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設計2.11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一:《濟南的冬天》第一課時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繼朱自清的《春》之後的第二篇優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細緻觀察濟南的冬景,把心中對濟南冬景的喜愛以及對自然山河的讚賞之情通過筆墨描繪出來,創作出這麼一篇優美的散文。本課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大自然。通過反覆朗讀本課文,在學習《春》之後繼續加強朗讀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加強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認識,閱讀更多的文章來加深體會文中細膩的描寫,進一步體會寫景抒情的文學創作方法。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新生在上一節課瞭解了文學作品中自然的描寫,賞析了優美的語言,發揮想象,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重點學習了比喻對文學語言的潤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鍛鍊了理解文學語言的思維能力。對於朗讀方面仍需加強學習,體會文中感情。

四: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裏帶有溫情的濟南山水,發揮想象,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重點

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以及喜愛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筆下冬日裏帶有溫情的濟南山水,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六:教學難點:

發揮空間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繪出的景觀,體會文學作品的語言對空間的塑造以及傳達情感的魅力。

七:教學時間

40min

八:教學設計

立足點:“看”(順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裏觀覽冬日裏的濟南。)

導入:5min

冬天的電影場景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順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認識冬天裏的濟南,在想象的世界裏觀覽冬日裏的濟南。

檢查預習:5min

藉助註釋,瞭解作者背景。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字詞,讀三遍。(基礎鞏固)

朗讀技巧學習:10min

跟着錄音,低聲跟讀,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連。(初步感知作者細膩文筆及對濟南,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問題一:5min+12min

順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麼自然美景?各自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觀在文中用筆畫出來,五分鐘之後請同學來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話簡單描敘出來。(鼓勵積極發言,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理清文章層次: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總體感受、濟南的小城、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裏的水)

課堂總結:3min

瞭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詞鞏固、朗讀初步學習以及對文章層次的梳理。

九: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一遍,朗讀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的句子,試着思考一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十: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覆朗讀,體會詩化意境,把握作者抒發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濟南冬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方法,品味比喻、擬人等修辭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由老師的一段話語讓學生篩選出有關課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就是《濟南的冬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去領略濟南冬天的美。

板書課題

一、作者簡介

由一位同學介紹,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讀文過字詞關

1、指名讓學生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聽讀,指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

2、在本段中,有三個修飾天氣的近義詞,找出來並辨析。

通過學生的辨析,導出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正因爲與別的地方天氣進行對比,作者稱讚濟南是個寶地。

3、歸納品讀

讓學生速讀剩餘文段,歸納出所寫的主要內容山和水。

三、品文尋美

1、設置問題

(1)作者寫山景抓住什麼特徵來寫的?怎樣突出這個特點的?

(2)寫山的特點又是怎樣賦予其不同的情態?

學生試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酌情指導。

2、找一找

作品爲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情”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揮想象寫處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可從修辭、詞語的運用、色彩等方面來說)

3、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寫水的文段。

由學生自行得出濟南的冬天水色綠、清、亮的`特點,同時品味學習寫景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妙處。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學了《濟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們對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家鄉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圖片,指導學生將本文所學的寫景方法即:詞語的準確運用,色彩的處理,還有比喻、擬人的妙用應用到習作當中,從而使自己筆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設計

濟 山美 可愛、慈善、秀氣

南 無風

的 溫晴 無重霧 對比 寶地

冬 無毒日

天 水美 綠、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緻。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儘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於字裏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爲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爲晴,天空藍汪汪的,纔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麼?(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麼?(爲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讚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爲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麼呢?

啓示細緻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學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徵。

(2)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於景。

四、課後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下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之第五節,是現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溫和、冬日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文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好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全文脈絡清晰,行文有序。先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後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在景物描繪中,不但運用了大量恰當的比喻和擬人句,更在詞語選用方面十分講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極富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學中,在鍛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着重通過分析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而感悟文中描繪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語的精當,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欣賞景物描寫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當然,在開課之前,不忘告知學生,一切的答案你們那裏,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不失爲明智之舉,因爲學生在解讀文本之前,就已經獲得了自信。這樣,他們已不僅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敢於積極主動,敢於去自由發揮想像的翅膀,展開合作探究課文,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紹,課下注釋已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解讀,不必再去贅述,瞎耽誤學生的時間。生詞教學也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解決,不必過於追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知、能目標:

1、能有感情的熟練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5、培養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賞析

情、價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說說本地冬天的氣候、景象。接着,引導學生說出學過或知道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詞句(柳宗元的《江雪》、《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讓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氣,與課文中的冬景形成鮮明對照。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是另一番風味,到底是怎樣的別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們帶着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範讀課文。

1、學生聽讀,作勾畫。

2、點評。

三、自讀、朗讀,整體把握。

1、邊朗讀(學生模仿範讀,大聲朗讀),邊勾畫生詞,查工具書,準備朗讀比賽。

2、幫助老師將課文科學合理的分成四個任務塊,並說明你這樣分組的理由(爲下節課分組研習、討論做好準備)。

(第一自然段爲一組,第二自然段爲一組,第三四自然段爲一組,第五自然段爲一組。按照:冬天的特點—山景—雪景—水景層次。)進一步歸納出課文的主要脈絡:

小山搖籃圖

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雪霽初晴圖

空靈水晶圖

3、學生推薦重點生詞。着落、髻兒、鑲上、水藻、貯蓄、澄清

4、小組內交流。

5、集體交流。

四、朗讀、感悟:

1、師生展開朗讀比賽。

2、自選段落,讀完後說說自己爲何選讀該段。自己是用何種情感朗讀的?如何把握的,你認爲自己讀到了什麼。

3、學生點評。

4、大家公認的優美段落齊聲朗讀。

五、佈置作業:

課下按組分工,蒐集資料,準備下節課討論。

熟練朗讀課文。

積累優美文句。

第二課時

一、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1、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小組內交流。

2、互動、研習該句的妙處(修辭、選詞)。

3、小組內形成共識,並推薦出發言的代表。

4、如果任務提前完成,可以幫助其他組解決問題。

5、教師巡視、指導。

二、集體討論,教師點撥。

第一組:預設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接着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再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最後把濟南與整個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這主要運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沒有風聲;倫敦,響晴;熱帶(指新加坡),毒曬;北中國,溫晴。對比)

2、“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能否把“聲”字刪去,爲什麼?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聲”字去掉,說成“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3、文中的“毒”“響亮”又是什麼意思?

這裏“毒”是厲害的意思,“響亮”一詞,一般用來形容聲音的宏大,根據上下文判斷,在此處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沒有告訴我們濟南冬天的特別之處呢,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呢?

特點有“沒有風聲,響晴,溫晴。”明確:總特點是“溫晴”

第二小組:預設

1、想想,文章怎樣由寫總特點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陽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適的小搖籃

第三小組:預設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

3、“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4、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寫出雪色嬌美的情態;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點撥:

1、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

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2、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讀要求: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5、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6、總結:薄雪覆蓋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遠山;是張小水墨

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

檢查: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進行答題。

①全段的層次劃分是:全段分爲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矮鬆、山尖、草色、陽光。

③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④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化靜爲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⑤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組:預設

研讀第5自然段: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綠和清亮,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3、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4、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寫水色:

提問]

三、總結:

1、爲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3、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爲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四、比較閱讀:《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五、作業設計:

1、寫一段文字描寫你家鄉的冬天,並能恰當的運用各種修辭手法。

2、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

3、課後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

六、附件材料: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附板書:

沒有風聲

總特點:溫晴的冬天響晴

毒曬

陽光下的山:暖和安適的“小搖籃”

山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遠山:是張小水墨畫

碧綠

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帶領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裏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帶着疑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並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讚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徵是什麼?

3.分組討論:圍繞着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讚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爲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朗讀文本中理解、解決問題。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採用什麼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麼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爲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培養學生相互交流查找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景物的特點。

(四)語言運用與品味

1.教師導入並設計問題,請學生展示朗讀,帶着同學們再品析課文,思考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於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2)我認爲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2)詞語選用上十分講究。

舉例: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設計意圖】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瞭解品賞語言的角度。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五)活動學習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徵,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佈置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效果。2.課堂知識的學以致用。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

2.學習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

3.正確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法。

情感目標:

5.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1.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概括提煉、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爲“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自然風光秀麗,旅遊資源比較豐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

2.注音

濟(jǐ)南倫敦(dūn)一髻(jì)兒貯(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護薄(báo)雪暖和(huo)鑲(xiāng)澄清(chéng)寬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詞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溫晴:溫暖晴朗。

安適:安靜而舒適。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肌膚:肌肉和皮膚。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水藻:生長在水裏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澄清:本課指水清澈見底。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課文,教師點評。

3.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並說出理由。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思考以下問題:

(1)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徵”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溫晴)

(2)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山景、水色)

劃分段落:第一部分:(1)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爲二層)

(第3段)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山景 (第4段)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第5段)城外的遠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綠、清、亮

四、探究質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從什麼角度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對比方式。總起全文,爲下文的具體描寫做鋪墊。

北平(大風)寒濟南(無風聲)暖

倫敦(無日)暗濟南(響晴)明寶地

熱帶(日毒)熱濟南(溫晴)溫

2.這裏運用對比手法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奇蹟”、“怪事”、“害怕”、引出讚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爲“沒有風的”行不行,爲什麼?

明確:沒有風聲不等於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十分準確的。

五、作業

1.找出你認爲美的句子,讀一讀,背一背。仔細品味,想想好在哪裏。

2.蒐集描寫冬天的語句至少一則,古詩詞至少三句以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7

第 二 課 時

一、導入

⒈寫文章爲什麼要學會分析抓住景物的什麼特徵,是怎樣描寫景物的,爲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的。

⒉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課文中濟南美好景色語句,並質疑。

二、研討新課。

⒈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質疑:文章第一段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第二段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這兩段是怎樣轉過來的?(分析過渡句或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而寫到濟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質疑: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⒋探究質疑:作者怎樣寫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討論並歸納:

⑴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⑵“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⑶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⒌探究質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間、至山坡、山腰,有層 次地寫出了秀美聯社的山景。

⒍探究質疑:“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7探究質疑: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辭手法來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

⑴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

⑵比喻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

⒏探究質疑:第四自然段怎樣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來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來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第三課時

1探究質疑: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⑴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 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探究質疑: 這段文字還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呢?

討論並歸納:可讓學生各抒已見。

⑴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現出濟南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⑵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徵。

3 探究質疑: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

文 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

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着“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 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4探究質疑: 篇末用“這就是濟南的冬天”作結,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5、小結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第2段開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裏“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8

一、課題:《濟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點:

1、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2、培養學生“細緻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五、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爲一篇美文,語言樸實清新,作爲感知,感悟文章內容與風采的朗讀形式是多樣的,如配樂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散讀。

2.問題式教學法。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嚴密思維、拓展想像。

3.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前一篇課文《春》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寫景散文的一般閱讀方法。

六、教具:多媒體教學

 七、課時安排:兩課時

八、課型:講讀課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後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嚮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2.作者與課文:

作者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

老舍是滿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個貧民的家庭。1918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先後做過國小教員、中學教員;1924年,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漢文;1930年回國後,曾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積極參加進步文藝界的各項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老舍正在美國講學,他接到了周恩來邀請他回國的信,便立即動身,於同年12月回國。

老舍自1924年開始創作,發表了不少極有影響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課文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時寫的。出生在北京,又剛從英國回來的老舍,十分喜歡濟南。他曾經這樣說:“從民國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濟南住過四載。在那裏,我有了第一個小孩,即起名爲‘濟’。在那裏,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裏我努力地創作,快樂地休息……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3.解題:《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4.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⑴朗讀課文,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然後思考一下問題。

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濟南冬天的“溫晴”。)

⑵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⑶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着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5.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⑴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②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全段分爲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哪些景物來烘托出來的?(矮鬆、山尖、草色、陽光)

④找出這一段哪些動詞用得比較好?(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⑤找出這一段哪些色彩詞用得比較好?(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⑥這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⑦說說你對全段朗讀上的體會?(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7.整體朗讀第三語段,體味作者的寫作語言。

8.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初步瞭解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獨特感受。

9.佈置作業

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這篇課文的朗誦方法,瞭解了大致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去品位、體悟“濟南的冬天”。

2.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⑴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③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3.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爲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4.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請思考以下問題: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爲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5.對文章的把握:

⑴誦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⑵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

的地理環境。)

⑶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⑷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⑸“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⑹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

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⑻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

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

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⑼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

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⑽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

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6.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⑴《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7.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爲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8.板書

地形(小山、圍、圈兒、搖籃)

天氣:溫晴(對比)

暖和舒適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溫晴

慈善

山薄雪覆蓋下得山:嬌美秀麗(時間順序)溫晴

(寶地)

城外的遠山:(小水墨畫)素淡雅緻

“綠”:冬水溫暖多情,富於生機

“清亮”:冬水清澈通透

9.佈置作業

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又學習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相信你一定也想寫點什麼。請你用500字左右寫一篇描寫校園或家鄉秋色的文章,題目自擬。

小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9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爲“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倫敦(dūn)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髮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設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着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爲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爲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爲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遊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的奉獻精神

七、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爲全文“一錘定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着熱愛,這裏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爲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爲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爲什麼?

(2)“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閱讀《清泉贊》,完成下列題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見過從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綠草旁邊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沒有注意到,當它還是涓涓細流的時候,就表現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們爲了攔一窪泉水,曾特意挖了一個小潭,潭口圍着石塊,潭邊長上青草,還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對於剛剛冒出地面的泉水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蠻可以在這裏留連()徉,直到春花凋謝、秋草枯黃,讓這些東西沉落潭底,變成()滓,連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塊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個轉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號裏給加“△”的字注音。

2.請將“吸引”“挽留”“阻攔”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畫線部分中的“這裏”是指____________;“這些東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運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它在表達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換,爲什麼?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頌了一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麼?讚頌了它怎樣的性格?你從中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攔吸引

3.小潭潭邊的青草、鮮花

4.擬人生動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爲泉水具有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遠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強、進取;聯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強進取的普通人。

五、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佈置作業

以“________的冬天”爲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徵,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濟南的冬天》把濟南比作“山水如畫”“藍水晶”,這些比喻既優美又易於理解。結尾處又把濟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似乎既不優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換個比喻?換什麼比喻好呢?

2.參觀山水畫展,聯繫課文描繪的圖景,培養觀察、欣賞能力。也可以自己選定一篇,抓住特點,寓情於景,發揮想像力,寫一片斷。組織學生在班裏交流,搞一次畫作欣賞的主題活動。

3.開放探究

閱讀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問題。

冬天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擡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說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裏收特稅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爲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1933年2月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麼事情寫冬天的?

(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

(3)爲什麼不說豆腐煮在鍋裏,而要說“養”在鍋裏?

(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①“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②作者連用兩個“等着”,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5)作者爲了突出表現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着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遊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臺州。

(2)是一些溫暖的、洋溢着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鍋裏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養”在鍋裏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4)①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②能充分表現“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溫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談《濟南的冬天》的美學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蘊含着豐富的美學教育因素,教學中亦存在可貴的美學教育價值。

人們常將優秀的散文家譽爲丹青高手,老舍就是這樣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着“山”和“水”,爲我們鋪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筆畫。第一幅爲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爲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爲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三幅優美的畫面,將濟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彙集爲一體,讓我們通過語言的啓示,看到一幅濟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畫面,那簡直就是一幅中國的“小水墨畫”,真是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從而使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美獲得充分交流,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悅,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美學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美的呢?我認爲作者始終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鏈條,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加以突出表現;精心設計景物的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畫面無論從意境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作者都爲我們藝術地再現了“濟南的冬天”的特徵,它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因此使《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美的散文成爲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不難看出,作者能使《濟南的冬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學觀點貫穿於其中,形成三幅優美的圖畫,作者把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聲、色、光、態,逐層深入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美的讚頌與謳歌,給讀者以審美愉悅和思想啓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薰陶。

作者正是運用了這語言的啓示性,喚起讀者自覺地去認識,並認可這裏的風景是美的,體會作者描繪抒發美的過程,感受到其中的美,這種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爲一名教師,恰當地理解作者意圖,把握作品中的美學教育因素,然後去指導學生潛心閱讀此文,將是學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薰陶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寓素質教育於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揮其美學教育價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語言的啓示性。生動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生具有光色態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啓示性。《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啓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審美。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從感知開始。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教會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善於從語言入手,通過視覺,感覺對文章中色彩、音韻、節奏、結構等形式因素產生了敏銳的感知,對文章中美的諸因素,能夠直接地把握和領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斷地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感知並捕捉生活的美。

課文課教“活”,教“實”,教“美”,這纔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學教育價值。

(選自《中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集成》,有刪節,作者:朱麗芝)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於略讀

大略地讀,大概地讀,又稱作粗讀。一般情況下,看新聞報道,看小說雜誌都採用略讀。略讀的特點是閱讀速度較快,全面瞭解不遺漏,但不做細緻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內容。

關於跳讀

跳躍式的閱讀。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看到,而是選取着讀。跳讀通常適用兩種情況:一是簡單地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如看小說,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擺脫危險,是否實現了理想等;一種是爲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讀時只關心有沒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現,其他內容可以忽略過去。使用跳讀法的人,閱讀能力要強,能夠溝通各種句式,聯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讀不同於精讀的地方,在於閱讀要求比較低,一般地瞭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內容就行了。同時略讀又不同於跳躍式的閱讀、搜索式的閱讀和有重點的閱讀,略讀是從頭到尾不遺漏地閱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語言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從本單元教材編排的意圖來看,學習本課,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學到的比喻,擬人的修辭,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據此並結合本單元編排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三維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反覆美讀,提高學生欣賞品評美文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③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優美的語言,

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難點:學習寓情於景的寫法。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我以審美爲突破口,從審美角度進行閱讀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按照審美過程的規律,我把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設計成三個大板塊,即“課文品讀三部曲”: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並在每個板塊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爲這個環節的“眼”。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爲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輔之以如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示範品評法,個性化教學法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據此並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美文誦讀法,畫面再現法,鑑賞品評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漁。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課下佈置大家找來一幅最美的圖畫,自己配上一段欣賞畫面美的文字,要求儘量多地用上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準備課前交流。

(此環節的設置,用一種新穎,生動的形式解決字詞教學,既可以督促學生預習又可以初步訓練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導入新課

大自然多姿多彩,畫家用線條色彩描繪,音樂家用音符節奏表現,而文學家卻用優美的文字來表達。古詩有:“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冬天,在北方人們的眼中一向是寒風凜冽,冰封雪凍,然而在一代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被描繪得那麼美麗多情,溫馨可人,富有詩情畫意。那麼濟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裏?

請大家趕快走進《濟南的冬天》跟隨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環節我用優美的語言創設一種審美的閱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緒,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立時把學生引入學習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讀三部曲之一——發現美

1、美讀課文:即讀時一要正確把握語調,語氣,讀出感情,二要有適當的表情,如讀第二段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讀把教材的無聲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爲真情實感,以誦讀方式融入語文的音樂美,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阻攔地接受課文內容的感染薰陶。)

2、展示羅丹名言:“美是處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應該學會在生活和自然中去發現美!

請同學們把你們發現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別喜歡的語段畫出來,傾注感情,再次進行美讀,讀給組內成員聽,並推薦代表在班上讀給大家聽。師生點評。

(此環節的設置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美讀中發現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加深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從而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導遊,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你將分哪幾個方面來介紹

先列講述提綱,設計一下導遊詞,然後說給同桌聽聽,再找三名學生到班上給大家當導遊。

教師適時打出以下提綱供參考:

先用對比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溫情”的特點,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最後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當導遊這種活潑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口語交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此環節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整體感知課文是品味妙詞佳句的前提,可爲下面研讀課文奠定基礎,抓思路教學能綱舉目張。)

(閱讀散文,不仔細地咀嚼語言,就不能真正領會作品的美。欣賞妙詞佳句,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我設計的下一個環節是……)

 四、品讀三部曲之二——欣賞美

1、“評析式”品味欣賞

①教師評析示範:作者錘鍊詞語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練形象的詞語和精彩動人的比喻句,擬人句值得仔細品味。下面就請同學就你喜歡的段落寫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說說你喜歡的理由。老師在課前對自己喜歡的作了一番評析,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同學們在評析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些關鍵的詞語和句子。老師將打印好的“薄雪覆蓋小山圖”評析分發給學生。

(本文運用比喻擬人,運用寓情於景的寫法,可是七年級學生年齡小,閱讀能力不是很強,特別是對寫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體會,理解不到位,這時教師的示範點撥就顯得尤爲重要,能做出實實在在的楷模,但教師應該主要充當組織引導者,示範點撥者和激發鼓勵者的角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所以重點應放在下一環節:學生評析交流上。)

②學生評析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獨到的閱讀體驗寫成鑑賞評析的文字,看誰能用特別得體,特別生動,特別詳實的語言展示出來。此環節爲了避免欣賞語段的重複,把五個段落分給八個組,每組成員完成本組段落評析任務外,還可選其它段落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對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這一環節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個性化行爲。課文中多次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肯定能得到學生的青睞,學生在點評交流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爲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重點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擬人,比喻寫法的好處,如:

(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除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外,還應引導學生體會到:

(1)

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

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相互吸納,會營造濃烈的讀書氛圍。國中學生好勝心很強,爲了拿出最好的東西更是用勁心思去理解,品味,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他學生來講,能夠聽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時也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起到激勵的作用。)

2、體驗反思:體會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讚美之情的句子。探究“爲什麼老舍眼中濟南最美”

(本環節要在探究中突破難點,在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老舍與濟南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資料交換閱讀,學生得知老舍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潑灑筆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濟南的馬車,洋車,大蔥,秋天,冬天,齊大校園等景物,寫出了長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過探索會發現,老舍之所以把濟南的冬天寫得那麼美,是因爲他對濟南有着深厚的熱愛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文章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並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讓景更美,情更真。並理解體會別林斯基的名言“美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

 五、品讀三部曲之三——“創造美”

1、如果你喜歡寫作,你可以把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也可以對課前準備的優美畫面再次進行描寫,注意要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如恰當的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寓情於景的寫法。

2、如果你擅長繪畫,就畫出想象中的濟南美景。

(讓學生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內容,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創造美,這種教學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有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第一題的設計意圖: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與本課開頭照應。第二題的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通過這項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學生想象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通過一幅幅畫面的描畫和欣賞,使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動,使他們在和諧愉悅中得到陶冶,產生強烈的審美慾望,急於次走進文本,對課文去做審美體驗與鑑賞。)

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但冬天也有雪後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嚮往的溫暖。在北方就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出示目標,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學目標:

1、培養“細緻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三、問題推進,學習新課:

(一)課文感知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感受是什麼?

②、作者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2、學習3段寫景的方法

齊讀3段思考

(1)、這段中心句是什麼?

(2)、作者按什麼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3)、段中那些動詞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詞用得好?

2、歸納寫景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邊歸納邊舉例)

①細緻觀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徵進行描寫。

②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於景。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3、學以致用:

用你學到的寫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開頭寫一段你家鄉最有特點或你最喜愛的景物。

四、學習清單

展示習作片段

五、佈置作業:

請實地觀察雅安某處的景物,仿照課文一些寫法,寫一篇題爲《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難點】

根據每一段的特點,快速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導入

1.請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爲話題,簡介濟南。

2.播放教師從網上下載的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並作簡要介紹。

 二、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瞭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爲了理解爲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文中的情爲什麼那麼濃。)

 三、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2.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體味文章蘊含的感情。

3.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氣候特點的詞語。

明確:溫晴。

(2)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明確: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遠山。

(3)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明確:暖、綠、清。

 四、仔細品讀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請學生速讀第1、2段,自主解決後,討論明確:

(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

此處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有關濟南的資料進一步體會:

①爲什麼稱“小山”?

明確:因爲千佛山主峯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

明確: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3.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學生自由探究,然後討論、交流。答案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是個寶地。足見作者對其珍愛。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一句,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溫馨之感躍然紙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3

方案一

教學目的: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徵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自讀課。啓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三)學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採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爲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溫晴

(五)講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1)濟南的冬天爲什麼是溫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並板書。)(2)爲什麼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啓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並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爲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外作業。

(二)講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溫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說,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於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後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徵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矮鬆

越發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彷彿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於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裏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麼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裏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爲有什麼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①濟南的冬天四大特點是——②強調氣候溫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後,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裏,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五)佈置課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師組織學生預先寫廠篇短文《XX的冬天》,然後讓學生把習作與課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內容和寫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節,選擇本地區某一景點(如山、河、海邊、公園等),確定幾個觀察對象。(如河邊的樹,河中的船、河水、橋等),圍繞着一箇中心(如暖晴、景色季節變化等),寫一篇短文,要求明確寫出學習了課文的何種寫法。

(三)學習運用對比、比喻、擬人(重點學習一種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寫一種景色(不一定寫鹹完整文章),寫成後,把各自的短文拿出來對照。師生共同講評。對照中注意加深體會課文中運甩這些手法的妙處,並糾正一些運用不當的錯誤。

方案三

設法讓學生自己去剝皮吃桔子,比較法,就是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剝的一種好辦法。

(一)課前印發夏丐尊先生寫的《白馬湖之冬》(見所摘文附錄),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着讀,思考兩文的同異點,然後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相似點: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溫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5、抒發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的是歸國遊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讚美之情。一側表現出身處嚴寒他鄉,離羣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通過比較可看出散文在表達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怎佯取材,怎樣結構,怎樣造詞造句,應根據客觀事物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獨特生活感受,根據主觀表達需要來精心進行擇取。

(二)最後落實在練寫觀察日記上。使學生既練寫《白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學習《濟南的冬夭》形象描繪的各種藝術手法。

附: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遊詞。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個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是誰嗎?對,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在爲川端康成慶祝他的成功,包括許多外國使節,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沒有說祝賀的話,而是說,“你知道嗎,這次得獎的本不應該是你,是一位中國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這個獎項只頒給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誰嗎?對,他就是我們的老舍先生。他的語言很獨到洗練卻又韻味無窮。老舍曾經在山東濟南和青島生活過,寫出了大量的文章。現在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別樣的“濟南的冬天”吧。 (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作者簡介: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有關老舍的資料

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與〈春〉比較閱讀)

1、分段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畫來比喻《春》和《濟南的冬天》,那麼《春》象什麼畫?而《濟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麼畫?

學生討論體會明確:《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讚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寫法?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爲“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學生思考明確: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e.不可以。因爲“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4、學生互相質疑問難,然後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自己選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朗讀體會對濟南的冬天的的喜歡之情。

教師小結:本文隨着老舍先生欣賞了濟南冬天的美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就象聽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語言藝術大師。課下希望同學們多讀老舍的文章,再次體會老舍的語言獨特之處。

作業:

基礎作業:在摘抄本上摘抄優美的語句。

拓展作業:課下蒐集老舍的文章,閱讀品味其語言特色

預習作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品味賞析“妙”在何處?

重點品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體會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體會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從總體上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這節課我們共同合作看看這些畫“妙”在何處。

研讀賞析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學生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找出自己組喜歡的圖來談喜歡的理由)

[明確]

a.小山搖籃圖——溫靜;雪後初晴圖——秀美;空靈水晶圖—一綠、活。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學生討論找圖談感受。

合作探究

談完感受後,每個小組就自己組喜歡的圖來探究爲什麼寫的好,寫的妙?

每個小組的發言人把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陽光朗照圖

1、小組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雪後初晴圖

1、小組朗讀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 字討論並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 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這段文字爲什麼寫雪後的山景這麼“妙”?

討論並歸納:運用修辭。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雪後遠山圖

小組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空靈水晶圖

小組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1、討論並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研讀思考

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最後滿含深情的道出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雖沒讚美濟南,但作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學生互相質疑問難,教師歸納本課所學。

拓展延伸

我們共同體會了《濟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學習了寫景方法,我們青島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能否抓住青島的夏天的特徵,來寫〈青島的夏〉。

學生共同討論青島的夏天的特徵,抓住最能體現青島夏的特徵的景物來寫。

教師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爲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作業

1、基礎作業:“讀一讀,寫一寫”生字,註解中的詞語。

2、拓展作業:寫青島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

3、預習作業: 預習《秋天》,熟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後記

學生對《春》的印象很深,剛學完,正好藉此熱身,《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讚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用《春》的方法來教冬天,也可以,要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其中之美。先在總體上把握文章,學生明白老舍先生畫的是一幅畫。先畫山,有遠景近景,有陽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蓋的山,還有城外的遠山。最後一幅空靈水晶圖,把整個濟南的景色都畫出來了。讓學生體會其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能正確讀寫濟南、鑲上、寬敞、澄清等詞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活動教學法、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裏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多媒體出示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並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讚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徵是什麼?

3.分組討論:圍繞着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讚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讀

1.第一環節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採用什麼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麼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爲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2.第二環節 語言品讀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於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2)我認爲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徵,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五)小結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標籤:濟南 教學 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