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工商管理

淺析工商管理類實踐性教學步驟

1工商管理專業中實施實踐性教學的背景

淺析工商管理類實踐性教學步驟

隨着現代製造業的迅猛發展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很多用人單位也不太容易招聘到合適的畢業生,這已經成爲全社會歷年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有專家呼籲:“職業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反映了我國高校教育中存在着深層次的問題,突出地表現在畢業生數量龐大而素質水平卻良莠不齊,招生數量大而就業率普遍偏低。其中表現爲理論教學有餘而實踐教學環節卻不足,這一弊端促使我們反思當前高校教育體制的欠缺,顯然現行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教育。因此,高校的課程教育體系及教學模式應更爲主動地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這是教育本質決定,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問題所在

(1)實踐性教學環節目前還未形成獨立的體系,依附於理論教學,處於附屬地位。在現今工商管理專業類課程教學管理上,“重課堂,輕實踐”的觀點仍佔領高地,高校的教學獎勵普遍傾向於課堂理論教學,在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獎勵薄弱。獎勵方面重視學術理論研究,輕視實踐教學。目前“重視學術科研、忽視實踐環節”的教學觀念普遍存在於教師隊伍中。

(2)校內軟硬件實踐性教學設施相對落後,無法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求。開展實踐教學必須要有一定的環境與基礎,專業性實驗室的建立,可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可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利於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因目前各高校經費方面的限制,實踐教學的軟硬件設施難以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導致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很多采取合併、裁減、模擬甚至“以講代練”等權宜之計。

(3)校外實訓基地匱乏或層次較低,嚴重影響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若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進行技能知識的體驗與檢驗,那麼學生所學知識難以真正爲己所用。但當前企業爲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學生的實訓、實習難以被許多企業接受,使得高校難以建起足夠的校外實訓基地,即便是已經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由於缺乏重視和管理,大多數也是名存實亡,難以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

(4)實踐性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性操作能力不強。實踐性教學需大量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可是目前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仍是“從學校到學校”,在對於各類工商管理企業真正的認識和對社會應有的、全面的、客觀的瞭解方面顯然不足,更不要說切身體會與實踐經驗了。

(5)實踐性教學的教學質量監控滯後,尚未形成獨立且完整的科學權威的實踐性教學評估體系。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在理論教學方面,各學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對於實踐性教學卻還沒有建立規範的考覈辦法,實踐性教學的質量監控還不完備,由於缺乏科學與規範的標準,使得對實踐性教學的水平難以做出評價,實踐性教學的質量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評估中的分量太輕,與實踐性教學的地位極不相稱。

3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優化

爲了更好地實施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還必須依照以下幾點進行優化:

(1)建立行之有效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機制,編制詳細科學的實踐性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性教學目的,建立完善的專業人才培訓計劃及常規管理制度,建立教學師資團隊教學素質與教學水平綜合考查評估體系。

(2)校內軟硬件實踐性教學設施要滿足實踐性教學的需求,希望得到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財力支持。提高領導對實踐性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是落實經費的首要環節;經費的主要用途是學員的實習費用與購置合適的實訓設備。

(3)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保證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加強與企業聯合,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爲企業經營與管理出一份力,可以使得學員進入實際的管理環節與氛圍裏並發現問題,然後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讓學員覺得學有所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員的綜合能力。

(4)提高實踐性教學的師資力量。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企業加強合作。使得教師是“從學校到企業再回到學校”,提高對各類工商管理企業真正的認識和對社會應有的、全面的、客觀的瞭解。增加其在企業的切身體會與實踐經驗。做到教師不僅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也有真正的實踐經驗。給學生講授時創新教學模式(如情境模擬教學,案例實例教學,角色扮演教學等),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分析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成效。本文中主要分析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背景,闡述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並指出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問題所在,最後提出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優化方案。只有建立完善的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體系,才能不斷培養爲社會、爲地方經濟服務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