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牧童教學設計14篇

設計1.6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牧童教學設計14篇

牧童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牧童放牧時愉快的心情。

2、通過欣賞《牧童短笛》,瞭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體驗不同地區牧歌的風格。

2、掌握歌曲中連續附點音符節奏。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新疆的音樂風格

播放新疆風光圖片,背景音樂《牧童之歌》伴奏

簡介: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部,地域非常的遼闊,中部是橫貫着天山山脈,背面是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面是肥沃的千里牧場。新疆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哈納斯湖便是其中之一。新疆的物質資源也很豐富,最著名的要數哈密瓜和葡萄乾了。新疆是有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組成的,他們非常的能歌善舞,因此也有“歌舞之鄉”的美稱。

(二)節奏練習,突破難點

讓我們跟隨小牧童一起分享他美好的'放牧生活!聽,從遙遠的天山牧場,傳來了誰的腳步聲?出示節奏︱你能模仿出馬兒的腳步嗎?

1、認識小附點節奏,學生跟讀。

2、師生接龍練習此節奏。

3、漸強,漸弱處理,模仿小馬由遠及近再到遠的馬蹄聲。

4、你們可真棒!你夢按照這樣的節奏把這句話念出來嗎?

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

(三)學習牧童之歌

騎上駿馬在草原上奔馳真是件快樂的事,讓我們也跟隨小牧童去放牧,好不好?

1、出示歌譜

(1)老師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按節奏朗讀歌詞,體會牧童愉快的心情。

(2)用“啦”跟鋼琴模唱旋律。

(3)跟隨老師模唱歌曲

2、找出歌曲中難唱的部分,並解決問題

3、歌曲情緒的處理。牧童騎在馬背上是那樣的輕快,我們在演唱時要注意些什麼?

(活潑;歡快;熱情;豪放;喜悅的注意唱歌的表情噢)

4、跟伴奏唱歌曲。(男女同學分唱,女同學優美活潑些,男同學熱情豪放些)

5、分組演唱歌曲。

(四)拓展欣賞

1、笛子獨奏《牧童短笛》

剛纔我們領略到了新疆牧童放牧時的熱情豪放,是不是所有的牧歌都是這樣呢?在我們江南也有一羣可愛的小牧童,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他們又是怎樣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的?

2、說一說樂曲的情緒。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

(柔美,活潑。小牧童倒騎在牛背上,笛聲悠揚動人,神情怡然自得。在田野間嬉戲玩耍。反映江南音樂柔美,婉轉的特點)

3、介紹作者

4、比較《牧童短笛》與《牧童之歌》的不同感受。

[設計意圖:感受身邊江南牧歌的風格特點,比較不同地域的牧歌,讓學生全方位瞭解各地牧歌風格,理解音樂音樂可以表現出不同地域的風情]

(五)總結

今天,我們和牧童們共度了美好的時光,感受了他們的不同生活,現在也讓我們揚起鞭,做一次小牧童吧!再次唱響《牧童之歌》,離開教室。

牧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懂故事。

3、理解寓意,瞭解伊索寓言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指導朗讀。

2、引導學生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建書香校園,樹文化新人課外閱讀”活動,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今天,老師就爲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伊索寓言》。板書,注意“寓”寫法。齊讀。

2、什麼叫寓言?(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燈片1)你讀過哪些寓言?

3、有沒有同學讀過《伊索寓言》呢?能說出其中的一兩個故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大寓言家,瞭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讀:(出示幻燈片2)

相傳伊索是古希臘的一個奴隸,生於公元前6世紀,他知識淵博,聰明機智,善於講動物故事,是個編寓言故事的高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彙集,統歸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們熟悉的.動物,如狐狸啊,狼啊,驢子等等。每則寓言的最後,大都用一句精闢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

5、師補充:關於《伊索寓言》,古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曾這樣說過;“你連伊索寓言都沒讀熟,可見你是多麼無知和懶惰”,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經久不衰的魅力。這則寓言故事的題目叫做《牧童和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1、先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則寓言,讀書時老師有兩個要求:(出示幻燈片3)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生詞,聯繫上下文,用心體會它們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從中又明白了些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正音。(出示幻燈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 嚨 慌 謊 貫

相機進行生字教學,辨析“慌-謊”,指導“ 貫”的 筆順

(2)指名讀生詞,正音

(喉嚨 驚慌失措 說謊 一貫

(3)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3、交流:文中說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請同學學們試着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燈片5)

(二)、精讀課文,比較研讀牧童前後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後態度的不同,指導朗讀,理解寓意。

1、文中兩次寫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燈片6)--牧童這兩次大叫都是要告訴村民們--真的是狼來了嗎?前面的大叫是謊話,後面的大叫是真話。(板書:謊話、真話)

聯繫課文想一想:牧童兩次大叫的心情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第1、2自然段,體會一下,練習朗讀,誰能讀出來?

2交流讀書體會,相機抓住重點詞,指導朗讀。

[說假話時,他是存心要騙人,所以心裏還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時候是--偷着樂)

(說真話時:“嚇壞了”……聲音抖一點;“慌忙”,聲音急一點。

師引讀--不得了了,狼已經吃了一隻羊了,牧童大叫:--(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隻羊了,牧童大叫:--(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嚨都喊破了”,聲音啞一點--(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3、這兩次大叫的內容相同,結果相同嗎?請同學們再讀一讀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過哪些詞句有所發現。

4、交流發現。相機理解詞語:“聞聲趕來”(提問:能否改成聞聲前來?比較,加深體會,從這個“趕”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驚慌失措”是什麼意思?

<相機板書:一開始聽到牧童的大叫,村民們(板書:聞聲趕來),

5、村民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後會怎樣想?

6、後來牧童說真話時,喊破了喉嚨,也(板書:無人前來),質疑:這裏爲什麼不用“趕來”?

7、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時候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8、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對牧童說些什麼?想一想,就寫在課文的下方,看誰寫得精練,寫的精彩。

9、交流

10、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這故事,注意讀好人物的語氣。

1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出示最後一段,指生讀。(出示幻燈片7)

“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12、從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貫說謊?(1)“好幾次”--一貫;((2)“哪裏有什麼狼!”--根本沒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

三、遷移學習:

第十二課還有兩則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課後請同學們運用抓住寓意與故事之間聯繫的方法,自由選擇一則寓言自主學習,提出自學要求:(出示幻燈片8)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抓住重點詞,比較狐狸摘葡萄前後的心理活動有什麼不同。

3、結合故事內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閱讀:

同學們,伊索寓言產生於20xx多年前的古希臘,經受了漫長的歲月的檢驗,現有仍有300多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不妨來讀一讀。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還有德國的《萊辛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被後人稱爲四大寓言。同學們,讓我們帶着對寓言的熱愛,對書的熱愛,讀更多的寓言,讀更多的好書。讓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充實我們的智慧,點亮我們的人生。

五、佈置作業:

1、用學習《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學第十二課另兩則語言。

2、讀一讀《伊索寓言》這本書。

六、板書設計: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謊話 真話

村民:聞聲趕來 無人前來

牧童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音樂第五冊第六單元《牧童之歌》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演唱歌曲《牧童之歌》,用愉悅的歌聲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瞭解牧童的生活。

2、學生能感受並表現新疆音樂典型的節奏以及騎馬的動作,初步瞭解新疆,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新疆的熱愛之情。通過《牧童之歌》的綜合表演,鍛鍊合作表演的能力,豐富表現手段多樣的體驗。

3、掌握《牧童之歌》中連續附點節奏“XXX.X”的演唱。學會附點節奏X.X,並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重點:

體會《牧童之歌》蘊涵的新疆風味,能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牧童之歌》。

四、教學難點:

《牧童之歌》中的連續的附點的演唱,“XXX.X”節奏的掌握。

五、方法和措施:情境法、模唱法、對比法、遊戲法

六、教學準備:雙響筒若干、多媒體、鋼琴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騎馬舞》學生跳着騎馬舞進教室。

2、初步感知《牧童之歌》

師:歡迎同學們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跳着歡樂的騎馬舞我們來到了哪?請大家看屏幕。(播放幻燈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邊聽邊看)

學生:大草原

師:到底是哪裏的大草原呢?有一位小牧童(放牧的小孩)說要帶我們去領略一下大草原那美麗的自然風光,你們想去嗎?聽完之後告訴老師這個美麗的草原在什麼地方?

(在《牧童之歌》伴奏樂中,邊講解邊播放多媒體課件)

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巒疊嶂,天山上的白雪,化成了水流向天山腳下哺育了大草原。天山下有大片的草場,是我國優良的牧草寶庫。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兒、羊兒在快樂地奔跑着。牧民們騎在馬背上揚起鞭高聲歌唱着!

(二)新歌教學?

師:小牧童的生活環境是多麼令人嚮往呀,他們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閒自得,讓我們跟隨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們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細聽,歌中唱了哪些內容?速度是怎麼樣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1、初聽歌曲,學生聽後說說歌中唱了哪些風景。

2、再次聆聽感受。

師:帶上你們的耳朵和心,我們來跟着範唱開口默唱,想一想,小牧童是怎樣的一個人。

3、學習附點節奏

生聆聽並回答.(開朗,得意,驕傲,英勇,英姿颯爽。)

師:從歌曲的歡快的節奏中能感覺出來。導出新節奏“ti-m-ri”。

(1)認識附點節奏“ti-m-ri”,舉例對比“titi”節奏。師:誰能告訴我“ti-m–ri”這個附點節奏中,第幾個的音讀的最長,第幾個的音讀的最短?

(2)節奏遊戲:開火車。

(3)學生找出歌曲中的附點節奏,揚起“鞭子”,邊做動作邊配上詞念一念。

4、朗讀歌詞

過渡:天山真是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跟音樂有節奏地朗誦一遍歌詞。

師範讀一遍。

學生再讀。

師:從剛纔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樣的心情?

5、用“啦”唱歌曲旋律。

師:小牧童用歌聲來表達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讓我們帶着這種歡快的心情,跟老師用“啦”來哼唱歌曲的旋律。

6、學唱歌譜。

7、輕聲哼唱歌曲。

師:現在能不能跟着老師的琴聲把歌詞放進去唱一唱呢?一起來試試吧。?(琴伴奏慢)

師彈琴,學生填詞演唱,師相機指導。

師:不過老師覺得你們還沒有把小牧童騎在馬背上放牧時高興的心情完全體現出來,跟老師來唱一唱這兩句!(跟唱“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

師生接龍唱,完整演唱。

師:現在我們再來唱一唱這首歌曲,思考:你感覺跟剛纔有什麼不同?(琴伴奏稍快)

8、跟音樂完整演唱歌曲

你們學得可真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相信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時高興的心情,讓我們跟着音響再次盡情地唱一唱這首歌吧!(放伴奏錄音演唱)

(三)探索與合作

1、練習馬蹄聲

師:你能聽出歌曲中馬蹄聲的節奏嗎?老師這裏的哪種樂器最適合模仿馬蹄聲?

師介紹打擊樂器雙響筒。

帶領學生練習。

學生用雙響筒給歌曲伴奏。其他學生用彈舌模仿馬蹄聲。

2、練習“啦......”

師:在這美麗的草原上,除了小牧童快樂的歌聲以外,還會有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一下?(風聲、牛羊聲、馬蹄聲、鈴鐺聲)

師範唱:啦啦啦啦.

我們也來當一次風聲唱唱,學生學唱。

(唱後幻燈出示剛纔唱的歌譜6316)

全體學生柯達伊手勢輔助學唱。

一組學生給歌曲伴唱。

3、練習擊掌

(1)師生合作,看師在歌曲的哪擊掌。(最後一句句尾)

(2)學生練習。

4、合作表演

出示合作譜。

(1)分組合作表演

學生分5組演唱歌曲2組

演奏雙響筒1組,

伴唱、擊掌1組組

(2)評價:亞克西!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覺得快樂嗎?在快樂地學習中你學到了什麼?(認識了附點;知道了牧童是怎樣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學會了《牧童之歌》這首歌曲……)

(五)舞蹈表現歌曲

師:最後讓我們像熱情好客的新疆人一樣邊歌邊舞結束本節音樂課!

牧童教學設計 篇4

啓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於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後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裏,教師啓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於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爲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裏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後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後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後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並且趕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後,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牧童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說說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爲畫家?牧童呢?

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

2、出示生字遊戲識字。

3、出示課文的新詞,認讀詞語。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把詞語塗好。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自讀自悟。

1、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個著名畫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隨學生回答朗讀感悟有關句子:

⑴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理解“觀賞”,用“一……就……”說話練習。

⑵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換種說法說句子:看畫的人都點頭稱讚的,有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說說兩種說法有什麼不同。

⑶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鬥牛圖》。

理解“沉思”“片刻”,教學多音字“鬥”

⑷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教師用簡筆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練習。

(5)圍觀的人看了,紛紛誇讚。

說說“誇讚”的近義詞。

(6)“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讚道。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讚揚道。

抓住“絕妙之作、活、神筆”,讓學生明白戴嵩的畫技超羣。練習用讚美的語氣讀這兩句話。

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②、小組派代表展示朗讀成果。

③、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抹、擠、拱、批:都是提手旁的字,重點指導“抹”。

2、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遊戲引路,複習鞏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四自然段

二、朗讀感悟最後兩段。

1、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麼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的。

2、默讀課文,說說你喜歡誰?爲什麼?

如:寫“戴嵩”謙虛的句子:

(1)這時,戴嵩吧牧童叫到跟前,和藹地說:“……”

抓住表情、稱呼,可以看出他的虛心。

(2)戴嵩挺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

同樣抓住表情、動作體會戴嵩的虛心。

寫“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句子:

“畫錯啦,畫錯啦!”……

3、分角色朗讀。

4、人們聽了牧童的話和戴嵩的表現,會說些什麼?

5、學了課文,練習自己的體會,說說自己向對誰說什麼?

如:我想對牧童說:“……”

三、自由誦讀課文。

四人一組,合作練習,再表演朗讀評議。

四、拓展

我國還有很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

五、寫字指導

“商”字要跟“摘”字的右半邊區別,寫字教學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寫,然後作點評。

牧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摯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

[智育目標]:1.通過學唱歌曲《牧童》和欣賞童聲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帶給人的美妙和聲以及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

2.欣賞《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結構,理解作品所表現得意境。

3.瞭解我國著名音樂作曲家賀綠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關作品。

[素質發展目標]:繼續進行二聲部合唱的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二聲部歌曲。通過學習歌曲《牧童》,加強二聲部的訓練,使學生具有二聲部演唱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因用歌聲表現歌曲描繪得意境。

2.用運自主學習的方式,瞭解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難點]:學習二聲部歌曲《牧童》。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錄音帶、欣賞樂曲課件

學生活動設計

進行二聲部演唱

教學過程

第(2)課時

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歌曲《牧童》,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個國家的音樂作品嗎?同學們會唱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首由中國著名的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鋼琴獨奏《牧童短笛》。

二、欣賞樂曲

1、初聽樂曲,提示:根據樂曲的速度變化,可以將樂曲分成幾段?每段的速度有什麼不同?

2、分段欣賞,體會樂曲的情緒。

記憶第一樂段的主題旋律。

(1)第一樂段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你聯想到了什麼?

A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B出示第一樂段的主題旋律,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哼唱主題旋律。

C樂曲特點:中速、旋律優美、節奏舒展、情緒抒情。

(2)第二樂段的速度發生了什麼變化?情緒是怎樣的?你聯想到了什麼?

請你用線條表現音樂的旋律的特點。

(快速、旋律跳躍、節奏歡快、情緒熱烈)

(3)欣賞第三樂段:聽一聽,這一段與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與第一段相似,但音多了,節奏密集)

教師在琴上彈奏第三樂段的主題,告訴學生這種方式叫做“加花”。

3、完成書上的練習。

4、完整欣賞樂曲,

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感受。

5、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關於牧童的古詩、故事或者繪畫作品?

5、欣賞由長笛演奏的《牧童短笛》。

三、簡介作者,欣賞作品。

牧童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制二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就是“培養優秀的品質”,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學時要讓學生以讀爲主,在讀中認識生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讀感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此文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字很多,課文篇幅較長,寓意深刻。在課時分配時把識字寫字教學都放在第一課時,目的在於利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書中感悟道理,解決本課難題。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熟讀課文進行識字寫字教學(略)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熟讀課文《畫家和牧童》。你們知道是什麼事把畫家和牧童連在一起的嗎?

生: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錯誤,畫家虛心接受的的事。

(二)自讀自悟 品讀課文1—4自然段

1、 師: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板書“著名”)你們知道什麼是著名嗎?

生:有名,畫畫得好。

師:從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畫家呢?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畫家得句子。

2.畫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注意,要體現“以學定教”的思想,學生彙報到哪句教師就應引導到哪句,教師要把每句話該怎樣指導學生理解後有感情讀,做到心中有數。以下爲幾句重點句的彙報)

彙報A句:“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體會到戴嵩畫的畫十分好,有許多人觀賞。

師:聽老師讀“他的畫掛出來,有許多人觀賞”,有什麼不同嗎?

生:老師這麼讀就聽不出來戴嵩的畫特別好,也許掛出來好久纔有人看,加上“一…就…”說明畫剛掛出來就有人觀賞。

師:這就是關聯詞“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說一句話嗎?

生:班長的作業一交上去,就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生自由練習說句子)

彙報B句“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畫好?

生“沒有不點頭稱讚的”說明看畫的人都稱讚。

生:“爭着”、“花大價錢”也可以看出他的畫好,都願意買。

師: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讀出來嗎?

彙報C句”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畫家的技術多高超呀!誰還願意讀?

學生自由讀,學生互評

相機鼓勵評價:你這樣讀,我們好象看見了大畫家在那兒認真的畫畫,大家都試着讀讀。

彙報D句:“圍觀的人紛紛誇讚”

(1)(請學生讀商人的話)

師評價:這樣讀大家好象看見了這幅畫,畫得太像了!老師聽出來了,你這位商人都要買畫了是嗎?

這樣讀纔是稱讚別人!把這個詞畫下來(學生畫出“稱讚”一詞)

(2)(請學生讀教書先生的話)

師:你爲什麼這樣讀?心裏想些什麼?

教師隨機評價:聽了這位教書先生的話,讓我們感到這幅畫真的畫活了!這樣纔是讚揚別人!(學生畫出“讚揚”一詞)

(3)師:你從畫下來的兩個詞發現了什麼?

生:是一對近義詞

師:文中還有他們的一個兄弟詞,你找到了嗎?

生:誇讚。

師:這就是作者在用詞上的講究,避免了重複,希望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推敲用詞好嗎?

4.說話練習,理解“紛紛誇讚”一詞

師:上文說“紛紛誇讚”啊,老師怎麼就聽見教書先生和商人兩個人在誇讚呀?你還能想象出有其他人會怎樣誇讚嗎?

生:還會有他的家裏人誇讚,比如說他父親會說:“兒子,你的畫太好了,我真爲有你這樣的孩子而驕傲。”

生:還會有朋友來誇讚:“這牛好像活了一樣,你真的太牛了!”

生:還有過路的人……

師:對,這才叫紛紛誇讚!

(三)圖文結合,品讀課文5、6段

1.師:就在人們的紛紛誇讚聲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出示課文插圖)

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見一個牧童擠進來喊着:“畫錯啦!畫錯啦!”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誰還願意讀牧童的話?

生:讀

師指導:牧童“擠”進來“大聲喊”,他多麼迫不及待呀!誰還想讀

生再讀互評

師評價:你讀得真好,人們都在誇讚他,你這麼一讀,我們就知道了,人們肯定驚呆了,真像炸雷一樣。

生:我看到了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翹起了鬍子,有的人還摸着頭。

師:你想想,他們會在想什麼呢?

生:他們在想“哪畫錯了呢?”

2.師:面對小牧童的批評,其他人都驚呆了,而大畫家戴嵩是怎樣做的呢?

生讀: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的說:“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啦?”

互評,讀出和藹的語氣。

師:你們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生:戴嵩很虛心,真心實意地接受批評(板書“虛心”)

3.師:人們都在想“哪錯了呢?”大畫家戴嵩也急於知道哪錯了,你們知道嗎?

生讀牧童的話──互評──再讀

4.你認爲牧童是個怎樣的孩子?

指導生體會牧童面對大人物直言不諱的勇敢品質,並板書“勇敢”

5.你想對牧童說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6.這時,戴嵩聽了小牧童的話,他怎麼說,怎麼做呢?

生讀最後一段──互評──再讀(讀出畫家的謙虛)

7.這麼著名的大畫家卻這麼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多麼令人敬佩呀!(板書“虛心”)你想對大畫家說些什麼嗎?

四、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品質

師:現在請小組分角色來讀課文,看哪個小組在把握人物上做得最好。

1.小組練習 2.指個別小組讀

五、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這著名的畫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評,最後他才畫出了真正的《鬥牛圖》。你們願意看嗎?(課件展示《鬥牛圖》)教師講解,並說明此圖收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館。

2.這位虛心的畫家戴嵩以畫牛爲擅長,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脣鼻相連,可見觀察之精微,技巧之高超。請同學們欣賞他的《三牛圖》、《歸牧圖》。(課件展示)

3.小結:(全文完成板書)同學們,有句話說的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孔老夫子也有不能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可是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偉大,今天我們又認識了這樣一位謙虛、知錯就改的畫家戴嵩。無論是戴嵩的虛心、還是小牧童面對大人物直言不諱的勇敢,都是我們做人應具備的優秀品質。老師希望大家學完這篇課文能夠有所收穫。

情趣盎然的課堂──執教《畫家和牧童》公開課隨感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感情豐富,形象生動,內涵深刻,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當我在自治區教學能手比賽中抽到這個課題時就想,如果在教學時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那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爲了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之中,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巧妙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情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一、課前交流時──“情趣”在這裏發芽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善於把握國小生具有好奇心強和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上課前和學生談談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上公開課前對學生說:“同學們,能和大家在這明朗的早晨一起學習,我非常高興,一句話說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老師相信這節課能帶給我們一天的好心情,你們相信嗎?”接着我又向學生了解了幾天前他們在同一會場上另外一堂公開課的情況,讓他們互相說說課上誰表現的最好。聽完學生的評價,我富於鼓動性的指出最出色的學生的標準“注意聽講,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樣的學生就是最出色的學生,誰有信心做這節課最出色的學生呀?”學生齊刷刷的舉起了小手。我及時充滿信任的說“老師相信你們每個人都能做到,讓咱們上完這節課見分曉吧!”接着師生都以飽滿的熱情進入了課堂。

這一番充滿鼓勵和信任的談話使學生的精神爲之一振,一定會受到激發,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內趨力。

二、品讀感悟時──“情趣”在這裏生長

在品讀感悟時,激發學生的情趣,使之入情、入境纔能有效地品味語言。只有學生真正投入,纔能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才能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學生的任知水平有限,有時即使感悟到也不能通過讀表達出來,此時教師的渲染、示範就顯得尤位重要,能迅速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學生畫出很多能表達畫家著名的語句,可是在讀的時候不到位。例如:在指導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時”我去掉“一”和“就”來讀,讓學生感覺意思表達上的不同。學生感悟到“老師讀的好象大畫家戴嵩的畫掛出來並不是馬上有人來看,這畫不一定好。”接着再讓學生去體會讀,學生就能抓住重點詞讀好這句話了。再比如:讀商人、教書先生的話時,我引導說:“這是位年輕的教書先生,哪位是留着長鬍須的教書先生?”“聽了這位商人的話,我感覺到他馬上要花大價錢買畫了。”這些評價性的語言對學生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在感悟人物品質時,我採用分角色讀、教師引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讀書時的'興趣經久不衰。

三、創造表達時──“情趣”在這裏綻放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特點的角度看,他們的情緒不可能始終處於高漲、緊張的狀態,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產生心理疲勞,這往往是一節課的的平淡之處,如何在這時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

國小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創新意識比較強,在教學《畫家和牧童》一文時,我設計幾處創造性的說話訓練,例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麼樣的人,怎樣稱讚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纔紛紛誇讚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麼呢?”。這些創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課文學到最後,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麼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造性說話訓練的環節,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

四、拓展延伸時──“情趣”在這裏定格

新課標提倡要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教學時我特別注意這一點,不要侷限於教材,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把教材用“活”。

在完成《畫家和牧童》的各項教學目標後,積極進行教學拓展,把文中提到的《鬥牛圖》給同學們進行展示,並將唐代畫家戴嵩的人物知識和其他兩幅聞名的作品進行了簡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這裏進行了昇華,此時此刻結束這節公開課,更有一種“餘音繞樑”的效果。

整個一堂課,學生的情趣都很高,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接受知識,教師也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可謂一堂成功的公開課。

短評: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體現語言訓練,這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尚未解決好的問題。體會言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應該說爲閱讀教學提供一片廣闊的天地。《畫家和牧童》的教學設計,在這一點上體現得較爲充分。是如何體現的,文中的例子很好,如“一……就……”的教學……。

牧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

2.通過運用課後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3.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所描繪的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牧童》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對對子導入,初步感受詩詞的表達特點——對仗工整

初步感知《牧童》的內容。

山——水青山——綠水

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

看到“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這樣的詩句,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爲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l.洎由朗讀古詩《牧童》。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誦讀。

讀出詩詞的.節奏。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強調“鋪”的讀音。引導學生在辨析讀音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詩詞語言的魅力。①你認爲“鋪”應該讀幾聲?理由是什麼?(通過辨析意思進一步明確讀音,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漢字音、形、義的內在聯繫。)②“鋪”字讓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在感受想象的過程中體會到: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完全表現了出來。)

設計意圖:詩情詩意是讀出來的。讀詩首先應該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辨析字音,尤其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再讀古詩,讀懂意思

1.默讀《牧童》,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註釋,想想這首詩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讀書過後,你眼前浮現出了什麼樣的畫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牧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讀懂詩意,感受詩情。)

3.小結:這首古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着野草,還沒看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那悠揚的笛聲。那愈來愈近的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的。

設計意圖:一遍又一遍的誦讀,在誦讀中將文字變成畫面的過程也就是讀懂詩意的過程,感悟詩情的過程。

四、展開想象,讀出詩情

1.“六七裏”與“三四聲”的對比:感受鄉村生活的靜寂與安閒。

在這首詩的第一句中出現了一些數字,請你讀讀,細細品味,看你能讀懂什麼?(使學生懂得這些數字都不是具體的描寫,“六七”極言其多,進一步突出了草的茂盛;“三四”極言其少,進一步突出了笛聲的悠揚,鄉村的靜寂。這些描寫爲牧童的出場埋下了伏筆,由遠及近,由景到聲,再由聲到情。感受到牧童是那麼的悠閒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特別的情趣。)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詩中情。(“六七裏”要讀得長而緩,“三四聲”要讀得短而輕。)

2.想象“臥月明”的情景。

(使學生感受到此時牧童的心情是那麼的舒暢,他的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伴隨着悠揚的笛聲,看着畫面中“不脫蓑衣臥明月”的牧童,你想說什麼?

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相機引入其他與“牧童”有關的詩。)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五、深入理解。感悟詩魂

1.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無論白天還是傍晚,無論放牧還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愜意。此時,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小牧童嗎?你此時最想說什麼?(與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機,倒不如像他這樣,在勞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享受悠閒與自在。)

2.再讀全詩,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魂。

3.總結全詩。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2.將這首古詩默寫下來。

3.將《牧童》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牧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認識“戴、價”等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鬥牛圖》

2.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幅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什麼?(生答)這幅圖是唐朝著名的畫家戴嵩畫的《鬥牛圖》。在他畫成這幅圖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故事,想知道嗎?(想)好,讓我們一起走進21課來了解這個小故事。(板題;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

(一)讀文

1.自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多字也不丟字。

2.檢查讀文:指名讀文,看誰讀得準,其餘同學跟着默讀。

(二)識字

過渡:同學們課文讀得不錯,老師想看看你們對生字詞掌握得怎麼樣。

1.課件出示帶音節詞語認讀:

①藉助拼音自己在下面練習讀一讀。

②誰願意當小老師來領讀?

2.去掉音節你們還認識嗎?

①我們來開火車讀字再讀詞。

②男女生接讀詞語,看誰讀得準讀得快。

3.看,本課的生字寶寶向我們飛來了,快和他們認識一下吧。

①我們來分排領讀。

②小隊之間比一比,看誰是最棒的`。

4.這些生字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的?老師覺得“戴、翹”兩個字記起來有些困難,你有什麼好方法嗎?(指導用熟字換部件、根據字形來識字),其餘的字跟同位說一說。

5.鞏固識字: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師手拿鴨梨圖片)每個鴨梨的背後都藏着一個小祕密,你如果能大聲地讀出這個字,並且組個詞或說句話,那麼大鴨梨就歸你啦!(生分兩批到前面認讀,領取鴨梨)

過渡:同學們對生字掌握得不錯,相信再讀課文一定會更加流利。

三、再讀感悟

1.指名讀文,看誰讀得準確、流利,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彙報(課文主要寫了畫家戴嵩畫了一幅畫,牧童指出了他的錯誤,戴嵩接受了。意思對即可)

3.文中的人物很多,你最喜歡誰?

課文的哪些句子讓你喜歡上了他,默讀課文,用“——”畫出有關的句子。

4.班級交流,教師提問:你最喜歡誰?

①喜歡牧童: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從中你知道了什麼?(板書:勇敢、實事求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②喜歡畫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從中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虛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教師小結:一位是著名的畫家,可面對小牧童的指點既爲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懇地向牧童道謝,虛心的美德令人感動;而一位身份貧凡的小牧童面對著名的大畫家卻能勇敢地指出錯誤並根據事實加以說明,他的膽量着實讓人敬佩。戴嵩也正是接受了牧童的指點才畫出了聞名於世的《鬥牛圖》。

6.出示《鬥牛圖》,觀察這幅圖與書上的圖有什麼不一樣?想象一下,此時此刻,圍觀的人會說些什麼?(生答)同學們真有想象力!

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反顧整體

1.以小組爲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或表演:不用讀旁白,只讀人物的話。(教師參與小組指導)

2.小組展示:分角色朗讀;表演(引導評價)

五、拓展

在我國現代的畫家中,有不少畫家以畫動物而聞名,你還知道哪些大畫家?他們擅長畫什麼動物?(生答,出示課件)你們知道得真不少。希望同學們課下去收集他們的其他作品,下節課我們再來欣賞。

牧童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唐代的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畫家的從善如流,牧童的大膽率直,是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現的兩種品質。而這兩種品質都蘊含於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和動作的描述之中。

設計理念

1、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在積極倡導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安排學生自主、個性化識記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2、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與文本對話。通過自主的讀書實踐,與課文的作者交流,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材料及其豐富的內涵,並學會閱讀。對於本篇文章,閱讀過程讓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感悟,以讀帶思,以思促讀。

3、中央教科所張田若先生說:“語文課講得多,分析得多,是國際通病,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尤其是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更不能作過多的講解,而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入情悟理。《畫家和牧童》是一篇比較容易讀懂的課文,所以本節課的整體課堂教學以“讀”爲主,主要經歷“初讀—精讀—品讀—賞讀”四個階段。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藹、慚、拱”等17個生字,正確書寫“抹、商”等12個字。

2、理解“拱手、絕妙之作、指教”意思。

3、能熟練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口述這個故事。

4、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重點:

1、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口述這個故事。

2、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策略:實施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鬥牛圖的課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小黑板。

2.學生準備;鉛筆字帖,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任務:

1、能夠正確認讀17個生字,會寫“抹、商”兩個字。

2、熟練朗讀課文。

3、體會畫家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畫家和牧童》(同學們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寫在黑板上)齊讀課題,牧童是幹什麼的呢?(放牛、放羊的孩子)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件什麼事呢?注意讀書的時候,不認識的字對照下面的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檢查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學生讀錯的詞語(抽出準備好的卡片,不是認讀的字可以寫在黑板上),並指導學生注意停頓。

3、檢查讀詞語,引導理解“拱手、牛蠅”。(拱手: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禮節,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謝的意思。牛蠅是專門叮咬牲畜的蒼蠅)

4、讀生字

提醒學生組詞讀。讀對的跟讀。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說一說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隨學生的發言,板書“鬥牛圖”“畫錯啦”)

三、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1.課件出示《鬥牛圖》。這就是當時的那幅鬥牛圖。看看畫得怎麼樣呢?(學生自由發言)請默讀,標出人們“稱讚”的話。

看了大畫家的鬥牛圖,圍觀的人怎麼稱讚的?把人們稱讚的話找出來畫上橫線

【設計意圖:採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引導學生觀看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由景生情,這樣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體會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效果會更好。】

2、讀出人們“稱讚”的話,理解“絕妙之作”。

(1)讀商人的話,體會“絕妙之作”,(“絕妙之作”是說鬥牛圖畫得怎麼樣?好到什麼樣呢?看到這樣的“絕妙之作”應該怎樣稱讚?)

從個別稱讚到集體稱讚;模仿商人的大腹便便讀。

(師及時表揚讀出稱讚語氣的學生)

(2)讀教書先生的'話,理解“畫活了”。

還有誰稱讚這幅畫了?

<1>指名讀一讀。

<2>讀出讚揚的語氣,怎麼讀才能“畫活了”?“哎喲,畫活了的感覺出來了”“老師聽了你讀的話感到確實畫活了”(個別讀得不好的,需加以引導,他讀得“畫活了嗎”誰能讀出畫活了的感覺?)

師生共同讀書;學生自讀;同桌互相學一學教書先生,讀一讀這句話;大家一起學學教書先生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讀。

3、讀牧童的話

就在這時,傳來一個炸雷似的聲音,是什麼聲音?誰讀一讀“炸雷“似的聲音?(師適時點撥引導。讀出着急的心情。)

個別讀;集體讀;加上動作表演讀。

4、讀戴嵩的話

<1>自己讀一讀,戴嵩這時是怎麼說的?

<2>大畫家是用什麼語氣說的?課文中是用什麼語氣說的?(理解“和藹”)

個別讀;齊讀;表演讀。讀出和藹的語氣。

5、讀牧童的話

牧童說戴嵩的畫哪畫錯了?(個別讀;自讀。)

同桌互相說一說,老師是畫家,你是牧童,告訴老師哪兒畫錯了?(體會牧童急於想把答案告訴畫家的心情,所以讀得要快。)

學生自讀;加上動作讀;指着課件表演讀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戴嵩的畫哪兒畫錯了?

【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將文字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你從牧童指出大畫家的錯誤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板書:細心

6、讀戴嵩的話

戴嵩聽了牧童的話,怎麼說的?

(理解“指教”一般是誰指教誰呢?大人指教小孩),從這裏可以體會到戴嵩的什麼?板書:虛心

當一下戴嵩,加上動作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讀出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語氣,並用動作表演來理解“拱手”這個詞語)

學生加上動作表演讀。同桌互相拱手讀一讀。

【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來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虛心和牧童的細心。】

四、自由朗讀,總結昇華

1、分角色讀讀課文,你喜歡課文中的誰?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同桌互相議一議,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把讀書過程中的感受通過表情、動作等有聲語言盡情地表達出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生自由交流發言。

五、指導寫字

教寫“抹、商”(注意寫字姿勢)

1、同學們看看“抹”,是什麼結構?

2、寫這個字應該注意什麼?

3、和老師一起來書寫。

4、學生自己練習書寫。

5、糾正學生寫得不規範的或者寫錯的地方。並讓學生再寫兩遍。

同樣教這個商字,注意:商字應和摘的右邊區分開。

板書設計:

畫家 鬥牛圖 虛心

牧童 畫錯啦 細心

第二課時

課時任務:

1、複習鞏固已經認識的17個生字,完成寫字任務。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造句練習。

4、練習有感情地口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檢查讀生字(組詞讀)。

二、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好人物的對話。

三、分角色朗讀(指名讀)

角色分配:虛心的畫家,細心的牧童,圍觀的人(商人和教書先生),其他的話。

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

四、指導寫字。

1、認讀田字格中12個“我會寫”的字並組詞。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說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麼。

3、對於書寫困難的字,老師有重點地指導,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注意書寫握筆姿勢)

4、學生展示自己認爲寫得最滿意的字,師生評議,老師隨機指導。

5、寫得不規範的字,老師加以糾正,並讓學生再寫兩遍。

五、造句練習。

1、出示例句:(小黑板)

2、讀一讀例句。(注意重讀,讀中領會)。

3、口頭造句。

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練習口頭說一句話。

(1)從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中造句,如我一放學就出去站隊。

(2)變換人稱造句(這裏不需要對學生講出人稱這個概念)。如媽媽一起牀就做飯。

(3)放眼觀察,引向大自然。如風箏一飛起來就很高。春天一來到,小草就發芽了。

【通過口語表達訓練,學生將文字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通俗易懂,

並且通過層層遞進式的練習,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爲說一大段話積累語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做到新課堂上(第四題)。

5、交流自己造的句子。

六、練習口述這個故事。

讓學生在自由讀的基礎上,表演口述這個故事。(注意:學生說不出來的地方教師可稍做提示)

【設計意圖:課文小節清楚,結構明快,反覆地朗讀,學生早已琅琅上口,這時要求學生試着口述,學生會非常踊躍地嘗試,口述得聲情並茂,這時的口述就是對領悟的一種檢驗。給學生一個舞臺,展示自己,增添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七、語文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身邊的小朋友聽聽。

牧童教學設計 篇11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的話進行對比感悟,在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特色]

彌補缺失,取捨文本;對比感悟,啓思立新。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智慧樹樂園掛圖、多媒體課件及我國名畫家的作品、學生給畫配話的練習單。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趣啓思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呢?(課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讀他們的名字,去掉拼音讀“戴”:咱們班有姓“戴”的嗎?(如果沒有,建議學生回去可以調查一下週圍的人。)

3.瞭解戴嵩嗎?指名說說,教師出示“我知道”的內容。

4.(板書:畫家 牧童)齊讀:你發現了什麼?(“畫家”兩個字寫得大“牧童”兩個字寫得小) 猜猜我爲什麼這樣寫?(因爲戴嵩是大人,是畫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麼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大一小書寫課題,意在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探究的慾望,爲下文提升文本價值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反覆地多讀幾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遊戲:一個人拿卡片,另一個人讀生字,遇到不會的放在一邊,同桌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3.指名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打亂順序讀生字。

4.猜猜找找的遊戲:請你根據老師的表現猜一猜,找到相應的生字.

注:字謎──黑土

動作識字──戴 拱 翹 抹

體驗識字── 一個人常常因爲做錯事或有缺點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參加“智慧樂園”: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摘到智慧果嗎?

[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識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利於提高識字效率。]

6.寫字:抹、擠、拱、批評、決

(1)觀察體會: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

(2)教師範寫:你們想讓老師指導寫哪個字?學生自由選擇。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對於寫得好的學生獎勵一面小紅旗,並全班展示寫得好的字。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默讀課文,思考:對於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1)出示商人、教書先生和牧童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其他人會說些什麼?相機理解“紛紛稱讚”。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現,引導學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3.大家爲什麼紛紛稱讚戴嵩的畫?輕聲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指名選擇喜歡的句子讀、教師範讀、分組讀(追問:你爲什麼這樣讀?)

(2)重點指導這兩句話: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戴嵩的畫畫得好。)

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戴嵩畫得很快。)

(3)師:你們看,漢語中的“一”多神奇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誇誇它嗎?

[在對比感悟中加深體驗,適時進行語言訓練,利於提高學生感知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總結思考

大家對戴嵩的畫讚不絕口,在這種情況下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第 二 課 時

一、舊知導入

1.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師生對口形猜字,開火車讀生字。

2.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對於戴嵩的畫,大家讚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擠進人羣大聲喊,(喊什麼?)指名讀、男女分組讀、齊讀.

二、讀文品悟

1.聽到小牧童這樣喊,圍觀的人什麼反應?結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形:人們又會說什麼?

2.戴嵩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指導讀、範讀、評議讀、表演讀。

4.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表演,其他學生可以當觀衆,也可以當圍觀的人。

[通過牧童和圍觀人態度的對比,在多種朗讀中感受文本,體會出牧童的實事求是和戴嵩的謙虛。]

5.深入思考

(1)讀到這裏,你想說點什麼?想對誰說?指名任意說。

(2)課題這樣寫合適嗎?(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在學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此時改寫課題水到渠成。]

律動:配樂欣賞中國畫家的作品。(其實在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著名的畫家,下面讓我們在輕鬆的音樂中休息一下,欣賞欣賞他們的作品.)

[融律動和中國畫的欣賞於一體,拓展了文本資源,使學生感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三、拓展延伸

重點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請學生爲他們的畫配上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都行,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寫話訓練在低年級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削減了寫話的難度,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利於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

四、規範寫字

重點指導“兄、呆、商、購、價錢”

1.學生認讀生字,描摹體會: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重點指導難寫的字。

3.學生練習書寫,互相評價,教師展示學生作業。

五、總結建議

畫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網上向牧童挑戰他認爲兩牛相鬥的時候,尾巴翹起說明牛心情好,這樣更容易鬥贏,想了解具體情況嗎?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查有關的資料。

[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將文本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延伸,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自主探究求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爲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識字中以遊戲和活動爲主,注意聯繫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開展“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猜猜找找、參加智慧樂園”等活動,充分激發孩子主動參與識字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在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對比感悟促深化。

上這節課的初衷緣於讀文時的一種感動,不僅爲戴嵩向牧童請教的虛心和從善如流感動,更爲牧童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誠勇敢、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價值取向上我稍稍傾向了後者。

之一:一大一小書寫課題,突出大畫家和小牧童,後來在文本解讀時我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又重新書寫課題,讓學生感悟到牧童雖小但精神可佳,教師有在學生的建議下改寫課題。

之二:我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人們的紛紛稱讚和“呆住了”的空白處,使學生在對比評價中更深體會到牧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多麼難能可貴!

之三:在結課時我又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把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並建議他們可以上網繼續查找相關資料.這樣,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進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

3.自由寫話揚個性。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認寫分開。崔巒先生多次強調:到了二年級應該強化寫的訓練。本節課我用大量時間進行了寫字和寫話訓練。寫字上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體會,掌握字的構字規律和間架結構,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展示學生作業,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寫話訓練我主要展示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尤其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給畫配話。但是低年級寫話訓練要求不高,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就寫幾句,不會寫的字還可以用拼音代替。這樣逐步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爲向中年級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牧童教學設計 篇12

課型:

欣賞課

課時:

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孤獨的牧羊人》是曾榮獲五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表現影片中女教師與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歌曲爲表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節奏緊促歡快,旋律活潑跳躍,大跳音程頻頻出現,使歌曲顯得十分輕鬆,充滿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調較平穩,節奏也稍作拉寬。歌曲尾聲部分是由音階後四個音( 5 6 7 i)的上下八度的節奏的變化而成。歌中的襯詞“來咿噢都”可視爲牧羊人所唱的歌聲,使歌曲更爲詼諧、有趣。演唱時常常提高嗓音,用假聲突然翻高的方法,這是美國鄉村音樂的旋律風格和演唱特點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緻、形象鮮明、風格清新、富有田園風味的鋼琴曲,爲我國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所作。歌曲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表現了牧童天真浪漫的形象和快樂的心情。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性情活潑好動,且有小部分音樂欣賞作品的積累,大致能從節奏、旋律、情緒等音樂要素來理解音樂作品,對中國歌曲《牧童短笛》會較容易理解,對外國民歌的風格特點還不甚瞭解,然而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對節奏明朗、曲調歡快的器樂曲往往比較敏感和青睞,通過身體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更是如魚得水,《孤獨的牧羊人》這首節奏明快的作品較能迎合低中年段學生的口味和興趣,教師基於此特點有效利用音樂遊戲、律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去感受美國鄉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的風格。

三、教學理念

因此“聽”應作爲中國小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孤獨的牧羊人》和《牧童短笛》,懂得音樂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並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與體驗。

2、能力目標:過對歌曲襯詞的學唱和律動感受美國鄉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輕鬆自如的的音樂風格與中國風格的不同,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歌曲詼諧有趣、輕鬆活潑的情緒特點與優美流暢的旋律所描繪的如詩如畫般的童年意境。

五、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詼諧有趣、輕鬆活潑的情緒特點與優美流暢的旋律所描繪的如詩如畫般的童年意境。

六、教學難點:

通過對歌曲襯詞的學唱和律動感受美國鄉村音樂“藍色約德爾調”輕鬆自如的的音樂風格與中國風格的不同,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

八、教學流程:

教學預設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1、播放視頻《牛仔很忙》帶領學生隨音樂作簡單律動。

2、師生(音樂)問好。

1、生聽音樂進入教室。

2、學生音樂問好

【設計意圖】:

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用學生喜愛的流行歌營造輕鬆地學習氣氛。

【設計意圖】:

音樂課堂不離音樂。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歡迎乘坐本次的音樂快車,我是列車長。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60年代的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我們將會欣賞三首具有濃郁美國鄉村音樂風格的歌曲,去領略鄉村音樂獨有的魅力。電影《音樂之聲》改編於同名音樂劇,曾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五項大獎,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奧地利的真實故事。一位退役的的海軍軍官,有七個調皮可愛的孩子,爲了教育好這些孩子,軍官聘請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家庭教師瑪利亞;瑪利亞能歌善舞,活潑開朗,她用音樂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啓迪、薰陶着孩子,最終,瑪利亞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牧童教學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並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

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並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活動難點:

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音樂遊戲《什麼樂器在唱歌》。

師:“什麼樂器在唱歌?”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的節奏型,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聽辨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

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着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

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幹什麼?

教師根據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纔的第一段有什麼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幹什麼呢?”

教師

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

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幹什麼?”

教師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啓發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麼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爲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並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教學設計 篇14

1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校情和學情的分析,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緯度,設定本課的目標如下: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

3、讓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2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是重點,但不是教學的難點。怎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成爲我本課教學的難點

3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引導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評論(1) 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

1、在拼讀和識記的過程中會認戴、價、購、墨、抹、藹、批、翹、驅、蠅、慚、愧、拱等13個生字。

2、會寫本節課12個生字

3、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評論(1) 學時重點

在拼讀、識記的過程中會認本節課的13個生字。

評論(0) 學時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21、畫家和牧童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播放課件)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把畫畫的很好的人叫什麼嗎?

生:畫家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棒,那麼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欣賞一幅畫(播放ppt,出示圖片)大家從這幅圖中都看到了什麼?

……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我們把這個放牛的小朋友叫做“牧童”,這節課老師就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 板書“畫家和牧童”(齊讀課題)

活動2【講授】21、畫家和牧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一邊是畫畫很好的畫家,一邊是放牛的小孩子,這兩個人似乎沒有什麼聯繫,可是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大家說一說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生:……

師總結:一個小孩大膽的指出大畫家戴嵩畫的《鬥牛圖》的錯誤,大畫家虛心的接受的牧童的建議的感人故事。

(二)認讀生字

1、出示課件,學生自由拼讀。(播放課件)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教師糾正。

3、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遊戲,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4、劃去拼音,學生開火車讀,教師檢測。

5、指導識記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 末—抹 比—批 共—拱苗—描

(3)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生活識字:“價”,超市裏寫有“天天平價”

“購”,去商店購物

6、強調難寫、易錯的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錢:重點指導金字旁的寫法

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思考:畫家戴嵩和牧童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

一個是畫家,一個是放牛的`小孩

一個很有名,一個很普通

一個謙虛,一個勇敢

三、小結

大家對戴嵩的畫讚不絕口,在這種情況下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板書設計

21、畫家和牧童

兄 呆 錢 購 批評

活動3【作業】21、畫家和牧童

1、本課生字一個三遍,帶拼音並組詞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畫家 一( )先生 一( )畫

一( )商人 一( )牧童 一( )牛

4。2第二學時評論(0) 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

1、會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

2、積累有關誇讚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評論(0) 學時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會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

評論(0) 學時難點

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21、畫家和牧童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

1、習題導入(播放課件)

2、學習了上節課的內容,你能完成下面這個填空嗎?先自己說一說。(播放課文錄音)

出示填空:唐朝有個著名的畫家戴嵩畫了一幅《 》,圍觀的人看了,( )。只有牧童( ),戴嵩聽了,( )。

活動2【講授】21、畫家和牧童

二、讀文品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對於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⑴出示商人、教書先生和牧童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播放課件)

a、帶表情讀

b、帶動作讀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現,引導學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2、大家爲什麼紛紛稱讚戴嵩的畫?輕聲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⑴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指名選擇喜歡的句子讀、教師範讀、分組讀。

(追問:你爲什麼這樣讀?)

⑵重點指導這兩句話:(播放課件)

A、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戴嵩的畫畫得好。)

B、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

(戴嵩畫得很快。)

⑶師:你們看,漢語中的“一”多神奇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誇誇它嗎?

指導學生用”一……就……”練習說話

指導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3、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對於戴嵩的畫,大家讚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擠進人羣大聲喊,(喊什麼?)指名讀、男女分組讀、齊讀。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觀察圍觀人的表情,想一想當時人們是怎麼想的?(播放課件)

(2)如果你是大畫家你當時會怎樣?戴嵩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生1:戴嵩很謙虛

生2:畫家也有出錯的時候

……

(3)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指導讀、範讀、評議讀、表演讀。

(通過牧童和圍觀人態度的對比,在多種朗讀中感受文本,體會出牧童的實事求是和戴嵩的謙虛。)

4、深入思考:

讀到這裏,你想說點什麼?想對誰說?指名任意說。

三、小結

學生共同分享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喜愛。

板書設計

21畫家和牧童

(大)畫家 本領大 謙虛

了不起

(小)牧童 細心 勇敢

活動3【練習】21、畫家和牧童

四、出示課堂練習

我會填

讚揚 誇讚 稱讚

(1)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 )的,還爭着購買

(2)戴嵩沉思片刻,揮筆畫了一幅《鬥牛圖》。圍觀的人看了,紛紛( )

(3)“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 )道。

活動4【作業】21、畫家和牧童

作業設計

寫一寫:

給畫家戴嵩或者小牧童寫一段話

21畫家和牧童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21畫家和牧童

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

1、在拼讀和識記的過程中會認戴、價、購、墨、抹、藹、批、翹、驅、蠅、慚、愧、拱等13個生字。

2、會寫本節課12個生字

3、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學時重點

在拼讀、識記的過程中會認本節課的13個生字。

學時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21、畫家和牧童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播放課件)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把畫畫的很好的人叫什麼嗎?

生:畫家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棒,那麼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欣賞一幅畫(播放ppt,出示圖片)大家從這幅圖中都看到了什麼?

……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我們把這個放牛的小朋友叫做“牧童”,這節課老師就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 板書“畫家和牧童”(齊讀課題)

活動2【講授】21、畫家和牧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師:一邊是畫畫很好的畫家,一邊是放牛的小孩子,這兩個人似乎沒有什麼聯繫,可是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大家說一說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生:……

師總結:一個小孩大膽的指出大畫家戴嵩畫的《鬥牛圖》的錯誤,大畫家虛心的接受的牧童的建議的感人故事。

(二)認讀生字

1、出示課件,學生自由拼讀。(播放課件)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教師糾正。

3、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遊戲,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4、劃去拼音,學生開火車讀,教師檢測。

5、指導識記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 末—抹 比—批 共—拱苗—描

(3)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生活識字:“價”,超市裏寫有“天天平價”

“購”,去商店購物

6、強調難寫、易錯的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錢:重點指導金字旁的寫法

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思考:畫家戴嵩和牧童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

一個是畫家,一個是放牛的小孩

一個很有名,一個很普通

一個謙虛,一個勇敢

三、小結

大家對戴嵩的畫讚不絕口,在這種情況下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板書設計

21、畫家和牧童

兄 呆 錢 購 批評

活動3【作業】21、畫家和牧童

1、本課生字一個三遍,帶拼音並組詞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畫家 一( )先生 一( )畫

一( )商人 一( )牧童 一( )牛

吳忠市紅評論第一學時學時重點

優點:

重點較詳細

缺點:

要把“四會”生字作爲重點

吳忠市紅評論第一學時教學目標

優點:

目標明確,清晰

缺點:

三維目標體現不明確

吳忠市紅評論重點難點

優點:

重點、難點分析準確到位

缺點:

會認13字確定爲重點稍微有些偏

Tags:畫家,牧童,優質,教學設計

標籤:牧童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