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設計心理學(通用)

心理學2.16W

設計心理學 篇1

由於大衆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因此在追究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精神文化追求。色彩設計能夠對於大衆的感官因素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於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設計的有效融合進行分析,探討了其在設計工作中的應用,供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設計心理學(通用)

隨着社會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提升,讓藝術設計工作變得更加重要。藝術設計離不開色彩的引用和配合,實踐環節中巧妙的進行色彩調節,發揮色彩搭配技巧,將其和心理學有效結合,才能夠滿足當下人類的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需求。

1 色彩

早期的時候,色彩指源自自然界中的光,形成的基本原因是物體表面光的發射。分析日光發現,其包括很多不可見以及可見波長的光,在日光的照射下,三棱鏡會反射出不同波長的光線,直接體現出對應的色譜,人類眼睛能夠直接看到的七種顏色,具體包括紫色、靛色、藍色、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生活環境中所能夠直接性接觸到的色彩受到色彩的色相以及色彩的亮度兩個方面影響,色彩的亮度強弱關鍵在於日光的強度以及物體自身具備的反射能力,物體表面上接受到的光照如果較強,那麼對應的色彩就較爲明亮,如果接受的光照弱,那麼亮度較差,光的類型對於色相產生影響,詳細分析來說需要看物體反射出來的波長,可以認爲世界上的一切物體由於色彩的裝點變得更加的美觀和多樣化。

2 色彩心理學

色彩心理學研究的關鍵內容是分析色彩對於人類心理造成的影響,經過科學的判定和分析處理,有效的控制和避免色彩對於人類產生的不利作用影響,緩解人類的心理衝擊。每一個個體的性格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直接性的反饋出來,從顏色方面能夠間接判定人的性格,具有大致的把握,未來想要加強研究水平需要關注色彩的角度。目前,色彩心理學已經逐漸被應用到各個行業和領域中,包括商家利用顏色搭配,提升產品的視覺效果,促進銷售量的增長。很多的發達國家對於色彩心理學已經具有較爲透徹的研究,歐美已經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色彩理論體系。此外色彩對於人類的情緒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好的色彩搭配和控制能帶給不同主體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醫療方面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根據人類自身主觀體驗不同,將色彩劃分爲冷色調和暖色調,從色彩自身方面來說其不具備溫度變化,冷暖區分主要是主體在和色彩發生接觸後所產生的不同感受,例如常見的色彩反饋效果,出現大面積藍色時容易聯想到大海,帶給主體清涼的感受,其被劃分爲冷色調中,橙色以及紅色的`出現,會讓人類感覺到太陽以及火,具有暖的反饋,因此被劃分爲暖色調,此外冷暖色還會被明度的高低所影響,明度較高會給人一種冷的感受,低的明度讓人感覺溫暖舒適。一般狀況下,藝術設計要根據氣候的改變結合冷暖色的搭配,適當調整室內環境以及着裝的顏色變化,最終讓自身感覺到舒適。在不同的文化內涵以及背景作用影響下,色彩的冷暖感受具有不同體驗。

3 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設計的結合

公共環境設計環節中,通常會將室內的裝飾和色彩有效搭配,例如很多的快餐店會大量的使用紅色或橙色,提升人的溫暖感受,此外由於很多的食物原材料是紅色以及橙色,利用這兩種色彩能夠帶給應用者良好的心理體驗,讓人的精神感覺愉悅放鬆,幫助吸引更多的人員;商品展示以及陳列方式的變化,會讓銷量發生改變,產品設計環節中會利用色彩影響進行搭配,選擇最吸引消費者的搭配形式。辦公環境中過多的應用白色空間,會加大人員的眼睛負荷,爲解決該種狀況可以應用冷色系的其餘顏色代替。機械化作業的工廠內部如果沒有任何顏色的裝飾會給工人疲勞的感覺,工作效率降低同時容易引發事故,因此可以將牆壁改造成粉色;傳統醫院的牆壁大部分是白色,工作人員的服裝大部分也是白色,這種顏色會讓病人的心理壓力增加,過去出現的白衣高血壓狀況正是色彩對於人類影響的最直接性體現,目前已經有很多的醫院將內部的牆壁粉刷成淡粉色或是奶油色,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色彩設計還會對於公共交通產生影響,交通信號燈的色彩能夠直接性影響駕駛人員的判斷性,結合光學的基本原理,紅色光能夠產生最長的波長,所以在應用中傳播的距離最長,更加吸引人員的注意力,因此紅色作爲禁止通行的信號指示顏色,綠色和紅色能夠產生鮮明的對比,能夠輕易的被人類眼睛所分辨出來,能夠直接性的表達出信號意義。路面的顏色大部分爲黑色或灰色,這是由於該顏色能夠讓駕駛人員感覺鎮靜,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長時間的處於該種顏色影響下,交通事故出現的概率增加,因此大城市中逐漸的增加彩色路面的比例,刺激開車人員的神經系統,提升注意力。車輛本體的顏色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藍色和綠色屬於後退色系,車輛行駛中會給人一種較遠距離的感受,因此出現追尾的概率較高,紅色、黃色提升行人以及其餘駕駛人員的注意程度,特別是天氣狀況不良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在夜間以及天氣狀況較差的時候,部分的弱勢羣體需要藉助色彩優勢,降低出現事故的概率。

商品的外部包裝色彩直接決定最終的銷售效果,大部分的人會被包裝色彩所吸引,藝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並且利用心理原理。通常狀況下,兒童偏愛靚麗的色彩,成年男性偏愛銀色、藏青色、黑色,成年女性偏愛粉紅色,因此大部分的化妝品應用粉色作爲主體。食品包裝中大多使用黃色、橙色、紅色作爲基調,因爲這些顏色給人溫暖的感覺,激發人的食慾。不同的包裝設計環節中結合原料和食物,合理搭配後能夠提升最終辨識程度;

總而言之,色彩直接性的給人視覺感受,進一步影響人類的心理活動,目前色彩心理學在設計以及生活中的應用作用越來越明顯,如何正確的應用其中的原理,結合人類多種感官實際體驗,進行突破性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設計心理學 篇2

一、我們研究色彩心理學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冷暖色”對心理的不同作用

這些顏色的不同,能夠讓人從心理上和情緒上都產生明顯的差異。色環中,暖色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紅色,橘色;冷色中包括藍色、綠色等,此外還有一些被稱爲中性色。我們看到暖色爲主畫面時,這些信號映射至心理,會產生溫暖、安寧的感受,而看到冷色時,則會感覺清新、冷靜。除冷暖色之外,色彩也會對心理產生其他的作用,比如讓人產生距離感的“前進色”與“後退色”。即使位置相同,因由用色的差異也會讓人產生一面向前,一面向後的視錯覺。此外,色相,以及明度也會影響畫面的“重量”,不同的顏色也會使一些具體的內容,在視覺上產生“膨脹”,有一些則會“縮小”。下面,我將用一些比較典型、經典的案例分析和說明招貼設計中的色彩應用對心理的影響。紅色給人感覺熱烈,奔放,它不僅給人積極的感受,而且還是中國人用來表達喜慶,歡樂的代表顏色,我們親切地稱之爲“中國紅”。

中國人如此喜歡在喜慶的時刻用紅色來表達心情,不知是否也與她給人熱烈感受有關。下面的這幅招貼作品是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宣傳海報,它以紅色作爲基調色,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傳統氣息,而且能感受到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而紅色與其他顏色搭配時也可以表現出很強的顏色性格。下面這幅招貼就是這樣用紅色的色塊與其他顏色的搭配來營造出活潑的氛圍,政府和其“年輕人”的主題,而畫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給人更多意想空間的特點。黃色雖然也是一個明亮活潑的顏色,我們常用黃色來描述太陽,但是這樣一個輕盈的顏色與莊嚴而又穩重的黑色相遇,則產生了很強的視覺衝突。人們正是利用這樣一種視覺衝突給人以警示的作用。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警示牌常以這兩種顏色相配合。下面這幅海報也是利用了這樣的.視覺特點,以詮釋武器對人類的危害。藍色給人感覺自然清新,表現在畫面裏也容易使內容顯得乾淨而且有秩序,當降低藍色的純度和明度時,更能使畫面的整體看起來更加溫柔。配合以招貼中“大自然與音樂”的主題,能讓人們瞬間進入到畫面中去,靜下心來,去感受自然,去聆聽自然的聲音。紫色給人感覺典雅、穩重,我們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臨,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沉靜。而有藍色調傾向的紫色,彷彿被籠罩了一層憂鬱。當人們看到這樣的色彩基調的招貼作品,已經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詮釋的主題,地球的悲鳴聲。上面這幅海報是著名的德國設計師蘭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簡單的黑白色,製造出了黑暗與光明,我們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書本能給人們帶來的力量。而簡單的用色,強烈的對比,不僅能夠讓人們將更多注意力投入到信息中去,給人明確的主次之分,同時互補色的對比,也很好地表達出黑暗之中對光明的嚮往與希望。同樣也是基調色以黑白爲主的招貼作品,下面這幅則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給人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簡單的畫面直截了當地向人們揭示它要傳遞的主題———言論自由。沒有任何其他的顏色,畫面給人感覺嚴肅,發人深省。

二、結語

毋庸置疑,色彩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甚至影響人們的情緒。能夠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屬性以及熟知色彩給人的心理暗示能夠更好地詮釋主題。設計師不僅要了解色彩本身的屬性,更要勇敢地嘗試,細緻地觀察色彩給人們心理感受產生的變化,從而設計出更多精彩、優秀的作品。

設計心理學 篇3

摘要:本文就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以建築與人的心理關係爲例,探討了心理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指出應在建築設計中遵循環境心理學手法,以達到預期效果。

關鍵詞:建築設計;心理學;人

建築設計,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並使建成的建築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是人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感、意志、性格、意識傾向等心理現象的總稱。本文就以空間、光影、心理中的形象記憶爲切入點對大教東4進行分析。

1空間的糾結體驗——桌椅設計的不合理部分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和高度表現出來。而建築空間是爲了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建築主要要素與形式構成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統稱。在感受大教東4的各種感官上,筆者表現出的是一種糾結的體驗。一方面,圓滑木質的課桌在嗅覺和觸覺上給人以舒適、適宜從事思考和伏案的筆頭工作的感覺;另一方面,窄長的桌面視覺體驗,又給筆者一種不利於正常的上課作業活動的感覺。

具體而言,就是桌面的寬度不利於課本、筆記本、文具等上課必備工具的正常擺放,且每人間隔的寬度不利於字跡書寫。爲此,筆者對此桌面進行分析後瞭解到,其一,由於桌面長度較長,視覺對比顯得寬度窄;其二,桌面採用連成一排而非個體的獨立方式,給筆者一種私人領地受到侵佔的感覺。故會有空間不利於正常上課作業的感覺。領域性是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爲取得繁衍生息等生存條件而圈定一定範圍的行爲習慣,這裏主要指在室內環境中學習不被幹擾或妨礙的心理範圍。

人類學家赫爾在對動物的環境和行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爲特徵將人際距離進行區分。而根據實地考察瞭解到,相鄰座位的人際距離在450mm之內,這樣的人際距離給人領域受到侵佔的心理感覺。而工作間正常作業的桌面寬度的尺度標準爲400~500mm,大教東4的桌面設計也不符合其基本工作作業尺度。人的空間知覺包括形狀、大小、距離、遠近、方位、方向、知覺,生理器官的信息接收和大腦的生理機制,又常依靠環境的幾種參照取得定性和定量的認識。空間反映的開放性、封閉性、動感、靜感、險峻、雅秀、曠奧、幽靜,對人即客觀主體具有感染激發的作用。人的心理時空存在冗長、偏重、閉塞、壓抑、荒蕪、輕蔑、靈感等形式心理,可在環境設計中利用視錯覺進行心理調整。落實到具體建議而言,筆者想出的解決方案如下:在主體人的眼中,物理空間是有限的,而視覺空間、心理空間是無限的,形有斷而意相連。在距離遠近上採用在座位安排上兩人之間間隔一個空位,留下足夠的空間便於上課正常的作業活動,達到擴大空間感、減少壓抑感的效果。

與此同時,教學上則減少採用大教東4作爲大課的上課場所選擇。根據人流特點以曲線形式的牆面把人流引向某個確定的方向,利用空間的靈活分隔,向人們暗示另一個空間的存在,使人在不經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走向另一個空間,增強流動感和空間滯留性。

在座位安排上,教室的師生座位安排如果是半弧形則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慾望,但現實中,講臺與學生的座位達到半弧形的效果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根據現實條件,一方面,儘量擯棄後排的座位使用率,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鼓勵講師走下講臺與學生儘可能多的人爲互動。

2光影體驗——玻璃頂蓋設計的不合理部分

光與影的體驗和感受是直接和強烈的。對光影的感知主要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但是其他知覺可以感受到視覺看不到的光線。爲此,筆者查閱光影方面的資料瞭解到,人們爲了能夠清晰地思考,對光影的感知依賴天氣的明暗變化和銳利的視覺。思考通常與空白的心智和非集中的`視線結合在一起。沒有變化的明亮光線,如同均質和沒有變化的空間,它削弱了存在的體驗,抹去了場所的感覺,使想象變得遲鈍。

人的眼睛更適合微弱的光線,而非強烈的日光。在如今,光線似乎僅是數量問題,窗戶也失去了中介和調節、關閉與開放、內部與外部、私人與公共、陰影與光線這種二元世界的重要作用。首先,除了眼睛可以感受到的光線,皮膚也是感受陽光的重要器官,大教東4的玻璃頂蓋設計在晴天直射下方座位,會使皮膚產生灼熱的感覺。而福州的夏季又被冠以“四大火爐之首”,玻璃下方的座位成爲教室的高溫區。

就小環境而言,不利於正常的室內作業活動。其次,就利於眼睛的健康和適合思考的光線而言,大教東4教室中偏後方的玻璃頂蓋設計,晴天有強烈的陽光照射,一方面光線不適合思考;另一方面,不利於眼睛的健康。最後,教室的窗戶設計上,採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更是剝奪了建築的親切和私密性,在沒有窗簾遮擋的情況下,使得教室的環境給人一種“被迫生活在一種公共的環境中,本質上說就是我們被迫地離開了家園”的感覺。此設計忽略了以人爲本的設計本質,忘記了人們需要暗光的事實,忽略了微光可以給予人安詳的氣氛。

對於光影設計得不合理的部分,建議改造頂蓋的玻璃設計,即將玻璃換成不透光材質,解決陽光照射帶來的不舒適感。另一方面,光源強烈的地方給人的感覺往往是視覺的中心,會提升焦點和注意力。

3藍色的形象記憶——環境顏色的不合理部分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對世界刺激的信息儲存。其分爲動作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其中,形象記憶是最普遍、通用的一種記憶形式。藍色給人憂鬱的感覺,而藍白相間又喚起了筆者對醫院的記憶。藍白相間的病號服,白色的牀單,藍色口罩的醫生,治療室玻璃治療室內的藍色窗簾。

人們具有記憶和想象場所的內在能力。感知、記憶和想象不斷地相互作用。而藍色窗簾和醫院相互聯繫的想象在筆者的腦海種則不斷地交織,產生強烈的抗拒和不安全感,甚至可以回想起醫院裏牙科的味道。教室中的色彩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有助於促進教學的活力,使環境更富於人情,避免了白牆黑板的冷漠感。

色彩作爲一種環境語言,以一種信號的形態出現,對不同教室、不同場所的特徵進行了表述。爲了減少學生對陌生教室環境的疏離感,色彩能夠在複雜的教學空間中獨闢蹊徑,給學生提出現代教室的明確結構,從混亂的氛圍中脫穎而出。

對此,筆者調查了大學城的各個高校瞭解到,教室大部分都是整齊劃一的“工廠式灰色系”,而高等教育需要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工廠式灰色系”不免給人整齊劃一,統一的心理暗示,不利於思維的拓展延伸。木質的黃色與淺綠色的搭配則可以滿足冷靜的思考,避免僵化的思維考量。因此,建議窗簾的顏色選擇淺黃偏白的色系,而教室的牆壁刷成淺綠色。

4綜合的知覺與整體的體驗

心理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存在於建築設計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調查北區教學樓大教東4這一小環境,筆者感受到的是知覺體驗的綜合性和全面性。這種糾結的體驗將建築和空間作爲一種動態的知覺,令筆者感受到建築設計需要考慮的心理學細節是微小卻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劉懷敏.人體工程應用與實訓[M].東方出版中心,20xx.

[2]沈克寧.建築現象學[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3]陳喆.建築倫理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xx.

[4]道格拉斯山德圖奇.哈佛大學人文建築之旅[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

設計心理學 篇4

漫進了大學的門階,使我對一切新鮮的環境產生了好感,對周圍獨特的事物產生很多的聯想,而且,最近通過閱讀心理學家諾曼的《設計心理學》後,使我大有感觸,這本書用詼諧的手筆,深入的分析,闡明瞭以人爲本的至上設計原則。

《設計心理學》這部書,主要是給設計師上一門設計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爲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設計心理學》把設計計劃分爲三類:爲了傳達設計的稱爲視覺傳達設計,爲了使用設計的稱爲產品,爲了居住設計的稱爲環境設計。而且,《設計心理學》通過對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和設計師的主觀思維相結合,主要研究的是企圖溝通生產者。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係。使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瞭解消費者心理和研究消費者的行爲規律。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設計,無處不在。我是一位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瞭解到動畫設計是新興的設計,是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產物。是一門幻想藝術,更容易直觀表現和抒發人們的感情,可以把現實不可能看到的轉爲現實,擴展了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習動畫設計,不僅自己的專業基本功要紮實,更要懂得如何將自己的成果和產品推銷出去,那就需要我們的營銷能力。閱讀過《設計心理學》之後,我體會到,一部能受人歡迎的動畫產品,不僅要自己人生經驗和思想觀念的表述,還要以實現商業價值爲最終的創作目的,針對一定的文化消費人羣來進行和創作,當然,需要迎合特定人羣的審美趣味還有“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它們好似一團香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地。在那裏他們將開疆闢壤,施展抱負,爲人類瞭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瞭解了人們的審美心理是推銷自己藝術產品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果一位設計人員或商家,在構思產品時,在推崇外觀美感、藝術風格和成本之前,首先設身處地地想像一下用戶的感受,爲設計的易用性而努力,因爲這纔是產品的生命力之源!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讓心理學從象牙塔來到你的身邊。看看這些題目吧:“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你的腦?”“閒着棒子,寵壞了孩子?”“記憶研究怎樣幫助你準備考試?”“你的人格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羣體如何影響決策?”“人們爲什麼要加入教派團體?”——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能增長一個人智慧和能力,通過閱讀《設計心理學》之後,使我樹立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創作經驗。希望今後的我能學而致用,創造自己的輝煌。

請帶上一個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學習這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吧,相信你會滿載而歸。

設計心理學 篇5

親愛的爺爺

大年七年級,新年快樂!也祝所有爺爺奶奶讀書會的讀者新年快樂!

最近看的一本書名叫《設計心理學》,出自唐納德·A·諾曼之手,他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也是認知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學和計算機兩大領域。因此《設計心理學》叢書更傾向從工業設計、人機交互的角度談設計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讀了《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其中談到人爲操作失誤的原因絕大部分來自於設計師的錯誤,而非人爲故意的操作。很多時候,人們追溯事故發生的原因總是很輕易地將其歸結爲“人的失誤”,似乎這樣就找到了責任承擔人,於是便高枕無憂;但是實際上往更深層次的原因思考,產品的設計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員工在枯燥無味地工作,工業產品的設計卻仍需要員工維持遠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還要在故障發生時操作平時幾乎不會用到的複雜事故防護啓動裝置。這是產品設計的漏洞,而非簡單的“操作失誤”。諾曼提到,工業事故的發生就好像一個多層漏斗,只有當每一層都有漏洞,事故纔會發生;因此,產品的設計則應合理並儘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後讀的《設計心理學(3)》談論的'是情感化設計,個人認爲情感化並不能凸顯其設計基礎,反而夾帶了一種“情緒化”的表意。如果你評論一個人情緒化,你可能是在批評他不夠理性;然而這本書卻告訴你emotion卻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設計甚至能促進產品的實用性。諾曼提出情感化設計應當遵從三個水平:

1. 本能水平的設計——外形;

2. 行爲水平的設計——使用的樂趣和效率;

3. 反思水平的設計——自我形象、個人滿意、記憶;

當你去購物的時候,你可能更關注長得“好看”的商品;而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沒有實用性),以及用起來沒有樂趣,你也不會選擇。文中提到一個蛋糕粉的例子:廠家設計出一款混合好的麪粉和雞蛋的產品,幫助主婦們做蛋糕,卻沒有多少人買,原因是主婦們覺得從中無法獲取做蛋糕的樂趣和自豪感。也就是說:外形所能帶來的樂趣是否能延伸到行爲水平,在於該產品是否能有效完成任務,是否有樂趣或其他重要的情感要素。反思水平則與意義相關,屬於更高的水平。旅遊地的紀念品常常沒有設計感,只是單純的建築複製品,但是它帶着人們對旅遊地的一種懷戀和情感意義。

產品形態、產品操作、產品意義共同組成了打動人心的產品設計三要素。互聯網與技術浪潮席捲全球,什麼SaaS、PaaS,沒有用心耕耘,最後總會淪爲塵封的壓箱底之作。新年期待並希望用心耕耘的人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用心,世人的生活也能越來越美好。

  虔誠地過好這一年。

  不是本命年的本命年心雨奶奶 敬上

設計心理學 篇6

摘 要:越來越多的設計者與教學研究者認爲,環境設計必須建立於環境心理學基礎之上,環境心理學原理知識爲環境設計提供依據,使設計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院校更加重視《環境心理學》這門課程。而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必修課(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本文根據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環境設計專業的環境心理學課程教學,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環境心理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環境設計,教學研究

1 環境心理學課程解讀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爲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繫,研究物理環境和人類行爲及經驗之間的相互關係,關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的學科。它更多地強調物理環境,還特別強調主體與環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強調人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兩者之間爲相互作用、相互制約。

環境心理學需要改變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滯後的現狀,重視組織、社區和文化意義上的跨學科開放性研究,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因爲以往環境心理學研究沒有充分體現跨學科研究的特點,沒有充分發揮多學科研究的優勢,所以環境心理學不應該被單純看作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更需要看作是關於人、環境、行爲的跨學科研究領域。許多環境問題本質上是行爲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問題,它們分佈層次包括個人、家庭、公司、工業和政府部門等,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區的環境心理學研究,在方法論研究原則上必然受制於不同的政治、經濟、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響,需要吸納與整合多個交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論觀點,如心理學、倫理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建築學、信息科學、城市規劃和設計學等。當代環境心理學研究不應該只在個體水平,更應該在區域性社會組織和文化水平上考慮人的行爲與環境的互動,在更開闊的視野上辨別和澄清研究環境問題的心理學問題、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創造多學科的“思想合作”和“研究梯隊”,應該意識到解決區域性、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單單靠心理學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環境心理學家應該廣泛開展國際間、多學科間的研究,爲環境政策的制訂提供理論支持。

環境心理學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環境心理學於20世紀60年代末,在北美興起,繼而在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地傳播與發展,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從發達國家引入相關的理論與方法,開始在建築學等學科內從事相關研究,從而引起其他有關學科人員的廣泛興趣和關注。

第二,把環境――行爲關係作爲一個整體加以研究,強調環境――行爲關係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關係。在環境心理學中,“行爲”不僅包括可觀察到的活動和活動模式,還涵蓋知覺、認知、思維和情感等心理過程;“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人工物質環境。

第三,具有濃郁的多學科性質。例如,生物學、心理學、社會性、建築學、城市規劃、園林規劃、環境保護、人文地理學、文化人類學、生態學等,正是這一多學科交叉的性質,使它具有多種名稱,它到底屬於心理學的分支,社會心理學的分支,還是屬於環境學或是生態學的分支也爭論不休。

第四,以實際現場爲主。幾乎所有的研究課題都以實際問題爲取向,計劃用來解決某些實際問題,其基本理論和內容都來源於實際研究,並採用來自多學科、富有創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2 環境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結合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來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理論過多,內容過繁。例如,某美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環境心理學》開設在大二年級的秋季,36學時,3周,每週12節,使用的教材由林玉蓮、胡正凡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二版),全書共分爲十二個章節,內容詳細,教材內含有大量研究案例和論述,但由於課程安排時間較短且集中,短時間大量灌輸理論性內容,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學生排斥理論課。

第二,學生忽視理論課程。有的學生認爲《環境心理學》這一類的理論課程可以無師自通,在實際設計中自然會考慮到;還有的學生認爲《環境心理學》理論課程與將來從事的職業關聯不大,甚至無用。因此,學生的認知直接影響課堂的上課行爲,如教師在講臺上激情飛揚、侃侃而談,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或者乾脆埋頭玩手機、睡覺等,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情緒和教學效能感,從而形成了一種不良學風。

3 環境心理學教學方法

結合自身對環境心理學知識理解以及教學感受,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而改變教學內容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環境心理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打破原有的章節式,採用模塊式教學。由於《環境心理學》的內容繁多,教師需要對課本里的章節進行打破與梳理,採用模板式教學,即相關內容整合分類,作爲一個知識點,具有針對性、綜合性、簡潔性等特點。例如,第六章爲個人空間、私密性和領域性,第九章爲城市外部公共空間活動研究,這兩個章節內容可以綜合在一起講授;第三章爲環境認知,第八章爲場所的評價意象,這兩個章節內容可以綜合在一起講授。教師講授完一個內容知識點後,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體驗不同的環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並總結,但如何在較短的課時安排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這是教師思考的重點。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促進課堂教學進度,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狀態。

第二,從理論課“轉化爲”實踐課。《環境心理學》作爲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以理論爲主的學科,具有內容豐富、邏輯性強等特點,大多數學生就認爲理論課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根據學生這一心理,將理論課“轉化爲”實踐課。例如,問卷調查。讓學生對某一項內容進行問卷調查,然後用環境心理學的知識原理加以分析與論證,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環境心理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開闊視野,觸類旁通,結合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教學,理論聯繫實際,從多角度加深知識點的掌握。

第三,重視案例教學。課堂中引進案例教學,讓學生提前體驗設計師的責任與義務,提高學生對環境心理學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研究選題、實地調查、問卷分析到深化設計等,激發學生的設計慾望,通過案例教學的導入,使學生把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充分地運用到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這纔是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對教師課堂付出的最好回報,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4 結語

環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使勞動者以積極的情緒、熟練的技術掌握和改進操作方法,防止生產事故的發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單調、緊張、焦慮等環境不適反應,在人―機信息傳遞中,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開展《環境心理學》課程研究的現實意義十分明顯,社會的需要正是它在近年內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對於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質量的提高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教學的改革與探索,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推進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正凡,林玉蓮.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2] 易西多.環境藝術的多學科交叉性[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

設計心理學 篇7

摘要:對室內設計中的視覺心理學體驗方式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通過優化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的體驗方式,進一步完善室內設計方案滿足人們視覺心理的需求,提升空間生活質量,爲室內設計提供設計依據,從而實現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價值。

關鍵詞:室內設計;視覺心理;體現方式;研究整合

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中,室內空間的設計需要全面提升其整體品質,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由於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視覺,因此設計人員在室內設計中,需要將視覺效果的認知作爲基礎,運用視覺心理的整合理念,結合室內設計方式,進行精神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藝術元素的運用,爲室內設計提供依據,從而爲室內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1視覺心理學的基本特點

1.1自固體的優越性特點。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美的需求也逐漸提升。通常狀況下,人們的視覺神經系統在捕捉外界事物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對於靜止的事物,人們的視覺系統會受到正在運動事物以及場景因素的影響;②對於顏色豔麗的事物及場景,人們的關注度會提升,也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因此,在室內設計中,需要注意心理學本身的優勢性,充分展現出視覺心理的自固優越性[1]。1.2空間設計的侷限性。在視覺空間侷限性因素分析中,空間設計所呈現出的狀態並不是侷限性的,但是人的眼睛在水平方向的視覺範圍爲120°時,會將眼睛中線作爲基準。通過對垂直方向的分析,設計時,可以將視平線上50°,下70°的距離作爲室內設計的重點表現區域,從而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1.3視覺心理中的錯覺特點。在對外界事物分析中,容易受到光影、眼膜以及自身相關因素的綜合性影響。因此,在室內場景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視覺錯位問題。人在觀看有序水平圖像時,往往注重視野的廣闊性。因此在室內設計中可以利用鏡子,使人產生空間擴大的錯覺,滿足人視覺上的.享受[2]。

2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學的體現原則

2.1格式塔心理學的視覺理念。在對視覺判斷以及閱歷感受分析中,需要在不同方面認識的審美取向,通過對所處環境和接受信息等內容的綜合性分析,從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在視覺藝術分析中,需要明確視覺心理的積極作用,通過對服務對象的整合分析,將室內空間的視覺結構進行調整,充分滿足格式塔心理學的概括能力。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原則:①簡化原則。在格式塔心理學分析中,需要通過對區域的分析,進行簡單化、平衡化以及規則化的組織整合,全面提升室內空間的視覺效果;②整體原則。在格式塔分析中,通過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可以充分保證室內設計的科學性[3]。2.2室內設計中視覺心理學的完形法則。理念主要原則:①圖與底,在室內空間設計中,通過對視覺中視點不確定性和巧妙性的經營管理,提高對圖與底正負關係的轉換,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安全性;②對稱性原則。在上下左右圖形分析中,充分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對稱性。在空間實質性設計特點確定中,保證視覺設計的核心原則;③羣化原則,在羣化確定中,需要做到以下內容:首先,相似性。在相似性原則分析中,使用室內設計中的多種理念,通過對室內空間設計特徵的分析,心理學對大小、形狀以及顏色等綜合性因素的確定,進行空間設計相似性原則的整合,提升室內設計的基本價值;其次,閉合性。在傾向性室內空間設計中,需要將其作爲一個完整性的圖形,保證室內設計的視覺心理設計理念;④完形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則。通過對相屬問題的分析,可以保證空間設計整合的基本需求,保證室內心理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3室內設計中的視覺心理學體現方式

3.1室內設計中的錯覺性運用。室內設計需要注意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通過視錯覺特點的分析,可以提升心理學的認知理念,使人們在該種背景下產生一定的錯覺,增強空間的視覺性體驗。同時,對於室內設計人員而言,其作爲空間設計的基本內容,可以充分利用視錯覺性理念來表達設計需求。例如,將垂直線運用到牆面設計上,提升空間高度的視錯覺。在室內地面以及牆面的設計中,可以通過顏色、光線的利用,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提升空間的整體亮度,從而使人們產生房屋變寬敞的錯覺。3.2室內設計中空間侷限性運用。人們的視覺存在着一定的角度特點,因此在室內設計中,利用人們的視覺會受到角度範圍的影響,通過對視覺空間侷限性的分析,提高室內空間設計的合理性。在垂直空間設計中,其向上的視覺角度需要向下調整。在對室內地面以及牆面設計整合中,需要關注牆面以及地面區域的效果設計。例如,在電視機尺寸設計中,需要將電視中心位置與人視水平線進行整合,保證室內空間設計的科學性,滿足房屋設計的心理需求,提升室內空間設計的核心理念[4]。3.3室內設計中的優越性運用。通過對室內空間設計原則的分析,需要將心理學特點作爲核心,提升固有性的室內空間設計特點及核心原則,且在視覺心理學應用分析中,需將視覺優先感以及選擇性強的特點作爲設計核心,認識到空間設計中的差異性因素,滿足室內設計的動態化原則。通過室內設計,選擇固有性的優越性,強化設計效果的整合特點,保證室內設計的基本需求。又如,在餐廳設計中,爲突出餐廳設計的生機性,提高人們的注意力,並給人以美的感受。在餐廳設計中,需增強室內光線,對不同設計手法進行整合,實現材料與色彩的合理搭配,保證不同區域光線強弱的合理性,從而保證空間設計的理念,避免空間光線混雜現象的發生,確保室內空間設計的整體效果的和諧,提高人們對的環境的滿意度[5]。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室內設計中,爲了實現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價值,需要將心理學的特徵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將視覺錯覺、圖形構建以及空間侷限性等因素更好的運用到室內空間設計上,從而爲人們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同時,在此基礎上,也需要通過對室內視覺體驗的分析,更好的總結視覺心理學的價值及運用手法,從而達到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核心價值。

作者:陳慧 單位:廣州紅川林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郝婷.視覺心理學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臺,20xx,(5):69-70.

[2]趙榕樹.視覺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xx,(9):114+207.

[3]常美娜.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xx,(6):242.

[4]胡昆.色彩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xx,(10):53-154.

[5]硃紅麗,李晶源.視覺心理學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淺談[J].室內設計,20xx,(3):11-17.

設計心理學 篇8

摘要:設計心理學的論文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着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蘊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徵,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設計時必須考慮消費對象和潛在消費對象的心理需求,並以創意設計和獨佔設計爲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關鍵詞:手工玩具設計心理

一、手工玩具概述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着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蘊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徵,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可做廣義或狹義理解,廣義上的手工玩具既包括製作生產過程不借助機械力完全依賴製作人手工製作完成的玩具,如自己縫製的人偶、自制孔明燈等,也包括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玩具,如航模船模、十字繡等。狹義上的手工玩具僅僅指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進而實現其遊戲價值或觀賞價值的玩具。本文以狹義的手工玩具的設計心理學爲研究對象,探究手工玩具明確消費者定位與心理的情況下,所應在玩具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秉承的理念與思路。

二、手工玩具消費特徵

任何產品的生產最終目的都是爲了使生產者佔得或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收益和利潤。爲實現這一目標,產品的生產必須架構在產品適銷對路、消費市場定位準確以及洞悉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玩具既是人類娛樂的工具,同時也是產品,因此在玩具的設計過程和推向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玩具的受衆以及受衆心理,如此方能保證玩具產品的銷路和市場熱度。

(一)消費對象

提及玩具一詞,大衆往往存在認識偏差,即通常將玩具的消費者定位爲兒童。此種玩具消費者定位方式的錯誤之處在於忽略了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和共性,與人類的年齡結構並沒有直接聯繫。心理學界曾對成年人的心理做出這樣的評價:成年人同未成年人一樣具有遊戲心理和遊戲需求。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所遭遇到的壓力可以藉由在遊戲世界中的放鬆,而最終使情緒得到有效的緩釋,壓力得以釋放;藉助遊戲過程可以使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因素得以滿足,並幫助其實現心理平衡。前些年曾流行“偷菜”類的網絡遊戲,大批成年人是該類遊戲的主要擁躉,爲之遊戲目標達成而不分黑白苦守於電腦之前即是這方面問題的佐證。因此,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廠家應將兒童與成年人均視爲消費對象或潛在消費對象對待,在設計產品過程會考慮到產品的不同市場消費羣體定位問題,以避免陷入將成年人錯誤的劃分爲非消費對象的'誤區,而使市場份額被縮減,生產和經營最終徒勞無功。

(二)消費心理

隨着當前健康、綠色、環保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在購買手工玩具時除了要考慮到玩具的價格和性價比之外,基於玩具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特性,因而還要考慮到玩具的製作材質、製作原料和製作工藝等要素。尤其是爲兒童購買玩具時要尤爲重視,兒童的肌體抵抗力弱於成年人,病菌更易侵入,如“普遍被用於軟化塑膠的鄰苯二甲酸鹽,不會堅附在軟膠上,而是隨意流動,當嬰幼兒咬嚼和吸吮玩具時,便有機會吞進體內,嚴重影響健康。”同樣,父母爲嬰幼兒選購手工玩具時,不只着眼於手工玩具的娛樂屬性,更看重該種手工玩具對嬰幼兒的智能開發功效,藉助手工玩具的益智功能使嬰幼兒實現“從依從成人的評價發展到開始有自己獨立的評價,從簡單、籠統的評價發展到較爲具體的評價,從主觀情緒性評價向初步客觀性評價發展”。

此外,伴隨懷舊情懷的日漸迴歸和物質生活條件水平的提高,作爲享受資料性質的手工玩具也益發被成年消費者所看重,享受資料即是指能夠使人們生活的適宜條件得以相應提升的消費資料。根據恩格爾係數可知,家庭收入增加時,家庭成員的食品性消費比重降低而非食品性消費(如精神消費)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相對越高。故而消費者對手工玩具的購買和佔有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享受。同時成年人對自身的消費行爲有準確的計劃性和預見性認知,因而在這個意義層面上,基於手工玩具所具備遊戲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屬性,成年消費者也隨之產生了對手工玩具視覺美感追求意義上的趨美心理需要和對手工玩具情有獨鍾的偏好心理需要。

三、手工玩具設計理念

在現今的信息技術時代,資訊發達,訊息更替速率頻繁,人們的娛樂方式應呈多元化趨勢,手工玩具要謀求在現時代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找準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構建產品的設計思路,對產品的設計理念、市場目標定位做出準確抉擇。只有如此方能讓手工玩具不同於他類玩具的優勢和特質得以凸顯,並最終能在激烈的現代玩具市場競爭中取得應有席位。

(一)創意性設計理念

創意設計,是指突破常規的設計模式,即創新設計或曰技術創新。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技術的競爭,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廠家應有意識的探求手工玩具的創意設計之路。對於玩具產品的生產而言,要考慮到其包裝、原材料材質、娛樂性、賞鑑性、安全性、價格等多種因素。在手工玩具的產品包裝方面,要避免色彩的過分渲染導致消費者產生對玩具產品的惡俗和流俗之感,應以簡潔明快的色調錶現玩具主題;在製作材質方面,秉承綠色設計理念(GreenDesign),以“易於回收、易於替換、節約能源、低公害或無公害、健康安全、使產品來自自然,又迴歸自然”爲設計主題;在娛樂性方面,要注重產品的愉悅功能開發,以面向兒童的手工玩具爲例,家長作爲購買者看重玩具的益智功能,而兒童作爲玩具消費者看重的確是玩具的自身愉悅功能,因此可以說愉悅功能是玩具的核心功能,同時,手工玩具對愉悅功能的開發也能使手工玩具在消費者間產生同步心理需要,即使消費者之間產生驅同性的消費慾求;在鑑賞性設計方面,設計者在玩具設計時要考慮到消費趨勢引導,將手工玩具以往的單純的把玩引導升級爲賞玩結合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設計者除要考慮材質的安全綠色之外,還要對手工玩具需要組合遊戲的特質特別把握,要以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爲參照,使手工玩具的組合零部件不致對兒童產生安全隱患;在價格方面,手工玩具設計者要考慮到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首要因素,因而要進行成本控制,保證產品價格能夠爲市場所接納。

(二)獨佔性設計理念

手工玩具設計時,除了考慮自身的產品性能和定位之外,更要考慮整個外部市場的產品競爭情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構建獨佔性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在同時期市場中具有新奇性,使產品在具有商業色彩的同時,又個性化鮮明,以滿足消費者渴望被讚美和認同的優越心理需要。

此外,作爲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者,任何一個創意均凝結着設計者的智力成果投入,因而當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開發出來之後,生產者應以申請專利的方式使知識產權受到法律的保護。

設計心理學 篇9

1設計本體與行爲心理學

設計是一門邊緣性學科,能與許多學科相結合。行爲心理學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研究人們的行爲心理狀態,尤其是對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科。在設計過程中,應用行爲心理學主要是爲了獲取用戶最根本的想法、需求。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社會、成長等因素的影響,學會了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想法。貫穿於整個設計過程的用戶研究,目的是爲了從用戶那裏獲取信息、發現缺點和不足,發掘潛在用戶需求,並找出解決辦法,對現有產品或系統進行改進。因此我們選取用戶研究中常用的人種學訪談法爲例,來討論在設計過程中如何利用行爲心理學更好地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2設計過程與行爲心理學

2.1人種學訪談主要內容

人種學訪談(EthnographicInterview)是與用戶對話、討論其日常生活和環境,類似於傳統人種學的調查方法。它深入體驗和了解用戶世界,並獲得親身經歷的想法和見解,主要記錄訪問者與用戶對話、討論日常生活和環境。

2.2人種學訪談中行爲心理學的解讀

訪談最首先要制定訪談內容以及訪談所用到的器材如錄音筆、攝像機等。抵達現場之後,迅速與當地人羣拉近距離,多提互動性問題,如“你能給我演示一下嗎?”。同時向其重複所聽到的內容,藉此確認觀察結果是否有效。

其中,調查員和受訪者互動的根據是受訪者身體語言的映射。這種基於行爲心理學的身體語言研究,能夠便於調查員更全面地瞭解受訪者的潛在需求。

(1)受訪者面部變化。受訪者用身體另一側撫觸耳朵,則表示某種視覺阻斷行爲,想要通過身體扭曲來造成一個壁壘,表明他想要擺脫當前話題,利用這個間隙找到一個新的出路。而耳朵的輕微刺癢感卻是有助於加強受訪者正面信息的,用身體同側手去撫觸耳朵,表明他們對這個話題的愉悅性。受訪者如果把手放在下巴處,甚至移向下顎處時表明他的狀態是心緒不寧、神情緊張的。這是一種典型的安慰行爲。如果放在下巴處的手腕彎曲或轉向他人,通常表示受訪者心情不錯,而手腕僵直則表示受訪者內心的緊張。

(2)受訪者軀幹變化。受訪者做出傾斜軀幹的動作反映了邊緣大腦對距離和避讓的需求,人們不僅會將軀幹轉離令自己不舒適的人,還會漸漸轉離那些沒有吸引力或令人厭惡的事物。由此更有利於判定受訪者對於調研產品的真正態度。

(3)受訪者腳和腿部變化。受訪者把腳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椅子後面)而且會在一段非常時期保持這樣的姿勢,表明他的不舒適性,或者正在承受某種壓力。這時需要調查員注意且轉變問題方式。行爲心理學表明在整個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腿和腳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存,因此,它們是身體中最誠實的部位,能向觀察者傳遞最精確、最無保留的信息。快樂腳,是指高興時雙腿和雙腳一起擺動或顫動,是一種非常可靠的'信號,表示參與者的愉悅心情以及這是他想要的結果或事物。訪談過程中當受訪者將腳背向一側,腳踝相對時,表示他可能對正在討論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不想再配合下去,也可能是表示對正在談論的事情不認同。將腳部動作從左右輕搖轉向上下踢動時,說明他一定看到或聽到些消極或不高興的事情。這時就需要調查員調整訪談方向以及對受訪者進行詢問,以確保收到的用戶信息有效。

(4)受訪者舒適與不適線索。當受訪者感到舒適時會敞開自己的身體,向別人展示更多的部位。此時行爲就會產生同步性。而非同步行爲是一道壁壘,更是影響面談或討論結果的一種障礙,其中心口不一的表現,如被訪者說“我喜歡這個顏色”卻在同時輕輕搖頭,這也是一種形式上的非同步行爲。身體也會通過非語言形式來表現不舒適感。受訪者會將身體移開,以起到阻隔或保持距離的作用,還會重新調整自己,如輕輕擺動雙腳、坐立不安、扭動臀部或者用手指敲打某物,以及搓擦額頭、擠壓臉頰、摩擦頸部或者用手擊打後腦勺等。當被問到他們不願及觸及的話題時會出現視覺阻斷行爲,如眼皮跳動、眨眼頻繁等。

2.3人種學訪談中行爲心理學應用要點

(1)訪談過程及問答技巧要點。在訪談過程中,與受訪者訪談時要找一個清楚的視角,不要在雙方之間設置任何障礙,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觀察受訪者的動作以及便於攝像機記錄。在訪談的最開始讓受訪者放鬆下來,才能更快速地進入交談話題。在提問時,先深入淺出問一個問題,然後停下來,利用這一段時間觀察對方的各種反應,給受訪者一些時間去思考和反應。一連串的詢問常常導致受訪者不經思考而隨意回答,不僅使受訪者感受到壓力,也使得非語言線索變得模糊。當受訪者的回答並不能讓調查員滿意的時候,只需要繼續看着受訪者,他就會繼續對這個問題進行補充解釋。

(2)認清訪談中受訪者的真實想法。調查員不僅要注意受訪者回答中的隱含意思,即潛臺詞,還要有效結合被訪者的身體語言判定受訪者的真實想法,要對訪問的結果、被訪者的觀點持必要的懷疑態度。在後續的訪談中,調查員隨意從側面問出前面相關問題也是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驗證受訪者的觀點,使前後有一個邏輯呼應,也可以證實受訪者先前回答問題的真實可靠性。當然,大多數被訪者都不是故意編造謊言。所說的和做的可能完全不一樣,是因爲他們很多時候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對他說的、做的兩個方面都有清楚的認識。在Sony引BoomBox概念的案例中這點便被很好地證明,他們曾召集了一些潛在的購買者,組成焦點小組討論這個新產品應該是什麼顏色:黑色或者黃色?經過討論,每個人都認爲消費者應該更傾向於黃色,會後Sony對小組成員表示感謝,告訴他們在離開的時候可以免費帶走一個BoomBox作爲回報,那裏有兩堆BoomBox:黃色和黑色,結果每個人拿走的都是黑色的。

(3)注意調查員對於受訪者的潛在影響。作爲調查員要意識到自己對受訪者行爲的影響,因爲行爲是相互影響的。如提問題不要提帶有答案的問題例如“你喜歡游泳嗎?”受訪者大多數下意識都會說喜歡,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的體現。要向他們提問“平時喜歡做什麼運動”,讓受訪者自己來回答。

3行爲心理學研究對於設計的意義

進行人種學訪談我們最終要得到的是,受訪者自身的觀點和對產品用戶體驗的觀察結果。這種用戶觀察和用戶訪談的目的是還原用戶真實的觀點,其中定性研究的目的在於發掘用戶潛在需求、理解用戶、探索未知,定量研究目的在於驗證和細化定性研究的發現。

對於行爲心理學的研究最終目標是挖掘用戶真實情感與需求,根據用戶行爲重新定義、提煉概念設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行爲心理學在設計研究過程中的應用,以及行爲心理學如何更好地在設計流程中解決用戶的真正需求及隱性需求,這也體現出了設計的本質是“謀事”。整合知識和資料的集成創新,是在合理、健康地解決人們衣食住行的需求問題,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文獻:

[1]胡飛.洞悉用戶——用戶研究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2]唐林濤.工業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作者簡介:宮靜思(1991—),女,黑龍江七臺河人,研究方向:用戶研究。

設計心理學 篇10

一、環境心理學對人產生的影響

環境心理學已經成爲現代社會研究的一個領域,是因爲人的行爲包含在社會環境之中。對於人來講,人們每天都處在環境之中,人行爲的對外界事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人類的行爲與創造是改變環境的基礎,事物產生變化的根本又是人類豐富的創造能力,還會對行爲和創造的主體--人產生影響。例如人們設計出舒適、高效的辦公環境,優美空間環境使工作員工感受到這一環境氛圍,能使員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悅,從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上班族每天所在辦公環境中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多,辦公空間已經成爲人們每天所處的最重要環境之中,辦公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可以讓工作環境更加舒適和放鬆。現在很多公司對辦公空間的設計要求必須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裏面。辦公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受到了推崇,辦公空間環境直接影響着人們的工作情緒和工作效率。因此,在辦公空間的設計中,應根據辦公人員的情況以及辦公人員的心理需要等情況,來設計和創造空間環境。還要分析色彩、光和材料等使用對辦公環境產生的影響,讓辦公環境更舒適、高效,讓人們把工作的壓力隨時排解掉,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辦公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當代的辦公空間設計必須要人性化,人性化設計要貫穿整個辦公環境的各個角落。人作爲使用者,心理感受決定着辦公空間的尺度。不同尺度的空間,給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設計空間時必須要思考的。這些思考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術發展所提供。那麼辦公空間的佈局一定要有秩序感,這是對空間設計的一個最基本體現。環境心理學家認爲人類的交往活動是公共性與私密性的矛盾統一,應該科學處理環境的開放程度與私密程度的關係。讓人對空間有舒適感的要求是 : 小而封閉的空間,可以讓人感到安全。其次通過開放的空間看到另一個空間。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傢俱、隔斷等把辦公空間進行適當劃分,這種辦公空間可以把團體與個人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設計展現的淋漓盡致。

色彩對人的情緒和心理會產生影響。色彩學家認爲,不同顏色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的影響不同。研究發現,暖色調給人熱情洋溢感覺,會使人快樂和興奮;而冷色調給人清涼感,會使人的心感到安靜,在心理上起到了鎮靜的作用。基於色彩的變化、明度不同,還能造成不同的空間感。傳統的辦公空間一般以灰色爲主基調,目的是讓企業有一種莊重的形象。展現個性的時代已經到來,公司爲了激發員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喜歡使用色彩鮮明的顏色。辦公空間色彩一般遵循 “ 活躍融合” 的搭配原則。活躍是指辦公空間的色彩變化和搭配是否突出,融合是指辦公空間中的地面牆面傢俱乃至綠植的顏色都要整體融合。在辦公空間的色彩設計上應該滿足功能和空間的倆方面需求,完美的體現了空間與功能的相互協調。辦公空間的顏色不適合過於單一,單一的顏色,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如果顏色搭配的不得當,會加重眼睛的疲勞程度,使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因此,辦公空間的環境顏色應該以純度低的顏色爲最佳。

人性化的光照將傳統方式的照明改爲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相結合。局部照明將成爲設計中的重點。在新的設計中,整體照明只提供給整個環境所需的.最低照明,而局部照明可採用自我調節燈光的方式,這樣改變了個體對燈光的需求,也將冷色系的光加入暖色系的光。據調查,在冷光源下工作,人們會產生壓抑感和緊張感。通過共同使用冷暖光源,可以模擬出自然光。適宜的照明可對辦公人員的情緒調節和精神狀態的放鬆起到一定的作用。

聲音環境在環境心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人在工作中的時候,希望自己的空間是寧靜的。靜,就是考量辦公空間的聲音環境了。由於辦公空間都會使用現代的辦公設施,如電腦、傳真機、打印機,這些都會形成噪音。而隔音是辦公空間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辦公室一定要有隔音設施,特別是用於討論公司商業機密的會議室必須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

材料的使用也要對人性化有所體現。昂貴華麗的大理石不再是現在辦公環境設計中的重點,更多地將重點放在環保上。一些環保的天然材料,都可以放在辦公空間的環境中,如鵝卵石、草坪等。天然材料和現代材料相互融合在一起將產生科技與自然共生的人性化設計。在人性化的傢俱設計上,比如新型辦公椅會根據辦公人員的背部狀態自動調節靠背的弧度,智能辦公傢俱將成爲一種辦公傢俱中的潮流趨勢。

結語

辦公環境對於每個上班族都有着重要的影響。設計辦公空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而工作環境的質量又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當工作環境成爲上班族喜歡的空間時,就會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事實證明,不注重人性而一味追求效益的辦公設計註定是失敗的。設計不應該僅僅只滿足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更應該滿足人的內心需求、精神層面的內涵和人文關懷,而人性化設計是今後設計發展的主流。

參考文獻:

[1] 常懷生 . 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xx.3.

[2] 徐磊青 . 人體工程學與環境行爲學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xx.3.

[3] 劉超英 , 陳衛華 .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構造、施工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xx.1.

設計心理學 篇11

第1篇:淺析消費心理學與店面設計

美國康奈爾(Cornell)大學博士、營銷專家itt(伯德?施密特)在其《體驗式營銷》一書中指出,“體驗式營銷”是在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因素的基礎上以促進銷售。人的心理活動支配其購買行爲,從消費者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體驗式營銷”的刺激下,消費者由注意到感知,再到認同,進而導致消費行爲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標識、櫥窗、燈光、內部設計、物品陳列等店面設計是否能不同程度地打動消費者,刺激其產生購買行爲,對銷售具有很大意義。反過來講,對於設計店面的設計師來說,深入研究並瞭解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對更準確地把握品牌定位及店面設計,以便配合客戶促進銷售具有很大作用。

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種經濟行爲,最早由古希臘哲人色諾芬提出。“消費心理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們在日常消費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的產生、發展及其活動規律。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心理及行爲的因素有內在和外部條件,內在條件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徵、消費者購買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影響消費者行爲的心理因素;外部條件包括社會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羣體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態勢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商品因素對消費心理的影響、購物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營銷溝通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在這兩種條件的影響下,一般購買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活動大都經過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這三個階段,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看,消費者在最初由商品、店鋪形象設計和內部設計等因素而得到的整體第一感覺即爲認識過程,這是購買行爲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客戶羣體會對店鋪所銷售的物品產生獨特的體驗或態度,形成情感過程;之後,消費者決定是否消費的行爲,即爲意志過程。

受生活經歷、環境因素等的影響,每個人對哪怕同一事物或同一經歷的心理活動都有不同。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根據商業心理學的分析,可將消費者分爲三類:

1、具有明確購買意向的顧客。這種消費者內心很清楚自己要買什麼,因此他們目光集中,直奔目標;

2、有消費意向但無具體目標的顧客。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購物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一些人們舒緩情緒與放鬆的方式。對於這類顧客來說,吸引他們的除了商品本身,店面的創意設計、具有誘惑力的櫥窗等刺激和誘導,也會促使他們消費;

3、從衆心理的顧客。這種顧客沒有明確的目的,帶有“閒逛”性質,醒目的店鋪設計、有力的促銷信息,加之店鋪熱烈的人氣,都可能吸引其走進店鋪,進而可能受到商品、店內設計、燈光烘托等因素的影響,產生消費行爲。

有效設計的店面設計

如今,隨着體驗經濟的盛行與科技的發展,作爲零售產業終端的店鋪,在消費心理學、營銷學以及新興科技與技術的影響下,店鋪的設計也愈來愈趨向以不同手法最大程度地調動消費者的認知感,創造更加難忘的消費體驗。例如曾引起業界一時鬨動的PRADA紐約旗艦店,由PRADA與OMA共同合作,運用科技元素將店鋪設計成品牌與顧客充分互動的體驗場所。試衣間的門採用特殊材料製作,顧客試衣時可用按鈕操作使之從透明變爲半透明,顧客拿進試衣間裏的任何貨品都會被自動記錄下來,並顯示在裏面的接觸式屏幕上,顧客可從中瞭解到產品的詳細介紹及庫存情況。此外,試衣間內不但具有多種明暗效果的燈光,還有一面視像“魔鏡”,不僅可以照到顧客的背部,而且還具有延遲播放功能,顧客轉過身來可看到自己在鏡中的背影。這種購物經歷給無數顧客留下難忘的體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品牌的好感與忠誠度。

櫥窗設計可謂是店面設計中的重點,無數電影、電視劇或廣告作品中曾多次運用到櫥窗作爲情節構成元素,走在城市的街頭,繽紛多彩的櫥窗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好的櫥窗設計是品牌無聲的廣告語言,給消費者造成視覺及心理衝擊,進而促進銷售。櫥窗的設計要和店鋪內部設計形成一個整體,搭配合理,主題鮮明,風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櫥窗雖然是靜止的,但消費者大都處於行走或運動狀態,因此櫥窗設計不但要考慮適合的高度與佈局,還要考慮由遠及近的視覺效果。20xx年LV第五大道旗艦店的春季櫥窗設計採用動物作爲主題,一隻橫跨兩個櫥窗的惟妙惟肖的鴕鳥口叼LV最新款時尚包包,畫面生動有趣。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上映之際,法國巴黎boulevardHaussmann大道旁的巴黎春天百貨的櫥窗便以這部電影爲主題,櫥窗模特也是身着穿着商場一線品牌的服裝扮演成電影中的角色,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店面設計中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關鍵因素即是燈光,它起着渲染意境、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同樣的區域使用和不使用燈光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別。燈光設計一般採用稍弱的全盤照明與較強的局部照明相互配合使用,燈源的位置、數量以及光照的強度、色彩冷暖等問題考驗着燈光設計師的專業水平,不能雜亂無章、喧賓奪主。經常有一些店面的燈光太過刺眼,或由於燈光散發出顏色的緣故,而使得消費者無法準確判斷商品的顏色與質感,影響購買。

總之,儘管消費者的心理千差萬別,但歸根究底總有規律可循,在瞭解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之上,準確把握時尚及品牌理念,運用自身的經驗合理設計,才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行之有效的店面設計。

第2篇:消費心理學與產品創新設計

一、對消費需要理論的解釋

商品交易活動的主要參與羣體是消費者,他們的交易活動不僅影響市場運行,還影響其變化趨勢。消費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消費者在每次消費及使用商品或勞務的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心理現象。消費心理則是指消費者依據自身的需求與愛好在進行選擇及評價購買對象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心理活動。

(一)消費動機來源於內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勞務的目的是希望買到能與其情感需求達成共識的商品,此類商品必須滿足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需要。人們對此類商品的評價準則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標淮,即“幹金難買心頭愛”,其購買行爲常常受情感的影響,以“只要喜歡就可以買”作爲消費指導。

(二)消費動機來源於對休閒生活的需求。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快節奏時代,人們的生活被高壓力、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佔據,但是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須勞動時間也相應縮短,人們可自由支配的消費生活時間越來越多,所以現代消費者對閒暇時間的重視水平不斷提高,對休閒娛樂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儘可能多地創造閒暇時間並儘量提升休閒生活的質量已經成爲現代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爲的一個重要導向。

(三)消費動機來源於對綠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資源日益稀少和環境過度破壞的現代,人們面臨着來自於資源和環境的嚴重困擾,當今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曰趨加強,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基於此,許多消費者開始倡導進行綠色消費,要求大家儘可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購買的商品做到物盡其用、循環使用。

(四)消費動機來源於現代人對個性化的追求。曰益豐富的社會生活爲人們提供了非常廣泛的選擇空間,許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羣體逐漸產生。尤其是思維活躍、表現願望強烈的年輕人,希望在購買商品時遵從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標新立異、展現個性、追求與衆不同是他們選擇商品時最重要的標準。

二、由不同消費心理帶來的關於產品設計開發的啓迪

有時需求的.產生來源於一定的外物激勵,人們的一些需求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變成一種來自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就是消費的動機,當有了動機人們就會去尋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標並在找到目標之後進行滿足需要的活動即購買消費活動。

(一)講求實際。例如消費者購買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僅僅是爲了得到所購買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這種消費動機就是求實動機,受它支配,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尤其重視它的質量和功能,追求物美價廉、擁有高性價比的商品,而對擁有個性突出的商標和花哨不實用的包裝等的商品並不在意。所以進行產品設計時,針對此類求實動機的消費者,應該着重注意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對於商品的定位應是簡潔清晰且簡樸實用。

(二)講求新奇。現代人將追求新鮮、潮流的商品作爲消費目標,他們的消費動機是一種獵奇心理。所以在設計產品時除了要滿足的商品對必須功能的使用要求,還應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樣式、顏色、包裝是否美觀、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獵奇動機的支配下,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和價格等因素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三)講求便利。此類消費者主要講究的是能夠更加省時、方便、快捷地購買和使用商品。他們購物時往往擁有明確的目標,選擇距離自己較近的場所,希望能夠快速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討厭長時間地等待。所以在產品的設計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須十分明確,同時又要求產品的包裝做到便於攜帶、使用和維修。

(四)追求藝術和展現身份。這兩種消費者主要講求的是商品外觀的可觀賞性和藝術性以及高檔名牌商品是否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這就是求美動機和求名動機。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外觀,包括造型、顏色、外包裝及商品的象徵意義和品牌影響力等等。

這一類消費者多是財務能力較強的商務人士,對他們來說造型特殊、款式誇張、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夠滿足多數人審美的商本站更被接受和需要。我們在開發設計新產品時,應將“低調奢華、富於內涵”作爲創意的重點和方向,尤其需要設計出簡約而又富有藝術感的作品,但同時還要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三、從消費心理學出發,探究產品創新設計模式

消費心理學所研究的“產品需求”與“生活需要”、“消費動機”、“購買行爲”之間的關係爲產品創新設計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也是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捷徑。

運用消費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法與一般的產品設計方法相比較,直接簡單又快捷方便,優點十分明確。簡單來講主要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第一,產生新的“需求-分析-決策”的設計思路,打破了傳統產品設計方法的思維定式。

第二,該方法的目標客戶羣更加明確,可以提高產品設計前期提出方案的質量,便於後期具體化設計階段更全面地考慮到客戶的需求,有效提高了產品設計的質量。第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趨勢,與時俱進,在產品設計中不斷加入新鮮的血液,永不落後。

四、結論

綜上所述,消費需要理論爲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論依據併爲產品創意在下一階段的實施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在產品設計開發時應多瞭解客戶的需求,針對不同消費心理的用戶設計不同功效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羣體的不同要求。

設計心理學 篇12

摘要:近年來,心理學發展迅速,行爲心理學更是被應用於社會諸多領域,在解釋和觀察某一現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園林設計中,行爲心理學同樣應用廣泛。本文將從行爲心理學的本質出發,探討了行爲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建築行爲心理學論文

園林的所有設計都是基於人的行爲與心理上的實踐與反映,要想尋找更爲合適、科學的人類居住方案,居住地的綠化、公共綠地的設計和佈局都是未來園林設計的方向,而行爲心理學在這方面的運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

一、景觀佈局離不開行爲心理學的指導。

1、行爲心理學在私密空間選擇上的應用。

心理學家認爲,人對私密空間有着不同的特殊要求,大致分爲3種:第一種是一個人獨處的私密空間,即沒有任何外界干擾的空間;第二種是按照自己的願望達成的某種環境,例如,在自家後院建立一個親友相處的花園;第三種是個體在人羣中不求聞達、隱姓埋名的隱士傾向。爲了滿足人們對私密空間的要求,設計師充分考慮行爲心理學的原理,採取圍合的方式,在私人院墅內建立私密的空間,滿足主人對私密空間的要求,而在公共場合和城市的居住區、廣場也會建立半封閉、封閉式的私密空間,在這個空間內,人們可以在喧囂的城市中滿足自己對私密空間的要求。

2、行爲心理學在穩定、安全性空間選擇上的運用。

每個人都需要佔有和控制一片自己的空間領域,這個領域可以爲其帶來安全感和滿足感,同時,在此領域中,人也能更好地交流協作,完成每天的工作和任務。人們認爲領域的不同顯示着這片領域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爲了滿足人們這方面的空間需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利用建築將不同的個體分割開來,而同時又利用植物將不同的家庭分割開來,這樣可以爲主人帶來隔離後的穩定性和安全感。

3、行爲心理學在經濟實用空間上的選擇應用。

園林建設中的`投入與觀賞效果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減少成本,將資金運用到最佳的地方,從而使得園林能夠更加具有價值,它一直是一個好的園林設計必不可少的課題,行爲心理學爲我們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和原理。實用性空間的利用就是減少成本的關鍵,而實用性空間一般爲樹園、草藥園、科普園、專類園等,在這些特殊的空間中,能夠增加人們學習和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使參與者獲得滿足感和充實感。另外,也存在許多實用性場所,如冠蔭樹下的樹壇能夠提供人休息;草坪開放能夠讓人在其中活動;設計花園和園藝設施,使遊人可以動手參與園藝活動;用灌木作綠籬可把大場地細分爲小功能區,既能擋風、降低噪音、隱藏不雅的景緻,形成視覺控制,又也能使人們接近、欣賞植物的姿態。

二、植物景觀的合理配置離不開行爲心理學的應用。

1、有序性設計。

有序的植物景觀意象是整個環境意象的框架。在道路景觀中體現頗多,園林道路應該明確其貫通性,起到強烈的引導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在遷回的通幽小徑也有明顯的規律性,向人們暗示前方會別有洞天,吸引人們前進。

2、園林邊界設計。

邊界有虛隔和實隔之分:虛隔,如草坪與遊路邊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機散植,形成相對模糊的邊界,起到空間界定作用,不過分阻隔人與自然的親近;實隔,通常用成排密實整形的綠籬對邊界進行圍合,創造出2個不能跨越的空間,有效引導人流實現空間轉換。

三、行爲心理學在園林設計其它方面的運用。

1、園林鋪裝中的應用。

鋪裝設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設計,裝塊的大小、顏色,與周圍環境的配合都特別講究。爲了滿足不同的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不同類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採用各種鋪裝形式,吸引遊人的注意力。如老年人喜靜,性情沉穩,好回憶往事,視覺需求中以視覺經驗爲主,與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離。

2、雕塑小品中的應用。

雕塑小品也是園林設計的重點,雕塑小品起到點綴、展示地方特色的作用,爲了體現地方特色,設計師們常常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如指示牌、廣告牌等都體現着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佈置得當能夠美化廣場、展示文化、陶冶情操。園林景觀中的小品設施,如閱報欄、電話亭等直接影響着景觀的形成,不論在造型上還是在色彩上都要與整個景觀相協調。另外,在天氣變化後和季節更換後,也要及時修改這些小品的風格和色調,重點是體現特色和融入周圍的環境,以此來體現美感和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四、結語。

園林設計是一門浩瀚的藝術之海,而行爲心理學的運用爲我們指明瞭一些方向,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與各個學科緊密結合是未來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章鎮強.淺析行爲心理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xx(11)

2、王宇.初探行爲心理學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2)

設計心理學 篇13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運用技術的力量創設環境來改善學習。以下是“環境設計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着衆多高校新校區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爲師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爲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爲與所處的物質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髮展變化規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展趨勢。

1.相關理論

1.1校園環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於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爲與具體的校園環境產生相互作用,並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爲“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爲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羣體爲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佔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並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衛的`行爲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境最具體的說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環境心理學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於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隨着衆多大學新校區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爲城市形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域,兩者都屬於中等尺度環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於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於校園環境的特殊性,對於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建築更加註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着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爲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爲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戶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羣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瀋陽建築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戶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土植物作爲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着季節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境之中,激發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瀋陽建築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並邀當地的中國小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羣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爲大致可分爲: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爲對環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髮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爲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量的函數,行爲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類型建築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用戶外空間。可見,空間影響着人的種種活動,並對人的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語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複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爲了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對於設計人員還是以後的使用者都具有着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境對師生行爲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爲特徵和行爲規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境。

設計心理學 篇14

設計心理學一套共有四本,這本設計心理學是日常的設計,還有另外三本書還沒有來得及讀,分別是:與複雜共處,情感化設計,未來設計。

通讀全書,個人感覺作者並非在討論某一個問題和某一個設計的祕訣和方法,而是傳遞一種希望透過表象,直達用戶內在需求的關懷,那就是抓住本質,抓住用戶需求和事實發展的最本源。

開篇道,如果在旅館裏弄不清怎麼開關水龍頭,或者面對不熟悉的爐竈或電燈開關時,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手足無措。唐納德。A。諾曼大膽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設計沒有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心理。對於我,讀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生活中,我都會留心觀察身邊的設計,發現好的設計,當然也會各種吐槽那些不好的設計。

書中也講到了心理學的概念,也就是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所以對於學設計來講,是很有必要去讀下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的,這樣的話有助於我們的專業的提升的因爲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爲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

像《設計心理學》這本書表述的那樣,設計師和客戶都不是最終用戶,我們不能瞭解每一個用戶的想法,每個事物的原理,然而我們可以學會抓住設計的本質、還事物以本源,這樣即使世界變幻莫測,時代腳步永不停息,設計卻也將會是永恆的。

標籤:心理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