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建築

大學聯考總複習學習和複習生物的方法

建築9.07K

如果說第化學複習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埋頭苦做題,那接下來應該如何複習呢?一位可以將大學聯考卷做到近滿分的同學對我說,他最近把國內四種版本的化學教材仔細地讀了一遍,讀時很有心得,以前做過的許多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點都歷歷在目,而且還能比較出不同教材對應的題型也有很大的不同。其實他在看書時,將以前碰到的題目做了一個電影回放,並且落實了很多細節問題,有一種“驀然回首”後恍然大悟的感受。此時的課本,於他已不再是枯燥的,而是一種綱領,幫他清理大腦中的知識。

大學聯考總複習學習和複習生物的方法

第一輪 分章複習期間,學生要看好課本,用好課本

要求學生做到課本隨身帶,遇到問題拿出來,即練題時遇到的問題和漏洞隨時拿出課本進行對照和補充。複習過程中,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夯實學科的主幹知識和核心知識,仍是大學聯考備考的重點,抓基本知識就是要抓好化學課本知識。課本中主幹知識和核心知識包括:結構化學,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學鍵,元素週期表及週期律,化學平衡,反應速度,酸鹼電離學說,酸鹼滴定,配平方程式,氧化還原反應,熱化學方程式,電解電池原理,離子方程式,氣體,離子共存,pH和[H+]的概念與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判斷,有機物異構現象,化學反應類型,綜合實驗,過量反應物討論的化學計算等等。

第二輪 複習時,首先要查漏補缺

有些學校,越到最後的衝刺階段,越給學生練習大學聯考模擬測試題,學生做得迷迷糊糊,教師批改和講解也很辛苦,但是事倍功半,效果較差。各位同學都應先整理以前做過的試卷和參考書,對於過去做錯的題目,一定要做到四點:第一要真正弄懂;第二是會做;第三是做對;第四是熟練,也就是做得快。其次,越是到最後的複習衝刺階段同學越是應該摸規律,搞歸納總結,如:

1、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有哪些(至少四例)?

2、能夠使澱粉KI溶液變藍的物質有哪些(至少舉九例)?

3、常見的漂白劑有哪些(至少根據性能分三類舉六例)?

4、可以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有哪些(至少有七類若干例)?

5、可以使酸性KMnO4

溶液退色的有機物有哪些(五類若干例)?

6、金屬與非金屬形成化合物的穩定性規律?

7、中學常見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鹼反應的物質的規律?

8、醇脫氫的有關反應規律?

9、溶液裏離子間能否大量共存的規律等等?

後期複習要努力打破知識的界面,加強學科內知識的整合,形成知識網絡,增強知識的遷移能力。如從“水的電離方程式”可以將電離平衡、溶液pH值計算、離子反應方程式、鹽類水解、電解原理及其應用、膠體等整合在一起。

最後提倡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化學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所以,實驗題是每年大學聯考的必然內容,約佔化學內容的25%。重點要關注裝置連接、氣密性的檢查、電解原理、氣體乾燥及除雜原理、混合物的分離、一定濃度的溶液的配製及與氣體物質性質相關的實驗。

高三化學總複習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考生對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學知識要進行歸類、整理、加工,使之規律化、網絡化;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思考、總結、處理。學生獲得知識就會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積少成多的原則,從而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爲紮實,更爲系統,更具有實際應用的本領,更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將學生獲得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使學生做到:總複習全面抓,普遍的知識規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化。(

非“牛人”的奮鬥史:清華北大並不遙遠

好像很多人想象會考清華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復旦上交,而清華北大的人都是輕輕鬆鬆拿下大學聯考的。尤其是現在,只剩下半年的時間,好像該放棄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了……我只是想作爲一個非牛人類來勸學弟學妹,一切都來得及,一切希望都還在。 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當不牛。會考的時候比A班的線高了兩分進來的,高一的時候在班級排了40多名。當時班級一共52人,還有5個學文的,我記得後來反省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是理科生的倒數第五。雖然是在A班,在學年也得排到300多名(這個是我在大辦公室偷看的某個老師的學年分數段-人數統計表得出的結果)。百分制的小考試數學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間;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間:雖然絕少不及格,但是幾乎從來沒上過平均分。 以上部分是論證我並非一頭牛。我很羨慕班級裏面的幾頭大牛,什麼東西都懂,什麼題都會做。人家半小時答完的卷子我得寫一個小時交上去的時候還有很多地方空着。平時人家寫N本練習冊寫完了11點準時睡覺,我光寫一本還得寫到後半夜一點兩點,有算不對算不出的題把自己逼得死去活來。那個時候我心裏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須面對這個事實: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時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時,依然保持着題量上對我的完勝。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銀考卷四大名輔試題調研,三尺講臺3+X優化設計大鑰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寫不完。牛人也許也寫不完,但是人家寫3本大的加上點試題調研之類的調劑品還是很輕鬆的,然後同學再問他們點難題,於是乎幾乎沒有沒見過的題了。 這就基本可以解釋了,爲什麼有的人學習看起來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來很輕鬆,但是輕鬆的'人的成績要遠遠好過刻苦的人。不是因爲輕鬆所以成績好,而是因爲牛,所以看起來輕鬆。做題帶來成績,這個永遠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確定了兩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華。清華又沒說只有輕輕鬆鬆的大牛纔可以考,雖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發揚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幾個小時,拼了一陣。數學終於有了點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後來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徹底樹立起來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競賽題當大學聯考題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大學聯考題,一樣可以考高分。分數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沒有必然聯繫。我們只要大學聯考而已,每個人都說大學聯考題簡單,那就把簡單的都做對,就OK了。 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陣,專學一科,然後就上來了。 說起來很簡單是吧?我當時每天早上5點半起來,晚上一點以後,一般是兩點左右睡覺,白天困了用咖啡頂着……同桌很嚴肅地跟我說你再這樣你會死的,但是事實證明了人遠遠沒有那麼脆弱。這個作息時間也就是聽着可怕,其實做起來習慣了發現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寒假我覺得在家的學習狀態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學住校,在寢室什麼都沒有的狀態下一心撲在習題上。放假之後天天去圖書館的自習室。各科大學聯考題基本做全了。於是信心就有了。 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種途徑,更是一種信念。你能爲了自己的一個理想去不顧一切的奮鬥,這是很難得的人生經歷。 當然作爲一個不牛的人,成績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樣子。一般是班級15名左右,學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爾能進40。一模學年80多,有些鬱悶。二模130多,更加鬱悶。三模180多,我沒崩潰我父母先崩潰了。當時我寫給自己兩句話:永遠相信自己,永遠不放棄希望。一個大學聯考而已,老子還搞不定你?四模21。然後就大學聯考了。然後就上了清華。

我終於用自身的努力證明了這一點:考清華北大沒有想象中那麼遙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賦上的差距是可以彌補的。關鍵詞只有兩個:努力,自信!

大學聯考數學超效複習模式:以題型爲主軸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篇幅限制只能和考生探討一下以題型爲主線去複習的必要性。

初次學習和再次複習不同。絕大部分考生在高一高二兩年的時間中進行的都是新知識新理論的學習,這是初次認識初次接觸的過程,我們稱之爲初次學習,這個過程強調的是認知、接受和掌握。而高三將近一年的時間考生幾乎接觸的都是之前兩年當中見過的理解了的但是很多已經遺忘的內容,我們將這個過程稱之爲再次複習。再次複習除了恢復考生對相應知識點的記憶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將知識點昇華爲考點,這個過程重視的是理解、綜合與應用。兩個過程截然不同,必然導致我們應對的策略也要有所變化。

學習和複習的主線不同。學習的主線我們應該都很熟悉,看一看教材的目錄就非常明確了:高一高二兩年當中一定是以章節爲單位,一個知識點接一個知識點按部就班地介紹和學習。每個章節內部也是基本遵循“定義—定理—公式—經典例題—實際應用—練習”這樣由簡到繁的內容安排。而二次複習如果也採用這樣的模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考生按知識點分塊的模式分章節去解題會很順利,一旦拿過來一份大學聯考試卷,遇到裏面的綜合性題目卻無從下手,這就是平時考生經常遇到的問題——沒有解題思路。

最有效的複習模式——以題型爲主線。結合以上討論的兩點內容,建議考生在複習過程中尤其是最後複習中一定要以當地大學聯考常考題型爲主線,以題型爲主線逐步建立自己在考試當中的解題思路。以題型爲主線的複習方式有以下三點優勢:第一,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從題型的角度進行二次深入的梳理,把知識認知階段進化爲知識應用階段,達到大學聯考要求。第二,題型爲主線可以簡化思維過程,頭腦中不再是孤零零的點,而是形成模塊化的解題套路。第三,掌握相應知識的常考題型比起簡單掌握知識點能夠更快更大幅度地在考試中提高分數。很多考生溺死在浩如煙海的知識點當中,儘管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甚至由此認爲高中數學很難學。如果能夠轉變一下複習思路,相信一定可以柳暗花明。

病句辨析題型例解及針對性試題演練

每週推薦閱讀第四輯,大家有什麼想要什麼資料,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

五、病句辨析和修改

考點講解:

最近幾年大學聯考考試說明中列舉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從近年的大學聯考試卷中可以看出本考點命題的主要方式有四種:(1)判斷句子是否有語病;(2)讓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斷題目對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確;(4)判斷對病句的修改是否恰當。多以判斷題的形式出現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大學聯考題的第5題,2002年的第6題。

病句辨析是綜合了語法、邏輯、修辭、標點符號等方面知識的一項必考內容,複習時,要認真弄清用詞錯誤、語法錯誤、邏輯錯誤、修辭不當、歧義等方面的各種病因。還要掌握辨認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夠根據表達的需要修改病句,並在多練、形成有效語感的基礎上,感悟快速且準確判斷的思路、方法等,爭取具有較高的解題能力。

(一)語序不當

不同的語序可能表達不同的意義。語序如果不當將會使表意不明等。語序不當主要有以下種情況:句子成份順序不當、定語狀語詞序不當、主客體顛倒、分句位置不當。

1.定語、中心語位置顛倒:

例:這個國家石油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石油的生產”應爲“生產的石油”)

2.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

例:如何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在全校教工中熱烈地引起了討論。

(“熱烈地”應放在“討論”之前。)

3.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

例: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充分的主觀能動性。

(將“充分”調至“激發”前,並刪掉一個“的”)。

4.多層定語語序不當:

例: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的這件金縷玉衣是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將“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後,並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例:在休息室裏許多代表昨天都與他熱情的交談。

(應改爲“熱情的與他交談”)

6.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例:他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強,也不能委以重任。

(“即使”應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顛倒:

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於許多日本企業家是不陌生的。

(應改爲:“許多日本企業家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當:

例:爲支援災區人民,村裏的人寧願獻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麪。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寧願自己吃玉米麪,也要獻出大米。” )

(二)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一般包括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附加成分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以及前後照應錯誤。

1.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例:我覺得這個答覆,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答覆”和“調查處理”並不是態度,這屬於主謂搭配不當,可把“是”改做“表現出”。)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漢末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英雄事蹟。

動詞“塑造"”與賓語中心語“事蹟”不能構成動賓關係,可將“事蹟”改爲“形象”。)

3. 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班幹部嚴肅地研究了同學們對班委工作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老師們的意見。

(“嚴肅”作狀語,不能修飾限制“研究”,可改爲“認真”、“慎重”等。)

4.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

例: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

(這是典型的主賓搭配不當。)

5.前後照應錯誤

例:學習態度的正確與否是成績優良的先決條件之一。

(“正確與否”是兩方面,而“優良”只是一方面,前後搭配錯誤。)

(三)成分殘缺或贅餘

所謂成分殘缺或贅餘,指句子的主、謂、賓等主要成分或應該有的修飾成分、關聯詞語等遺漏或者出現重複多餘,使語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羅嗦。

常見的成分殘缺或贅餘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殘缺:缺主、謂、賓語;缺必要的修飾成分、附加成分。

②贅餘:主、謂、賓語多餘;修飾成分,附加成分多餘。

例1.經過志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的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主語殘缺。這是1992年全國大學聯考題第4題的D項,因爲多用了一個介詞“經過”,使得原句主語變成了狀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2.爲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餵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

(賓語殘缺,這是1997年大學聯考第6題的A項。句中“推廣”的賓語應該是“經驗”,而不應是“餵豬”;在“餵豬”後面加上“的經驗”句子就通了。)

例3.南堡人民經過苦戰,一道大壩巍然屹立在天目溪邊。

(該句缺謂語,句中主語“南堡人民”和狀語“經過”,而沒有謂語,若把“經過”一詞前置句首,“經過南堡人民”便成爲狀語,“一道大壩”便成爲主語,“屹立”成爲謂語,這樣的句子成分就不殘缺。)

例4.全運會結束後,運動健兒們凱旋而歸。

(謂語重複。“旋”就是“歸”的意思,可改爲“勝利歸來”。)

例5.經過廣泛的討論,反覆的修改,新的獎酬金制度終於付諸於實施了。

(介詞多餘。“諸”在這裏本來就有“之於”的意思,再加上介詞“於”,就重複了。)

例6.我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爲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仔細審題。

(“原因”與後“因爲”重複,應去掉“的原因”或“因爲”。)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學習和複習生物的方法

1.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繫。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爲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爲、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爲、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係、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併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複習中慢慢掌握。

2.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爲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幹知識,能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爲“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複雜,可總結爲“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複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爲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儘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繫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複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繫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裏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繫,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繫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點線的縱橫關係,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絡。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