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漁歌子 張志和

農業3.03W

導語:唐大曆九年(774年),張志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漁歌子 張志和

《漁歌子》

作者: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

1、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爲詞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3、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4、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種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8、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須:不一定要。

10、斜風:微風。

詩意: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

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綠色的`蓑衣,

沐浴着斜風細雨坐在船上,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作者簡介:

張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煙波釣徒,生於唐天寶2年,婺州金華人。其父張遊一生在家閒居,他“清真好道”,精通莊列道家思想。張志和從幼受到其父道學文化薰陶。後張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國從鼎盛跌落中衰的轉變期,“安史之亂”對他的思想和處世立身產生消極影響。

唐肅宗年間,張志和離開了養育他的婺城到京城“遊太學”,取得國子學士資格。不久一舉明經擢第,此年僅16歲。一個弱冠少年就能向肅宗皇帝獻策,可謂少年得志,因張志和才華出衆,受肅宗李亨賞識,特加獎掖,任命爲待詔翰林,授予左金吾錄事參軍,肅宗同時還賜名“志和”與他,自此志和即爲其名。正當他少年春風,榮寵之際,卻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貶爲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爲尉官。雖然被貶時間不長,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但卻在他心靈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場,泯滅仕念。於是趁家親亡故之機,以奔喪爲由請求辭官返金華。

其兄鶴齡,擔心弟弟浪跡湖海,遁世不還,寫了一首《漁父歌》召其歸來,張志和聽從兄長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簡樸,不修邊幅。常去水濱河溪效法姜太公無餌垂魚。如此逍遙隱居生活10年。

唐大曆9年秋冬,顏真卿偕同門生、弟侄、賓客前來平望驛遊覽,大家飲酒作詞,暢酣淋漓,張志和酒酣耳熱,忘乎所以,飄然若仙,他乘興要爲衆人表演水上游戲,不幸溺水而亡。顏真卿爲其撰寫碑銘。

標籤:漁歌子 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