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關於心理學心得集錦15篇

心理學1.62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心理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心理學心得集錦15篇

關於心理學心得1

伴隨我們每個人生命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東西有許許多多,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的層面的,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而我認爲,最基本的、也是最長久的恐怕要數信任二字了。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信任二字顯得尤爲重要。有了信任,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社會就會更加安寧和諧!信任,從精神層面上來說,應當成爲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1]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而第一項基本內容就是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可見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人與人之間始終存在着信任的危機,很大原因是人們羣體心理的影響,[2]心理學家黎朋認爲,羣體是一種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羣組合;而麥獨孤則強調羣體心理“只是粗俗的情緒和粗糙的情感”1,因而易受他人操縱,缺乏自我意識。難怪現在報紙連篇累牘地呼籲要建立誠信社會。是高樓的林立還是鋼筋混凝土的副作用?是思想的蛻變還是金錢至上?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的倒退?

信任是什麼?信任,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力與水平、誠信與忠誠的認知;信任,也是一種自信,是對人鑑別能力的肯定;信任,更一種責任的`委託或託付。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更是學習工作的原動力所在!

古往今來,一個人得到信任,就會充滿信心,從而激發內在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就會充滿陽光、活得精彩;反之,缺乏了應有的信任就會讓人陷入迷茫無助、就會在十字路中徘徊、就會走向平淡,甚至會走向對立面,造成矛盾和痛苦。

無論在父母和子女,還是朋友或是戀人之間,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信任與毀壞信任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總是被“懷疑”所困擾,那麼你應該努力去建立信任。有以下幾點:

說到做到:建立信任最基礎的一步就是:你說過的就一定要做到。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你是沒有去做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都可能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日積月累,那麼信任的基礎就崩潰了。

不要說謊:聽起來容易?不一定。想想你爲了朋友,愛人,甚至是父母而說的一些善意的謊言。有時候如果你講真話,雖然真相可能並不令人愉快,你也會因此得到更多的信任,人們也會欣賞你的坦誠。

主動提供信息:當一些問題很模糊時,主動把信息講給對方,證明自己沒有

什麼隱瞞。

打破信任的例子:“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

建立信任的例子: “你和律師的會面進展如何?” “進展不錯。每天有很大的壓力,處理着所有的文件,但是我們雙方簽署了協議,他說明天就會寄出。” 你說的沒有什麼兩樣—和律師的進展不錯—但是通過主動提供一些信息,你可以證明自己沒有什麼隱瞞。

不要遺漏重要的細節:不要遺漏細節的原因是,你很難與遺漏的一系列事情保持一致。人們會開始注意到你所說的話中的矛盾,並且會認爲你是個說謊者—即使你只是遺漏了一點點。

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你沒必要強迫自己放棄最切身的感受和隱私,只爲贏得別人的信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但是贏得信任的關鍵是把握好隱私和祕密的界限。現代生活中人們之間缺少溝通,“如果你有祕密,就讓大家知道”就是要主動與人溝通。[3]社會心理學家紐卡姆(T. N. Newcomb)指出,除了心理驅力、不平衡或趨向平衡的壓力之外,信息對個體態度的改變也起着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他強調了溝通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基本命題是:當兩個個體彼此主動感知並對第三者建立某種關係時,就會產生對第三者指向的趨同意向,並且假設,這種趨同意向會隨着人際溝通的發展而加強。因此,如果兩個人或羣體成員對某一客體的指向產生差別,就會引起個體的不協調感,進而導致溝通頻率的變化。所以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不要掩飾真相:“不要說謊”也可以引申爲“不掩飾真相”。有時候爲了維護自尊,將事實換一種說法,變成更加好聽的說辭,這好像看起來沒有什麼害處。 例如,一個人不承認他自己破產了,而是對別人說他的信用卡丟失了。信用卡的丟失可能沒什麼害處,但是一旦真相暴露,或是對方覺察到你說的是謊言,就會破壞信任。說出真相,不要介意代價。

保守別人的祕密:不要說別人的閒話,撥弄是非。不要泄露別人的祕密。如果你確實撒謊了,就要承認,有時候說謊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是儘早的承認你的謊言,解釋你的動機。如果你被逮住了,要承認,否則就成了另一個謊言了。 當然信任是有底線的,信任也是有度的。信任是基於誠信的基礎,信任是基於對對方瞭解的現實,信任是相互的作用。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在相互間在彼此深入瞭解的基礎上內心感應!長久的相互誠心交往是相互信任的基礎! 但願人與人之間多些真誠,少些欺詐;多些信任,少些猜忌吧!

關於心理學心得2

在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更成了教育工作者爲追求教學更高境界而實現對於受教育者實施的更完整的教學體系,情感教育是知情交融的雙邊活動,從情感的維度分析與研究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現象與規律,爲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提供了較強指導的一門新型的學科。情感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開闢了情感教學的嶄新領域,充分發揮情感在教書育人中的教育價值更完整的體現,豐富與發展了教育學的理論。

爲了使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實現師生的情感交融,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教師依據《教與學的心理學》的理論對課堂教學進行探索與研究,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手段達到新的境界,從而形成師生共同發展的廣闊遠景。

新課改特別關注了教學方式的優化問題,我校教師也在教學中努力學習並實踐着新課程理念,但不可否認,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幾種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準確,教學出現較多的“擺花架子”現象,一味追求從表面上看來“富有新意’的不求實效的教學形式,未能將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落到實處;二是教師已經意識到要實施自主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究竟怎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還很不清楚,缺乏自覺的研究意識。三是在教學中往往過於追求認知因素,而忽視了情感因素。學生厭學情緒滋生,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更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師對情感教育的缺失和缺乏,使得教學方法、教育目標、教育手段都呈現出簡單化傾向,這種簡單遠遠不能適應豐富的學生個體,所以教與學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種不和諧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最終非但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反而進行了無效的學習。

我校國中部學生外來務工子女較多。他們有的長期留守老家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到上中學年齡才和父母一起居住;有的父母分離,他們和父母缺少溝通,父母也不瞭解自己的孩子,而生活的壓力又使父母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這些孩子缺少家庭關愛,缺少歸屬感,所以生活態度相對消極,情感上比較敏感和脆弱,不能夠積極面對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壓力,導致文化知識與本地學生有較大差異。同時,這些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底,對子女的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也沒有爲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待學生犯的錯誤往往選擇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前景,缺乏客觀科學的態度,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主動和競爭意識。要實現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這一部分學生是必須面對的重點人羣。

因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如何指導教師充分運用情感教育組織合理、自主、科學的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情優教,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就成爲我校繼續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切入點和現實需要。

系統化的指導思想,由於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和情感現象的豐富性,應從多角度構建教學原則,形成原則體系,以全面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生本化的指導思想,在以學生爲本的思想指導下,從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來構建教學原則,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構建了樂情原則、冶情原則、融情原則。樂情原則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背景問題出發,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樂情學習狀態,以充分發揮情感對學生學習的各方面的促進。冶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目標出發,強調的是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也應獲得情感上的陶冶。融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環境出發,強調的是爲學生學習創設融洽的師生情感關係,以營造學生學習成長的心理氛圍,從根本上優化教學效果。

關於心理學心得3

不做無謂的擔憂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一些棘手的事情稱爲“頭痛問題”。這是因爲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很容易引起憂慮、煩躁、緊張等消極情緒。處於這種情緒狀態時,人們總是眉頭緊鎖,頭頸部的肌肉也被拉緊,呈現收縮狀態,甚至引起痙攣。由於肌肉對疼痛極其敏感,於是便引起頭痛。如果情緒一直低落,頭頸肌肉經常處於高度收縮狀態,久了,頭痛就會反覆發作。醫學上把這種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頭痛,稱爲情緒性頭痛或緊張性頭痛。

一位推銷員問:“實行業務承包之後,需要做的事情日益增多,再加上市場激烈,行情變化太快,要完成承包任務只有到處跑,到處說好話,到處找機會,有時甚至忘記吃飯、睡覺,一個星期下來,覺得緊張不安,精疲力竭,頭痛得要命,幾乎就要崩潰了,我該怎麼辦呢?”我們從學角度分析這一現象,緊張、不安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短、任務重,引起緊張;第二是的易感性,將緊張程度誇大;第三是生理基礎不實,例如營養不足等。這位推銷員所說的時常忘記吃飯睡覺,既是緊張的結果,又是它的原因。也就是說,不吃飯讓他難以完成緊張的工作任務,並且將不甚緊張的事情也體驗爲緊張。從這個角度看,吃好飯對於消除緊張具有重要意義。它使人營養供應充足,體力充沛,同時也讓人覺得精力十足,充滿,知道自己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從而減少緊張。所以,不論工作多忙,都應該按規定吃飯。實在不想吃,也應該逼迫自己去吃,或者買些吃的東西,讓自己有充足的體能和充沛的精力,這樣可能就不會頭疼了。

根據一項不完全統計顯示,因緊張而引發的頭痛現象,約佔所有頭痛患者的90%左右。對於這種由情緒失調而導致的頭痛,中醫學把它歸入內傷頭痛的範圍,因爲它與傷風感冒,以及其他傳染疾病所引發的頭痛截然不同。情緒性頭痛說發就發,說停就停,像風一樣地反覆無常,變化很快,因此稱爲頭風痛。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七情不調是引起頭風痛的重要原因,例如曹操的頭風痛就是由過度不安的情緒引起的。《三國演義》描寫道:曹操自從埋葬關公以後,每夜合眼便看見關公,使他驚恐不安。爲了求得安寧,曹操決定重新建造新的宮殿,誰知當他用佩劍去砍一株長了近百年的老梨樹時,怪事發生了——他一劍劈下去,鮮血四濺。曹操大驚,當晚睡臥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會兒瞌睡,忽然看見那個“梨樹神”穿着破舊的.衣服,舉起寶劍向他砍來,曹操嚇得大叫一聲,驚醒之後,馬上感到“頭腦疼痛難忍”,從此以後頭痛便經常發作,令曹操十分痛苦。後來曹操又遇到幾次驚駭,病勢更重,終於死亡。這個故事雖然帶有誇張的色彩,但卻說明了一個醫學道理:強烈緊張的情緒容易引起劇烈的頭痛。

怎樣才能消除這種緊張情緒呢?我們還是通過下面兩個案例分析,對症下藥吧。

一位科研人員十分痛苦地說:“爲了儘早完成科研項目,我幾乎犧牲了所有的休息,甚至一整天都不吃飯、不睡覺,全身肌肉也像戰場上的士兵一樣,緊張得無法形容,經常無法控制地顫抖,就像一張繃緊了弦的弓。在這種條件下,怎樣才能消除或緩解緊張情緒呢?”

要消除這種情況,方法之一是保持身體和肌肉的放鬆。要知道人的情緒與身體是密切相關的,情緒緊張往往會引發其他生理上的反應,尤其是內分泌系統的活動,更容易引起肌肉和其他生理器官的緊張,因此放鬆肌肉和身體,可以有效地緩衝情緒緊張。當你感到勞累,身體變得僵硬,拳頭不自然地緊握起來時,應該靜下心來坐在沙發上養養神,或者做一做放鬆操,也可以泡會兒熱水澡,這樣你會感到全身放鬆、肌肉舒展,情緒也會隨之舒暢起來。

有的人在面試時總感到緊張,手腳僵硬,不知該放在哪裏,也不知道該怎樣做。學告訴我們,人的四肢和手腳都是緩和緊張的身體部位,如果讓它們僵滯不動,就失去了這種功能,要緩和緊張,就要讓它們適量地活動。你可能曾注意到,有的老師常常不知不覺地拿根粉筆往講桌上敲;有的年輕人在談話時,常常用手撥弄自己的髮梢;有的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之前甚至會一個勁地往牆角踢球,這些動作,都是爲了緩解內心的緊張。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在應聘面試過程中,就可以在手裏拿個小東西,比如證件、筆記本等,時不時擺弄幾下,這比僵化不動的效果好得多。

關於心理學心得4

消費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爲規律。它的目的是研究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在日常購買行爲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個性心理特徵。在學習了消費心理學這門課程,瞭解了關於消費心理的專業知識以後,我的消費行爲有了專業的指導,獲益匪淺。

消費心理是指人作爲消費者時的所思所想。消費行爲是指從市場流通角度觀察的,人作爲消費者時對於商品或服務的消費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務從市場上轉移到消費者手裏的活動。任何一種消費活動,都是既包含了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又包含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爲。準確把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是準確理解消費行爲的前提。

公衆的主要消費心理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 從衆心理

二、 求美心理

三、 同步心理

四、 求名心理

五、 求異心理

六、 好奇心理

七、 偏好心理

八、 便利心理

九、 選價心理

研究消費心理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消費觀,使自己的消費行爲更加合理,更加理智。 青年人的消費心理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 追求時尚和新穎

二、 表觀自我和體現個性

三、 容易衝動,注重情感

商家往往會利用青年人的這些消費心理特徵,誘導消費者消費。拿我自己舉例,在沒有學習這門課程以前,每次在淘寶上或者在商場裏看到有一些時尚新穎,獨特個性,

非常吸引眼球的東西總會忍不住得駐足關注,即使我暫時並不需要這種產品,但我仍會產生消費的衝動。還有,有的時候我明知不合理還要進行消費。比如,情人節的時候,明知道這一天的玫瑰花是平時的幾倍的價格,但我仍然會買;跟女朋友逛街的時候,如果她看上了什麼喜歡的東西,即使沒有必要,我也會盡量買下來。我的房間裏現在還放着很多以前一時衝動買來而至今都沒有用到的東西。

男性的消費心理特徵:

一、 動機形成迅速、果斷,具有較強的自信性

二、 購買動機具有被動性

三、 購買動機感情色彩比較淡薄

作爲一名男性,我的消費有時具有很明顯的性別色彩。比如,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往往對於商品的細節關注不夠,也不願與商家對於價格有過多的糾纏,往往看中以後很快就會決定買下來。還有,有的時候,即使我的經濟比較緊張,但是有哥們找我出去喝酒,我仍然會去,因爲我覺得兄弟情誼很重要,不好拂了兄弟面子。這些都是在學習這門課之前我的消費行爲中不合理的地方。

商家爲了讓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爲,往往會採用一些策略吸引消費者,比如各種定價策略:

一、 零頭定價策略

二、 撇脂定價策略

三、 分級定價策略

商家的這些定價策略,往往能夠對我們的消費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一、 量入爲出,適度消費

二、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三、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四、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學習了這門課以後,我的消費觀有了很大的糾正,我的消費變得更加合理,更加理性。比如,之前上映的泰坦尼克號3D,不管是互聯網上還是校園裏,都是大家熱談的話題,感覺如果不去看的話就是跟不上潮流,於是產生了想要去電影院觀看的想法,這便是從衆消費心理。然而,當時我正好在學習這門課,我知道我們要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於是我在反覆考慮,並且聽說了大量的反饋信息以後,決定放棄觀影的計劃。後來聽他們去看過泰坦尼克號3D的人說,這部3D版本的與15年前上映的版本沒有多大卻別,只是進行了一些3D效果的處理,而且做的`還不是很好。我很慶幸我當時沒有一時衝動,盲從跟風消費。之前的互聯網輿論只是商家爲了宣傳影片吸引票房所進行的宣傳策略,目的就是造成一種看該片的社會流行風氣,誘導消費者去觀看影片。

再有,我在網站上看到了我們學校旁邊一家咖啡館的團購券,非常便宜,優惠額度非常大,讓我產生了想要消費的衝動。然而我想到了我們要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消費觀,並且要量入爲出,適度消費,當時我的經濟並不寬裕,而且我也沒找到合適的陪我去的人選,所以我就剋制住了自己的消費衝動,沒有進行團購。

消費心理學這門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到我在這門課上學到的知識,可以說,只要產生消費,就有消費心理學應用的地方。學習了這門課程以後,我的消費觀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瞭解了商家利用消費者心理進行吸引消費的一些手段,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爲,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簡而言之,這門課程讓我獲益匪淺。

關於心理學心得5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聯合國衛生組織指出:21世紀困擾人類的不是環境問題,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來自於人類心理的問題。諸如情結的煩悶,學業與工作的壓力,孩子厭學,感情困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憂鬱,失眠,焦慮或者其它現代文明病。這一組數據,不僅讓人咋舌,更讓人不得不證實當今的社會問題。可以說,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歸於平靜,如何放鬆自己,關注心理健康,已成爲21世紀重要的社會的新課題。

一、學習心理學的動機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加速運行,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來人們在傳統落後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形成的思維定式。當突然直面一個激烈競爭,快速變化的市場經濟新模式,我們會深刻的感受到多年來積累的知識,能力,經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一夜之間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習工作,生產關係的矛盾,衝突,經常困擾着人們健康的心靈,嚴重影響其學業和事業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師的連線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與此感受到了與衆不同的教學氛圍,很受鼓舞。說心裏話,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對此學科的理解幾乎是片面的,瑣碎的。但,當我從參加第一堂心理學開始,對心理學就漸漸地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對此學科的濃厚的興趣。通過徐清照老師的講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個人的身上,也蘊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們去喚醒他。”

二、心理學中的“人格”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穩定性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氣質,性格,興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諮詢師應當具備的人格條件又包含哪些內容呢?

1.心理相對健康

心理諮詢師是通過自己的行爲來引導來訪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於他的'來訪者。雖然心理諮詢師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會像其他人一樣希望得到愛,希望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須有能力在諮詢關係以外求得這些慾望的滿足,以保證有效地完成心理諮詢師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不致引起角色緊張。心理諮詢師也會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數來訪者,在相同的社會環境裏,遇到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心理矛盾和衝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諮詢關係以外來解決他的心理矛盾和衝突,不至於因爲個人的問題干擾諮詢工作。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一個愉快的,熱愛生活的,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要得到來訪者的信任,諮詢師自己必須願意不斷成長,並且在生活中不懈奮鬥。那些情緒不穩定,經常處於心理衝突狀態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難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2.樂於助人

只有樂於助人的人才能在諮詢關係中給來訪者以溫暖,才能創造一個安全,融洽的氣氛,接受來訪者各種正性和負性的情緒,從而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樂於助人”說起來容易,但並非任何人時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關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缺乏熱情的人,也是難以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

3.責任心強

心理諮詢師既要耐性傾聽來訪者的敘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來訪者感到自己被關注,也要能誠懇坦率地和來訪者談心,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願意暴露內心的痛楚和祕密。工作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負責任在諮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這些人格條件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和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相對穩定的心理特點,不是光靠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獲得的。因此,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應先檢驗自己的人格條件。

三、完善的知識機構

做好心理諮詢工作要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心理諮詢不是僅僅依靠良好願望,滿腔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安慰,勸說那些處於困境的來訪者或鼓勵心理病人跟疾病鬥爭。有時,廉價的安慰反而會引起來訪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科學工作,要用科學的諮詢知識和技巧來幫助來訪者,使他們認識困擾着他們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棄適應不良的行爲,使心理成熟起來。

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才能理解來訪者的困難是怎樣形成的,矛盾和衝突的根源何在,他們心理症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用什麼防禦手段來對付內心衝突等一系列問題,然後才談得上有針對性地協助來訪者分析問題,並引導其走出困境,促進人格成長。

四、熟練的諮詢技巧

心理諮詢的理論知識和技巧是可以學到的。除了從書本上學習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向來訪者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上面所說的職業道德,人格條件,知識條件和技巧條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鈉所說: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應當是個人品質,學術知識和助人技巧的結合。

五、粗淺

首先選擇心理學,就是爲了想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達到更加好的狀態。

第二就是學會了換位思考,在寫心理學論文的時候,瞭解了許多關於治療的方法,然而,對我影響最大,最有啓發的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適時地應用,更加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那麼個人就可以更加平靜客觀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學會了寬容。

關於心理學心得6

消除抑鬱的14種方法

美國學者卡托爾認爲,不同的人會進入不同的抑鬱狀態,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項辦法,抑鬱的症狀便會很快消失,這十四項辦法包括:

一、必須遵守生活秩序。與人約會要準時到達,飲食休閒要按部就班,從穩定規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觀。自己身體要保持清潔衛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乾淨。

三、即使在抑鬱狀態下,也決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四、不得強壓怒氣,對人對事要寬宏大度。

五、主動吸收新知識,“活到老學到老”。

六、建立挑戰意識,學會主動接受矛盾,並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採取合乎情理的行動;即使你煩悶,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對待他人的要因人而異。具有抑鬱的人,顯得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應儘快糾正。

九、拓寬自己的情趣範圍。

十、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比較。如果你時常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作比較,表示你已經有了潛在的抑鬱,應儘快克服。

十一、最好將日常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

十二、不要掩飾自己的。

十三、必須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要積極地開闢新的生活園地,使生活更。

十四、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

關於心理學心得7

如何才能改變不良的習慣?

改變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個步驟,明確你到底要改變哪個習慣。

比如說你希望克服拖延的習慣,你希望戒菸,你希望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不管你的習慣是什麼,一定都有方法可以改變。

改變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明確你要改變的,你最好拿出紙筆把它寫下來:我每天要運動30分鐘,或我要成爲一個不抽菸的人……先把它寫下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二個步驟,改變要靠意願。

你必須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變的意願,也就是不是"想要"改變,而是"一定要"改變。我時常問一些想要減肥的人:"你們在座有想要減肥的,請舉手!"我看一下,當然就有很多人舉後,有些人身材已經很瘦還要減肥,也不知道他到底舉手要幹什麼。"你們想減肥想了多久了?"他們說好多年了,我說到底多少年?他們說有20年了,我說了沒有?他們說當然沒有。我說因爲你們只有"想要"減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說任何習慣都可以改變,可是你必須先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而且是現在就要改變。同時你必須,現在一定要改變,而不需要十幾次。

第三個步驟,打斷自己的'慣性。

比如說想要減肥的,建議下次你去餐廳的時候,就拿大堆的食物,當你要吃的時候,你就大聲地喊說:"我是一頭豬。"在餐廳裏大聲吼,很多人就會看到你,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你有這樣的經驗,你可能會嚇一跳,自己會覺得很丟臉,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的時候,就會想到此次慘痛的經驗,這樣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爲舉止。或是每當自己有負面情緒和時候,告訴自己"停止",這樣一句話,你就會立刻振作起來。

很多習慣之所以沒有辦法改變,是因爲慣性沒有被打斷。當你在抽菸的時候,你可能把煙反過來抽,一下燙到嘴巴,說:"啊!好燙。"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全部吐出來還要繼續喝,滿臉都沾到這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太噁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習慣沒改掉,因爲慣性沒有被打斷。

第四個步驟,必須要輸入新的慣性或是新的習慣。

舉例,當你想要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時候,你覺得有益於身體,那你是想打斷以往肉食過多慣性;可是你辦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圓之類的餐館,這時你可能會習慣地說: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遠,就近吃了吧!

你必須找一個好的彌補方案,所以你必須打聽到一個固定的餐館,它可以提供你要的食物,你每天去那個地方要求他改變菜色,這樣就等於有另外一個新的解決方法,你纔可以形成素食的新習慣

關於心理學心得8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之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爲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粗糙,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源於生活同時又指導生活。

對於我們打學生而言,心理學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心理素質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前途。

我認爲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第一: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人格塑造

第二:學會了自我分析

第三:調整了對“挫折”的認識

第四: 善於運用各種“資源” ,做好心理疏導

還有一些認識:

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爲自己鋪路。

通過學習心理學,使我認識到在現今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的時期,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劇加快的環境下,我們更應盡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適應於社會的環境與發展。通過學習,使我瞭解到人的心理活動基本現象,懂得了怎麼去調節去把控自我,並同時也使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更注重於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和怎麼樣去幫助開導他人。我覺得自己學習心理學後做任何事情比別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對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了,對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產生衝動的行爲。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調節自己的情緒、心態,也可以幫助別人。願意耐心傾聽別人訴說煩惱和痛苦,是對朋友最大的幫助,讓他們可以渲泄出來,是給他們心靈以最大的安慰

談談對心理學學習的收穫

心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和很多人一樣,覺得心理學可以解決一切關於人的精神問題,學了心理學之後可以窺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釋一切難以解釋的現象。但是,我我一直認爲,心理學是一門很神祕的、很特別的學科,對它充滿了敬畏的心情。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從專業的角度,對心理學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認識到心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爲的科學;它不僅研究人類,也研究其他的動物,它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如犯罪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牀心理學等等。而現在,心理學也正成爲大衆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沒有學過心理學,就不能算受過完整的教育。”心理學,首先是一種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和行爲的一般規律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它不能爲每個人開出現成的“藥方”;心理學家不是牧師,更不是神仙,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甚至改變自我,卻不能提人們做任何選擇。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的學問,更是一門教人心理健康心靈愉悅的學問,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收穫到的更是一種心理態度與心理境界。心理學,讓我懂得了如何去認清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很多心理都是很正常的,

瞭解了思想、動機、學習、認知、記憶、思維、情緒、壓力與適應、創造力是什麼,怎麼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學習,來理性的解決我們的煩惱和壓力。

進了心理學的大門,讓我豁然開朗。儘管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帶給我們的東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需要靠我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時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也有人因爲自己沒什麼優點和特長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鬱鬱寡歡,自暴自棄,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心理學讓我們更全面地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存在什麼公平與不公平,也不存在誰強誰弱。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或快樂、或悲傷。我們不應該抱着自暴自棄、自卑的態度去生活,我們應該正確的評價自我看,接受自我,分析自我,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樂觀地去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不適應與不協調。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一個人只有同時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纔是一個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社會下,顯得尤爲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爲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於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着重要意義,同時對於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爲外在行爲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心理學之後,會逐步瞭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裏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爲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後,才學着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去考慮問題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總之,這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如果非要問我的最大收穫的話,就是讓我更客觀的瞭解我們自己,瞭解我們的世界。

關於心理學心得9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每名幹部最少要讀一本書的要求,我首先學習了《領導心理學》。本書主要就領導者的認知心裏、性格心理、氣質心理對領導者的心理素質做了一班闡述,結合領導者主要活動既決策活動、用人活動和溝通活動來對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進行既照顧全面又突出重點的闡述。成功領導者的心理素質章節是對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的一般性介紹,目的在於向廣大領導者從總體上闡述,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認知心理與領導活動、情感心理與領導活動、個性心理與領導活動章節是從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出發系統闡述領導者的認知心理、情感心理、和個性心理在領導活動中的表現和應用,從便於操作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心理如何作用於領導活動進行了闡述,並把這作爲重中之重。領導者的決策心理、領導者的溝通心理、領導者的用人心理章節是從領導者主要從事活動的角度出發來系統闡述領導者心裏在領導決策、用人和溝通中的應用。

領導羣體心理的構建、心理方法在領導活動中的應用、領導者不良心理的調適章節分別介紹了領導羣體心理的構建、幾種心理學方法的運用和領導者幾種常見不良心理的調適三個方面的內容。領導心理是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在實現決策目標過程中心理活動的統稱,是領導主體的動機、能力、情感、情緒、意志、性格等等心理要素的有機統一。領導心理是在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領導行爲中產生的。領導活動多樣性、領導客體複雜性、領導環境的多變性,要求領導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領導心理學有着極其豐富的內涵和極其寬泛的外延。總的來說領導心理學是研究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的有關心理行爲和心理機制運行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組織中處於一定領導地位的領導者的心理活動。而領導者是處理人類社會中最爲複雜的活動的勞動者。它的主要活動是做決策、用人、和溝通的三件大事,他們的心理活動變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顯然是極爲複雜的。

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當今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特別快,領導者如果不積極學習,就會被時代遠遠的甩在後面。追求知識是領導者應該樹立的新觀念。知識經濟時代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素質一是較高的理論修養;二是廣博的知識儲備;三是良好的做人品質。現代領導者應該牢固樹立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終身學習的觀念。領導者只有不段的學習新東西,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這樣才能更好的的駕馭新時代的組織。良好的觀察力是領導者發現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條件。在領導活動中正確地識別、選拔和使用人才是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領導者必須善於觀察人。不僅僅是觀察別人,同時也包括觀察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離不開自我觀察。良好的自我觀察力能夠是你及時的發現並抓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以便在工作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在不斷的自我調節中完善自己。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就要學習有關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想取得成功的領導者學習,同時要注意時時刻刻鍛鍊自己的觀察力。另外還要注意到,幹部們也在時時刻刻觀察自己。"以人爲本,感情留人"。就是要跳出狹隘管理的侷限,把管理對象真正當作人來看待,在領導過程中要傾注心血、傾注感情,在領導實踐中,既關注工作也要關注人,尊重組織成員的個性,瞭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狀態,關心他們的個人生活和健康,實現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和諧統一,做到個人和組織一起成長。真正實現"以人爲本",在手段上就離不開"感情留人"。既應該把對組織成員的感情傾注在每一個管理環節當中,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使大家能夠心情舒暢地工作。只有有了感情這個重要的基礎,一個組織才能始終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聯繫和合作,才能把人心凝聚起來,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儘管感情是雙向的,建設組織內部的情感基礎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但組織的領導者應該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領導者就是要毫不動搖的確立"感情留人"意識,在工作中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成員,不搞厚此薄彼,不搞親親疏疏,要傾注心血,熱情待人,平等待人,善意待人,真正把一個組織建設成爲溫暖的"大家庭"。

關於心理學心得10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爲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說,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爲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爲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爲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爲家長的培養,作爲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爲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說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爲老師也罷、作爲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爲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關於心理學心得11

青年成才十大心理障礙

在日趨激烈的今天,青年人積極向上,成才。認清自己,調整,排除障礙,才能最終立於不敗之地。從心理學角度,現在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年輕人,大致有以下10種類型:

1、型:沉浸在王國裏,眼高手低,不願腳踏實地地幹平凡的工作。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沒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實際。

2、自卑型:自以爲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總覺自己是一個局外人,鬱鬱寡歡,自暴自棄。

3、閉鎖型:有些青年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與別人不同,又不易爲別人所理解,因而他們傾向於把自我體驗封閉在內心,而不願向他人表白。

4、失意型:失意,是當人的期望不能實現,某種需要得不到時所感到沮喪的心理體驗。它使有些人會產生不正常的自我評價和期望,將導致個人社會適應的`失調。

5、嫉妒型:這不但有礙於別人,而且害己,對是極爲有害的。

6、惟分型:考試流於重本本、條文的弊端,牢牢地打下“分數第一”的心理基礎。在這種惟分心理支配下,人們只得爲“分”而奮力拼搏。

7、怯懦型:這種心理的人過於謹慎,小心翼翼,常多慮,猶豫不決,稍有就退縮,不想有所作爲。有這種心理的人一般都氣質脆弱,無所謂創新,成才。

8、情緒型:青年情緒的變化帶有兩極性,容易動情、喜悅、激動和振奮。同時,也容易悲觀、消沉、憂愁和苦悶。對於青年的這種正常心理活動,重要的是在行爲過程中加以正確引導,以減少不良影響。

9、習慣型:習慣的形成,一是自身養成的,一是傳統影響的。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節奏緩慢,求穩怕亂,安於現狀等保守的心理習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妨礙人才的不良習慣。

10、厭倦型:一旦遇到波折、困難或不順心的事,都要抱怨他人,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牢騷滿腹,對生活失去興趣,對的東西失去追求。這種厭倦心理磨損人的志氣,是成才的一個致命傷。

關於心理學心得12

怎樣克服失望情緒

失望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有人能較快地克服失望情緒,有人卻長期爲失望情緒所羈絆。

怎樣克服失望情緒?

1、堅信愛迪生的:“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對我一樣有”。失敗是一種“強刺激”,對有志者來說,往往會產生增力性反應。失敗並不總是壞事,也沒有什麼可怕的。面臨失敗,不能失望,而是要找出問題癥結,尋求進取之策,不達目標不罷休。

2、腳踏實地地追求目標。如果我們對外語一竅不通,卻期望很快當上外文小說翻譯家,豈不自尋失望?有些人平時學習成績平平,卻想進重點深造,結果難免失望。事情的發展結果同你原先的期望不符合,期望越是過高,失望越是沉重。我們應該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當的目標。有時候,目標雖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但由於客觀條件的影響,也會招致失望情緒,這時更應注意調整期待值,減少失望情緒。比如評職稱,或許你的實際能力已經達到某個職稱,但由於某項職稱的人數比例有限,你沒有評上。這時要調整內心期望值,使之與現實相符,這樣便能很快克服失望情緒。

3、期望應該具有靈活性。不要把期望凝固化。生活中,期望不只是一個點,而應該是一條線、一個面。這樣的好處是:一旦遇到難遂人願的`情況,我們就有思想準備原來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標。當然,這不等於“見異思遷”。比如你去劇場聽音樂會,你原先以爲自己喜愛的歌唱家會參加演出,不料他(她)因病不能演出,你當時會感到失望。如果你這時將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唱家時,你就會拋棄失望情緒,逐漸沉浸在藝術美的境地中,內心充滿着歡悅。

4、期望應該具有連續性。有些人的失望,是由於把期望割裂了,以致“畢其功於一役”。當“一役”難以如願時,就深感失望。世界上固然有一帆風順的“幸運兒”,而更多的卻是“命途多舛”、歷盡艱辛的者,愛迪生髮明燈泡先後試製了一萬多次,無疑,其間至少也失敗了萬把次。倘若愛迪生不把自己發明燈泡這個期望,看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要說一萬次失敗,就是一百次失敗也足以使他望而生畏,知難而退了。要提高克服失望情緒的能力,就要增強自己承受的耐力。

關於心理學心得13

第一,人在生活中犯的大多數錯誤都是一樣的。

年輕時多犯錯誤,長大後少犯錯誤。當然,這是基於我們及時而成功的干預。用這種信念教育孩子,至少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長是有好處的。因爲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犯錯的時候,也是很懊悔的。如果在這個時候,給他一個理解,告訴他正確的方式,他很容易接受並改正;相反,如果他以不耐煩的方式批評、指責或抱怨,他會更加氣餒,甚至叛逆,得不償失。因此,我們應該樂觀地看待孩子的錯誤:他們在學習和成長。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往往事半功倍。

而且這也給了很多人“我家孩子小時候很省心”的想法。父母敲響警鐘:年輕時煩惱,長大後煩惱!另外,很多事實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有的孩子小時候“不需要”大人陪伴和交流,玩的'很好,但是放學後發現無法和同學老師交流;有些孩子小時候很聽話,但長大後就不聽話了,反而父母要聽話。

這讓我想起一個小細節:小時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而是說:“你一定要懂事!”是的,懂事的孩子是獨立的,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有這樣的孩子才能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抓住關鍵期。

我們的老師和家長經常爲孩子擔心:爲什麼這個字總是寫反了?爲什麼不能一直坐着不動?爲什麼不能把想說的表達清楚?你爲什麼這麼努力學習英語?看來這些都是孩子的錯。其實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孩子有時候分不清方向,寫出來的字位置顛倒等等。是因爲物體通過眼睛出現在視網膜上,在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大腦的過程中,由於信息干擾、自衰減等因素,大腦呈現的圖像是錯誤的。或者大腦正確處理,但傳出神經作用於效應器時發生反轉。這些問題經過訓練,反射弧的各個環節都協調好了,問題就不會發生了。所以單純指責孩子不努力,會適得其反。學習一門語言也是如此,這是有關鍵期的。比如二語習得的關鍵期在三歲之前,3-8歲是孩子學習閱讀的關鍵期。作爲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是我們的責任,即使我們把握了關鍵期,進行了適當的訓練和引導。

這時我回想起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應該給孩子適度的自主權,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應該有選擇權。所以,當你覺得他們“不講理”的時候,告訴他們,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正確的做事方式,有好的結果,一個是錯誤的方式,結果會受到懲罰。連孩子都知道怎麼選擇。當然,這需要我們信守承諾,不做空頭承諾。可以算是給孩子樹立了誠實的榜樣。

另外,我能想到的是,在培養孩子能力的關鍵時期,要適度放棄,給予信任和尊重。比如孩子小的時候,願意幫父母幹活,端碗,擦桌子,掃地。有時,他們甚至假裝是“大力士”,幫你搬桌椅,提着沉重的菜籃,或者拿着剪刀和菜刀幫你縫紉和做飯.這個時候,你是怎麼做到的?如果你是在鼓勵他,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他,那麼恭喜你,你尊重孩子!但是如果他們這個時候把事情搞砸了呢?你會怎麼處理?如果你先安慰他,表現出你的理解和體諒,引導他再去做,那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家長!恭喜你培養了孩子的信心和能力,你會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小幫手!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在學校幫助老師多幹活多跑腿,也要求老師讓孩子在學校多幹活。

總之,孩子直到14-15歲纔會讓我們覺得“懂事”。因爲那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完成,已經接近成人大腦了。所以他們有一定的調控能力,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自己做決定,會讓你覺得他們突然長大了。但在此之前,要充分了解他們,堅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和幫助他們。現在辛苦忙,爲了以後不再辛苦!

關於心理學心得14

如何改變對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過身上五種器官的蒐集資料來認識周遭的環境,不過每個人都會偏重其中某一種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稱之感元。譬如說有的人比較受他眼睛所見的影響,亦即視覺器官的功能居於這個人對外界認識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則較偏重使用聽覺器官或觸覺器官。

每個感元下又可分爲數個次感元,它們各司我們對外界所蒐集資料的強弱變化,譬如說你可在心頭思量某一個影像,然後就這個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種次感元)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使你因而有較先前不同的感受。

當這個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後,你的感受很快地就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次感元的改變。理察?班德勒這位神經語言學的創始者,或許是最偉大的次感元專家了,他跟其他專家們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他是把人類認知方式歸類成五大的創始鼻祖。

透過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強或減弱我們的感受,它的範圍沒有限制,可以是或沮喪,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裝的條碼來說明當更容易瞭解。

這些條碼事實上只是一些粗細不等的黑色直線條,不明內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當它經過掃描機掃過之後,便可告訴電腦這個商品的名稱、成本、售價、庫存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條碼頗有雷同之處,當我們把它們掃過那個稱之爲“頭腦”的掃描機後,它們便會告訴頭腦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感受以及該怎麼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條碼編制方式,而所編制出來的項目表洋洋大觀,每一種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範圍。

譬如說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視感元的'話,那麼你對於某次經驗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視覺次感元所蒐集到有關大小、顏色、亮度、距離和位移的綜合結果;又如果你較偏重於使用聽感元的話,那麼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個經驗有關的音量、節拍、音調等次感元所測得的結果。

如果說要想使一個人振奮的話,首先就得調好他的感元頻道。偏重於視感元的話,那麼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視覺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於聽感元或觸感元的話,那就得提供刺激他聽覺或觸覺次感元的因素;至於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齊下,先用視覺、再用聽覺、最後用觸覺,當這三類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瞭解了這些次感元對於人們認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後,便可從人們平常的談話中測知他們較偏重於使用哪一類的感元,然後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們能使自己的感受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就要看我們能把次感元改變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必須學會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讓它們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經驗都對我們有幫助。

譬如說你要好好審視一下某個令你頭痛的問題,那麼就不妨把這個問題擺在腦子裏,然後臆想着把它拉遠,接着你站在高處換個新的角度去看它,請問你這時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如何?對很多人來說,頭痛的程度會減輕。

現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變得更大、更亮,請問此時的感受又會怎麼樣?是不是感受更強了些呢?這種次感元的改變有點像是改變菜單中的萊色那樣簡單,它們確能改變你對於外界事物的最終感受。

雖然在“激發心靈潛力”一書中我已經很詳盡地介紹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複介紹只是希望各位確實瞭解這一重要的改變利器。別忘了,只要改變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內改變對於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說就以昨天所發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腦海裏呈現,把它慢慢推到幾乎一英里之遠,成爲一個模糊的小點直至沒人黑暗之中,請問此時這件事給你的是昨天發生的,亦或是覺得好像發生了好久?

如果這件事給你的是個好的印象,那麼就把它拉回來,否則就讓它留在那裏吧,誰希望一直記住那樣的事呢?當你有一個很好的記憶時,就算是它發生於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讓它變得更大、更亮、更立體、更富有色彩。

現在請你跨進去成爲其中的人物,請問此時你覺得它是發生於很久之前呢?還是它就發生於近前?你瞧,我們只要改變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發生的都改變了

關於心理學心得15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爲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後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爲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些辦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纔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諮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怎樣才能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爲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教育部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標籤:集錦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