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通用9篇)

新材料1.35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爲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通用9篇)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1

小高,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爲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小高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着。小高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爲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着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爲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國中。在外闖蕩的小高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啓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盃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xx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爲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爲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着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xx年小高便參加了成人大學聯考併成爲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小高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樑樑》、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爲師,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小高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爲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2

小黃,男,漢族,1967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彙區人,現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經理,繫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導致下肢嚴重殘疾,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參加遠程大學教育,取得了英語自考多項單科結業證書。1991年創辦“小雨亭”刻字社,從100元的啓動資金滾動發展,現已成爲年營業額60餘萬元的中型服務企業;解決了15名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曾被評爲上海市肢殘人百強明星和自強模範。

在繁華的大上海長樂路,有一家刻字工藝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創辦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小黃,先天性成骨不全,連打噴嚏或在牀上翻身都可能骨折,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樣脆弱,成了“玻璃娃娃”。小黃十三四歲時,30多年來他至少骨折過40多次,導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難以忍受!

小黃母親是着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夢雲,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親。兒子將永遠是個殘疾人,她內心的痠痛只有自己體味。爲了給兒子治病,她帶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醫院,但專家都說目前還沒有治癒的希望。由於肌肉萎縮,也無法整形,兒子兩條腿和肢體的其他部分漸漸地都彎曲變形了。殘疾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非常痛苦,但他也認識到痛苦傷心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坦然地去面對殘疾,勇敢地去抗爭,生活才能美好。

知識豐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隨着年齡的增長,小黃開始要學一門技術以謀生,終於在一家刻圖章的小店當起了學徒。雖然工資只有36元錢,卻擁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復一日他風雨無阻地上班,因爲這是他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開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負有心人,小黃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東西,爲他的創業奠定了基礎。他說:“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任何擺在你面前的機會都不要錯過。”1991年,他萌發了自己創業的念頭,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創辦了“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開業至今,經過17年的發展,現在擁有兩家門市部、一間工作室,面積加起來也有200多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0餘萬元,一年的營額將近70萬,公司共有12名員工,一半是殘疾人。對於這點,小黃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場上各種各樣的企業家很多,如果單單跟別人比每月能賺多少錢,我遠遠比不過別人,但是能夠幫助身邊的殘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對我這樣的殘疾人來說,比賺錢有着更大的意義。”小黃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先後擔任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市殘聯青年委員會主任,xx年被評爲上海市自強模範,xx年被評爲徐匯“十佳青年”。xx年春,小黃與一位溫柔賢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運動員共結連理,迎來了美好的生活。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3

小鄭,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小鄭於xx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啓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臺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採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餘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採訪手記19。86萬字。xx年5月,小鄭被評爲杭州市勞動模範。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小鄭說:“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儘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衝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爲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間。

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雖由於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卻坐着輪椅宣傳環保的甘肅省清水縣秦亭鎮店子村袁建明……小鄭要展示殘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己: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情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應該用心做事。”

如小鄭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說:“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非常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說,“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9歲的劉建超用手語說:“我來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後,那裏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不幸成爲殘疾人,他們更需要用這些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勇敢地面對生活。”

從1歲落入火炕失去雙手後,小鄭對於生活的磨礪便不再陌生。他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頓中,同學寄給他臺舊相機,22歲的他開始用雙腕操作這臺“精密儀器”,走街串巷爲村民拍照,兩年後在上海第一次獲獎。

“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封閉自己,因爲我清楚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小鄭說,“當別的攝影師,拍拍我的肩膀說,‘老鄭,拍的不錯啊’,我才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在藝術上也能創造出好作品。”

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與他人不同,小鄭覺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難多於順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殘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他看來,對殘疾人最致命的打擊是“失去信心”。

小鄭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麼,但對於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來,社會對殘疾人的保障近年來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業等,但“仍滯後於社會發展”。此次殘奧會對志願者培訓中有一條原則廣爲傳播:幫助殘疾人時,要先徵得對方的允許。“他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比如殘疾人有時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4

小楊,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小楊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小楊,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裏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着高壓線線杆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鬆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啓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着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着。

從那以後,家裏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着弟弟留在家裏,而母親帶着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小楊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小楊,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小楊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爲。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小楊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昇華,哪怕乞討,也是爲了飛翔。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5

鄧亞萍在我國乒壇乃至世界乒壇上的地位是無可爭議的。自她1986年13歲那年拿到第一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冠軍開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短短的11年間,一共拿到153個冠軍。這不但在中國乒壇,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輝的一頁。

在鄧亞萍小的時候,爲了培養她成才,父親曾將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隊去深造。然而,去後不久便被退了回來,其理由是個子矮,手臂短,沒有發展前途,這給少年鄧亞萍的心靈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倔強的鄧亞萍並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練得更加刻苦。可以這樣說,是困難、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壇“國手”。

氣場擁有者敢於接受任何挑戰,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我肯定爲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他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即使身處逆境,只要你敢於挑戰生活,勇於突出界限,那麼逆境就會變成推動你前進的動力。

生命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愛,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大多數人的命運表明,無論你是從事任何職業,無論你是在較高層次的平臺上演繹人生,還是在一般層次上努力求索,儘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諸種矛盾的狀況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必須依靠自己點燃與命運搏鬥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機遇,挖掘自身的潛能,開拓創造新的命運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難免會遭遇到風浪,甚至有觸礁的危險。人生變幻莫測,又有多少人能夠預測厄運的突襲呢?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自救是擺脫厄運的唯一的武器。”是的,當你身遭痛苦與不幸之時,你可以詛咒命運的不公,但絕不可以放棄心中的勇氣和希望。不要總是依賴別人,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別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決問題,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6

四年前的一天,烏雲低沉,在印度卡納塔卡邦的一座懸崖邊,19歲的吉奧蒂拉久無比絕望。

早年,他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後來找了一份搬運工的活計,累得要死卻收入極低;他愛上了同村鐵匠的女兒麗莎,卻遭到無情拒絕,麗莎說:我不可能與一個搬運工生活一輩子。傷心欲絕的吉奧蒂拉久跑到懸崖邊,準備像扔一塊石頭一樣,把自己扔下去。

結果,他真的那樣做了。在峭壁前,他的身體成爲自由落體,然而,峭壁上突出的一根樹枝卻掛住了他的衣服。像鞦韆一樣在半空晃盪的他,回想着剛纔的瀕死體驗。那是一種冰涼而恐懼的感覺,其實並不好受。這時,從峭壁上傳來一陣吱吱的叫聲。那叫聲,他很熟悉,是他的寵物拉茲的呼喚。拉茲是一隻被他豢養了一年的小長尾猴,不知道什麼時候它竟尾隨至此。看見主人掛在懸崖下的半空中,小猴拉茲敏捷地沿着巖壁下到主人的身邊,眼裏露出哀怨的'光芒。吉奧蒂拉久頓時熱淚盈眶,原來,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並不孤單。他改變了想法,決心活下去,哪怕爲這隻猴子也要活下去。

於是,吉奧蒂拉久對拉茲說:走,我們上去!拉茲聽得懂主人的意思。它靈巧地攀爬着岩石縫隙,三竄兩跳地就爬上了峭壁,回頭望着自己的`主人,彷彿是在說:就這樣,上來吧。拉茲的動作給了吉奧蒂拉久很大啓發,他把手指深深摳進岩石縫隙,雙腳登住崖壁上的石頭突起。多年一直從事搬運工作的他,手臂和腿部的力量非常大,這個時候,這種力量幫了他大忙。一步接着一步,他終於慢慢地爬上了懸崖。小猴拉茲興奮地在他的身邊竄跳。坐在崖邊,喘着氣,回望陡峭的崖壁,吉奧蒂拉久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也能夠漂亮地做成一件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內心頓時涌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這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

這次經歷徹底改變了吉奧蒂拉久的生活。從此,他每天干完活後,就帶着小猴拉茲,來到懸崖邊,練習攀巖。他以拉茲爲師,認真觀察它攀巖時的動作,琢磨它的技巧,然後,把心得變爲實踐,反覆模仿和練習。在艱苦的練習中,他感到無比充實和滿足。就這樣,四年過去了,在懸崖峭壁上,吉奧蒂拉久終於也能夠靈活得像一隻猴子。

2011年2月,無意中吉奧蒂拉久看到一則電視廣告,得知首都新德里將舉行全國跑酷比賽。從電視中,他看到一幫和自己一般年歲的青年把城市的牆面和屋頂當做訓練場,在上面攀爬、跳躍,做着各種高難動作。吉奧蒂拉久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一種叫做跑酷的極限運動,居然與自己四年來所練習的內容不謀而合。那一天,他興奮異常,決定到新德里去參加比賽,一展身手。

兩個月後,印度全國跑酷大賽在新德里舉行。比賽中,吉奧蒂拉久熟練地一個接一個表演着自創的高難動作。他徒手在牆壁上進行動態跳躍,在高橋邊沿做着倒掛金鉤,甚至一手摳住牆縫在12米高的牆面上翻轉360度。這些匪夷所思的高難動作,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最終,23歲的吉奧蒂拉久毫無懸念地奪得大賽冠軍,並榮獲了“印度攀爬之王”的美譽。

如今,吉奧蒂拉久在他的家鄉卡納塔卡邦開設了一所跑酷學校,專門向一些極限運動愛好者傳授牆面攀爬的高難動作。另一位美麗女孩艾西瓦婭也成爲了他的女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吉奧蒂拉久懷抱他的寵物猴,動情地說:“感謝拉茲,是它讓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我現在終於明白,無論多麼平凡的生命,都有可能成就一段傳奇,只要他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7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爲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爲資本,變爲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峯。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備的素質之一,要想,首先必須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灑掃街道一般,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溼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乾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信心建立之後,新的機會纔會隨之而來。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8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小張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小張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爲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小張,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小張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小張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爲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小張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小張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小張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小張說。

爲給學生解饞,小張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小張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爲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當代自強不息的人物事蹟9

小沈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楷模,他的事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生動回答了新形勢下基層黨員幹部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如何加強黨性修養、永葆先進性,如何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本領等重要課題。他的事蹟和精神是黨員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寫照,更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最直接、最生動的寶貴教材。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宣傳小沈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作爲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激勵更多的基層黨員幹部把小沈同志作爲一面鏡子、作爲一把標尺來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境界,時刻把人民羣衆放在心坎上,堅持不懈地爲人民羣衆幸福而奮鬥。

小沈同志的事蹟和精神,我最近不斷地、多方面地領悟着。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追憶了小沈同志的感人事蹟、優秀品格和奮鬥精神,我聽後也很受啓發,很受教育。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就農村基層幹部如何學習小沈同志談幾點想法。

一、要學習小沈同志一門心思讓羣衆過上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在造福羣衆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是因爲我們共產黨人的理想,既是遠大的、科學的,也是樸素的。用一句來說,就是建設美好的社會制度,造福最廣大人民。我們黨執政60年來,歸根到底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羣衆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小沈同志到小崗村以後,“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所做的事情雖然很具體,但都是爲了按黨的要求,改革完善機制制度,推進科學發展,讓村民富起來、讓羣衆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完完全全是在爲實現我們的崇高理想而奮鬥。

小沈同志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廣大基層幹部每時每刻在乾的工作。我們要結合學習小沈同志,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崗位職責的神聖性,進一步加深對當代共產黨人所肩負的時代使命的理解,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帶領廣大人民羣衆,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建設美好社會,創造美好生活。

二、要學習小沈同志把羣衆當親人、與羣衆心連心的情懷境界,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

小沈同志把羣衆當親人,時刻把羣衆的難處放在心坎上。他到處奔波,幫助村裏修通了快速通道,解決了羣衆“出行難”;冒雨轉移危房農戶,爭取資金改建村民住房;自己掏錢爲困難羣衆看病、爲困難戶孩子買奶粉,主動從省城爲行路不便的老人帶來柺杖,等等,一點一滴都充分體現了他對羣衆的深厚感情。小沈同志去世後,小崗村數百村民自發趕來爲他送行,灑淚泣別;一位老人動情地說:“要能用我的命把這好孩子換回來就好了!”這都充分說明,誰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上,人民羣衆就把誰記在心裏。

我們向小沈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培養對羣衆的深厚感情,時刻把羣衆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這方面,我建議大家把兩句話讀懂。第一句話是雷鋒同志的`名言,“什麼是幸福?爲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幸福。”第二句話是孔繁森同志說的,“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希望大家結合實際,認真體會,真正把爲農民羣衆服務作爲最大的幸福,把對農民羣衆的愛作爲愛的最高境界。

三、要學習小沈同志善於結合實際、加快發展的工作本領,銳意改革,勇於開拓,不斷提高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小沈同志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積極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小崗村的“品牌”優勢,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紅色旅遊”,進行招商引資,努力增加集體收入,擴大村民就業,使小崗村的發展一步一步邁上新臺階。作爲農村基層幹部,他十分注重堅持黨的羣衆路線,講究羣衆工作方法,幹什麼事情都和村民將心比心,深入細緻地做羣衆的思想工作,善於統一羣衆思想,組織動員引導幫助農民羣衆自己動手建設自己的新生活。正因爲這樣,小崗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土地徵用、遷墳等各方面,才創造了讓人歎服的“小崗速度”。

作爲農村基層幹部,“官”雖不大,但也要爲官一任,致富一方。廣大基層幹部要像小沈同志那樣,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不斷錘鍊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素質能力。特別是要抓住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契機,努力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觀點,明確科學發展觀在本地的具體要求,善於學習,善於鑽研,善於借鑑,善於總結,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爲推進各項工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則、工作思路、具體措施和實際本領。

四、要學習小沈同志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秉公用權,嚴於律己,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小沈同志對自己要求嚴格,模範遵守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爲加快小崗村的發展,他多方爭取資金,積極引進外來投資,有一個項目投資高達15億元之多,但他自己卻生活儉樸,一直居住在村裏一間簡陋的平房裏,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捨不得扔。小沈同志以自己的行動,樹立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在他第一個任期結束時,98戶村民按下鮮紅的手印把他留了下來;今年,在他第二個任期將要結束時,小崗村的村民又再次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小崗村羣衆之所以對小沈如此信任和支持,也與他的清正廉潔、艱苦創業是密不可分的。

基層幹部身處羣衆之中,一定要把小沈同志作爲一面鏡子,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要牢記“兩個務必”,條件再改善、生活水平再提高,都要艱苦奮鬥,艱苦創業,要永遠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時刻提醒自己,如果好處被黨員幹部先得了,人民羣衆離我們黨就遠了。千萬千萬不要在黨風廉政建設上放鬆要求,始終保持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將“清正廉潔”四個大字鮮明地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五、要學習小沈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切實做到紮根基層,盡職盡責,任勞任怨

小沈同志爲小崗村、爲羣衆貢獻了很多,對家庭對自己卻虧欠了很多。6年來,他一家人分居三地,既不能在年邁的老母身邊盡孝,也難以爲心愛的妻子助力分憂,更無暇顧及女兒的學習生活;2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爲小崗村的發展殫精竭慮,爲小崗人的幸福奔波操勞,最終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忠誠於黨的事業、忠誠於人民的壯麗篇章。

廣大基層幹部學習小沈同志,就要時刻牢記在農村基層工作,是黨和人民、是組織的信任和重託,一定要有職業的珍愛感、職業的責任感。要樹立當幹部幹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盡職守、勇於負責,傾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專注投入,不懈進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樂觀向上,頑強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全省有1300多個鄉(鎮)、15000多個村,大批基層幹部工作在基層一線,承擔着艱鉅繁重的任務。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措施,最後都是要通過各級組織,特別是要通過廣大基層幹部,落實到基層,落實到羣衆,落實到農村。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基層基礎,高度重視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對基層幹部,既要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更要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大力支持。要以思想政治建設爲首要任務,以學習實踐活動爲契機,引導基層幹部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着力解決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力倡導心繫羣衆、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公正廉潔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在羣衆中的公信度。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着力增強基層幹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羣衆工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水平。對基層幹部要在政治上多關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照顧,建立來自基層一線黨政領導幹部培養選拔鏈,引導更多幹部在基層實踐中鍛鍊成長。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都很重。希望廣大基層幹部把學習小沈同志活動作爲推動各項工作的動力,認真學習貫徹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即將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基層實際,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更好地推進科學發展、加速安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