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合集15篇

設計2.09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設計合集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掌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小英因爲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總是默默地獨自坐在一角”。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當她猶豫再三“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正緊張害怕的時候。想不到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

課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小英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教學目標:

依託本單元的結構特點和本文的行文特色,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第七自然段。

2、學會文後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憑藉文本語言材料,感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更要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內涵。

4、品讀課文,學習“對比”的手法,嘗試練筆。

其中,目標1爲教學重點,目標3爲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

《課標》20xx版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以讀爲主,讀中悟文,讀中悟情,在讀中思,在讀中探。同時,既關注文章寫了什麼,又關注文章爲什麼這樣寫,初步感知“對比”的寫作方法,並嘗試練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掌聲響起來》,學生凝神靜聽。

同學們,這首歌叫《掌聲響起來》,當我們獨自站在舞臺上時,最想聽到的就是——掌聲。

2、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掃清障礙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進入課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小英腿有殘疾,很自卑。

第二部分(2——4)演講課上發生的事。

第三部分(5——7)兩次掌聲給小英的改變。、

五、走近小英,初步瞭解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小英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六、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此時的小英是自卑的,爲什麼後來變化會那麼大呢?

2、作業:(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關於教學設計2

《紙》是蘇教版國小《科學》三年級教材中的一課,通過組織學生研究紙的吸水性、結實程度、透明度的性質,認識紙的各種用途,瞭解紙的生產過程和發展歷史。按照教材的編寫內容,教學核心內容的引入是從瞭解紙的廣泛用途着手,在介紹紙的發展歷史之後再讓學生觀察研究紙的性質,認識到現代造紙術給環境和資源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環保和節能教育。但我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因爲對紙的常規認識已經很普遍,而沖淡他們進一步研究紙的性質這一教學重點的興趣,所以我這樣設計了探究實驗前的導入情境——

我事先將課上能用到的學習資料分別用普通牛皮紙和帶有塑料薄膜的牛皮紙分別包好,在上課前就把他們放在有明顯水痕的桌角,並保證普通牛皮紙包裝的紙包被水浸透。

師: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共同進行一項科學探究活動。爲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活動任務,我特意準備了一些學習資料帶給你們。哎?這紙包怎麼都溼成這樣啦!請前面這組同學快幫我把它們擦乾淨。

有幾個同學分別用報紙、餐巾紙、衛生紙、普通紙、皺紋紙等幫忙擦拭。

三年級的孩子正處在樂於助人、遇事敢於表現自己的年齡階段,當這個“意外”事件出現的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怎樣解決問題的思考中,我再以朋友的身份請求幫助,他們立刻全力以赴,積極行動,而他們課前準備的紙製品也正在這時派上了用場、發揮了作用。此時,孩子們已經在自覺行爲中開始了探索身邊科學的研究活動,這個過程也是檢驗他們已有生活經驗的評價點,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能得到被認可的滿足和快樂,所以更能在接下來的探究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從教學成果上體現出一舉多得的功效。下面的思考和相關問題的提出就會越發顯得順理成章。

師:謝謝幾位同學。剛纔大家看到他們是用什麼擦水的?怎麼不用橡皮呀?

生:他們是用各種紙擦水的。因爲紙能吸水,而橡皮不能。

師:這說明這些紙有什麼性質呢?

生:說明紙有吸水性。

此處的提問進一步凝聚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在有效的教學語言中不露痕跡地起到了組織教學的作用,也讓沒有機會參與前一活動的同學繼續關注下面的教學活動。當同學們聽到老師用“橡皮和紙”進行吸水性比較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可笑,甚至有些幼稚。但正是這樣簡單的問題才更能排除學生思維無邊擴散想象的可能,抓緊有限的教學時間將學生的思路引上正軌,說出紙的“吸水性”性質,爲科學探究活動指明方向,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師:(板書:吸水性。)所有的紙都有吸水性麼?剛纔用到的幾種紙,誰的吸水性最強?爲什麼他們的吸水性有強有弱?

生:(思考後舉例回答)。

師:大家的意見不一致,看來這麼幾張紙裏面也蘊藏了許多科學祕密。這些祕密怎樣才能找到答案呢?

生:做實驗。

這幾句問答,實際上是在強調學生重視紙的吸水性有強弱之分,因素多種多樣,也爲後面實驗方案的設計做了思想和條件上的鋪墊。同時讓學生堅定一個科學信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話要有證據,思考要有依據。因爲科學本身不僅僅是科學的結果、結論或者科學的事實,也包括整個研究的過程。科學課更強調科學探究的過程。

師:說的好。現在咱們先猜一猜,這兩個紙包裏面會是什麼樣子?

生1:可能都溼透了。

生2:不一定。也許都沒事呢!

師:好,我們打開看看。爲什麼一個紙包被水浸透了,另一個紙包卻一點問題也沒有?

這個結果其實會讓學生感到非常意外,看起來一樣的包裝,觀察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在稍有疑惑之後,學生們會在冷靜的思考中推斷出這個“魔術”的祕密。果不出所料——

生1:因爲他們浸水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師:它們是同時被我放在那裏的,這個原因可以排除。

生2:可能這兩張牛皮紙的薄厚不一樣,所以結實程度就不一樣。

師:如果與他們的結實程度有關係(板書:結實程度),那麼這張溼透了的牛皮紙還很完好,你能說它不結實嗎?你又怎麼能比較出它們的薄厚不同呢?

生3:我想可能沒透水的牛皮紙是經過防水處理的,就有了防水性。

師:(板書:防水性)你是說其他的紙不經過防水處理就沒有防水性了嗎?那麼溼透的紙包裏的這些資料只浸溼了最下面的這張描圖紙,其他的紙都沒受潮,又是什麼原因呢?

生1:可能浸水的時間不算長,水量也太少,所以就沒溼透。

生2:是不是描圖紙裏面有一層膠,所以它又透明又防水,就沒溼到第二層。

師:你們的想法真挺豐富。以前見過這種紙嗎?它有這些性質嗎?

生:我們用的字帖裏就有這種透明紙。它好像沒有牛皮紙結實,但描字的時候很方便,別的紙都沒有它透明。

師:你管它叫“透明紙”,這個稱呼很有特點。但是你怎麼能肯定其他紙的透明度都不如它呢?(板書:透明度)下面請同學們把你搜集的紙品展示出來,我們一起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特殊用途的紙?找一找有沒有比描圖紙更透明的紙?還有哪些紙是你叫不出名字的,你能不能根據它的特點也給它取個名字。

我們的一問一答,體現的是教師在認真地傾聽,學生在專注地思考。隨着問題的鋪設、問答的深入,他們在推測和猜想中逐漸發現了紙的主要性質,我則在黑板上進行簡要地提示,爲學生的進一步探究提供借鑑和方向。當同學們展示自帶物品的時候,他們也在充滿好奇地觀察其他同學的紙品,新問題、新想法就會應運而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突出的是引導學生髮現、關注紙的用途非常廣泛,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因爲紙方便、服務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所以人們才一直不斷地研究、改進它,令紙的品種五花八門。同時也是在提示大家,科學並不神祕得高深莫測,它是貼近生活、貼近我們身邊事物的東西,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利用身邊的東西我們就能研究科學。

師:紙的種類和用途真是太多啦!正是紙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每天都離不開紙,關於紙我們還有那麼多的疑問和猜測,所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專門來研究“紙”。(出示課題——彩紙剪刻的“紙”字)

在揭示課題之前,我多次提到“性質”一詞,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接受、認識了這個概念。當我在黑板上粘貼用彩紙剪出的課題時,醒目的色彩和形式使得學生中間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驚訝的感嘆。我知道,這個道具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喚起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更在於它已經使人意識到:智慧之花會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隨時綻放精彩。

經過這一路的引領和幫扶,學生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問題框架,基本上明確了深入探究的方向和目標,奠定了用科學實驗解決科學問題的思想基礎,踏上了追隨興趣、探祕科學的快樂旅程。接下來的課堂,我和他們一起進行熱烈的實驗方案研討、交流、改進、指導、實施、反饋……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發現號上順利遠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一旦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他們就會以超乎想象的熱情一頭扎進科學的探祕之旅,在一個個小問號的引領下成爲小小的科學家。在國小階段的科學課程帶有啓蒙性,是個幼稚的階段,沒有了興趣,生拉硬拽的科學課堂就會扼殺“小科學家”們的智慧,即使在老師的安排下走完了課程要求的探究過程,孩子的情感、科學素養的建立也只會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作爲科學課的教師,應該在每一節課的教學導入階段設置富有個性和特色的情境方式,引得活躍,導得充分,才能入得自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僅是寫教案,還要花時間去搜集資料,精心設計、認真準備一些實物材料,給孩子們提供實驗的借鑑和參照標準,並注重隨時設置問題“路標”爲學生的探究導航,讓他們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在隨時產生興趣,感受滿足好奇心的樂趣。路培琦老師說:“科學課堂並不把重點放在知識結論的記憶、理解、獲取上,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科學知識和體驗科學知識獲得過程當中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興趣思考、善於提問比動手操作更重要!

關於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品讀文中寫景的句子,感受漢家寨及周圍的環境特點

2、品讀文中含義豐富的句子,體察作者意欲張揚的堅守精神

3、體會散文寫作“紅線串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片自然的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散文,是作者的內心獨白,讀散文,要隨着作者筆下的文字走進那片世界,感受作者的所見所聞,體察作者的'所思所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品味)

1、漢家寨及周圍環境特點

遼闊空曠、貧瘠蒼涼、沉寂恐怖

2、堅守的精神

(1)漢家寨是堅守的象徵

這個地點在以後我的生涯中總是被我反覆回憶咀嚼吟味,我總是無法忘記它。彷彿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三條巨流般的黑戈壁,平平地鋪向三個可怕的遠方。三個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

漢家寨,如一枚被人丟棄的棋子,如一粒生鏽的彈丸,孤零零地存在於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老小二人都是漢人服色,一瞬間我明白了,這地方確實叫漢家寨。

砦就是寨,都是人緊守的地方。

無論我走到哪裏,都在不知不覺間,堅守着什麼。我只覺得它與漢家寨這地名天衣無縫。

(2)張承志爲何要張揚這種精神

3、秦牧《散文創作談》:“用一根紅線穿起生活的珍珠,珍珠纔不會遍地亂滾,這才能成爲整齊的珠串。”

三、作業

1、舉三反一,課外閱讀散文,進一步體會散文紅線串珠、形散神聚的特點。

2、思考:今天我們要堅守什麼?

關於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依據問題理解難句與重點句的意思,會用“既……又……“寫句子。

2、瞭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內容。

3、知道飲茶的好處,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

教學難點:學生對我國“茶文化”可能瞭解不多,因此對茶的價值較難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部分生字新詞,已經知道,課文說了茶的三方面內容(板書):

1、茶的故鄉,茶葉種類多。

2、喝茶的好處多。

3、品茶講究茶具。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我們根據這三方面內容,已經給課文分了三段,並且學習了第一段。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文章的第二大段。打開課文,請看課後第三題,出示:

(讀課文第二段,說說課文從幾個方面寫“喝茶好處真多”的。)

二、新授

邊聽錄音,邊思考,並劃出承上啓下的句子。

學生聽課文第二大段的錄音後,回答。

出示:飲茶不但有實用價值,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1)這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啓下?(“實用價值“概括了上一自然段的.內容。”高尚的精神享受“引出了下文)

(2)飲茶的這兩個“作用“,作者是用哪個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不但……而且……)讀一讀,強調的是前者還是後者?

出示:飲茶還能增進人們的友誼。

這裏爲什麼加上“還”字?

口語訓練:

(1)把兩句話合爲一句話,怎麼說?

(2)再加一個總起句“飲茶的好處真好,飲茶不但……”

(3)加一個總結句:“飲茶不但……而且……還……,它的作用真多。”

三、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語:課文是怎麼具體寫“飲茶的好處”的呢,我們進一步來細讀課文,飲茶有哪些“實用價值”,請在第3自然段中劃出有關的詞語。

生: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清醒頭腦,保護視力。

這一自然段是怎麼寫的?(第一句與下面的句子在寫法上是什麼關係?

請三位學生分讀三個分句,其他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進行分述的?

這一段用了三個結構類似的分句,寫了飲茶的三大好處。(引讀)第1,盛夏,喝上一杯涼茶,能……,第2,……,第3,……(理解“消”、“呷”)

出示:消暑,消:(1)消失(2)消遣(3)使……消失。選義。

出示:(呷幾口涼茶)給“呷”字換一個詞。

再讀全段,老師讀總述,學生分組讀三個分句。

你還知道飲茶有哪些實用價值嗎?

用“什麼時候,喝上一杯茶,有什麼作用”的句式來講。

出示:口語訓練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五百多種化學成分,很多都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四、學習第4自然段

過渡:飲茶不但有這麼大的實用價值,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高尚的精神享受”又是指什麼呢?請大家自學第4段。

齊讀總起句,指名讀分述句。

我國久有品茶的傳統,“久有”就是說很久以前就有。早在唐代,就出現了茶道、茶宴、茶會等諸多的飲茶形式。有書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茶道”一詞,現今不少人誤認爲茶道出自日本,殊不知“茶道”最早出現於中國,我國纔是茶道的發源地,品茶講究什麼呢?

關於教學設計5

一、導入揭題

1、引入:用“雨”連詞。

2、揭題:

這麼多的雨,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味道。有一種雨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來說,比較新鮮,那就是山雨。想去看看嗎?

那我們就一起學習第2課,一起走進山林,去欣賞山雨,品味山雨吧!

這種引入對學生來說,既是一種遊戲,又是一種積累,既輕鬆自然,又創設了賞雨品雨的課堂基調。

二、細讀探究

感受山雨的美:

1、自由讀文。要求邊讀邊想,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

2、自讀感悟:

過渡:感覺這場山雨怎麼樣?(美)美嗎?(板書:美?)

⑴ 讀讀課文,看看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山雨的美。(聲、色)

通過初讀,從聲、色兩方面整體感知山雨的美。

⑵ 自讀思考:

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了聲音和色彩的美?再讀讀書,找找看。想好了,還可以跟同方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引導:

⑴ 聲音:

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聲音的美?這聲音聽來讓人感覺如何?(再讀讀看,還感覺怎樣?)

⑵ 色彩:

過渡:感受了雨聲,我們又來看看山雨帶來的色彩美吧。

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色彩的美?看到如此美麗的色彩,人們心情如何?感覺如何?

通過細讀,逐步深入文中,走進雨中,用心去品味,用腦去聯想,在生生互動的文本對話中,接受美的薰陶,產生美的共振。

4、小結:

文章根據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從聲音和色彩兩方面加以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山雨確實很美。現在黑板這個問號應改成什麼才比較合適?(板書:!)

問:是誰創造了這份美?

是的,是大自然創造了這絕妙的美,大自然可真了不起!

注重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回到整體的原則。體現出閱讀的層次感,目標的階梯性。

品味寫作的美:

1、過渡:但我覺得除了大自然外,還有一個人也非常了不起。他是誰?(作者) 爲什麼?

2、自學感悟:

師:確實寫得美!我讀過很多的`美文佳作,可一見到這篇課文,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忍不住讀了好多好多遍。你們喜歡嗎?

出示自學提綱:

⑴ 把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用“——”畫出來,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⑵ 跟同方說說你認爲寫得好的原因。

下邊請同學們對照自學提綱認真讀文,細細探究,找出你認爲寫得好的詞句,用“——”畫出來,並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說出你覺得好的原因。

⑶ 交流,師點撥引導:你認爲哪兒寫得好?爲什麼?

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意在從內容理解過渡到語言品析,找到讀寫結合點,讓閱讀與寫作同步訓練,同步收穫。並在獲得美感的同時,增強語文素養。

三、指導感情朗讀

1、激趣:

通過剛纔的學習,老師又發現了一個祕密:還有一羣人也很了不起。他們是誰?爲什麼?

(因爲能細細地讀文,大膽地想象,不僅感受到了山雨的美,而且還體會得如此的深。)

同學們真是不簡單,但我覺得最了不起的不在於把課文讀懂,而在於把課文讀好,你能嗎?

2、提出要求:優美的聲音,投入的情感,豐富的想象。

3、分工合作,齊讀全文。師讀1-4自然段,後邊生齊讀。(課件配樂)

讓吸收變爲表達,讓閱讀成爲創造。通過激勵、引領與合作,讓情感得以昇華,語感得以積澱。

4、小結;我們摘取到最了不起的桂冠了嗎?給自己鼓掌吧!

及時的鼓勵和頗富激勵性的能動評價,無疑能給學生加油,會爲課堂添彩。落實了評價促發展的全新理念。

四、總結拓展

1、總結:大自然創造了美,作者發現了美,描寫了美,而我們也通過豐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動情的朗讀再現了美。實話實說,這節課我感覺感到很快樂,因爲始終被美麗所緊緊包圍。你們呢?快樂嗎?

2、補充閱讀:想再次感受美嗎?

同學們今天學習投入、表現出色,老師特別高興,想送份兒禮物嘉獎你們。

(分發閱讀材料。)

3、生自由閱讀:

請大家把幾段話快速地看一看,選一段最喜歡的,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呆會兒,我們開展朗讀比賽。比一比,誰讀得好。

4、指名讀,評議。喜歡那一段的齊讀。(出示相應的段落)

5、補充展示《春夜喜雨》,齊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以一篇促多篇,既達到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又實現擴大閱讀量的課程新標。

五、課後小結

美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指着板書說),悅目的風景是美,善良的心靈是美,感人的故事是美,文明的舉止是美,執着的進取是美,高尚的品格更是美。只要你擁有一顆善感的心,一雙聰慧的眼,便真能感受到大自然處處有美,生活中時時有美。

同學們,美麗等待你的發現,期待你的創造!下一次的美麗之約,咱們再相見。

用詩一般的語言,讓美得以延伸,讓文得以昇華。既落實了思想教育,又培養了觀察習慣,既讓課內與課外自然銜接,又讓書本與生活渾然一體。達到一種看似無意卻有心的理想效果。豐富了課程資源,實現了學科整合。

【板書設計】

山雨 美

課堂設計清新流暢,既使學生在多形式的閱讀時空裏迴歸了主體地位,又讓教師完成了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參與者的多重角色塑造,還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走出了傳統課堂的模子,落實了新課標理念。

板書設計匠心獨具,看似簡約而非簡單,看似雕琢而非造作,就像一幅速寫畫,既讓山雨輪廓再現、過目不忘,又讓美麗駐足眼前、永留心間。

關於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會觀察、分析函數圖像信息.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並利用它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提高識圖能力、分析函數圖像信息的能力.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並利用它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數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習興趣.

2、認識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點:

觀察分析圖像信息.

教學難點:

分析概括圖像中的信息.

教學方法:

整節課應以“開放、合作、探究”爲基本特徵,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個較爲輕鬆的環境中去體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

教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函數意義,並掌握了函數關係式的確立.但有些函數問題很難用函數關係式表達出來,然而可以通過圖來直觀反映。例如用心電圖表示心臟生物電流與時間的關係.

即使對於能列式表示的函數關係,如果也能畫圖表示則會使函數關係更清晰.

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如何畫函數圖像的問題及如何解讀函數圖像信息.

2、 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正方形的邊長x與面積s的函數關係是什麼?其中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是什麼?計算並填寫下表:

生:函數關係式爲s=x2,因爲x代表正方形的邊長,所以自變量x>0,將每個x的值代入函數式即可求出對應的s值.

師:好!如果我們在直角座標系中,將你所填表格中的自變量x及對應的.函數值s當作一個點的橫座標與縱座標,即可在座標系中得到一些點.

大家思考一下,表示s與x的對應關係的點有多少個?如果全在座標中指出的話是什麼樣子?可以討論一下,然後發表你們的看法,建議大家不妨動手畫畫看.

生:這樣的點有無數多個,如果全描出來太麻煩,也不可能.我們只能描出其中一部分,然後想象出其他點的位置,用光滑曲線連接起來.

師: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幅表示s與x關係的圖。圖中每個點都代表s的值與x的值的一種對應關係。如點(1,1)表示x=1時,s=1、

一般地,對於一個函數,如果把自變量與函數的每對對應值分別作爲點的橫、縱座標,那麼座標平面內由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就是這個函數的圖像。上圖中的曲線即爲函數s=x2(x>0)的圖像.

函數圖像可以數形結合地研究函數,給我們帶來便利.

[活動一]

活動內容設計:

下圖是自動測溫儀記錄的圖像,它反映阿城的春季某天氣溫T如何隨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你從圖像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活動設計意圖:

1、 通過圖像進一步認識函數意義.

2、 體會圖像的直觀性、優越性.

3、 提高對圖像的分析能力、認識水平.

4、 掌握函數變化規律.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從兩個變量的對應關係上認識函數,體會函數意義;可以指導學生找出一天內最高、最低氣溫及對應時間,在某些時間段的變化趨勢,認識圖像的直觀性及優缺點,總結變化規律……

學生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活動結論:

1、一天中每時刻t都有唯一的氣溫T與之對應.可以認爲,氣溫T是時間t的函數.

2、這天中凌晨4時氣溫最低爲—3℃,14時氣溫最高爲8℃.

3、從0時至4時氣溫呈下降狀態,即溫度隨時間的增加而下降。從4時至14時氣溫呈上升狀態,從14時至24時氣溫又呈下降狀態.

4、 這天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爲11℃。

5、我們可以從圖像中很直觀地看出一天中氣溫變化情況及任一時刻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活動二]

活動內容設計:

下圖反映的過程是小明從家去菜地澆水,又去玉米地鋤草,然後回家。 其中x表示時間,y表示小明離他家的距離,小明家、菜地、玉米地在同一條直線上。

觀察下面的圖像,你能發現哪些結論?

活動設計意圖:

書中例題是以5個問題的形式給出的,這裏以開放式出現,這樣的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鞏固知識的同時彰顯了學生的個性,並給學生設置了充分發揮的空間,在兼顧全體學生的同時,分散了難點。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分析圖像、尋找圖像信息,特別是圖像中兩段平行於x軸的線段的意義.

學生活動:

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思考、大膽參與、歸納總結.

活動結論:

1、 菜地離小明家1、1千米A,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鐘.

2、 小明給菜地澆水用了10分鐘.

3、 菜地離玉米地0。9千米。 小明從菜地到玉米地用了12分鐘.

4、 小明給玉米地鋤草用了18分鐘.

5、玉米地離小明家2千米。 小明從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鐘。 所以平均速度爲2÷25=0。08(千米/分鐘).

師:我們通過兩個活動已學會了如何觀察和分析圖像信息,那麼在觀察圖像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生:弄清橫、縱座標表示的意義,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圖像中函數隨着自變量變化的規律,抓住一些特殊點。

[活動三]

活動內容設計:

出示相關的各類函數圖像問題。

活動設計意圖:

通過各類圖像習題的訓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像的直觀性,並熟練地找到圖像中重要的信息。

例1:小明今天到學校參加運動會,從家裏出發走10分鐘到離家500米的地方吃早餐,吃早餐用了20分鐘;再用10分鐘趕到離家1 000米的學校.下列圖像中,能反映這一過程的是( ) .

例2:李林和弟弟進行百米賽跑,李林比弟弟跑得快,如果兩人同時起跑,李林肯定贏.現在李林讓弟弟先跑若干米,圖中分別表示兩人的路程與李林追趕弟弟的時間的關係,由圖中信息可知,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

A。李林先到達終點

B。弟弟的速度是8米/秒

C。弟弟先跑了10米

D。弟弟的速度是10米/秒

例3:下圖表示一輛汽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①汽車行駛了多長時間?它的最高時速是多少?

②汽車在哪些時間段保持勻速行駛?時速分別是多少?

③出發後8分鐘到10分鐘之間可能發生了什麼情況?

④用自己的語言大致描述這輛汽車的行駛情況。

例4:小明騎自行車上學,開始以正常速度勻速行駛,途中自行車出了故障,他只好停下來修車.車修好後,因怕耽誤上課,故加快速度繼續勻速行駛趕往學校.下列行駛路程(米)與時間(分)的函數圖像中,符合小明騎車行駛情況的圖像大致是( )。

例5:龜兔賽跑的故事,領先的兔子看着緩慢爬行的烏龜,驕傲起來,睡了一覺,當它醒來時,發現烏龜快到終點了,於是急忙追趕,但已經來不及了,烏龜先到達了終點……現在用直線和折線分別表示二者所走的路程,t爲時間,則下列圖像中:

① 哪個表示兔子,哪個表示烏龜?

② 兔子休息了多長時間?

③ 從中你能悟出什麼人生道理?

④將龜兔賽跑的故事改編並畫出相應的圖像。

3。 課時小結

本節通過兩個活動,學會了分析圖像信息,解答有關問題.這樣我們又一次利用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4、 課後作業

P104 練習2、3。

關於教學設計7

一、組織教學

二、授新課

1、引導學生看課本,瞭解龍的原型是什麼?龍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在中國文化中有何影響?

2、看光盤,欣賞繪畫中的龍鳳、建築中的龍鳳、器皿中的龍鳳、服飾中的龍鳳、龍鳳紋等。

讓學生知道自古以來,龍鳳形象在記載歷史、美化生活、激勵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從而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中國傳統藝術的意識。讓學生在欣賞探究中體悟背後的`意蘊,在評述中發表自己探究的成果。

3、在第一、二課時分別讓學生畫一畫龍鳳紋樣,在此前可看光盤上小朋友的作品啓發思路。

三、課後小結

表揚造型生動的作業

關於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元素的概念,統一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微觀想象、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2)、通過聯想記憶、卡片問答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素符號;

(3)、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的'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

(2)、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 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寫“元素週期表簡介”,目的在於讓學生比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週期表這個工具,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並確認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元素等 信息即可,爲今後的學習提供方便。

 【 教學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並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於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並注意組織好 有關的活動與探究,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聯想記憶、卡片問答、查表搶答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概念。

 【教學準備】

1.投影片:元素與原子的比較等;

2.元素符號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 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導入 (回憶)

電解水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麼組成的?

( 設疑)

什麼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

關於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藉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學生分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我們應當看到,兒童與詩歌有着緊密的血緣關係。作爲教師,應當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尋”等八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遊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識字和寫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課前準備:課件、字卡、詞卡。

七、學習過程:

一、故事導情,激趣入題

1.講故事,奠定情感基礎:

a. 播放課件中《神筆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說:是啊,這枝筆可真神奇!畫什麼,什麼就會變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這樣的神筆,你最想畫什麼?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既爲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a. 引語:小朋友的願望都那麼純真而美好,今天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願望,她寫了一首小詩,名字叫《假如》。

b. 板書課題,齊讀。

(順勢而引,將文本自然呈現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二、初讀感知,趣味識字

1.配樂範讀,激趣讀文。(在優美的音樂中,將學生帶入文本,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小組合作,利用撲克牌識字。(在玩中識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遊戲識字:

a. 七巧板遊戲:如果大家能把這些生詞都讀準了,那麼,這些卡片會變成有趣的圖形來。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縮着身子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開火車讀與齊讀相結合。

學習“遙”時,引導學生背誦學過的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學習“健康”這個詞時,引導學生想想,你在哪個地方見過“健康”這個詞?

學習“哭”時,鼓勵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識字好辦法,向大家推薦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讀與齊讀相結合。學生讀一個字,就在黑板上貼一個字,並有意識地貼成一個大心形。

(在遊戲中,學生會參與積極的情感,愛學樂學,積極投入其中.)

5.引導發現,指導書寫:

a. 課件出示“良”“食”,引導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b. 老師要寫這兩個字了,誰來提醒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c. 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d. 學生練寫: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寫得好,就在旁邊畫上一顆五角星。

e. 練習給“良”組詞。(用“善良”這個詞自然過渡到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指讀正音,並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誰畫了什麼?

2.指名回答,出示課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b.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3.在情境中,練讀第一小節:

a.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冬天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擺擺,凍得瑟瑟發抖。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b. 老師相信,現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麼,就帶着這種體會和感受有感情地讀這幾個詞。(出示詞卡:在寒冷的北風裏 縮着身子 輕輕嘆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和孤獨,於是,她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陽光好溫暖啊!這樣,小樹在冬天也能———(出示詞卡“快活地成長”)誰來快活地讀一讀?

d. 帶着你的獨特感受練讀第一小節,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由練讀。)

e. 誰來展示讀給大家聽一聽?(展示讀)

你認爲他哪兒讀得好?(評讀)

你能比他讀得還要好嗎?(激讀,賽讀)

4.同桌合作,讀中感悟

a. 激勵引讀: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麼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請同位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練讀第二小節 。

b. 同位展示讀。(引導同位可以每人讀一句。)

c. 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d. 聯繫生活,引發情感共鳴:當你餓了的時候,在家等媽媽,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小鳥的心情和你一樣,它只能呆在家裏,幹什麼?(引讀 “苦苦等待,餓得哭泣”,讀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鳥的可憐,就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穀粒。鳥媽媽再也不用到……(師生合作,接讀課文。)

f. 指名讀第二小節。

5.小組合作讀,讀出對西西的祝福。

a. 小組合作練讀第三小節。

b. 小組展示讀。

c. 置疑導讀: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能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現在小作者給不幸的西西畫了一雙好腿,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他還可以……

d. 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齊讀第三小節,共同爲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練讀,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每小節的第一句話,女生讀每小節的第二句話。最後一小節,男女齊讀。

b. 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學生接讀。最後一節,師生齊讀。

7.讀完全文,你明白了什麼?(結合板書中的心形,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練習寫話:

1.教師激情總結:小作者極其渴望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沒有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了小樹,小鳥,還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所寫的也都會實現,那們,你最想寫什麼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筆,模仿詩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出來。

2.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

3.學生在心形卡片中寫話。

4.在音樂聲中,學生展示讀,並把寫話內容貼到牆壁上的“愛心家園” 中。

5.播放《愛的奉獻》,昇華情感。

 五、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把你美好的願望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來,並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關於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國家哪些城市的別稱嗎?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嗎?爲什麼被稱爲春城?

生1:拉薩—日光城 廣州—羊城

生2:春城指昆明。

生3:因爲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稱爲春城。

師:春城的“春”一針見血的點出了昆明四季如春。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課題是泉城(板書:泉城),你們說這座城市以什麼聞名天下?大聲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泉城。

師: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生1:爲什麼被稱爲泉城?

生2:泉城在哪裏?

生3:泉城有哪些泉?

……

二。初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想解開你心目中的謎團嗎?

生:想。

師: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看能不能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

生:自由閱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師:你們的問題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嗎?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泉城是在濟南。

生2:我知道泉城的泉水很有名。

生3:我知道泉城有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

師:現在你知道濟南爲什麼又叫泉城了嗎?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有些問題同學們明白了,有些問題同學還未徹底地瞭解。濟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稱。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讚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 這甲天下的濟南的泉,到底有什麼絕妙之處,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譽呢?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書多讀幾遍,我們就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自讀課文要求做到以下兩點:

(1) 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大聲慢速朗讀課文,讀通句子。

(2) 同桌互查

生:練讀課文。

師: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做下記號,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生:沒有。

師:那讓老師考考大家,是不是會讀字詞了。請看電視屏幕,開火車讀。

生:晶瑩剔透 秋雨瀟瀟 晝夜不息

濟南 大約 一畝見方 不斷 懸崖

洞穴 佔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師:現在,讓我們大聲的讀讀這些生詞一遍。

生:齊讀詞語。

師:找一找共同的規律,選擇你已掌握的生字,教一教小組裏的成員。

生:小組內識字。

師:同學們用你的方法記下這些字了嗎?

生:記住了。

三。聯繫生詞,品析濟南泉水特色。

師:聯繫課文,你能不能從上面某個詞中發現濟南泉水的一些特點?也許從這裏我們能找到濟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聲讀課文,邊讀邊想。不理解的詞,聯繫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

生:大聲讀課文。

師:自由讀,數一數一共有幾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生1:共有3句話。

生2:告訴我們泉水的特點

生3:告訴我們泉水的形態和聲音。

生4:告訴了我們最著名的泉有哪些。

師:綜合我們同學的答案,這段中第一句告訴了我們泉城在哪裏;第二句告訴了我們泉水的形態和聲音。第三句告訴我們著名的泉有四個。分別是:

生齊回答: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

師:在這幾句話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生:我最喜歡第二句,因爲它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寫。

生;我喜歡第二句,因爲它的比喻用的很生動。

生:我喜歡第二句,因爲它寫的很美。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會欣賞的眼睛,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我們一起來品讀品讀。

師:(課件出示第2句話。)你看見過白浪翻滾嗎?

生:有

生:沒有。

師:什麼東西也是晶瑩剔透的?你能想象得出嗎?(動畫展示)讓我們閉上眼睛,聆聽一下來自泉城的聲音吧!(課件:泉水的聲音忽高忽低)你聽見了什麼呢?好像看見了什麼?

生:我聽見了泉水的聲音。

生:我好象看見潺潺的流水。

……

師:讀一讀,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泉水的美麗的?

生:形態和聲音

師:注意朗讀泉水的聲音時,有高有低,有急有緩的。(配樂範讀)

師:這裏用上一個什麼詞連接的?

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師: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生:自由練習。

師:誰先爲我們來說一段?

生:體育課上,有的同學踢球;有的同學跳繩;有的同學跑步;有的同學打羽毛球。

生:下課了,有的同學在聊天,有的'同學在下棋,有的同學在看書,有的同學在寫字。

師:他們說的怎樣?

生:太簡單。

師:是,我們是四年級了,應該要把話說生動一點,像課文一樣用上比喻就是錯的方法。課後我們同學再仔細想想。

師:最後我們來齊讀課文,試着把泉水的這些特點讀出來。

生: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我們讀幾遍了,試着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緊,看書,記得幾句背幾句。

生:試背第一自然段。

四、學生描紅

師:請你拿筆把它們端正地寫在田字格里

生:描紅寫字。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1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觀察學校課間活動的一個場面寫一段話,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泉城,一起看看泉城,下面先檢查上節課掌握的情況。

課件出示本課詞語:白浪翻滾 銀花盛開 晶瑩剔透 銀珠散落 呼嘯獅吼 水聲喧騰 晝夜不息。

生:開火車讀。

師:都讀對了嗎?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這課的題目叫什麼呀?

生:泉城。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生甲:泉城在哪裏?

生乙:有多少個泉?

生丙:泉城是怎樣的?

生丁:爲什麼命名爲泉城?

師:我們很會提問題。

師:下面打開你的書本,看看能不能從課本里找到我們要找的句子。

生:齊朗讀課文。

師:泉城在哪裏?

生:泉城在濟南。

師:在課文那一段哪一句?

生:在課文的第一段。

師:翻開書本,找到第一自然段,一起來讀。想想:除了告訴我們泉城在哪裏,還告訴我們什麼?

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找到了嗎?第幾句?

生:第一句。

師:好。再讀這一句。

師:泉城在哪裏?

生:泉城在濟南。

師:還告訴我們什麼?

生:還告訴我們泉城有72泉。

師:這說明什麼?

生:說明泉多。

師。那爲什麼叫泉城呢?

生:因爲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所以稱濟南爲泉城。

師:天下聞名什麼意思。

生:天下聞名就是很出名,很有名的意思。

師:那泉城爲什麼那麼出名?

生:因爲這些泉池有的白浪翻滾,有的……

師:回答的聲音特別響亮!我們拿起書本一起讀相關的內容。

生:齊讀。

師:這些內容寫出了泉水的什麼特點?

生:寫出了泉水的美。

師:板書泉美。

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有的白浪翻滾,好像……

生:銀花散開。

師:有的晶瑩剔透,好像……

生:珍珠散落。

師:有的聲音宏大,聽起來如……

生:虎嘯獅吼。

師:有的聲音很細,聽起來如……

生:秋雨瀟瀟。

師: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泉水的美讀出來。

生:讀有的

師:是啊,作者描寫出了泉水宏偉的氣勢,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泉城有那麼多泉,作者是否把所有的泉都寫出來了呢?

生:不是。

師:那作者寫了哪些泉呢?

生:寫了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還有趵突泉。

師:板書四個泉的名稱。

師:我們先讀課文,一會兒,我們一起比賽,看看能把四個泉的美讀出來?

生:自由讀2—5自然段。

師:課件展示任務一:仔細品讀四個泉,完成表格。

生:讀有關內容。

師:指名一學生讀描寫珍珠泉一段。

生甲:讀有關內容。

師:有沒有讀錯音?

生:沒有。

師:五龍潭呢?

生乙讀:五龍潭在……

師:第三個是黑虎泉。

生丙:黑虎泉……

師:趵突泉呢?

生: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師:讀得怎麼樣?

生:很好。

師:送給他們掌聲。

生:掌聲熱烈。

師:再讀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想想:作者在介紹各種泉水的時候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快速閱讀。

生:一邊讀有關內容,一邊在相應的文字上畫。

師:我發現很多同學在讀的時候,還做着筆記呢。我們發現了他們的共同之處了嗎?

生:我發現作者寫出了泉水的位置、名稱的由來和特點。

師:對嗎?

生:對。

師:出示有關表格。我們一邊看書本內容邊畫出來。

生:默讀課文,邊畫出相關詞句。

師:巡視指導。

師:來,一起來看看,珍珠泉泉在哪?

生:在泉城路北。

師:名稱怎麼來的呢?

生: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師:因爲它形狀像珍珠,所以叫它……

生:珍珠泉。

師:珍珠泉有什麼特點?

生:珍珠泉的特點是在陽光映射下……“拎”上來。

師:你讀得好熟啊,熟到不用看書都能回答了。其他同學找到有關句子了嗎?

生:找到了。

師:我們拿出課本讀一讀,從句子裏找到一個詞來概括泉水的特別。

生:讀珍珠泉內容。

師:能用哪個詞來概括它的特點呢?

生:神奇。

師:出示課件,在相應的格子裏填寫“神奇”。

師:五龍潭在什麼地方呢?

生:在舊城的西門外。

師:名稱的由來呢?

生:由五處泉水匯注而成,所以成爲五龍潭。

師:可用那個詞概括?

生:匯注。

師:是呀,可簡單了。老師填寫表格相關的內容“匯注“。

師:五龍潭的特點呢?

師:周圍還有……組成了五龍潭。

生:還有很多泉池。

師:那它的特點是……

生:泉多。

師:把“泉多”填入表格中。

師:黑虎泉呢?

生:黑虎泉在懸崖下的洞穴中。

師:真聰明!

生:泉水是從三個老虎的嘴裏噴吐出來。

師:我們用一個詞概括出來

生:三個老虎頭。

師:完成課件內容。

師:五龍潭有什麼特點呢?

生:水生喧騰,晝夜不息。

師:水聲喧騰,晝夜不息,流的水量非常多。

生:很多。

師:接着我們看看趵突泉在什麼地方。

生:趵突泉在於西門外的趵突泉的公園內。

師:對呀。

師:名稱的由來。

生:……

師:課文裏有直接告訴我們嗎?

生:沒有。

師:那我們從字面上去看看,“趵”是什麼意思?查字典吧。

生:是跳躍的意思。

師:是跳躍的意思,是什麼在跳躍?

生:是泉水在跳躍。

師:從課文中找句子來讀一讀。

生:很認真地讀有關的句子。

師:泉水不停地往上冒,顯得很有生機,很有活力,所以叫它趵突泉。

師:那趵突泉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呢?

生:很大。

師:怎麼個大法?

生:一個開闊的方形泉池,差不多佔了大半個公園。池裏的水很清,游魚水藻看得清清楚楚。

師:是呀,水很清!

生: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還粗的清泉,“咕都咕都”地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師:那說明清泉怎麼樣?

生:很美。

師:說明泉水有“大”“清”“美”的三個特點。完成填空。

師:我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進行一次朗讀比賽。既然四個泉都那麼著名,而且寫得那麼美,那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然後我們進行一個“誇誇泉城美”的誦讀比賽。你可以誇你最喜歡的一個兩個,也可以誇三個。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

生:有的在朗讀課文,有的在練習“誇”。

師:巡視指導。

師:老師發現,有很多同學在迫不及待地互相誇起來了。現在請同學們珍惜機會,上來誇誇泉城美。

生甲:我來誇誇趵突泉…

師:你挺用功啊。聽了你的介紹,我真想到趵突泉去看看,謝謝你。

生乙:我也來誇誇趵突泉。趵突泉位於七十二泉之首……

師:誰想上來?

生丙:我來誇誇珍珠泉……

師:真不錯!課後,我們還可以互相誇一誇。

師:老師還想讓和大家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找出來的四個泉的共同之處,但是在寫四個泉水的時候,作者用了四個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泉水與衆不同的特點。請同學們看看書,誰能找到這四個不同的詞?

生:瀏覽課文。

師:請找到第一個詞的同學說一說。

生:第一個是“涌”。

師:找到第二個的同學說一說。

生:第二個是“匯注”。

師:老師找到“冒”。

師:還有一個是什麼?

生:噴吐。

師:對,就是這四個詞。我們一起來讀這四個詞吧。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個詞,看看作者爲什麼要這樣用,請同學們讀讀有關的句子。

生甲:讀了與“涌”相關的句子。

師:“涌”說明了什麼?泉水怎麼樣?

生乙:說明了泉水流得很急。

師:流出來的水多嗎?我們跟趵突泉的“冒”相比,是“冒”的水多還是“涌”的水更多?

生:“冒”的水多。

師:冒出來的水多,但涌出來的水很急。

師:引導學生讀與“匯注”有關的句子。

生:讀有關句子。

師:作者爲什麼用“匯注”而不用其他的詞?什麼意思?

生:“匯注”是聚集的意思。

師:是由幾個地方聚集起來的。

生:我們在看看“噴吐”。

生:讀有關句子。

師:泉水不斷噴吐出來,說明……

生:多,急。

師:我們看看,作者雖然都是寫泉水,卻用了不同的詞語,來表示不同的速度和數量。所以。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仔細地琢磨,用上恰當的詞語。

師:我們看看下一個內容。出示作業:

1、尋找中山的溫泉。看我們中山溫泉有哪些特點。

2、模仿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介紹我們校園的一個景點。

3、閱讀老舍先生寫的《趵突泉》。篇幅跟這篇課文差不多,文章寫得很美。請大家蒐集認真閱讀,對比景點和寫法上的異同。

師:最後,我們拿起書本,好好地把美麗的泉城讀出來。

生:朗讀課文。

師:通過這一節課。我們不僅領略到了泉城泉多,而且還體會到泉的美和神奇。希望我們有機會到泉城走一走,領略泉城的風光.

關於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水果,進行簡單的仿編。

活動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並學習運用形容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活動難點:

以替換式的方法仿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佈置關於“秋天的果園”的區角,秋天背景圖一幅,投影儀。

活動課時:

一課時。

教材特點:

簡單短小,朗朗上口,季節性強。

活動方法:

引導觀察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什麼的?秋天有哪些水果?這些水果又是什麼顏色的?

(2)出示秋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秋天的'特徵。

二、學習詩歌,理解詩歌

(1) 師:老師把小朋友講的這些水果,編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在這美麗的畫報裏呢!

(2)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投影儀上的圖片,教師朗誦詩歌,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欣賞感知詩歌內容描述秋天的美。

(3) 通過教師的演示提示,幼兒隨教師共同朗誦詩歌。

三、進一步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1)師:在秋天的畫報裏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幫幼兒理解,並學說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3)教師:是誰鑽進了果園,爲什麼說風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畫報呢?

(4)幼兒獨立的、完整的朗誦詩歌。

(5)鼓勵幼兒運用上述形容詞說一句話。

四、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

(1)師:秋天的樹林裏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啓發幼兒替換詩歌中的水果的名稱。

五、延伸活動:(內容生活化、遊戲化的體現)

(1)引導幼兒去“秋天的果園”摘果子。

(2)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佈置“美麗的秋天”。(可繪畫、粘貼、折剪等)

關於教學設計12

井陘縣西山北路學校

高玉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並會寫“枯、榮、燒”

3、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蒐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同學們邊聽邊猜一猜這首歌曲寫的是哪一種植物?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寫的是什麼植物嗎? 生:小草

師:雖說它沒有花香,可綠化環境少不了它的身影,雖說它沒有樹高,可祖國大地到處是它的足跡。同學們知道古詩《草》是誰寫的嗎?

生: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師:對白居易你有哪些瞭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主要作品:《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師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知道當時他是怎麼寫出這首詩的嗎?

生:這首詩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白居易當時十六歲。這首詩是應考之作,按科舉規定,凡限定的試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跟詠物詩相似。

四、初讀古詩

導語: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寫小草的。

1、聽朗讀。

2、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古詩。

(引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古詩,一定要讀準字音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3、讀出詩的節奏。

(引導:同學們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請同學們看着節奏圖,自己試一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五、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師:本課有三個生字,同學們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在小組裏自學一下生字。

2、全班彙報 (1)學習枯字

生1:枯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大家在寫的時候先寫木字旁,再寫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個詞來記住它:古代的木頭。枯,枯萎、枯井。我還可以用枯井說一句話:這裏有一口枯井。

(2)學習燒字。

生1:燒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先寫火字旁,再寫堯。 生2:堯加上火字旁就是燒。燒火。

生3: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澆花的澆把三點水換成火字旁就是燒。燒,燒雞,我喜歡吃燒雞。

生4:可以用一句話記住燒:堯帝發火了。燒,發燒。弟弟發燒了。 (3)學習榮字。

生1:榮一個上中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先寫草字頭,再寫禿寶蓋,最後寫木字。

生2:把勞動的“勞”的力換成木就是榮字。榮,光榮,劉胡蘭死得很光榮。生3:我用一句話記:草下面蓋着一根木頭。榮,榮譽,她獲得了優秀少先隊員的榮譽稱號。

教師小結:同學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老師很欣慰,老師爲你們驕傲。

同學們分析的這麼透徹,那你一定知道怎麼寫這三個生字吧,同學們試寫兩個。

六、理解詩意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出示詩句:離離原上草,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生:離離:草木茂盛的樣子,原:原野。離離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長得很茂盛。

(2)出示詩句:一歲一枯榮。 師:怎麼理解這句詩。

生一歲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榮就是茂盛。一歲一枯榮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出示詩句

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燒起來的火。盡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燒,也不能把它燒完。

師:小草就這麼被火燒死了,那這火是什麼樣的火呢? 生:無情的大火,殘忍的大火。

師:大火無情,明明把乾枯的小草都燒死了。爲什麼詩人卻說“野火燒不盡”呢?

生:大火有燒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燒掉了小草的葉子;小草的根深深的紮在了泥土裏。 (2)出示詩句

這句呢,怎麼理解。

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師:你覺得這是什麼樣的小草?

生:頑強的小草,堅強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整首詩的理解。原野上長滿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長得茂盛。野火不管怎麼燒也燒不完它們。春風一吹,小草又重新發芽生長。

師小結:是啊,我們經常會在陡峭的懸崖上、石縫間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對這平凡的小草肅然起敬。

七、回讀古詩,體會感情。

1、同學們,平凡的小草,有着不平凡的精神,難怪詩人白居易會喜歡它,會讚美它,讓我們一起朗誦古詩《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頑強的精神激勵着每一位讀者,讓我們帶着敬佩之情一起背誦古詩《草》。

3、指名背誦、同桌互背。

3、《草》原名《賦得古原草送別》,它是白居易16歲時的應考之作。原詩有8句,本課節選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放音樂)

八、總結

小草頑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古詩《草》只是詩歌百草園中的一首。同學們可以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古詩。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草》,學會了生字,瞭解了詩意,知道了小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雖然不起眼,但它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那種頑強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盡辦法戰勝困難。

關於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設計的內容和原則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原理,應用系統的方法,在把握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意等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過程諸要素有序、優化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由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三個部分組成。

教學設計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和前提。通過對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評價,又爲科學修訂教學設計方案提供必要的反饋信息,使教學設計方案更臻完善。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存在着很大的區別,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論爲指導,對教學過程諸要素進行系統的規劃,以求得教學過程這一系統的整體優化。教學設計實現了工藝化、範式化,因此,教學設計方案規範,可操作性強,便於交流。而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則不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優點,往往表現出不規範、隨意性強、以備知識內容爲主線的缺陷。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精心設計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展現和發展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教師在學段學期、學年教學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或章節)教學設計和課時教學設計,最終形成課時施教方案(教案)。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教學設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教師教得怎麼樣和學生學得怎麼樣?第一個問題是解決教學目標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問題,即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個問題是解決教學評價問題。因此,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其任務是通過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它要解決的問題是:①瞭解學生已有水平,確定學習的起點;②根據教學的總目標,決定階段性教學目標;③圍繞目標差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的核心是瞭解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是研究學生的需求.及教學內容的狀況以便編制教學目標。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的教學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形成教學質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纔能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首先涉及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然後在某些教學策略指導下,合理安排課的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優化組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這些都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基本環節。

第三部分,“教得怎麼樣”和“學得怎麼樣”的教學設計。如果說,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回答了“如何教學”的問題。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問題是“教學得怎麼樣”。它要求回答:階段的或最終的教學結果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是教學設計的反饋——調控環節。其任務是測量、評判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爲教學的反饋調控獲取詳實的信息。因此,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

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教學設計工作將得到不斷反饋、矯正而更趨完善。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評價和一定階段的總結性評價組成。

我們認爲,新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它不是對課堂情境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只明確需要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爲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的契機。

它不是外在於教師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師生命力的載體和再現,它是教師構思教學的過程,凝聚着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閃爍着教師的教學智慧之光與創新精神,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

它不是一部已經定稿的劇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畫上句號的手稿,它一直處於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動態發展之中。它是課前的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覆對話,是一次次實踐之後的對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義並不體現在課前的詳細教案,而是展現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成於教學之後。

它始終充滿懸念,因而可能不斷產生令人激動的亮點。唯其如此,它才能與教學現實實現真正的融合,並因此而豐富自己,獲得旺盛的生命力,纔有可能凝練爲愉悅的、可供對話的文本。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學作爲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也就自然要以此爲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和系統科學方法等都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設計具體環節的操作要求

(一)制定教學目標的方法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是預期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意行爲等方面應產生變化的具體的、明確的規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使師生的心理同步,思維定向,使師生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爲教學過程中的行爲方向。在教學過程制約着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起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作用。

教學目標設計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那麼就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的起點要求是什麼?(起點,即學習的起點能力要求);②教學的最終要求是什麼?(終點,即最終要達成的目標);③從起點到終點的差距是什麼?(目標差,即使能目標);④要使學生由起點到終點,需要教什麼?(哪些內容)。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分析、制定教學目標等基本內容。

1.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即分析學生。包括學生的態度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心理狀態分析、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等等。通過分析,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學習態度的分析。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爲“學習的每一種形式都發展爲一種有關的態度系列,這種副產品常常比正式教給個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調節的意義”。當學生對學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時,將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慾,高漲的學習熱情,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人感知敏銳、觀察細緻、思維活躍,富於創新精神,記憶效率高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習態度對教學目標達成的影響。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要明確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二要分析不良學習態度產生的原因;三要考慮在教學設計中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學習態度屬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應引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真切的、必要的關注。教師要在實踐中找到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智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起點能力的分析。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識技能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的學習起着更大的決定作用。起點能力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部前提條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學生必須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85片以後才能進人下一步驟的學習。其目的就是確保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已具備適當的起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測驗,平時作業批改和提問等方式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起點能力。

(3)心理狀態分析。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一些同學喜愛這些學科,一些同學喜歡那些學科,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後,對理科學習感興趣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而女生又普遍對語言類學科充滿興趣 (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如重難點、部分章節內容等等,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或特別感興趣,或不喜歡;或因爲理解起來很因難而表現出信心不足,產生心理障礙;或自認爲知識簡單,易於掌握而學習時粗心鬆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都應細心分析至究。

(4)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要與舊知識發生聯繫,即背景知識發生聯繫來理解和獲取新知識。學生有利的舊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新知識,而不利的舊知識則妨礙獲得新知識。因此,在分析學生背景知識時,既要注意分析有用的舊知識,又要重視分析那些不利的舊知識。不利的舊知識有:

①妨礙正確知識獲得的錯誤知識 (錯誤的概念、觀念等)

②給新知識的學習帶來困難的被遺忘的知識。

③對新知識產生干擾混淆的不清晰、末分化的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積極採用那些有用的背景知識,學生實現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要儘量排除不利的背景知識。

2.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分析

這裏要根據教學的總目標和學習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析的要點包括:

(1)明確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揭示教學內容、技能的相互關係,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德育因素,確定教學目標的類型、內容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2)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關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重點目標和難點目標,把握它們的隸屬關係。

(3)要求內容選取恰當,適應多層次的需求。即內容的範圍、深度既與學生的“現有水平”相銜接,又適合學生的“潛在水平”,有利於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或“順應”新知識。教學要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活動,能夠基本掌握。

3.確定教學目標

(1)制定教學目標有如下要求:

①要從學生學習的特點出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學目標是針對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而設計的,因此,任何一個教學目標設計只有在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最終體出爲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學目標還應具體、明確。如僅使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心理過程的術語來描述目標,就缺乏測量的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測性,削弱了目標的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值得指出的是,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是許多教師在目標設計中最爲空泛和不具體的,主要表現爲缺乏實現目標的載體。例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目標,就缺乏實現這一目的載體,此目標可以出現在任何學科、任何課時的目標中,形同虛設,毫無價值。有了載體,不僅使目標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有利於促使教師挖掘教學內容中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素材。因此,具體的能力目標不如改爲“‘根據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法’的探索,發展學生的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等爲更好。

②從整體出發,處理好縱向、橫向目標之間的關係。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其他目標一起,共同構成教學目標系列,它既要考慮一個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同一學科領域前後提出的內在之間的關係,又要考慮這一目標與其他學科正在實現的目標的關係,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期、學年學生髮展的終極目標的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然後再逐步分解落實,最終形成課時教學目標。目標設計切忌吃一節、剝一節,任意割裂整體目標,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

③教學目標體現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是指目標的制定,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儘可能包容認知技能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即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設計要克服重知識技能目標而輕視其他目標的傾向,要關照三維目標之 間的關係。

④教學目標應具有彈性。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制定一個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但教學又必須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因此,應確定教學目標的最低下限,並使目標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這樣,既可以滿足對大多數學生學習要求的規定,又可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⑤教學目標的描述要力求科學。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爲。因此,描述教師教學行爲的動詞 (如“培養”“對??進行??教育”等)不宜出現在教學目標中。

(2)教學目標應儘可能描述得明確具體,可以測量,不能含糊籠統。因此,通常用描述學生心理過程的術語和外顯行爲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例如,僅有描述心理活動過程的術語“理解”,而缺乏與之相應的行爲動詞相匹配,使這一目標就顯得過於籠統。此時在這一目標下若能再列出若干獨立性說明,就可以使之具體化。如補充:能說出??的區別與聯繫;能辨別??的區別等。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強調目標明確性的同時,也要防止目標過細、過碎,以至煩瑣,否則容易導致教學機械呆板,限制師生的思維。

(3)教學目標的描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類型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4)教學目標的描述要體現出較強的情感驅動力,使目標具有吸引力和認同感。

(二)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關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由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體設計等組成。

1.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呈現方式,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課內外練

習材料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要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可作適當着重選取達成目標的重點內容和學習上的難點內容,以便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選取與達成教學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儘量減少和消除教學的隨意性;不選取或適當處理與目標有關而又爲大多數學生所熟知的內容,避免浪費教學時間。要選取學生背景知識中己遺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識內容和學生起點高且缺的知識技能內容,使學生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能順利實現知識的順應。

②要注意選擇“策略性知識”,即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探究性的知識,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③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基礎性、發展性、可接受性、時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基礎性:觀點正確、準確,依據確實,表述規範,不能有科學性的錯誤。

發展性:蘊含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運用的內容。

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可達成,在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上,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

時代性: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體現現代社會、將來社會所需求的知識。 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學內容中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

重點:所謂的重點是相對的概念,就教材篇章結構而言 是指教材內容重點。就知識類型而言,知識重點,指的是知識的“源”。知識的“源”具有理論性、基礎性、結構性、典型性四個特性。與其他知識點相比,它是構成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

難點:所謂難點指的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難點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學生認識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學設計,應主要以學生的難解、難以把握之點爲真正的難點。

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關鍵點是與衆多知識點相比較而突顯出來的,是衆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重點、難點、關鍵點確定以後,要抓住關鍵點,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2)教學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要符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認知規律,要按學生的認知次序安排教學內容。如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或按知識的自身結構,加以邏輯系統的排列,使內容呈現自身價值。或按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按科學過程來安排組織教學內容,後兩種方法在理科科學素質教學中尤其重要。

這裏有兩點要十分注意:第一,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聯繫學生身邊的生活、聯繫學生身邊的實際、聯繫學生的思想。第二,要“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傳之以神”。A.“曉之以理”,重在應用邏輯思維。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概念原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講解概念與原理等這些“基本知識”時,教師着重於“曉之以理”。B.“導之以行”,重在應用操作思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探究學習,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示範實驗與操作這些“基本技能”時,教師着重於“導之以行”。C.“動之以情”,重在應用情感思維 (或稱藝術思維)。讓學生在審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學會想象。體驗情感與態度這些“基本態度”時,教師着重於“動之以情”。D.“傳之以神”,重在應用交往思維。在教學交往中要“畫龍點睛”,傳播出精神實質,讓學生得其要領。領悟過程與方法這些“基本方法”時,教師着重於“傳之以神”。

關於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學寫毛筆字。

2、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地寫在括號裏。

3、練習正確地搭配動賓結構的詞組。

4、練習結合語言環境爲帶點的詞找反義詞。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7、蒐集反映家鄉變化的資料,學寫導遊詞,當衆自我介紹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清題目,明確要求。

2、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每一個字的行書特點。

(2)在自備本上練習基本筆畫,教師提示運筆方法。

(3)教師示範板演,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行書運筆的過程和特點。

(4)學生在自備本上練習上述幾個字。

3、學生按要求練習描紅。教師提示握筆的姿勢及坐姿。

4、反饋交流。將寫得好的字展示給大家看,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自己讀一讀練習的要求。

2、指導。

(1)小黑板出示題目,指名學生讀題,其餘同學邊聽邊尋找句子中用錯的字。

(2)提出獨立做題的要求:查閱字典,尋找規律。

3、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輔導。

4、反饋交流。確定正確答案,將發現的問題提出來討論。

三、教學第三題

1、學生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先讓學生讀詞語,再集體讀兩遍。

(2)舉例分析,掌握規律。

(3)讓學生用畫出表示某種行爲或動作的詞,想一想:它們分別可以和哪個詞搭配?爲什麼?

3、獨立作業 :用連線的方式將所列詞語兩兩搭配。

4、反饋交流。

5、課堂作業 :將題2和題3按練習要求寫在課堂作業 本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讀題,想一想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默讀題目。

(2)討論每小題中加點的'詞各有哪些反義詞。

(3)聯繫語言環境,思考這裏帶點的詞的反義詞該填什麼。

3、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在書上填寫。

4、反饋交流。學生彙報作業 的完成情況,反覆讀讀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來。

二、教學第五題

1、指名讀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

(2)指名讀、齊讀。

(3)說說這12條成語可以分成幾類。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

3、學生大聲自由練讀,同桌練習背誦。

4、反饋交流。

三、教學第六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們自己讀讀《如夢令》,把句子讀通順。

(2)啓發討論如夢令是什麼。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由輕聲試讀,邊讀邊想想詞的大意。

(5)讓學生嘗試着說說詞的大致內容,教師結合重點詞語作適當點撥。

(6)教師講解後再次範讀。

3、自己練習朗讀,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交流。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指名讀,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講清介紹的範圍:家鄉的特產、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礦產資源、民風民俗、民間故事

(2)圍繞以上幾個方面,組織討論。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那麼多的內容,你打算選哪方面?通過什麼渠道蒐集資料?

(4)講清寫導遊詞的要點:資料要翔實,條理要清楚。

3、練習。學生按要求練習寫導遊詞,向小組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

4、反饋交流。

(1)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議。

(2)教師小結。

關於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內容:學習第一首古詩,學習生字。

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意思。

重點:識字、寫字。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爲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裏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 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裏“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爲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爲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該怎麼解釋?

(夜間,好雨隨着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着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着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

當春/ 乃/ 發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三、描紅指導。

第 二 課 時

內容:學習第二首古詩,學習生字。

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意思。

重點:識字、寫字。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檢查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

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裏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範讀,領讀一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麼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麼?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麼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爲什麼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爲聯繫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纔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繫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麼“處處聞啼鳥”該怎麼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麼詩人爲什麼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裏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麼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裏的事)昨天夜裏聽到什麼? 想到什麼? (昨天夜裏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裏曾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麼可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內容:學習第一首古詩,學習生字。

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意思。

重點:識字、寫字。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爲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裏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 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裏“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爲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爲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該怎麼解釋?

(夜間,好雨隨着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着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着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

當春/ 乃/ 發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

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三、描紅指導。

第 二 課 時

內容:學習第二首古詩,學習生字。

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意思。

重點:識字、寫字。

用具:字卡、教學圖片。

一、檢查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構,

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裏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範讀,領讀一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麼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麼?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構,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 “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構,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麼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爲什麼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爲聯繫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纔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繫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麼“處處聞啼鳥”該怎麼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麼詩人爲什麼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裏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麼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裏的事)昨天夜裏聽到什麼? 想到什麼? (昨天夜裏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裏曾聽到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麼可貴,多麼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

(1) 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範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