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鄉村振興事蹟通用15篇

新材料3.0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鄉村振興事蹟通用15篇

鄉村振興事蹟1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xxx來到省定貧困村龍門縣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4年來,他不忘初心,記住使命,紮根瑤鄉,甘於獻身,唱響了新時代消除貧困和振興鄉村的雄渾樂章,給村民們帶來了消除貧困的成果。目前,上東村勞動力貧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的村集體收入從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加到39萬元,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從後進村到後進村,從產業空心村到網紅打卡地的變化。

用真相贏得民心,激發消除貧困的內在力量。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青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這裏的貧困在省裏掛號:全村生病、殘疾、智力貧困現象突出,集體經濟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礎設施不足、大衆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往東村時,xxx興奮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建成省級扶貧示範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這意味着上東村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好,還要做好新的、優秀的工作。作爲軍轉幹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裏暗暗地給自己立了軍令狀:不拔貧窮的帽子決不接受士兵!

要想脫貧,先改變自己。從機構到鄉村,只有紮根,才能把兩心變成一心。白天訪問貧困家庭瞭解情況,晚上熬夜整理扶貧資料,到了上東村,xxx忙於工作。

第一次來的時候,有些村民給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幹部打了個問號,推測xxx是否來鍍金。但xxx決心以真心戰勝民心,凝聚消除貧困的攻勢。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裏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積極深入村民家,噓寒問暖家,瞭解村民家庭成員和收入狀況、貧困原因等,正確識別建卡貧困家庭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力貧困家庭35戶153人,無勞動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地,與村民尋找財富的良策,與貧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來,xxx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爲上東村貧困大衆籌措扶貧慈善金和物資共計一百多萬元,幫助大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最令村民感動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間,xxx一直與村黨員幹部奮鬥在防疫現場,爲人民羣衆的安全和健康擔當守護者。

xxx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動了上東村村民。現在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內生力進一步激發了。

尋求良策實際招募,鋪設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貧困要治根。產業扶貧是消除貧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大衆就地就業的長期計劃。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爲禁養區和禁採區,註定很難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卡,最大限度地將現有資源轉化爲現實財富?xxx認爲,產業扶貧只有根據土地條件、對症療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穩定的扶貧。

在實際調查和論證的基礎上,xxx和村兩委班尋求構想,提出構想,尋找產業興村的突破口。他立足於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爲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遊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遊、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租賃、竹製品加工等。此外,xxx爲上東村贏得韶新高速出入口,爲今後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說他爲上東人民做了現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xxx通過建立財富領導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培訓財富領導人,培養技術、通電商、會管理財富領導人,建立專業合作社3人。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通過開闢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途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住黨建促進和諧,描繪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送錢送貨,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xxx指導省、市、縣加強黨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實施方案,強調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範化的美麗黨建設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設,建設不去的扶貧團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多、經常教育困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的微信羣,在小組中及時發表了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爲在外黨員建立了學習教育的便利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重視發展培養黨員,近3年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多歲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重視制度管理黨務村務,致力於解決班級執行力、戰鬥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範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住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發揮了上東村黨支部的戰鬥要塞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驅模範作用。黨建促進和諧,現在上東村各社會事務呈現出繁榮景象。該村也相繼榮獲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範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xxx堅信,在黨建的帶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幹部一定能成爲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現在的上東村,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xxx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xxx獲評爲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鄉村振興事蹟2

小雅,現任xx市xx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區委農辦、區扶貧辦專職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授予“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大學時代,培養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

小雅1993年入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成爲國土與房地產開發管理專業的第一批學生。大學期間,他擔任班長,也加入了學生會。“在仲愷校園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老師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師們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在生活上又很親切,對我們很關心,還經常跟我們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們管理學院書記李錫儒老師當時就住在學校裏面,經常帶我們去他家吃飯。可以說,在仲愷校園的這兩年,既充實又快樂。”小雅回憶起仲園的點點滴滴,還是記憶猶新。

小雅在專業學習上刻苦認真,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間,光榮入黨。“李錫儒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多出去鍛鍊,做事情要多實踐。”“務實做人,踏實幹事”是小雅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學期間,專業的老師常教導他們要肯吃苦耐勞、敢於創新,老師們的教導小雅一直記在心裏,他也養成了務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

用心幫扶,助力涼山州脫貧

20xx年6月,小雅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授予“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個人”稱號。實際上,早在20xx年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掛職任村委副書記時,小雅便與扶貧工作結緣。

20xx年,爲響應黨中央“東西協作”的政策,xx區與涼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縣簽訂了結對幫扶框架協議,小雅開始了涼山州扶貧的攻堅克難之旅。

“像是從現代社會穿越回到了原始社會,村民們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衛生環境很差”,回憶起當初入涼山州時的情形,小雅仍充滿感慨。當時涼山州是我國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甘洛、喜德與越西是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的其中三個,彝族人口占大多數。當地自然條件惡劣,地形比較封閉,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小雅每次走訪當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個小時的車程,下車後,小雅還要徒步走一到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各個散落的農戶。

地形的封閉導致當地與外界的交流較少,思想封閉,村民文化水平低,有些村民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村民們平日僅靠手工種植玉米、蕎麥等作物維持生活。有些貧困戶家裏只有一口鍋,一把勺子,也沒有區分碗筷的意識,吃飯時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飯吃,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於當地衛生環境的較差,村民們也不講衛生,醫療資源匱乏,導致肺結核在當地比較多發,諸多問題擺在小雅等扶貧工作人員的面前,他們感到時間的緊迫和扶貧的壓力。

小雅覺得扶貧工作千頭萬緒,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還是要轉變人的觀念和思想。“在仲愷學經營管理時,老師一直強調,管理最重要的是激發人的內生動力,發揮人的優勢。”他想讓“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帶動作用”。小雅牽線搭橋、想方設法讓村裏的青壯年勞動力到珠三角地區打工,一開始他們沒有工作技能,小雅就先對他們進行培訓,耐心指導他們。爲他們提供工作崗位,讓他們儘快適應外面的世界,融入社會。幾年間,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區務工。這不僅改善了村裏的經濟,更重要的是,他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鄉,也會傳播先進的思想、帶動周圍的村民改變觀念,讓他們看到依靠勤勞奮鬥,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慢慢地,村裏人也開始講衛生了。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

小雅不僅帶領村民“走出去”,還採取了“引進來”的方法。他與扶貧隊伍一起多方聯繫,爲涼山州北三縣引進企業11家,因地制宜,打造7個產業園區,總投資超3億元,帶動2萬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村民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裏的衛生條件還是比較差,特別是學校條件簡陋,設施也不齊全。沒有開水房,學生們只能從家裏帶水到學校,帶來的水喝完就沒有了,實在渴了只能喝生水。小雅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成立了“雛鷹助飛扶貧慈善基金”,籌集社會善款310餘萬元專款爲北三縣104間學校安裝255臺淨水熱水器,使涼山州北三縣學生飲上安全熱水。

聊起扶貧中遇到的困難,小雅打趣道:“頭髮就是這樣白的。”他頓了一下,說:“扶貧工作中的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常想起仲愷李錫儒老師的教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要驚慌,保持樂觀,一步一步地去解決,要奮進,不要鬆懈!”這些話給了他前進的力量。

在xx區扶貧幹部們眼裏,小雅一直是特別能戰鬥、特別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的“一線操盤手”,務實肯幹的他被人們形象地稱爲扶貧路上的“老黃牛”。

小雅每年都要進涼山十幾次,每次短則一週,長則十幾天。回憶起剛到涼山的日子,小雅笑着說:“起初什麼都需要我們手把手去教他們,就像父親教孩子讀書一樣一遍遍地去教,雖說很辛苦,但是幫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羣衆脫貧走向幸福,我也覺得很幸福。”

科技扶貧,發展智慧農業

“互聯網對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爲的,而物聯網是超越互聯網的形式,通過物聯網發展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向。”小雅對物聯網發展農業的前路信心滿滿。小雅在幫扶地推動5G農業、智能化農業發展。最近幾年,xx區配合當地在涼山三縣打造起7個產業園:在喜德縣,他們打造起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該產業園成爲四川省第一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在越西縣,打造的現代農業(蘋果)產業園區,採用5G信息技術栽種“5G蘋果”,成爲涼山州首個產供銷一體、物聯網智能化農業園區……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促進幫扶地農民實現了增產增收。

小雅結合雲浮羅定地區特點創立了“萬畝南藥基地”,除了引導利用好羅定當地資源外,他結合xx區的優勢,聯繫xx區製藥廠與南藥基地對接,爲基地引入實力雄厚的合作企業,以“強強聯合”做大做強南藥基地。同時,小雅還聯動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爲基地注入先進技術力量。“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源泉,我們也致力於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動幫扶地的產業發展。”小雅說。

扶貧期間,小雅及其團隊爲雲浮56條貧困村集約土地超過3萬畝,落實產業項目326個;爲涼山北三縣引進企業11家,打造產業園區7個,建立“帶不走”的.長效脫貧機制。發動企業募集近1億元款物,助推民生髮展。20xx年發動165家企業結對雲浮56條村,助力脫貧攻堅。20xx年底,雲浮市2060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涼山州北三縣全部脫貧摘帽。

“看到羣衆脫貧過上好日子,我也覺得很幸福!”務實做人,踏實幹事,小雅用自己在大學的所學、所悟,爲鄉村振興和扶貧事業貢獻力量。他,值得吾輩致敬和學習!

鄉村振興事蹟3

她,雖是一名90後女孩,卻有着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和擔當;她,雖從小生活在市裏,卻對農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戀和情懷;她,雖有拿高薪做白領的機會,卻毅然放棄選擇服務家鄉和父老……她就是xx街道xx村鄉村振興專員孫曉丹。她入職以來能夠迅速轉變角色,積極參與村級各項工作,成爲xx村的一名得力干將。

身體力行,做好黨員的帶頭示範員

作爲xx莊村黨委第一黨支部書記,她始終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村黨委組織安排的各項活動中,積極主動、衝鋒在前,爲第一黨支部其他35名黨員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積極下達上級的各項指示和學習任務,對於支部內行動不便的老齡黨員,及時將學習材料送達老同志手中,不讓第一黨支部內的一名黨員掉隊。

疫情期間,她作爲分網格長,積極調配網格內的黨員團員防控志願者分片分段,進行人員排查盯控、村內大集勸離、宣傳防控知識、下達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員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築牢了村黨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她帶頭上交了壹仟元“特殊黨費”,支部36名黨員全部上交併積極捐贈,爲疫情防控貢獻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現場,她積極組織本支部黨員擔任志願者,爲村民提供服務,保障分房現場有序進行,保障村民按時按規進行抽籤選房。

耐心細緻,做好羣衆的政策講解員

作爲xx村第1、2、3村民小組的臨時負責人,她積極做好政策的講解員,讓村民真正聽懂弄通相關政策,尤其在處理十村整合分房問題過程中,爲了協助村兩委積極穩定村民情緒,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體微信公衆號“吾鄉xx”在網絡上積極發聲,弘揚正能量,使區委、區政府的政策、答覆意見和聲音及時貫徹到全村,點擊閱讀量每次都能達到三四千,幾乎覆蓋了xx村全體人員並通過各種微信羣向外擴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羣衆瞭解實情,及時有力正面宣傳引導羣衆把思想統一到區委、區政府政策意見上來,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姑娘戶土地收益分配問題上,她配合管區、村積極參與到調解中,整理歸類相關法律政策文件,爲順利調解提供依據,避免了矛盾升級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敢於突破,做好黨建工作的創新策劃員

服務黨建,融入黨建,開展活動是關鍵。她積極協助村黨委開展好傳統學習課堂的同時,改變和創新學習方式,協助策劃組織開展了“因爲,我是共產黨員”宣講報告會、慶七一“愛誠仁孝虞麓下,喬遷新居頌黨恩”朗誦活動暨“中國夢 新時代 話小康”系列宣講活動,從“被動聽”到“主動講”,從“傾聽者”變成“講述者”,直觀生動的宣講,身邊的黨員講述身邊的事,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把純粹的理論轉化變成黨員的身邊實踐,從“細微處”凸顯“大格局”,切實激發帶動其他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頭做實事,主動擔責任。

傳承紅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讓實地課堂用起來。在黨員教育中,她協助配合村黨委運用觀摩、體驗、講授、研討等多種學習方式,採取主動學、走出去、學回來等形式,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後協助策劃組織黨員赴長清大峯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萊蕪戰役紀念館、xx街道甄家村等地學習教育用實地實情實景教育黨員、感化黨員、激勵黨員,進一步了強化廣大黨員的黨性修養,學習模範人物典型事蹟的積極性,以及對標進行黨性自檢,汲取精神營養的自覺性。

發揮科技優勢,改變教育模式,讓網絡課堂聯起來。在疫情期間,爲避免人員聚集接觸,她協助村黨委利用網絡平臺,運用學習強國APP中的強國視頻會議,協助開展多次線上主題黨日活動,雲學習不斷檔。每次視頻會議後,積極聽取黨員意見,羣策羣力,不斷優化學習流程,努力讓老齡黨員也加入到網絡學習中,更努力滿足年輕黨員自主便捷的學習需求,延伸學習研討時間空間,實現學習資源共享。網絡課堂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的學習積極性,網絡課堂豐富的學習資源,讓黨員可以有針對性的學,帶着問題學,從而運用到實踐中。

履職盡責,做好黨建工作的總結宣傳員

爲了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適應村改居管理模式的變化,在管理區崔書記的指導下,她總結歸納出《xx莊村黨委“321+6”黨建工作法》,是xx莊村黨委黨建工作的再延續,更是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新探索。

運營“吾鄉xx”微信公衆號,充分發揮其輿論傳播功能,宣傳xx莊村黨委黨建工作、村委會村務工作新動態,廣泛收集民意,提升羣衆對村兩委工作的認可程度。同時,她積極協助編寫村兩委各類彙報材料,如優秀黨支部事蹟材料、文明單位申報材料等。仔細認真梳理xx莊村文明村創建與文明實踐站的相關檔案,規範早期檔案,提升創建水平,將村兩委各類工作切實展現出來,做好文明村創建與文明實踐站的檔案整理員。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作爲一名鄉村振興專員,一名新時代的青年黨員,她將繼續腳踏實地,立足本職,爲xx的鄉村振興貢獻“她”力量。

鄉村振興事蹟4

小飛,女,1970年10月出生,20xx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xx區xx鎮杜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自20xx年擔任村書記以來,她始終葆有闖勁、幹勁、韌勁,着力提升村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整合村莊資源,深挖村莊歷史文化底蘊,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下農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新途徑。在她的帶領下,杜莊村先後被評爲省級善治示範村、省級衛生村、省級綠化示範村、市級文明村。

勇於破題的“闖勁”

20xx年,小飛任xx賀家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遇到的最大難題是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少,不夠支付村裏日常事務支出和村幹部工資,無法爲鄉村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小飛下定決心,要爲村裏發展闖出一條路。

“當時村裏有大量土地長期荒蕪。國家出臺土地流轉政策,我就挨家挨戶宣傳,通過土地流轉搞活經濟,帶領村民富起來。結果,99%以上村民都願意把承包的`荒蕪土地進行流轉。”小飛說。而後,村裏流轉土地達300多畝,承包年限15年,迅速激活了村集體經濟。

“沒想到拋荒的土地也可以帶來好收益,我們的生活條件一下子好了很多。”受益村民劉先生回憶起那時的情景,開心極了。

攻堅創富的“幹勁”

20xx年,原杜莊、賀家、橫安3個村合併爲一個行政村,小飛擔任合併後的杜莊村黨總支書記。上任後,她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和建設項目,在峧頭、臺門購買了4間店面房岀租,每年店面房的出租收入有12萬元。“現在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40萬元。經濟上去了,更能爲羣衆辦實事。”小飛說。

此外,小飛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帶領杜莊村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月老杜莊”文化品牌。每年舉辦的七夕活動都會吸引當地及周邊地區青年男女參加,培育開發的鄉村特色產品也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一步步幹出了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浪漫經濟”帶動村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新事業。

爲民擔當的“韌勁”

“羣衆的事是首要大事。”小飛平常十分注重與村民溝通聯繫,建立了黨員聯戶清單,將責任落實到每個黨員,實現村內黨員和羣衆聯繫的全覆蓋。

在抗擊颱風“利奇馬”期間,小飛率先帶頭組織黨員幹部轉移受災羣衆、清理受災道路。在查看高危地段時,她摔傷手腕骨折仍堅持工作,履行一名黨員幹部對村民的承諾,得到杜莊村村民的一致好評和讚揚。

“有一次颱風來了,我家住在低窪地帶,鄭書記帶人幫我搬傢俱和生活物資,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真的很感謝她。”村民陳女士說。也就是在這一次防颱工作中,小飛帶着村幹部走在約60公分深的水窪地裏幫助村民搬東西,盡全力幫助村民挽回損失,獲得村民的認可。

“我要更加努力讓村民奔向更和美的日子。”獲評浙江省“擔當作爲好支書”後,小飛表示,她要繼續跟隨黨的步伐,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最基層,把杜莊村建設得更加美麗,帶領羣衆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鄉村振興事蹟5

2018年,年僅22歲的xxx,從民族醫學院畢業後來到了花篢鎮衛生院防疫科工作,成爲了一名基層醫生。注射疫苗,上門隨訪,下村入戶定期開展體檢……基層工作繁忙瑣碎,但也逐漸讓她的知識在基層行醫中“開花結果”。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年輕的xxx始終奮戰在基層的疫情防控一線。 2022年2月6日,她主動請纓去百色市靖西市支援抗疫工作,負責採集核酸樣本,每天採集500至800份核酸樣本,“大白”加身,常常忙至深夜……在擔任隔離點駐點醫護人員時,每天負責爲隔離人員採集核酸樣本、監測隔離人員的體溫,實時掌握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連續幾個月都沒有回過家,家中母親患病也不能在身旁照顧,這就是一名基層年輕醫護人員“顧大家、舍小家”的真實寫照。“疫情防控任重道遠,在羣衆眼裏我們就是他們的防護服,就是希望,所以熬住、堅持,守護好他們最需要的健康防線。”xxx堅定的說。

鄉村振興事蹟6

郭xx,男,1993年11月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20xx年4月參加工作,現任xx省xx市xx鎮柏林西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xx普陽鋼鐵集團董事長、團委書記,兼任全聯冶金商會副會長、xx省節能協會會長,邯鄲市政協委員、邯鄲市青年企業家商會發起人。曾榮獲“xx省新時代冀青之星”“中國製造業十大領軍人物”“xx省誠信企業建設優秀工作者”“xx省優秀團幹部”“xx好人”“邯鄲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邯鄲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近年來,該同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誠實守信、矢志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黨團組織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凝聚團員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實踐,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組建青年志願服務隊,主動開展精準扶貧

作爲一名農家子弟,郭xx熱愛自己的家鄉,並時刻滿懷爲家鄉做貢獻的熱情,20xx年普陽鋼鐵集團與xx市xx鎮政府簽訂精準扶貧合作意向書,郭xx第一時間組織各廠部室青年員工,成立青年志願服務隊,主動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去,和駐村扶貧幹部一起到鎮上24個村摸排統計,深入農戶家中瞭解貧困羣衆狀況,最終確定幫扶建檔立卡戶270戶,涉及貧困羣衆701人;爲112名70歲以下有一定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設立了公益性崗位,每年支付工資80餘萬;出資22萬元爲19戶貧困羣衆修葺危房;出資100萬元建立了“精準扶貧基金”,對全鎮失去勞動能力的“特困戶”進行幫扶,解決他們的日常開銷;每年出資300多萬元爲建檔立卡之外相對貧困的邊緣戶補助醫療保險,進一步減輕了他們看病就醫負擔。發起青年志願者“一對一”幫扶活動,每逢傳統節假日,郭xx都會和青年志願者們爲困難羣衆發放米麪油等慰問物資,各村支部書記都說:“每個貧困戶都能領一大袋米、一袋面,兩壺油,過節可不愁了。”

在郭xx和他的青年志願者隊伍的熱心幫扶下,20xx年xx鎮24個村701名建檔立卡羣衆全部高標準脫貧,當地羣衆誇讚郭xx爲村裏新一代年輕人的榜樣!

二、匯聚鋼城青春力量,大力支持鄉村治理

作爲一名農村黨員幹部,身爲年輕一代的企業管理者,郭xx一直想爲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爭做工業反哺農業的典範。爲了讓鄉親們能夠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鄉村生活,爲了讓村裏的街道更寬敞、房子更漂亮、廣場更時尚,爲了讓大家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20xx年郭xx積極落實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要求,一方面組織青年志願者經常開展環境衛生治理、關愛留守兒童、走訪慰問困難羣體等志願服務活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發展優勢,大力支持本村及周邊村莊的鄉村治理工作。對xx鎮商業街實施復古修繕,建設了便民圖書室3處、黨史閱覽館2處、健身廣場10處、大型停車場4處、地標性文化雕塑3處;種植各類觀賞花木7萬多平方米,美化牆壁15餘萬平方米,合計出資800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千年古鎮的居住環境。同時,出資1。5億元美化了柏林村西近萬畝荒山,保護了生態環境,並大力扶持發展種養殖等生態農業,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130餘人,通過村企聯合的方式,開闢了產業助農新渠道。

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秉承着“爲社會創造財富、爲客戶創造價值、爲員工創建幸福家園”的職責使命,郭xx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全面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出資3億多元鋪設暖氣管道400多公里,爲周邊13個村10000多戶居民提供集中供暖,讓農村羣衆溫暖過冬;捐資7億多元建設的邯鄲市高等幼兒專科師範學校已經正式投運1年,源源不斷爲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國小輸送青年教師人才,助力農村教育發展;20xx年8月,向河南鄭州、xx邯鄲抗洪救災合計捐款3000萬元,幫助受災羣衆渡過難關。

此外,普陽鋼鐵集團近幾年穩步強健的發展勢頭也很好地帶動着周邊各行各業的同步發展,大大促進了周邊鄉村的商務、餐飲和村鎮建設的協同振興;解決了貧困山區7000多人的就業問題,並安排下崗職工及未分配大中專畢業生900餘名,安置退伍軍人500餘名。40多年前,普陽鋼鐵集團所在的xx鎮,在年收入百元的家庭裏,恐怕十戶裏難有一輛自行車。現如今,許多羣衆在家門口就業,早就過上了住二層樓、開小轎車的小康生活。

鄉村振興事蹟7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xxx鄉xx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xx村共有178戶、560人,黨員4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近年來,該同志按照xxx鄉黨委“黨建作引領、產業築基礎、美麗搭載體、鄉風提內涵”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堅持以爲民服務爲己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狠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帶領xx村朝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強黨建,打造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

人看人,戶看戶,羣衆看支部。自20xx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來,特別是鄉村振興工作實施以來,該同志認真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先鋒指數管理等基層黨建工作制度,打造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首先從“兩委”班子抓起,按照鄉黨委的工作部署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爲更好推動工作,該同志多次自費組織黨員幹部和羣衆代表到灤南縣、昌黎縣等地的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學習考察,引導大家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認識差距、比學趕超。注重發揚民主,徵求黨內外羣衆意見,羣策羣力、集思廣益制定了符合xx村實際的鄉村振興創建方案。同時,組織開展了村內環境衛生整治黨員義務勞動,黨員志願服務和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村幹部一心爲民謀發展,黨員先行先試做示範,也調動起羣衆參與村內各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育產業,築牢支撐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做基礎。該同志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分析市場前景,結合村民多年形成的農業生產實際,爲xx村確定了皮毛動物養殖和果菜種植“兩條腿走路”的產業發展方向。依託遠程教育、黨員之家開設“專家大講堂”,定期聘請農技專家來村爲羣衆免費傳授養殖技術,組織村內養殖能手和一般農戶開展結對幫扶,引導廣大農戶改變傳統養殖觀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動物養殖量達到2萬隻,xx村成爲遠近聞名的皮毛動物養殖大村。爲改變單一養殖結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途徑,該同志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帶頭人到周邊地區參觀考察,結合本村實際加快產業調整步伐,鼓勵村民發展黃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種植,並積極幫助棚戶引進新品種。20xx年以來,全村新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5座,棚菜面積累計發展到320餘畝,棚均銷售收入達3萬元。在產業的有力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05元。20xx年,投資50萬元的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落戶,xx村建成5座高標準溫室對外承包,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收入來源。目前,xx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2萬元。

三、促美麗,搭建推動鄉村振興的平臺載體

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xx村是20xx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好、起點高。近年來,該同志又提出“綠、美、亮、淨、硬”五字標準,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合理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及自籌資金30餘萬元,建成集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於一體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內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裝路燈40盞,全村路燈達到85盞,實現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內栽植綠化樹木500棵,經過近幾年的綠化攻堅行動,村莊綠化率達到了42%;清理村內及周邊殘垣斷壁6處,清理垃圾1400方,村莊更加乾淨整潔;推進“廁所革命”,改造旱廁223座,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內廢舊坑塘,建成佔地4畝的百姓公園,完善休閒步道、文化長廊等配套設施,並融入當地傳統民俗,村民休閒健身娛樂有了好去處;同時,對村址周邊圍牆進行美化,粉刷繪製文化牆1400平米,村莊更加靚麗多彩。

四、轉鄉風,豐富提升鄉村振興的品質內涵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物質生活的提高,還離不開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來,該同志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成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以前紅白事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盲目攀比的風氣得到根本扭轉。積極參與鄉黨委、政府在全鄉開展的“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培樹村民“知美、愛美、建美、護美”意識,以環境美促進精神美,村內72%的家庭達到了美麗庭院標準,20%的家庭達到了精品美麗庭院標準。每年開展優秀共產黨員、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通過選樹身邊典型,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孝老愛親、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同時,團結村內有成就、有威望的鄉賢組成村民調解委員會,村民之間的矛盾在村內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將矛盾“吸附在當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來,xx村保持了和諧穩定,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鄉村振興事蹟8

我是貴港市覃塘區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警,20xx年4月份,組織選派我到了黃練鎮新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村委,生活、工作環境均不適應,我心裏有點膽怯和慌張,面對村裏一張張陌生的羣衆面孔,我有着深深的憂慮:擔憂他們不配合我的工作,擔憂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在剛第二天入戶走訪入戶時,老奶奶知道我是新選派的駐村書記,馬上微笑說:歡迎你們,感謝國家和政府啊,之前派人幫我們脫貧,現在又派人幫我們把村裏變漂亮,真是謝謝你們。看着奶奶臉上慈祥的微笑,我慌亂的心立刻安定了不少,頓時有了信心。

聯合村委走訪瞭解,村主幹道兩邊空餘地帶剩餘較多,可栽種綠植美化村屯環境,在經過多方瞭解,爭取到社會愛心人士捐贈三角梅380餘株。組織黨員羣衆栽種時,我和其中一名老黨員搭檔,在把土埋好的時候我就說“可以了,下一棵”,然後這個老黨員就有點嫌棄的批評我:“還有踩實泥土澆水呢,你們做工就是這樣咯。”我解釋到:不好意思啊,我對這個不專業,還得多向你們學習。這時候我有點慚愧,感覺自己工作不夠紮實,得不到羣衆的認可。

後來到了黨員活動日,在村的老黨員們都過來開會,我就燒水泡茶並一個個遞給他們,遞給跟我搭檔種植三角梅的老黨員的時候,他很驚訝:“領導,這使不得”,我說:沒有領導,您們都是我的長輩,應該的。說完他直接給我豎起了大拇指,其他在場的黨員也點頭認可。和村委幹部在村裏日常走訪時路上見到他們主動打招呼,嘮家常,對於村裏的發展也經常徵詢他們的意見,後來我們開展黨員活動日、清理修繕水渠、綠植栽種等各項村裏的公益事業,這幫老黨員均帶領黨員羣衆們積極主動參與,並時常關心我們的生活,蔬菜糉子經常偷偷放到我們廚房就走,甚至去年春節前還給我準備了“粉絲、竹筍乾、蔬菜蘿蔔、釀酒”等慢慢一大紙箱的年貨,說給我拿回家過年,我說:叔,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你的東西我不能拿,上週我們領導還來村裏跟我們強調並嚴明工作紀律、羣衆紀律,尤其是不能拿村民的東西。他說:這又不是你拿的,是我把你當自家孫女一樣給你的。後來足足推脫了十幾分鍾才說服他收回去。雖然我拒絕了羣衆的心意,但是我深知收穫的是他們的認可、是在村裏開展工作的支持,我成爲了長輩們的孫女,成爲了他們新朱的一份子。

在村委班子的通力合作下,在黨員羣衆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一步步完善了村裏路燈安裝、安全護欄安裝、道路硬化、水渠清理修繕、同心文化牆等基礎設施、文化建設,村裏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日益變好。

下一步,新朱村將以產業興旺帶動生態宜居爲主要抓手,結合區位發展優勢,堅決守住新朱村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解放思想,振興鄉村。

鄉村振興事蹟9

這束光,對南源村xxx而言,就是鄉村,就是鄉土鄉親。

20xx年,27歲的xxx從華燈璀璨的城市毅然回到家鄉--南源村。或有不甘,亦是選擇,遠離無數人眼中的“詩和遠方”,回到許多年輕人可能會“敬而遠之”的農村,而且南源村還是山區村、貧困村,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後,生活不便……

“我也不知道是對是錯,但我覺得,村裏有爲我準備的工作。”xxx說,“農村嘛,要發展,總要有青年人,所以我回來了。”7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從村裏的團委書記到支部書記,一步一個腳印,見證了南源村脫貧摘帽、8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屯屯通水泥路、香菇產業集體經濟從無到有……面貌一新的同時,自己心中那份不甘早已褪去,親人的不解變成了支持,那束光照亮了當初無悔的選擇。“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給老百姓做些事應該,雖然現在脫貧了,勝利了,但是鄉村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回來,在這裏成長、奉獻。”xxx說。

近年來,荔浦市花篢鎮廣大團員和青年緊跟時代的步伐,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發揚了中國青年永久奮鬥的光榮傳統,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徵程!

鄉村振興事蹟10

趙xx

女,漢族,1988年生人,中共黨員,華衆康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總經理,養前村電商負責人。

她爲人誠懇,帶人熱情,更是爲廣大農戶帶貨,讓農戶多賣錢,她幫助農戶把不好賣的好產品,賣給有需要的人。實現農產品直接對接消費者!買賣貨,顧客不來直接發貨或用她送貨的,她一直都是盡心給摘好的,包裝的整整齊齊,不會缺斤少兩,所以迎來很多顧客的信任與好評。她爲人處世,不拘小節,幫農戶帶貨,更是盡心盡力。如果平時遇到問題,更是努力想辦法解決,輕易不麻煩他人。但農戶遇到問題,電話溝通不清,她就直接去人家裏幫忙解決,是個熱心腸的人!她絕對是個好榜樣,好黨員!

鄉村振興事蹟11

我叫黃xx,198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是一名退役軍人,目前擔任桂平市木圭鎮泓源村黨支部書記。

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積極圍繞貴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目標,堅持“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原則,以“四級書記”抓稻蝦產業發展機制爲抓手,通過經營土地流轉、引進龍頭企業、反季節養殖等措施,推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畝,人多地少,土地綜合效益不高,加之沒有產業支撐,村民們一年四季種農田,面臨着“農業單一、農民貧困、大量勞力外出務工、農田土地撂荒”的境況。面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瓶頸問題,泓源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抓住近年來龍蝦市場火爆和貴港市、桂平市出臺稻漁綜合種養獎補政策的機遇,大力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路子。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稻蝦種養產業。

泓源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探索“黨建+合作社+公司+農戶”農企合作新模式,引進廣西桂平市潯盛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採取提前育苗、蝦苗分養的方式繁育小龍蝦,發展稻蝦共作面積1000畝,建成了木圭鎮首個千畝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增收、股份分紅等多種方式,幫扶全村3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帶動周邊農民“抱團”發展稻蝦產業,吸納周邊60多戶農民務工,每人每年增收2萬餘元。

二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推動稻蝦產業的發展,重點是土地流轉,關鍵在村“兩委”幹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黨員幹部和村“兩委”幹部爲主要成員的土地流轉工作專班,實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過召開動員黨員大會、村民小組會、張貼告示、進屯入戶宣傳等方式,深入了11個自然屯900多戶農戶家裏宣傳發動。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有一名老黨員在發放土地租金時向我說道:“我兒子也是在外地發展稻蝦產業的,現在看到稻蝦養殖在我們家門口發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來發展稻蝦產業。我們村委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走了一條好的產業發展路子啊!這不僅使我們村裏面的產業得到了發展,也使我們村的農民得到增收,這纔是爲民着想、爲民辦實事的好政府!”經過一個多月,完成土地流轉1200餘畝土地,爲稻蝦養殖發展夯實了基礎。

三是踐行“三變”綜合發展模式。

泓源黨支部堅持“以農民爲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綜合性發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闆,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新路子,推動了鄉村振興發展。在資源變資產方面,我們將集體和農民掌握的資源和土地經營權以股權的形式入股合作社,變“死資源”爲“活資源”、“冷資源”爲“熱資源”,解決村集體有資源無資產,農民有權利無利益等問題。在資金變股金方面,我們將與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進行進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與公司合作,量化爲村集體和農戶的股權,激活和放大資金使用效益,變“一次性”投入爲“持續性”增收。在農民變股民方面,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將個人的土地資源、資金等入股到經營主體,從而獲得穩定的收益回報,讓他們由“旁觀者”變爲“參與者”、由“打工族”變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潯盛公司從村裏流轉土地1000畝,每畝年付租金700元。20xx年小龍蝦預計畝產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計算,收入600萬餘元;無公害水稻按種植面積800畝,畝產500斤,每擔300元計算,收入120萬元。除去生產成本和人員工資,預計稻蝦養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萬元。按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佔股25%計算,全村11個屯的400多個股民可以分享50餘萬元的“紅利”。隨着“三變”的實施,我們村集體經濟得到進一步的壯大,鄉親們的“錢袋子”將裝得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

下一步,我們泓源村將進一步發揮支部黨建引領作用,依託稻蝦基地,聚焦產業振興,積極探索稻蝦發展的新路子,推動稻田產業升級,促進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稻蝦共作”綜合種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爲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鄉村振興事蹟12

河南南陽的董林果,20xx年在南陽鄧州市十林鎮習營村組織成立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起初,她們的合作社僅用來園林綠化,隨着規模發展越來越大,業務範圍也擴展到了農作物種植、農業機械服務等。20xx年,董林果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被評爲省級農機合作社示範社。

合作社日常運營中,社員農閒時出去打工,農忙時回社幹活掙錢,有農機的加入合作社幹活,沒農機的也可以到合作社當農機手,大家分工明確,工作認真,合作社很快就有了規模。由起初僅有2臺農機,發展到20xx年底已經擁有36臺,服務能力也由不足萬畝發展到20xx年底的10萬餘畝,服務範圍達7個鄉鎮21個行政村。

20xx年夏季小麥成熟期推遲,南陽市甚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小麥同時成熟,聯合收割機極度缺乏的情況下,董林果多方組織本地收割機,並協調陝西、河北作業隊到南陽市支援三夏生產,助力全市小麥及時收穫,保障了當地農民的最大收益。

在積極服務廣大農民的同時,董林果還帶領合作社積極參加市農機局農機深耕項目和市農業農村局農機深耕項目,幫助當地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民豐產豐收。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合作社還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20xx年上半年疫情期間,董林果的團隊自籌資金,免費爲十林、羅莊兩個鄉鎮街道及周邊多個村開展防疫服務,得到幹部羣衆的廣泛好評。

鄉村振興事蹟13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路。沒有產業的帶動發展,廣大貧困農村地區很難真正脫貧,缺乏產業的支撐,即使脫貧也難以持續。未來要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退役軍人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李說。

大坡鎮交村退伍軍人小李有一個感人的創業故事。1995年退役後,小李進入中船華南船舶機械廠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農村長大的他,看到國家對深化落實“三農”的改革政策的重視,堅定他回鄉創業的決心。20xx年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向單位提出了辭職。廠長知道後親自帶隊家訪瞭解,說:“我們是央企,待遇好,招工方向都是面向退役軍人爲主,建廠30年沒出現過辭職的員工”。但在聽到小李的心聲意願後,深受感動,走時對小李說:“你辦停薪留職吧,隨時歡迎你回來”“不,我決心已定,鄉村需要我”。就這樣小李回到了大坡鎮交村。

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交村以前是個非常貧困的村莊,當地的山地資源豐富卻沒有市場,老百姓守着資源無法致富。小李在創業之初選擇該村作爲創業地點,難度較大,但是他並未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而是與該村經濟帶頭人進行合作,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帶動該村脫貧致富的前進道路。

20xx年,在小李的帶領發動下,交村創立了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利用荒山擴種玉蘭樹3000多畝,進行葉脈加工,作爲工藝品原料。該合作社主要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和“部分農副產品直接與農戶簽訂合同”這兩種方式來使農業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交村葉脈加工合作社從農民處採購農副產品,年採購金額達幾百萬元,由此農民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一些農民還積極參與農副產品購銷和販運,爲公司提供運輸、儲藏等相應的配套服務,除了種植收入之外還能獲得相當可觀的副業收入。據統計,交村從事葉脈加工的農戶達900多戶,共解決了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有92戶貧困戶,通過葉脈加工實現脫貧摘帽。合作社還定期爲村民免費舉辦技術管護培訓班,讓村民學好技術,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龍圩區已經發展成爲全國最大的葉脈生產加工基地。此外,通過和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的合作帶動,梧州市龍圩區的多家配套加工企業多年來不斷髮展壯大,龍圩區的年加工工業用葉脈達到了3000多萬葉,佔全國產量的60%以上。以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爲例,所用的原料幾乎全部是農副產品,年需求量約3000多萬葉。公司通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帶動了多家中小企業共同成長,900多戶農民生產增收。這些中小企業90%分佈在農村地區,他們通過爲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務等,盤活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近年來,由於帶富成效明顯,小李創建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先後獲得市“十佳專業合作社”、自治區鄉村振興巾幗示範基地、廣西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展銷會“優秀參展企業”等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基礎,在退役軍人小李的帶領下,種植成片的玉蘭林,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人們可以來村體驗葉脈加工的樂趣,也促進了手工藝業,觀光農業發展,現在交村鄉村振興示範點是葉脈爲主題特色設計的觀光鄉村項目,每一個細節都是以葉脈命名,更體現項目建設對促進鄉村振興,促進就業崗位,第三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事蹟14

當塗縣綠梅水稻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綠梅農場從無到有,從最初的流轉承包土地,到創建農場,再到走生態產業發展之路,他一路探索,牢牢把握農業發展時代脈搏不斷進取。

小程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安置在一家糧站工作,糧站倒閉後成了下崗職工。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沒有被生活打倒,沒有“等靠要”,而是憑藉着不服輸的韌勁,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09年,他克服資金、成本、技術等一系列的困難,流轉承包了300餘畝土地,開始了水稻種植。他看出傳統耕種模式中,長期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會對土壤成分造成破壞,污染環境,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於是,他大膽地改變本地傳統的種植模式,把用藥用肥量大的“稻-麥”模式,改爲較爲環保的“飼用玉米-小麥”模式。2014年他成立了當塗縣綠梅水稻種植家庭農場。

小程積極參加行業的各項技能培訓,不斷用新理念充實自己、武裝自我,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他樹立起現代大農業的理念,堅定走綠色產業發展致富之路。在他的帶領下,農場發展跨越了兩大步,一是按照“農區變成景區、田園建成公園、產品變成商品”的理念,實現“一田多用”的總體規劃,對農場的生產基地進行分期分批建設;二是緊緊依靠科技的力量,探索出生態產業增產增收新模式:“兩減”“兩節”及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技術,針對傳統的施肥用藥的浪費和污染,採取試驗新型肥料和有機肥替代,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肥、藥利用率提高3%以上,化肥、農藥施用量減少8%左右,利用率提高、用量減少、人工減低,生產效益提升10%以上;秸稈的處理新技術是改變廢棄傳統秸稈焚燒等處理方法,開展秸稈全量還田條件下機械播種(整田、施肥、封閉一體機使用);航空植保和精準施藥技術,採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使用農藥助劑、飛防藥劑試驗,減少農藥用量30-50%,減少空氣污染。

小程先後與安徽農科院、江蘇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中油所、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引進與集成示範,爲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農場的綠色生態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果。2016-2020年已連續四個年度實施全國油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2018-2020年連續兩個年度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油菜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2019年,農場生產的“稻鴨米”,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覈,被認定爲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9-2020年度實施長江流域油菜“三化”集成技術示範項目,落實“三推、三節”技術,推廣綠色生產技術與服務。2022年農場將在國家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科技行動與“三品一標”基地的基礎上建設油菜高新技術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已列入鄉村振興重點建設項目,重點籌備成立油菜研發中心與油菜產業科技特派團,引進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科研成果—7D健康菜籽油生產線及加工技術,擴大7D高品質健康“當塗菜籽油”產能,全面提升油菜種植效益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小程將項目集科研、教學、科普、休閒、示範推廣功能於一體,與各類專家團隊合作,共同建設油菜科技創新試驗示範基地、教學科普基地,引進高新科技人才團隊,以科技創新爲引領,探索傳統農業向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田園綜合體。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應用綠色生產技術,走共同致富之路。通過僱工等方式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一些農民也效仿,規模種植土地,當起了種糧大戶,小程耐心地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帶領他們共同創業,脫貧致富,促進帶頭作用。每年承擔國家、部、省、市、縣各類現場觀摩會、技術培訓5次以上,接待各類專家、技術人員、培訓農民上千人次。

鄉村振興事蹟15

小王,男,壯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現任xx市xx區xx鎮xx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2020年,爲響應xx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小王回到家鄉xx村,投身到家鄉建設中,與愛人、女兒分居三地。在2021年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小王高票當選爲xx村黨總支書記,成爲xx鎮年紀最小、學歷最高的黨總支書記。

勇擔重任,鄉村煥顏。

當選爲村支書後,小王的首要任務便是完成xx村的“三清三拆”工作。xx村位於xx市西部,地處左江下游,因水域豐富、巷道多、民居雜等特點,此次高鐵沿線風貌提升改造工作任務重大,有6個坡屬於xx鎮的重點“清拆對象”,同時,還有393棟民居的外立面亟待改造提升。

小王深刻認識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打造乾淨、整潔、有序、宜居的村莊,是廣大農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的來源,也是鄉村振興的“壓艙石”。結合xx村的實際情況,他主動擔任“總隊長”,迅速制定了“四支隊伍”的工作機制,即組建一支宣傳隊,向羣衆宣傳進行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性及意義並動員羣衆進行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組建一支保潔隊,對各坡的環境衛生進行整治;組建一支鉤機隊,對各坡的廢棄豬欄、牛欄、雞舍、雜物房等進行拆除並清理掉產生的建築垃圾;組建一支綠化隊,開展“微菜園”、”微果園”建設,實現村莊環境淨化、綠化、亮化。

“四支隊伍”得到了村委及羣衆的一致認可,xx村鄉村風貌宣傳隊、保潔隊、鉤機隊、綠化隊相繼成立,小王擔任“總隊長”,開始“走街串巷做動員、上山下坡調研走訪、深入開展‘三清三拆’”的生活。

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出現問題,小王“白加黑”“5+2”地同村民反覆溝通、協商,爲村民答疑解惑,直至問題解決;“清拆”工作不到位,小王帶着村委成員親自上陣,清理垃圾、搬運廢棄物、清理水塘……

經過三個月的奮戰,xx村共清理出各類建築廢棄物及垃圾19000餘噸,改造提升民居外立面近500棟,新建娛樂設施、休閒廣場2處,改造“微菜園”、”微果園”31個。累計投入勞動力近2000人次,籌措資金153萬元,整個村的風貌煥然一新。已是耄耋之年的村民胡大顯,談到村裏的變化,激動地說:“我在xx村生活了80多年,村子從來沒這麼幹淨整潔過。現在是路平了、水塘乾淨了、綠樹更多了,環境和城市有得一比。”

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小王竭盡所能,全心全意服務羣衆、接續奮鬥鄉村振興,帶領xx村以嶄新的面貌和形象開創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防疫一線,衝鋒在前。

作爲村黨總支部書記,小王始終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一心一意爲羣衆排憂解難,全心全意爲xx村謀劃發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用時時衝在前,事事幹在先的過硬作風,帶頭衝鋒在防疫一線,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爲xx村築起了防疫的銅牆鐵壁。

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小王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落實網格責任,發動全體黨員羣衆、志願者開展防控工作,排查從中高風險地區的返鄉人員,採取廣播、入戶宣傳、網絡宣傳等方式動員村民接種疫苗。

2022年春節,無情的新冠病毒捲土重來,襲擊了廣西百色市,疫情防控形勢空前嚴峻。大年初四,小王在接到鎮黨委的緊急通知後,連夜驅車從城區趕往村裏,在大家奔向團聚的日子,小王衝上了抗疫一線。

此時正值春節期間,xx村春節返鄉、外來務工人員流動大,村坡之間走家串戶頻繁,防疫工作十分嚴峻。小王知道,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防控措施早一分落實,村民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他到村後連夜緊急召集村幹召開村“兩委”會議,第一時間對全村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統籌準備防疫物資。他率先帶領村幹前往那壇坡、壇倉坡兩個主要進村路口開設黨員疫情防控先鋒崗,以身作則引導村“兩委”幹部在防疫工作中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意識,促使全村上下擰成“一根繩”。寒風深夜,一頂帳篷,一張桌子,小王率先進駐卡點,開始了守卡排查。

天未亮,小王剛從卡點值守回來便帶着村幹、志願者繼續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項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深入排查不漏一戶一人,入戶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勸散村民聚衆賭博扎堆聊天,疏導居家隔離人員心理情況,最累、最繁瑣的事都是小王帶頭去幹。

因爲設置防控卡點,給村民日常進出造成了不便,少數村民開始並不理解,小王就每天駐在卡點,不厭其煩對過往村民耐心勸解,爲大家講政策、講疫情。春節是xx村辦喜事的高峯期,小王第一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勸止,堅決不允許操辦宴席,同時向全體村民發出“告全體村民書”,取消所有開年走訪活動。在百色疫情持續肆虐的時候,小王帶頭用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守住了xx這一片淨土。

作爲村裏的主心骨,小王24小時吃住在村委、卡點,從清晨到深夜片刻不離崗,忙碌在統籌協調各項防疫任務中。常常因爲時間匆忙,他顧不得煮東西吃,就在帳篷裏泡一碗方便麪充飢。這期間他的手機從不離身片刻,時刻關注着每一條預警信息,準確迅速傳達給每一位村民,卻經常忽略了家人的聯繫訊息。連續一個多月,小王始終忙碌在xx防控一線,卻沒有時間回家看看離村只有十幾公里的愛人和女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持久戰中,小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站得出來、衝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的諾言,他始終站在第一線,將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彰顯新時代退役軍人的擔當。

歷經“三清三拆”、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考驗,小王始終百折不撓,默默奉獻,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共產黨員的爲民初心。作爲一位黨員,一名“兵支書”,小王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履職;他說,當過兵的人,從穿上軍裝的那天起,就肩負着使命,這個使命是一輩子的,那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永不褪色。

小王同志退伍不退志,紮根獻基層,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是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代表,是退役軍人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先進典型。2021年7月,小王被評爲xx區xx鎮2020年度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