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名人的事蹟(18篇)

新材料6.21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人的事蹟,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的事蹟(18篇)

名人的事蹟1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雲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現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表《農業學大寨》評論,後來袁隆平得意地說,"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後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葯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後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麼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現,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後,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勢組合"南優2號"。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量都比常規水稻增產30%以上。

隨後,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量從畝產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裏,不時播出周恩來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澤東逝世等大事件。稻田裏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20%以上。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小平頭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爲止一個特等發明獎。

名人的事蹟2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實之中隨着長河的歲月緩緩地流淌了兩千多年,心中自運乾坤,更加凸現出一種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作爲一位教學管理者的我,對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與認識也許還很不夠,但通過對孔老先生的學習,我的心靈空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圓滿,他讓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對人性的磨合,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孔老先生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中的典範。他老人家提出主張“仁者愛人”的學說,其核心就是“仁愛”。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間自然萬物的和諧統一:天、地、人三才道融爲一體的大同世界。我想孔老先生的“仁愛”說的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和諧”吧!要以仁愛之心愛人,愛自己,愛他人,愛身邊的一切……

儒家思想強調的是“觀,思,明,學,行”;倡導的是“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快樂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傳授的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對學生是如此,對我這個老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它時刻地告誡我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虛心地向他人請教,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在管理中儘量做到“舉直錯枉”,弘揚正氣。既要有“因師任教,發展老師的能力特長;快樂工作,培養老師的工作熱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不斷地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

作爲一位學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級知識分子——老師。老師是學生的啓發者、引路人。學校的藝術品要靠他們去雕琢打造。處理和協調好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教師既普通又特殊。作爲學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斷地去了解和關心老師,知其冷暖。不但要了解、掌握學校教師的需要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引導、控制和發展他們,而且還要儘可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要,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找到自身的價值。在衆多的需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每位教師的最高需求,應滿足教師追求事業成功的心理需要。作爲學校的管理者,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心理需要,盡力爲教師取得成功創造條件,搭好施展才華的舞臺。可以通過教學比武、多媒體課件評比、說課等各類活動,爲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成長舞臺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大批青幹教師脫穎而出。在帶動青年教師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發揮自身優勢,追求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爲他們創造經驗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激勵他們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激發其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發揮其自身價值,只有建立人本機制,確保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讓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認爲孔子思想的精髓除了“仁愛”之外還在於他的“務實”精神。孔子一生不遺餘力地周遊列國,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傳播着自己的學說思想,下到民間,用自己的實踐去完善自己,在求真務實中讓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得到最大的昇華。“華而不實,恥也”,“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反對浮華,追求務實。對象不分三六九等,在這點上孔子的思想和宗教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例如佛家就有“衆生皆是佛”,基督_教就有“無論貴賤都是上帝的子民”這種說法。所以孔子在傳播他學說的時候,其對象也是不分的,有諸侯、有老農甚至有孩子。我想這也是儒家思想又被稱爲儒教的一個原因之所在吧。我校的開放創新的'教育辦學能力要提高,必須從“重在務實,重在落實”這個關鍵點上來抓。讓自己及各教學員工下到工作的第一線,沉下去,在實踐中去了解教師及學生的冷暖,瞭解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績;讓全校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務實教學的重大意義,把“務實、見效”當作我校的核心工作來抓。口頭上說如何強加管理、努力備課、努力教學,最終學生考不出來,學生成績無法提高,不能把我們的學生打造成藝術精品等於是一句空話。以實爲中心,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說實話,幹實事,出實招,務實效。強化自己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紮紮實實幹工作,樹立“學生第一、教師第一、教學第一、創新第一”的“四個第一”的思想,以韌勁、狠勁和巧勁抓各項目標管理的落實。在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整體工作中,積極發揮協調學校改革、建設與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爲標準,“外樹形象、內抓質量”努力彰顯我校的管理特色,精心鍛造我校教育品牌。

“仁愛”“務實”這兩點是孔老先生對我的最大影響。他老人家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就是窮我一生也難以學完,但其“仁愛”“務實”之精神我將進行到底。

名人的事蹟3

公元前440年,楚國磨刀霍霍,準備利用魯班製造的雲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後,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300餘人帶着守城器械趕赴宋國,幫助宋國做好防禦準備,一面置生死於不顧,從魯國出發長途跋涉到楚國去說服楚王停止侵略戰爭。

墨子一路上晝夜兼程,風餐露宿。腳磨破了,撕塊衣裳裹起來再走,奔波了十天十夜,終於來到楚國都城。他見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兩國富貧差別之大,不可以強執弱、以富侮貧。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他自己有裝飾漂亮的車子,還去偷鄰居家破爛不堪的車子;他自己有錦緞繡衣,還去偷鄰居家破舊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還去偷鄰居家粗劣糠菜。這算是什麼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犯了偷竊的毛病。”墨子接着說,我聽說您準備攻打宋國,與這個犯偷竊毛病的人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攻打宋國,您必定失去了“義”而得不到宋。一席話說得楚王猶豫不作。

過了一會兒,楚王說,魯班已爲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還是想去攻打宋國。於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帶當作城池,用一些小板當守城的器械,當着楚王的面與魯班模擬了一場攻守械鬥。魯班用雲梯、撞車、飛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機變,墨子九次進行了成功地抵抗。魯班器械用盡,而墨子防守有餘。最後,魯班“戰敗”。魯班說:“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出來。”墨子說:“我知道你怎樣對付我,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莫明其妙地問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墨子說:“魯班不過要大王殺掉臣,認爲宋國就沒法守城了。其實,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經到宋國做好守城的準備了。您即使殺了我,楚國也打不了勝仗。”楚王聽後,終於放棄了對宋國的戰爭。

墨子救宋的'事故,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與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國進犯小國的最的一次,是墨家學派“兼愛,非攻”、酷愛和平思想主張的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墨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軍事思想。

名人的事蹟4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革命實踐中,互相幫助,互相鼓舞,共同寫下了許多指導革命運動的理論著作。在生活上,他們也是互相關心,互相體貼。在馬克思及其家庭處於極端貧困的情況下,爲了資助馬克思寫作《資本論》,恩格斯犧牲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去從事他所不喜歡的"該死的商業"。 《資本論》第一卷問世後,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由衷地說道:其所以能夠如此,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爲我做的犧牲,我是絕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

當他們二人不在一塊兒時,總是保持着極密切的書信聯繫,互相交流思想,探討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有時一方信稍慢一些,另一方就會感到不安。一次,恩格斯回信晚了,馬克思風趣地問他:"親愛的.恩格斯!你是在哭泣,還是在微笑·你睡着了還是醒着·"馬克思的愛子埃德加爾去世時,馬克思十分悲痛,他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

"在這些日子裏,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帕的痛苦,是因爲時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個還要在世上共同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曾經說過,恩格斯是馬克思的"第二個自我"。的確,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深摯而純真,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名人的事蹟5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是翰林院學士,人們都稱他爲蘇學士。蘇東坡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好,詩詞也作得好。但知識再豐富的人也不可能會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時候也不免要出點差錯。

有一天,蘇東坡拜見當朝宰相王安石。相府僕人把他領進王安石的書房,說是宰相大人外出辦事,馬上回來,請蘇學士用茶稍候。等了一會,主人還不回來,蘇東坡便信步走到書桌旁,見桌上攤着一首詠菊詩。這首詩沒有寫完,只寫了兩句:

“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了,心裏不由暗暗好笑起來:“西風”明明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從來就敢於頂風傲霜,最能耐寒耐凍,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大錯特錯了?想到這裏,蘇東坡詩興大發,不能剋制,就提筆蘸墨,信手續寫了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東坡擱下毛筆,又待了一會,見主人還不回來,便起身告辭了。再說王安石回家後,到書房見了蘇東坡的'那兩句話,只是搖了搖頭,並不與蘇東坡計較。

後來蘇東坡降到黃州去當團練副使。

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陽天氣,連連颳了幾日大風。一天,風停歇後,蘇東坡邀請了幾個好友到郊外賞菊。只見菊園中落英繽紛,滿地鋪金,一派西風蕭瑟的景象。這時,蘇東坡猛然想起了給王安石續詩的事情來,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恍然悔悟到自己過去鬧了笑話,連忙提筆給王安石寫信認錯。

名人的事蹟6

在硯臺鎮汪家社區,提起小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小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羣衆那裏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爲奮鬥、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於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着不便的身體,小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國小畢業即將升入國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小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小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小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藉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小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xx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於小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

生活逐漸好轉後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嫺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爲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爲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後帶動1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爲一名殘疾人,小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爲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小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她總是激動地說: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雙溫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小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麼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着愛心,感染着別人。

名人的事蹟7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務必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十分氣憤,但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此刻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之後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名人的事蹟8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爲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1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名人的事蹟9

少年的不幸,讓魯迅遭受了很大的心靈創傷,他到日本留學後,決定學醫,希望學成之後,可以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病,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

但是,幻燈片事件卻改變了魯迅的初衷。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在日本時,他寫了很多深刻的文章,並和弟弟周作人還翻譯了很多外國小說,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落寞之際,魯迅本想去德國,但經不住母親的.哀求和經濟上的壓力,他最終在29歲時選擇回國。回國後,他先在浙江紹興任教,後來在北京教育部任職,一個人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

這期間,正是中國社會最劇烈動盪的時候,魯迅本應在此時大展拳腳,搖旗吶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爲幌子的政治秀後,他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始終以懷疑的態度冷眼旁觀。他寧願以收古董、抄碑貼、讀佛經的方式默默地打發時間,也不願參與喧囂動盪的社會現狀。然而,這種百無聊賴的清靜生活對心懷壯志的魯迅來說,也有着說不出的苦澀。

但是,一本雜誌和一個青年卻打破了魯迅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本雜誌就是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而這個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編輯錢玄同。

錢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爲雜誌尋找優秀撰稿人的時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魯迅卻遲遲不肯答應。錢玄同拿出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勁頭,想方設法鼓動魯迅爲《新青年》寫稿,但魯迅一直不爲所動,直到兩人談到“鐵屋子”比喻時,魯迅的態度纔有所改變。

魯迅不願出山的原因很簡單:“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死了,然而從昏睡人死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爲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對得起他們麼?”但是錢玄同卻反駁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終於被說服,他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並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上發表。自此之後他一發不可收,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一年的魯迅37歲,離他去世還有18年,但這短短的18年,卻是魯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名人的事蹟10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爲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盪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於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後,人在美國,心

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爲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

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麼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錢學森回國後,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爲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爲中國人爭了氣,爲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名人的事蹟11

蘇東坡在落難的時候,纔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完美的詩句。

受到皇帝賞識時,蘇東坡的書法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爲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難時寫的書法,這麼笨,這麼拙,歪歪倒倒卻變成了中國書法的。

他原來是朝廷大員,但因爲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幫蘇軾夫婦申請了一塊荒蕪的舊營地使用,蘇軾始號爲“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裏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裏爭這些東西?

那時候,他寫出了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說,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說,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彷彿三更”說的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小童都不應。在他之前的詩裏,敲門都不應,他肯定就要發脾氣了,現在就算了,他頗有興致地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杖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後,他覺得醜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把他—在地上說:“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裏混得怎樣!”

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爲人知。”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過程!他過去爲什麼這麼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後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歷那些爭名爭利,最後變成一場虛空。蘇東坡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是:我回頭看我走來的這一生,心很靜,也就無所謂了。

名人的事蹟12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煙鬼,煙抽得很兇。

有一次,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開了幾小時車後,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菸。打開燈,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頭卻是空的。他下了牀,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菸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爲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慾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爲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着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爲了得到一支菸。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牀上,帶着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菸,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爲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名人的事蹟13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郢(今陝西渭南縣東北),他是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元稹齊名,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倍嘗離鄉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一類的地方官,祖母和母親都能詩善文。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薰陶,五六歲時開始學寫詩,-歲時已通曉聲韻。他學習非常刻苦,讀書、作文、學習寫詩,一日也不間斷。因爲經常朗讀和寫字,他的口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帶着自己的詩稿,去京城長安,行進在咸陽古道上。此時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剛剛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風在枯蒿腐草間探出頭來,他喃喃自語道:“果真是‘春風吹又生’了。”

原來他觸景生情,想起他寫的.題爲《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來了。

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見了擔任著作郎、掌管編纂國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詩人顧況。白居易恭恭敬敬地從書囊裏拿出自己的詩稿,懇請顧況指教。

老人將詩稿漫不經心地打開,低聲吟讀起來。讀着讀着,他忽然被那首題爲《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吸引住了。他反覆吟詠品味着: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妙絕!妙絕!”老人讀完這首送別詩,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喜歡這首詩真摯充沛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風格,尤其欣賞前四行耐人尋味的獨特意境。作爲人,不同樣應該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地鬥爭、倔強地生活嗎?“恩師過獎了,晚生無地自容。”白居易紅着臉,喃喃地說道老人從白居易口裏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從11歲起就遠離故鄉親人,在浙江一帶過着萍蹤浪跡的生活;知道他今天來長安是希望在這人才薈萃的國都,得到詩人的推薦和延聘,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老人越發憐愛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了。顧況開始看到詩稿上寫“白居易”

三個大字時,還打趣說:“長安物價猛漲,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後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說:“年輕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不要說住在長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難了!老夫剛纔開了個玩笑,可不要見怪噢。”

由於得到顧況的誇讚,白居易很快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中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右拾遺。

白居易並不是一個追名逐利、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創作了大量樂府詩,有不少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官僚統治集團魚肉人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又敢於向皇上犯言直諫,大膽發表意見,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後來降爲江州司馬。以後雖然又幾次回到京城,做了幾任大官,但因爲朝政混亂,像白居易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爲。他把主要精力用於詩歌創作,共寫下二千八百多首詩,這些詩成爲我國文學寶庫中燦爛的明珠。

名人的事蹟14

他是賽場上的超級巨星,被祖國稱爲英雄。可成名之後的他,也成了衆多的追星族追逐的對象。爲保持正常的訓練,他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甚至左鄰右舍都很難見到他。人們都說,他架子大了,不好見了。

保持原來的自己爲表彰他在賽場上的突出成績,他所在的城市獎勵給他一套住房。一天,他的父親提出帶他看看正在建設中的住房,他同意了,同父親驅車來到建設工地。他們剛從車裏出來,工地上忙碌的民工們就認出了他,好多民工都放下手中的'活向他們這邊圍過來。他看到這麼多民工圍過來,突然鑽進車裏,開車走了。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此刻唯一感覺就是明星的架子太大了。他的父親也很詫異,只好向民工們解釋……

其實好多民工都知道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獎勵給他的,他們便給他的父親介紹起這座房子的佈局、樣式。正當他們熱烈的交談的時候,他開着車又回來了。民工們將目光轉向了車裏的他,他笑着下了車,懷裏抱着幾條上等的好煙。“不好意思,師傅們,剛纔我什麼也沒有帶,就去買了幾條煙,大家辛苦了,來,抽菸,幹活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他一邊發煙,一邊道歉,一邊叮嚀。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使在場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長一段時間,突然在人羣中爆發出如潮水般的掌聲,旁邊的父親眼裏噙滿了淚水,他爲有這樣沒有因爲榮譽而改變自己的兒子而驕傲……

他是奧運冠軍劉翔。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因爲成功而被榮譽的光芒罩住,將自己高高的懸起;有些人卻在努力的跳出榮譽的籠罩,保持原來的自己。這就是爲什麼有些星至今依然是星,而有些人卻早已從人們心中的星變成英雄的原因。其實,這一切都緣於寵辱不驚,保持原來的我。

名人的事蹟15

霍金,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着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大約48小時後,他又回到了辦公室投入工作。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着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

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名人的事蹟16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號文山,江西吉水人,寶佑進士後爲官。1276年,出使元營被扣,後在京口百姓的幫助下得以脫逃。1278年兵敗被俘,元軍欲誘降,文天祥書《過零丁洋》以明志。

後解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勸其出仕,又被拒絕。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義。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不僅氣勢如虹,而且技巧圓熟,是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不朽之作。

從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爲必將永遠流傳的名句。現在,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文天祥曾在鎮江逃脫元軍魔爪的故事。1276年二月間,文天祥出使被扣以後,被元軍押着北上,19日到達鎮江(當時叫京口)。因暫不出發,文天祥借住在鎮江人沈頤的家裏,開始策劃逃走。

文天祥的朋友杜滸覺得這非常冒險,文天祥說:“死不足懼,絕不後悔”,並準備在萬一失敗時自殺殉國。杜滸在籌劃準備的時候,接觸了十幾個鎮江人,沒有一人去向元軍告密。最後杜又找到了一個可以解決船隻的人,並表示要給他一千兩賞銀。

那人說:“我爲宋朝救一位丞相,好去建功立業,趕走敵軍,要錢做什麼?”29日夜,文天祥等在北固山下上了船,逆流而上,這時他們才發現,從甘露寺往西,沿岸停滿了元軍的船隻。

文天祥等人只好硬着頭皮,就從他們旁邊把船搖過去。元軍做夢也想不到有人會這樣堂而皇之地逃走,誰也未加盤問。漸漸地,元軍的船隊終於落在後面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忽然,聽到有人大聲喝問:“什麼船?”大家一看,原來是停在江邊的.一艘巡邏船。“河豚船!”一個船伕應了一聲,繼續往西搖。“歹船,快追!”船上的元軍不信,搖着船要追,誰知它原來停在水淺的地方,現在潮水一退,船已經擱淺了。元軍忙了一陣,弄不動船,只好眼睜睜看着這條“歹船”揚長而去……

名人的事蹟17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國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爲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爲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裏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爲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爲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名人的事蹟18

貝多芬

翻開書本,看看那些名人事蹟,心中不免感慨萬千。從他們的事蹟中,使我明白了許多。在所有的名人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和牛頓。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十分清貧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四歲起,在父親的拳打腳踢下開始學習鋼琴,十三歲便成爲管風琴師,並開始創作音樂作品。而後,貝多芬又面臨着耳聾的'威脅。可以想象得出,一個音樂家如果失去了聽力,他將如何去創作,如何去鑄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但是,貝多芬仍然堅持創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幾乎全是在耳聾期間完成的。儘管如此,命運卻不肯放過貝多芬,當他的創作激情達到高潮時,病魔在一點點的向他發出進攻,使他的身體逐漸惡化,直至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輝永遠流傳下來。如今,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幾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們卻缺少了那種堅強、刻苦的精神。貝多芬的事蹟使我受益匪淺。因爲,意外可能隨時會降臨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能否堅強

地去面對呢?所以,我要學習貝多芬堅強、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

標籤:名人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