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創業1.14W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篇1

從八九歲時光着腳跑街串巷賣油條、賣冰棍,到17歲時毫不猶豫地退學創業,再到拒絕世界零售巨頭並轉戰國內市場……丁水波的每次“出兵”總是出人意料。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有一條並不出名的小河,河的兩岸出了兩位鼎鼎大名的人物:西岸的丁水波和東邊的丁志忠。小時候,兩人既是玩伴又是要好的同學,長大後,各自創辦了聞名海內外的三興(特步)和安踏,兩家企業被認爲是當地最具實力的製鞋企業,又因二人代表着兩套不同的經營路數,有人便戲稱他們爲“東邪西毒”。

坐在記者面前的“西毒”丁水波,帥氣平和,沒有想象中的張揚,時而侃侃而談,時而低頭凝思。他向記者娓娓講述着自己“非一般的創業感覺”。

輟學少年

1987年,年僅17歲的丁水波放學後回到家裏,他輕聲告訴父親丁金朝:“我要退學了。”

和所有出生草根的商業領袖一樣,丁水波退學的原因很簡單,希望幫家裏把生活過得好一些。此時的晉江改革之風日盛,與浙江溫州、福建石獅並稱“全國三大民營經濟搖籃”。幾乎一夜之間,許多前些天還在地裏插秧的農民洗腳上田,搖身成爲穿西裝打領帶的鄉鎮企業家。

丁水波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父親爲村裏開拖拉機常年奔波在外,生活的艱辛讓丁水波很小便擔起長子的責任。8歲時一個人光着腳跑街串巷賣油條,9歲時揹着一個重重的冰桶頂着烈日賣冰棍。可以想象,一個瘦弱的小孩揹着個大冰桶在田間地頭高聲叫賣時是什麼樣子,但丁水波的冰棍卻總比別人賣得多。

究其原因,丁水波一次會進很多貨,遇見地裏的農民身上沒有帶錢,其他賣冰棍的往往扭頭便走。而9歲的丁水波嘴巴甜,他會說叔叔你們先拿去吃,第二天再給錢也行!

到1987年,剛剛上完七年級的丁水波正好17歲。他敏銳地觀察到自己身邊的改變,那些被壓抑太久的商業細胞如同被釋放的精靈。如果一種生意好做,同村族人往往會羣起仿效,繼而如水銀瀉地般抱團擁向全國市場。而此時,丁金朝也從一名拖拉機手變成了一家咖啡作坊的小老闆,和當時許多仿效“雀巢”取名的咖啡牌子一樣,丁金朝的咖啡名叫“喜鵲”。

丁水波告訴父親他要去學做皮鞋。這種當時只在歸鄉華僑腳上出現的“奢侈品”已經讓十里八鄉喧鬧起來。對於穿慣了布鞋的陳埭人來說,製鞋是離他們最近的發財門道。

剛開始學做鞋如果稍不留神,錐子會深深扎入手指中,鮮血頓時涌出,年輕的丁水波卻只能含着眼淚繼續做。不到半年時間,他便將所有制鞋工藝摸得一清二楚。別人做鞋是一雙一雙地做,丁水波卻先用七八個鞋楦把鞋鼓搗成半成品,然後再一雙一雙地完成。因爲作坊裏的鞋楦數量有限,一天下來他做得總比別人多。

100元,當丁水波將他第一個月掙到的錢交到父親手上時,一個更大的野心已經在他心裏萌生。“別人可以搞鞋廠,爲什麼我不行!”1987年,丁水波用打工積攢的500元錢,和兩個結拜兄弟一起創辦了三興公司,倒騰起來。

就在同一時期,丁水波的同學丁志忠也已按捺不住,在距丁水波一河之隔的地方,他和父兄一起開起了自己的作坊。20年後,這家叫做安踏的企業與特步一起被戲稱爲中國鞋業的“東邪西毒”,共列中國體育用品前三甲。

與此同時,丁水波更多的同學或鄉鄰也紛紛踏入製鞋業。2008年,在陳埭約3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容納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業。這個小鎮每年要爲全世界生產7億雙鞋。在陳埭鞋進入品牌戰後,40多個同城兄弟更是一窩蜂佔領了體育頻道每一個廣告空隙。CCTV5由此被戲稱爲“陳埭頻道”。

“外銷王”

三個老闆兩個員工,在家門前搭起的竹棚裏敲敲打打,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製出了300多雙旅遊鞋。然而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一羣草根起家的農村創業者,一無原材料採購優勢,二無規模化生產條件,甚至連基本的銷售渠道都沒有,他們憑什麼去佔有市場?

丁水波唯一的優勢便是一無所有,以及由此激發的改變慾望。

一個成都商人給了他機會。對方承諾把鞋拿到當地有名的荷花池批發市場代銷,“至於訂貨款,現在確實拿不出”。

機會像是陷阱,丁水波卻毅然把鞋發了過去。童年時賣冰棍的“輝煌”業績,讓丁水波深知誠信在生意場上的作用。

鞋在成都賣得非常好。究其原因,靠近臺灣的地理優勢,讓晉江鞋款式非常新潮,“拿來主義”是中國製造在起步階段最見效的制勝法寶。一個月後,成都商人將貨款和賣鞋賺的錢全部付了過來,只留了幾百元生活費。他們的要求只有一個——成爲丁水波在銷售上的長期夥伴,並要求他立馬再做幾百雙鞋發過去。

丁水波告訴記者,自己在創業的第二年便立志要做晉江最大的鞋企,而20年來他獲得的第一個王冠是“外銷王”。

上世紀80年代末,憑藉僑鄉的傳統優勢,晉江開始出現零星的對外貿易。而到90年代,“倒爺”們儼然成了全國上下最爲活躍的人羣。“三興”是晉江第一個做外貿的鞋企,第一雙鞋賣給了俄羅斯。丁漸漸發現,自己的鞋除了可以換回盧布,居然還能換回皮毛大衣、鋼材、水泥,甚至還能換回飛機。只不過當時直接把飛機帶回家的是那個名叫牟其中的重慶商人,而丁只是將自己的“三興”鞋賣給了牟。

嚴格意義上說,丁水波通過外貿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而其接下來的征伐變得更加勢不可當。6年時間,市場版圖從俄羅斯逐漸拓展到全世界40多個國家。

丁水波的操作手法現在看來有些簡單:通過展會或者海外老鄉的關係四處接單,一旦確定目標市場,便不顧一切將它拿下。比如1995年的“美洲之戰”,初來乍到的丁水波硬是通過更低的價格和變化更快的款式,把訂單從中國臺灣、韓國鞋企手中搶了過來。從第一年的兩三千雙,到最高峯時的一年一兩百個貨櫃,丁水波成爲晉江地區梟雄級的人物。

初春的陳埭,天空一片晴朗。“外銷王”的桂冠,讓丁水波心情大好,殊不知歷史正和這個勤奮的晉江人開起了關於時間的玩笑。

“空白地帶”

當丁水波在外貿戰場歡快奔忙時,烏河對岸的`丁志忠正被他的父親派到北京賣鞋。丁水波和丁志忠二人一外一內的市場分野,決定了特步和安踏一段時間內不會有交鋒,但歷史最終爲他們安排了一場“派對”。

作爲這場“派對”的參與者,丁水波顯然遲到了。因爲直到2001年,他才決定將主戰場拉回國內,成爲當前國內一線體育運動品牌中最晚的“入局者”。此後“三興”更名特步,寓意企業以“特殊的步伐”超越突圍。而促使丁水波鐵下心轉戰國內的原因有二:

其一,做外貿的貨幣風險。蘇聯解體期間,盧布一夜貶值,“今天賺的錢可以買幢別墅,明天就只能買部汽車,到後天連個麪包也買不上”。當時三興大概有60%的銷售額來自俄羅斯,盧布貶值讓企業元氣大傷,在邊境城市黑河的冰天雪地裏,丁水波欲哭無淚。之前,爲了更方便對俄貿易,丁水波曾將黑河整幢友誼商店租下來建成賓館。突如其來的蘇聯解體,讓丁水波的規劃頓成泡影。

其二,1999年前出口三興鞋利潤很可觀,而伴隨越來越多的晉江鞋企尾隨而至,同城兄弟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競相降價,最終導致了整個外銷市場的無限悲壯。到2001年三興每出口一雙鞋的利潤幾乎忽略不計。

品牌之路已是大勢所趨。以前做外貿只管照着別人提供的樣品生產,現在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市場推廣、賣場設計各個環節都必須親力親爲,丁水波壓力大。

另一方面,此時國內體育用品業競爭也日趨激烈:本土系羽翼漸豐,耐克、阿迪達斯等外來品牌的江湖地位又幾乎無人能撼動,只要對手稍稍來點大動作,就可能將稚嫩的特步扼殺在萌芽狀態。

“特步的第一步落棋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空白地帶,迅速卡位!”

丁水波意識到,在競技體育目前還遠遠落後於歐美的中國,必須從國人對運動的理解去挖掘特步的品牌主張。而很多選購體育用品的人並非衝着它的功能性,他們不過是在購買一種時尚、年輕的感覺。

“特步的戰略定位就是時尚體育!”如獲至寶的丁水波,把消費羣聚焦在13~25歲的年輕一族,他把自己在世界各地做外貿時收集的時尚圖片交給研發人員,“特步就要這種感覺!”

事實上,如果不是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有所瞭解的人,很難理解特步的這一戰略定位對今後企業壯大的作用。面對大量同質化的體育品牌,時尚運動這一細分市場逐漸展現出驚人的張力。2008年,KAPPA、PUMA等時尚運動品牌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阿迪達斯、耐克等也紛紛向時尚運動領域滲透,佐證了特步最初的市場判斷。

風火燎原

一雙風火鞋,讓業界對初出茅廬的特步產生了“非一般的感覺”。

當時以黑、白爲主的冷色系佔據了國內運動鞋的半壁江山。通過市場調研,丁水波發現,鞋面用色上的市場空當正是特步的突破口,於是一雙紅黃色鞋面的“風火鞋”應運而生。殊不知這雙外形有點像“風火輪”的運動鞋,居然創下了單品銷售120萬雙的銷售神話,其紀錄至今無人能破。經銷商更是把這款鞋比作“印鈔機”,“有多少賣多少”。

跑得早不如跑得快。風火鞋的成功,讓丁水波看到了“時尚+體育”產生的市場轟炸力。事實上,特步的超越基因最核心的地方,恰恰在於其將時尚和體育糅合成一種致命的差異化:它把品牌標誌設計成一把反叛味十足的“叉”;它打破體育品牌邀請體育明星代言的行業規則,花470萬元破天荒地請來娛樂明星謝霆鋒。

據說當初特步內部還爲究竟是請劉德華還是謝霆鋒發生過爭執。“劉德華雖然名氣大,但特步要的是年輕、叛逆!”丁水波一拍桌子,板上釘釘。

從此,一個個以謝霆鋒頭像爲店招的專賣店在全國開得花枝招展。雖然這種店面形象現在已不知升級了多少代,但在2001~2003年的特步起步期,謝霆鋒確實起到了拉昇品牌的作用。丁水波和謝霆鋒的私人關係也由此建立,他的小女兒至今仍稱謝爲乾爹。

爲了讓“特步號”看上去富麗堂皇,特步憑藉娛樂營銷與體育營銷雙引擎發力。但在2008年的華人娛樂圈,已經很難找到能夠拉着特步“跑”的明星,甚至謝霆鋒的品牌拉動力也隨着特步的崛起逐日減退。2008年,包括潘瑋柏、蔡依林、TWINS在內的明星組合亮相特步,這是繼百事可樂之後,“明星代言”最爲豪華的陣容。另一方面,在娛樂營銷效果逐漸式微的大背景下,丁水波在體育營銷上再祭殺招。

當前體育界的營銷資源無外乎三個方面:體育明星、體育項目、大型賽事。其中體育明星聚焦高端,對傳遞品牌精神作用明顯;體育項目則能促進一個品牌與某個體育品類的對應關係;而大型賽事覆蓋面廣影響最爲寬泛,對提升品牌的行業美譽度效果顯著。

作爲後來者,一方面一線體育明星被對手們收羅殆盡,而李寧緊盯體操、阿迪達斯緊盯足球、耐克緊盯籃球,能爲特步所用的項目資源少之又少。怎麼辦?2005年,特步以大手筆談下第十屆全運會的獨家贊助權,這是國內首家體育品牌對一場大型賽事直接冠名,經此一役特步銷量扶搖直上。

北京奧運,品牌鏖戰,明刀明槍。同樣並非奧運贊助商的特步,隨時面臨奧組委的紅線,丁水波大筆一揮,採取扔xx的方式在央視砸下一個億。

奧運一役再次說明,在被對手圍得密不透風的競爭環境裏,總有一塊雲朵會下雨。在時刻考驗超越智慧的體育產業,不是強者就一定能勝,但勝者一定爲強。

洗骨重生

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和晉江絕大多數出生草根的老闆相似,丁水波在創業初期,同樣是兄弟姐妹一起赤膊上陣。比如丁水波的妹妹和妹夫,一個爲特步鞋業研發的副總裁,一個曾爲服裝中心的副總裁,多年來跟着丁水波一起衝鋒陷陣,血濃於水。

但隨着企業發展,目前由特步總部直接發工資的員工便有6000多人。6000多名員工意味着6000多個家庭,丁水波身上的責任越來越大。此外,工廠管理、加工廠協調、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特步這艘巨輪的分工越來越細,企業的管理之弦越繃越緊。

事實上,幾乎所有家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將面臨一道天然門檻。客觀上你在目標市場的佈局已相對飽和,主觀上企業內部機能已發生改變,特步要想繼續超越,必須洗骨重生。

“擺在特步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做小,繼續保持家族控制;而要做大,就必需正規化和系統化地運營。”

丁水波斬釘截鐵地選擇了第二條路,他試圖打破家族企業的長城,將特步打造成一艘世界級的巨輪。而上市被看做一次產權明晰的重要契機,通過上市募集的資金才能打開那幅壯麗的航海藍圖:5年內,從中國第一的時尚運動品牌成長爲世界第一。

一場聲勢浩大的空降行動由此展開。目前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十幾個總監和九個副總裁中,屬於丁氏家族的只有四個,其餘全是內部提拔或通過獵頭公司推薦來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平均有10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在公司管理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特步大樓的電梯口,我們看到了一面引進人才的公示牆,越來越多身着條紋領帶、深色西服的新面孔,開始震盪特步原有的家族管理體系。局部性的蛻變逐漸呈現蝴蝶效應,丁當時的感覺“就好像推開了一扇通往陽光的大門”。

對於普通工人,丁水波也在自己辦公室的樓下單獨闢出一層作爲員工休閒區,裏面有咖啡、紅茶、啤酒、電腦,“工人來辦公區要是找不到人,可以坐坐。”而在生產前線,特步給每位工人配備了價格不菲的陶瓷杯,編號後的杯子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車間門口。而這些都只是特步尊重員工的部分細節。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篇2

海蒂·加納爾: Camp Bow Wow公司的創始人兼勵志演講家

她是誰:海蒂·加納爾是寵物用品連鎖公司Camp Bow Wow的創始人。同時,她還是一位鼓舞人心得勵志演說家。

她帶來的啓示:在我們的夢想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她的故事:在一次旅行中,加納爾發現很難找到出售寵物用品商店。加納爾和她的丈夫貝翁便有了開寵物用品商店的想法。在1994年,悲劇上演:貝翁在一次飛機事故中身亡。儘管在以後的漫漫長日中,作爲一個單身母親,加納爾艱難度日,但是她從未放棄過她的夢想。

在20xx年12月,在丹佛,加納爾開了第一家Camp Bow Wow店,從此,她將畢生的精力與心血投入Camp Bow Wow公司。在20xx年,她開了第二家分店。在加納爾開設第二家後,她的公司開設實行專營權。如今,Camp Bow Wow公司的專營權遍佈美國和加拿大。其中,這些地方包括第一家商店的地址丹佛。現在,公司的市值高達8億美元。

聽了這麼多百萬富翁的故事,你是不是已經深受啓發,開始有了自己的經商理念。心動不如行動,沒準哪天你的名字也會出現在富豪榜上面!正如奧卡穆拉、納託瑞以及加納爾所啓示我們的那樣,如果你願意努力奮鬥並且付諸於實際,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篇3

“一個人的成功不叫成功,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才叫真正的成功。”一一鄧明善

十多年前的鄧明善,一個在廣東打工的普通農民工,每個月400元的收入,今天的鄧明善,中科創意產業園董事長,他讓一張照片在不同材料上產生各種神奇效果,他的全景奇畫王國,創造了1,5億元的驕人銷售業績,成爲中國青年創業百強精英人物。國中文化,農村青年,他的成功路確實是有着傳奇的色彩。而走進他的世界,纔會真實地感受到,那些辛酸與拼搏,激情與感恩是鐫刻在其生命中的。他的身上有許多標籤:農民工、青年、殘疾人、發明家、創業先鋒……

 我的夢想我要創業

因爲家裏窮,孩子又多,鄧明善國中沒有讀完就被迫輟學,並外出打工,掙錢彌補家用。1993年他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 廣東東莞,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第一次來到廣東,人生地不熟,又沒有什麼太高的文化,只能做苦力活。他先是來到一家建築公司當小工,月工資400元,因爲個子小幹不了重活,常被工頭責罵。半年以後,他來到廣東某禮品廠當學習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靠勤學苦幹,掌握了一定的技術,隨後到了東莞的一家印刷廠聘用他做技術員,工資待遇有了提高,生活工作基本穩定下來。

追求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誰都渴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鄧明善不甘心一成不變的打工生活,1997年他果斷辭職。他用5000元接手了一家複印店。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客戶來到店裏,拿出一張名片,問能不能製作?客戶說這名片是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他想定做1000張。鄧明善看到這張名片時,立刻被它的獨特所吸引,從側面看一幅圖片、從正面看又一張別的圖片,可相互變幻,還有點空間感,奇妙無比。但是找遍了東莞甚至整個廣東,多數人都沒有見過這種奇特的名片。

雖然這張單子卻最終沒有做成。然而通過這件事,使他對這種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的鄧明善已經意識到這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目前國內做得很少,所以這是切入這個領域的一個絕佳的機會。長期以來,成像領域一直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在不斷攀登技術高峯,他們做不了的事情,難道鄧明善能做出來?一個國中生去做專家才能做的事情,他要付出的艱辛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我是半面人我不認輸

鄧明善對這種新型技術的研發到了醉心癡迷的程度,但就在他滿腹激情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時,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在一次產品研發過程中,一瓶硫酸不慎落到了鄧明善的臉上,強烈的化學腐蝕,令鄧明善的面部皮膚嚴重損壞,從此,他成爲一名“半面人”。

如果說,沒有經歷的男人或許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那麼鄧明善的經歷可以寫本自傳了。曾幾何時,“殘疾”這個詞是他心上的痛,爲了一項發明,毀容幾乎毀了風華正茂的鄧明善。曾經一度,他不敢與人正視,因爲他的半張臉,和一個聽不到的耳朵,他被人恥笑過、排斥過。但鄧明善相信這種新型技術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他決不會放棄他的選擇。他一方面請教專家,一方面將國內現有的技術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同時他自己做試驗搞研究。在這段時間裏,他做試驗產生的廢品就達數噸多,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多的時間下來,他已經在立體畫領域小有成就。由於已經有了先期的技術積累,他的研究很快進入了快車道。20xx年,代表最新成像科技的全景奇畫研製成功,這是鄧明善人生事業的一個輝煌時期。

這項用巨大的身心創傷換來的發明,讓他不但實現了人生舞臺的華麗轉身,由一個從山裏走出來的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爲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而且爲世界成像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爲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成像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商機。如今,我們看到經過歷練的他全新蛻變。他微帶自嘲地說,以後要將“半面人”設計註冊成爲商標。

除了空氣和水,無一不被征服

鄧明善開發研製的全景奇畫,是當今成像行業中照片、圖片、印刷品表現的最高形式,代表了成像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它採用了視差營造、景深拓展、層間優化、多維展示等先進技術,能將任何普通的畫產生神奇變幻效果,震撼人心,開創出新的藝術境界,號稱“有生命力的圖像”、“紙上動畫”。產品防油防水、不沾灰塵,薄如一張紙,百年不褪色,徹底顛覆了傳統成像製作工藝,是一項劃時代的技術創新。

全景奇畫開創了成像技術的新時代,將爲廣告行業、印刷行業、包裝行業、室內裝飾畫行業、工藝品行業、攝影等行業帶來革命-眭的影響,推動這些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市場應用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全景奇畫開發成功後,鄧明善開始將目光從紙上做畫轉向在其他材質上做畫,他對新型制畫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又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鄧明善想到了把各種技術進行全面融合,爲此他發明了一種新的石畫製作工藝——神奇石畫。不僅普通的磚塊,石板上能印畫,而且,在瓦片、玻璃等特殊的物體上都能印上畫。

鄧明善的制畫技術已經可以延用到各種媒介物質上,用他的話說,除了空氣和水,任何物質都可以制畫了。

 領軍,複製創業之星

“兩年內幫助一萬人成功創業,創業帶動就業超過十萬人。”鄧明善說,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說辭,你會看見事實的見證。

記者面前的鄧明善,早已不是當年的打工仔,也早已褪去塵世浮華,他的中科創意產業園總部地處北京cBD國際商務中心東區,從一個園區,已發展到4個分園,總佔地120畝,辦公場地及廠房超過了10萬平方米,是一個專業以創新科技研發、創意產業孵化、精品項目推廣、技術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自主產業園區,專業致力於數碼、創意、影像、廣告、裝飾、禮品等各類項目創業孵化,目前已成爲國內較高知名度的創意產業基地,成爲中國創意產業先鋒企業。

經過十餘年發展歷程,鄧明善和他的中科創業產業園始終秉承“創業帶動就業”、“爲創業者服務”的至上原則,開創了“一臺電腦創業”的模式,幫助了上萬名創業者成功創業,並提供一條龍式的創業服務12011年初,鄧明善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共同成立了“中國創業就業扶助基金”,發起中國創業就業扶助工程,旨在幫助更多有識之士實現成功創業或再就業夢想,致力於傳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臺,以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20xx年3月中科創意產業園與北京大學聯手、吉利大學、華西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共同探討設立成功創業課程,並將中科創意產業園設立爲多所大學的創業培訓基地。

有人稱鄧明善是創業教父,鄧明善笑着迴應說:“一個人去闖,去奮鬥是寂寞的,孤獨的,倘若能幫助到他人,那真是一種幸福,很奢侈的幸福。”“我經歷過苦難,所以我想把我奮鬥出來的果實能夠與現代青年們一同分享,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成功企業家創業故事 篇4

俞敏洪,江蘇江陰人,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1985年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xx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俞敏洪領導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慶、瀋陽、深圳、長沙、濟南、哈爾濱、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地的十八所新東方學校,兩家專業研究機構,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

俞敏洪創業故事

新東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這個新的億萬富翁。有人說他是中國最成功的老師,有人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把這兩個角色結合在一起,俞敏洪這條路走得並不輕鬆。

北京時間9月8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於20.88美元。新東方董事長、持有公司31.18%股權(4400萬股)的俞敏洪的資產一躍超過10億人民幣,成爲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作爲國內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新東方聲名赫赫。十幾年來,它幫助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實現了出國夢,衆多莘莘學子藉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有人評價說,“在中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像新東方這樣,站在幾十萬青年命運的轉折點上,站在東西方交流的轉折點上,對中國社會進步發揮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undefinedundefined

這樣的讚譽現在看來也許並不爲過,但對於創辦新東方的俞敏洪來說,當初卻根本沒有這樣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課風格被學生們總結爲“激勵型”,他常常用到的一個例子就是自己的經歷。

1978年,俞敏洪大學聯考失利後回到家裏。由於知識基礎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大學聯考失敗得很慘,英語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儘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堅持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堅持考了三年後,最終考進了北京大學西語系。

1985年,俞敏洪畢業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接下來是兩年平淡的生活。中國隨後出現的留學熱潮,讓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國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爲出國而奮鬥時,美國對中國緊縮留學政策。以後的兩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大減,再加上他在北大學習成績並不算優秀,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後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

爲了謀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課教書,後來又約幾個同學一塊兒出去辦託福班,掙出國的學費。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盤被打碎了:因爲打着學校的名頭私自辦學,北京大學在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著名的三角地櫥窗裏高調宣佈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對此,俞敏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教師的職務,爲了挽救顏面不得不離開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儘管留學失敗,俞敏洪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瞭如指掌;儘管沒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對培訓行業越來越熟悉。

離開北大後,俞敏洪開始在一個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辦培訓班,學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費。這一年他29歲,他的目標是掙一筆學費,擺脫生活的窘境,然後像他的同學和朋友一樣到美國留學。

儘管困難重重,但拼死拼活幹了一段時間後,俞敏洪的培訓班漸漸有了起色。眼看着培訓班越來越火,俞敏洪漸漸萌生了自己辦班的念頭。1993年,在一間10平米透風漏雨的小平房裏,俞敏洪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1995年底,積累了一小筆財富的俞敏洪飛到北美,這裏曾是他心牽夢繞的地方,當年就是爲了湊留學的費用,他丟掉了在北大的教師職位。在加拿大,曾經同爲北大教師的徐小平聽了俞敏洪的創業經歷怦然心動,毅然決定回國和俞敏洪一起創業。在美國,看到那麼多中國留學生碰到俞敏洪都會叫一聲“俞老師”,已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同學王強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強終於下定決心回國。

在俞敏洪的鼓動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強、包凡一、錢永強陸陸續續從海外趕回加盟了新東方。經過在海外多年的打拼,這些海歸身上都積聚起了巨大的能量。這批從世界各地匯聚到新東方的個性桀驁不馴的人,把世界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教學方法帶進了新東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隻土鱉帶着一羣海龜奮鬥”。如何將這些有個性的人團結到一起,並讓每個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俞敏洪說,在新東方,沒有任何人把我當領導看,沒有任何人會因爲我犯了錯誤而放過我。在無數場合下,我都難堪到了無地自容的地步,我無數次後悔把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東方來,又無數次因爲新東方有這麼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驕傲。因爲這些人的到來,我明顯地進步了,新東方明顯地進步了。沒有他們,我到今天可能還是個目光短淺的個體戶,沒有他們,新東方到今天還可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學校。

新東方精神

如今,新東方已經成爲無數人夢想的發源地和實現夢想的場所。成千上萬人通過在新東方艱苦的學習,圓了自己的留學夢。

與新東方的英語培訓一同衝向全國各地的,還有新東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參加完新東方去年的夢想之旅後總結道,新東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訴了我們,儘管生活滄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夢和理想!

新東方精神到底是什麼?俞敏洪說,“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連串銘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處分後無淚的痛苦,是在被美國大學拒收後無盡的絕望,是在被其他培訓機構恐嚇後渾身的顫抖,是在被醫生搶救過來後撕心裂肺的哭喊;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後決不回頭的努力,在絕望之後堅韌不拔的追求,在顫抖之後不屈不饒的勇氣,在哭喊之後重新積聚的力量。”

undefinedundefined

俞敏洪認爲,人活着需要有一種感覺,新東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爲新東方有一種感覺存在,凡是到新東方來過的人,都在新東方感覺到了一種活力、一種頑強和一種豁達。

幾年前,俞敏洪曾寫道,“現在新東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對的困難反而越來越多了,有些困難是因爲中國的客觀現實造成的,但有些困難存在完全是因爲我的無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開始明白,只要新東方存在着、發展着,我所面臨的困難和痛苦將會無窮無盡。多少次痛苦萬分時,我下定決心要放棄新東方,希望離新東方越遠越好,多少次在我離開新東方一段時間後,又對她如此的魂牽夢繞、日夜思念,只要聽不到新東方的消息就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幾乎是衆多企業領導者共同的體驗,唯有戰勝它們的人才能輕鬆走下去。

標籤:企業家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