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

教師4.86K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

  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背景下,較快熟悉、適應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教研的各項要求;進一步懂得教育的神聖和教師的崇高;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的規範和方法;爲教書育人奠定穩固的基礎。

  二、培訓目標

1、提高新教師的政治思想水平,提升師德修養和人文素養。

2、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終生學習觀,緊跟現代教育的步伐。

3、幫助新教師優化知識結構和拓寬專業知識,初步瞭解現代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身學養。

  三、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爲:全國各類大學分配在我區各中國小工作的'本年度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新進入福田區各類學校工作的青年教師(35歲以內)。

  四、培訓形式及課時安排

1、採取集中培訓和教學實踐兩階段進行。集中培訓將從“職業常識、專業知識、職業道德、人文素養、課例評析”五個方面安排課程。教學實踐將在師徒結對幫教的基礎上,完成觀課議課、評教評學、反思總結等作業。

2、培訓課時:以一學年度爲期,上學期面授32學時,下學期實踐環節計28學時。學年度共計爲60課時。

  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爲了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堅持按需施教,教、學、用相結合,講求實效性和時代性的原則開展培訓。通過培訓使新教師儘早適應角色轉變,儘快縮短工作的不適應期,力求新教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二、培訓目標

1、幫助新教師儘早適應教師角色,邁好教師成長的第一步。

2、幫助新教師瞭解、掌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新綱要頒佈)的有關情況。

3、幫助新教師掌握幼兒園一日活動組織的方法、技能和技巧。

4、幫助新教師掌握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的技能和方法。

  三、培訓內容、時間和方式

培訓內容主要爲: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新綱要觀念解讀、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策略、教育教學常規、教學基本功等。

培訓時間爲一年,合計120學時,原則上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通識培訓,集中學習3次,合計16學時。

第二階段教研員講座、考察、聽課、指導,合計30學時。

第三階段崗位培訓,幼兒園結隊導師指導、自主學習與實踐,合計54學時。

第四階段利用會課、研討、作業等形式進行考覈,合計20學時。

  四、培訓時間: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培訓考覈

新教師的培訓考覈由學員所在單位和區教師進修學校共同承擔,具體要求如下:

1、新教師在任職一年期間,必須按照培訓計劃完成120學時的培訓任務。

2、教師必須完成一份命題試卷、一份教案、一篇教育教學論文、一年的培訓總結。

3、對每位學員的培訓考勤在管理平臺上完成。

4、各學員所在單位根據第三階段崗位培訓和第四階段考覈的具體要求,制訂培訓計劃書,並上交進修學校備案,方可承認培訓學時,合計54學時。

5、進修學校對完成上述四項考覈併合格的學員,頒發《新教師崗位培訓合格證書》,江寧區教育局人事科以此證書作爲新教師的轉正依據。

  新入職教師培訓方案3

  一、入口管理堅持“選人大於培訓人”原則

  二、重點考覈

1、教師的個人形象;2、工作態度;3、個人語言修養;4、教學能力;5、培訓綜合知識。

  三、考覈

實行“情景模擬面試+筆試”結合

  四、今後依然要實行過程管理

堅持“不間斷培訓”原則。處於不同階段的老師都要做培訓

1、新入職教師

(1)教學流程類

第一次課、第一次家長會等

(2)專業技能類

個性化教學模式培訓、溝通技能與技巧等

(3)基礎類

企業文化與行業展望、人事制度等

2、教師在崗培訓

(1)新課程標準學習、實施與研究

(2)學生個案研討與分析

(3)中大學聯考備考專題研究

(4)公司試題庫的籌備與建立

3、骨幹教師培訓

確立公司骨幹教師團隊,帶動公司教師團隊的良性發展。促動教師之間良性競爭,達到“共優”標準。

  一、中青年教師

1、抓雙基。基礎知識、基本的解題思路和解題能力

2、抓自我成長的能力。老鷹的敏銳、醫生的執着、運動員的進取、農民的勤懇、司機的敏捷、科學家的不斷創新,這樣的個性化的教師將是最優秀的個性化老師。

  二、老年教師

1、抓意識轉變。老年教師(退休、內退等),由教學的傳授者變爲教學的服務者。

2、抓“個性”。個性”“1對1”PS“大班”“共性”。用心管理抓“心”愛心、耐心、責任心、良心教育就是一個良心的事業!結果管理

要求:

1、深度關注家長的個性化需求;

2、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

3、時刻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監督、反饋、跟進、再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