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課堂隨筆【薦】

教師4.98K

在學習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課堂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課堂隨筆【薦】

教師課堂隨筆1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我在昨天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第一課時。今天,我講解第二課時,主要目的是複習昨天的知識,並把練習題做了一下,以鞏固所學知識。

書中第4頁有一個《數學遊戲》,在備課時,我本想把這一環節放入新授課中,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學生進行這一環節。

我就把這一遊戲放到了今天的複習課中。當我讓學生以同桌爲單位開始動手塗時,學生的興趣很濃,我在教室內巡視了一下,孩子們塗得很認真。同桌說得也很好,走着走着,我被我班的樑佳同學叫住了,"老師,李廣順(她的同桌)塗得是0.50,是不是也可以用0.5表示."我一聽,孩子這麼問我,我說:"你能說說爲什麼嗎?"樑佳說:"老師,你看,這是李廣順塗的,他是塗了一百份當中的五十份,那麼可以用50/100來表示,那就是0.50,那如果把其中的一個豎道看成一個整份,那就是5/10."她邊說邊用小手指給我看."並且它們的單位'1'是相同的,所以0.50和0.5相等."

聽了孩子的'話,我真的很高興,能看得出她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很好.

於是,我"心血來潮",把0.50和0.5寫到了黑板上,想讓全班都來討論一下.雖然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後面的知識,但我想借這個機會來學習,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我說:"同學們,0.50和0.5相等嗎?"班級立刻沸騰了起來,有的喊:"相等,相等!"有的喊:"不相等,不相等!"我接着說:"有理不在聲高,說出你的理由!"

邵華馬上站了起來,"老師,它倆不相等,0.50表示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50份,而0.5是表示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有幾個同學也紛紛表示贊同,"對","是","不相等"......

不同意見的幾名同學着急了,李琳站起來說:“老師,你看圖,其實0.50就是1/2,0.5還是1/2,所以0.50和0.5相等。”看着她不服輸的樣子,我笑了,笑得很開心,很辛慰。

我看差不多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做了一下總結:兩個觀點都沒有錯,其實0.50和0.5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我喜歡孩子們辯論,因爲他們有想法,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纔有話說,才能說到位。引用一位教育家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老師來講學生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課堂隨筆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孩子的心裏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課堂效果達到最好。每一個孩子在出生後,媽媽都會爲他們講着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來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經習慣了,對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們。因此在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拼音聲調》一節的教學中,我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如:今天小動物們邀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遊玩,你們願意參加嗎?我們要走一條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請你扶好,坐穩了。好!讓我們乘上汽車出發吧!現在由導遊啊姨爲我們解說:我們先走一條平平的'馬路,汽車很平穩。小朋友們扶好了,我們要過山路了,汽車先從山下往山上開。汽車要從山上往山下再開往山上了。好險呀!汽車又要從山上往山下開了。現在到達目的地了,請小朋友們下車呼吸新鮮空氣吧!看一看這裏的景色美不美?欣賞欣賞吧!讓我們想一想剛纔走了幾條路?(平平的馬路---從山下走到山上---從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從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條。這麼美麗的景色,讓我們一同把這個路線圖畫下來。山路崎嶇不平,但在說話也有高有低,讓我們把它用1、2、3、4、順序排成。(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變、四聲降)這就是聲調。讓我們伴着樂乘上汽車沿着路線圖再去一趟這美麗的地方吧!汽車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許多小蝌蚪a游來了,它們要同我們一同去旅遊。小蝌蚪a帶上聲調應該怎樣用聲音來表達呢?請你試着與老師讀一讀。

這節課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了好的效果。讓老師也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學習的樂趣。我從中體會到合理的運用故事教學,課堂後氣氛會更好。

教師課堂隨筆3

內容提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學習,通過教師創設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學生再提出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成爲學習的主體.通過自主性探究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不怕困難的治學精神;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關鍵詞:問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應用遷移;拓展昇華

現代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只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面對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改革這一矛盾,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貫徹傳統教學中的精神,如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認真作業,又要在教學中加強改革,如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數學問題貼近生活等.這樣才能使學習具有激情,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價值觀更加正確.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來就更加能適應社會,爲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導入新課時,設計問題一定要聯繫生活實際.只有學有用的數學,這樣才能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問題一定要情境豐富,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即使提出的問題是不正確的,也要民主對待.不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全面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課堂隨筆4

工作兩個月以來,我在學校發現了自身一些問題,不僅在學校並且在見習基地和帶教老師討論,受益頗多,國小見習教師感悟隨筆。

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我發現自身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我在聽戚老師的課時,發現戚老師的板書設計得很好並且講得很透徹,但是我自己在上課時,雖然也想過怎麼寫板書,但是在課上總是發現板書寫得有些亂,課前設計板書還是沒有設計得很好,很到位,這點要多向戚老師學習。另外我發現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課上學生不聽講,就坐在那發呆,我這個問題也向其他老師討教過,他們給我一些意見,如課上發現他不聽講就讓他回答問題,回答不出就站一會,還有就是一上課就讓他站着,我和戚老師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也說道過這些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回答問題,並且要慢慢地讓他們改。

趙老師和書記也和我說到,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聽,不然即使有能力將知識講清楚,講透徹,但是學生不聽也是白費功夫,所以課堂管理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早上遇到校長,他對我說,我的性格較內向,不可能讓我改變性格,大聲叫讓他們停住,這就要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讓他們喜歡上我的課,這樣課堂紀律也可以弄好,學生聽課也會認真。我聽了後,自己也思考了,覺得很對,雖然剛開學的時候有的老師告訴我一定要兇,要讓他們聽話,但是我嘗試了幾次後發現,有的時候真的'兇不起來,那我只能換個方法,我可以在課上變現得更好一些,讓課堂變得有趣一些,吸引學生,讓他們都喜歡數學課,那麼課上的聽講問題就會解決,課堂管理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解決,所以我應該努力摸索,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課堂上管理學生,範文《國小見習教師感悟隨筆》。

在這段時間內,我發現,要做好一名教師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僅要回教書,能將知識點講明白,還要有能力管理學生。這和在大學裏學習完全不一樣,大學裏老師只管自己講,大多數時間不管學生是否在聽講,但是到了中學,教師一定要學會管理學生,不然在課上學生就不會認真聽我所講的內容。

講到管理學生,我現在努力做到在課上吸引學生,讓他們不能覺得數學課是枯燥的。那麼要吸引學生,我需要多瞭解學生,這裏我想到了上次聽王老師的講座,講到心理學是很重要的,我應該多去看看一些關於學生心理,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要全面的瞭解學生,才能在課上吸引學生。另外我自己還要多學習,多豐富我的知識,做到智慧地上課,牢牢地吸引住學生,

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學習,真的讓我學到了許多,我也體會到了做教師的辛苦,不僅要在教學能力上有提高,還要在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

教師課堂隨筆5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爲一代名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着。

因爲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裏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爲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

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爲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教師課堂隨筆6

幸福是什麼?如何做幸福的教師?帶着幸福的問題,今天上午我們向丁麗園長來學習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丁園長首先從心態對人的影響切入今天的主題,給我們詳細分析了心態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心態影響人的能力,心態影響人的心理。丁園長從一些科學家的.實驗給我們具體生動的分析了人在收到不同環境的心理影響下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整個講座都以相應的案例和故事進行分享,因此學習起來很有意思。隨後丁園長還向我們介紹了塑造陽光心態的一些很重要的“工具”,如改變態度、學會享受過程、活在當下等等。

學習結束後,下來自己在想,確實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態度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但我們往往沒有理智的去尋找緩解不好情緒的方法。並且作爲一名幼兒老師真的不應該講負面的情緒帶到我們的班級。有個詞叫“情緒污染”我個人認爲這個污染比環境污染更可怕。我們要培養健康的幼兒,就應該以身作則,克服自己的情緒,避免將不好的情緒影響到我們可愛天真的孩子。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名陽光幸福的好老師吧。

教師課堂隨筆7

11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武漢市名特教師展示活動。其中育才國小王釗老師執教的人教社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合理安排》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爲這是教材新增內容,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烙餅這一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解答,並從優化的角度在多種烙餅策略方案中尋求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統籌思想非常抽象,怎樣把它具體化,讓學生容易明白,便於操作呢?王釗老師用巧妙、合理、藝術的提問把運籌思想“烙”在學生腦海裏。

提問作爲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及學生三方面聯繫的橋樑。王釗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僅就課堂提問對本課做一些分析與思考:

一、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孔子主張“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即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提問。當學生還在“發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維處於“困惑”之時,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人,要善於瞭解學生的疑難,掌握“火候”,及時進行“解惑”,把握準什麼時候該問,什麼地方該問。

【案例1】

當王老師就烙餅問題進行了簡單交待,“1張餅烙2面,烙1面要3分,1個鍋同時能烙2張餅”。“3張餅怎樣烙最快呢?”問題剛剛拋出,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用學具動手實驗3張餅的烙法。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一個個舉着小手,爭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王老師此時並沒有急於展示正確結論,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鐘和12分鐘烙法的學生,這時9分鐘烙法的學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學們講解了他們節省烙餅時間的好辦法。兩種方法的比較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鐘這種烙法的價值。此時學生思維開始迸發了,不斷地質疑着,9分鐘烙法比12分鐘、18分鐘時間節省在哪了呢?王釗老師及時抓住學生的憤悱點,問“要儘快烙好餅,哪種最合理?”“爲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

【分析】

這裏“爲什麼”的追問,可以說是整堂數學課的心臟、命脈。它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觀察時間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學生透過現象思考其本質。原來第三種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鍋底,使鍋底每次都能同時烙兩張餅。這裏的設計抓住知識關鍵點,問在該問處,問在當問時,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有利於促進知識的深化,有利於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學生通過探索、討論,思維火花的產生、噴發和碰撞都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獲得釋放。

二、恰當選擇提問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習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與課堂提問選用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從課堂提問的方式上來說有很多種,如:直問、曲問、正問、反問、疏問、追問等等,而每一種提問方式的作用及所能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提問儘量要多用幾種方式,這樣才更能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到知識。

【案例2】

當王老師直問“爲什麼用9分鐘烙三張餅這種安排最合理”時,她敏銳地觀察到學生回答有一定困難。此時她不是一個勁地追問學生,而是應用了一些疏導性、鋪墊性的問題,以幫助學生刨根問底。

師:爲什麼第三種安排的時間最短,第一種安排的時間最長?

生:因爲第一種安排每次鍋裏只放了一張餅,沒有利用題目中“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師:第二種安排比第一種安排時間要短,短在何處?第二種安排的步驟中哪幾步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生:第二種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師:第二種與第三種相比,時間又長了,長在哪裏?

生:第二種方法的後兩步鍋裏只有一張餅。

師:也就是說第二種方法沒有充分利用鍋底。

(兩人一組,再次按第三種方法烙三張餅)

師:第一次烙1號、2號餅的正面,但爲什麼第二次要烙2號餅與3號餅交換順序來來烙呢?

(生略)

師:爲什麼第三種方法最合理?

生:因爲這種方法烙時,鍋裏每次總有兩張餅,沒浪費鍋底。

【分析】疏問破難點

面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爲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王老師能及時幫助學生化難爲易,設計一組相對比較容易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觀察、思考,一“長”一“短”的對比提問,幫助學生回顧整理了三種不同烙法,比較區別幾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達到方案的優化。在這種“層層剝筍”似的疏導性提問後,學生在全班討論和自我反思中達成共識,形成“整體考慮、合理安排”這種統籌思想。

【案例3】

師:5張餅怎樣分組?

師:老師將5張餅分成3組,第一組2張,第二組2張,第三組1張,行嗎?爲什麼?

生:(略)

師:因此烙餅時,千萬不要讓一組裏面只有1張餅,否則這樣就會浪費鍋底了。

【分析】反問促深化

教師首先提問5張餅怎樣分組時,學生已經回答出正確結果。王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問題進行反問。這裏的反問代表了部分學生的心裏想法,同時設計的反問問題牢牢抓住錯誤癥結,引起學生自我反省,及時發現錯誤,找出錯因——沒有充實利用鍋底。此處的反問促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具體的培養和提高。

【案例4】

在學生正確探究完4、5、6、7張餅的最佳烙法後,

師:怎樣將餅分組就能保證每次鍋底可以烙2張餅?

生:(略)

師:利用你們發現的規律,怎樣給8、9、10張餅分組呢?

生:(略)

師:如果給你更多的餅,你能合理安排嗎?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呢?

【分析】追問實現昇華

衆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運籌思想的經典範例,但如果僅侷限於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探尋4、5、6、7張餅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探究烙餅方法上,而是要通過方法尋找烙餅規律。因此,在課末王老師順着4——7張餅的解題思路對問題緊追不捨,設計了三個問題,最後刨根到底解決了“給你更多的餅,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這一問題,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我們要對餅進行分組,要麼2張,要麼3張餅看成一組,這樣才能最節省時間”,從而把新知轉化成舊知,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這堂課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由於教師精彩、有效的提問,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真確地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學習借鑑的地方,讓我深深感受到新課程中教師提問語言的魅力。

教師課堂隨筆8

20xx年2月21日,星期二,普通的一天。

鬧鐘在六點鐘準時響起,打仗一般地起牀,洗漱,桃夭叫醒女兒後然後弄飯,我洗漱簡單,打開電腦後,用無線網卡發今天的“早安蝸牛”,然後關機。六點二十五分下樓,啓動汽車,把車內熱一熱,去除前窗玻璃上的霜跡,等女兒和小云下來上學(鄉下沒有中學,必須到城裏上學)。

六點三十五分左右從學校出發,從罕臺鎮到鄂爾多斯東勝區,到達入城口需要十分鐘,城裏需要五六分鐘(要視紅燈情況而定)。清晨的城鄉道路空曠而寂靜,出發時天尚黑,歸來已經漸趨清明,畢竟春天到了。今天回來時,七點已過。

這段時間,我的身份是學生家長,需要盡一份父親的義務。

1

學校早餐是七點二十分。很快吃完早餐,到辦公室,打開文件夾,開始思索今天一天的安排:

1、上午要陪豐臺及石家莊長安區的十多位老師聽馬玲老師的晨誦《透明男孩》和語文課《日月潭》。昨天還聽了幹老師的數學課,今天數學課與馬玲老師的語文課衝突了,就不能聽了。

2、今晚網師有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課程本學期首次授課,要做準備完成備課。

3、另有數件瑣事,今天無法完成,先一一列出清單記錄下來。此外大事尚有:豐臺新教育國小招生的宣傳冊、下次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課程授課資料的製作、《非理性的人》備課(週五就要上了)。

和昨天相比,今天少安排了兩節聽課。

七點五十分,帶着文件夾下樓,文件夾很大,正好可以夾住一疊A4紙。文件夾的左側,夾着幾頁紙:罕臺新教育實驗國小20xx-2012學年第二學期總課表、101班課程表(裏面有課程內容)、罕臺教師必讀書目一覽表、帶有相片的培訓教師名冊、學校通訊錄。這側相當於是一個工具箱,此外還多插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讀〈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幹國祥批註版,網師製作)。文件夾的右側,第一頁紙上方寫下時間:20xx.2.21。然後,從三分之二處劃一條一通到底的豎線,這張紙就被分成兩欄,左欄是聽課記錄及隨想點滴,後面又想到了什麼再填入右欄。基本上,是一邊聽課,一邊觀察學生,一邊備課,即設想自己會如何上課。

原計劃匯談安排在晚上,但考慮到這樣我全天的時間更碎了,就決定見縫插針地匯談。像今天,因爲後面沒課了,晨誦和語文課結束後,立即和長安區的老師們在四樓開始匯談,匯談涉及:晨誦一般流程以及根據詩歌不同的巧妙處理;根據幾處課堂細節討論什麼是想象力;二年級語文課程目標以及有效性的問題;課堂上學困生的個別對待;生字生詞學習遭遇的障礙及解決方案……

十點多,匯談結束。立即發了一個以“罕臺培訓日記”爲話題的微博,及時記錄。

這段時間,我的身份,是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員,負責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同時,也是豐臺新教育國小學術校長,負責豐臺新教師的培訓。

應該考慮上午後半天的事了。十一點多,要去接女兒。通常十點多就會惦記這事,不然工作一投入,就會忘記,而總惦記這事,工作又做不好。於是想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打開在線鬧鐘,設定好時間和音樂,這樣就可以“忘記”另外的事了。(工作日誌也有類似功能,避免大腦中積存過多的信息降低運行效率)

設定好時間後,便開始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中相關章節。這本書已經非常熟悉了,仍然要爲備課而讀,主要是找感覺,進入思之場景,並尋求新的啓發然後記錄下來。

十一點十五分左右,下樓,開車,又成了一個父親。總要確保能提前十分鐘,一是有車位,二是避免孩子等車(外面太冷了)。

車到了學校對面,停好車,調整好座位,有10-20分鐘空閒,車上有幾本書,今天仍然讀一本介紹海德格爾的.小冊子《海德格爾》(世界思想家譯叢,約翰遜著,張祥龍譯),每次大概能讀兩至三個小標題,五六頁的樣子,但是味道很好,我也不清楚海德格爾的哲學爲什麼對我有一種吸引力。

當學校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我剛好返回學校,停車,吃飯,然後迅速就上牀休息了。牀頭總會放本書,既用來閱讀,也用來催眠。最近放了一本厚厚的書,叫《甘地的真理》,作者是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不可多得的好傳記。睡不着將是最悲劇的,因爲意味着下午和晚上將被摧毀。通常還好,實際上會睡20分鐘。

2

一點剛過,醒來,再賴會兒牀,然後洗臉,下樓,在車裏等女兒和小云(通常二十分),一點半左右出發去學校,兩點十分左右再返回學校,進辦公室。

第一件事,是泡咖啡,這對較長時間的工作是必須的。

這是一個幸福的下午,因爲有整塊的時間可以爲晚上的網師課程做準備。有兩年的講義,但今後不可能再去使用舊的講義了,必須以蘇霍姆林斯基的方式討論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還好,令人欣慰的是,課程分帖中已經有上百個回覆了,裏面有問題,有案例,提供了較爲豐富的授課資源。

一樓一樓地重讀課程分帖中的討論及案例,還是有些感慨,有些老學員確實理解深刻,沒有辜負網師時光。將有價值的問題和案例複製下來處理好,然後分類,再將舊講義中相關總結部分複製過來作爲授課時的參照。同時,有幾位學員私下裏發了案例,一直沒來得及看,這是馬上要看了的。

備課中,對網師課程本身也有較多的思考。我知道網師課程每一年都必須有所改進,甚至有很大改進,縱然上得比較好的課程,也絕不能重複。而在這一點上,忙絕對不能成爲藉口。課程分帖刺激了我的兩個想法:一是製作一張學員參與學習表,對課程分帖中的發言(包括提交案例)數量和質量,以及討論過程中的發言質量進行統計。這樣做是爲了促進學員的預習和積極討論,避免對講師的消極依賴(畢竟,有不少學員仍存幻覺,但講師豈能比蘇氏講得更妙?)。我是沒時間來做這種統計的,但是組長可以分擔,馬上製作了一張表格,然後發給親親氧氣並說明要求。二是成立教學組,既匯聚那些理解本課程較深入的學員,通過課程分帖與學員密切互動,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利,說不定以後還有人可以主持這門課程呢。前一個想法立即實施了,後一個想法暫緩,因爲還要再觀察觀察。

統計學員,是讓組長立即完成的,以便晚上公佈。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就是自己確立標準,然後分派任務給相關的人。例如豐臺新教師或長安區教師的培訓,都是由他們自己確立組長,自己主持,並自己形成文件,我樹立標準,並確保參與。

網師備課並不容易,事實上今天之前就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了,除了整理記錄外,還完成了對課程資料的批註。而今天做的,是進入這些問題與案例,並記錄下要點。

中間免不了處理一些瑣碎,包括借書之類。工作一會兒,還要瀏覽一下微博。

經常會有一些QQ留言,或是論壇密碼忘記了,或是有問題要諮詢,甚至有跟我討教一首詩怎樣解讀的。能立即回覆的就立即回覆了,討論問題之類,通常都會自動過濾掉,因爲我沒有時間細緻地思考,也不想倉促地解答。與授課相關的問題,應該在授課時在公共羣裏提出,我無力應付。有些時候,這會產生一些誤會,偶爾會解釋,更多時候,連解釋也無從解釋甚至沒時間解釋。

這個下午,我的身份是網師講師兼教務長。

很快,五點半了,該動身接孩子去了。仍然讀《海德格爾》,有時也會靜靜地想一些事情,發呆,或傷感。本週最幸福的一次,是昨天在超市裏買了饅頭和鹹菜,等孩子的時候,打開後備箱,拿一個饅頭夾着鹹菜吃掉,這是很難得的享受,彷彿回到了童年。

六點三十分回到學校,食堂通常已經沒飯了,一般都直接進辦公室,但今天因爲家裏有饅頭,所以直接回家,吃饅頭就鹹菜,再喝點水,一看錶,已經快六點五十分了!趕緊衝下四樓,再衝上四樓,打開電腦,已經六點五十五分了。

倒杯水,整理一下思緒,然後等到七點整,開始授課。

3

這已經是第三輪擔任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講師了。

這門課程已經影響了不少學員,也算網師一門不錯的課程了。但我心裏始終存着很深的焦慮。

我想,網師對這門課程的基本理解已經完成,也就是說,這是一座富礦,已經被開採,但開採出來的煤如何轉化爲熱量,轉化爲能源,這纔是最重要的事。

而現在尚且存在着種種不如意的狀況:

雖然有70位左右的學員參與了課程分帖的討論,這在網師課程中絕無僅有,但相對於選修人數,仍然不夠。即,靜態的學習仍然沒有轉化爲動態的學習,坐聽講師講解的心態仍然是主流。在知識面前,不能打開自己,惟恐自己提問幼稚,仍然是妨礙許多人深入學習的首要因素。

輕率對待閱讀材料的現象仍然很突出。我提供的材料,以及《給教師的建議》,是訓練知性閱讀的絕佳資源,但是太多人仍然沿襲以往的閱讀習慣,表面地讀,自以爲是地讀,而缺乏對蘇氏的邏輯的洞察。這似乎是個能力問題,但首先需要的並非能力,而是一種對待書籍或學習的嚴肅態度,這何其難哉!

討論中同時存在着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無論如何不發言,只觀看,看到精彩的,心裏喝彩一下,看到不精彩的,心裏輕蔑一下,卻始終保持“自身完整”。一種情形是不加省察地亂髮言,而又缺乏傾聽,尤其是一些學加入的學員,還不太理解網師的一些規則,不太理解網師在討論方面的嚴厲要求。因爲要求慎重發言,乃是一種研討訓練,沒有這種訓練,固然其樂融融,但是整體課程的品質就大大降低了。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作爲講師,經常必須忍耐這種種現狀。

最重要的是,我意識到,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難學,乃是因爲他在教室裏的深入。他沒有提出什麼七步幾法的模式,而是一種真正的研究,必須遭遇和蘇霍姆林斯基類似的問題,才能理解這些研究成果。而對多數人來說,天天地教室裏,但從未進入教室的深處,甚至進入網師,也有許多人只是想尋求控制教室與課程的簡便法門,而這種心態,是無論如何與課程,甚至與網師是不相宜的。

一句話,愛過,痛過,甚至恨過,才能真正地進入教室,理解纔有前提和可能。事實上,晚上分享的案例也充分地說明了這一些,可惜,無此經歷的人,誰解其中味?

討論持續到十點鐘。

再處理一些瑣碎的事,並且寫工作日誌,記錄今天的生活,並列出明天及最近的事務清單,就下線了,回到家是十點三十六分。平時,經常會喝點酒,既是愛好又是幫助睡眠。但今晚授課前吃過了,晚上就忍了忍。桃夭還在辛苦地工作,我一回來,就不自覺地又聊起了班上的學生,一說又是好久。

大約十一點半左右,入睡,心裏想的是,明天。

這是我的一天,在父親、學術校長、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主持人、講師、網師教務長、新教育國小教師家屬(我常以此自嘲)等身份之間穿梭編織。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爲這是效率比較高的一天,而更多的日子,經常會有茫然與焦慮,有因安排不當導致的浪費。

“明天”是週三,“明天”晚上,是今年罕臺青年教師第一次“相約星期三”活動。我們將分享假期的閱讀,以及交流本學期的專業發展計劃並相互啓發。

因爲辛苦的築造,生活已經給了我一些經驗,我總想着能夠與年輕人分享。例如,當繁重的工作襲來,如何從效率和情緒兩方面同時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如何能夠很好地駕馭生活而不被生活駕馭?

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會理解並接受,但是,必須心懷希望。

教師課堂隨筆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進而獲取知識,發展思維。教師在教學中作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和自由,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一、透視現狀,誘發對課堂模式的再思考。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較多,常常出現一種“無度”、“低效”的狀態。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1、學生存在許多心理障礙。(1)急於求成,學習文本只求“新”,不求“深”。(2)過於依賴,遇到難題不理解,只求“師”,不求“思”。(3)過於迷信教師,盲目崇拜,只當忠實的“聽客”。(4)厭倦心理,機械模仿,應付了事。

2、教師存在許多擔心和不放心。(1)擔心學生攪亂了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流程。(2)擔心自己無法解答學生的.“怪”問題而下不了臺。(3)對學生的能力不放心,講得多。(4)對學生的活動不放手,牽得多。正是這種心態造成教師走不出自己,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種答案,一種模式,一種形式”始終佔據着課堂的主導地位。

以上種種都嚴重削弱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訓練功能。那麼如何改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呢?我認爲: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要在“動”、“活”二字上下功夫。

二、探討模式,力促課堂訓練到位。

1、引思導學,重在“動”字。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爲:“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後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現代課堂中,要把學生真正當做活生生的智慧動物來看待,注重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促進學生“思”,教會學生“學”。時時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纔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師課堂隨筆10

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國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對閱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閱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閱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

閱讀時:

可分爲計時閱讀,快速閱讀和細節閱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閱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信息的意識,爲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閱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閱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項目,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學生髮展爲本,促進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師課堂隨筆1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高效課堂是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

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

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我認爲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教師課堂隨筆12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爲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

因此,作爲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磨破腳皮,厚着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爲老師幫忙,因爲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教師課堂隨筆13

有哪個家長不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近年來許多關於人類腦潛能的醫學研究成果見於報端,形形色色的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課程、方案、教學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們衝進了毫無抵抗潛力的幼兒園和家庭,侵佔了幼兒潔淨的心靈,遮住了幼兒精神成長所需的自由空氣……

因爲他們忽視了幼兒最需要什麼,幼兒教育就應是根的培育與呵護,過早的剪掉了在他們看來是剩餘的大樹用來吸收陽光和水分的枝葉,結果播種並未最終獲得豐收。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結果?原先是因爲他們忽視了幼兒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關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兒過早的`規定爲某種模式違背了幼兒教育本質。

幼兒教育應是生活的體驗與創造,幼兒的天性應是遊戲的,好奇的,探索的和夢想的;幼兒的生活中就應有着足以滋潤幼兒生命的“養料”,有着幼兒健康成長的時機。

所以,把枝葉還給大樹,把大地還給幼兒,讓幼兒重新擁有本應屬於他們的天地!

教師課堂隨筆14

我們班有個小男孩,十分調皮。日常平凡,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他打我了。”“老師,他搶我的皮球。”……爲此,我們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齊看圖書。開始時,他邊看本身的書,還邊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把旁邊孩子的圖書搶了過去。不明白他要幹啥子。我剛想大聲斥責他,可轉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幹啥子。

於是,我沒有大聲詰問詰責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隨意地問:“你在幹啥子呢?”他說:“她的圖書壞了,我想幫她修修。”聽了這話,我才名頓開。我鼓勵了他的做法,並幫忙他找到了一個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後,我暗自慶幸,其時要是按以前主觀的決定去批評他,沒有尊重幼兒的觀念,那必然會危險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爲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斷地批評或否定幼兒的設法和做法,不簡單粗暴的詰問詰責幼兒,而是瞭解真實狀況的來龍去脈,再給予必要的幫忙和指導。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進步,成爲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教師課堂隨筆15

一般人認爲音樂課最好上,學生們感興趣。只有音樂老師才知道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的營造是每個音樂老師 最頭疼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講,音樂課比,語文,數學,一些主課更需要溝通與交流。音樂這東西太活。

怎樣才能很好的溝通呢?這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調動音樂課堂氣氛,一些教師總認爲,只要把課備好,把知識點準備好,這樣就足夠了,你在上面講的唾沫橫飛,底下的學生聽得絲毫沒有感覺,因爲這課太死,所以說要搞活課堂氣氛。教師光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是不夠的,要揣摩學生的心思,瞭解什麼樣的形式是學生能接受,而且是喜歡接受的。而不是純粹灌輸你想要灌輸的東西。

我們從進教室開始說起,首先,老師在跨入門檻的時候,你的臉部表情必須是微笑着的,當然是真心的微笑,接着是上課,一般的情況都是,老師喊上課,全體起立,師生互相問好然後老師說坐下。我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是用音樂問好的,首先他彈奏鋼琴31,31,345,向學生問好,接着學生:53,53,531.音樂課的特色一下子突顯出來了,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課堂氛圍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接着是上課,傳統的模式是照本宣科,一堂本應生動活潑的音樂課,硬是上成了枯燥無味的科目。尤其是欣賞課,一些中外名曲本身就引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再加上老師枯燥的講解,一堂課下來,死氣沉沉。學生呵欠連天。這就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比如貝多芬的《命運》,首先要講解創作的時代背景。在貝多芬病魔纏身,耳朵失寵的`境況下,寫出了不向命運屈服的動人旋律《命運》,音樂的主題就是,他和病魔搏鬥的過程,開始的333,1.222,7,恰似鬼神在敲門的聲音,一種不祥的感覺隨之而來。面對這樣的境遇,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悲哀和惆悵,你會用怎樣的曲子來表達你的心情?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去理解音樂。老師還可以播放一些其他資料,讓學生自己聽,自己想,配上相應的畫面。這種方式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比純粹的講解要生動的多,同時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培養學生的成就感。總之,以學生爲主體,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同樣下課也要用音樂來結束,讓學生整體都感受到音樂的氛圍,這樣一節課下來,估計課堂氛圍不再是那麼枯燥無味了。

標籤:隨筆 課堂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