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大學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及如何踐行之思考教育論文

職業1.84W

摘要:

大學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及如何踐行之思考教育論文

近些年,高等院校的發展非常快,許多院校引進了大批青年教師。這些青年教師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剛剛從學校畢業的碩士或者博士,缺乏工作經驗和社會實踐。因此,青年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意義,值得深入的思考和討論。筆者在高校的基層工作已三年有餘,從事過學生管理工作,承擔過一些課程的授課任務。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以及在知識、智慧、道德追求等方面的思考,從學生管理工作入手,談談大學青年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及如何踐行的問題。

關鍵詞:

高等教育;職業素養;踐行

一、引言

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孟子認爲,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以下三種:其一是天倫之樂;其二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其三是聚天下賢才以教之。聖人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的。可見,孔子、孟子都認爲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教書育人。教師,是快樂而且高尚的職業,然而成爲一名合格的好老師,對於每一位青年教師而言任重而道遠。

二、大學青年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

高校老師必須不斷提高個人素質、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現代教育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核心所在,教師只有把教師的職業道德內化爲一種正直的作風、高尚的品格、優秀的品質,才能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發揮出極大的熱情,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如何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有意義、更加精彩,如何在自己的授課過程中爲學生創造更大的價值,是一位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因此,瞭解學生,深深的理解學生,並且理性的感知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課堂的需求,是做好一名老師的根本,也是教師的基本素養。

三、學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實踐經驗總結

1.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

若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須懂得尊重他人。這條做人的基本原則,同樣適用於協調和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一個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關係的老師,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一個不能得到學生尊重與關心的老師,是一個不成功的老師。如何建立與學生之間良好、和諧的關係,是每一個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一個重大問題。筆者認爲,一個尊重學生,並且關心學生的老師,同樣會得到學生的尊重與關心。然而,客觀地講,如果一個老師、沒有作到自己的本分,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沒有關心和愛護學生,沒有關注學生的成長,沒有用真誠的心去愛和尊重學生,就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與支持,就不是一位好老師。

2.重視班集體建設,培養班集體凝聚力。

學生進入大學,班集體就是學生的基本組織,也是學生的大家庭。一個學生是否能度過有意義的四年大學生活,是否能擁有一個精彩的、值得回憶的大學生活,與這個學生是否有一個團結的、有凝聚力的班集體有密切的關係。而一個班集體,是由班幹部組織和管理的,因此選好一個班集體的班幹部是管理好、組織好一個優秀班集體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如何組建一支品德高尚,公平、公正,且有奉獻精神的領導班子,是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思考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問題。另外積極思考並與學生溝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是培養班級凝聚力,增進學生間、師生間友誼的良好途徑。

3.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高校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在於爲社會培養品德高尚、專業素質過硬的有用人才。然而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對國情的認識和社會經驗較學生而言要豐富得多。因此,在大學生一入學就應該爲學生灌輸以下幾點意識。

首先是危機意識,大學生一入學就應該意識到,如果在大學期間,不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等到畢業時專業不過硬,綜合素質不夠強,就很難找到自己創造價值的位置;

第二是職業規劃與人生的定位問題。很多人在人的一生中後悔,嘆息運氣不好,就是由於對自己的職業沒有科學的規劃,對自己的生活定位不明確。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多元的共同體,而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個體,正所謂一葉一菩提,一沙一世界。個體如何在共同體中找到位置,個體如何根據自身的優勢結合共同體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每個學生時時刻刻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搞不透,那麼學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很容易走彎路,或者碰壁;

第三是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樹立健康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思想風貌。老師如果能夠儘早地培養學生形成以上三方面的意識形態,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會克勤克儉,積極向上,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李春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南懷瑾.論語別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