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設計2.0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課標分析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範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瞭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學會複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5、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單元。第三單元選編的主要是描繪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賞這些作品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學習這些課文,要全身心投入,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語句。課文中多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注意體會他們的表達效果。

2、教學重點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品味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學情分析

對於這篇文章,我們作爲濟南的學生應該引以爲豪,對於濟南的'天氣我們也非常熟悉。關於老舍,學生們對他有了一個淺顯的瞭解,雖然說老舍對於孩子們來說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並沒有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對於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過本課學習,讓孩子們對老舍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牢記“着落、髻、看護、鑲、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正確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構建動場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自主學習

活動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濟南、奇蹟、倫敦、暖和、着落、髻、看護、鑲、寬敞、水藻、貯蓄、澄清。

3、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且畫出優美語句,進行背誦。

設計意圖:活動一爲達成教學目標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三、自主學習,交流探究。

活動二: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的天氣有什麼特點?

溫晴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明確:

(第一段對比第二段過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活動二爲達成教學目標2。

活動三: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出你欣賞的理由,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段。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b、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c、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e、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爲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按照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形式來表達。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b、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設計意圖:活動一爲達成教學目標2、3。

活動二:體驗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問:爲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爲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爲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設計意圖:爲達成教學目標4。

五、綜合建模

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爲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作業設置

A、你眼中的濟南是什麼樣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筆寫下來吧。

B、選擇課文中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的秋天》爲題寫一篇短文。

C、背誦文章的4、5、6段。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時間:一課時

上課,師生問好。

師:“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孩子寫的一首詠四季的詩。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爲此寫了許許多多的詩文。前一段時間我們舉行了古詩文背誦活動。現在哪位同學想爲老師和同學們背幾句呀?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其他學生也踊躍發言。)

師:同學們背誦的都是絕句或律詩,容量很有限,是取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景的。這一單元我們學習的寫景抒情散文,內容豐富極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這一單元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寫作寫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們先來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投影課題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師:提到冬天,你會有什麼感覺?會想到些什麼?

生:感到特別冷;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學紛紛舉手發言)

師: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木蕭條、亙古沉寂是我們這裏的冬天。那麼,“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這節課,我們一塊來欣賞一下。

師:首先請大家明確兩個學習重點: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方法;

2、朗讀並背誦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徵寫景;2、朗讀並背誦精彩的段落)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深情。

(師配樂背誦全文)

同學們,濟南的冬天好嗎?

生:好!

師:好在哪裏?

生: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不像我們這裏,呼嘯的北風令人受不了。

生: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不像我們這裏的冬天,即使有陽光,也是乾燥的冷的厲害。生:濟南的冬天很溫柔,水不結冰,倒還充滿了綠意。令人不禁想到我們這裏的春天。(學生們發言很踊躍)

師: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麼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體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寫此文的,閱讀這篇文章應注意哪些問題?(朗讀的感情、語速、語調和語氣)

師:在閱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①濟(j ǐ)南②倫敦(d ūn)③髻(j ì)④鑲(xi āng)⑤貯(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詞)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的都十分認真。那麼你認爲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呢?

生:我認爲作者心中充滿了感激,濟南的冬天給了他在北平和倫敦不同的特別溫柔的感受。生:我認爲作者懷着喜悅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在濟南這麼溫柔的地方過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悅的;同時,我認爲他還爲我們中國有這麼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師:那麼,你認爲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才更能讀出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生:用較輕聲、喜愛和欣賞的語調讀。

師:那請你來讀一下,好嗎?讀你認爲讀的最好的地方。

生:讀第一、二、三段。

師:你認爲他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好,能把那種如詩似畫的意境和作者喜愛、欣賞的心情讀出來。師:這位同學讀得確實不錯。哪位同學能不看課本,試着背一下,說一、兩句也行。(無人舉手)

師:那就再看一下,只看兩眼。誰來試一下?

(個別學生舉手,試着背誦。其他學生也開始不斷舉起手來。)

生:背第一段。

師:同學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真不簡單。下面聽教師來朗誦第一段,同學們再來感受一下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師:那誰說說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生:溫晴。

(其他同學也表示同意)

師:能說一下你的理由嗎?

生:在這裏,作者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了濟南冬天無風、有陽光、溫晴的特點。

師:說的非常好,用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重點。那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寫出你所到過的一個地方的特點?

(無人舉手)

師:那你先想一下。你從國小到國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學校的感受;你又到別的地方遊玩的感受等等。

生:對於一個久在田野瘋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淨几的教室裏讀書,那是一種幻想:教室裏的氣氛是溫馨的,知識的海洋無限遼闊。

生:對於一個久被遺忘的學生來說,能受到老師慈愛的撫摩,那是一種感動:老師的撫摩,是溫柔的、慈愛的。

(師長久無言)

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那麼作者是選取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認爲還有陽光、村莊。

(其他同學也表示贊同)

師:對。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投影這些詞語)等詞語,色彩鮮明豔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投影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師:濟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師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學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生:我認爲濟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生:我認爲這裏主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的熱愛之情。

生:類似的用法,我們在朱自清的《春》中還學過“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寫陽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結合什麼來寫的?生:山。

師: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呢?

生:比喻和擬人。

師:那麼“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們從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覺的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這幾句是從哪個角度寫的呢?

生:從人的感覺的角度。

師:好的寫景文,注意調動人自身的各種感官。這一點我們以後再詳細地學習。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瞭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同時又可以寫得生動形象。那麼哪個同學來總結一下?

(學生小聲討論)

生:我認爲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點;二要運用多種手法。

師:非常好。下面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本文的特色。

(學生再讀課文)

師: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佈置作業:模仿本文寫法,寫篇短文《校園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樸素筆墨寫景抒情,並抓住景物特徵來寫

教學重點:抓住景物特徵寫景,選用恰當比喻,朗讀並背誦。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讓學生談談所見過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讚美之詞引入

二、簡介老舍

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見書、課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濟南得着落

寬敞貯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響晴(很晴朗,晴朗無雲。)響亮(很明亮)。慈善(溫和,合乎人心意。)

秀氣(美麗而柔弱。)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濟南冬天?

——先寫異地之冬與濟南的冬天對比(天氣),再寫冬天的濟南(濟南冬天的山和水),寫山分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

2、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3、分析對比作用(三種感受之對比)

——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情,“寶地”表達愛濟南的感情。

4、朗讀分析第2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對山的感受。

——濟南冬天的山在陽光照耀下給人感覺特別舒適溫暖,作者用“曬、睡、醒”、“小搖籃”爲比喻寫出小山特別可愛,充滿溫情。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這段是緊扣“響晴”和“溫晴”來寫的,並分析形成這種特殊氣候的原因是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5、怎樣描寫人們的感受。

——不僅描繪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動(含笑、冬天慈善)

6、朗讀分析第3段薄雪覆蓋的小山,妙在哪裏?

——作者按空間順序描繪,用了系列比喻、擬人,把各處細部雪的光、色、態一一展現出來,有層次地寫出秀美景色和嬌美情態。

7、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山景?

——頂着“白花”的“看護婦”比喻雪光,“帶水紋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膚”“鑲銀邊”比喻雪態,“露出粉色”“害羞”擬人手法寫出雪態。從上到下,如工筆畫,描寫出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特別的嬌柔秀氣。“頂、鑲、穿、露”動詞準確生動。

8、朗讀,注意用較輕聲和喜愛欣賞的語調讀。

五小結、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濟南城山的特點

二、分析

1 朗讀分析第4段濟南城外遠山的特點

——寫出小山素淡雅緻的特點,有如一幅小水墨畫。“臥”寫出一種恬靜安逸的氣氛。

2 濟南冬天水的特點(“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可講講濟南多地下熱泉的特點)

——第一是暖,不但不結冰,不還冒着熱氣;二是綠,用綠萍、經水藻、柳影的綠烘托出水的.綠,寫出水的溫暖多情,富於生機;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藍汪汪,如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3 作者感情?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直接表達作者喜愛、讚美濟南的感情。

4 小結寫作特點

——1)善用比喻和擬人,寫出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準確而恰到好處,予人美感。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創設意境,流露深情,或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

3)注意色調對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描寫,既有簡筆寫意畫,又有細膩的工筆畫。

4)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喚起讀者體驗,仿如身臨其境

三、板書

濟南的冬天

老舍

一濟南的天氣

異地之冬 北平 倫敦 熱帶

(對比) 多風 多霧 日光毒,響亮

(奇蹟) (怪事) (害怕)

濟南的冬天 無風聲 無霧響晴 溫情

引出 “寶地”(喜愛)

二冬天的濟南

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 (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緻 (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的水:曖——不結冰

綠——溫暖多情,富於生機 (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 (空靈的藍水晶)

處處圍繞“溫晴”來寫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緻。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儘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於字裏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爲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爲晴,天空藍汪汪的,纔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麼?(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麼?(爲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讚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爲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麼呢?

啓示細緻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學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徵。

(2)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於景。

四、課後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多角度體現濟南的冬天獨特的美。

2、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點

理清脈絡,瞭解濟南冬天的總特點和描寫的角度。

三、 教學難點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用一句話描述冬天給你留下的印象,如:

冬天狂風呼嘯,一條條樹枝就像一條條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筆下,冬天卻富有別具一格的溫馨舒適之美。

(二)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作家。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茶館》《龍鬚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中文講師, 1929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山東也被成爲他的“第二故鄉”。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

(三)整體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寫風景不妨寫點實物,寫出詩情畫意。

老舍《談敘述與描寫》

(四)精讀片段: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從什麼角度,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了精細的.描繪?雪後的小山總的特點是什麼?選取喜愛的語句品味語言的妙處。

明確:景物:矮鬆、黃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銀白 暗黃 粉色)

順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點:秀氣,暗呼段首的“妙”字,體現“溫晴”特點。

寫作特點:

1.善用比喻和擬人,準確而恰到好處,給人美感。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調對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描寫。

(五)拓展閱讀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着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賞析語言特點。

(六)佈置作業

推薦閱讀《四世同堂》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爲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着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裏充滿了溫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

二、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瞭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戲劇《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爲“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後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藉助於《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着、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說說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情宜人的冬天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二)針對第二段提問:濟南的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三)研讀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後美景的喜愛和讚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採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爲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讚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着白雪的矮鬆”比作“守衛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錶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採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麼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溫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於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裏,那麼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後練習二

板書設計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適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綠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7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語言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從本單元教材編排的意圖來看,學習本課,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學到的比喻,擬人的修辭,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據此並結合本單元編排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三維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反覆美讀,提高學生欣賞品評美文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③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優美的語言,

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難點: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我以審美爲突破口,從審美角度進行閱讀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按照審美過程的規律,我把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設計成三個大板塊,即“課文品讀三部曲”: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並在每個板塊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爲這個環節的“眼”。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爲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輔之以如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示範品評法,個性化教學法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據此並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美文誦讀法,畫面再現法,鑑賞品評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漁。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課下佈置大家找來一幅最美的圖畫,自己配上一段欣賞畫面美的文字,要求儘量多地用上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準備課前交流。

(此環節的設置,用一種新穎,生動的形式解決字詞教學,既可以督促學生預習又可以初步訓練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導入新課

大自然多姿多彩,畫家用線條色彩描繪,音樂家用音符節奏表現,而文學家卻用優美的文字來表達。古詩有:“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冬天,在北方人們的眼中一向是寒風凜冽,冰封雪凍,然而在一代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被描繪得那麼美麗多情,溫馨可人,富有詩情畫意。那麼濟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裏?

請大家趕快走進《濟南的冬天》跟隨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環節我用優美的語言創設一種審美的閱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緒,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立時把學生引入學習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讀三部曲之一——發現美

1、美讀課文:即讀時一要正確把握語調,語氣,讀出感情,二要有適當的表情,如讀第二段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讀把教材的無聲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爲真情實感,以誦讀方式融入語文的音樂美,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阻攔地接受課文內容的感染薰陶。)

2、展示羅丹名言:“美是處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應該學會在生活和自然中去發現美!

請同學們把你們發現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別喜歡的語段畫出來,傾注感情,再次進行美讀,讀給組內成員聽,並推薦代表在班上讀給大家聽。師生點評。

(此環節的設置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美讀中發現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加深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從而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導遊,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你將分哪幾個方面來介紹

先列講述提綱,設計一下導遊詞,然後說給同桌聽聽,再找三名學生到班上給大家當導遊。

教師適時打出以下提綱供參考:

先用對比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溫情”的特點,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最後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當導遊這種活潑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口語交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此環節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整體感知課文是品味妙詞佳句的前提,可爲下面研讀課文奠定基礎,抓思路教學能綱舉目張。)

(閱讀散文,不仔細地咀嚼語言,就不能真正領會作品的美。欣賞妙詞佳句,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我設計的下一個環節是……)

 四、品讀三部曲之二——欣賞美

1、“評析式”品味欣賞

①教師評析示範:作者錘鍊詞語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練形象的詞語和精彩動人的比喻句,擬人句值得仔細品味。下面就請同學就你喜歡的'段落寫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說說你喜歡的理由。老師在課前對自己喜歡的作了一番評析,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同學們在評析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些關鍵的詞語和句子。老師將打印好的“薄雪覆蓋小山圖”評析分發給學生。

(本文運用比喻擬人,運用寓情於景的寫法,可是七年級學生年齡小,閱讀能力不是很強,特別是對寫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體會,理解不到位,這時教師的示範點撥就顯得尤爲重要,能做出實實在在的楷模,但教師應該主要充當組織引導者,示範點撥者和激發鼓勵者的角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所以重點應放在下一環節:學生評析交流上。)

②學生評析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獨到的閱讀體驗寫成鑑賞評析的文字,看誰能用特別得體,特別生動,特別詳實的語言展示出來。此環節爲了避免欣賞語段的重複,把五個段落分給八個組,每組成員完成本組段落評析任務外,還可選其它段落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對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這一環節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個性化行爲。課文中多次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肯定能得到學生的青睞,學生在點評交流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爲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重點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擬人,比喻寫法的好處,如:

(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除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外,還應引導學生體會到:

(1)

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

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相互吸納,會營造濃烈的讀書氛圍。國中學生好勝心很強,爲了拿出最好的東西更是用勁心思去理解,品味,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他學生來講,能夠聽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時也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起到激勵的作用。)

2、體驗反思:體會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讚美之情的句子。探究“爲什麼老舍眼中濟南最美”

(本環節要在探究中突破難點,在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老舍與濟南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資料交換閱讀,學生得知老舍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潑灑筆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濟南的馬車,洋車,大蔥,秋天,冬天,齊大校園等景物,寫出了長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過探索會發現,老舍之所以把濟南的冬天寫得那麼美,是因爲他對濟南有着深厚的熱愛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文章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並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讓景更美,情更真。並理解體會別林斯基的名言“美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

 五、品讀三部曲之三——“創造美”

1、如果你喜歡寫作,你可以把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也可以對課前準備的優美畫面再次進行描寫,注意要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如恰當的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寓情於景的寫法。

2、如果你擅長繪畫,就畫出想象中的濟南美景。

(讓學生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內容,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創造美,這種教學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有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第一題的設計意圖: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與本課開頭照應。第二題的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通過這項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學生想象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通過一幅幅畫面的描畫和欣賞,使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動,使他們在和諧愉悅中得到陶冶,產生強烈的審美慾望,急於次走進文本,對課文去做審美體驗與鑑賞。)

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 描寫景物並情景交融的寫法,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2.反覆誦讀,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抓 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用案人自主創新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疑,激發興趣

朱自清的筆下,江南的春天,風和日麗,山清水秀, 草長鶯飛,百花爭豔;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怎麼樣呢?他在《濟南的秋天》裏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上帝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1.作家作品。

(1)學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課件展示)

老舍(18 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滿族人,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茶館》等,散文清新優美。

2.關於濟南。

位於山東境內,南面爲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有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他們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其他地方的冬天氣候截然不同,城內多泉水,號稱“泉城”。

3.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 生注意教師語感的把握。

(課件展示冬景圖)

4.學生自由讀。

(1)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 件展示)

響(xiǎng)晴 着(zhuó)落 寬敞(chǎng) 貯(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狹(xiá)窄 空靈

(2)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朗讀本文方法。如語速較慢、語調柔和、語氣親切、讀出喜愛之情等等。

教師點撥:朗讀課文時,腦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5.學生展示讀,可配樂。

師生共同體會朗讀的情感把握。

三、整體把握,理清全文脈絡

教師提示閱讀方法:粗讀,把握基本內容;細讀,理解主題,揣摩生動的描寫,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述的。

1.學生默讀,思考。

(1)用一句話概述對全文的總體印象。(可從不同角度)。

(2)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

(3)文中具體描繪了那些景物?

(4)作者對景物怎樣描寫?

2.學生合作討論上面問題。(師生共同總結)

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個畫面:陽光下的濟南、雪後的山景、濟南冬天的水。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進行體會。

四、創新活動——當一當導遊(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導遊,根據剛纔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要給一個沒有到過濟南的人介紹濟南冬天的特點,你準備怎樣解說?請用自己的語言整合濟南冬天的主要內容。

2.小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師點評。

五、小結

1.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知。我們明確了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對濟南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導遊活動,加深了我們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與理解。

2.再次細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斷,揣摩、品味。

第二課時

一、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聽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緻。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儘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於字裏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爲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爲晴,天空藍汪汪的,纔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課件出示練習題。

(師生合作完成。) (針對課文第1段。)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麼?(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麼?(爲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 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教師點撥: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六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的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讚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致, 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 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資料寶藏

1.寫作背景

老舍1924年隻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想北平》)爲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終於在1929年夏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纔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由於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

2.相關知識

北京娛樂信報 20xx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爐) 時間: 6月6日 — 6月20日 參加人數:14萬多人 一直以來爭議很大的“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於 6月20日 正式揭曉,十大獲選偶像名單出爐,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說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盡,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將授予他。作爲一名滿族作家,老舍狂熱地迷戀單絃、大鼓這些俗文化,他的小說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話劇《茶館》更是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3.《冬日絮語》(馮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年是冬日中間的分界。有了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歲月一天天變短,直到殘剩無多!過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時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爲了。

歲月是用時光來計算的。那麼時光又在哪裏?在鐘錶上,日曆上,還是行走在窗前的陽光裏?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節候變換着鏡框裏的風景。冬意最濃的那些天,屋裏的熱氣和窗外的陽 光一起努力,將凍結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總是先從中間化開,向四邊蔓延。透過這美妙的冰洞,我發現原來嚴冬的世界纔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總有陰影遮翳,蔥蘢卻幽暗。小樹林又何曾有這般光明?我忽然對老人這個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閱盡人生,脫淨了生命年華的葉子,纔會有眼前這小樹林一般明徹。只有這徹底的通徹,纔能有此無邊的安寧。安寧不是安寐,而是一種博大而豐實的自享。世中爲唯有創造者所擁有的自享纔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來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臺上說:“看吧,多漂亮的大葉子!”

這葉子像一隻只綠色光亮的大手,伸出來,叫人欣賞。逆光中,它的葉筋舒展着舒暢又瀟灑的線條。一種奇特的感覺出現了!嚴寒佔據窗外,豐腴的春天卻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從有了這盆“香棒”,我才發現我的書房竟有如此燦爛的陽光。它照進並充滿每一片葉子和每一根葉梗,把它們變得像碧玉一樣純淨、通亮、聖潔。我還看見綠色的汁液在通明的葉子裏流動。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鮮紅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綠的,心靈的血液是透明的,因爲世界的純潔來自於心靈的透明。但是爲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說自己純潔,而整個世界卻仍舊一片混沌呢?

我還發現,這光亮的葉子並不是爲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爲了證實陽光的明媚、陽光的魅力、陽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時證實着另一個事物的存在。偉大的出現說明庸人的無所不在;分離愈遠的情人,愈顯示了他們的心絲毫沒有分離;小人的惡言惡語不恰好表達你的高不可攀和無法企及嗎?而騙子無法從你身上騙走的,正是你那無比珍貴的單純。老人的生命愈來愈短,還是他生命的道路愈來愈長?生命的計量,在於它的長度,還是寬度與深度?

冬日裏, 太陽環繞地球的軌道變得又斜又低。夏天裏,陽光的雙足最多隻是站在我的窗臺上,現在卻長驅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牆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佇立在陰影裏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無聲地微笑了。

陽光還要充滿我的世界,它化爲閃閃爍爍的光霧,朝着四周的陰暗的地方浸染。陰影又執著又調皮,陽光照到哪裏,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後。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見被陽光照得晶晶發光的遊動的塵埃。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與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裏?黑夜與晨曦的界限呢?來自於早醒的鳥第一聲的啼嗎……這叫聲由於被晨露滋潤而異樣地清亮。

但是,有一種光可以透入幽閉的暗處,那便是從音箱裏散發出來的閃光的琴音。魯賓斯坦的手不是在彈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靈;他還用手思索,用手感應,

用手觸動色彩,用手試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們像明明滅滅、強強弱弱的光束,散佈在空間!那些旋律片斷好似一些金色的鳥,扇着翅膀,飛進佈滿陰影的地方。有時,它會在一陣轟響裏,關閉了整個地球上的燈或者創造出一個輝煌奪目的太陽。我便在一張寄給遠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賀卡上,寫了一句話: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樂裏。

冬日裏最令人莫解的還是天空。

盛夏裏,有時烏雲四合,那即將被崢嶸的雲吞沒的最後一塊藍天,好似天空的一個洞,無窮地深遠。而現在整個天空全成了這樣,在你頭頂上無邊無際地展開!空闊、高遠、清澈、莊嚴!除去少有的飄雪的日子,大多數時間連一點點雲絲也沒有,鳥兒也不敢飛上去,這不僅由於它冷冽寥廓,而是因爲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頭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間,寒空中才有星星閃爍。這星星是宇宙間點燈的驛站。萬古以來,是誰不停歇 地從一個驛站奔向下一個驛站?爲誰送信?爲了宇宙間 那一樁永恆的愛嗎?

我從大地注視着這冬天的腳步,看看它究竟怎樣一步步、沿着哪個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讀出重音和勾連。掌握課後生字詞及課下註解,並能運用。重點理解比擬手法及作用,兼顧品味運用對比、反覆、設問、排比的語句。能夠區分實寫與虛寫的語句。會寫200字的家鄉冬景,寫出景物的特徵。

二、藉助解讀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理解蘊含句中的美好情感。藉助想象讀懂文中的詩情畫意的具體體現。

三、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問題,教師點撥,課後閱讀四季寫景文。

【教學安排】

兩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並識記。

二、作者簡介(略)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時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並識記。

3、從文中找出運用比擬的句子,並說說它們對寫景和抒情起到怎樣的作用。(教讀過程中回答)

二、作者簡介(略)

三、解讀課文

1、誦讀全文,注意讀出重音和勾連。(完成積累拓展四)

2、課文主要寫了哪幾種景物,反映了濟南的冬天什麼特點?(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運用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4、“理想的境界”蘊含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說冬天的濟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鑑課文寫家鄉冬天的景物,不少於200字。(完成積累拓展五)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閱讀輔助資料

3、預習新課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

2、學習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

3、正確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法。

情感目標:

5、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1、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概括提煉、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爲“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老舍於某年離英回國,某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某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比較豐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

2、注音

濟(jǐ)南倫敦(dūn)一髻(jì)兒貯(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護薄(báo)雪暖和(huo)鑲(xiāng)澄清(chéng)寬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詞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溫晴:溫暖晴朗。

安適:安靜而舒適。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肌膚:肌肉和皮膚。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水藻:生長在水裏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澄清:本課指水清澈見底。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課文,教師點評。

3、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並說出理由。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思考以下問題:

(1)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徵”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溫晴)

(2)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山景、水色)

劃分段落:第一部分:(1)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爲二層)

(第3段)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山景(第4段)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第5段)城外的遠山——淡雅;

水色(第6段)綠、清、亮

四、探究質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從什麼角度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對比方式。總起全文,爲下文的具體描寫做鋪墊。

北平(大風)寒濟南(無風聲)暖

倫敦(無日)暗濟南(響晴)明寶地

熱帶(日毒)熱濟南(溫晴)溫

2、這裏運用對比手法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奇蹟”、“怪事”、“害怕”、引出讚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爲“沒有風的”行不行,爲什麼?

明確:沒有風聲不等於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十分準確的。

五、作業

1、找出你認爲美的句子,讀一讀,背一背。仔細品味,想想好在哪裏。

2、蒐集描寫冬天的語句至少一則,古詩詞至少三句以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於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慾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1)用了什麼寫法?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籤提問

4.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A類:完成課後練習二

教師視察後覈對答案。

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後半部分:A類

2.鞏固生字生詞。A類

說課精要

未學之前首先背誦,此做法很好地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寫作及語言的積累。其次解決課文采用先總後分法,易於總體把握。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難點: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麼景,是怎樣寫景的,爲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10.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爲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寫完交流。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A類

2.完成掌握語文本課的有關內容。B類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計劃: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的文學知識,掌握本文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一課,我們學習了《春》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從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機。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無數可以值得讚美的東西,在冬天,人們也許看到過白雪皚皚的銀白色的世界,那麼,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誰能說說?(指名說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濟南這個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們學習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題及作家、作品介紹。

這是一篇寫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國小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地同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爲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1930年前後,老舍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爲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僞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2、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溫晴:本課指天氣械極爲晴朗、明亮、溫和。

安適:安靜而舒適。

肌膚:肌肉和皮膚。

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

水藻:生長在水裏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

澄清:本課指明亮,透明。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

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3、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計練習題。

4、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問題質疑。

二、導入

1、作家作品導入。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國小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

2、導語

老舍對濟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愛的,一切都有是可愛的,真是一方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當們探究課文時,當一幅幅畫面浮現在你的腦海裏時,你將進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三、正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3、探究質疑:請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討論並歸納:文章可分爲三部分。(劃分的依據是描寫的景物不同)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

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寫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又分爲三層)

第一層: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層;寫雪後的山景。

第三層:寫城外遠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質疑:第一自然段怎樣寫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石感情?

討論並歸納:通過三組對比來寫。

(1)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2)倫敦的暗————濟南的明

(倫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見太陽,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3)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熱帶地方的日光永遠是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濟南有溫晴的天氣。

4、探究質疑:這裏運用對比手法有什麼好處呢?

討論並歸納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由“奇蹟”、“怪事”、“害怕”、引出讚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質疑:“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爲“沒有風的”行不行,爲什麼?

討論並歸納:沒有風聲不等於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十分準確的。

四、小結

文章一開頭,就緊緊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天氣特點,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下文描繪的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計練習一。

2、選用教案後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

二、導入

1、寫文章爲什麼要學會分析抓住景物的什麼特徵,是怎樣描寫景物的,爲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的。

2、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課文中濟南美好景色語句,並質疑。

三、研討新課。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探究質疑:文章第一段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第二段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這兩段是怎樣轉過來的?(分析過渡句或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而寫到濟南冬天的山。

3、探究質疑: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4、探究質疑:作者怎樣寫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討論並歸納:

(1)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2)“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5、探究質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間、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了秀美聯社的山景。

6、探究質疑:“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7、探究質疑: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辭手法來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

(2)比喻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

8、探究質疑:第四自然段怎樣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來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來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9、探究質疑: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10、探究質疑:這段文字還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呢?

討論並歸納:可讓學生各抒已見。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現出濟南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徵。

11、探究質疑: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

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

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着“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12、探究質疑:篇末用“這就是濟南的冬天”作結,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四、小結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第2段開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裏“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五、作業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濟南冬天總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寫景方法,仿寫片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寫景方法學以致用,進行片斷仿寫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西湖,把夏天的賜給瑞士,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我們剛剛學過朱自清的《春》和樑衡的《夏感》,他們筆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生命力、勃勃生機;熱烈、緊張、急促)。沒得上帝賞賜的春和夏就已經那麼迷人了,這個深得上帝厚愛的濟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跟隨老舍去領略一下濟南的冬景吧!

二、整體感知

(聽範讀,思考問題)

1、作者的眼中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怎樣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詞來概括?

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個特點作者是通過哪兩種景物來體現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讀

1、老舍先生抓住“溫晴”這一主線,雖然只選取了山和水兩種景物,但是卻向我們呈現了四幅美麗的濟南冬景圖,你能爲這些風景圖取一個動聽的名字嗎?

老師先來示範一下:第一幅圖主要寫的是陽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陽光朗照圖,其他三幅圖請同學來取?

陽光朗照圖、薄雪覆蓋圖、城外遠山圖、空靈水晶圖

2、四幅景物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

過渡:同學們描述的每幅圖都非常的美,老師都喜歡。但如果一定要說最喜歡的話,那老師會選擇第二幅圖——薄雪下的山景圖。爲什麼呢?我們一起從這幅圖畫中找尋答案吧。

3、集體朗讀

一般說來,冬天凜冽的寒風已經讓給人感覺很冷了,而下雪過後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爲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

4、爲什麼作者會認爲下點小雪後會更妙呢,這個妙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閱讀,找出你認爲能體現小雪之後的小山更妙的詞句,並說說妙在哪裏呢?)

①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運用比喻,鬆的青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寫出了小雪後矮鬆的秀美形態。

頂:準確表現了“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並暗指這是“小雪”,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鬆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

運用比喻,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彷彿給藍天鑲上了銀邊。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裏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着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決非僅山尖是白的

③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運用比喻,白雪和暗黃的草色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襯

運用擬人,(想象)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寫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動人的形態

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山坡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寫出夕陽映照下雪嬌美的顏色和情態,以及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師總結:作者通過矮鬆、白雪、草色、斜陽這些景物來襯托雪的顏色與情態,從而生動形象的體現小雪後的小山更妙的。這是對小山妙的一個具體分析,那麼文中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薄雪後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圖的特點——秀氣。作者就是抓住秀氣這個主要特徵,通過一系列妙景來體現來突出。

5、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過程中,作者採用了一種怎樣的描寫順序?(找出表示順序的詞)

從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過剛纔的賞析,同學們覺得我們能從這段中學到哪寫景的方法?

師生歸納板書: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順序,修辭運用,用詞的正確、虛實結合

7、其實,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蓋下的山描寫得如此亮麗多彩,除了剛纔我們所說的要抓住景物特徵,注意寫景的順序和修辭運用之外,老師覺得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哪一點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對景物的'熱愛)

補充作者經歷及簡介:本文約寫於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他從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七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爲他的“第二故鄉”。正因爲融入了他的故鄉之情,所以將濟南的山色描寫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麼對於老舍,同學們還知道關於他的哪些資料嗎?(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

四、學以致用

剛剛我們通過賞析第二幅圖,總結了一些寫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下面請同學們仿照這幅圖,借鑑其中的一些寫法,學以致用。

1、改寫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動。(比喻、擬人、動詞選擇)

羣山把小山村圍在中間

山伸出長長的、彎彎的手臂,把村莊溫柔地擁在懷裏。(擬人、動詞地選擇)

2、片斷仿寫:描寫我們校園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筆來表達你對校園的熱愛吧!

要求:字數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徵,運用修辭手法(1-2)種,注意用詞正確

學生當堂練習,教師挑選2-3篇進行點評

五、課堂總結

學生總結:學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寫作方面的)

教師總結:領略到了老舍筆下的北國之城濟南與衆不同的冬季景觀,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觀,此外通過本文的學習還學到很多寫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徵,注意寫景順序,運用修辭等等,希望本節課的歸納的寫作方法能運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業佈置

1.試用所學雪景圖的方法來品讀其他三幅冬景圖。

2.沒完成的同學課後仿寫完,完成的課後修改。

課後評析:

本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採用了讀寫結合的方法,就一個重點語段作爲閱讀分析的範本,然後從中總結寫作方法進行學以致用。。

教學結構上設置了“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學以致用”等三大教學板塊,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老舍《濟南的秋天》裏的一段話作爲導入,引起學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賞析過程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十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指導性。其間穿插相關的優美圖片,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互動性較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訓練。學以致用部分對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熟悉課文,同時使學生都覺得這樣的片斷寫作有章可循,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並且通過自己作品與課文比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

一、教學背景

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教材分析整個單元都是寫景抒情類的文章,要求學生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還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春》的基礎上已經對寫景抒情類的文章有所瞭解,本文重在鞏固和強化。同時繼續強化和提高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欣賞寫景抒情類文章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讀準重音和停連,懂得發現生活中的美,描寫生活中的`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欣賞品讀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詞語,學會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情景交融的妙處。

教學重點朗讀、品讀課文,欣賞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詞語。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描寫生活中的美。

教法學法小組合作探究

二、教學過程(示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你喜歡冬天麼?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樣的?

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着老舍一起去發現《濟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麗。自主思考聯繫生活,意會導入。

2、走近作者補充介紹作者老舍學生介紹瞭解作者、作品常識。

3、聽課文錄音或教師朗讀,學生在語言的薰陶中感悟。播放音頻或示範朗讀

聽範讀,並整體感知在聽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品語言之美引導學生賞析文本。

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描寫順序

語言特點(煉字、疊詞等)

寫作手法(對比、情景交融等)

小組合作,多個角度賞析課文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感受文章寫景的妙處。

5、品味、質疑

引導學生品讀其他精彩語句,並提出疑問。

結合預習以、相關練習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未解決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6、小結景物描寫技巧

1、佈局精心,層次井然

2、運用修辭妙筆生花,文采斐然。

如比喻、比擬等。

3、妙用動詞、形容詞,語言精美。

如“響晴”、“溫晴”、“臥”等。

4、巧用對比,特點突出。

5、按照一定順序(從高到低)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總結本文寫景技巧一課一得,在學習完《春》的基礎上,再鞏固寫景技巧,學以致用。

三、作業佈置:

選取四季中你次喜歡的景物進行描繪,字數300—500字左右,請運用課堂學到的描寫方法,至少要用上2種修辭手法。

四、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

結構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襯托濟南的“暖”;以倫敦的暗,襯托濟南的“亮”;以熱帶地方的“熱”;襯托濟南的“溫”。將濟南的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特徵,勾勒出來。

第二部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遠山,“空靈”水晶圖。寫陽光下濟南的全景。

中心

表達了作者對溫情的濟南的冬天的喜愛與讚美,寄予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寫作特點

抓住景色特點描寫。

按順序、佈局、謀篇層次井然。

比喻、擬人

情景交融

問題

1和2 5段什麼關係?

答:總分關係

找出第二段的過渡句,作用?

答:“設若 出奇”作用:承上啓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

第1段的作用?

答:點明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總領下文,“溫晴”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第5段“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作用?

答:最後的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觀感,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點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陽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各有什麼特點?

答:陽光普照下的山:可愛,充滿溫晴,溫暖。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媚秀氣城外遠山:素淡雅緻

濟南冬天的水:溫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麼順序寫?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間順序。

寫綠萍、綠水藻、垂柳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襯托了水的溫暖、多情、澄清。

寫空中、半空中、天上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點,襯托了水的清澈。

對比:

北平的冬天風多,濟南沒有風聲;倫敦冬天多霧,濟南冬天響晴;熱帶日光毒,響亮的天氣,濟南冬天溫晴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修辭: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擬人,“睡着”“喚醒”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小山的充滿溫晴、可愛、溫暖。

(3)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擬人。

(4)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日本看護婦。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溫晴的特點。

(5)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擬人,作用:“鑲”字將“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銀邊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擬人、比喻,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山坡上斑駁美麗的景色。

(7)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擬人,作用:形象的寫出了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神態和秀麗的景色。

(8)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擬人。

(10)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擬人,作用:“臥”字用來寫山莊,寫雪,寫他們的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11)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比喻。

(12)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擬人。

(13)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擬人,作用:“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寫出了水的多情,而這樣寫的目的,更是爲了寫“綠”,寫“綠的精神”的珍貴、可愛、美麗。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作用:寫出了天空的純淨、蔚藍,襯托出了水澄清的特點。

1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溫晴的特點。第2句:擬人,描繪出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情態和秀麗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雪後山景的?請找出標誌方位的詞語。

答:按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妙處是什麼?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點綴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氣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對濟南小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15、《春》和《濟南的冬天》你喜歡哪一篇?請說出理由來

答:答案不求統一,舉例:喜歡《春》因爲首先其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從幾方面細細描繪,最後又總寫,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次,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將難寫的春寫得神韻透徹。

16、課文第1段中說“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可否改爲“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的”?

答:不能改,因爲原句表明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但並非沒有風,符合實際情況。改後就成了沒有風了,不符和客觀事實,所以不能該。

17、課文主要抓住濟南的冬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答:溫晴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徵。

18、聯繫全文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中“這”指代什麼?這句話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指的是上文所寫到的濟南的山、水等景物,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19、比較下面一組句子的表達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2)那水呢,不但不結冰,還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答:(1)句運用“反倒”一詞表明濟南的水與衆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中的“還”字則顯的太過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