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名人的事蹟集錦15篇

新材料1.7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的事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人的事蹟集錦15篇

名人的事蹟1

從前有一個人很熱愛書法,他家裏很窮,開始時他還是用墨汁寫字。後來沒有了,他便用米湯在宣紙上寫了一遍拿到外面曬乾了再寫,直到宣紙不能再寫爲止。這時那宣紙足足厚了一倍。可是最後他連宣紙都買不起,於是他每天就拿一木棍在屋外沙地上寫。後來他便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無論多麼艱難的環境也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夢想,努力地向夢想奮鬥,總有收穫的一天。

鄭板橋年老將死之時,喚來兒子,不爲別的事,只爲了看看兒子親手做饅頭,當兒子順利的做好饅頭後,他才毫無牽掛的死去。

人做任何事都要獨立自主。即使身邊有人幫助你,你也應如此,否則,一旦失去了幫助,你就必將失敗。

徐悲鴻曾經在重慶當繪畫老師。當時他還患有腎炎。可是他爲了把學生教得更好,每天就很早的到學校裏去畫畫,以便上課時用。爲了讓學生看到更好的作品,他便廢寢忘食地畫。有很多次都忘記了吃早飯,只在有空的時候用學生們剩下的食物和着開水充飢。

正因爲忘我的工作,執着、堅持不解的奮鬥才造就了一個藝術巨匠。

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專注,堅持,勤奮。成功在於勤奮,成功在於專注。

名人的事蹟2

艱難困苦鑄人才米勒

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爲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爲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

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纔是根本!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80美元環遊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準備後,他就在口袋裏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爲什麼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居里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後來的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準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着頑強的意志剋制住自己。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爲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爲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人們認爲,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爲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戀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從挫折與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她纔有了後來的成功。話題:“挫折與成功”“意志的力量”“轉折”

名人的事蹟3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關於他的死,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八年級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於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僱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雲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菸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鐘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爲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座標系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並非死於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於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於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於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名人的事蹟4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爲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爲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爲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爲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着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

“活着,就要爲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着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爲別人着想,爲人民做事。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裏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爲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着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藥。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爲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爲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爲社會、爲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着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爲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纔是最幸福。

名人的事蹟5

1928年,大散文家沈從文被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聘爲該校講師。沈從文那年才26歲,學歷只是國小文化,但他以飄逸的散文震驚文壇,當時已很有名氣。

在他第一次走向講臺的時候,除原班學生外,慕名而來聽課的人很多。面對臺下滿堂坐着的渴盼知識的學子,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開始講課了,而原先準備好講一節課的內容,被他10分鐘就講完了,離下課時間還早着呢!但他沒有天南海北的瞎扯來硬撐面子,而是老老實實的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於是這位老實的“可愛”的坦言失敗,引得全堂爆發出一陣善意的歡笑……胡適知道後,評價這次講課時,對沈從文的坦言與直率,認爲是“成功了!

名人的事蹟6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實之中隨着長河的歲月緩緩地流淌了兩千多年,心中自運乾坤,更加凸現出一種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作爲一位教學管理者的我,對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與認識也許還很不夠,但通過對孔老先生的學習,我的心靈空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圓滿,他讓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對人性的磨合,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孔老先生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中的典範。他老人家提出主張“仁者愛人”的學說,其核心就是“仁愛”。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間自然萬物的和諧統一:天、地、人三才道融爲一體的大同世界。我想孔老先生的“仁愛”說的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和諧”吧!要以仁愛之心愛人,愛自己,愛他人,愛身邊的一切……

儒家思想強調的是“觀,思,明,學,行”;倡導的是“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快樂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傳授的.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對學生是如此,對我這個老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它時刻地告誡我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虛心地向他人請教,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在管理中儘量做到“舉直錯枉”,弘揚正氣。既要有“因師任教,發展老師的能力特長;快樂工作,培養老師的工作熱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不斷地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

作爲一位學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級知識分子——老師。老師是學生的啓發者、引路人。學校的藝術品要靠他們去雕琢打造。處理和協調好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教師既普通又特殊。作爲學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斷地去了解和關心老師,知其冷暖。不但要了解、掌握學校教師的需要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引導、控制和發展他們,而且還要儘可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要,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找到自身的價值。在衆多的需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每位教師的最高需求,應滿足教師追求事業成功的心理需要。作爲學校的管理者,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心理需要,盡力爲教師取得成功創造條件,搭好施展才華的舞臺。可以通過教學比武、多媒體課件評比、說課等各類活動,爲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成長舞臺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大批青幹教師脫穎而出。在帶動青年教師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發揮自身優勢,追求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爲他們創造經驗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激勵他們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激發其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發揮其自身價值,只有建立人本機制,確保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讓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認爲孔子思想的精髓除了“仁愛”之外還在於他的“務實”精神。孔子一生不遺餘力地周遊列國,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傳播着自己的學說思想,下到民間,用自己的實踐去完善自己,在求真務實中讓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得到最大的昇華。“華而不實,恥也”,“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反對浮華,追求務實。對象不分三六九等,在這點上孔子的思想和宗教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例如佛家就有“衆生皆是佛”,基督_教就有“無論貴賤都是上帝的子民”這種說法。所以孔子在傳播他學說的時候,其對象也是不分的,有諸侯、有老農甚至有孩子。我想這也是儒家思想又被稱爲儒教的一個原因之所在吧。我校的開放創新的教育辦學能力要提高,必須從“重在務實,重在落實”這個關鍵點上來抓。讓自己及各教學員工下到工作的第一線,沉下去,在實踐中去了解教師及學生的冷暖,瞭解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績;讓全校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務實教學的重大意義,把“務實、見效”當作我校的核心工作來抓。口頭上說如何強加管理、努力備課、努力教學,最終學生考不出來,學生成績無法提高,不能把我們的學生打造成藝術精品等於是一句空話。以實爲中心,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說實話,幹實事,出實招,務實效。強化自己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紮紮實實幹工作,樹立“學生第一、教師第一、教學第一、創新第一”的“四個第一”的思想,以韌勁、狠勁和巧勁抓各項目標管理的落實。在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整體工作中,積極發揮協調學校改革、建設與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爲標準,“外樹形象、內抓質量”努力彰顯我校的管理特色,精心鍛造我校教育品牌。

“仁愛”“務實”這兩點是孔老先生對我的最大影響。他老人家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就是窮我一生也難以學完,但其“仁愛”“務實”之精神我將進行到底。

名人的事蹟7

霍金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爲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1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名人的事蹟8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爲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盪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於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後,人在美國,心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爲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

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麼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錢學森回國後,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爲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爲中國人爭了氣,爲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名人的事蹟9

接下來我們學大教育的專家們就爲我們的同學們帶來了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故事說,期望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的去看。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去彭澤縣令,從此名垂千古,被認爲是表示文人的骨氣,是對腐朽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一種孤高的態度,這似乎已成爲一種定論。但陶淵明解職歸田,真是正因“不爲五斗米折腰”嗎?並非如此。

清代林雲銘曾提出:“陶元亮作令彭澤,不爲五斗米折腰,竟成千秋佳話。豈未仕之先,茫不知有束帶謁見之時,孟浪受官,方較論祿之微薄,禮之卑屈耶?”陶淵明曾出仕四次,又歸隱四次,爲什麼出而復隱,隱而復出呢?只是正因“不爲五斗米折腰”嗎?

我們先來看看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這件事情的原委。《陶潛傳》中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難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綬去職。”‘督郵’是一種官職,是專門來考查縣令治績的。陶淵明以前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您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這天,你要穿戴整齊去見領導。陶淵明說:“我不願意爲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於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迎接上司檢查,讓他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有什麼不對。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穿衣是個禮節問題,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是淨化自己,關乎自己的形象,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就正因這些掛冠而去,實在讓人難以明白。陶淵明穿戴整齊去迎接檢查理應是分內之事,更是禮儀之事。沒有人侮辱他,很難說有什麼不向權貴低頭,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汚的精神。

名人的事蹟10

除了電視圈的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吳夢知——她連“百度名片”都沒有,又從來不肯接受採訪。在“芒果臺”,吳夢知的名氣很大,一提到她,連向來不服輸的廣電人也要眼睛放光略帶崇敬地說:“才女!”吳夢知的事蹟包括參與了自20xx年起“芒果臺”幾乎所有選秀節目,是許多精彩方案的幕後撰稿人,她也給李宇春等選秀明星寫過歌詞。

吳夢知時下最的作品是去年唱道街知巷聞的《爸爸去哪兒》主題曲,而她也是當下最紅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的總撰稿人。在7位明星參加的混亂旅程裏,難爲她每一集都能總結出蕩氣迴腸的人生哲理。每次看得心亂如麻之際,一個男聲就開始深情款款地拋出一段溫暖而勵志的人生感悟,一下子“熨平”了都市人躁動的心。

吳夢知將自己的文案風格設計爲“雞雜湯”,即在美好中揭示真實。“雞湯”也好,“雞雜湯”也罷,在殘酷冰冷的世界裏,總需要有人熬上一碗,走不下去的時候,暖暖身子也好。

我國偉大的名人事蹟材料2

20xx年2月25日,隨着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發佈,86歲的李嘉誠以20xx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再次榮登華人首富和亞洲首富兩大寶座。那麼,作爲指揮着橫跨52個國家的李氏商業帝國的首腦,李嘉誠的主要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對此,在一次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的提問時,李嘉誠給出了答案,他說:“因爲我90%的時間都在思考失敗。就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時,如果你駕駛着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首先要想到萬一碰上10級颱風,你該怎麼應付?雖然你出門時天氣晴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要怎麼辦?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個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就可能帶給企業極大的損害。就像一隻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全部的失敗。因此,當我決定要投資一個項目時,我都會花上90%的時間,認真反覆地研究該項目將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壞情況,並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解決辦法。”

正是由於李嘉誠把主要的時間都放在了研究失敗上,事先對每個投資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風險預測,才使得他自創業以來,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甚至是遭遇業務鉅虧或經濟危機,都能保持盈利,並最終取得了今天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名人的事蹟11

由於愛迪生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存麥子的房子裏,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裏,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愛迪生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裏,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裏有什麼奧祕,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從這些故事中,我覺得愛迪生是一個善於思考、刻苦鑽研、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百折不撓的一個科學家。

我特別喜歡愛迪生的兩句名言。第一句是:人生太短,要乾的事太多,我要爭分奪秒。第二句是: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愛迪生很喜歡瞭解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成績可就不是那麼理想了。他8歲那年上學,當時他家剛搬遷到另一個大湖旁的休倫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裏,他感到太沒意思了。

那個時候老師信奉棍棒教育,愛迪生十分害怕藤條,於是很努力的學習,但是他還是學不進老師教的那一大堆知識。而每次他老是問問題,老師感到很煩。

就這樣,愛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學生,一連3個月都是如此。後來他聽見老師議論他,說他有毛病,說他“addled”。愛迪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addled蛋就是壞的、變質的蛋。一怒之下,他衝出了教室,再也不願回去。

在家裏,他的母親南茜站在他一邊。有一段時間愛迪生時斷時續地去過一些別的學校。但大部分時間裏是母親親自教他。或者不如說,她任由他去自學。在她的鼓勵下,他如飢似渴地讀書:莎士比亞、歷史、《聖經》。在他9歲那年,有一天,她給了他一本科學方面的書,這是他第一次看這種書。書名叫《自然哲學的學校》,它讓讀者們在家裏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從那時候起,艾爾的生活就起了變化。

他如癡似醉地將這本書讀完,做了裏面所有的實驗,然後他做起了自己的實驗。他買來化學制品,四處搜尋電線之類的邊角料,在臥室裏建起了一個實驗室。他做的實驗之一是將兩隻大貓的尾巴擱在電線上,將它們的毛相互摩擦,試圖產生靜電。的結果是他被兩隻貓抓得鮮血淋淋!

他的另一項早期實驗是讓一個朋友服用大劑量的起泡粉,希望這種粉在人體內產生的氣會像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將他送上天。

名人的事蹟12

兩千多年來,一個不朽的生命隨飄着糉香的端午,跨越秦漢,穿過三國,並着兩晉南北朝的腳步觀看了隋唐五代的世情,踏着宋元明清的歷史昂昂而來。無窮的歲月沒能將他掩埋,高貴的品格流傳千古,這是怎樣的偉大與永生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生之年,他所熱衷的朝廷危在旦夕,“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最終使他遠離眷顧的楚國與懷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顧,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寧溘死以流之兮,餘不忍爲此態也”面對渾濁的現實,最終,“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博聞強志,嫺於辭令,唯那浩然的《離騷》更令人稱讚不絕。“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秀美的文辭與高潔志行相互輝映,渾然一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而舉世渾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長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這種精神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生於王室,忠於楚國,爲楚國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大臣像他一樣?恐怕屈指可數矣。“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軍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存君興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又有誰能勝過?寥寥無已也。治國、政治、外交、無所不能,這傑出的的貢獻無人能及!

然而君王昏庸,“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便屈原英雄無用武之地,卻“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不向世俗低頭,正道直行的高貴品質,毅然“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所有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其品質難能可貴!

他,將踏着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

名人的事蹟13

美國少年斯克勞斯受母親的影響自小就喜歡時裝,他的母親是個小裁縫。儘管家境貧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勞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時裝設計師。斯克勞斯常常將母親裁剪後的布角偷來,東拼西湊地做成各種各樣的小人衣服。由於母親的布角有限,並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來做鞋墊的,斯克勞斯總是遭到父親的責備。斯克勞斯感到自己的創作慾望得不到滿足。有一天,斯克勞斯將父親從自家涼棚上撤下來的廢棚布撿來製成了一件衣服,這種粗布在當時是專門用於蓋棚之用的。斯克勞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甚至母親都覺得斯克勞斯太過分了。

斯克勞斯的母親見兒子沉迷於服裝設計,便鼓勵兒子去向時裝大師戴維斯請教,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爲像戴維斯一樣成功的時裝設計師。那一年斯克勞斯18歲,他帶着自己設計的粗布衣來到了戴維斯的時裝設計公司。當戴維斯的弟子們看到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時,忍不住鬨堂大笑,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維斯卻將斯克勞斯留了下來。

在戴維斯的鼓勵與幫助下,斯克勞斯設計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沒有人對斯克勞斯的衣服感興趣。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大量積壓在倉庫裏。就連戴維斯都對自己收留斯克勞斯的決定產生了懷疑。但斯克勞斯很固執,他堅信自己的衣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於是他試着將那些粗布衣服運往非洲,銷給那裏的勞工們。由於那種粗布價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勞工們的歡迎,很快衣服銷售一空。

斯克勞斯又將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適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爲它的滄桑感和灑脫,居然又很受旅行愛好者的歡迎。斯克勞斯又設計出了許多種款式,人們驚奇地發現,那種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隨意,還有一種很特別的風味,而且不分季節,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穿。一時間,大家都爭着穿起了斯克勞斯設計的粗布衣。如今那種衣服已風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勞斯與戴維斯爲品牌的牛仔衣。

一個人,只要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確的,那就大膽地去做,哪怕你的夢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堅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爲漂亮的時裝!

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史泰龍的電影夢,從1850次拒絕開始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着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着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的事蹟14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爲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她也不止一次地喝過馬桶裏的水。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名人的事蹟15

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我們班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名人事蹟報告會”。大家都很興奮。

比賽還沒開始,講臺下都坐滿了學生。比賽開始了,整個班都安靜下來,就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見。主持人說:“請小紅上臺演講。”“譁”的一聲,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歡迎選手上臺演講,還請下一位選手準備。

其中,我聽到小芳說的是:“立志報國的孫中山,裏面說的是孫中山從小就愛讀書,11歲時,他說:“我要去看中國以外的世界。”12歲時,他到美國留學。哥哥要他學經商,他不答應,還認真的說:“我要救國救民。”他苦學鑽研,老師誇他是個“聰明的中國孩子”。長大以後,他是中國的一位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大家在歡笑中,報告會結束了。

聽完所有名人事蹟,我被孫中山說“要救國救民”的這句話感動了,而且,還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我覺得孫中山愛學習、爲國爲民這種精神,的卻是值得我們敬佩他,所以,我們要學習孫中山這種愛學習、爲國爲民的精神。

標籤:集錦 名人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