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名人的事蹟【熱門】

新材料1.02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的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的事蹟【熱門】

名人的事蹟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弗裏茨?埃裏希?馮?曼施泰因被認爲是德國陸軍中“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驚惶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爲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

曼施泰因出身軍人世家,生父和養父都是德軍少將。他本身也是總參謀部軍官出身,在德軍指揮參謀系統中受過完整的軍事理論培養。在戰前曾擔任陸軍總參謀部軍需總監一職。1938年任“南方”集團軍羣參謀長,翌年參加對波蘭的入侵戰。1939年10月任“A”集團軍羣參謀長,提出使用坦克部隊經阿登地區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深得—的讚賞並在執行中獲得成功。此後歷任第11集團軍司令、列寧格勒地區德軍總指揮、“頓河”集團軍羣司令。1943年2月任“南方”集團軍羣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被解除職務。曼施泰因主張在作戰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隊,配合空軍實施速戰速決的閃擊戰。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監禁。1953年獲釋。著有回憶錄《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這使得他高於德軍其他戰場指揮官,而可以與龍德施泰特元帥、博克元帥這一級別的元老相比肩。事實上他在當時就被同僚認爲是德軍中的“戰略天才”,這在將星雲集的德國軍界是極高的榮譽。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評論說他“對作戰的可能性獨具慧眼”。

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泰因計劃”。二戰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爲藍本執行的。“曼施泰因計劃”簡單明瞭,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羣轉到A集團軍羣。因爲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後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裏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於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羣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泰因本人並沒有作爲A集團軍羣參謀長參與法國戰役的指揮,他在開戰前從A集團軍羣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後來的事實證明,曼施泰因贏了。

1941年底,從北方集團軍羣第56裝甲軍軍長升任南方集團軍羣第11集團軍司令的曼施泰因,率軍突破比列科普地峽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將蘇聯“濱海集團軍”10萬人圍困在要塞港口塞瓦斯托波爾。蘇軍兵力與德軍不相上下,而且佔據大縱深的山嶺要塞工事死守。海上蘇軍黑海艦隊掌握着制海權,可以對德軍在半島上任何薄弱部位進行兩棲進攻。這樣的戰役態勢類似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處境。曼施泰因的優勢是有加強的要塞攻城炮和制空權。經過冬季的準備之後,正當曼施泰因即將發起總攻擊,蘇軍突然在曼施泰因背後的刻赤半島登陸,而且登陸的是外高加索方面軍全軍,兵力數倍於德軍。這時候曼施泰因處於屯兵堅城之下腹背受敵的絕境。但他立即調兵面對刻赤半島蘇軍,只冒險以少數兵力監視要塞,很快穩定局勢。然後以一個漂亮的右路突破徹底殲滅兵力數倍於己的蘇軍,再回身突擊塞瓦斯托波爾港。僅月餘時間內用一個集團軍,殲滅了蘇軍前後合圍的一整個方面軍又一個集團軍,而且曼施泰因屬下根本沒有一個裝甲師!整個克里米亞戰役包括攻堅戰、追擊戰、防禦戰、運動戰各種作戰樣式,曼施泰因項項出衆,從戰役絕境中獲得了一次奇蹟般的勝利。他因此而獲得陸軍元帥軍銜。

曼施泰因的退卻戰法在他的個人檔案裏是極賦光輝的。退卻通常是在極爲不利的情況下的作戰行動,是艱難複雜的組織指揮工作。從軍事觀點看,退卻是一種最複雜的機動,也是一門“最困難的藝術”。但它卻是解除戰場危機的一策。曼施泰因卻能夠創造性運用這一行動,阻止和擺脫了強大蘇軍的攻擊和追擊,並在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多次出其不意地打擊了蘇軍,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多次使德軍從危機中得到挽救。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慘敗後,整個南線部隊向西退卻,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後來南方集團軍全部放棄頓河彎曲部向西撤至亞速海至哈爾科夫之線,蘇軍還在步步緊追,滅頂之災即將來臨。恰恰正在這時,曼施泰因的“特異功能”意識到反擊的機遇已經來到。因爲蘇軍名將瓦圖京發生了失誤,錯誤地認爲德軍只有退逃而沒有阻擊之力了,於是指揮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展開成一個梯隊猛追,兵力分散,戰線過長,後勤保障困難並失去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這一良機,堅決頂住蘇軍,同時縮短防線,抽出裝甲兵力組成了兩個裝甲突擊羣,於1943年2月19日開始了堅決的反擊,爲德軍奪回了戰役主動權。此次反擊被舉世聞名的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譽爲“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戰表演,在全部的軍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傑作”。

名人的事蹟2

彈指一揮間,我已經正式投入教育行列30年了,回顧過去的30年,重新審視自己,覺得其實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追求,新的理想,那就是:當一名好老師,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每次學校工作會議上校長都會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纔是我們工作得到肯定的最高評價。因此我立志要讓自己成長爲一名令人民滿意的教師,怎樣才能成爲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呢?

還記得一位長者對我說過:“只有你喜歡你的職業,你的工作,你纔會真正投入滿腔的熱情去爲它任勞任怨。”誠然,作爲一名教師,首先要敬業,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這個職業,獻身教育事業。教師一定要端正的一個觀點就是教師不是“教書匠”,不能把教師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是將它置於人生目標,人生追求的崇高位置,真正將它看做是育人的重大工程,它所擔待的責任是一種未來的希望。教師的職業道德告訴我們,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集中表現,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教育事業、社會利益的一個準則。的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纔會去更多地去思考怎樣把課上得更好,怎樣才能讓學生更熱愛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因爲熱愛教育,所以纔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默默地奉獻自我。無論領導安排什麼樣的工作,都會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去完成。因爲熱愛教育,所以會積極地去探索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專業技能。因爲熱愛教育,所以纔會熱愛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位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

其次,要愛生。一位教育家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因爲別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要做到從心底來愛護他們,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愛,我認爲要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最基本的就是熱愛學生,沒有學生,又何談教育呢?學生,通常似乎都是被劃分爲兩類的,一類是衆多人的寵兒

名人的事蹟3

公元前440年,楚國磨刀霍霍,準備利用魯班製造的雲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後,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300餘人帶着守城器械趕赴宋國,幫助宋國做好防禦準備,一面置生死於不顧,從魯國出發長途跋涉到楚國去說服楚王停止侵略戰爭。

墨子一路上晝夜兼程,風餐露宿。腳磨破了,撕塊衣裳裹起來再走,奔波了十天十夜,終於來到楚國都城。他見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兩國富貧差別之大,不可以強執弱、以富侮貧。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他自己有裝飾漂亮的車子,還去偷鄰居家破爛不堪的車子;他自己有錦緞繡衣,還去偷鄰居家破舊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還去偷鄰居家粗劣糠菜。這算是什麼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犯了偷竊的毛病。”墨子接着說,我聽說您準備攻打宋國,與這個犯偷竊毛病的人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攻打宋國,您必定失去了“義”而得不到宋。一席話說得楚王猶豫不作。

過了一會兒,楚王說,魯班已爲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還是想去攻打宋國。於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帶當作城池,用一些小板當守城的器械,當着楚王的面與魯班模擬了一場攻守械鬥。魯班用雲梯、撞車、飛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機變,墨子九次進行了成功地抵抗。魯班器械用盡,而墨子防守有餘。最後,魯班“戰敗”。魯班說:“我知道怎樣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出來。”墨子說:“我知道你怎樣對付我,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莫明其妙地問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墨子說:“魯班不過要大王殺掉臣,認爲宋國就沒法守城了。其實,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經到宋國做好守城的準備了。您即使殺了我,楚國也打不了勝仗。”楚王聽後,終於放棄了對宋國的戰爭。

墨子救宋的事故,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與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國進犯小國的最的一次,是墨家學派“兼愛,非攻”、酷愛和平思想主張的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墨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軍事思想。

名人的事蹟4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裏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

朋友來後找不着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裏,然後走了。

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準備吃飯。

但當他看見盒子裏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爲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牛頓常常沉醉在他的科學實驗裏,忘了吃飯的時間,他工作起來真可謂廢寢忘食。

名人的事蹟5

性格決定命運。我就是個內向、安靜、骨子裏要強的人,有人稱我爲“寂寞高手”。我小時候的理想是當個畫家。我3歲開始學畫,那時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鎖在家裏,一鎖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靜靜地呆在家裏畫畫,一畫也是一整天。

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獨處和靜思的習慣。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話難免要應酬,應酬就要進入嘈雜的公共場所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觸,這樣既佔用我練球的時間,也不符合我的個性。

我一個人呆在家裏看書、看搞笑碟片,吃點零食,偶爾陪媽媽逛街。壓力特別大的時候練練瑜伽,一個人靜靜地打坐,聽聽輕鬆的音樂減壓,就是我很享受的業餘生活狀態。

現在想想,安靜的人真的很適合做職業檯球手,因爲打檯球需要很專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質要特別穩定……而這些,我都具備。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說,先忍受寂寞,再當高手吧。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前不久,我在美國打公開賽期間,和愛裏森費舍爾打的那場球,令我終生難忘。

我曾經和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交過兩次手,過往一勝一負的戰績,讓我在比賽中得以輕裝上陣。比賽進行到決勝盤8比8平時,局勢對我來說是有利的,可我沒把握好機會。再者,比賽主場在美國,美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選手能贏,所以在我擊關鍵一杆時,主辦方突然廣播通知,說觀衆可以換票離場了,結果有些觀衆就開始在場上走動,這種混亂的局面影響了我的情緒,我最終輸掉了本來可以勝利的比賽。

賽後,我沮喪極了!

我跟愛裏森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頂尖選手已較量到最後,但由於我的失誤,沒能戰勝自己的偶像,這是我無法原諒自己的。

當晚,我徹底失眠。和父親通話時我說:“這場球,我會記一輩子!”

睡不着的時候,我就重溫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一望無際的沼澤裏行走,但她卻迷路了。聰明的女孩沒有慌亂,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腳印回到出發的地方,開始試走新的路線,最終,她離開了茫茫無際的大沼澤。這個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輸了一場比賽,只要能從中找到失誤和欠缺之處,總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人不可能事事順利,一路走來,留下腳印,能找到來時的路就好。這件事之後,我思考過,也許,人能贏自己比贏別人要重要許多。

吃苦是爲了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我的同行說過這樣的話:“潘曉婷能有今天的成績,在意料之中。”可能,他們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我15歲開始在父親的球館裏練球,一呆就是4年。

球館裏有個小屋子,裏面的一張單人牀、一個衣櫃就是我全部的財產。

那4年裏,父親給我做了硬性規定,每天練球8至12小時,沒有周末,一個禮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醫院打點滴,下午回到球館還是要補足當天的練球時間。

以前,家裏經濟拮据,父親陪我到北京參加比賽,我們就從山東濟寧乘火車一路站到北京。

在北京,因爲沒錢,我和父親只能住18元錢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陰暗潮溼,推門就能聞到刺鼻的黴味兒。

第一次拿了全國冠軍,獎金只有4000元,爲了能細水長流,我和父親在全聚德只點了半份烤鴨。看着那半份香氣撲鼻的烤鴨,我卻痛哭不止。

所有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爲,我15歲開始摸球杆時,父親就說過,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犧牲更多。父親當過國家級的足球運動員、籃球裁判,後來改行當廚師,又被評爲魯菜特一級廚師。

父親希望我像他一樣,做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名人故事

爲實現這樣的目標,人家練3個小時的球,我要多練好幾個小時,這樣纔可能趕超別人。所以,吃不了這份苦,受不了這份罪,趁早放棄,另謀出路;但是,一旦選擇了這條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準備。就看人有沒有對苦難的耐受力,耐受力強的人早晚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潘曉婷,職業檯球選手,被媒體譽爲“9球天后”。

16歲即獲1998年“歐立歐杯”全國女子9球公開賽冠軍

其後又獲20xx年首屆亞洲區“球王杯”男女9球混合賽冠軍和日本大阪第35屆世界女子9球公開賽冠軍、

20xx年度世界女子9球“世界盃”季軍、

20xx年全日本(9球)錦標賽女子組冠軍等獎項。

名人的事蹟6

每年的春節晚會現場,有一個人一出場總是那句口頭禪:“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來賓,Ladies and鄉親們,我想死你們了!”

知道他是誰了嗎?

對!他就是馮鞏,一個還沒開口就能把你逗樂的笑星。

說起馮鞏,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曾祖父曾經是中華民國的代總統——馮國璋。虎父無犬子,馮鞏的爺爺早年留學海外,回國後實行實業救國,也是響噹噹的一個人物。

身世這麼顯赫,馮鞏爲何走上藝術道路呢?因爲到了馮鞏這一代,家境已經沒落,而馮鞏從小就有文藝才華。當年,爲了進宣傳隊,馮鞏甚至偷偷賣掉祖傳的一個大鐵爐,買了一把胡琴。

後來,馮鞏拜馬季爲師,學習相聲的創作與表演,並先後與劉偉、牛羣搭檔,活躍於津京相聲舞臺。馮鞏和牛羣簡直就是黃金搭檔,在上世紀90年代,他們是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兩張王牌,馮鞏由此成爲聞名天下的笑星。

有一次,一個記者向馮鞏提出要求:“我想採訪一下您的妻子和兒子。”

馮鞏笑着說:“我的妻子和兒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兒子之外,跟別人的妻子和兒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你還是別採訪他們了。”

那位記者緊接着說:“您作爲一個公衆人物,大家很想了解您的另一面,您不讓採訪怎麼行?”

聽罷,馮鞏把身子一轉,背對那位記者,伸手將衣服往上一撩說:“你們不是總想了解我的另一面嗎?請看,這就是我的另一面。”

還有一次,馮鞏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的慰問演出,同臺演出的有蔣大爲、濮存昕等大腕。演出結束後,人們發現蔣大爲的追星族差不多都是中年男歌迷,而濮存昕的追星族幾乎全是少婦,只有馮鞏的.追星族不但人數衆多,而且男女老少都有。

主持人朱軍發現了這個有趣的現象,就問馮鞏:“鞏哥,相聲這麼不景氣,喜歡你的人卻這麼多,你說是爲什麼啊?”

馮鞏聽後,指着自己的臉說:“這是因爲我的這張臉長得老少皆宜。”

名人的事蹟7

1968年3月,原蘇聯西南部索契市第一中學,海姆高舉着手,示意老師提問自己,他剛剛動手試驗了一項搞笑的發明:他想用磁力讓一隻青蛙懸浮於半空中。

索諾斯基老師讓他站起來,海姆向周圍的同學們做着鬼臉,展示着自己偉大的成就。他站在課堂上,將一隻青蛙放在課桌上,然後將一枚巨大的磁鐵高高地舉起來,青蛙神奇地被吸了起來,雖然只有短暫的幾秒鐘,但令現場的同學大跌眼鏡。

海姆的解釋讓大家瞬間釋疑:他將一枚巨大的鐵塊塞進了青蛙的身體裏。索諾斯基老師對他的惡作劇表示反感,他大聲地怒斥着他: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你這樣折磨它,它會生氣的。

海姆下課後遭到了懲罰,許多同學對他的這項發明嗤之以鼻,認爲他只不過是個十足的小丑罷了。

海姆又對鉛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鉛筆中的石墨,如果將來有一天,將固體石墨變成液體石墨,豈不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他將石墨颳了出來,加入了各種液體。曾經有一次,他在自制的實驗室中實驗時,因爲一場火災而燒焦了自己美麗的頭髮,他爲此懊惱不已,勸告自己再也不要癡狂於這些無聊的夢想了。

進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後,他對這些別人看似無聊的遊戲更加癡迷,他與同伴合作,想從鉛筆的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爲這是一種公認的最薄的、最堅硬的、也是傳導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項技術,但他們都無法成功剝離出石墨烯。

經過長達十年的努力,他們成功地用一根膠帶,採用撕裂的方法從鉛筆的石墨中成功地分離出了石墨烯,這個結果的問世,震驚整個世界。

由於他們的突出貢獻,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獲得了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名人的事蹟8

20xx年4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的玉樹賑災晚會上,高高舉起的“曹德旺曹暉1億元”的牌子,創造了中國慈善個人捐款數額的新紀錄。5月下旬,他向西南五省區旱災地區捐贈兩億元,用於幫助受災羣衆;向福州市捐贈4億元,用於修建圖書館;向老家福清市捐贈3億元,用於公益事業……僅兩個月,他的捐款就達10億元,全部爲其個人財產。

37億身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車玻璃製造商。

而他的生活卻極爲簡樸,通常,他的午餐桌上只有一盤炒花生米、一盤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

曾遭父親毒打

晚清時期,福建省福清市有個曹員外,家底殷實,但很是小氣。曹員外被刻畫成這樣一個人物:重男輕女、嫌貧愛富。這段歷史不是虛構的,那位曹員外就是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終還是沒落了,曹父開始變得厭世。每天喝兩毛錢的地瓜燒,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給曹德旺講述他做生意、做人的過程。

曹父很嚴厲,在日本11年的生活給他影響很大,他也以此教訓曹德旺:18歲以前不能留頭髮,不能留鬍子,更不能喝酒;吃飯的時候不準說話,有什麼話吃完飯再說。

有一句話,曹德旺曾經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對曹德旺說:當你悟透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就不在了。現在,曹德旺承認了這一點。當時,喝醉了的父親說了二十幾個“心”: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時候得到的這些教導已成爲曹德旺的財富,然而,每每提及父親,他總會說:我很恨我父親。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因爲調皮,他經常被父親毒打,在這個時候,母親就出來幫他。雖然父親給了他很多啓發、很多知識,但手段太強硬。曹德旺一直認爲孩子成長的時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沒用。性格柔和的母親成了曹德旺的依賴,他認爲自己做生意受父親影響,而做人則是受母親影響。

不給子女定規矩

曹德旺現在已是兩子一女的父親,長子曹暉,現年37歲,最小的孩子也已經28歲。身爲人父,曹德旺覺得自己“嚴重失職”。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後,爲了養家餬口,四處奔波,根本無力顧及孩子;另外,父親對他的教育無法支撐他對子女的教育。

父親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誨,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這些無法傳承給子女。發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他回家時,孩子們都睡覺了;他走了,孩子們還沒起來。

不過,這位自認爲“不合格”的父親談起自己的子女時還是頗爲欣慰:他們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不-娼,如果不告訴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認爲這是佛祖對他的報應。“好人有好報”是信佛的人經常提及的,如果撇開這個,曹德旺認爲是自己的行爲爲孩子做了榜樣。

他從來沒有爲自己的孩子立過規矩,而是給了他們很大的自由空間。曹德旺說:我只限定不準吸毒,別的無所謂。

在孩子八、九歲時,曹德旺開始給他們講這些問題,書該怎麼讀,你們自己選擇;或讀或不讀,你們也自己選擇;但有一樣,吸毒是絕對不行的。他這些做法,繼承了母親的個性,結果還是讓他滿意的:孩子們看我那麼辛苦,他們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國求學的時候,因爲福清市在國外有很多幫派,互相之間難免爭鬥。送長子曹暉上飛機時,曹德旺叮囑兒子:“我們是做生意的,不管他們是哪一幫、哪一派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這些曹暉做到了,學成歸來。

現在已到了家族企業傳承的時候了,曹德旺依然沒有爲兒子定下規矩,但他也有自己的願望:企業家很想賺錢,但不應以賺錢爲主。“如果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我將非常滿足。”

雖然沒有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責罵、毒打,曹德旺認爲自己的行動教育了孩子。早起晚歸、省吃儉用、仁慈關愛、負責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

名人的事蹟9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的開拓者和分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獲得過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讚譽。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靈。由於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

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學尚未產生興趣。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點》,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爲牛頓式的數學家。

在進入都靈皇家炮兵學院學習後,拉格朗日開始有計劃地自學數學。由於勤奮刻苦,他的進步很快,尚未畢業就擔任了該校的數學教學工作。20歲時就被正式聘任爲該校的數學副教授。從這一年起,拉格朗日開始研究“極大和極小”的問題。他採用的是純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寫信告訴了歐拉,歐拉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從此,兩位大師開始頻繁通信,就在這一來一往中,誕生了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

1759年,在歐拉的推薦下,拉格朗日被提名爲柏林科學院的通訊院士。接着,他又當選爲該院的外國院士。

1762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徵解有關月球何以自轉,以及自轉時總是以同一面對着地球的難題。拉格朗日寫出一篇出色的論文,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並獲得了科學院的大獎。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傳遍了整個歐洲,引起世人的矚目。兩年之後,法國科學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個衛星和太陽之間的攝動問題的所謂“六體問題”。面對這一難題,拉格朗日毫不畏懼,經過數個不眠之夜,他終於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從而再度獲獎。這次獲獎,使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1766年,拉格朗日接替歐拉擔任柏林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在擔任所長的20年中,拉格朗日發表了許多論文,並多次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大獎:1722年,其論文《論三體問題》獲獎;1773年,其論文《論月球的長期方程》再次獲獎;1779年,拉格朗日又因論文《由行星活動的試驗來研究彗星的攝動理論》而獲得雙倍獎金。

在柏林科學院工作期間,拉格朗日對代數、數論、微分方程、變分法和力學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是在方程論方面。他的“用代數運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結論,可以說是伽羅華建立羣論的基礎。

最值得一提的是,拉格朗日完成了自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經典著作——《論不定分析》。此書是他歷經37個春秋用心血寫成的,出版時,他已50多歲。在這部著作中,拉格朗日把宇宙譜寫成由數字和方程組成的有節奏的旋律,把動力學發展到登峯造極的地步,並把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這兩個分支統一起來。他利用變分原理,建立起了優美而和諧的力學體系,可以說,這是整個現代力學的基礎。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把這本鉅著譽爲“科學詩篇”。

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科學旅程。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影響着每一位科學家。而他的學術成果也爲高斯、阿貝爾等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可以說,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裏,數學中的很多重大發現幾乎都與他的研究有關。

名人的事蹟10

他是賽場上的超級巨星,被祖國稱爲英雄。可成名之後的他,也成了衆多的追星族追逐的對象。爲保持正常的訓練,他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甚至左鄰右舍都很難見到他。人們都說,他架子大了,不好見了。

保持原來的自己爲表彰他在賽場上的突出成績,他所在的城市獎勵給他一套住房。一天,他的父親提出帶他看看正在建設中的住房,他同意了,同父親驅車來到建設工地。他們剛從車裏出來,工地上忙碌的民工們就認出了他,好多民工都放下手中的活向他們這邊圍過來。他看到這麼多民工圍過來,突然鑽進車裏,開車走了。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此刻唯一感覺就是明星的架子太大了。他的父親也很詫異,只好向民工們解釋……

其實好多民工都知道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獎勵給他的,他們便給他的父親介紹起這座房子的佈局、樣式。正當他們熱烈的交談的時候,他開着車又回來了。民工們將目光轉向了車裏的他,他笑着下了車,懷裏抱着幾條上等的好煙。“不好意思,師傅們,剛纔我什麼也沒有帶,就去買了幾條煙,大家辛苦了,來,抽菸,幹活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他一邊發煙,一邊道歉,一邊叮嚀。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使在場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長一段時間,突然在人羣中爆發出如潮水般的掌聲,旁邊的父親眼裏噙滿了淚水,他爲有這樣沒有因爲榮譽而改變自己的兒子而驕傲……

他是奧運冠軍劉翔。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因爲成功而被榮譽的光芒罩住,將自己高高的懸起;有些人卻在努力的跳出榮譽的籠罩,保持原來的自己。這就是爲什麼有些星至今依然是星,而有些人卻早已從人們心中的星變成英雄的原因。其實,這一切都緣於寵辱不驚,保持原來的我。

名人的事蹟11

魯迅筆名的意義

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與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魯迅的名字有關。在崇尚科學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魯迅就用他犀利的散文和小說爲之吶喊,成爲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魯迅向許壽昌解釋說,用“魯迅”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取“愚”和“快”的意思。他認爲自己笨手笨腳,只有勤奮,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有人說魯迅是個天才。魯迅自己說過:“有天才的地方,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喝咖啡。”

名人的事蹟12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範圍內的領導者。在20xx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 gate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國小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裏,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爲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爲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爲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爲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名人的事蹟13

從前有一個人很熱愛書法,他家裏很窮,開始時他還是用墨汁寫字。後來沒有了,他便用米湯在宣紙上寫了一遍拿到外面曬乾了再寫,直到宣紙不能再寫爲止。這時那宣紙足足厚了一倍。可是最後他連宣紙都買不起,於是他每天就拿一木棍在屋外沙地上寫。後來他便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無論多麼艱難的環境也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夢想,努力地向夢想奮鬥,總有收穫的一天。

鄭板橋年老將死之時,喚來兒子,不爲別的事,只爲了看看兒子親手做饅頭,當兒子順利的做好饅頭後,他才毫無牽掛的死去。

人做任何事都要獨立自主。即使身邊有人幫助你,你也應如此,否則,一旦失去了幫助,你就必將失敗。

徐悲鴻曾經在重慶當繪畫老師。當時他還患有腎炎。可是他爲了把學生教得更好,每天就很早的到學校裏去畫畫,以便上課時用。爲了讓學生看到更好的作品,他便廢寢忘食地畫。有很多次都忘記了吃早飯,只在有空的時候用學生們剩下的食物和着開水充飢。

正因爲忘我的工作,執着、堅持不解的奮鬥才造就了一個藝術巨匠。

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專注,堅持,勤奮。成功在於勤奮,成功在於專注。

名人的事蹟14

除了電視圈的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吳夢知——她連“百度名片”都沒有,又從來不肯接受採訪。在“芒果臺”,吳夢知的名氣很大,一提到她,連向來不服輸的廣電人也要眼睛放光略帶崇敬地說:“才女!”吳夢知的事蹟包括參與了自20xx年起“芒果臺”幾乎所有選秀節目,是許多精彩方案的幕後撰稿人,她也給李宇春等選秀明星寫過歌詞。

吳夢知時下最的作品是去年唱道街知巷聞的《爸爸去哪兒》主題曲,而她也是當下最紅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的總撰稿人。在7位明星參加的混亂旅程裏,難爲她每一集都能總結出蕩氣迴腸的人生哲理。每次看得心亂如麻之際,一個男聲就開始深情款款地拋出一段溫暖而勵志的人生感悟,一下子“熨平”了都市人躁動的心。

吳夢知將自己的文案風格設計爲“雞雜湯”,即在美好中揭示真實。“雞湯”也好,“雞雜湯”也罷,在殘酷冰冷的世界裏,總需要有人熬上一碗,走不下去的時候,暖暖身子也好。

我國偉大的名人事蹟材料2

20xx年2月25日,隨着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發佈,86歲的李嘉誠以20xx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再次榮登華人首富和亞洲首富兩大寶座。那麼,作爲指揮着橫跨52個國家的李氏商業帝國的首腦,李嘉誠的主要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對此,在一次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的提問時,李嘉誠給出了答案,他說:“因爲我90%的時間都在思考失敗。就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時,如果你駕駛着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首先要想到萬一碰上10級颱風,你該怎麼應付?雖然你出門時天氣晴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要怎麼辦?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個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就可能帶給企業極大的損害。就像一隻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全部的失敗。因此,當我決定要投資一個項目時,我都會花上90%的時間,認真反覆地研究該項目將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壞情況,並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解決辦法。”

正是由於李嘉誠把主要的時間都放在了研究失敗上,事先對每個投資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風險預測,才使得他自創業以來,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甚至是遭遇業務鉅虧或經濟危機,都能保持盈利,並最終取得了今天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名人的事蹟15

《名人傳》一書講述了3位偉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一生。貝多芬爲人類音樂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米開朗琪羅把純美的心靈用聖潔的雕塑、絕美的壁畫留在人間;托爾斯泰用真理與愛創造了動人的文章。他們一生雖然經歷了無數的坎坷,但並未停下爲自我的事業奮鬥拼搏的步伐。這本書撰寫了這3位偉人偉大而不朽的生平。

他們生活的年代雖然不一樣,可是他們有着同樣的遭遇——生活的艱辛、精神的痛苦、思想的煩惱,絕望與敵人,還有病魔的一次次來訪。命運總是在捉弄他們,可是他們憑着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撓的堅持着,熬過了這些堅難困苦。

他們一生追尋着真、善、美,他們爲此奉獻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用自我永恆的作品向世界表達出他們對人生的崇敬和愛,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爲他們有崇高的信念,偉大的夢想。應對質疑他們堅持着真理,應對疾病他們不屈不撓,再大的困難他們都不言放棄。他們爲了崇高的信念像猛虎那樣難以馴服不向世俗低頭,他們對真理不屈不撓的堅持像水滴穿石那樣鍥而不捨,他們的精神和意志像頑石那樣堅不可摧,這樣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思想、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楷模。

《名人傳》爲我介紹了3位知名偉人的故事,讓我明白:雖然他們以前都是等閒之人,但他們之所以成爲了3個不一樣領域的偉人,是因爲他們擁有崇高的夢想、對人類真摯的愛、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決心,如果我們具備這些品德,我們就必須能夠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標籤:名人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