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89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寫作

發揮聯想和想象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了解聯想和想象的特點,深入體會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

2.進行聯想和想象片段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

【教學重難點】

1.展開聯想,使文章主題更加深刻。進行聯想和想象片段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文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要富有新意,使得文章新穎、深刻,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了解聯想和想象的特點,深入體會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

2.進行聯想和想象片段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看見這漫天飄飛的雪花,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棉花、飛絮、白綢幕、天上的世界、那年發生在下雪天的故事……

師:同樣是飄飛的雪花,謝朗想到了鹽粒,謝道韞想到了柳絮,同學們想到了飛絮、白綢幕……甚至心馳神往,想到了天上的世界、那個下雪天發生的故事……我們把這種思維活動叫作什麼?(明確:聯想和想象)今天,我們一起來進行“發揮聯想和想象”寫作訓練。

(板書課題:發揮聯想和想象)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熟悉的事物,激活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啓發學生的思維,引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二、溫故知新

1.辨一辨:聯想和想象的區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天上的街市》,看看哪裏用的是想象,哪裏用的是聯想,二者有什麼區別。

課件出示:

天上的街市(節選)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預設

聯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與其相關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頭腦中創造出的新形象。聯想是“客觀實際,由此到彼的過程,特點是實的”,想象是“人腦主觀創造的,特點是虛的”。

2.理一理:聯想的方法有哪些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組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文,看能不能從中理出幾條聯想的方法。

課件出示:

(1)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5)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6)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生交流明確)

預設

聯想的方法:橫向的有相似聯想、反向聯想、因果聯想和相關聯想等;縱向的有“過去”“現在”“將來”之間的聯想。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是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擇取的典例閱讀,通過典型示例,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聯想的特點、聯想的方法。

3.想一想: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注意事項

師:在寫作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句子,看看這些句子給了我們哪些啓示。

(1)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春》

(2)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

——《濟南的冬天》

(3)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到地面,馬上就活了起來,並且一開口就喊:

“媽媽!”

——《女媧造人》

仔細品讀,思考:這三組句子哪些是實寫的景或內容,哪些是聯想或想象的情景?每一個句子是怎麼由眼前景物過渡到聯想或想象的景物的?

預設

前兩句是由帶甜味兒的花聯想到了樹上結果的樣子;由山好像穿上了花衣聯想到了一個有着美好肌膚的女子。最後一句在如實敘述的過程中,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力,展現了女媧造人的情景和畫面。“閉了眼”“看着看着”“說也奇怪”這幾個詞語相當於一個橋樑,將眼前實景與腦海中的想象之景自然結合起來,給人一種和諧感。

師:想象和聯想必須以事實爲基礎,進行合理的推導,內容應該有邏輯性,符合情理。聯想要自然貼切,想象要合情合理,二者都要力求有新意。

課件出示:

①聯想要自然恰切。②想象要合情合理。③聯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意在讓學生了解在寫作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要注意的事項,進一步體會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爲寫作實踐做準備。

三、實戰演練

師:聯想和想象被人們稱爲寫作的翅膀。現在,讓我們展開聯想和想象的雙翅,放飛思想,準備抒寫華麗篇章。

1.口頭訓練

(1)教師舉例。

師:我們先來看一組詞語“木頭”“足球”,這兩個詞語不屬於同一範疇,我們如何能從木頭想到足球呢?

預設

我們可以這樣去想:由木頭可以想到其來源樹木,由樹木可以想到樹林,由樹林可以想到草地,由草地可以想到綠草如茵的足球場,由足球場想到足球。

(2)學生練習。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試一試聯想下面一組詞。

課件出示:

鋼筆——月亮

預設

【示例一】由鋼筆可以想到墨汁,墨汁可以想到黑色,黑色可以想到夜空,夜空就能想到月亮。

【示例二】由鋼筆想到了詩人,由詩人想到了詩歌,由詩歌想到月亮。

2.片段訓練

(1)聽音樂,想象寫話。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聽一段描繪泉水的樂曲《泉水叮咚》,把你想象的畫面用優美的文字寫下來。

預設

【示例】泉水一衝出深山,月光就撲了過來。一輪梨花月變成了液體。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躍在竹林間的草地上,忽然從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極”,珠玉四濺;忽然在花叢間潛伏蛇行,若斷還連,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鵝卵石溪牀上跳着輕盈的舞步,帶着小魚,攜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

(2)學生片段寫作。

(3)學生習作交流、共評。

3.續寫訓練

(1)出示文題。

課件出示:

發揮聯想和想象,爲本單元課文《皇帝的新裝》續寫一個故事。不少於500字。

提示:

①認真閱讀課文的結尾,想象故事發展的各種可能,然後抓住一點落筆。

②要使人物的言行和性格與之前的表現相符,故事發展和情節設計要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2)出示例文。

師:下面分別是葉聖陶和魯兵寫的《皇帝的新裝》的續篇。看完之後,說說續篇有什麼新的含義。

課件出示:

①那個光着身子的皇帝在遊行受到嘲笑後惱羞成怒,當場宣佈:“誰再說壞話,立即處決!”結果四五十人被就地處死。從此,皇帝再不穿別的衣服。有一次,他的愛妃陪他喝酒,無意間講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髒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辭職後說:“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殺。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爲經過的街道多,說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殺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個慈心的老大臣爲了改變這種狀況,想了一個辦法,去對皇帝說:“您向來喜歡新衣服,還是另做一套新的換上吧!”可是皇帝硬說這套神奇的衣服永遠不會舊,把他關進了監獄。終於有一天,皇帝要殺老百姓時,大家一起撲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傾向了人民那一邊,皇帝身體一軟就癱倒在地上。

②一次,“我”在睡夢中接到安徒生髮來的電報,電文是《皇帝的新裝》最後一節——遊行結束了,皇帝氣得要發瘋,捉拿了騙子進行絕密審訊。騙子說不該治他們的罪,因爲“沒有相信謊話的皇帝,也就沒有騙人的我們”。還說:“壞就壞在說皇上實在沒穿衣服的人,該把他們抓來治罪纔是。”於是皇上下令追查,因爲所有的老百姓都說了,不好辦,又下令追查第一個說這話的人,這樣就抓到了那個小孩。小孩承認了自己所說的話。可是,怎麼判罪呀?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找不出一個恰當的罪名。他一惱,衝口而出:“那麼多人說假話,誰叫你說真話呢?你犯的就是說真話罪!”

(3)師生共評。

(4)學生寫作。

例文:

課件出示:

續寫《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上篇寫道:那皇帝穿着根本就不存在、當然誰也看不見的新裝在遊行大典中赤身裸體出盡了醜,那小孩的話像烙鐵一樣燙灼他的耳朵、燙灼他的心。他又羞又氣又惱又恨,沒待慶典結束,就派大臣趕緊把兩個騙子抓起來。

回到皇宮,皇帝急忙穿上自己原來的衣服,然後對着鏡子出神,想想剛發生的事,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真是無地自容。自己是一國之君,至尊至貴,今天竟讓賤民百姓看了笑話,真是威風掃地,顏面盡失。今後還怎麼有顏面統領臣民?事情起於兩個騙子,不殺他們難解心頭之恨!……但是殺了他們,恨是解了,光着身子上街的影響還是不能挽回……皇帝畢竟是皇帝,思來想去,終於有了絕妙的主意。

皇帝命人把兩個騙子押來。兩個騙子面如土色,見了皇帝渾身發顫,認爲必死無疑。皇帝開口說道:“你們兩個手藝絕倫,新裝做得世所罕見。如此華美無比的衣服,朕不願獨自享用,朕要讓全城男女老少與朕一同分享。朕命你們二人在十天之內爲全城每人趕製一套新裝。十天之後,再舉行一次全城共試新裝大典!你們二人必須在十天之內把新裝趕做出來!”

兩個騙子如遇大赦,暗自慶幸,萬萬想不到皇帝會有如此異想天開的想法。騙子終歸是騙子,任何時候都不忘一貫伎倆。

他們啓奏皇帝:“製作全城臣民的衣服,十天時間有些困難——”皇帝“嗯?”了一聲,目光中露出了逼視的威嚴。

騙子們急忙改口:“小人晝夜不停,盡力效命,保證如期完成,如期完成。只是請皇上派百名青年男女,協助小人。”

皇帝恩准了騙子的請求。

十天之後,全城臣民按皇帝詔諭穿上騙子做的新裝舉行遊行大典。皇帝巡視四方,只見一片赤裸裸的身子,兩個騙子也赤身站在一邊。皇帝想笑,但忍住沒笑出來。

皇帝對自己這一妙不可言的決策得意非常:這下可堵住他們的嘴了,看誰還敢笑寡人!

師點評:原著中的皇帝顯耀新裝,愚蠢之極,想借騙子的新裝來識別大臣稱職、愚蠢與否,結果不肯承認自己的愚蠢,而且赤身裸體地參加了遊行大典。而續寫的內容正是圍繞皇帝的愚蠢被揭穿了之後,惱羞成怒,使出的更爲愚蠢的對策,這正是皇帝虛榮、愚蠢性格的升級。這樣安排情節,是爲了告訴我們愚蠢固執的人難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幡然醒悟,反而更可能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由三個板塊順次推進,先對學生進行聯想思維訓練,再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訓練,多角度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最後進行續寫訓練,用名家名作示例,進一步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順暢地開展自己的寫作。

四、總結昇華

師: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想象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本節課我們區分了聯想與想象的概念,明確了聯想與想象要注意的要點(抽查學生回顧),希望大家在寫作中運用聯想和想象。它們可以爲你的文章插上翅膀,到達更高的境界;它們也可以讓你的思維更加開闊,讓你享受思想漫遊的無限樂趣。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書畫家告訴大家,藉着色彩的翅膀,我們可以飛到最美的地方;歌唱家告訴大家,乘着歌聲的翅膀,我們可以飛向音樂的.殿堂;老師想通過今天的寫作指導課告訴大家,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我們可以讓思緒盡情飛揚。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學習如何在作文中發揮聯想和想象。

二、範文引路

師:“沒有想象,便沒有藝術。”好的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在歷史長河中始終閃爍着璀璨的光芒,歷久而彌新,靠的是作家、藝術家奇崛而豐富的想象力。

讀一讀下面這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課件出示:

假如我夢迴烏江……

夢得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求醉生夢死。

——題記

我一身素裝立於帳前,見你矗立在烏江畔,戰袍遮不住的是你魁梧、盡顯男兒本色的身軀。烏江水滾滾,宛如短短白綾翻轉,四目相對的一剎那,我知道,外表平靜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於是,孤獨的影子又多了一個。沉默良久,我的雙手不自覺地觸到了琴絃。你迴轉身,微怔片刻,又點點頭。於是,烏江邊,響起了悽婉的琴聲,你的雙脣微微顫動,我聽到了你的歌聲,聽到了你慷慨激昂卻又不失清雅的歌聲,竟是那首《垓下歌》。這,是生平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即便這樣,我也很滿足。夠了,一切都夠了。

歌聲中,我聽出了你對生與死的無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與無助,體會到了你的悲哀與絕望!你不明白,是你殺掉了十萬秦兵使得民心渙散,還是鴻門宴上的優柔寡斷致使霸業拱手讓人?你困惑,爲何當初萬人之上,此刻卻連最愛的人也保護不了?你無奈,有勇有謀,今日卻爲何面臨絕境……一曲終了,你默嘆:“對不住你了,明日,即便血流成河,也要護你周全。”你起身,走進帳去,我的淚,決堤而下。

閃着銀光的劍,在夜裏更冰涼。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愛過了,便不遺憾。涅槃一次,心如止水,從此便可笑看紅塵散場。縱使一切結束,項王,你也一定要在心裏疼惜那個你愛過的人,不要讓這個因風而瘦的名字,打溼千年風月無力拯救的悽美,如此便好。虞姬定將不會拖累你,去戰鬥吧,我庇佑你。只願在多年後一個無法言說的意境中彼此隔空隔水地望着,任由你憔悴……

劍起,人亡,寂寞的烏江邊,盛開一朵潔白的梨花。恍惚中,我聽到項王那響徹天穹的怒喊,同時聽到的,還有那首歌,那首寄託無限情思的歌,那首項王唱給虞姬的歌,來自心靈深處的歌——《垓下歌》。

師:時光倒轉流逝,作者化身虞姬,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虞姬與霸王項羽在烏江河畔生離死別的悲壯場面,給人以獨特的情感體驗。無論是人物的心理描寫,還是神態描寫,都想象合理,符合特定情景中的人物性格特點,生動形象,悽美動人。學生課上在創設的環境中想象,當堂寫作,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同時可以瞭解學生對想象這一寫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爲了突破難點而設計,以名篇佳作爲範例,引導學生理解什麼叫作合理而大膽的想象,示範作用明顯。另外,本環節也是爲下一環節——學生自由想象自己十年後的生活做鋪墊。

三、寫作實踐

師:同學們,讓我們拿起筆,徜徉於聯想和想象的世界。

1.學生寫作

課件出示:

題目:你有沒有憧憬過未來的生活?你覺得,十年以後的你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做什麼?又有着怎樣的精神面貌呢?請以《十年後的我》爲題,發揮想象,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

思路點撥:發揮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可從十年後的生活變化、社會發展變化等方面着手,塑造人物的變化,如人物的相貌、心態及性格等,但性格的發展一定要符合邏輯。

寫法指導:選擇一件事或幾件事,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性格。寫作中也可採用前後對比的手法,如現在的“我”性格暴躁,十年後的“我”性格溫順等,通過人物的變化來反映社會的變化。

(學生自主寫作)

2.綜合評改

(1)出示評改要求。

課件出示:

總體要求:想象合理,內容豐富。

基本要求:卷面整潔,字跡工整,字數達標,無字、詞、句、標點錯誤。

具體要求:

(1)可以大膽想象,但要符合你性格發展的邏輯。不僅要想象你自己的生活,還要想象十年後社會的發展,因爲這是十年後的你所生活的環境。

(2)不要只是概括地敘述,要在具體情境中展開故事,通過一件或幾件小事,結合語言、動作等描寫,具體地展現你的性格、心態,以增加真實感。

(2)小組內評改。

提示:先在組內兩兩交換相互批閱,指出優點,提出改進建議。然後每組推選一篇優秀作品,並談一談推薦的理由。

(3)優秀習作展示。

提示:師生共同挑選組內優秀作品1~2篇,在全班展示,全體學生參與點評。教師針對訓練目標提出改進建議,或指出優點讓大家學習借鑑。

(4)自己修改作文。

提示:根據其他人的提議和自己對本次寫作的新體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升格修改。

結束語:生活因爲有了想象而豐富多彩,文學因爲有了想象而神采飛揚,相信同學們有了想象的翅膀定能在作文的天空裏自由翱翔。

【設計意圖】學生課上在創設的環境中想象,當堂寫作,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同時可以瞭解學生對想象這一寫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次寫作課的教學設計,圍繞“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這個核心目標,着力開展了三個實踐活動:典例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聯想和想象的特點,深入體會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作用,明確在寫作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要注意的事項;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範文導航,教師點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作文內容,完成寫作。整個教學設計,學生活動充分,訓練點明確,有口頭表達訓練,有片段寫作訓練,有續寫訓練,有全文寫作訓練,層層訓練,讓學生拾級而上,能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提高寫作能力。

【佳作賞析】

十年後的我

“譁……”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我大步流星地走上領獎臺,雙手接過主持人頒給我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臉上洋溢着一種自豪的微笑,啊!我實現了十年來的夢想了!(設置懸念,倒敘手法。)

在我讀國小六年級的時候,曾學過一篇課文——《宇宙生命之謎》。那時候,我只是一個年僅11歲的小女孩,但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堅信在茫茫的宇宙中,肯定還有很多存在着有生命的物體的星球。於是,我立志要當上一名物理學家,揭開宇宙是否還有別的生命物體的奧祕。從此,我刻苦學習,結果在18歲時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研究生的學位。我在這著名的學府裏孜孜不倦地鑽研、探索、學習……在我25歲時終於成爲一名聞名遐邇的物理學家,成爲物理學科壇中一顆璀璨的新星。於是,我便踏上探索宇宙中別的星球奧祕的征途……(簡要敘述自己的學習經歷,讓讀者逐步接受跨越式的作文進程。)

我到過月球、火星、智慧星等,有一天,我吃過21世紀新營養早餐後,乘坐“藍天一號”飛碟在太空遨遊。突然,一顆銀色的星球從飛碟旁擦身而過,我驚呆了,怎麼從來沒見過這個星球?(故事由這一未知星球引發開來。)難道它就是我夢寐以求要尋找的有生命體的星球嗎?我立刻命令X2E機器人讓飛碟降落在那個星球上。飛碟停下來了,我走出碟艙,眼前的景象又讓我驚歎不已:無數奇形怪狀的房子在空中飄來飄去,地上全部都是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啊!這個星球的確是有生命物體存在的。這時,一羣體形奇特的外星人向我們走來,(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切都吸引着讀者的眼球。)我連忙拿出外星翻譯器,其中一個外星人熱情地對我“嘰嘰咕咕”了一會兒,翻譯器也馬上響起了“您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歡樂星’做客”的漢語譯音。哦,原來這是一顆還未被發現的星球——“歡樂星”!友好的外星人請我和我的助手吃了一頓美味的午餐;在外星人的陪同下,還參觀了星球的美麗環境;瞭解了外星人的生活方式等。當我們要告辭的時候,有兩個外星人還跟隨我們一起來到地球……

從此,我成了“歡樂星”與地球上的友誼大使,兩名外星人也和很多地球人交了朋友。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少人類已經開始到美麗的“歡樂星”觀光旅遊,甚至生活;人類所需要的一些資源還可以到“歡樂星”去開發……由於我在探索宇宙奧祕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因此,諾貝爾頒獎協會便把最高的榮譽獎——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我……(照應開頭,揭示懸念。)

【點評】

小作者在合適的範圍內大膽發揮想象,將未來的太空探索描繪得真實可觀,尤其在開頭採用了倒敘的寫法,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故事的設計符合道理,符合大多數人的正常思維,再加上合理的結構安排,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作文的可讀性。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於語文教學中去。語文學科由於自身的特點,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在《春》一課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啓發、鼓勵、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儘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通過知識的拓展延伸,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和感知課文,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1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語言之美。《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春》之後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理解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並在誦讀中體會、學習觀察自然的方法,學會用形象的語言描寫景物。因此,學好本文對學生學好後面幾篇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了解寫景的特點,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還要欣賞作品準確生動的語言。通過學習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

[學習目標]

1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學習重點]

1.感受作品優美的語言,學習觀察、描繪、抒情的寫作方法。

2.體會各種修辭方法和運用和效果。學習本文的語言藝術。

[教法設計] 1.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讀少講。特別是描繪的幾幅畫面,讓學生取代老師的重複教學活動,並從反覆的讀寫活動中細細品味文中節奏明快、樸實清新、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法指導]

“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設備,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或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提供春的精彩畫面。

[預習指導 ]

1.掃清文中的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蒐集整理一些關於“春”的古詩句;瞭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導語)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爲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請你給大家舉一兩個例子。

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朗誦佳句。

課件展示,圖文結合,欣賞感受詩的意境、春的神韻,爲課文教學做情感鋪墊。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絕句》,韓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

2、(導語)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請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朱自清——生平經歷、淵博知識、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佩之情。

課件作恰當展示: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

二、誦讀欣賞: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學習文學作品,更要在誦讀中體會其美感。

1、朗讀指導: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細心體會,理解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基礎;以情帶聲,隨課文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四人小組朗讀交流:指正讀音,互相間合作討論朗讀情感的處理。

3、學生代表朗誦展示,配以音樂《秋日私語》。

三、結構之美:

《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描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構思佈局,頗巨匠心。

問:美文都有一個精美的結構,《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你能發現文章結構的精美之處嗎?

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討論內容寫在白紙上。

[明確]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春風圖——風唱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頌春

盼春

繪春

四、品味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所蘊涵的感情。

《春》的語言秀雅清新,樸實雋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合作探究:

1、問題設計:

a、你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說說喜歡的理由。

或文中哪個句子、哪個詞語運用最妙?說說理由。

或這幅春景圖中,有人有物,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高有低,你能說說這樣描繪景物的妙處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

[明確]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鑽”字用得好,“鑽”字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

“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2)“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烈,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地,綠綠的”放回原來的位置,作比較,體味不同的效果。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比喻寫花色的美,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作比喻,不僅使色彩更鮮明,而且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叫)着。

“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鬧的氣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5)花散(開)在草叢……

“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6)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母親的手撫摸地感覺: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深含感情。

(7)四幅春景圖寫法和特徵把握。

名 稱

特 徵

角 度

寫 法

修 辭

春草圖

嫩、綠、多、軟

由物到人

正面與側面

結合

擬人

春花圖

多、豔、甜

由高到低

虛實結合

排比、比喻

春風圖

和悅

觸覺、嗅覺、

視覺、聽覺

多感官描寫

擬人、比喻

春雨圖

細密、輕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遠

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8)課文最後三個比喻。

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9)體會“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

“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b、文中你還有哪些疑問?

(這方面教師要有充分準備,必要時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

c、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

惜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愛春:熱愛自然,讚美春天

------

2、交流分享:(讀一讀,讀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五、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藉助生動精美的語言爲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讀者頭腦中騰飛,以便激起讀者同樣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啓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

1、有氣勢、有感情地齊讀一遍最後三節,。

2、在《秋日私語》的音樂聲中,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分鐘:你覺得春天還象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3、讓學生抒發內心的感受。

六、積累知識:

1、把你認爲精美的語句認真地摘錄在日記本上。

2、 繼續蒐集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選擇一篇自己最喜歡的進行有感情地朗誦,準備班級詩文朗誦會。(也可準備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

七、學以致用:

練筆“我的四季情”,擇一你喜愛的季節,寫一300以上的隨筆,題目自擬。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學習《守株待兔》)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2、創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

3、揭示課題,正音:

⑴揭示課題,正音。

⑵釋題:

“株”是什麼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麼意思?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

4、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二、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1、學習1、2段:

⑴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那個人爲什麼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⑵默讀課文:

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隻野兔的?找出課文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檢到兔子)

⑶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

竄──亂跑;撞──碰

⑷他撿到野兔後,心裏是怎麼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爲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句讀、齊讀第1、2段。

2、學習第3段:

⑴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後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⑵齊讀第3段。

3、理解寓意:

⑴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裏?學生討論、交流。

⑵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學生討論、交流。

⑶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⑷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舉例說說。

⑸老師總結: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於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倖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纔會取得收穫。

⑹齊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2、出示要求寫的九個字,學生自己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麼。

3、指導寫字。

3、完成課後練習“讀讀想想”。

四、拓展活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一、文本解讀

《老翁捕虎》是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作者紀昀,選自他的筆記體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文章通過記敘“唐打獵”祖孫倆不費太大力氣就制服一隻兇猛老虎的經過,說明一切技藝皆從“習”中得來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由於其年齡、知識積累、學習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對文言文的閱讀不是特別輕鬆。但是,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他們已初步具備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常識和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閱讀《老翁捕虎》這樣淺易的文言文。

三、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正確翻譯

2.體會文章主旨,學以致用

四、教學方法

教師引領與學生獨學、對學和羣學相結合的形式,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以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與導入

老師向學生問好,走下講臺,深入學生

預設:同學們好,看到大家熱情洋溢的笑臉和雙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俯下身子,詢問2—3名學生)大家想成功嗎?想成才嗎?想夢想成真嗎?那麼,通過什麼方式我們才能實現夢想呢?也許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會找到答案!

出示課題

出示目標(學生齊讀)

(二)獨學及成果展示

1.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不熟悉的字詞,並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

旌德縣jīng邑人yì徽州huī皓然hào咯咯kǎ嗽sòu哂shěn此畜chù

屹立yì頷下hàn尾閭lǚ毛帚zhǒu下縋zhuì信夫fú嗣彪sìbiāo

秉燭bǐng謬巧miù勵文恪公kè

2.再讀課文,標出文中難以理解的句子,並藉助註釋或工具書解決

(請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上畫上問號)

(三)對學及成果展示

1.解決“獨學”階段未能解決的問題

2.互相口頭翻譯課文,指出搭檔翻譯時的錯誤

3.用自己的話給同桌講講這個故事

(四)羣學及成果展示

1.找出你認爲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並說出理由

2.文末引用史嗣彪與勵文恪公的事例有什麼作用?

3.如果你還有疑問請你提出來

(五)拓展提升

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談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啓示?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天才出自勤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藝高人膽大)

爲了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應該怎麼做?

附《老翁捕虎》課堂實錄

(一)課前交流與導入

師:同學們好!看着大家熱情洋溢的笑臉和雙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我知道,大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現在,我想現場採訪一下(走進學生,俯下身子,詢問2—3名學生)

師:(示意生1站起)告訴大家,你的理想是什麼?

生1:當老師……

師:(笑)老師好啊,將來我們是同行啊。那怎麼實現你的理想啊?

生1:好好學習。

師:願你通過你的努力早日實現夢想。(笑對生2)你呢?

生2:我想當歌星。(師生笑)

師:好啊,怎麼實現?

生2:堅持天天練歌。

師:貴在堅持,你一定會夢想成真!

生3:(主動站起)老師,我最近的理想就是考個好成績。

衆生:我也是(這時有許多同學高舉雙手想發表意見)

師:(示意學生坐好,出示幻燈片:你想夢想成真嗎?)

師:大家想夢想成真嗎?那麼,怎麼才能實現夢想呢?也許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會受到些許啓發!

師出示課題《老翁捕虎》和作者簡介

生齊讀課題

師出示教學目標

(二)獨學及成果展示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不熟悉的字詞,並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在解決不了的字詞上畫上問號。

生:朗讀課文

師:有請生4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讀,指正其在朗讀時的錯誤。

生4:讀

生5:“族兄中涵知旌德縣時”的旌jīng他讀作爲JIN了。

生6:還有第四行“時咯咯作嗽”中的咯kǎ,他讀作KE了。

師:這兩個同學聽的很認真,不錯。送點掌聲好不好。(掌聲響起)下面有請生7同學朗讀第二段,大家認真聽讀。

生7:朗讀第二段

生8:(舉手)“懸身下縋不能動”縋應讀四聲。老師,我能讀一下第三段麼?

師:當然可以,大家掌聲鼓勵。

生8:朗讀第三段(熱烈的掌聲)

師:生8確實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同學們在朗讀課文時一定要像生8一樣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下面我爲大家範讀一下第二段,大家在聽讀時注意正音,並劃出難以理解的詞句。

(三)對學及成果展示

師:(出示幻燈片)

1.解決“獨學”階段未能解決的問題

2.互相口頭翻譯課文,指出搭檔在翻譯時出現的錯誤

3.用自己的話給同桌講講這個故事

學生活動,師巡視指導(學生聲音漸息)

師:現在,哪個同學如有疑問請舉手

生:“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應怎麼翻譯

生:一定要聘徽州的唐打獵,才能除掉這個禍患。

師: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你這樣翻譯在意思上是可以的,還能不能翻譯的更準確一點。

生:如果不聘來徽州的唐打獵,就不能除掉這個禍患。(掌聲)

師:在翻譯時,注意遵循這樣的原則——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生:“習伏衆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怎麼理解?

生:技藝熟練能使技藝超羣的人們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藝熟練的人門前經過。

師:這句話一定要注意“習”的含義。還有不懂得語句麼?

生:“乃遣吏持幣往。”什麼意思?

生:於是派了一個小官吏帶着禮物前去(請唐打獵)

師:這位同學翻譯的非常準確,能夠把省略的內容添加上。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一下老翁捕虎的故事。

生:(幾乎是在翻譯課文)

師:講故事要力求簡潔,抓住事件的主要素,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哪位同學再來講一下。

生:……

師:太棒了,掌聲在哪裏?(掌聲響起)下面我們來自我檢測一下(出示幻燈片)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旌德縣咯咯頷下下縋嗣彪謬巧

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1)老翁哂曰(2)老翁顧童子曰

(3)習伏衆神(4)老翁手一短柄斧

3、翻譯下列句子

(1)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

(2)習伏衆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

(四)羣學及成果展示

師出示幻燈片:

1.找出你認爲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並說出理由

2.文末引用史嗣彪與勵文恪公的事例有什麼作用?

3.如果你還有疑問請提出來

師爲學生分組並指導討論

(生紛紛舉手)

師示意第一小組代表回答

代表1:我們認爲第二自然段中“習伏衆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可以作爲文章主旨句。因爲這句話是在老翁捕虎故事敘述完整後作者引用《莊子》的話,意在闡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其他小組小手林立,大喊不同意)

師:看來你們小組的看法有點問題,第二小組說一下你們的觀點。

代表2:我們認爲第三段“均習而已矣,非別有謬巧也”時主旨句。因爲這句話出現在全文之後,是作者在老翁捕虎故事之後又引用了史嗣彪與勵文恪公的事例,他們的技藝都是通過“習”獲得的,都是熟能生巧。

師:(板書“習”)還有沒有不同意見?同意二小組的同學請舉手(全體舉手)

師:其實第一小組的看法也是正確的,他們的答案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可以作爲文章的`主旨句。讓我們也把掌聲送給他們。(掌聲)哪個小組來回答下一個問題。

代表3:作者引用史嗣彪、勵文恪的事意在揭示捕虎者身懷絕技的原因,進一步說明熟能生巧、練能生巧的道理。

師:很好,掌聲鼓勵。現在,如果你對文章還有其他的疑問請提出來

生:老翁爲什麼不在老虎熟睡之時殺死它,爲何還要叫醒它?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有深度。哪個同學能夠爲他解決?

生:爲了增加懸念,讓人好奇。

師:目的何在,僅僅讓人好奇嗎?

生:目的是在於突出老翁的高超的捕虎技藝。

生:還有他的自信和從容。

(五)拓展提升

師:(出示幻燈片)

結合從課文中明白的道理,試用一段話說說自己今後在學習方面的打算

提示:學習了這節課,我明白了(什麼道理),爲了實現我的理想,我將會(怎麼做).

生:學習了這節課,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爲了實現我的理想,我將會加倍努力學習,對學過的知識反覆複習,大量做習題。

生:學了這節課,我明白了要想夢想成真,就一定要勤奮刻苦,因爲老翁告訴我“天才出自勤奮”。

生:我懂得了在學習上一定要下苦功,因爲老翁告訴我們“功到自然成”。

生:我還明白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我們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生:從老翁身上我懂得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像老翁一樣勤學苦練。

師:“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爲了我們的夢想早日成真,請切記老翁給我們的啓示!下課。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學習作家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2.通過自讀欣賞、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領悟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瞭解一些有關印度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外國優秀藝術的熱愛和審美能力。

3.體會卡拉瑪姐妹舞蹈美的奧祕。

【學習重點】

1.學習作家冰心的寫作手法,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2.體會卡拉瑪姐妹舞蹈美的奧祕。

【知識鏈接】

冰心: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爲《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爲“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鍊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爲“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絢麗___闡述___褶裙___粲然___

嗔視___供養___蠕動___惆悵___

2.形似字注音組詞

惆()___炫()___濡()___絢()___

綢()___眩()___蠕()___詢()___

稠()___弦()___儒()___殉()___

3.詞語填空

變幻多___本色當___低迴___轉吒風雲___

渾身___數盡態極___息息相______合悲歡

二、合作探究

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作者認爲卡拉瑪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3.文中的哪句話最能表現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爲什麼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衆,也忘懷了自己”

5.提出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段話?爲什麼?

6.能否引用文中語句,並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什麼是舞蹈?或說說印度舞蹈主要表現些什麼內容?

7.用多媒體介紹印度宗教及文化概況。

三、拓展提升

閱讀下詩,回答問題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概述

《木蘭詩》這首詩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第十課)。《木蘭詩》的教學共分爲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瞭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第二課時,熟讀課文,品味語言並當堂背誦;理解這首詩詳略分明的寫作特色,並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瞭解詩中詳寫和略寫的部分,理解這首詩歌詳略分明的特點。

4、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師生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2、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驗文中木蘭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文言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雖然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文言文,但文言字詞還在積累之中。他們思維活躍,表現欲很強,喜歡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朗朗上口的樂府詩歌,學生們樂讀,易背,因此一定要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才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另外學生在語言表達和寫作上正在形成階段,有待培養提高,因此寫作訓練必不可少。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法、誦讀法、複述法、鑑賞法和討論探究法等方法。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是一首典型的樂府詩,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木蘭從軍”的畫面,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誦讀法,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在誦讀品味、細細咀嚼文中精妙語言,慢慢體味獨特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鳴;同時,爲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便於背誦,我採用複述法,提示學生複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

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詩歌教學還應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我還運用鑑賞法,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鼓勵學生髮揮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本文詳略分明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木蘭的形象。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每個環節都讓他們獨立研究,或者小組合作探究,利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尋求知識。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花木蘭從軍片段)、文言文詞典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爲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複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爲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

2、學生舉例我國曆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願、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例如: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爲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並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誇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鬥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並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麼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隻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裏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裏,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爲妲己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於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佈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2、背誦全詩。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

瞭解仲永“泯然衆人”的原因。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文章能力;

引導分析人物最終變成常人的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意識到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彙;正確、流利地朗讀文章。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最終變成常人的原因以及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三段九環節教學法、整體感知法、自主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流程預設:

一、準備階段

1、 身心準備。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爲話題,展開交流討論。

2、 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3、 知識準備。

二、導學階段

(一) 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重點字音提示(ppt2):隸、邑、扳、謁、泯然

3、師生交流

4、齊讀

(二)、默讀文章、自主翻譯。

1、要求:默讀文章 1-2自然段、結合課文註釋、自主翻譯。

2、師生交流(教師翻譯第一段,故意翻譯錯誤幾個古今異義詞,學生糾錯)

3、重點字義提示(ppt3):隸、嘗、異、自是、立就、文理、環謁

(三) 、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 仲永的變化歷經幾個階段?從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泯然衆人”的原因是什麼?

3、 師生交流、雙邊對話、板書。

三、應用評價階段

1、 你從仲永的變化得到什麼啓示?有什麼看法?

(完善板書,完成情感目標)

2、 拓展延伸:評價學生的看法;引入教師的看法;延伸名人的詩文。

嘆仲永

仲永平庸因自我,父圖其利再銷磨。

當年神采引風波,如今思緒無奈何。

觀古知今恆心變,讀書養志毅力多。

人生哪來輕易事?唯勤唯實永拼搏。-20xx.4.27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 作業佈置:

預習文章第三段,看看作者王安石的看法。

課下蒐集“江郎才盡”的故事,對比閱讀。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傷 仲 永

第一步

神童-----凡人------衆人

個人 家庭

說明:以“天字”爲雛形,引出線索、階段、原因(天,本義人的智慧、天資)

傷 仲 永

神童 凡人 衆人

荒廢 利益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背誦並默寫全文。

3、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峽’。”三峽爲何有這樣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見;屏幕上出現三峽自然風光圖片)

同學們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峽風光?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遊一遊1500年前的三峽。

二、作者簡介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整體感知

1、讀得熟:

⑴自瀆課文,讀準字音:

闕嶂曦襄溯湍山獻漱峻屬裳

⑵聽教師範讀,注意把握節奏

⑶指名讀,分組讀

2、看得懂:

⑴聽讀課文,注意着色字詞意思

⑵利用課文註釋、工具書,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質疑解疑;反覆讀,熟讀成誦。

四、品讀課文,品析美景

1、當回小導遊:

(先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說下面幾幅圖畫與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體誦讀相關語句。)

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酈老夫子對三峽的風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礎上,我們來當回小導遊,把三峽的絕美風光介紹給更多的朋友。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可以從地貌特徵、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組同學做得最好。

(在編寫、解說導遊詞的基礎上明確: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徵:山高嶺連

山水畫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榮峻茂

秋──水枯谷悽

2、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備:春冬水涸之季,下灘之水雪浪飛濺,此爲“素湍”;水清流緩可謂“綠潭”。“素”“綠”色彩相同,“湍”與“潭”一動一靜。巖崖、雲朵、藍天、於碧水中可見,令人有無限遐想。

更以“清榮峻茂”四字狀物,一字一景,水清、樹榮、草茂互相輝映,大自然充滿生機。

“睛初霜旦,林寒澗肅”,並不點出“秋”字,而是以一個“霜晨”又以“寒”、“肅”二字渲染,三峽秋景遂變成清寒之景,給人帶來的心情也是淒涼之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不再寫山、寫水,而寫猿鳴,以此來烘托蕭瑟的秋景,寫出人們身處此時此地的傷感。

五、質疑探究

1、本文寫四時風光的順序是夏春冬秋,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2、閱讀李白《早發白帝城》說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繫。

3、請你也問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在正在進行一項規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

資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得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七、作業

1、翻譯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⑶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⑷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篇文章語言優美,富有哲理,在設計本課時着重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及情感,故採用提問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總結體會。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豐富的句子,如“冬天像一位嚴肅的執法官”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體感知課文,來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文中含義豐富的句子。

(二)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通過對每個季節特點的描繪所表達的人生感受。

●教學方法

1、提問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2、討論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媒體

(一)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素材準備

春夏秋冬的風景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截止到今天大家已經經歷了十幾個春夏秋冬,經常嬉戲於青草、花園,漫步於秋葉、冬雪之上,對於它們我們已不再陌生,你們有沒有把四季在自己的心中用心描繪過呢?現在請一兩個同學把他最喜歡的季節描述給大家聽。(同學各抒己見)好,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表達了自己對四季的喜愛,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在作家楊林勃她是如何來表達對四季的喜愛的?(板書)課題

(講授新課)

一、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體會文辭的優美。

2、帶着問題再讀課文,四個標題有什麼含義?(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討論)

提示:“冬的選擇”、“春天詩韻”、“夏天來了”、“秋天的思索”,季節不同,用詞也不一樣。“選擇”表現出冬天寒冷蕭殺得特點;“詩韻”,表現出春天獨有的風采;“來了”,準確反映夏天的熱烈;“思索”,抒寫秋天特有的情懷。

二、品讀課文

1、“冬的選擇”描繪了冬天的典型具象:山寒水冷,萬物蕭殺。那麼作者在本文中是抒發傷感之情嗎?

提示:沒有,而是滿懷樂觀的推測:萬物“都蟄伏起來,積蓄着能量,去構築明天輝煌的夢了。”表現了作者對生活成熟的熱愛。緊接着作者用“冬天像一位嚴肅執法官”、“冬天是一場考試”這兩個獨特的比喻,形象地表達出作者對冬天一種獨有的愛。

2、“春天詩韻”中作者是如何讚美春天的?

提示:“春天是無私的,無私的春天只知給予;春天詩善良的,善良的春天不知防範。”“無私”和“善良”是作者的獨創。“只知”和“不知”遙相呼應,形成對比;褒中帶貶,以貶寫褒。整句話將春天人性化,與其說是在寫春,不如說是在寫人;將概念具體化,使作者的好惡和春天的情懷都可觸可感。

3、“夏天來了”中作者是如何渲染夏天的熱烈和“坦坦誠誠”的.?

提示:用六個排比句極力渲染。前三個直接描繪夏日裏特有的景象。“一串串潔白的珍珠”似的“槐花”,“紫紅的桑椹”,“水稻揚花,玉米拔花,南瓜孕子,小麥成熟”,“太陽總傾盡最大的熱能”,這一連串色彩、動感極強的事物,具體詮釋了夏日的熱烈。第四五個排比讚頌了夏天的坦蕩和奔放。“公開出版的讀物”、“沒有圍欄”、“漲水的大江”、“足球場上一個漂亮的射門”等語句用詞新穎,富有力度和速度。最後一句總結全文,直接讚頌夏天。

4、“秋天的思索”一節中作者如何來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愛?

提示:作者將描繪、抒情、說理有機融爲一體,刻畫秋天的可愛,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愛。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描繪景物爲主,將思索融於寫景之中。“一片紅葉送來秋的請柬”、“山野的大貨架”以及“秋天的草木逝去時總帶着一個‘豔’字”等語句,新穎活潑,刻畫了一個樂觀、充實、熱烈、壯觀的秋天。二至四段以抒情、說理爲主。“秋天是一杆秤”、“秋天是奉獻互換”、“秋天拒絕犯紅眼病”等語句,表達了作者在秋天深刻的思索。

三、精讀課文

1、作者通過對每個季節特點的描繪,表達了那些人生感受?

提示:課文中,作者通過描寫冬天,表達了渴望公平公正,要積極進取的思想;通過描寫春天,讚美了無私、善良這種美好的品質;通過寫夏天,表現了對坦誠與拼搏的追求;通過寫秋天,抒發了對勞動與收穫的思索。

2、本文的語言特點。

提示:本文語言有散文詩的特點,凝練、雋永。她很少用敘述的語言,也不刻意於景物的描摹,而是採取大筆調抒情的方法,景物常是隨着情感的流動而淌出。以情入景,以景抒情,是這篇文章語言獨有的特色。如寫那“帶着冰刀,帶着雪箭,帶着威風凜凜的氣勢闖入了這個世界”的冬天時,植物、動物及人的變化都是隨着情感抒發出來的。這比一般的描摹更見活力與氣勢。“只把新桃換舊符”,是作者創作的信條,始終給人一種新鮮感。

(課堂總結)

綜觀全文,作者借描繪四季,表達了自己對無私、善良、奉獻、公正等人間正氣的追求,寫作中,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流動其中,使文章流暢耐讀。這篇文章語言也很有特色,值得我們認真品味。

四、課後練習

1、完成同步練習

2、將你對某一季節感觸最深的一點寫出來。要求:有真情實感。三百字左右。

●板書設計

四季交響曲

楊林勃

冬的選擇凝練

春天詩韻人生語言雋永

夏天來了感受特點少敘述

秋天的思索以情入景,以景抒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教學難點:

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啓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並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本節課會運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講練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將事件敘述清楚明白、生動具體的方法。

2.寫作部分相對獨立,又要與閱讀教學相互配合,本課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所選材料立足教材及課外名著,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寫作素材爲電視劇《西遊記》中劇情,一方面學生較爲熟悉,方便寫作;另一方面,寫作內容有意思,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4.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思考、寫作、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授之以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計活動,話語導入

導語:入學以來,我們一直認真觀察、體驗國中生活,用文字去記錄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我們在寫作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學們在記事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希望大家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能有所提高。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劇《西遊記》嗎?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完成一個任務,就是將電視劇《西遊記》中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節用文字呈現出來。

【設計意圖】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創設情境,設計活動,引入新課。

(二)觀看劇情,列情節思路

1.學生觀看86版電視劇《西遊記》第3集中孫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園,偷吃仙桃的情節(時長:5分33秒)。看完後,請同學們先列出寫作的情節思路。

注:

本集主要內容爲“大聖鬧天宮”: 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前往花果山招安孫悟空,封他作齊天大聖。玉帝擔心孫悟空閒遊生事,便派他看守蟠桃園。王母娘娘蟠桃會沒有邀請孫悟空,惹怒了他。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天兵天將與之展開激戰,但無法降伏他。最後太上老君將悟空帶回,投入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燒煉。不料猴王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盛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

學生觀看的視頻是截取的本集中一個較完整的情節:玉帝被告知孫悟空整日閒遊,與衆仙稱兄道弟,怕他惹是生非,便派他去看守蟠桃園(時長:33秒);入園後,土地神爲孫悟空介紹仙桃的神奇功效(時長:3分13秒);孫悟空忍不住偷吃仙桃(時長:2分05秒);吃完仙桃悟空變成一個仙桃睡去(時長:17秒)。

【設計意圖】確定寫作的情節思路,將事件講完整,將經過講清楚。

2.通過展示、交流,發現所呈現的問題。

3.通過回顧六要素知識,及分析《散步》情節作爲樣例,使學生能列出理想的情節思路。

(1)知識回顧。

我們在記敘事件時,最基本的一點是把事情講清楚,這就要求下筆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想清楚,並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寫清楚是記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首先,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時空內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其意義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因而往往有交代的必要;其次,事件的“起因”(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如不交代清楚,就會令人產生疑惑,不明就裏;再者,“經過”是事件的主體,是敘述的'重心,要重點寫,寫詳細些;最後,“結果”是事件自然而然的收束,沒有它整個故事就是不完整的。當然,貫穿故事過程的主人公必不可少。

(2)分析課文樣例。

《散步》情節

4.再次列出情節思路。

學生再次列出故事的情節思路,並互相交流、完善。

教師預設:

(其中有些還可細分,如:偷吃仙桃時,孫悟空先在樹下摘吃,後來又脫掉冠服跳上樹吃。)

5.教師小結:我們在記事時,爲了它的完整性,就要思考事件的要素。同時,也要想想事情的經過有幾個主要階段,並將這些材料按一定順序組織起來,這樣,我們的敘事才能清楚明白。

【設計意圖】通過兩種方式提示學生記事要以清楚、明白爲基礎,併爲寫作任務搭起框架,繪出“主幹”。

6.完成寫作:請同學們依據所列情節思路,完成故事的寫作。

(三)探究方法,實現“具體、生動”

1.通過交流、展示,發現學生寫作中出現的敘事過於概括,難以吸引讀者的問題。指出:敘事過程中,僅僅是能夠把事情講明白還遠遠不夠,如果想讓故事吸引人,使人愛讀,則需要展開重要情節,詳述事情經過。

2.探討方法。

請同學們想想並相互交流一下,用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用文字把這些情節生動地展現出來,引人入勝?

預設:爲事件的主幹“添枝加葉”:將桃的樣子、悟空垂涎欲滴的樣子、偷桃時的不安心理、吃桃時的貪婪模樣等細節,做細緻刻畫。要多角度全方位關注所寫對象的信息:顏色、姿態、質地、容貌、神情、服飾、地點、種類等,一定程度而言,我們傳遞的信息越豐富,表達就越具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初步做到具體生動。

3.修改作品。

請同學們再次觀看一遍視頻,然後,對所寫作品加以修改,使之生動、具體。寫完後請同學們互相交流探討。

【設計意圖】運用方法,加以實踐。

4.總結方法。

教師巡視,查看同學們的寫作情況,將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爲後面方法講解的示例,並結合《西遊記》原著中的精彩細節描寫來總結方法。

預設:(1)恰當的修飾語 (如:“熟透了的”大桃;大聖“一個翻身”躍上樹)

(2)具體可感的詞語(如:孫悟空“摘”下一個桃子,不如孫悟空“拽”下一個桃子具體可感)

(3)修辭手法(如:原著中作者寫到:“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左右樓臺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這就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桃林之美、仙桃的誘人刻畫得如在目前。)

(4)側面描寫(如:“看着碩大的桃子,聽着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饞得要命”,不如“看着碩大的桃子,聽着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兩眼放光、口水直流,手不自覺地直往桃子上伸。”後一句從側面呈現出孫悟空饞的模樣,生動具體。)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並加以實踐的基礎上,補充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做到敘事生動、具體。

(四)課堂總結

七年級階段,我們要培養自己記事的能力,今天我們通過完成寫作任務,主要學習了兩點:首先要做到敘事完整、條理清晰、講述明白。第二,在敘事過程中要做到具體生動、引人入勝。希望同學們將今天所學內化爲能力,運用到今後的寫作中去。

(五)佈置作業

1.用本課所總結的方法將自己的課堂習作做出修改,使之完善,並完成故事的寫作。(注意:敘述完整清楚、條理清晰、具體生動。字數:不少於500字)

2.做課本第二單元的寫作實踐練習一。

下面這段文字記事過於簡單,讀起來讓人興味索然,請你幫作者“添枝加葉”,把它寫得豐滿、生動一些。

那天放學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傷,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心疼,囑咐我以後走路要小心。

3.在自己的觀察筆記中選擇一篇記事的文章加以修改,要求同作業一。

(注:作業一必做,作業二和作業三可任選其一)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譁(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着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爲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爲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於搜奇誌異,並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衆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爲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爲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註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於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餵奶。當是時:這。衆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爲主,並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並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後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並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後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並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複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衆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讚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讚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啓示。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木蘭詩》有關的文學常識;反覆誦讀,理清故事基本脈絡,背誦;體會木蘭替父從軍的高尚情感及愛國熱情。總結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復沓”“對偶”“排比”等句式特點,並展開聯想和想象活動。

(二)、過程與方法:反覆朗讀,理解性背誦,討論理解作品思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二教學中難點

教學重點:複述故事,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三學情分析

儘管學生已經進行了上冊以及本冊一單元中古詩文的學習,但閱讀理解古詩文能力畢竟有限,因此,學習本課時要加強文言詞語的積累,以豐富詞彙;加強文章的誦讀,以培養語感。同時,作爲一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學生責任感缺失的現象,通過木蘭爲家分憂、爲國擔責的事蹟,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四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作品;學生疏通文義;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一、導入新課:

1、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等

2、簡介《木蘭詩》及《樂府詩集》(用課件打出)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衆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樂府雙壁”指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爲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裏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二、學生自學課文,相互討論,理解詩句的含義。

1、師範讀,學生注意字詞讀音、停頓及節奏。

2、生齊讀,讀準字音及節奏。

3、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課文。(學生4人小組開展探究,老師出題檢驗)

4、比比看,你會了嗎

(1)字詞注音及解釋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è hán鞍韉:ān 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èi(繮繩)燕山:yān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騎:jì(戰馬)戎機:róng(軍事)著我舊時裳:zhuó(穿)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朔氣:Shuò(北方)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爲貼着)

(2)積累詞語競賽(以組爲單位搶答)

木蘭當戶織當:對着戶:門惟聞女嘆息惟:只

問女何所憶憶:思念昨夜見軍帖帖:文告

軍書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數,很多的意思

阿爺無大兒阿爺:指父親願爲市鞍馬爲:爲了市:買

旦辭爺孃去旦:早晨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只濺濺:水流聲

朔氣傳金柝朔:北方策勳十二轉策勳:記功

賞賜百千強強:有餘木蘭不用尚書郎用:做

出郭相扶將郭:外城扶將:扶持著我舊時裳著:穿

當窗理雲鬢雲鬢:像雲那樣的鬢髮對鏡帖花黃帖:通“貼”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動彈,迷離:眯着眼

雙兔傍地走走:跑

(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理解句式,認識互文修辭手法。(按組每組回答一句,看誰最準確)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錯、補充。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東西南北泛指,是一種排比鋪陳的寫法,

到東市買了駿馬,去西市買了鞍韉,往南市買了轡頭,從北市買了長鞭。

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身經百戰生存無幾,壯士木蘭戰鬥十年勝利歸來

這兩句的意思是:勇士們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打開我東屋的門,坐在我西屋的牀上。

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着窗戶梳理美麗的頭髮,對着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

這兩句的意思是當着窗戶,對着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4)解釋句子含義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過關越山,飛速而行。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方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鎧甲。

三、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

1、在學生充分複述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理清故事情節,大屏幕上顯示:

①停機嘆息,代父從軍②準備出征,奔赴戰場③征戰沙場,凱旋迴朝

④建功受封,還朝辭官⑤解甲還鄉,親人團聚⑥雙兔難辨,隱喻作結

2、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概括本詩情節。

第一部分(1、2、3段)寫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讚美木蘭。

四、小結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後,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五、作業背誦

第2課時

教學內容:探究課文內容;分析木蘭形象;揣摩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與學互動過程:(接上節課的步驟)

一、導入:

千百年來,這位花木蘭已成爲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成爲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這首北朝民歌《木蘭詩》。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課文內容。可師生間相互提問,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故事的開始怎樣引出木蘭停機嘆息,爲什麼要寫木蘭停機嘆息?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在結構上引起了讀者的懸念,使文章簡潔。

2你從木蘭的答話中讀出了什麼?從中可看出木蘭怎樣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木蘭停機嘆息的原因是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爲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這些戰具?

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作者這樣寫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二是表明戰事緊迫,三是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四是這是樂府詩常用的寫法。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層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二)、分析第二部分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在詩中起什麼作用?你從中又想象到什麼?

既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過渡到下文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後四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你從中又讀出了什麼?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出了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凜冽的北風傳送着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表現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三)、分析第三部分

1從“木蘭朝見天子,辭官還鄉”這一部分中你又讀出了什麼?結合你對封建社會的瞭解談談你對木蘭辭官還鄉的看法?

我從“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讀出了天子爲木蘭記功多、賞賜甚豐,並且還“問所欲”,想封她爲高官;而“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可見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第二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木蘭回到家園”這一層又寫了幾層意思,是做具體分析?

(1)“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徵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徵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徵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3)“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讚歎,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後的吟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爲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讚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爲木蘭自己的話,認爲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着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三、教師點撥,學生分析木蘭的.形象。

全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妝、代父從軍、還朝辭賞、回到故鄉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木蘭,相傳姓花,花木蘭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她是一個勤奮織布的普通姑娘,但當戰爭到來的時候,竟自勇敢地承擔起一般婦女所不能承擔的代父從軍的任務。從這一壯舉中,可以看出木蘭深明大義,既體貼父母的困難,又考慮到國家的需要。買了“駿馬”“長鞭”,經歷黃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歸來後,木蘭不但不貪功圖賞,而且鄙棄功名利祿,這種氣概是何等的磊落軒昂。在爹孃姊弟的熱烈歡迎的歡愉氣氛中,她“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理雲鬢”“帖花黃”,一旦恢復女兒裝時,同行的夥伴才驚訝的認出這個十年征戰,功勳卓著的“壯士”,竟是一個“女郎”。這個喜劇性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無不烘托出純樸、天真、活潑、機智的女子形象來。這個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羣衆所喜愛的巾幗英雄。(課間顯示下列板書)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四、品讀鑑賞,把握特色。

1、本文運用哪些修辭手法?使舉例說明。

(頂針、對偶、排比、互文等,舉例略)

2、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爲什麼這樣安排?

歸納:詳寫第2、第3、第4、第6段,即對木蘭的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這是因爲作者緊扣住“木蘭是女郎”的身份特徵和性格特徵去精心剪裁安排詳略的。凡有助於突出這一特徵,更好的表現主題的,則鋪寫不厭其煩,反之則惜墨如金。如對歷時十年的戰鬥生涯(第4段),僅有“萬里赴戎機”以下六句,還有出征前的準備(第3段開頭四句)也寫得比較簡略,詳略搭配得當,正是爲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服務的,爲全詩主題服務的,也是這首詩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3、提問: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五、總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一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二奔赴前線,十年征戰。(略寫)

三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四吟唱比喻,讚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

六作業課後練習二、三題。默寫。

教學反思:這首詩寫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千百年來,花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的喜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抓住全詩明朗剛健、質樸生動,具有濃郁的民族情味的特點,背誦起來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麼的枯燥。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只是對於文中的修辭手法,變化過多,掌握不是很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單元整體是精心構建的,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這篇散文詩可以多角度去解讀,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

《羚羊木雕》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衝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家庭是社會的 一個細胞,家人衝突的深處,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會的和時代的內容。

以上兩篇展現的是矛盾衝突的一面,《散步》《詩兩首》《詠雪》則展現了和美溫馨的一面。《散步》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從中可以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係,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詩兩首》都抒發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歡樂;遠離母親,思母之情是何等哀傷。

《詠雪》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陳太丘與友期》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的聰穎機智的,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可以見出父子親情。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圍繞社會、家庭、校園,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提煉生活。抓住有意義的素材,寫出真切的感情。要求學生在深入瞭解生活的過程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在深入瞭解生活的基礎上,寫出有血有肉情感洋溢的作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本單元在體裁上涉及了詩歌、散文、文言文等形式,而這些形式在今後的學習中會不斷觸及,所以不同體裁的知識構成特點以及相應的學習方式應該初步向學生滲透。

(2)理解能力、思維生成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朗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第一

單元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能力。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並在讀中,形成他們自己的獨特感受,進而有助於對新課文的理解以及一定的表達。

(3)通過對文本的朗讀(尤其是《散步》《秋天的的懷念》)和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學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歷。但這種聯想是模糊的。所以思維的完整、清晰轉換能力、由此及彼、由人及己的思維遷移能力、個人——文本——作者之間的互相關照能力,在這時可以培養一下,對今後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會有幫助。

2、過程與方法: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積累,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圈點勾畫,是精讀的一種方法,圈點什麼,勾畫什麼,怎樣圈點勾畫,要舉出實例具體指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單元重在引領學生反觀自我,清晰地認識和辨別自己成長中的心路痕跡。面對想望、面對彷徨、面對挫折、面對自然,應該選擇合情合理和諧的處理方式,從容樂觀,從而讓原本嬌嫩簡單的人生變得愈加堅挺愈加飽滿。在小年齡思考大問題,對他們細膩情感、積極態度、正確價值的養成是必要而且有效的。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做好國小升國中的語文學習的銜接。規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國中語文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2、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體味感悟親情的含義。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之“我的語文生活”要求最終實現的學習目標是:一是養成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二是嘗試擬寫廣告詞、對聯,通過小組評比,創建分享園地等文學活動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初步瞭解到語文學習的範圍不僅僅包括課堂,還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招牌、廣告語和對聯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鑑賞、評價卻是困難的。同時,學生的關注熱情也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中被壓制。

【教學目標】

1.蒐集並瞭解各種各樣招牌的含義。

2.發現招牌中的不規範用字現象,激發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熱情,養成規範用字的良好習慣。

3.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發現招牌中的不規範用字現象,激發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熱情,養成規範用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解讀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提出問題:(出示“千仞岡”羽絨服店的招牌)猜猜看,這樣起名是什麼用意呢?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對名稱含義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讓學生認識到招牌和姓名一樣不僅僅只是一個稱呼,其中蘊含着不同的獨特含義。

活動二:交流收穫,解讀招牌文化

提出問題:各小組已經收集到了相當豐富的關於招牌的信息,小組代表依次展示。

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錯別字現象,組員可以補充。

2.呈現本組對招牌的分類情況,概括招牌取名的規律。

【設計意圖】1.全班參與,激發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慾望,讓討論聚焦到招牌的語言文字和表達含義上面。

活動三:迴歸生活,延伸招牌文化

提出問題:若干年後,你長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創業者,你準備開一傢什麼樣的店鋪?

1.請你爲自己的店鋪設計一塊有創意的招牌。

2.通過招牌“拍賣”活動,學生展示、解讀自己創作的招牌。

【設計意圖】換位思考體驗爲店鋪起名的過程,從而瞭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運用哪種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吸引大家眼球,招攬四方賓客。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物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3個自然段,每一段觀察角度、觀察的對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氣轉涼、黃葉飄飛寫出秋天的特徵。第二自然段取仰視角度,寫出天空的藍和高,以及雁陣的飛行方向和隊形變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嘆句充分表達作者面對秋天到來的喜悅之情。課文有兩幅插圖,其中“落葉、雁羣”與課文描述情景對應。“成熟的莊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樣的特點,留給讀者對於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學目的:

1.認識“秋、氣”等6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初步瞭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好“一”的不同讀音;

認識首次出現的“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3個偏旁。

教學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第個小組一份字卡)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請學生觀賞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2、板書課題——秋天,引導識記“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爲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要認識的字,注意讀準字音。

(1)課件出示一一出示生字,講解識記方法

秋、氣、了、樹、葉、片、大、飛、會、個。

A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樹”“葉”“會”.

B課件出示“葉”,讓學生說說發現這個字裏有幾個以前學過的字,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葉”。動畫呈現“口”和“十”兩個字慢慢靠近組合成“葉”

C“樹”和“會”講解同“葉”。

D指導讀“了”輕聲。

(2)開車讀(帶拼音的生字)。

(3)去掉拼音讀生字(課前準備好的生字卡片,分小組讀)

(4)教師出示詞語(:

秋天 天氣 樹葉 黃了 飛了大會

一片片 一會兒

(師重點教讀“一會兒”兒化音)

2、出示:帶“一”字的句子。

一一片片落葉

一羣大雁

一會兒排成

排成個“一”字

(1)指名讀

(2)齊讀

師小結:中國的漢字可真有趣同樣的一個字可變調讀出三個音太神奇了。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漸進)

三、再讀課文、積累應用

1、師配樂範讀。要求:生閉上眼睛,想像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答)

2、認識自然段並做標記。

課件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認識每段開頭出現的兩個空格就是一個自然段的開頭。

3、多美的秋天呀!學生自由讀,思考:秋天來了!什麼發生了變化?(生答)

指名讀(指導朗讀)

4、辯別:“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生讀,引導學生想像“一片”和“一片片”葉子從樹上飄落。

(2)課件演示辯別出一片樹葉和一片片樹葉,比較不同,體會“一片片”表示落葉很多。

(3)指導學生朗讀名子,抓住重點詞“一片片”體會飄落樹葉很多。

5、師生配合讀(把課文改成一首小詩)

天氣

,樹葉

,一片片葉子

天空

,。

一羣大雁

,一會兒

,一會兒

啊!秋天來了!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範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複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四、拓展延伸

總結昇華

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啊!秋天來了!

指導讀好感嘆句。

以“啊!秋天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句式抒發自己對秋天的喜愛。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 天氣 一片片 樹葉 葉子

飛了 一會兒

2、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詞語,快速過渡到第二課時的教學,並且在導入時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爲完成學習目標做好準備。)

二、指導書寫

1、學習撇、捺的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畫的書寫,教師示範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後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後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後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請學生找出生字中的'兩兄弟——“了”“子”,比較發現同異:“子”比“了”多一橫。

3、指導學生書寫“了”

(1)田字格板書範寫,請學生說說有幾筆,學生集體書空。

(2)學生整體觀察字形,教師提示書寫要點。

4、“子”字的書寫指導步驟同上,注意橫略長,寫在橫中線上。

5、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則:先撇後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畫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

(2)學生練習。

6、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的區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佔格位置的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的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範,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

7、 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範例,糾正;學生再練寫一個字。

8、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畫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繼續指導書寫,完成本節課中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訓練,同時注重對寫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遷移法來書寫生字,爲書寫更多的生字做好準備。教師總結了“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寫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其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板書設計:

秋天

天氣

涼了

樹葉

黃了

大雁

南飛

天空

藍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