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辦公

辦公室對聯

辦公2.05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對聯吧,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爲獨立文體。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對聯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辦公室對聯,歡迎閱讀與收藏。

辦公室對聯

辦公室對聯1

一、對聯趣事

1、從前有個少爺,平日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把他父親留下的遺產都花光了,臨近年關,連柴米也沒有。除夕夜,這窮困潦倒的少爺寫了一副對聯自嘲,貼於門口:“行節儉事,過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學究讀後,慨嘆不已,在對聯的聯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節儉事,免過淡泊年。”

2、從前有個財主,他打算開個酒店,就出了三分銀子徵求新店對聯。有個秀才去應徵。財主說:“對聯要稱讚我的酒好、醋酸、豬肥、人丁旺,店裏又沒有老鼠。”

那個秀才人筆一揮,很快就寫成了:

上聯是: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下聯是:釀酒缸缸好,造醋罈壇酸。

橫批是:人多、病少、財富。

秀才寫完之後,搖頭晃腦地把對聯念成:

“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人多病,少財富。”

3、國文老師在臺上講解對聯,舉例說:“從前某報社曾公開徵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聯,結果投稿信件很多,有句對的很好,就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此時一位調皮的學生突然叫道:“男學生女學生男女學生生男女。”

4、清代文學家李調元,幼時思維敏捷,一次先生授課時見他撓癢,先生便挖苦說:“搔搔癢癢,癢癢搔搔,不搔不癢,不癢不搔,越搔越癢,越癢越搔。”李聽了很生氣,眼珠一轉隨口對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先生逗學生,反被學生辱罵,非但不惱火,卻當衆對學生大加讚賞。

5、一位姓石的先生正在講課,見有隻母雞啄食到學堂門口,他一磚頭扔去就把雞打死了,滿堂學生嚇得目瞪口呆。先生不僅毫無憐憫之情,反而出了個上聯讓學生對:“細羽家禽磚後死。”母雞的小主人也在學堂唸書,看到先生無端打死母雞,十分氣憤,對了下對的很好,就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此時一位調皮的學生突然叫道:“男學生女學生男女學生生男女。” 4、清代文學家李調元,幼時思維敏捷,一次先生授課時見他撓癢,先生便挖苦說:“搔搔癢癢,癢癢搔搔,不搔不癢,不癢不搔,越搔越癢,越癢越搔。”李聽了很生氣,眼珠一轉隨口對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先生逗學生,反被學生辱罵,非但不惱火,卻當衆對學生大加讚賞。 5、一位姓石的先生正在講課,見有隻母雞啄食到學堂門口,他一磚頭扔去就把雞打死了,滿堂學生嚇得目瞪口呆。先生不僅毫無憐憫之情,反而出了個上聯讓學生對:“細羽家禽磚後死。”母雞的小主人也在學堂唸書,看到先生無端打死母雞,十分氣憤,對了下聯:“粗毛野獸石先生。”工整嚴密,無可挑剔,先生自取其辱,面紅耳赤,又不便發作。

6、一秀才上山遊玩,不小心迷了路。見一擔柴樵夫,趕忙上前詢問。樵夫見是一個讀書人就說:“你是秀才,我出個對聯讓你對怎麼樣?”秀才心想“樵夫的對聯還能對不上嗎?”就說:“請出上聯”樵夫用手一指說:“此木爲柴山山出”。秀才無以爲對,即跟着樵夫緩緩而行。走到山下看見村莊時,已是暮色沉沉,炊煙裊裊。秀才靈機一動有了下聯。立即說道:“因火成煙夕夕多”。

7、過去,人死後要請和尚做道場,唸經頌德,超度亡靈。有人針對此事寫對聯一幅,以示反對: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紙錢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贓官!

8、一書生門對富人家的竹園,故在門上貼對聯一幅: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富人見後將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對聯下各加一字,成: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人一見,乾脆將竹子連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爲: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二、對聯簡史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纔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爲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 六 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爲“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纔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春聯之設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樑章鉅在《楹聯叢話》中引用《簪雲樓雜說》雲:"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時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於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爲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爲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爲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投筆徑去。嗣太祖復出,不見懸掛,因問故。答雲:知是御書,高懸中堂,燃香祝聖,爲獻歲之瑞。太祖大喜,賚銀三十兩,俾遷業焉。"由此可見,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對形成貼春聯的風俗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爲雅事。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清康熙六十壽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壽辰(1790年)兩次重大慶祝活動是宮廷楹聯創作的.高潮。雖然多數是"潤色洪業,鼓吹承平"之作,由於"皆出當時名公碩彥之手",且大量製作,要求嚴格,因此必然有利於楹聯結構的規範化。這一點似乎尚未被人們重視。有清一代是楹聯文學的全盛時期。南懷瑾先生早已將"清對聯"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並論,從事清代文學史研究的趙雨先生也認爲,"清代的主流文體是楹聯"(趙雨《走向對仗的漢語言文學--清對聯》,《對聯》20xx年第5號)。我們認爲,孫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和樑章鉅的《楹聯叢話》(1840年)是清代楹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楹聯已經成爲可以與詩詞曲賦駢文分庭抗禮、媲美爭妍的獨立文體。從此,文人學士以楹聯贈答,用對聯作文字遊戲,成爲一時風尚。以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等等爲形式的對聯文化已成爲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流風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

1932年清華大學入學考試,陳寅恪出題"孫行者"求對,周祖謨對以"胡適之",至今傳爲美談。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改革開放深入人心,楹聯也以新的面貌開始復興。1984年成立中國楹聯學會,1985年創辦《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87年創辦《中國楹聯報》,地方楹聯組織的發展如雨後春筍。從此形成了羣衆性的對聯創作和理論研究新風尚隨着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着貼對聯的風俗。

辦公室對聯2

上聯:國富民強頌改革

下聯:雞鳴犬吠報昇平

上聯:龍翔華夏迎新歲

下聯:氣搏雲天奮犬年

上聯:以人爲本培育棟樑之才

下聯:厚德載物成就社會和諧

上聯:辭舊歲雛鷹蒼穹展翅

下聯:迎新春桃李大地爭芳

上聯:酉踏竹葉輝煌去

下聯:戊踩梅花浪漫來

上聯:清茶淡酒不求高朋滿座

下聯:誠心淨地何懼冷落門庭

上聯:誨人不倦教書育人擎起民族希冀

下聯:讀書正酣矢志成才承擔中華崛起

上聯: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下聯: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

上聯:一枝粉筆,積澱千秋智慧

下聯:三尺講臺,寄託萬世文明

上聯:西席桃李滿桑梓

下聯:東坦龍蛇盡楷模

上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下聯: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上聯:教書育人,人心無愧於天地;

下聯:數載含辛,莘莘學子通學理。

上聯:雄雞已送歡歌去

下聯:旺狗再牽鴻運來

上聯:兢兢業業育桃李

下聯:勤勤懇懇做園丁

上聯:披星戴月一支粉筆譜春秋名揚華夏

下聯:嘔心瀝血三尺講臺鑄師魂桃李芬芳

上聯:迎新春祥雲普降滿院桃李結碩果

下聯:辭舊歲瑞雪紛飛縣中教師育英才

上聯:金雞踏雪竹韻猶存

下聯:玉犬行沙梅彩將至

上聯:尊師愛生風尚美

下聯:勤學苦練氣象新

上聯:爲人師表誨而不倦

下聯:替國樹才教必有方

上聯: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

下聯: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上聯:羊歲已添幾多喜

下聯:猴年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