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三峽庫區生態農業論文

1重慶三峽庫區發展生態農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三峽庫區生態農業論文

1.1市場信息傳遞不快

重慶三峽庫區農民,因爲由於處在邊遠貧瘠的自然環境,交通閉塞,通信不暢,缺乏市場需求的更多的瞭解,更不用把握市場。大多是“憑着自我感覺抓生產,跟在別人後面搞調整”,產品質量不高,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和名優特新產品更少;品牌意識不強,持續發展力弱;產業規模小,形成不了支柱產業。

1.2科技推廣力度不大

重慶三峽庫區在農業科技,尤其是生態農業的種植、養殖技術推廣上嚴重滯後。即使有一些實用技術,也是覆蓋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經營,產品成本高,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農民老齡化問題突出,年輕人不愛農、不懂農、不從農,“誰來種地”已成爲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現實問題,農民缺乏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不能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激烈競爭。

1.3示範基地建設不強

重慶三峽庫區不少生態農產品沒有穩定的'生產基地,而是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或零星的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吸引不了市場,缺乏參與大市場流通的能力。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中介組織不完善,產業鏈缺乏張力,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滯後,大多數農副產品以原料進入市場,很難實現更多升值。

2重慶三峽庫區發展生態農業採取的有效措施

2.1更新觀念,切實轉變生產經營方式

第一,要調整品種結構。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則,向特色化、規模化、優質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並徹底改變主要從事種自養自足產品的現狀,向生產更多優質的產品轉變,從而佔領省(市)及國際市場。第二,優化資源配置。動員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吸收更多的資金投入生態農業,充分利用現有的山地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種植和養殖業。第三,要暢通流通體系。把分散、零亂的產品經營,通過專業合作社聯繫定點銷售地,搶佔市場,擴大產品銷售。

2.2樹造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重慶三峽庫區生態農業的發展,應該注重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努力提高生態農業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農技站和農業技術人員的作用,依託農校、農函大,搞好農民科技培訓,鼓勵“土專家”“田秀才”,爲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加工信息和科技承包服務。例如,重慶市移民局和西南大學合作,制定“渝東北生態涵養髮展區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規劃”,並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大、受益面廣的高效生態農業項目。又例如,重慶市開縣提出了走特色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在穩定糧油和生豬生產的基礎是,着力發展柑橘、蔬菜、中藥材和山羊、生態魚、肉兔等特色產業。現有開縣錦橙、開縣木香、開縣春橙、開縣龍珠茶、“九龍山”大米、龍鬚牛肉、開縣冰薄月餅、水竹涼蓆等馳名品牌。開縣近年來,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鄉鎮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