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

設計2.8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幼龜、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啓發。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之道”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受到啓發。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嚮導的話,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揭題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預習過嗎?讀過課文嗎?讀過一遍的請舉手;讀過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2.知道“道”是什麼意思嗎?“自然之道”呢?

二、初讀梳理。

1.初步讀文,學習詞語。

請同學們再讀讀全文,儘可能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這幾個詞你能讀正確嗎?

加拉巴哥島 巢穴 躊躇 結伴而出 偵察 頹喪

你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還覺得哪些詞不容易讀好,提出來。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梳理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和物?

適時板書:我們 嚮導 幼龜 食肉鳥

A.“嚮導”是什麼人?這個嚮導可不是一般的嚮導。

B.我和七個同伴,簡稱“我”們;我們也不是一般的遊客,我們來加拉巴哥島旅遊的目的是什麼?

C.幼龜,先是一隻,後是一羣,成百上千只。

D.嘲鶇、海鷗、鰹鳥,它們有一個總名稱,叫做食肉鳥。

(2)串說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你可以這樣想: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遊,看到了什麼情景?我們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樣?)

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龜反而傷害了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們救助那隻幼龜?(3、4節)

三、理解“救幼龜”

1.(出示句子)(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個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出,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來。)

(1)“躊躇不前”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再聯繫上文想一想,課文怎麼寫它“躊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幼龜。

(3)它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你能從上下文中找到依據嗎?

2.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所以“我”們——

我們都很焦急,可是嚮導卻說——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1)練讀句子,體會“緊張與焦急”,理解“若無其事”。

(2)對比着讀,體會對比的表達效果。

(3)讀到這裏,你讀出了什麼疑問?

(要點把握:嚮導爲什麼那麼冷淡?嚮導說的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

四、續學第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說說:

那隻先出來的幼龜,是龜羣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 ,其他的幼龜就 ;現在,那隻幼龜沒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龜 ,於是 ,結果 。

2.討論爭辯: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隻幼龜,情況會怎麼樣呢?你的.課文依據是什麼?

3.練習並小結:

(1)我和同伴們看到成羣的幼龜魚貫而出,心想:

(2)所以,嚮導說——再讀嚮導說的話。你明白“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五、鞏固練習。

1.複習詞語。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魚貫而出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極不情願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1)讀讀,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詞語放回課文中,邊劃邊讀。

2.填空作業。

出示,並準備作業紙: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遊,看到嘲鶇啄小海龜,嚮導卻( ),我們很生氣,責怪嚮導( )。嚮導在我們的要求下把幼龜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龜從巢中( ),( )爬向大海。我們很快明白,自己幹了一件( )的蠢事。儘管大家全力補救,累得( ),那些食肉鳥還是吃得飽飽的,叫聲( )。

第二課時

一、過渡:

那隻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後面的課文裏卻寫道:“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二、學習課文6-8段。

1、首先來回答:爲什麼說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說到偵察兵時,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小幼龜從巢穴裏魚貫而出——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幼龜的多,都爭着向外爬)怎麼讀?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裏的一隻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爲什麼要爭先恐後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麼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嚮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後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導致了什麼後果呢?

學生接着談一談。

2、老師:數十隻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隻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隻鰹鳥飛快地俯衝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裏。那隻鰹鳥並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着幼龜的殼裏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隻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隻幼龜便向前爬着,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隻幼龜正低着頭奮力地向前爬着,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隻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隻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於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於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3、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悽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着嚮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着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於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爲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着,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麼呢?

採訪學生:你會說什麼?

假如你就是那隻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爲我們救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老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並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裏?(能體現出嚮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根本可以換成什麼詞語?

嚮導爲什麼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後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嚮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師小結:看來嚮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飢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瞭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於遊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後果會那麼嚴重。

三、談感悟、談啓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四、佈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後果總是事與願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2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

2、學科:四年級語文

3、課時:一課時

4、課前準備:圖片、資料等。

教學課題: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九課《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和一個生物學家的嚮導到加拉巴哥島旅遊,他們不顧嚮導勸阻,要求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結果導致許多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後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對此,“我們”很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教學本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讀準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知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

(2)教學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朗讀感悟法:通過朗讀感悟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3、想象體驗法:發揮想象,體會情感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1、從百度中搜索關於幼龜,食肉鳥的圖片,做成課件

2、課前讓學查找資料,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生活習性。

3、蒐集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和案例。(百度搜索)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讀,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麼。(1、抓住文章的

主要內容。2、瞭解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啓示。)

二、導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給我們帶來的啓示又是什麼呢?(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並齊讀課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瞭解綠龜的生活習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對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閱工具書讀準字音明確新詞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請教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同學。

3、教師開火車檢查生字詞是否讀準確,對於難讀或易錯的讀音進行指導。

4、再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5、每人一句話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標記出讀的不準的地方,讀完後再進行訂正。

四、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質疑。

1、指導學生用“誰做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樣?”的模式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你有不明白的問題嗎?(簡單問題直接找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供學生討論時用)

3、針對學生提出的較難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然後逐一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五、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自讀課文,把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並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把你的感悟體會與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分享。

3、班內交流自己的感悟或體會。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相關內容。(看圖感受幼龜被食肉鳥吃食的悲慘場景)

4、討論:讀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你得到了什麼樣的啓示?(明確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

六、課堂小結:

1、今後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七、課堂小練筆:從下面的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寫,寫完後班內交流。

1.假如你是一隻太平洋綠龜,當探路的偵察兵沒有返回龜巢時,你些時的心情怎樣,你會想些什麼?

2.假如你是龜羣中的一個,當那麼多的食肉鳥來襲時,你又會想什麼做什麼?

3.假如你是遊客中的一員,面對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聽着空中食肉鳥歡樂的叫聲,此時會想什麼,會說什麼?

八、課外延伸:讀《揠苗助長》的故事,讀後按照“誰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的模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並說一說這個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爲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裏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溼,但他卻不得不頂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擡不起頭來,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着鋤頭去田裏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着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涌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爲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唸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着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裏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麼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麼多……”他邊說邊比劃着。“什麼?你……”宋國人的兒子大吃一驚,他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裏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九、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案例還有哪些?

十、作業超市:

1、讀其他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文章,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學習了《自然之道》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幼龜受到傷害

9、自然之道(違背)禾苗枯死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爲主,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探究的過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體會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感受幼龜的心情變化。在感悟的過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最後的練筆,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了進行寫作練習,他們覺得有好多話要說,寫出來的東西也很感人,表達了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在交流的時候教室內的掌聲不斷,可見同學們的心已經與課文的內容融爲一體了。

不足之處是教師講解的內容還是有點多,總不放心學生的學習,唯恐孩子們學不會,而不斷的重複強調。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後面的練筆時間有些短,有些同學沒寫完。另外,在朗讀的指導方面還不到位,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不深,還沒有讀出文中所表達的真正感情。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我們一行九人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二、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1.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自然之道的含義,讀出不同的語氣。

2.結合實際談一談你所瞭解到的自然之道。

評價目標:通過課堂觀察,教師點撥,讓學生抓住文中表示嚮導心情的詞語,讀出我們和嚮導不同的語氣,在此基礎上談出對自然之道的含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

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學生髮言。(意圖:這樣導入,既複習了學過的舊知,又和本課的學習內容緊密相連。)

(二)深入學文,領悟“道”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我們上島後看到了什麼情景?全班交流,分角色表演。

2.我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畫出描寫嚮導的話。老師巡迴觀察,看學生是否劃出

然後通過交流,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3.讀出不同的語氣。自己先試讀,全班再賽讀。

4.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我們的行爲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們的心情怎樣?畫出描寫嚮導心情的句子,細讀體會。

老師巡迴觀察,看學生是否劃出,然後通過交流,出示:

(成羣的幼龜從巢中魚貫而出,數十隻幼龜成了食肉鳥的美食)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那樣的傷害。”

5.嚮導爲什麼而悲?爲什麼而嘆?這悲嘆裏包含了深深的x?

6.讀出我們的悔恨和嚮導的悲嘆。

7.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爲什麼不制止,反而還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8.感悟啓示:我們的原意是要“救龜”結果卻“害了海龜”。同學們,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或他的同伴,你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寫下來。

(三)拓展延伸,內化“道”

1、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小組討論交流: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2、讀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後分小組活動。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要及時瞭解情況。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四)檢測評價

1.“自然之道”的意思是。

2.學了這篇課文,我受到的啓發是。

五、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焦急若無其事

震驚極不情願遵循自然之道悔恨發出悲嘆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教材是以“大自然的啓示”爲專題,組織編寫教學內容的。的確,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啓示:它告訴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魚兒在水中自由沉浮,人們由此受到啓發,發明了潛水艇。只有明白了自然之道,向大自然學習,纔可以遵循自然規律辦事,這是我們人類在21世紀裏的一個主題。而國小生好奇心強烈,對大自然懷有濃厚的興趣。爲此我們緊扣新課程“親近自然,珍愛自然,熱愛自然”的價值理念,我們師生共同策劃了以大自然的啓示爲主題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瞭解自然,在對自然的觀察、瞭解、發現中受到有益的啓示。

2、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綜合等思維品質。

3、引導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強化學生聽說讀寫、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訓練,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自開展調查與考察,體驗課題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經歷合作學習過程。

4、學生通過成果展示,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大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研究和掌握自然規律的興趣,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利用自然服務人類的意識。

4、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爲生活,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學生特點:

1、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活躍。

2、喜歡探索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關注的熱情,對於大自然這一研究主題有強烈的學習慾望。

3、性格活潑開朗,樂於表現自己,但比較以自我爲中心。

4、對上網收集資料,社會調查,討論研究有着濃厚的興趣,對挑戰躍躍欲試。

5、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爲基礎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年齡階段。

起始技能:

1、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具備了初步的小組合作經驗和能力。

2、掌握了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可上網查閱資料。

3、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觀察、想象、綜合等相關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瞭解大自然,學會善於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啓示。

(1)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啓迪。

(2)圍繞大自然進行專題閱讀,瞭解大自然,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發展觀察、想象等思維品質。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1)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積累和豐富課外知識,開闊視野。

(2)積極主動參與到團隊合作中,善於與他人交流溝通。

(3)在研究中敢於發表意見,有所發現或發明,播下勇於創新的幼芽。

教學過程

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 《大自然的啓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瞭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啓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爲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啓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啓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後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啓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穫。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穫。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於受到動植物特性啓示的建築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髮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後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瞭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爲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着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穫。

9 自然之道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9 自然之道

1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 《大自然的啓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瞭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啓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爲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啓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啓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後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啓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穫。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穫。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於受到動植物特性啓示的建築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髮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後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瞭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爲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着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穫。

Tags:自然,之道,課稿,一等獎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本組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本課時,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以主人翁的姿態去思考,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以事情發展的順序爲線索,引導學生去品詞、品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還設計小表演、小採訪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

⑴ 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⑵ 自讀表演,理解內容;

⑶ 品詞品句,積累感悟。

3、情感和態度:

⑴ 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⑵ 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初解“道”

1、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去旅遊,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好嗎?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篇發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實故事──9、自然之道(板書課題),齊讀讀題。

2、讀了課題,你知道這裏的“道”是什麼意思?(規律)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意思?(大自然中的規律)

3、那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規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探究吧。

[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文字本身的理解,適時的質疑,可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起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感悟“道”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旅遊的地方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的飛機起飛了,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課件出世界地圖)

趁這空隙,我想問問同學們:上飛機前,嚮導告訴你們,此趟旅行,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實地觀察一下南太平洋綠龜的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第一自然段內容簡潔明瞭,以觀看課件的直觀演示輕鬆巧妙帶過。]

2、你瞭解太平洋綠龜嗎?

(課件出示綠龜圖)

⑴ 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⑵ 指名交流。(學生有的交流的是書上講的,有的是課外蒐集的)

過渡:你們真棒,能瞭解這麼多綠龜的知識。

[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從課外蒐集的知識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讚揚,在得意中豐富了見聞。]

3、同學們,美麗的加拉巴哥島到了!已近黃昏,我們抓緊時間上島吧:

(課件出示嘲鶇咬啄幼龜圖後故作驚訝)咦,你們怎麼了?一個個露出那麼驚訝的表情!你們看見了什麼?

⑴ 趕緊先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後和同桌演演你看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老師也知道你就讀懂課文了,但要注意演出嘲鶇和幼龜的動作。

⑵ 指名錶演,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突出幼龜“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嘲鶇“突然飛、啄、拉”等動作

[教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情境讀文本、活用文本。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調動多種感官,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感悟課文的內容,課文可理解產生質的飛躍。]

4、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幕,我們的態度和嚮導有什麼不同?自由讀課文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我們和嚮導神情的詞。

⑴ 學生交流。我們“緊張、焦急”,嚮導卻“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⑵ 你讀懂了“若無其事”嗎?嚮導爲什麼這樣說呢?(明白自然之道)你能若無其事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⑶ 嚮導的冷淡招來了我和同伴的指責,嚮導只好極不情願地把幼龜抱向大海。

⑷ 同學們,看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嗎?教師相機就學生的發言爲以下的問題。

⑸ 教師相機採訪“嚮導”扮演者:

XX嚮導,我們這麼緊張,你卻若無其事,怎麼會是這樣的態度?

XX嚮導,你既然知道不能這樣做,爲什麼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你爲什麼不給“我們”解釋?(情況十分緊急、用實踐來教育他們)

⑹ 齊讀,讀出嚮導的若無其事,我們的緊張。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裏的小採訪讓學生在輕鬆中思考,充分法發表自己的見解,正是給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自主拓展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過渡:我們成功地解救了一隻幼龜,是幹了一件偉大的事嗎?(不是)我們乾的是一件什麼事?

5、“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課件出示這句話)誰讀懂了“愚不可及”,我們到底幹了一件什麼蠢事?那麼,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⑴ 自由讀5~8自然段,思考以上問題。

⑵ 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食肉鳥咬啄幼龜的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隊而出”。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幼龜,你會怎麼想?(偵察兵進了大海,我也可以安全進入大海了;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我要好好遊個泳……)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假如你就是這些嘲鶇,它們又會想些什麼?(真香,好久沒吃到這些美味了……)

[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充分想像,放飛了學生的靈性,給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⑶ 看到一隻只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就努力和嚮導一起想挽救這些綠龜,儘管我們氣喘吁吁來回奔跑,但悲劇還是發生了,十多隻幼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⑷ 我們失落地走在沙灘上,引讀“嚮導一邊走一邊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個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課件出示)嚮導爲什麼悲嘆?(心裏難過)你能讀出嚮導悲嘆的語氣嗎?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品詞、品句,讓“情”由心生,由品詞、品句中感悟,讓語文課永遠姓“語”,深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總結拓展,昇華“道”

1、同學們,天黑了,我們要回賓館休息了,多麼難忘的一次旅遊啊,此時的你受到了什麼教訓,得到了什麼啓示,你最想說什麼?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相機板書。

[在學生的感慨中,總結了全文,感悟了課文內涵,昇華了對“道”的理解。]

2、你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爲怎樣纔會不違背“自然之道”?(學生充分交流課外知識: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拓展交流,課內外知識的溝通,已悄悄拉開了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序幕,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也讓短短的40分鐘不是劃上圓滿的句號,而是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羣旅遊者出於同情心,從食肉鳥口中救下一隻幼龜,卻使龜巢裏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傾巢而出,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受到傷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啓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規律,並學會善於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啓迪,有效利用大自然爲人類造福。因此,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繫,注重學科整合,蒐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後……”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問題,請在書上做好記號。

2、指名分節朗讀,注意正音。重點朗讀難讀的句子。

三、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1~4自然段。

⑴ 讀明白了什麼請說說?

⑵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討論交流。

⑶ 當那隻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嚮導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找出文中有關詞句,完成下表。(見大屏幕)

神態 語言 我們 嚮導

2、嚮導和“我們”爲什麼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呢?

3、最終嚮導在什麼情況下救那隻幼龜?

4、表演讀3、4自然段,着重全體嚮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5、感悟啓示:

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啓示。請把你的收穫告訴給大家。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課文。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

例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我們”救一隻幼龜 誤導衆幼龜 →衆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願違)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7

一、讀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啓示。

2、懸疑讀文:

讀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麼意思?帶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3、自主識字:

⑴ 提示學生利用竅門,讀準字音。(如,讀“愚”字不能讀成yí,“籲”不能讀成xī)找出難讀難寫的字,研究特點。(如,形聲字佔絕大部分;如,寫“啄”字第九筆的“點”不能丟掉,寫“帽”右邊的“曰”不能寫成“日”等)

⑵ 同桌交流,相互識認。

⑶ 着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難認難寫的字,並由學生展示自己的學法,落實識與寫)

4、讀課文:

⑴ 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讀中點撥學生在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或與同學合作讀。

⑵ 交流練讀情況。由學生自己選擇自然段讀,相互推薦讀,老師注意給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機會。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其他人認真傾聽,讀完後由學生自己有重點地點評。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詞句,教師要讓學生讀到位。

整體感知。說說初讀課文的印象或說說故事主要寫了什麼。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讓其組織語言來說。尊重學生自己初步的讀書感受和見解。

二、探讀課文,讀出自我發現

1、自主探讀: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與作者情感共鳴。提示學生聯繫課後連接語提示的內容讀課文。

2、心聲吐露:

⑴ 與同桌相互交流;

⑵ 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讀書體會。教師做要點板書。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着眼學生感悟,抓點精讀: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後,再做深入探究。(問學生有什麼問題)

⑴ 學生提問並品讀:爲什麼說“似乎在偵察”?

(是“我”見到幼龜的動作後的猜測,但並不瞭解真的是這樣)當時出現了什麼情況?(“突然”“啄”“拉”)嚮導怎麼做?

⑵ 學生提問並品讀:嚮導怎麼會是這樣的態度?

(“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爲什麼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他爲什麼不給“我們”解釋?(面對的是“焦急”、是責怪──“不能見死不救”、情況十分緊急)

⑶ 理解“自然之道”並導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延遲評價,從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導入故事發展的相關內容),那麼,“我們”乾的是一件什麼事?

2、“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兒?那麼,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⑴ 學生讀書,抓詞抓句感受當時的事態。

(適時出示掛圖或點擊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麼?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麼?

⑵ 讀課文最後一句話,體會嚮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3、着眼學生體驗,探微發幽:

迴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後果。

(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纔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爲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1、導讀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2、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

(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並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3、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也可結合後續的學習內容進行)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難點 :

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嚮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要求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導致幼龜誤以爲安全,魚貫而出,結果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讀:自由掃讀,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標註在書上。也可以與同學交流。 重點理解:

1、 學習第三段:找出作者對幼龜動作的描寫,模仿動作來理解詞語。學習細節的描寫方法,理解細節在文章中的寫作效果。

2、 學習第四段:理解導向的話。並說出導向爲什麼這樣說?指導朗讀,理解導向和“我”的心理變化(板書:焦急 震驚 悔恨 ;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發出悲嘆)。討論:導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爲什麼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嗎?

3、 學習五、六段:複述當時的場面。(導:氣喘吁吁的奔跑也無濟於事。還在喘着粗氣的嚮導 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導讀最後一句話。

4、 理解最後一句話:體味 “悲嘆”的心情。指導朗讀。擴句練習: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學習如果……就……的複句)

三、 小結:他們的做法錯了,悔恨讓他們心痛,他們終於理解了導向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他們的做法錯在哪裏?(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正是由於用主觀的感情判斷自然,導致了錯誤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自然規律?(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五、 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律?(閱讀人類來自動物的靈感)

六、 總結: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

2.運用討論交流的方法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利用網絡查閱資料,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4.嘗試使用概念圖展示成果,培養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2.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瞭解自然界的規律,找人類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爲人類造福的例子;準備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講故事。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祕。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揭題設疑

1.全班齊讀課題。

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理解“道”的含義)

那課文到底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和規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着問題,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

2.檢查預習

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看論壇。

上述問題哪些最有研究價值?

三、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讀通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後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遊,因救一隻幼龜,而傷害了許多隻幼龜。)

2.理清線索。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幾節寫了救龜?(3、4節)哪幾節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

3.學習詞語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4.出示重點句。

四、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從中你知道什麼?

2.出示句子。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

這裏有兩個帶點的詞語,他們是“左右”、“一般”,能去掉嗎?

看來,加上“左右”“一般”會讓句子表達的是意思更爲準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再次去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全班齊讀。

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運用這種方法分析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作者一行到了海灘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題目中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那麼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麼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麼事呢?朗讀課文。

三、協作學習,深入探究

(一)打開論壇,圍繞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學習提示:

1.由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把相關段落讀一讀。

2.找出重點詞語、句子,從中讀懂了什麼,受到什麼啓示。

3.把答案發布到論壇上,準備小組彙報的形式。

(二)彙報

1.“救幼龜”部分

①小組練習,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

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畫一畫遊人和嚮導的不同表現。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願”、“頹喪”。

②相機出示句子: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願”去掉可不可以?爲什麼?)

2.“傷害幼龜”部分

①討論:我們幹了一件什麼“蠢事”?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相機理解“魚貫而出”。

②比較句子: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

③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地說:“()。”

④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⑤我們的內心會想什麼?(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象神祕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⑥出示句子: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悲嘆)把悲嘆換成感嘆行不行?悲(爲小龜的慘死)嘆(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律,應受責罰)

四、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嚮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放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繫嚮導後說的話,你有什麼問題?(多媒體出示)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我們進行一個小小辯論會。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2.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五、感悟啓示

1.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

2.續結尾

本文入選課本後,結尾一句話被省略了,如你是作者會加上一句怎麼樣的結尾,給人以啓示。(同桌說一說,發表在論壇上)

3.提示結尾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六、總結

1.自然界處處都有規律,我們要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爲人類造福。

2.誰還知道這方面的例子?

3.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啓示。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請同學們利用課後的時間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看看能有什麼發現,下節課我們進行綜合學習的彙報。

第三課時

一、迴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後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怎樣纔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爲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①導讀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並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③學生彙報。

三、總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作些什麼呢?通過學習課文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也希望同學們能認識和探索自然的規律,尊重自然的規律。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後、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雲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繫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從故事中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

2、體會嚮導的語言及神態描寫的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水底世界裏的一些小動物嗎?你能說一說你喜歡的水底的小動物嗎?

2、本文寫了有關太平洋綠龜的故事,請談談你對太平洋綠龜的瞭解。(師生結合收集查到的資料互相談一談)

3、假如你在海島上遇見這種幼龜被海鳥啄食時,你會怎麼做?是遵循自然之道還是違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課題)

二、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反饋。

1、回憶自學要求:

(1)讀生字:抓字音、偏旁、筆畫、字形。

(2)讀生詞: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詞典。

(3)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讀準。

(4)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小組裏彙報、交流。

3、老師檢查,對個別字、詞提醒大家注意。

4、練一練: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後,再寫出四個詞語。

()無其事()貫而出爭()恐()氣喘()()響()雲霄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感。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正確地朗讀。

2、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分組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討論歸納:

(1)課文圍繞着幼龜離巢進入大海寫了哪幾件事?

(2)將全文內容按順序歸納。:(用“先……再……然後……”的句式訓練說話)

5、全班質疑:當眼看那隻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嚮導爲什麼若無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文中的“我們”做法對不對?從幼龜最後的結局說明了什麼?

四、作業:

1、抄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時

一、複習導入。

1、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後……”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下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入手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課文,瞭解故事給我們的啓示。

1、探究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當那隻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嚮導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找出有關詞句,完成下表。

神態

語言

我們

嚮導

(3)理解填空。我們要救幼龜的理由是,嚮導不救幼龜的理由是。

(4)最終嚮導有沒有救那隻幼龜?(救了,但是“極不情願的”)

(5)我們再將描寫嚮導的神態及語言的句子找出來,用心體會一下。

(6)分角色表演讀第3、4段,着重體會嚮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過渡:正當“我們”以爲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時,不料“接着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爲震驚”。

2、探究學習5—8自然段。

(1)開火車讀第5—8自然段。

(2)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請一們同學用自己的話簡單口述一下。

(3)幼龜的結局如何?(大多數幼龜被海鳥啄食)

(4)你認爲造成這種結局的責任主要應由誰來承擔?

(5)“我們”知道錯沒有?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6)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嚮導所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結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瞭解課文給我們的啓示。(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列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誤導衆幼龜

“我們”救一隻幼龜衆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願違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1

1.教學本文,可以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

(1)自由朗讀,自主預習。教師提出預習要求,佈置學生自讀自學。如,把課文讀兩三遍,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認識生字,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2)瞭解學情,確定目標。教師檢查學生朗讀是否正確、流利,讓學生彙報已讀懂的內容,提出疑問,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3)突出重點,精讀研討;一個重點是交流大家的閱讀感受,指導有感情朗讀,主要是結合具體語境交流;另一個重點是交流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啓示,這要結合全文交流,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對學生的不同見解,要加以引導。最終學生要明確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4)回顧小結,啓動綜合性學習活動。

2.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瞭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然後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瞭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麼,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本文,不要過於追求主要內容概括得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致意思,瞭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要急於求成。

3.小綠龜的命運牽動着“我和同伴”及“嚮導”的心,也清晰地展現出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展到震驚與後悔;“嚮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展到發出十分難過的悲嘆。兩者對太平洋綠龜習性的瞭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導致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法與感情的不同。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結合上下文,採用聯繫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嚮導”的話語與思想感情,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具體說來,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中嚮導的話,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3題,細細體味,“悲嘆”比“感嘆”表現的感情更強烈,更突出了嚮導傷心難過的心情。其實,嚮導的態度、做法也是一個激活學生思維發表個性化感受的引發點,可以引起課堂的爭辯: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爲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4.本課生字詞較多,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方法。“偵、嘲、蠢、徹”的聲母都是翹舌音,“籲(xū)”不要讀成“yū”,“幼”要和“幻”區別開,“啄”不要少寫一點。必要時,教師要範寫難寫的生字。課文中生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查字詞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理解,不要照搬詞典意思。

5.關於“綜合性學習”。

本課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目的是提示教師此次綜合性學習應從本課的教學爲開始,及早進行課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把綜合性學習貫穿全組的學習的始終。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把語文學習與科學探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觀察大自然,增長知識,瞭解大自然,並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組織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是要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明確任務與方法,落實小組分工與活動安排等。可以根據學習提示自主確定某一活動方式:觀察大自然探究發現(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收集資料、調查訪問、動手實驗、進行小發明等。其次,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掌握信息,適時調控指導。可以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組長彙報活動進程、與課文學習有機結合、適時小結(如學生的奇思妙想、靈感火花,教師表揚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項)、與家長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等方式調控,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活動心態,應用多種方法去發現與探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側重組織某項活動,把活動抓紮實。

這次綜合性學習,重點在於使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並從中獲得啓示,要注意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有所區別。可以引導學生採用這兩種思路進行:一是直接去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現,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細緻觀察身邊熟悉的動植物或自然現象;二是聯繫生活經驗與閱讀積累,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把觀察、思考、查資料、提出創意,乃至動手實驗緊密結合起來。

《自然之道》A、B案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①生字新詞。

②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A案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遊築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願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後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雲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④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啓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③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③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④回答:我們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⑤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啓示”

①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②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③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並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⑥感悟啓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①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②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後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啓動“綜合性學習”

①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②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③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④課餘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瞭解情況。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啓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和我一起寫課題。(板書:自然之道)來,我們齊讀課題。

1、瞭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這裏“道”是什麼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老師點撥。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到底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2、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學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自主質疑。學生結合課前預習和課文內容質疑,教師篩選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

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體會愚不可及等。

(1)創設情境,默讀5-8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師指導朗讀,讀中感悟。想象當時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爲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外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爲何而悲、爲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啓迪。

4、小結: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己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四、迴歸整體,交流收穫

課文學完了,師生共同回顧。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看蝴蝶故事,感悟自然的規律。

六、小練筆

學習了《自然之道》,同學們一定有很多的感觸,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來吧!

七、板書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3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是抓住兩條線進行切入,一條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各自情感。讓學生在詞語歸類中明確文中各個角色的態度,並親自演讀,體會心情,並由此歸結出疑問,爲什麼各自所持態度會有如此反差,進而引出第二條主線,抓住兩個關鍵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②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學生的'自獨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無知,好心卻辦了蠢事。

【設計目標】

1、情感朗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設計過程】

一、出示詞語歸類題目

探出欲出又止突然啄焦急緊張冷淡

極不情願魚貫而出結伴而出偵察躊躇不前

若無其事爭先恐後拉到

幼龜──(探出欲出又止偵察躊躇不前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伴而出)

我們──(焦急緊張)

嚮導──(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

嘲鶇──(突然啄拉到)

1、讀課文3~5自然段,請找一找上述詞語並歸類:

⑴學生交流彙報,找出相應句子完成上述歸類。

⑵生自由挑選句子(可以是“幼龜”“我們”“嚮導”“嘲鶇”的相關句子)朗讀,自讀自悟,體會以上關鍵詞語所蘊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生返回表演朗讀上述分類詞語,(可男女讀,分組讀,個別比賽讀)師指導評價(幼龜:表演理解起先小綠龜的機警、謹慎,後來感受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後的心情。我們:當幼龜遭到襲擊時緊張擔心的心情。嚮導:冷淡,與我們形成強烈的對比。嘲鶇:看到美食,急切捕獵的心情)

2,再次朗讀3~5自然段,提出疑問:

⑴爲什麼嚮導的態度那麼冷淡、極不情願,並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與我們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①自讀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龜出巢偵察,嘲鶇捕食是自然之道,嚮導的冷淡若無其事也是出於自然之道,幼龜得到爭先恐後,魚貫而出是因爲得到了錯誤的信心,我們違反了自然之道……

②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我們幹了怎樣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讀文交流,同桌互說。

②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礎,生基本能理解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於對小幼龜的同情,我們卻違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讀3~5段,體會各種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在課文語境中鞏固第一課時對四字詞語、關鍵詞語的理解。

2.通過品讀文中詞語與關鍵句子,使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在讀中品味我和同伴的心理歷程變化,與嚮導的心理活動作對比,學習人物的心理描寫。

3.本文敘事說理,通過讀懂小幼龜接收了錯誤信息不幸被啄食的場面,體會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文中詞語與關鍵句子,體會我和同伴、嚮導的心理變化,從中領悟課文如果我們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難點:

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和同伴因不懂自然規律而造成災難的懊悔,以此領悟文題的“自然之道”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一)溫習舊知,聽寫詞語

在上新課前,老師讀詞語意思,請同學們聽寫出詞語,請一個同學上黑板寫(氣喘吁吁、魚貫而出、愚不可及、飽餐一頓、躊躇不前)。[檢查指導易錯字“貫”字書寫]

在上新課前,老師讀詞語意思,請同學們寫出詞語:

1.形容氣喘得厲害呼吸急促的樣子

2.像遊動的魚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3.在課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了壞事

4.指飽飽地吃了一頓

5.形容因徘徊不定而停留不前

(二)回顧主要內容,利用詞語填寫主要內容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麼方法去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要素串聯法]

(2)填空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把上面聽寫過的詞語填入這段話裏面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到一個小島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我們看到一隻()的幼龜被嘲鶇啄食時,不顧嚮導勸阻,()地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接收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懊悔。

二、換位思考,走進人物內心

1.根據閱讀提示自主學習。

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我”和同伴們心情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出嚮導心情變化的句子。

大聲朗讀這些劃線的句子,通過朗讀表達出情感變化。

討論:爲什麼我們會產生這樣的心情變化?

同學們,我們爲了能更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咱們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一二組的同學當我和同伴,三四組的同學當嚮導。分別彙報一下你們的心情變化。

2.向“我”和同伴們提問:

(1)你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一登上小島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2)後來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緊張

(3)你是看到了怎樣的一幕,變得非常緊張了呢?讀讀課文中相關的描寫。

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4)在課文中讀讀看這一幕。在這個句子中,你從哪些詞特別讓你感受到緊張?試着把這些詞語讀好,讀出緊張的心情。(突然、企圖、啄、拉)

3.向嚮導提問:

(1)小幼龜探出頭來,我和同伴們看到幼龜被嘲鶇啄食,心情非常緊張。那這個時候,嚮導們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呢?(若無其事)

(2)你能讀讀課文中的相關句子嗎?

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3)提問:我聽出了,話語非常冷淡。我和同伴,看到嚮導這麼冷淡,你們有什麼想要問他們的麼?

(3)我們的嚮導是懂得自然之道的。嚮導是這樣說的,但是他卻是怎麼做的?

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思考:嚮導的言行似乎不一致。這是爲什麼呢?

4.以讀悟悔,向“我”和同伴們提問:

(1)這時候小幼龜得救了,但是你們心安了嗎?這時候你們的心情怎麼樣?(震驚)

(2)爲什麼會震驚呢?讀出震驚的語氣來。

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3)課文中哪些地方還描寫了這震驚的場面?

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3)默讀課文中這兩處描寫幼龜的句子,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詞語描寫了幼龜入海的場面?

魚貫而出爭先恐後結伴而出成百上千

你們感受到這個場面本來應該是怎麼樣的?

就是這樣一個壯觀的場面,卻因爲人們的干涉,這些幼龜都要面臨被吃掉的命運。讀四字詞語,你感受到這個場面本來應該是什麼?現在的場面卻意味着?

(4)引讀:品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看着這些剛出生不久的小幼龜,他們滿懷着對大海的無限嚮往,看着這些食肉鳥惡狠狠地撲向這些幼龜,我們意識到了——

看着這些小幼龜驚慌失措的樣子,我們震驚地意識到了——

看着這些小幼龜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我們震驚地意識到了——

(5)課文中人們的心情是怎麼樣?從動作中感受到人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這時候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6)嚮導的心情有什麼怎樣的?

齊讀第八自然段,讀出悲嘆的語氣來。

三、語用拓展,感悟自然規律

1.走進偵察兵小幼龜的內心世界,爲課文補白

想象一下,當嚮導捧起幼龜把它送向大海的時候,小幼龜會有什麼反應呢?小幼龜嚮往大海,如果小幼龜會說話,它會對人類說什麼呢?拿出筆來寫一寫。

2.是的,就像你們寫的一樣,如果不是我們拯救這個偵察兵小幼龜,很有可能他就犧牲了。但是正是因爲他的犧牲,卻給龜羣帶來了正確的信息,換來成百上千的小幼龜的生命,這就是幼龜的生存法則。同學們我們通過多角度的換位思考,感受了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你知道怎麼一個自然之道?

結合我們這篇課文來說,人類應該怎樣遵循自然規律?

3.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自然之道》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4.拓展閱讀:這篇文章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來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種寫作的方法叫做“敘事說理”。接下來,同學們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怎麼樣的道理?

5.讀完我們的課文和這篇文章,結合我們的生活經歷,還有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類似的事情?

總結:所以我們在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時候要遵循自然規律,不然就要像文中的我和同伴一樣帶着悔恨離開。

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自然規律換位思考

我和同伴:緊張→震驚→懊悔/後悔

嚮導:若無其事→悲嘆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一、整合導入

1、閱讀單元導讀,瞭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並粗略瞭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祕。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板書並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啓示。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認讀生詞:旅遊 築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雲霄

(對於“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於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讀)

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

築巢孵化:這個新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築巢孵化知道嗎?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出示圖片)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響徹雲霄:這個“徹”字可不要讀成“切”音

4、初讀交流:課文描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在文中的哪幾小節?(3—5小節)

2、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3、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並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並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範寫“啄”字。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麼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啊!誰來讀?

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爲了什麼?那麼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麼擔心有沒有必要啊?(理解嘲鶇的兇狠)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願”、“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後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麼?(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願”、“頹喪”)

4、有了我們的幫助,那隻幼龜順利地到了大海。然而,接着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爲震驚。發生了什麼事情?

生齊讀: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師引讀:我們很快明白:------生接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後範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爲什麼說“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看看!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自然之道》。

2、 誰還記得老師在上節課的最後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爲什麼說“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讀課文

1、 爲什麼說“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2、 交流

課件出示: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羣的“偵查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1) 從哪些詞中看出我們確實幹了蠢事?

偵查、爭先恐後、結伴而出、錯誤信息

(2)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1) 從哪些具體詞中體會到?

(2) 指導朗讀

(3) 想象:食肉鳥是如何“飽餐一頓”的?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並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出示課文插圖並給出一些詞語:爭先恐後、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偵查、響徹雲霄)

師:用上老師給出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寫一寫。

3、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事先知道嗎?嚮導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預設:

我們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爲震驚。

句子二:“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什麼!”

句子三:我們也學着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嚮導知道的。

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幼龜,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

5、 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示?

6、 在學生廣泛發言後,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劃出其中的一句話,並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三、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 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並說說“道”的意思。

2、 朗讀全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誰能來更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