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課後反思15篇[優秀]

教師1.87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課後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課後反思15篇[優秀]

教師課後反思1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反思則有可能成爲名師。”可見,“課後反思”不失爲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下面談談個人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後教學反思》之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在進行課後教學反思時應該從教育觀念、教學任務、教學能力以及學生學習行爲這四方面開展,進行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一、教師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教師要反思這節課我想教什麼?我教了什麼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較好的突破,同時還有什麼收穫?

三、教師要對自己的能與不能有理智的認識。這節課是否運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解決了“學會”問題?是否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了“樂學”問題?是否把握住思維展開點,解決了“會學”問題?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長點,解決了“精學”的問題?

四、課堂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因此,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視了主體?學生是否樂意地參與學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是否也得到了昇華?課後徵求學生意見,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反思尤爲重要。

其次,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要做好課後教學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爲,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二是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應該具備自我監控、教學監控、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言語溝通、評價及教學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師要寫教學反思。課後可以從教學行爲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總之,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通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課後反思2

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二十年前我是幼兒園教師,現在是大學教師。教學對象雖然不同了,教學內容卻始終不離兒童。前段時間不少家長推崇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仔細想想,我認爲這句話不甚貼切。如果我也寫一本書,會說“好媽媽就是好老師”。其實,“好媽媽”和“好老師”在我看來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童年的守望者”。

一、守護童年的童真:孩子就是孩子

女兒4歲時的某天,她突然跑來對我說:“媽媽,我好喜歡你啊!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和你結婚。”我微笑着搖頭說:“我也好喜歡你呢!但是我不能和你結婚。”她問爲什麼,我說:“因爲我們都是女的。”她立刻迴應:“那我長大以後要和爸爸結婚。”產生結婚的念頭,也許是因爲她和我們一起參加親友婚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是因爲受到電視節目的影響。總之,這並不值得驚奇。記得她曾經看着我們的巨幅結婚照,充滿羨慕地問:“媽媽爸爸,你們是在哪裏拍的啊?真好啊!你們到哪裏找到這麼大的照相機的?”引來我們的鬨堂大笑。

過了一段時間,女兒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合情理,就主動來找我們:“媽媽、爸爸,我想到了,我以後也不能和爸爸結婚。”我們驚喜地問:“爲什麼這麼說呢?”她說:“因爲等我長大了,爸爸已經太老了,都成爺爺了。爸爸,那時候我是叫你爸爸還是爺爺呢?”還沒等我們答話,她就接着說:“所以呢,我要和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結婚。我決定長大以後和弟弟結婚。”

關於女兒的提議,我除了欣然附和,並沒有對她天真的念頭給予批判或鼓勵。女兒說結婚,表示她認識到婚禮是兩個相互喜歡的人舉行的一種儀式。她這麼提議,只是表達她對你滿心的愛意。當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也聽到有個小男孩說很喜歡某個小女孩,甚至說長大了要和她結婚。可那個小女孩後來因爲搬家轉園了,小男孩很快就忘記了這回事。更“嚴重”的是,他連那個小女孩的名字也忘記了。對於這件事情,做老師的我依然是莞爾一笑,把它當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趣事罷了。

尊重兒童,最重要的是尊重兒童的情感和需要。兒童借用某個成人詞彙來表達他們內心稚嫩但又熱烈的情感和喜好,並不代表他們真的需要某個成人儀式。如果假戲真做,那就不是孩子的天真,而是成人的娛樂了。

今天的教師能否真正把兒童看作兒童,守護孩子的童真呢?

二、捍衛童年的權利:即便只是孩子

所有的成人都曾經是兒童,可惜只有爲數極少的成人記得這一點。在當前的成人社會與教育實踐中處處能看到不理解或低估兒童的現象。比如,有的成人輕視兒童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兒童的經驗視作低級或錯誤的概念。又如,有的成人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兒童當下的需要,認爲這纔是合理的。

泰戈爾回憶起他的中學生活時說:“這學校雖然沒有什麼害處,它到底是一所學校。教室是冷酷而沉悶的,四面的牆壁警察似的看守着我們。房子像鴿子籠而不像人的'居處。沒有裝飾,沒有圖畫,沒有一點顏色,沒有一點吸引孩子心靈的企圖。”也許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會在這一點上感到“自豪”:我們幼兒園的牆壁很美麗,走廊有很多精美的飾品和不斷更換的擺設,即便是泰戈爾來看,也會爲中國幼兒園裏美麗的風景感到驚詫。可惜,風景再美也不能證明兒童的基本權利(如探究的權利、平等對話的權利、遊戲的權利等)已經真正得到了保證。來看幾幅幼兒園裏的場景吧:

“六一”節來臨,爲了迎接這個盛大的兒童節日,不少幼兒園又開始了新的裝飾工程。教師們辛苦加班,製作牆飾、準備區角材料,幼兒園還花費了額外的金錢與資源。一位教師費了半天時間,用剪刀剪出了精美的拉花,小心地裝飾到活動室的牆上。熱心的幼兒說:“老師,我來幫你好嗎?”教師倒是很“體貼”:“謝謝你,不用了。你們手一拉就斷了,還是老師自己來吧!”拉花裝飾好了,全班孩子一起驚歎道:“哇——老師,好漂亮啊!”一個頑皮的孩子站到椅子上,踮起腳尖去摸那拉花。教師連忙喊:“別動,快下來,不許摸!你怎麼這麼調皮啊,這是用來摸的嗎?這是用來玩的嗎?”再看隔壁班的活動室裏,幾個孩子在玩娃娃家。雖然面前堆滿了精美的仿真水果,可幼兒不一會兒就對這些硬梆梆的塑料製品失去了興趣。

試問,更加精美的牆飾和玩具就一定能讓童年更加快樂嗎?張雪門先生有一個觀點:教師爲幼兒提供材料時,應多用“原料”(即原材料),少用“熟料”(即成品)。這番話雖然差不多是一百年前提出的,其要旨卻沒有過時。

二十年前,我在某幼兒園實習,記得那是一個炎炎夏日的中午,我們實習生和主班教師圍坐在小木桌前,忙着爲孩子們準備角色遊戲的材料。我們將白布剪成一個個圓片,包上海綿,縫成“包子”“餃子”等各式點心,還用彩紙和蠟筆把廢舊紙箱裝飾成“電話機”“收銀機”等。借用張雪門先生的話來說,我們正忙着爲幼兒的遊戲製作“熟料”。一批“熟料”制好了,老師們吁了一口氣。

二十年過去了,幼兒園的硬件設施越來越好,“熟料”的檔次也越來越高。以上海某所一級園爲例,1980年該園用於添置玩教具的費用不到100元,2002年度這項費用的支出爲1.8萬元,到了2012年度,這項費用已逼近7位數。前不久,我還看到另一所幼兒園花費了20萬元爲各班添置了新的遊戲材料:一套套漆得五顏六色的小木屋,掛着“娃娃家”“銀行”“郵局”等招牌,配上小巧的桌椅,被安置在走廊上,非常惹眼;精美的仿真果蔬把“菜場”的筐子塞得滿滿的;“小吃店”的托盤裏擺着用樹脂合成材料製成的“點心”,造型生動、外觀逼真,看得人垂涎欲滴……

我們都知道,教師對遊戲干涉得越多,留給幼兒的空間就越小。當一個孩子在“小吃店”裏扮演着廚師,“製作”着那些明明已經做好了的“點心”時,這個遊戲還沒有開始,不就已經結束了嗎?遊戲區域裏的“熟料”剝奪了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幼兒不再享有勞動帶來的滿足感與愉悅感。那既然如此,幼兒園爲什麼還不惜重金購買“熟料”呢?這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評價標準的錯誤導向。一方面,一堆精美的玩具與一堆廢舊材料的視覺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使幼兒園看起來彷彿是一個兒童的樂園(“彷彿是”和“的確是”有很大的差別);而後者則讓人感覺凌亂無序,像個雜貨鋪子或儲藏間。主管部門如果把環境整潔、美觀作爲幼兒園考評的一條重要標準,那就會導致幼兒園及教師的兩難。另一方面,犧牲休息時間爲幼兒添置、製作玩教具的教師似乎更容易受到表揚,因爲他們看起來更“敬業”,也更“熱愛孩子”。

原因之二是兒童觀與教學觀的脫節。我們雖然日益重視兒童的遊戲權利,但在實踐中仍然輕遊戲、重教學。看待兒童的遊戲時不注重實質,更注重環境的美觀與否;不看重材料的開放性和適宜性,更看重東西的外觀和數量。其實,爲兒童的遊戲提供“熟料”的根源還是成人中心主義,侵犯的依然是兒童的權利。當我們幼時踢着一顆石子玩耍,或是拾一段蔥翠的樹枝當馬騎時,我們是如此快樂。而今天當我們把孩子拾到的樹葉、石子或其他雜物扔得遠遠的,以爲自己爲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爲他們好時,我們已經遠離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再精心守望孩子的童年。

李贄在《焚書·童心說》中道:“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聖人之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哉!”周作人在論及兒童文學時說:“在兒童不被承認,更不被理解的中國,期望有什麼爲兒童的文學,原是很無把握的事情。”同樣,不理解兒童、不尊重童年,又怎麼會有真正的兒童教育?不精心守望孩子們唯一的童年,又怎能成爲真正的好老師、好父母呢?

如何做一名童年的守望者,將對兒童的理解融入到今日兒童教育的實踐中去,這將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教師課後反思3

《迷人的秋色》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寫山窪裏的瓜果來反映秋天的收穫,讓學生了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得最充實,特別是這些瓜果的色彩、質地、形狀都一一作了描寫,使學生能聯繫生活,拉近與文字的距離。課文中“燦、爛、固、使、柿、簡、直、帥、澄、透”10個生字,大部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繫比較緊密,這10個生字要讓學生讀準字音,並在課文的語言環境及實際的學習環境中正確認讀,其中有五個字要求會寫,繼續重視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的指導和訓練,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這篇課文寫得很美,因此我要求學生能讀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引導。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的情感。讓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後練習說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初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經過兩學年的學習,學生對識記生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還學會了查字典。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讀出感情還需指導。通過學習實踐,學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教學中繼續用小組學習等方式加以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主動體驗,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進入最優化的境界。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的變化,始終把情感置於閱讀的首位,把喜愛,興趣當作閱讀的入門嚮導。課一開始,以書上直觀的畫面引入課文,很自然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聽聽範讀,讀讀課文,帶着問題閱讀。教師在學生的讀讀說說中,不斷調動主題積極的個性化的閱讀動力,使課堂書聲琅琅。

語文課,重在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充分利用課文內容爲學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運用的橋樑,引導他們將課文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繫,大膽地展開聯想,把學會的課內外知識活學活用,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語言積累內化爲語言能力。

本課的教學分成六個環節在課堂中實施。課的開始看圖引入,揭示課題,很自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環節,先聽範讀,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要求,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通課文,是爲了讓學生藉助音節在讀文過程中讀準生字的讀音,從而鞏固拼讀音節的能力。

在學生讀通課文後,進入學習課文環節,這一環節是課文的重點部分,通過找出自己喜歡的描寫瓜果的句子,組織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說一說,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把課文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良好的說話習慣。

在指導書寫環節,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執筆與書寫姿勢的指導與訓練。同時,教師自己在書寫中應重視示範指導與書寫質量,讓學生養成先觀察後落筆的寫字習慣。

教師課後反思4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要多向指導老師以及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平時老師們的空餘時間不多,要總是拿着問題去找他們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方法,所以,常去挺老師們的課便成爲了一個優選的方案,既可以讓自己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同時又不會影響到老師正常的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

因此,我在本月的20號,也就是本週一再次去聽了一節我的指導老師的課程,而這次課正好碰上老師的.進度講到2單元的小課文部分,在英語的課堂中,文章應該是屬於詞彙運用的最高級的形式,因爲在文章中,詞彙、詞組、語法的運用都有了一個語境,在相應的語境中理解纔是最高境界,也是最好的方式。

很榮幸聽到指導老師的一節閱讀課,於是就老師上課的模式,我做出瞭如下總結:

首先,在開始上課前的兩分鐘裏,先由一個學生在旁邊的黑板上寫下一個新詞(不是書後的單詞)以及相應的發音和簡單的用法,學生講解給大家,之後老師做額外的補充或糾錯。

第二個環節是由兩位同學上講臺爲大家帶來一小段dialogue,並在對話結束後,向同學們提出兩個小問題,一般同學都可以答對,老師再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同學們把學過的知識點表達出來,一方面鞏固知識點的運用,另一方面鍛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教得好,同學們下課也掌握得好,課堂上滿滿的都是“和諧”的學習氛圍,雖然我只是個旁聽的實習老師,但是在後面聽課的時候,儼然已經被這種氛圍吸引,被帶入,真的是讓我好生羨慕。我也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我的指導老師一樣讓我的課堂氛圍變得這麼好!

教師課後反思5

自己在假期裏所學的東西,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在課堂的實踐中,有喜悅,有失落,有困惑,有感慨。更多的是收穫與啓迪。

一週的語文教學,我本着“以語言訓練爲中心,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以教材爲例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的原則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我認真鑽研教材,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揣摩教材的意義,力爭對教材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理解與把握。着眼於教材中的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和人文世界。教學時我注意從以下幾點突破:

一、詞語的教學,我注重聯繫實際避免讓學生死記字典的解釋。

例如“飢腸轆轆”這個詞我讓學生聯想自己有過的這樣經歷。“吶喊”這個詞我讓學生說說自己什麼時候“吶喊”過,是怎樣喊的.。學生興趣高漲,這種解詞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利用。

二、句子的教學捉住文中的重點句,有特點的句子進行指導。

例如《竊讀記》中的“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我把逗號改成頓號讓學生對比讀。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逗號說明作者雖然是竊讀但也讀地仔細,認真。在這裏有的學生還體會到作者爲什麼不說“我急忙打開書。”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精練,表達的情感真切。

段和篇的教學,減少對內容的分析,增加對語言的感悟。比如:在《走遍天下書爲侶》一課中,理解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關鍵的詞,由整句的理解轉化爲關鍵的詞語。既理解了作者的讀書方法又感受到了語言的運用。

三、讀寫結合發展語言。

利用文本中的有利點,進行寫話練習。在《竊讀記》中作者一個小小的讀書要求都是白日夢時。我引導學生“假如你就是林海音,當你看到今天的孩子們讀書是如此的方便,你會對大家說些什麼呢?”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了自己的心裏話。看似是對別人說其實那也是孩子們對自己說的話。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於深化對課文人價值的認識。

在一課課的教學實踐中,伴隨而來的出現了許多許多的問題:對這種改變學生還不能立刻適應,需要一個過程,自己在教學中還不夠成熟,有的地方方法還不得當所以出現了課時完不成的現象。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多讀多學繼續鑽研,是自己的語文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中理解、品味語言,積累、運用語言。獲得語言智慧,受到人文薰陶。

教師課後反思6

這次的一課三研可以說是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從一開始的原創教案,到自己一次次地試教,師傅、教研員們給我一次次地修改,我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時,學到了很多經驗和技能。同時,我也瞭解到了很多設計活動時的注意點,包括教案、教具、學具各個方面。

首先是教案的設計。我爲了增加操作的情境性,整節課套用了繪本故事《最佳守衛》,將故事融入到整節課堂,吸引孩子的興趣。可是在一開始的原創教案中,我只是在集體活動中套用情節,沒有滲透到分組操作中,所以過渡不自然,有些生搬硬套。經過師傅和教研員們的修改,把分組操作改成了過三關,選最佳守衛,這樣一來,整節活動的聯繫性更強了,思路也更清晰,幼兒當小裁判來操作作業單,興致也更高,參與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從材料上來講,我瞭解到了集體活動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小動物的選擇要是幼兒熟悉的'形象。我之前選擇的其中一個小動物是獵狗,可是很多小朋友不認識這個形象,甚至有人把它喊成“熱狗。”另外,教具的色彩不夠鮮豔,與黑板對比不明顯,幼兒看起來有些吃力和費勁,應該選用更加豔麗的顏色和明顯的對比,可在黑板上做個底板,增強視覺效果。

還有就是在數學活動中,即使是集體活動時,也要增加幼兒的動手機會,以PPT爲輔、幼兒操作爲主,請孩子來黑板上試一試、做一做,體現孩子的主體性地位。

總之這次的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自己還需努力的方向。希望在以後設計活動時,我可以有所進步,是自己的思路更加周密、謹慎。

教師課後反思7

本週五是我們學校這學期的第一次校本研修活動,我們聽了我們學校馬校長和李雲老師的課,聽完兩位老師的課後,教研室的專家給我們全校老師做了新課標的培訓,通過本次活動我把這次的校本研修活動的體會談談。

平時在寫教案的時候尤其在寫教學反思,一不知道自己怎樣寫,二不知道自己寫哪方面的內容,通過教研室吳主任的《怎樣寫教學反思》的培訓,我知道了“教學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和校正的過程。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與校正都對以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後,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動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爲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後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於令人歎服的教學細節處理技巧中,課後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穫、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所以我認爲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把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使自己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前反思:

教學活動前的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教師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時,可以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設計學生容易理解”、“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會出現哪些問題和情況”、“出現這些問題和情況後如何進行處理”等,爲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幼兒、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通過本次活動,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教師課後反思8

這節課的內容意義重大。一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對地球自轉這種現象已經瞭解了(包括對哥白尼學說和其他天體運動知識的瞭解),但是這種瞭解其實是膚淺的,也是跳躍式的。同學們並沒有經過自身的探究,只是一個直觀的結果。倘若教師此時便以爲同學對於地球自轉已經瞭解的很清楚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材編排到這裏,地球自轉還沒有直接證據出現,因此我們並不能枉下結論,而是依照人類探索天體運行的規律歷史動身,一步步讓小朋友經歷這個探究歷史,層層揭開地球自轉之迷。另一方面,這局部內容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實驗演示給出了地球自轉的直接證據,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重要轉折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實際教學中,要想達到教學目的卻非易事。在這個單元教學以前,我先上完了時間單元,同學已經經歷了擺的研究,在他們的實驗中,擺在擺動過程中,十有八九方向是會發生變化的,課堂上甚至出現過垂直襬動到最後變成平行鐵架擺動。具體原因有許多,主要還是資料問題以和同學在操作上不夠仔細,另外受空氣阻力影響也是很大的。

既然如此,教材上說實驗已經證明擺具有堅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在我們的同學先前概念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估計和我們情況類似的可能還不少,所以這局部資料的問題如何解決可能需要有一個具體說明,並能在工具箱中配置。教師演示擺這個實驗,雖然會比同學好一點,但也是不能非常直觀的顯示出擺的這樣一個特點,擺在擺動過程中方向仍然會有一些偏轉,因此這個看似簡單的結論實際通過實驗得出,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這點上,我自身做的也是挺失敗的,同學幾乎都是有先入爲主的感覺,個人覺得這個結論在研究擺的過程中就可以稍微加以總結,讓同學有一個前提認識。旋轉下面圓盤,觀察擺角度的變化,我做了近20實驗,都毫無例外發生了一些編轉,最後我也只能在基本不變的字眼上下功夫,近乎強迫同學接受這個概念。教參上提到:確保實驗效果良好,擺錘應稍重一些,擺線應稍長一些,要特別注意提醒同學要平穩而緩慢地轉動底盤。我覺得可以舉例說明什麼樣的擺錘、擺線多長才比較合適,並且最好在中國小能夠比較方便找到這樣的'資料。

既然我們的資料效果不明顯,我引導同學考慮爲什麼我們的擺不能非常明顯的證明書本上的結論,同學們非常的聰明,他們也會從資料和操作上(他們自身已經體驗過)考慮我們的裝置需要改進。介紹傅科擺時,讀到擺錘重量、擺線長度,同學們才真正意識到,要讓實驗勝利,我們還需要不時改進實驗裝備和資料。傅科擺的原理在同學理解擺擺動時方向具有不變的特徵基礎上,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比較全面的向同學介紹了傅科當時研究的經歷,利用沙子演示擺偏轉的軌跡,得到擺擺動時方向發生了明顯偏轉的結論。另外,我還簡單用受力分析示意圖介紹了傅科裝置的特點和其擺動時受到的幾個力,只要同學在五上小車運動單元基礎打的好,對於受力分析也是能夠理解的。

最後,通過讓同學瞭解更多可以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比方說在宇宙或者衛星上觀察地球的圖片等,此時讓同學回顧我們的猜測和假設,同學們可以輕鬆的去掉不正確的假設,而只保存兩個假設。此時,我仍舊沒有與同學晝夜交替現象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讓同學心中仍舊充溢着疑問有利用他們致始致終堅持這種狀態有利於我們的教學。此時要求同學蒐集信息,掌握更多關於地球自轉的信息,爲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

教師課後反思9

6月中旬,大新教辦組織聽課組來我校聽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我安排的是二年級語文第29課《數星星的孩子》,上完這一課後我有許多感想,周校長也給我做了詳細的點評。下面是我個人的反思:

本課教學我採用變序法進行教學。先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了解張衡由於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那麼,他小時侯是怎樣數星星的.呢?再學習前面的課文,抓住張衡認真耐心的詞句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件,演示星空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星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的感情朗讀。本節課教學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主導線索清晰明瞭

整個課堂教學用兩個問題進行貫穿:數星星的孩子是誰?小時候的他是怎樣一個人?所有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主線索展開,一氣呵成。

2、寓教於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爲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還有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環節,你想對張衡說點什麼,寫下來。學生都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課不足之處:

1、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的次數太少,應給讓學生反覆的讀,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張衡對星星的感興趣。

2、課件運用上沒有做到及時,在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北極星是什麼?北斗七星又是什麼樣子的?它怎麼樣繞着北極星轉的,爲什麼我們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組一組的。我沒有用課件給學生講解,這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感興趣還是不夠明顯。

總之,教學有得有失,記住成功,今後力爭完美。

教師課後反思10

《小樹謠》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樹木的愛護,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大膽地分角色表演,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利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可見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表演是加深理解課文的好方法。

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再複述一下小樹對小鳥說了些什麼?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積累。小鳥聽了小樹話後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充分交流,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想象,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努力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孩子們喜歡的童話,爲孩子們創設童話的氛圍,讓學生扮演童話中的角色,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精心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動情的教師導讀,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深刻起來。整節課,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一節課很快的就過去了,孩子們還有些意猶未盡。

2.聯繫生活——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課上,我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美滋滋”、“跑哇跳哇”的意思,體會小樹的心情,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效果不錯。

3.巧借想象----突破課文的難點。《小樹謠》是一篇童話。讓學生結合上文和生活實際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想象,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教師課後反思11

《最佳路徑》是一篇敘事文章。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

一、教學過程的設計:

“迪斯尼樂園”對於孩子們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築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趁孩子們興趣高漲時,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迪斯尼樂園中最著名的不僅有這些,連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那麼就拿起書好好去讀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捧起了書。

另外感悟迪斯尼樂園的最佳路徑設計與法國南部農民賣葡萄之間的聯繫。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對老奶奶賣葡萄方式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遊人你會買誰的葡萄?”學生紛紛說會買老奶奶的。

因爲“無人看管”,我們可以走進園裏自由選擇,無拘無束地挑自己稱心如意的葡萄,同時享受親自摘葡萄的樂趣;因爲直接從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鮮;因爲“只要……就可以……”這種方法給人以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人們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以此讓學生體會自己摘葡萄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給人自由的道理。也爲理解下文最佳路徑的'產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下文的學習中可厚積薄發。結尾,我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專家、評委,你能說出爲什麼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評爲世界最佳設計?”

讓學生明白因爲格羅培斯的設計給了遊人以權利,是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衆多的人自由選擇的結果,符合衆多人的心願,而順其自然是一種最佳的選擇。進一步讓學生總結出人們踩出的路徑幽雅自然、簡捷便利、個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徑。體現了一種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二、教學實際情況的反思:

1、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抓詞句,抓重點段深入體會等多種途徑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學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之所以被評爲最佳路徑,是因爲格羅培斯尊重了遊人,把遊人放在了第一位: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他的這種設計打破了常規,與衆不同。

2、創設了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

課標中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所以,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尊重學生,努力挖掘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課教學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

爲什麼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爲最佳設計?

格羅培斯爲什麼能產生這樣的設計理念?

格羅培斯獲得成功的原因?

這些問題是學生上節課留下的疑惑,教學中,我有意引到學生品讀相關段落,讓他們自己去讀,在讀中感悟,通過動手勾畫,寫下批註,全班交流等形式,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同學對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抓住空白點,引導學生想像,把讀寫結合在一起。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優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樣子;鼓勵學生以評委的身份評價格羅培斯的設計;抓住老人的做法體會“給人自由,任其選擇”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想象遊人在葡萄園任意採摘的快樂場景,使學生更好的感悟到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後環節設計了一個仿寫句子,既引領學生更廣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徑的深層含義,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師課後反思12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文言文的現象,教這一課時,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與“五柳”有關的一個典故,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說說“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自然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這是我認爲的可取處之一。

我認爲的可取處之二在於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爲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舊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當學生對中心句認知不一致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成幾派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爲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對重點字詞的解釋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訓練突出不夠,我瞭解到學生上課前預習的時間較長,課文讀的較熟,所以忽略了這一環節,後來通過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我才知道“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正說明了這點,今後我一定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

不足之外還在於我的教學觀念更新得仍不夠徹底,講課或多或少有考試的牽制,學生辯論時兩方都有理,而我爲了學生考試時的唯一答案,在辯論之後把答案牽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這一點無疑是與新理念觀點相違背的,對此,我只能說我還未完全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徹底走出來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戰勝“舊我”的。

教師課後反思13

教學公開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想起從準備——試教——修改——上課這每一步地提高,凝結了許多人的付出和幫助。通過這次教學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後提高的方向。

(一)對教材的處理能力不夠,在把握單元重點、難點和課時重點、難點兩者關係還有待提高。

在備課時,組長葉平老師和我對教材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對單元計劃、課時計劃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員季老師在看我試教後先讓我對小沙包擲遠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了探討和指正,讓我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重點、難點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對問題地設計能力還要加強。

在教學中我是採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實應用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備課時對自己設計的問題認爲考慮的比較充分的,在試教時發現學生對我問題提出的方式和切入點出現了不適應,結果是教學時間的緊張和學生理解問題出現了偏差。課後季老師對我設計的問題和問題提出的時機進行了指導,我重新設計了二套問題的方案進行嘗試,得出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要用不同難度的問題設計。在課中如果學生出現不能很好地通過老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學習,老師的引導應該馬上把學生從錯誤的邊緣引到正確的學習路徑上。感悟到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實應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課的問題設計都要仔細推敲,每個環節的.問題都要環環相扣,而且難度要層層遞進。

(三)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學期初教研組確立了研究的課題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語言的作用,針對課題我們學習了很多相關的資料,並且聽組內老師和其它學科老師的課進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斷地學習中感到自己的教學語言有了提高,通過教師的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能主動地合作學習了;他們能合理地評價自己和小組了;學習目標地達成度也提高了。雖然在教學語言方面有了一點點進步,但是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將在教育領域裏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教師課後反思14

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工作,感受頗多。我是一個新老師,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半學期下來,我覺得學習備課、聽課和班級管理三方面尤爲重要。剛開學的時候總是急於求成,常常感到工作寸步難行,在熱心的老教師的幫助下,我慢慢有了進步。

在語文教學方面,以前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知識性的,只知道往學生身上儘量多的“填”,這應該也是最簡單最粗心的教學方法。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課本,教材,每一課都要備上一兩個天,想方設法令讓自己對課文和教學步驟爛熟於心,使學生易接受。知識和經驗是勤學好問得來的,爲了防止自己也陷入填鴨式教學的圈圈中,我還請教了老教師,他們都非常熱情的幫我解答,讓我獲益匪淺。他們告訴我一些實用的上課小點子,我以爲這樣學生會很好的理解我講過的內容,但事實並非如此,用起老教師的好點子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模仿,加上以我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有時會高估他們的水平,想不到他們可能會出的錯誤。這樣非但沒有見到成效,反而發現,學生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能力也停滯不前。由此我又知道了,學習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從基礎作起。聽過許多老教師的課,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他們總是把學生的思維慢慢引出來,循序漸進的,一切都能水到渠成的。

除此外,同時課堂上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是我開始覺得很頭疼的問題,我帶的是一個行爲習慣不算好的班級,上課愛講話易分心。因爲學生在課堂上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教學,所以當有學生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會受影響,上課效率也大大降低,好在最終還是慢慢克服了。他們開學來有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常常一個班級裏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完全按要求寫好作業,一天又一天的跟蹤,一天又一天的強調,一天又一天的找方法,現在的他們總算能夠好好的把作業上交,但作業的質量還是需要耐心的教導。有個別的學生一直都改不了應付作業的習慣。

在班主任班級管理方面,由於自己對國小生的管理一開始沒有什麼經驗,班級的紀律很不好。幸好又是同事的熱情告誡——“成績要上去,紀律抓在前”,讓我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先抓好紀律。我並不是一個“兇”老師,我愛和他們像朋友一樣的說說笑笑,上課時我也總是抑制不住豐富的表情,於是,學生將這種“和藹”當成了“好”,他們在和我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對我出示的命令作出迅速的反映。爲了樹立正確的班主任形象,我想盡了辦法,開始懂得,班主任的形象應該隨情況改變而改變。上課時風趣幽默,但又對紀律要求嚴格;搞活動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參與其中使學生情緒高漲。在學生的心中,我開始變“兇”,對他們的錯誤行爲總是“窮追不捨”,一天又一天的教導,曉之以理;一天又不天的勸說,語重心長;一天又一天的修正管理方法,時動之以情。

師父教我批評學生的形式要多樣,要學會掌握尺度。我細心揣摩學生心理,要在把事情問個追根究底。批評他們時的態度儘量溫和相勸,適時嚴肅指正,偶爾學學其他老師的雷霆萬鈞,最後再春雨潤物一般,有理有據地讓學生心服口服,像《說聲“對不起”》裏的陳老師一樣,引導他們爲自己的錯誤負責。試用過幾個學生,發現這些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教師課後反思15

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時,製作課件時,我選取了教材上的情境圖,導入部分我用了非常優美的語言,並配上動聽的旋律,我想通過快樂的遊戲,無憂無慮的生活給學生灌輸積極的情感,活着多麼幸福!也就是課標要體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藍天上飄着朵朵白雲,微風輕輕地吹,唱着歡快的歌曲,綠色的樹林向人們投以熱情的微笑,太陽用炙熱的愛灑向人間,遠處小朋友們在鞦韆上盡情地嬉戲……這是希望公園的一角,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參觀,這裏蘊含着好多有趣的知識,大家願意去嗎?

反思:這幅情境圖裏出現的這些畫面均與教學有關,如:鞦韆上的小朋友,湖裏的小船,過山車上的小朋友,而我僅僅是把它當做是一個情境的載入體,一個調動小朋友興趣的一個漂亮畫面,給學生輸入一個積極的情感,並沒有結合生活的中的實際,結合數學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心理年齡和心理特點,沒有藉助畫面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同樣也反映生活,是生活的縮影。課後,我認真研究了一下,這幅情境圖,均與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關,其實在中間也蘊含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種思想,如果把這幅情境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給學生一個善於發現的眼睛,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從而提出問題並且學會解決問題,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在運用教材的時候,不能只挖掘表面淺層次的'東西,那樣只是用教材教,作爲教師的,應該多思考,爲什麼在這裏教材會呈現這幅圖?它與這一章節要講的知識有什麼樣的聯繫?我應該怎麼來把握?

接着,進入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乘法的來歷,我給學生安排一個擺小棒的活動,利用課件上的情境圖有三角、五角星、小房子、花邊,而我要教學的重點是擺出一種相同圖形,於是,我就把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一些簡單的圖形板書到黑板上,要求學生在三分鐘內,擺出一種同樣的圖形,看誰擺的多。

生:三角形我擺了10個。

生:五角星我擺了2個。

生:小傘我擺了8個。

……

反思:在課下我設計擺小棒這一環節,預設的時間只是想當然,3分鐘到底會擺多少個,其實我心裏也沒有底,結果就出現了個數非常多,想從簡單的三角形入手,可是出現那麼多,該怎麼辦呢?於是不得不換五角星,但是五角星用小棒太多,以致給講解幾個幾相加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對突破難點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出現了費時多,而事倍功半,學生也是霧裏看花,似懂非懂,課下我在反思:《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僅是課堂的組織者也是引導者,還是參與者,與學生的關係,應該定位,教學相長,教師也應做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者,學生的合作者,教學的備課過程,教師要把自己設定爲一個學生,所有的教學過程都要親身經歷、親自參與,這樣,上面的時間設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對於後面的突破重難點就不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練習題的設計,簡簡單單的一個鞦韆圖,猛然一看,很是簡單,那不就是,4個2相加,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它有一個知識延伸部分,也可以看成2個4相加,還可以看成8個1相加,而我在教學中只看到4個2相加,2個4相加,課後,經老教師提醒,我才恍然大悟,頓時開朗,簡簡單單的一幅鞦韆,卻引出了3種算法,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呀,教材的編寫者真是用心良苦呀。過山車、休息亭、小火車、氣球、摩天輪書上的情境圖到這裏,可就派上用場了,學生激烈的討論着,積極地發言,把所觀察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一一盡現,學生在此過程中,享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由此想到,學生的童心、童趣處處都在,就看作爲教師的怎樣去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學會了交流、合作、爲學生今後的社會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人人都學到了一定的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真正做到人人學必需的數學,面向全體,給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素養,爲學生的以後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在體驗數學的愉悅中,給學生輸入了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爲世間的萬物都是美的化身,而世間的一切都是那麼親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