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行業

中班案例分析

行業2.88W

幼兒自理能力已經是家長以及老師們坐下來常提起的話題,大家都希望能解決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中班案例分析
  中班案例分析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受寵,衣食住行家長們包辦,以至於到了新的環境不能快速適應,常常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或者不動腦筋,希望別人來幫他“辦事兒”。

案例描述:

上週四我們過生日,因爲6、7月份的孩子一起過,人數比較多。我們在前面放了兩個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們就爲女孩子們梳辮子。吃到一半,小偉喊道“老師,我有鼻涕”,“那你出來拿餐巾紙吧”我對小偉說。可小偉沒有出來,左顧右盼的看看邊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麼出來啊?”小偉坐在最中間,左右邊都有小朋友,覺得出不來。其實只要把小椅子往後面一拉,就有空間出來了。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結果小偉的辦法是鑽到桌子底下,爬出來。當時我並沒有糾正他鑽桌子的毛病,只是對他點點頭,因爲他想辦法了,只是這個辦法並不是最合理的。

又過了一會兒,小偉又喊了“老師,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來吧,叉子放在小臉盆裏,盤子扔掉”。小偉看看手裏的盤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麼出來啊?”哦,原來,手裏的東西成了累贅,鑽不了桌子了。其實那個時候,小偉右邊沒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沒有搬走。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又使了個看右邊的眼色。小偉看懂了“看右邊”的意思,把手裏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盤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腳的推開他的障礙物。放完東西,回過頭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點點頭,並說:“小偉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偉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包辦自己的家務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襪子等都由媽媽幫着穿。這讓他養成了對爸媽的依賴性,所以遇到什麼事總是先喊老師或阿姨,自己不動腦筋想辦法。動手能力也就相對比別的小朋友差,使得小偉到了中班,鈕釦還不怎麼會結。總是以爲阿姨或老師會幫忙,自己坐在小牀上或地板上等着。小偉其實會做事,但是因爲鍛鍊的不多,做的比別人慢,做的比別人差,媽媽看到就會指責,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錯,做錯後又會被批評。這又增加了一項對自己不自信的頭銜。所以發生了兩次可以出來卻還要問怎麼出來的事件。小偉媽媽也對我說過,“在家裏,明明會做的題目,問我們好幾遍還不肯下筆,這個孩子沒用的來。”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偉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形成一致。不要認爲孩子幹不好或怕麻煩、圖省事而不讓孩子做,在家堅持不當他的左右手,放手讓他做,做的錯、差沒關係,只要自己動手,就會得到鍛鍊,從鍛鍊中進步。讓孩子能獲得更多獨自動手的權利。綱要中寫到:“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渡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策略二:在幼兒園也一樣,教師要多鼓勵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勵性的話語。比如“你真棒”、“恩,進步了,繼續努力哦”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引導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勢,通過引導找出切入點。

幼兒自理能力已經是家長以及老師們坐下來常提起的話題,大家都希望能解決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相信通過家長、老師和自己的努力,小偉能克服他的依賴性和自主性。一起爲小偉加油!

  中班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爲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關健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開學至今,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存在一定的壞習慣:有的喜歡拉扯衣服,有的喜歡摳鼻子,有的喜歡把小手放進褲衩中……對於這些幼兒來說,形成這樣的壞習慣,對以後的成長自然存在一定的影響。由於各方面的不同,出現種種小動作,常常在不經意間將小動作表現了出來。

在與媽媽依依不捨的分離後,帥帥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時,發現帥帥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讓他拿出來,並且讓他睡覺。接連好幾天每天都是一樣下,這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與其家長的溝通中發現,該幼兒在家中就喜歡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來,家長也時常勸說但不見效果。

我們都知道,中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強,很多壞習慣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慢慢改正,因此作爲家長、老師更應該在此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不良的壞習慣。

採取措施:

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只要他睡覺時將用手拿被角放進嘴巴里,我便目不轉睛地看着他,他便會把被角從嘴巴里拿出來,逐漸領會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爲家長,在家時要時刻注意孩子的這一小動作,睡覺時不時地叮囑他不要把被角放進嘴巴里,在必要時打他的手背,讓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其次,作爲老師在繼續注意他的同時,教育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個人的衛生,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適當地跟他溝通,給他講講有關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讓他有個學習的榜樣,逐漸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最後,家園互交流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每天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樣更能幫助幼兒改變他的這一習慣,或利用QQ羣、電話等形式進行溝通。

讓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要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成長,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讓他們在成長中留下美好的記憶,甜美的笑容,健康的體魄。

標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