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論文:從農業談創新

農村出來的人都知道農作物的收成、品質與品種有直接的關係,品種可以決定收成及品質。從事畜牧業的朋友也告訴我,肉質的好壞在於品種以及養殖方式,因此,農業生產品種很重要,創新工作重點應圍繞品種展開。

論文:從農業談創新

我國農業在品種方面的創新顯然不足,到目前爲止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授權的新品種僅一萬多個,其中還包括國外企業培育的新品種。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據介紹僅山東壽光每年蔬菜種子交易額就在6億元左右,其中超過4億是“洋種子”。彩椒、小西紅柿、無刺黃瓜等高端品種,國外種子幾乎佔到100%的市場份額。使用“洋品種”,壽光的菜苗可以由4毛一棵直接上漲到8毛多,買玉米種子不僅要提前半年預訂,每袋還得交80元訂金,國外企業憑藉品種權已經在收割中國農民的收益。工業和農業一個道理,可以把新產品看做是工業的“新品種”,沒有“品種權”同樣受制於人,VCD、DVD這個曾經無限風光的產業,利潤被擁有“品種權”的3C、6C們收割殆盡。

老人將買來的西紅柿做種,長勢非常茂盛,可就是不大結西紅柿。無論是出於技術原因擬或是出於對品種權的保護手段,現在很多作物自行留種沒收成,必須重新買種子,這種“斷子絕孫”式的保護模式,使用者將產生無法抗拒的依賴。我國農業在品種上也喜歡拿來主義,只在別人“品種權”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式”的創新,品種權是農業根基,一旦基礎出現問題,依附在其上的所有後續創新都將坍塌。中國的熊貓給到國外生的小熊貓仔也是中國的,我們使用別人的品種,即便養出了“熊貓仔”那還是別人的,擁有品種權把住了盈利的命脈,因此自主創新首先要從“產品品種”的創新開始。

屋裏種植、養殖,每個品種都有配套的種植方式、專門的飼料、肥料等,這就意味着種養殖過程中的創新都必須圍繞品種展開。工業也一樣,針對蘋果手機做的運用開發必須符合蘋果手機的要求,那麼基於“品種”進行的二次創新將產生極度“路徑依賴”,對“品種權”將產生持久的“技術依賴”。我國的汽車工業實行以市場換技術,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但是核心的技術還是不掌握,還只能基於“品種”做一些二級開發而已。高鐵拿得了品種的“基礎技術基因”,很快就成爲中國技術輸出的一張王牌。

中華獼猴桃在新西蘭改良後變成“奇異王果”返銷到中國,價格賣得很貴,據說品種不太穩定,他們來到四川和聯想集團合作再做品種培育。新品種的培育創新在於有品種資源庫,農業領域,我國有龐大的品種基因庫,國家對原生品種有嚴格的保護,還建了一些保種養殖機構,保護本地品種。我國工業起步很晚,“原生品種”稀缺,很多“品種”都是從國外引進,造成一些產業受制於人。從戰略層面講,我們需要培育自己的 “工業新品種”,豐富自己的“品種資源庫”。

海南的柚子可以賣到300元一個,海南澄邁縣橋頭鎮的'地瓜賣到30一斤,因爲沒有市場比較及品種優良,新品種都可以賣個好價。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少有人自己去培育新品種,做農業的朋友總認爲培育新品種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花很多的錢,有很大的風險。培育“新品種”沒有想象的難,查詢農業部植物新品種辦公室的公告,可以看到一家企業可以同時有十幾個新品種獲得授權,江西東鄉縣的徐建生先生培育出一個新的雞種:“東鄉綠殼蛋雞”,在我的工作中也結識一些朋友,他們都以個人之力培育出了新品種。其實農業新品種很多隻是對現有品種的改良,工業領域也是一樣,那麼我們可以從細分市場培育“新產品品種”,深圳的朗科培育出“優盤產品品種”。據我瞭解,我國也有的企業在細分產品領域擁有五成以上的專利,基本控制了這個“產品品種”的話語權。新的“產品品種”其實是對舊“產品品種”的延伸、進化,大多通過“組合”、“分割”等創新原理改進衍生出來,改進創新是中國人的特長。

不注重“品種”的培育,沒有核心的創新基礎,這樣的企業長不大,行不遠,工業和農業一樣,要想在市場上佔有持久的優勢地位,創新的核心在於“品種權”。

標籤:論文 創新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