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公路養護工人個人事蹟範文

新材料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爲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公路養護工人個人事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路養護工人個人事蹟範文

王青雲,男,1953年11月出生,東明縣劉樓鄉鄧王莊村人,1978年8月在東明縣公路管理局106國道劉樓道班從事公路養護工作至今。30年來,他先後16次被評爲菏澤市公路系統先進工作者,6次被評爲菏澤市公路系統"十佳養路工",20xx年榮獲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交通系統勞動模範,榮獲20xx年"感動菏澤"十佳人物評選第一名、首屆"感動山東"十佳人物評選第十一名,20xx年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甘作鋪路石,鐵鍬寫人生。1978年,王青雲操起了鐵鍬,成了106國道東明段劉樓道班的一名養路工。"一張牀,一盞燈,一把鐵鍬四面風",這就是王青雲參加工作後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當時的道班只是兩間孤零零的灰磚房,每天風裏來雨裏去,還要自己拉風箱、燒地鍋蒸饃做飯。"家有三鬥糧,不進道班房",和他一塊參加工作的人慢慢的有的成了"走南闖北"的司機,有的成了"很吃香"的徵收員,他的親戚朋友都認爲高中生幹養路工這種"修理地球"的差事"太屈才",勸他活動活動換份工作。可他認爲自己守護的是"大動脈",崗位平凡,責任卻重大,不但要幹,而且要幹好。106國道全部是粉沙土路段,當地緊靠黃河灘區,路溝里長年流淌着黃河水,每逢下雨就會把路基衝出一道道溝,路基養護非常艱難。整路肩,填水毀,備土牛,夏天太陽把人曬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風把臉吹得起凍瘡,體力勞動把人累得身子象散了架,可酸甜苦辣沒有讓他覺得委屈,他所管養的路段一次又一次被評爲"樣板路段",這讓他無比踏實。

工作中他認識到,養護公路絕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其中有不少"學問"。下雨後他總是及時上路,通過路肩上的小片積水或流水痕跡,判斷哪個地方需要填土、哪個地方需要整平;爲減少路基水毀,他琢磨出了保持縱橫坡度、保留邊坡"格巴"草、填"雞爪溝"時必須"拍打"等一整套好的.辦法;通過填磚渣等方法解決了橋體與路基結合部容易因排水而出現"露骨"和塌方的難題。爲解決路基排水問題,他和工友們用石灰土做底,用廢棄瀝青砼做成了經濟、實用的"簡易泄水槽",被東明公路局在三條幹線公路推廣,與水泥泄水槽相比,每年都可節約幾萬元的資金。

在工作中,王青雲是一個強者,但最近十多年來,命運好像對他太不公平!他的父親中風臥牀,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又車禍身亡,把3個未成年的孩子撇給了他。瘦小的妻子看到他指望不住,爲了生活光景好一些,就自己開起了農用三輪車下田耕作,卻不小心摔斷了脊椎,穿上了"銅背心",再也無法彎下腰來乾重活。

家裏的土地要耕種,老人要護理,孩子們要吃飯,幾年下來,他體重拖的還不到一百斤,兩眼都失去了光彩。因爲忙不過來,他把母親送到姐姐家裏,每到節日,他就像女兒回孃家一樣看望生身母親;爲了土地能耕種,他狠下心讓親生的孩子讀完國中就不再上學。白天時間不夠用,他就在夜間幹農活。

然而,只要到工作時間,他就又來到他的公路上。30年中,他被大雨淋病過,被車輛碰倒過,因爲不讓羊羣啃樹皮被牧羊人的皮鞭抽打過,因爲不讓人在路上偷土被人打傷過。到底路重要,還是家重要,很早以前他就無法回答清楚了。

20xx年秋天,東明黃河大堤出現險情,他和其他養路工堅持"哪裏車輛走不動就趕到哪裏平整道路",在刺骨的風雨中一干就是十多個晝夜。當他完成任務,拖着腫痛的雙腿回家時,十幾畝秋莊稼全爛在了地裏,廚房頂漏出了一個大洞,土牆倒塌成了一堆爛泥,老婆孩子在又潮又溼的房間裏哭成一片。父親聽到他回來,艱難地坐起來,老淚縱橫地說:"孩啊孩啊,路上危險,你哥不在了,你可千萬別再出事啊!"這時的王青雲如萬箭穿心,渾身哆嗦着說不出話來,只好拉着父親的手,跪在地上大哭一場。

在王青雲的心裏,路有感情,會呼吸,有哀樂。他陪伴着路,就像陪着長不大的孩子,他熟悉他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體。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路上忙碌的身影。可是,他卻精心養護出東明縣最好的路段,整齊的路樹,像綠色的長廊,路肩邊坡始終都是面平線直,棱角分明,連續完整,像木匠放線一般整齊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