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多媒體

別讓多媒體成爲課堂教學的絆腳石

多媒體2.09W

在甘肅教育學會會刊《教育革新》20xx 年第5期上,李永琴老師發表了《多媒體教學例談》一文,精闢地論述了作者聽了多媒體教學優質課後的感想。筆者最近讀了這篇文章,陷入深思,這裏藉助李永琴老師提到的課例,談點自己的認識。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化現代化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但隨着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非理性使用多媒體的弊端逐漸凸現。有些教師錯用、濫用、過渡使用多媒體,給課堂教學和育人造成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這一切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別讓多媒體成爲課堂教學的絆腳石

1.錯用多媒體,使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受損,使課堂育人效果受傷

李永琴老師在文章中談到這樣一個教學案例:一位數學老師在教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中《量一量》時,爲讓學生理解一平方釐米面積的大小,這位老師先讓學生動手用筆畫了一個邊長爲一釐米的正方形,並讓學生給小正方形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接着老師讓學生用手指摸摸這個彩色正方形,感悟他的大小後來,老師爲了加強學生對一平方釐米面積之大小的認識,這位老師用多媒體做演示,然而當邊長爲一釐米的正方形投射到大屏幕上時,神奇效果出現屏幕上呈現的是一個比一平方釐米面積大的正方形。當看到變大的正方形時,執教老師匆忙關閉了課件。慌亂中,老師又在白紙上用筆畫了個邊長爲一釐米的正方形,用實物投影儀把自己剛在紙上畫的小正方形投射到大屏幕上,可結果圖像還是變得比紙上畫的正方形大。

筆者對該教學案例進行了深思:讓學生認識和感悟一平方釐米面積之大小,究竟需要不需要在屏幕上顯示一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我看不需要。因爲一平方釐米面積,只是個面積概念,不特指是什麼形狀。教師在教學前完全可以準備一些有平面的實物,如擁有平面積爲一平方釐米的圓形或方形的鈕釦子等。也可以在課前或課堂上製作些面積爲一平方釐米的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及不規則的紙片,把這些實物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領悟,自然就感受到一平方釐米面積之大小,而且也理解了面積與形狀有關,但不是固定在某個形狀上。

即使這位教師準確地在屏幕上顯示一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教學效果也不好,一是面積本身太小,視角效果不佳,二是會讓學生誤以爲一平方釐米與形狀對應,就是那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這位教師在屏幕上沒有顯示出自己要顯示的圖形,反映了他的教學自覺意識的淡薄,應該在備課時考慮這種工具使用的實效性、可行性,對於自己拿不準的事項應該預先詢問相關專業人員。投影儀和幻燈機都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將物體投影到屏幕上形成放大的圖像,這是物理基本常識。這位教師可能忘了這種一變得比一大的原理,導致自己以一等於一的思維方式以實物在屏幕上投像,自己進入困局,一時難以正確處理。這樣,一方面使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受損,學生或許以爲投影儀或幻燈機出問題了,或許覺得這個像本來就用這種設備投不出;另一方面也影響課堂育人效果,當學生看到教師急忙關閉課件,並不做相關說明,有學生覺得這個老師出錯了,不能真誠應對和說明,矇混過關。教育者要平常多思考與自己教學內容和教學輔助工具相關的自然的人文的常識,才能減少犯常識性錯誤。

2.讓多媒體牽着鼻子走,教師成爲多媒體課件的工具,失去課堂創造性

李永琴在文章中還講了另一個實例:一節國小四年級語文課,執教老師在開講前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包青天》的視頻資料。之後老師就直截了當地對學生說,我們今天學習包大人審驢這一內容。剛說完話,一聲激光聲一響,屏幕上閃現包公審驢四個大字。隨後,教師就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找出生字,這個環節約10 分鐘。這段時間,屏幕上只有一個課題;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教師用flash動畫演示了生字的結構和筆順;在研讀課文階段,教師只在屏幕上展示一個問題:這個故事中誰使用了計謀?然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閱讀課文;在交流探究成果時,絕大部分學生說包公和小偷使用了計謀,然而有一位學生說,這個故事中除包公和小偷使用計謀,還有劉五,他告驢引起包公審驢,這就是使用計謀。聽了這位學生的發言,其他學生表示贊同。執教老師卻排除了這位同學的干擾,說這節課我們主要看包公和小偷使用的計謀。這句話,把學生強行拉進他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中。之後,教師點擊鼠標,呈現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執教老師只是手點鼠標,眼盯屏幕,黑板上沒寫一個字。

筆者對本教學案例的思考:多媒體是教學工具,教育者應駕馭多媒體,不能讓預設好的多媒體教學方案牽着人的鼻子走;課堂教學,要將傳統教學工具和現代教學工具有機結合,多媒體手段不是對黑板的否定;多媒體課件的預設性有其弊端,要以黑板板書的靈活性補其不足應對課堂新情況,關注問題學生的疑問,要有教育公平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