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工程

淺談產品符號學的設計思想

工程7.02K

摘要:產品符號學針對“以機器功能爲本”,提出“以人爲本”的設計思想,以適應微電子時代的產品設計。它提出了幾種產品語義設計觀點,使產品適應人的視覺理解和操作。它還認爲用戶操作出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產品設計中的錯誤造成的。

淺談產品符號學的設計思想

關鍵詞:符號學產品符號學產品語義

1960年代末期,西方設計界普遍對“外形跟隨功能”的設計指導思想提出質疑。功能主義思想有一系列侷限性。以功能主義爲指導思想,設計的日用品基本都是很理性的幾何形式,直線、矩形,連圓弧都很少使用,顏色多爲白色,這種產品顯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另外,“外形跟隨功能”的含義是:外形並沒有功能,它必須跟隨產品的功能。其實,外形本身就具有一定功能,例如圓形的功能是轉動,平面上可以放置其他東西,那麼選擇外形時應當考慮跟隨什麼功能呢?其次,面對六十年代出現大量的新電子產品,形式美的設計概念已經失去意義,電子產品象一個“黑匣子”,人無法感知它的內部功能,設計師應當通過其外形設計,使電子產品“透明”,使人能夠看到它內部的功能和工作狀態,這種設計要求無法用形式美表現出來。最後,形式美的設計思想很難處理各種複雜的信息。許多人開始探索新的設計理論,有人提出“外形跟隨美學”,有人提出“外形跟隨成本”。這些理論的潛在思想仍然是在“形式美”的大框架之下,最終人們明白,形式美設計思想是無法使電子產品的外形設計問題的,必須尋找新的設計理論基礎。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了產品符號學。它來自於語言理論:符號學。

1.符號學。

人通過處理符號來交流信息、採取行動。研究這些符號的學說叫符號學。符號學是交流的一種理論方法,它的目的是建立廣泛可應用的交流規則。符號學主要包括信息符號、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信息符號主要研究象徵(symbol)、索引(index)、圖形符號(icon)、信號(signal)。句法學研究符號組成句子的規則,語義學研究句子的含義,語用學研究它的應用效果。符號學中提出:人用語言來表示行動,稱爲詞語行動(verbalaction),它直接與人思維、交流以及行動有關。後來研究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人的理解與信息的含義。1960年代後期符號學開始變成研究媒體理論的主要方法。參與符號學研究的有語言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計算機專家、工業設計專家、以及美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多數符號學研究者來說,它不是一個獨立學科,而是研究各種文化、藝術、文學、大衆媒體、計算機人機界面中的符號和交流方式。有人從符號學角度研究美術圖畫的功能,有人建立了圖文設計符號學、產品設計符號學、計算機符號學。

符號學的研究範圍很廣泛,對計算機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這裏只提一下美國哲學家瑟歐(le)。1969年他出版了一本書「話語行動」,1979年出版書「表達與含義」,1980年他寫了一篇文章「意圖和行動的意向性」。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他又綜合了他的思想於1983年出版一書「意向性」,該書包括十章:意圖狀態的本質,感知的意向性,意圖與行動,意圖的因果關係,潛在背景,含義,意圖狀態和話語行動的強調錶達,含義是在頭腦中嗎,適當命名和意向性,後記:意向性和大腦。他的這一系列書和文章主要論述了人的有目的的行動。他提出了意圖、動機、與行動的關係,他提出了話語行動,這兩個理論對歐洲信息設計、思維工具(計算機等等)設計和工業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

2。產品符號學。

1960年代德國烏爾姆造型學院就探討過符號學的應用。後來德國的.朗諾何夫婦(HelgaJuegen,HansJuegenLannoch)、美國的克里本多夫(KlausKrippendorff)明確提出了產品符號學。後者於1962年在烏爾姆造型學院畢業,任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交流學教授。他們對產品語義學的介紹文章登在德國雜誌「DieForm」1984/85年第108/109期上。1985年荷蘭舉辦了三天講習班,介紹了產品語義學,各國40多個工業設計師參加了學習。1990年赫爾辛基工業藝術大學舉辦了三天講習班,由克里本多夫、朗諾何、布拉其(荷蘭菲利普公司合作工業設計經理)、邁可寇(美國克朗可若科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萊恩夫朗可(德國工業設計教授)分別介紹的產品符號學,荷蘭菲利普公司介紹了應用產品語義學改變產品形象後的效果。通過這些講習班,產品符號學被推廣到歐洲了

克里本多夫把產品語義學定義爲一個新領域,它關心的是設計對象的含義,對象的符號象徵,它在什麼心理、社會、和文化環境中使用。在設計方法中,它把產品的象徵功能與傳統的幾何、勞動學、和技術美學在一起,採用比喻和語義方法。

產品語義學提出了新的設計思想。它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使產品和機器適應人的視覺理解和操作過程。在口語交流中,人們通過詞語的含義來理解對方。在視覺交流中,人們是通過表情和眼神的視覺語義象徵來理解對方。人們在操作使用機器產品時,是通過產品部件的形狀、顏色、質感來理解機器,例如視覺經驗認爲圓的東西可以轉動,紅色在工廠裏往往表示危險。你怎麼會認出房子的門?通過它的形狀、位置、和結構。如果你指着一面牆說:“這就是門”,沒有人會相信。人們早已經把門的形狀、門的結構、門的位置以及它的含義,同人們的行動目的和行動方法結合起來,這樣形成的整體叫行動象徵。同樣,水壺、自行車、菜刀等等都具有行動象徵。設計者應當把這些東西象徵含義用在機器、工具、產品設計中,使用戶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它的操作方式,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重新學習陌生的操作方法。把產品符號學的思想用於電子產品設計,就是要從人的視覺交流的象徵含義出發,使每一種產品、每一個手柄、旋鈕、把手都會“說話”,它通過結構、形狀、顏色、材料、位置來象徵自己的含義,“講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準確操作方法。換句話,通過設計,使產品的目的和操作方法應當不言自明,不需要附加說明書解釋它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怎麼才能在人機界面設計中實現這一目標呢?產品語義學認爲:這些幾何形狀的象徵含義是人們從小在大量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積累起來的,這是每個人的幾何形狀知識財富,設計師應當採用人們已經熟悉的形狀、顏色、材料、位置的組合來表示操作,並使它的操作過程符合人的行動特點。

產品符號學的第二個目的,是針對微電子產品出現的新特點改變傳統設計觀念。傳統的功能主義是以幾何形狀作爲技術美的基礎,主流設計思想是“外形符合功能”,並在三維幾何空間裏設計幾何形狀。產品造型就意味着幾何形狀設計,並已形成一個封閉的幾何形式法則,成爲機械理論和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電子產品的行爲方式不同於機械產品,一個個都象“黑匣子”,人看不見它的內部行爲過程,如果按照對機械產品的理解設計或操作電子產品,就回感到無奈。因爲電子產品的“外形”並不符合它的“功能”,用傳統的幾何形狀概念無法描述這些產品的功能特性、含義和操作,設計師過去積累的大量的形狀知識庫在此不起作用了,所以功能主義設計思想無法適應微電子產品、機電產品、計算機產品。當你使用電子產品時,首先需要理解它的功能,需要明白操作過程,它們應當具備哪些適當狀態和條件,這些都必須通過視覺來理解。怎麼通過設計解決這種問題呢?從符號學入手,看看人怎麼用詞語表達行爲。當人操作使用微電子產品時,大腦裏是通過詞語來思維使用或操作過程、與電子產品進行交流,當你使用收音機時,你會想:“接通電源……尋找中央廣播電臺……聲音太小了,把聲音放大……”,因此設計這些新的微電子產品,應當從人與產品的詞語交流行爲出發,以符號學作爲設計基礎。設計這些產品時,首先應當分析哪些動作詞語與使用動作有關,例如“通電”、“尋找電臺”等等,這些詞語應當構成用戶的全部操作動作過程。然後分析這些動作在該微電子產品上的含義,“通電”就意味着接通開關,“尋找電臺”就意味着尋找電臺的頻率。下一步進行語義轉換,根據這些動作設定電子產品的功能,把這些詞語轉變成微電子產品的行爲方式,例如通過按鍵使收音機通電,通過旋鈕或按鍵來調整收音機的頻率。

3。產品語義學的主要設計思想。

設計任何產品,首先要明確用戶,建立用戶模型。用產品符號學設計時也同樣,首先要建立用戶語義模型,它主要包含用戶對電子產品的操作使用經驗知識、常用詞語、以及對這些詞語含義的理解。從日常經驗中,用戶發展形成了產品的操作邏輯思想,把機牀一通電,它的馬達就會運轉,通過聲音可以判斷它是否在運轉。但是電視機沒有馬達,接通電源後也沒有馬達的聲音。怎麼接通電視機的電源,它有什麼反應,怎麼選擇電視頻道,怎麼改變顏色、聲音、亮度,通過哪些操作可以達到預期目的。這些詞語和動作內容構成了用戶語義模型。這種用戶語義模型是設計師的主要依據,使產品的人機界面提供這些操作條件,並準確表達它的含義。

設計中應當提供五種語義表達,這些都要從用戶角度進行認識。第一,產品語義表達應當符合人的感官對形狀含義的經驗。人們看到一個東西時,往往從它的形狀來考慮其功能或動作含義。看到“平板”時,會想到可以“放”東西,可以“坐”,可以用它作墊板來“寫”字。“圓”是什麼動作含義?可以旋轉或轉動。“窄縫”是什麼含義?可以把薄片放進去。用什麼形狀表示“停”?用什麼形狀表示“硬”和“軟”使用戶生產什麼感覺?“粗糙”、“棱角”對人的動作具有什麼含義?

第二,產品語義表達應當提供方向含義,物體之間的相互位置,上下前後層面的佈局的含義。任何產品都具有正面、反面、側面,正面朝向用戶,需要用戶操作的鍵鈕應當安排在正面,但是計算機的電源開關往往安置在計算機的背面,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設計必須從用戶角度考慮儀表的“正面”表示什麼含義?“反面”表示什麼含義?用什麼表示“向前運動”、“後退”?怎麼表示“轉動”、“左旋”、“右旋”?用什麼表示各部件之間的上下相互位置關係?怎麼表示“立放”、“橫放”?

第三,產品語義表達應當提供狀態的含義。電子產品具有許多狀態,這些內部狀態往往不能被用戶發覺,設計必須提供各種反饋顯示,使內部的各種狀態能夠被用戶感知。例如,用什麼表示“靜止”?用什麼表示“斷電”?用什麼表示“正常運行”?用什麼表示“電池耗盡”?用什麼表示“結束”?用什麼表示“關閉”?什麼表示“鎖定”?

第四,電子產品往往具有“比較判斷”功能,產品語義表達必須使用戶能夠理解其含義。例如,用什麼表示“進行比較“?用什麼表示“大”、“小”?用什麼表示“合格、”不合格“?用什麼表示“輕”、“重”、“高”、“低”、“寬”、“窄”的含義?

第五,產品語義必須給用戶表示操作。要保證用戶正確操作,必須從設計上提供兩方面信息:操作裝置、和操作順序。許多設計只把各種操作裝置安排在洗衣機面板上,用戶看不出應當按照什麼順序進行操作,這種面板設計並不能滿足用戶需要,往往使用戶不敢操作,他們經常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我操作順序錯了,會不會把洗衣機高壞?”許多用戶在操作計算機、電視機、電熨斗、錄象機、VCD、DVD,以及許多儀表時,都會產生這種疑問。設計必須提供各種操作過程。

產品語義學強調設計師應當在產品設計中着重解決下列三方面問題。第一,產品應當不言自明。通過產品的形狀顏色,應當傳達它的功能用途,使用戶能夠通過外形立即認出來這個產品是什麼東西,用它可以幹什麼,它具有什麼具體功能,有什麼要注意的,怎麼放置等等。

第二,產品語義應當適應用戶。使用該產品應當先進行什麼準備,怎麼接通電源,怎麼判斷它是否進入正常工作狀態,怎麼識別它的操縱順序,怎麼保證每一步操作能夠正確進行,怎麼判斷操作是否到位,怎麼識別操作是否已經被執行完畢,這些與用戶操作過程有關的內容,設計師都應當採用視覺直接能夠理解的產品語義方式,適應用戶語言思維裏的操作過程,必須提供操作反饋顯示。例如,車把向右轉動,車就應當向右轉。但是,筆者曾經見過一個棒球訓練使用的投球機,當操縱桿向右轉動時,投球筒卻向高仰;操縱桿向左轉動時,投球筒向低轉。壓數字電話機號碼時,應當提供聲音反饋、或指示燈反饋,使用戶知道他是否正確輸入了數字。接通電源開關後,機器應當用信號燈顯示“亮”。每操作完一步後,計算機都應當反饋信息,使用戶知道計算機在執行這一操作。

第三,產品語義設計應當使用戶能夠自教自學,使用戶能夠自然掌握操作方法。當你第一次在西餐館用餐時,你怎麼學會使用刀叉?你可能看看旁人怎麼使用,自己嘗試一下就會了,你並不覺得多難,這表明刀叉的設計給用戶提供了簡單自學使用的方法。同樣,判斷一個產品的設計是否成功,最簡單的方法是看用戶能否不用別人教、自己通過觀察、嘗試後就能夠正確掌握它的操作過程、學會使用。好的設計允許用戶自己進行任意操作嘗試,而不會引起產品的任何操作掛死,不會損壞產品,不會造成產品的誤動作,不會傷害用戶自己。判斷設計好壞的另一方法,是看它的操作說明書。爲什麼要提供操作說明書?因爲從機器上無法直接學會操作。說明書越厚,表明該機器的人機界面設計得越不直觀,用戶無法依靠直接嘗試學會操作方法。說明書越薄,表明該機器的操作方法可以直接從人機界面上領會。不需要使用說明書,是良好設計的一個標誌。如果需要認真閱讀三本說明書後,纔會使用筷子,那麼筷子早就被淘汰了。產品的使用說明書複雜,表明產品人機界面的設計不適合用戶的學習。

產品符號學認爲,設計師應當儘量瞭解用戶使用產品時的視覺理解過程,例如,用戶在什麼位置尋找開關?把什麼形狀的東西理解成開關?怎麼發現操作方法?產品的形狀顏色爲什麼會引起錯覺?用戶怎麼進行嘗試?怎麼觀察產品的反應?換句話,產品應當通過形狀顏色給用戶提供操作提示,應當對用戶的各種操作嘗試提供反饋信號,使用戶能夠進一步瞭解產品內部的運行行爲,從而使產品行爲變得透明。

產品符號學認爲,用戶在操作使用產品時有兩種動機。一種是平衡感覺,一致相關感覺。有操作,產品就應當有反應,這是從美學敏感性引起的本能動機。另一種是行動目的引起的動機,它與操作使用過程有關。操作時,用戶需要機器反饋信號,以評價操作結果。如果關門聽不到聲音,你能知道門是否關緊了?在操作鍵盤上敲入命令後,計算機沒有任何反應,你知道發生什麼了?計算機鎖死了?計算機壞了?停電了?

用戶操作出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產品設計中的錯誤造成的,這種設計沒有給用戶提供準確的感知,形狀顏色的含義與操作功能不一致。主要存在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從學習嘗試中產品的行爲動作出錯中獲得對操作的新的理解,例如當你把鑰匙向左轉無法打開門時,就會把它向右轉,但是你不會把鎖和鑰匙弄壞,產品設計應當給用戶提供這種嘗試可能性。第二種是操作時的中斷出錯,進入了死衚衕,無法繼續操作下去。產品設計應當給用戶提供幫助,使用戶能夠跳出死衚衕。

產品符號學的產生是設計思想史的一次重大變革,它針對功能主義設計思想(外形跟隨功能)的缺陷,提出工業設計不應當以機器功能爲出發點,而應當以人的操作行爲爲出發點,以人對產品的理解爲出發點,使用戶通過外形理解電子產品的功能,產品應當自己會“說話”,告訴用戶它有什麼功能、怎麼操作。它針對功能主義的技術理性,在西方最先提出了“以人爲本”的設計思想,它強調文化的作用,強調用戶的思維方式、習慣行爲方式對產品設計的重要作用,跳出了“以機器爲本”、“以技術爲本”和“把用戶數學化”的設計思想,這一設計思想不但對工業設計、而且對工程設計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出現了計算機符號學等等。然而還必清醒地看到,產品符號學是從人對語言的理解角度看待產品設計,主要爲了適應1970年代後出現的微電子產品的外形設計。當時西方的符號學理論的應用還處在開始階段,還沒有成熟的認知心理學供人機界面設計,當時對行動心理學的研究還剛剛處在初期階段,對人行爲的許多問題還不很清楚,還沒有形成一個可在設計中應用的系統的心理學理論,1990年代以後,心理學的行動理論和認識心理學的深入發展,纔給“以人爲本”的設計思想提供了比較全面的基礎理論。這些歷史狀況使產品符號學在當時的工業設計中處於有利地位。各國對產品符號學的理解各有傾向。有些國家認爲,符號學在設計中的應用就是從本國文化角度選擇顏色。德國有些學校系統發展了以符號學爲基礎的設計方法,給創新規則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方法,使設計師可以按照符號學的理論轉變到“以人爲本”的立場上來。

參考文獻:

schriftfuerGestaltung,Form108/109,1984/85.

schriftfuerGestaltung,Form,118,1986.

evae,Seppo(1990):inki:UniversityofIndustrialArt.

標籤:淺談 符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