需求分析

隨着計算機、通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上的應用更加豐富。同時在多媒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對校園網絡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個高速的、具有先進性的、可擴展的校園計算機網絡以適應當前網絡技術發展的趨勢並滿足學校各方面應用的需要。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學校領導、廣大師生們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學校未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將是構築在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之上,通過加大信息網絡教育的投入,開展網絡化教學,開展教育信息服務和遠程教育服務等將成爲未來建設的具體內容。

調研情況

學校有幾棟建築需納入局域網,其中原有計算機教室將併入整個校園網絡。根據校方要求,總的信息點將達到3000個左右。信息節點的分佈比較分散。將涉及到圖書館、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主控室可設在教學樓的一層,圖書館、實驗樓和教學樓爲信息點密集區。

需求功能

校園網最終必須是一個集計算機網絡技術、多項信息管理、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發佈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並能夠有效促進現有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提高學校辦公質量和效率,以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設計特點

根據校園網絡項目,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注重設備選型的性能價格比,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爲學校設計成一個技術先進、靈活可用、性能優秀、可升級擴展的校園網絡。考慮到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網絡結構、網絡應用、網絡管理、系統性能以及遠程教學等各個方面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最大程度地保護學校的投資。學校藉助校園網的建設,可充分利用豐富的網上應用系統及教學資源,發揮網絡資源共享、信息快捷、無地理限制等優勢,真正把現代化管理、教育技術融入學校的日常教育與辦公管理當中。學校校園網具體功能和特點如下:

技術先進

·採用千兆以太網技術,具有高帶寬1000mbps速率的主幹,100mbps到桌面,運行目前的各種應用系統綽綽有餘,還可輕鬆應付將來一段時間內的應用要求,且易於升級和擴展,最大限度的保護用戶投資;

·網絡設備選型爲國際知名產品,性能穩定可靠、技術先進、產品系列全及完善的服務保證;

·採用支持網絡管理的交換設備,足不出戶即可管理配置整個網絡。

網絡互聯:

·提供國際互聯網isdn專線接入(或ddn),實現與各公共網的連接;

·可擴容的遠程撥號接入/撥出,共享資源、發佈信息等。應用系統及教學資源豐富;

·有綜合網絡辦公系統及各個應用管理系統,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

·有以web數據庫爲中心的綜合信息平臺,可進行消息發佈,招生廣告、形象宣傳、課業輔導、教案參考展示、資料查詢、郵件服務及遠程教學等。

三.校園網布局結構

校園比較大,建築樓羣多、佈局比較分散。因此在設計校園網主幹結構時既要考慮到目前實際應用有所側重,又要兼顧未來的發展需求。主幹網以中控室爲中心,設幾個主幹交換節點,包括中控室、實驗樓、圖書館、教學樓、宿舍樓。中心交換機和主幹交換機採用千兆光纖交換機。中控室至圖書館、校園網的主幹即中控室與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宿舍樓之間全部採用8芯室外光纜;樓內選用進口6芯室內光纜和5類線。

根據學校的實際應用,配服務器7臺,用途如下:

①主服務器2臺:裝有solaris操作系統,負責整個校園網的管理,教育資源管理等。其中一臺服務器裝有dns服務,負責整個校園網中各個域名的解析。另一臺服務器裝有電子郵件系統,負責整個校園網中各個用戶的郵件管理。

②www服務器1臺:裝有linux操作系統,負責遠程服務管理及web站點的管理。web服務器採用現在比較流行的apache服務器,用php語言進行開發,連接mysql數據庫,形成了完整的動態網站。

③電子閱覽服務器1臺:多媒體資料的閱覽、查詢及文件管理等;

④教師備課服務器1臺:教師備課、課件製作、資料查詢等文件管理以及proxy服務等。

⑤光盤服務器1臺:負責多媒體光盤及視頻點播服務。

⑥圖書管理服務器1臺:負責圖書資料管理。

在充分考慮學校未來的應用,整個校園的信息節點設計爲3000個左右。交換機總數約50臺左右,其中主幹交換機5臺,配有千兆光纖接口。原有計算機機房通過各自的交換機接入最近的主交換節點,並配成多媒體教學網。internet接入採用路由器接isdn方案,也可選用ddn專線。可保證多用戶羣的數據瀏覽和下載。

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掌握程序,方案書寫的格式、內容。

2.培養能根據物質製備原理制定實驗操作步驟、選擇實驗儀器裝置的能力,鞏固物質製備的實驗操作。

3.能夠對實驗方案進行科學的評價。

學習過程

一、自學探究

1. 讀課本P78第二段,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室中用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制備Al(OH)3, 若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與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現象有何不同,請填寫下表。

滴加試劑順序

現 象

離子反應方程式

NaOH溶液滴加AlCl3

AlCl3溶液滴加NaOH

(2)爲使AlCl3完全轉化Al(OH)3,最好選用什麼試劑代替NaOH,你由此例中,當設計物質製備方案時,應注意些什麼問題?

2.[示例1課本78面]以鋁屑爲原料製備Al(OH)3的實驗方案設計。

(1)下面是課本中製備Al(OH)3的三個方案,請寫出每個方案中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在括號內填寫所加試劑

方案一:

Al(OH)3

Al2(SO4)3溶液

鋁 屑

反應式①

方案二:

鋁屑

Al(OH)3

NaAlO2溶液

( ) ( )

① ②過濾、洗滌

反應式①

方案三

鋁 屑

鋁 屑

( )

Al(OH)3

① ③

鋁 屑

Al2(SO4)3

( ) 過濾、洗滌

NaAlO2溶液

反應式

問題討論:

(1)爲使鋁屑中的鋁全部轉化成Al(OH)3。方案三中① ②的鋁用量相同嗎?如果不同,兩者的比例應是多少?

(2)方案評價:三個方案中請填寫每生成1mol Al(OH)3所消耗的原料H2SO4和NaOH的物質的量列表如下:

方案

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

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從原料消耗和實驗操作的簡易性方面考慮,應選擇的方案是

2.閱讀課本P80頁以Al爲原料製備Al(OH)3的實驗方案(有條件的學校,按實驗方案要求做實驗,並將實驗現象及數據填寫在課本相應的地方)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製備的實驗方案包括的項目一般有

(2)步驟1中用NaOH溶液洗滌鋁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鋁屑分成等質量四份,其原因是

(3)步驟5中如何檢證Al(OH)3已洗滌乾淨,請寫出操作步驟。

二、總結與評價

【總結】

1.物質製備方案的設計,首先要弄清物質製備的原理,從原理爲切入點設計方案,方案一般已包括實驗名稱、目的、原理、用品、步驟、現象記錄及結果處理。

2.針對一個實驗,可以設計出多種方案,要會得對每個方案進行科學的評價,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理論上要科學。②操作上要簡單可行。③原料用量要節約。④要環保,符合綠色化學原則。

【評價】

1.用以下三種途徑製取等質量的硝酸銅(1)銅跟濃硝酸反應(2)銅跟稀硝酸反應(3)銅跟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再跟硝酸反應。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三種途徑所消耗銅的物質的量相等

B.三種途徑所消耗硝酸的物質的量相等

C.三種途徑所消耗銅的物質的量:途徑(3)>途徑(1)>途徑(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途徑(1)>途徑(2)>途徑(3)

2.長期存放的亞硫酸鈉可能會被部份氧化,可通過實驗來測量某無水亞硫酸鈉的純度,某同學設計有如下幾步操作。

①稱量a克樣品,置於燒杯中

②加入足量蒸餾水,使樣品溶解。

③加入稀鹽酸、使溶液顯強酸性,再加過量的BaCl2溶液。

④過慮,用蒸餾水洗滌沉澱。

⑤加熱乾燥沉澱物。

⑥將沉澱冷卻至室溫後,稱量。

⑦重複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後得到bg固體。

(1)本實驗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③中加鹽酸使溶液呈強酸性的目是:

(3)步驟⑦中的合格標準是:

(4)實驗測得樣品中無水亞硫酸鈉的質量分數是

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節重點講述了人造衛星的發射原理,推導了第一宇宙速度,並介紹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衛星是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實例,是人類征服自然的見證,體現了知識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瞭解現代科技知識的一個極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紹了人造衛星中一些基本理論,更是在其中滲透了很多研究實際物理問題的物理方法。學生通過行星的運動一節已經知道了行星的運動規律,因此在分析人造衛星的運動學特點,和動力學特點可採取類比的方法,近而進一步理解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運動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是“萬有引力定律與航天”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探索天體物理問題的理論基礎。另外,學生通過對人類在宇宙航行領域中的偉大成就及我國在航天領域成就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牛頓運動定律、圓周運動等章節的理論。並在本章之前學習了天體的運動,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能運用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一些天體運動的特點。學生可以類比行星運動的特點原理自己分析人造衛星的規律。另外學生也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識和對宇宙奧祕的好奇心來探索人造衛星的發射及宇宙速度。學生可以通過聯想上一章所學的對平拋物體的運動的處理方法來探究牛頓的思考,以地心爲參考系平拋出去的物體從空間運動效果上可分解爲指向地心的自由落體運動和繞地心的勻速圓周運動。而這兩個分運動都是變速度運動,它們都需要一個指向地心的力來維持它們各自的運動狀態。因此萬有引力就有要改變兩個運動狀態的效果,即要既要產生自由落體加速度又要產生向加速度。當萬有引力只能提供向心力時,自由落體加速度就變成零,這樣平拋出去的物體就落不下來了,從而得到第一宇宙速度。再根據圓周運動和機械運動的知識可知道速度再大一些會做橢圓運動或擺脫地球對它的約束。這樣,人們就可以到更遠的地方去探索宇宙的奧祕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造衛星的有關知識

2.分析人造衛星的運動規律

3.掌握三個宇宙速度的物理意義,

4.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5.簡單瞭解航天發展史;

6.能用所學知識求解衛星基本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

2.培養學生科學推理、探索能力;

3.培養學生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如何 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4.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推導及合理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介紹世界及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現狀,激發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激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衛星運行的動力學特點規律,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

教學難點:

1.衛星的運行速度與發射速度的區別;

2.第一宇宙速度是衛星發射的最小速度,是衛星運行的最大速度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教師: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蒼穹給人以無限遐想,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嚮往能插上翅膀飛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的奧祕,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到今天這一夢想實現了嗎?

學生:實現了。(激起學生興趣)

教師: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揭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提問(1):1.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哪一年由哪一國家發射的?

2.我國哪一年發射了自己的人造衛星?

3.迄今我國共發射了多少顆人造衛星?

教師:從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到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

我國發射人造衛星和其他探測器60多個,他們分別在通信,氣象,探測,導航等多個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引入新課。

一、人造衛星規律的探究

教師:現在我們地球上空有這麼多衛星,他們運行的速度一樣嗎?他們是怎樣被髮射升空的今天我們就通過的學習來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這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部分衛星的運行規律的數據。

提問觀察數據思考:

1.不同衛星的其運行軌道相同嗎?

2.不同的衛星運行時有什麼規律?

3.你能試着用你學過的知識解釋爲什麼有這樣的規律嗎?

衛星名稱 衛星質量(kg) 軌道近地點(km) 軌道遠地點(km) 運行週期(h)

返回型遙感衛星 2100 205 315 1.48

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441 35786 35863 23.9

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 461 35469 35782 23.76

返回型遙感衛星 2100 175 400 1.5

風雲1號A 750 900 901 1.7

巴達爾1 50 210 992 [大學聯考資源網] 1.57

大氣1號 873 900 1.712

學生:1.觀察數據,發現規律。

2.合作交流,類比行星運動特點分析人造衛星的運行特點。

3.試着從力和運動的角度分析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

人造衛星運行特點運動學特點:(板書)

1.軌跡:橢圓 有的近似爲圓

2.人造衛星的半徑不同,其運行的週期也不同,而且半徑越大,其週期越大。

3.類比行星運動分析原因,衛星圍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需要向心力。

地球和衛星之間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4.學生自己應用前面萬有引力知識分析

衛星與地球間的萬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板書)

(1)由 得 ,

∴r越大,v越小.

(2)由 得 ,

∴r越大, 越小.

(3)由 得 ,

∴r越大,T越大

教師小結:衛星繞地運轉軌道半徑越大,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週期越大;(板書)

演示課件:幾顆不同軌道衛星同時繞地運行動畫,從而直觀判斷以上變化關係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學習了衛星的相關知識,我判斷一下下列幾種軌道哪一種是可能的爲什麼?

思考問題1:

下圖中,有三顆人造地球衛星圍繞地球運動,它們運行的軌道

可能是 ,不可能是 。

學生:分組討論闡述觀點

教師:結合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從動力學角度解決問題。

衛星近似做勻速圓周運動,需要向心力,且向心力時刻指向圓心。所以地球與衛星之間指向地心的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衛星作圓周運動的圓心應該是地心。

思考問題2:

如圖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圓形軌道上運動的3顆衛星,

1.試比較三顆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加速度、週期,萬有引力的關係。

2.如果c 的速度增加,能否與同軌道的b相撞。

三、衛星發射原理

教師:過渡:不同的軌道的衛星其速度不同,那人類是怎樣將衛星發送到指定軌道上的呢?

介紹牛頓的衛星設想(FLASH)

教師引導:我們拋一物體怎樣才能拋的遠?

討論:依據平拋運動學生知道:速度越大,越遠,那速度足夠大,又有什麼現象?

學生探討:統一結論:不落回地球。

教師總結:這時由於有引力在,衛星想落回地面,但有一定的速度又落不回地面就形成了衛星?

思考:物體需要多大的發射速度,才能剛好貼着地面轉?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這時(r=R)

學生

得出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四、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定義: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所必須具有的速度。

思考:發射什麼樣的衛星最容易?

統一結論:高軌道發射衛星比低軌道發射衛星困難,原因是高軌道發射衛星時火箭要克服地球對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以第一宇宙速度發射衛星時其剛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勻速圓周運動;如果衛星的速度小於第一宇宙速度,衛星將落到地面而不能繞地球運轉;

進入半徑越大的軌道,所需要的發射V 越大。

思考:這與剛纔得出的半徑越大的軌道,所需要的 運行速度V 越小矛盾嗎?

討論:

人造衛星的發射速度與運行速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發射速度

所謂發射速度是指被髮射物在地面附近離開發射裝置時的初速度,並且一旦發射後就再無能量補充,被髮射物僅依靠自己的初動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的高度,進入運動軌道。要發射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速度不能小於第一宇宙速度。若發射速度等於第一宇宙速度,衛星只能“貼着”地面近地運行。如果要使人造衛星在距地面較高的軌道上運行,就必須使發射速度大於第一宇宙速度。

(2)運行速度:是指衛星在進入運行軌道後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當衛星“貼着”地面運行時,運行速度等於第一宇宙速度。根據 可知,人造衛星距地面越高(即軌道半徑r越大),運行速度越小。實際上,由於人造衛星的軌道半徑都大於地球半徑,所以衛星的實際運行速度一定小於發射速度。

(板書)運行速度 指衛星在穩定的軌道上繞地球轉動的線速度

發射速度 指被髮射物體離開地面時的水平初速度

類比得出:

(板書)2.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

①意義:使衛星掙脫地球的引力束縛,成爲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發射速度。[]

②如果人造天體的速度大於11.2km/s而小於16.7km/s,則它的運行軌道相對於太陽將是橢圓,太陽就成爲該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

(板書)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①意義:使衛星掙脫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②如果人造天體具有這樣的速度並沿着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方向發射時,就可以擺脫地球和太陽引力的束縛而邀遊太空了。

這個速度目前能做到嗎?教師介紹以第三速度發射的探測器,先驅者一號。

教師小結: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探測太空的腳步會越走越快,越走越遠。也許有一天我們也能到其它星球旅遊定居。

但是今天我們就必須掌握一些必備知識。也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

分層練習:

C類

1.關於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說法:①它是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最小速度;②它是發射人造衛星進入近地圓軌道的最小速度;③它是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最大速度;④它是發射人造衛星進入近地圓軌道的最大速度。以上說法中正確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類

2.對於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人造地球衛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造地球衛星的實際繞行速率一定大於7.9km/s

B.從衛星上釋放的物體將作平拋運動

C.在衛星上可以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D.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週期是6.84×103s)離地面高度比地球同步衛星離地面高度小

A類

3.三顆人造地球衛星A、B、C在同一平面內沿不同的軌道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且繞行方向相同,已知RA<RB<RC 。若在某一時刻,它們正好運行到同一條直線上,如圖所示。那麼再經過衛星A的四分之一週期時,衛星A、B、C的位置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