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

時間猶如清風般從你我指間滑過,無聲無息,快得我們都不曾駐足一望,莫然回首間,青春已逝、時間已消。在時間飛快流逝間,掐指一算,我踏入國小教師這一行列已有17年。17年的教學生涯,我伴隨着教育改革走過了教育事業的風風雨雨……

剛參加工作時,我認爲“上課”簡單地說就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後來我對這一職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自己的腦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詞——“課改”,回首我們_縣教育改革路,幾多感慨幾多快樂,幾年的教育改革實踐和探索,我的心靈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和磨練,盡情體驗着教育改革帶給我們的種種希望與激動,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小插曲,也曾有過不少關於我的教學故事呢!下面就教育改革談談我的一些體會吧。

一、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

記得剛踏入教師行列時,我是在村國小教學的,對教學一臉茫然的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有經驗的老校長。老校長滿臉微笑的對我說:“小樑,你不用緊張,上課很容易的,老師講學生聽就行,一塊黑板、一隻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就能上好課。”這樣的教學思想一直跟隨了我幾年。但是隨着新課改浪潮的襲來,再加上我來到了中心校上課後,使我立即覺得自己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教育了。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教師要迅速進行角色的轉變,即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指導、合作者;學生也要從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學習過程的主導者。

爲了讓我縣所有老師都迅速轉變角色,教育局組織了許多培訓,如新課標培訓,參與式教學培訓等,通過參加這些培訓,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一步步地跟着學習,課堂就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這樣就嚴重壓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討論爲主,教師也就更多地成爲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學,更好的體現這一課改理念。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困生,多提問這些學困生,給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二、課堂教學中的做法

1、“慧眼識泰山”——課堂上要有一雙慧眼

當好一名國小老師並不容易,不僅要有一雙鷹一般銳利的慧眼,還要有一對兔一樣靈敏的耳朵,才能在課堂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情),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並根據自己的觀察隨時按需進行指導。在課堂上,老師要充當“警察”的角色,時刻抓出課堂上一些不聽課的“不法分子”。因爲國小生課堂的注意力不是長久的,雖然他不在課堂上大吵大鬧,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動作的習慣還是有的。此時,作爲指導教師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然有一小部分鑽空子,課堂上鬆懈,這些問題便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高效性,整個課堂效率就會受到影響,決不能讓“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種現象發生。

2、“學得方法,受益終生”——做好學習指導

(1)獎勵誘惑,激勵學習。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激勵指導。比如,這個學生的坐姿有進步,這時你就要給予肯定及鼓勵。有時還要增加輔助激勵指導,這種輔助指導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我剛接手低年級的教學時,沒有摸索出低年級的孩子的特點,因此課堂上學習氛圍不活躍,教學效果不佳。一次我有幸參加_縣舉辦的“國小低年級教學管理工作會議”,聆聽了縣第一國小甘泉老師的班級管理做法,覺得她的做法可以效仿。回來後我就在學習園地後面製作了班級“成長果園”,每個學生都有一顆用海綿紙剪成的蘋果樹,只要學生在學校裏的學習和生活表現好,就獎勵一個蘋果圖案的貼紙貼到蘋果樹上,犯錯誤的就扣一顆“蘋果”,到月底後再統計誰的“蘋果”最多,再另行獎勵。自從實行了這樣的獎勵辦法後,學生的課堂紀律很好,學習的興趣更高了。因此,我總結出:低年級的學生是要哄騙的,教師不能吝嗇表揚的話語,適當的時候要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只有捨得付出,纔會有回報。

(2)“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學法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我們在辦公室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抱怨的話語:“這道題都講了很多次了,學生還是不懂,我都不知道怎麼教了。”其實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沒能掌握方法,一切的教學都是白費的,即使短暫的學會也容易遺忘。因此搞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比如識字方法的指導,要教會學生根據字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識記,這樣才能記得牢。

3、“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嚴抓學生檢測關。

學生對每個知識點掌握已否,檢測是的方法。在每課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嚴把學生過關訓練。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

三、收穫教育改革的碩果

我覺得我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特別是近幾年,隨着教育的改革,我們學校在教學設施的配備上加大投入,實現了每個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目標,學生通過多媒體開拓了視野,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都在提高。孩子通過自主、合作、討論,再通過以學定教、以考定學的教學理念,學得快而且透。這都取決於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學生在完成自己計劃內的學習後,便會找出更多的課外知識,練習題等之類的進行補充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更寬了……爲了學生成績的共同提高,我還實行了“一優生帶一差生”的合作學習,優生做差生的學習表率,平時檢查差生的作業及學習情況,優生做老師的小助手,督促檢查差生的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也是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

四、教育改革給我的啓發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使我明白了兩點:把學生教會不如讓學生學會;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方法和能力。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往往再怎麼完美的一節課也會有一點點的瑕疵,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時有個別學生不夠自覺,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改正,學生的學習問題各不相同,在指導時有點力不從心。但我相信,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改革中會逐一解決。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引領未來,教育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中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個體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里程碑,它將書寫教育的新篇章,我很慶幸,我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這條路雖然沒有盡頭,但我更加慶幸的是我與教育改革共成長。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2

通過兩天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緊張而充實的學習,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對幼兒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課堂教學的經驗,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

此次觀摩研討活動在盤龍區理工大學新迎校區會堂舉行,活動內容有:上海浦東新區好兒童幼兒園園長諸君執教的中班科學活動《疊加好辦法》;上海應彩雲名師基地成員王紅裕執教的大班語言活動《糊塗熊對劃不快》、上海教育署骨幹教師閔酈娜執教的大班藝術活動《大獅子》、等多種課堂活動。活動中,幾位執教教師各具教育特色,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活動材料簡單、有效,能很好地貫穿整個活動;教學時,教師態度親切,尊重孩子,能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陶冶孩子,用親切的語言啓迪孩子的智慧,讓幼兒在動手、動腦愉快的環境中去發現、探究、總結,爲活動創設了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充分體現了《綱要》中“以幼兒爲主體,尊重幼兒”的理念。幾位授課教師教學風格迥異,讓大家感受到不同領域的教學策略,使大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課後,上海浦東新區東方幼兒園園長毛美娟做教學活動講評,並與學員互動交流,毛園長的精彩點評,較好地解決了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許多共性問題,對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有重要的啓發和引領作用。

最後由北京市二炮機關幼兒園王園長與我們分享了二炮幼兒園的大型文藝活動舉辦的視頻。

本次觀摩研討活動既提高了園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視野,有力推動一線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讓我們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3

時光荏苒,從12年8月踏上三尺講臺至今已近一年,拋往曾初進社會的稚氣,回想曾的幾分期待,幾分耽憂,而今這些彷彿都已成爲值得緬懷的回憶。通過一年來努力地工作和不斷的學習,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獲益很多。

一、思想品德

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良好的師德。因此一年來我堅持進行品德修養的學習,進步本身的思想覺悟,構成本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深知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並一直努力往做到。平時,我虛心向學校老師學習教學經驗,共同進步。

二、教學工作

作爲一位新老師,我熟悉到不斷進步,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和本身的學識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以來,我不斷學習,絲絕不敢鬆懈,除參加新教師培訓,一有空閒時間,我便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學習教學技術,將所學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固然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學方法還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學到了很多並將繼續學習。在這一年裏,我擔負七年級的語文和歷史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我積極虛心的聽取指導師及其他同事的意見,並進行及時的調劑。“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認真備課,並及時反思,針對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題目,進行改進,致力於營建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留意與學生的交換、適時的引導學生,致力於營建“快樂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並學有所獲。

三、班主任工作

要成爲一位合格的教師,不但要曉得“教書”,更要曉得“育人”。七年級學生剛由國小進進國中,很多方面還處於很懵懂的階段,班中有很多學生吵鬧、調皮乃至固執,所以任務更是

艱鉅。班主任的平常工作有監督學生早讀,七年級就應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4

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指班額)教育的基礎上演繹而來的。小班,指教育組織的一種空間形式,其基本內涵是指較少容量的班級兒童數量。小班教育則指隨着班級人數減少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小班化教育與小班教育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有着本質上的差異。小班化教育是教學論範圍內的一種教育模式的概念,具體指在某種教育價值判斷支配下,教育活動形成一定的基本特徵和基本教育過程,帶有普遍意義的'教育模式。經過學習,本人對小班化教育有了如下幾點認識:

一、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始終兒童置於主體的位置,一切以兒童的主體性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重視兒童的需求及發展潛能。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引導兒童積極參與活動,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小班化教育是一種優質教育

所謂優質教育是一種高質量、高水平、商效益的教育。它是指充分利用各類人力、物力資源,最大價值地發揮教育的作用,促使兒童獲得最充分的教育。小班化教育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與優化組合教育資源,又可以使兒童在活動中密度、強度、效度獲得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時間與空間的利用率和效益也同步提升。這就使兒童不但擴大了活動的範圍,並且獲得更多的作爲活動主角的機會。又由於班級人數的減少,教師有條件做到“面向全體兒童”,對每一位兒童實施“等距離教育”,讓教師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避免了過去教育中教師容易“重視兩頭,忽略中間”的傾向,保障了每個教育對象受優質教育的權利。

三、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傳統教學偏重於注入式講授,突出教師的示範作用,而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啓發引導,注重兒童的主動探索及自身體驗,力求增加兒童直接經驗的積累。小班由於學生人數的減少,給教師提供了分組教育和個別輔導的時間和空間,使每個孩子受關注的程度提高,參與、交流的機會增多,避免了大班不能充分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的情況,有利於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小班化教育”帶來的對學生個體的關注,更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能有效地幫助初進學校的孩子克服對學校的恐懼和抗拒。學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參與機會、被關注機會、交流機會,使學生在個性和行爲習慣的培養上出現更加積極的傾向。“小班化教育”爲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班級學生數量的變化,隱藏在其後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變化,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和變革。“小班化教育”是以縮小班級規模爲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質量爲核心,通過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發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

四、要創設適合小班化教育的環境

教育環境是一種綜合性氛圍,它構成了教育的情感場,對其中的每一個人都發揮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環境優化上,力求實現“個性化、情感化、知識化、童趣化”四者的統一。在個性化環境設置上,要爲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情感化環境設置上,要爲學生營造大家庭的溫馨氛圍;在知識化環境設置上,要讓每塊牆、每扇窗都能說話,進一步延伸教育時空;另一方面,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小班化教育”的環境增添童趣化色彩。

五、作爲老師轉變教育觀念,變換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首先要實現人才觀的轉變。學習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具體的人的主體性活動,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主體,把兒童培養成一個自主、自立、富有個性的人。其次要實現師生觀的轉變。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樂於傾聽學生的知心話,勇於接受學生的批評意見,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從而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課堂內外成爲開發學生潛能的“綠色通道”。第三要實現評價觀的轉變。改變過去只重智力不重非智力,只重成績不重能力,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主觀片面的學生評價觀,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改“秧田式”座位排列爲扇形、馬蹄形、半環形、圓形等座位排列,既便於學生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又能縮短師生、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師生互動和學生交往的密度和頻度,增強學生的羣體合作意識。

小班化教學能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也爲課堂中的動態交流、嘗試體驗、參與互動、激活創造提供良好條件。高成本、小規模、高效益的小班化教育模式將逐步成爲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5

初次看到這篇文章,是在我剛剛參加工作後不久。記得那個時候,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載着躊躇的滿志和未泯的激情來到了XX中學,當了一名英語老師,我暢想着能在這片沃土上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是幾個月下來,我發現現實並不如我所想象的那樣美好。我原以爲,不就是教書嘛,多簡單的一件事啊!上課時提着書站上講臺,口若懸河講解一番;課下批改作業,工整的表揚潦草的批評;閒的時候再備備課,這不就行了麼!學生們成績一定會很優秀的。可是,在一次次的考試排名出來過後,我發現自己錯了,錯在自己太過於理想主義化了。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也許是我太過於“仁慈”了,對學生們要求太低了,所以才導致他們考不出好的成績。

於是,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有些按捺不住了。我開始對學生們發起“總攻”:每天上課不停地講,課下要求他們不停地練習。有時候默寫英語單詞不過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中午放學留下,我也會犧牲自己吃午飯的時間陪他們一起背單詞,直到他們最終通過爲止。就這樣,在我“魔鬼”般的“轟炸”下,我們再次迎來了一次考試。此時的我心中暗喜,我想這次我們班肯定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然而,事與願違,成績出來了,我們班非但沒有進步,反而又退步了一些名次。

我實在想不通自己到底哪裏做錯了,又到底該做些什麼。所以,接下來的那段時間裏,我的情緒異常得低落,每天我都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遇到學生們犯錯誤,我根本就沒有耐心聽他們解釋,我總把他們所講的事情原由當成是他們逃避懲罰的藉口。而有時,我也會無緣無故地亂髮一通火。有時又感覺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個人回到家中偷偷地落淚。最後,趨於崩潰邊緣的我甚至做出了辭職的打算。我想也許教師這個行業根本就不適合我。

就在這時,我曾經的一位老師瞭解到我的情況後,託人把這篇文章帶過來,說是讓我看一看。初讀這篇文章時,我把它看成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我還一直在納悶爲什麼老師會讓我看這篇文章。可當我靜下心來再次品讀這篇佳作時,才覺察出老師的良苦用心來。原來他是想讓“蝸牛”牽着“我”去散步,而不是“我”牽着它去散步。

文中的那隻小小的蝸牛,就如同是我們身邊正在茁壯成長的學生們一樣,而那個牽着蝸牛散步的人則是我們老師。有時過於“急功近利”的我們少了許多對學生們的“諄諄教導”,更多地則是對學生們苛刻的要求,而此時我們還會口口聲聲地說:這一切都是爲了你們好!你們怎麼就不明白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呢?你們真讓我們失望!真不懂你們到底想要做什麼??是的,他們不懂的東西有很多,那我們作爲老師是不是也該好好地反思一下呢?我們是否有換位思考過,孩子們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呢?唯成績論英雄的思想又到底什麼時候能有所改觀呢?也許,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理解、尊重與愛??

想明白這些以後,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學生們成績退步時,我會笑着和他們一起分析考試失敗原因;當學生們犯錯誤時,我會在談心時引導他們做出更正;當學生們思想倦怠時,我會領着他們去沿河路散散步,領略一下大自然的魅力。之所以今天的我會有這樣的變化,我不得不說一下我的那位良師,他在沒說一句話的情況下,給我捧來了一碗滾燙的鮮美雞湯,讓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這將使我終生受益。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6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成立大會上,作爲教師代表講話,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濟南市中心醫院作爲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目前已有24個培訓專業基地,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是和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分不開的,通過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建設和認可工作,醫院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作爲人才強醫的大事來抓,成立了以馬效恩院長爲組長的醫師培訓領導小組,組建了醫師培訓辦公室,確立了各專業基地工作小組成員,培訓負責人和培訓祕書都是各專業醫德高尚、專業能力突出、責任心強的精兵強將。通過座談會、培訓會等多種形式,醫院爲大家進行了住院醫師規範會培訓的政策解讀,使大家明確了培訓的具體要求和自己的職責所在。

其次,完善了規章制度,使培訓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和制度化,醫院規範了住院醫師輪科制度,健全了住院醫師輪轉學習和定期教學查房制度,確定了臨牀帶教“導師制”,同時還完善了導師管理制度、培訓考覈鑑定制度、教師帶教能力和教學質量評估制度等,各專業均成立了培訓考覈小組,有專人負責,職責明確,醫院的培訓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檢查,工作落到實處。

第三,醫院增加了投入,教學條件明顯改善。醫院投入了專項經費用於住院醫師培訓和教學條件基本建設,購置了教學設備,改善了教學用房。在師資方面,住院醫師的帶教老師、導師基本上是高年資

主治醫師或副高職稱以上主任、教授。

這一次,我們將迎來濟南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人員,我們將嚴格要求,努力增強老師的教學意識,規範醫療行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重點,在於對住院醫師的臨牀指導和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我們要求帶教老師不但要對住院醫師在臨牀查房、技術操作等方面進行規範指導,還要關注學生思想品德、醫德醫風的教育。同時,老師通過嚴格的帶教,注意培養自己的教學查房、修改病歷、指導操作能力,提高教學能力和專業理論水平,規範醫療行爲,真正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益處。我們希望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使醫院的教學氛圍更加濃厚,教學環境更加改善,學習氣氛更加主動,醫療行爲不斷規範,從而不斷提高我們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7

學方法主要包括:課堂講授法、討論式教學法、自主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讀原著與看錄像的教學法、多媒體網絡教學法、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教學方法並不是孤立地運用,而是多種教學方法的互補、聯動和交替使用。但是,怎樣抓好讀、聽、講、談、看、走、寫等教學環節的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仍然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現實難題。那麼,高校教師應如何科學有效地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呢?本次講培訓對授法、問題法、案例法、討論法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作了分析。

一、講授法、問題法、案例法、討論法的利弊分析

每個教學法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使用條件,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侷限性。教學方法職能的發揮,制約着教學過程諸因素的優化組合,超出其適用範圍和適用條件,則是完全無用的。講授法、問題法、案例法、討論法在高校教學中各有利弊。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和講演四種方式。講授法具有一定的優點,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得大量的理論知識,也能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內在的實質及其必然聯繫。但是,由於它是“一人講,衆人聽”,是一種單向的交流形式,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它易導致“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壓抑,學生掌握的更多的是知識而不是學習的方式、方法和能力。

問題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出發,科學地設計問題,巧妙地提出問題,通過師生的互動,解決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和模糊觀點,最後得出正確結論的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的優點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爲教學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甚至不願思考、回答問題;所提的問題缺乏科學性、梯度性、層次性,與學生實際聯繫不緊密,學生不感興趣;教師對問題的梳理不能突出重點,不能進行深度理論解答,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形式;等等。

案例教學是運用案例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向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組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進行剖析,提出各自的見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案例教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倡導多向、發散性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詮釋、分析案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案例教學法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但它不利於學生系統、準確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而且沒有系統的理論講授,就不可能搞好案例教學,不能起到案例教學所應有的作用。

討論法是指以加深對所學內容認識、辯明是非或獲得新的結論爲目的,把學生組織起來,激發思維,各抒己見以取得共識的教學方法。與講授法不同,討論法最大優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可以激發學生就討論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討論法還可以鍛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加強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交流,做到取長補短,互相學習。討論法的缺陷表現爲明顯的無計劃、無主題,有時更是雜亂無章,教學的目的、任務常常難以完整地實現。

二 、學習環節的分析

1、組織討論環節。

2、教師精講環節。

3、問題引入環節。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更進一步瞭解了精讀、問題引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教師精講等幾個步驟的運用的重要性。在加強教師主導性的基礎之上,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學課時的安排、班級人數多少、課堂討論的組織引導等,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勇於探索,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8

嘗試教學法的心得體會

這學期,我在的教學中運用了嘗試教學法,這種方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收效不錯,下面是我的三點心得:

1、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後,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啓發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說說,這堂課要學習什麼內容”,讓學生自己說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複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纔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矇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2、自學書本知識,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學生有預習習慣的很少,都是教師精心設計,學生被動應付。這是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解題方法。當學生有所感悟、躍躍欲試時,再讓他們完成模仿題,並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探討。驗證自己的解題方法、學習其他同學的多種方法,既可培養他們的表達、交流能力,又可開發他們的思路,加深和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最後是師生交流,通過學生的交流彙報,教師抓住學生思路不清晰或問題的關鍵處進行詢問,啓發學生思考、討論。最後是師生小結。

3、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辦法,是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表揚。我的信條是:要使學生學好數學,首先使學生喜歡學教學;要使學生喜歡學數學,千方百計地去表揚學生。創設愉快、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敢於參與,主動參與。

通過一學期嘗試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並值得向各位老師推薦,但是教無定法,我認爲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9

春風拂面,垂柳依依,四月八日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品社研討會。通過這次品社研討,我領略了兩位講課老師精彩紛呈的講解,我深感機會難得、責任重大,因此活動中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還知之不多的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與瞭解。下面我就學習情況並結合我的理解談談感想。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深入瞭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爲教學設計做鋪墊。

(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

(三)是蒐集相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聯繫。

(四)是精心設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用課程標準指導課堂教學

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培養公平公正的品德;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合作,要有責任心;要讓學生知道大家好,纔是真的好,要關愛他人;引導學生要多與別人交流、溝通,學會尊重、理解別人;引導學生美好事物要與別人共同分享,與人爲善;在分清是非標準的基礎上,在某些領域允許有不同的選擇,要寬容。

三、轉變教學觀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爲學生所樂於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表演等。這次研討會上樑老師上課時採用旅遊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知道祖國的大。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研討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繫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六、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在課堂上。兩位老師呈現的教學課型的策略非常實用,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以這次研討會爲契機,不斷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努力推進品德與社會的教學。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0

英語是中學生的一門主課,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都很重視它,但是不少學生覺得這門功課單調枯燥,學起來吃力,甚至有不少學生放棄了它。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接觸面小,說練機會少,以及他與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諸多因素,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常常存在“厭、怕、棄”的不健康的心理。這使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法。

一 、 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

要學好英語,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學這一語言的目的和意義。 只有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聯繫起來,纔會對英語學習真正感興趣,這種興趣也有可能轉爲學習英語的動力。因此我利用最簡單、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語詞彙、句型、交際會話等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二、努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相對來說,國中生比國小生獨立性強,自尊心也逐漸增強,渴望得到尊重。師生之間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關係,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緻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爲學生歡迎和愛戴的人。上課時我是學生的老師,循循善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膽求異創新;課後我卻成爲他們的大姐和好朋友,無話不談,亮起心靈之光;生活上,我是他們的父母,關懷備至。

三、嚴謹治學,保持良好的教態。

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學生的學風。駕駛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學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藹覺悟程度水平,做到愛崗敬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爲人師表,治學嚴謹,還要保持良好的教態。老師的教學語言和教態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老師的教態好,學生就喜歡,他們聽課的興趣就高,接受知識也快。反之,學生就不喜歡,甚至討厭。特別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看問題開始有可獨立的見解,對他們更要注意教態和教學語言的使用。如我介紹新句型時,我利用語言的輕重,語調的高低,和一定的動作表情,儘量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的表情變得自然親切,使促使感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這樣學生就增添了勇氣,就能大膽地回答問題。

四、積極創造語言情景。

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國際上新的外語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注重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爲教學營造了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材圖文並茂,安排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使英語學習變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圍繞着實用的話題,逐步開展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強調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把探究性學習引入外語學習中,使學生主動融入創造性的、有意義的整體語言學習中。所以我想方設法創設語言情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聽與說中培養語言能力,在聽與說中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1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將其制止,並責令他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按時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快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這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想來仍不乏啓示和借鑑意義。陶行知先生所遇到的這個“打人”場面,在我們這裏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因爲我們有現存的“規範”、“守則”和成套的“校規校紀”。但是作爲一位教育家,陶先生面對做了錯事的學生,他不是粗暴的呵斥,而是因勢利導,使學生受到教育,進而產生內疚、自責、反省,這不是很可取嗎?然而,在我們周圍卻常常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些教師一旦發現學生做錯了事,不分青紅皁白一罰了之,不是罰站就是罰寫檢查。他們根本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學生在想什麼,更談不上對學生動之以情,對症下藥,因材施教。要知道,也許學生的一個良好願望

就在你這簡單的一罰中破滅,也許學生的一點創造火花就被你這粗暴的態度所熄滅,也許師生之間將失去平等交流與溝通的機會,也許??

從陶行知先生這個簡短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一個真正的教育家,他在一個最細微的教育行爲中都在貫徹最高的準則,即“人的教育”;他懂得遵循有利的原則,即從培養人的終級目標來衡量行爲的正確與否。如果對打人的男生僅僅想到要規範他一下或是處罰他一下,那就無從再談什麼行爲的積極動機了。陶先生在這裏注意到的,是一個學生“惜時守信”、“堅持正義”、“尊敬師長”和“知錯認錯”的優良品質,這比忘乎所以故意打人更值得予以評價。這,就是陶先生作爲一位思想者的不同凡響之處。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就應當是這樣一位思想者,不但要愛學生、理解學生,更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2

我校是一所成立時間不到三年的縣城國中,教師是分三年在全縣公開招考的有三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教師們的學科知識是過硬的、紮實的,教師們的敬業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通過多次學深入課堂的瞭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着許多的問題,是與新課改要求相悖的,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必須在以後的課堂中改進,方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學得少。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是提教師們經常用說到的課改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確並沒有有效貫徹,許多教師在上課時還是“滿堂灌”,一講到底。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自主的學習,就必須保證學生有學習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可這種方式課堂基本被教師霸佔,學和理被動的接受,要本就不能主動的學習。洋思中學的實踐證明,課本上的知識有百分之八十是學生通過自學能學會的,根本就不需要教師多講,並對課堂教學作出了規定,一節課教師純講時間不超過10分鐘。我校也曾要求教師不能滿堂講,把講授時間控制在25分鐘,提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不明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必須從引導學生預習、鼓勵課堂展示、保證當堂訓練時間和進行課堂檢測這幾個環節上多下功夫。在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核心的問題,講學生思路和方法,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會了的不講,學生能自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二是教師問得多,學生問得少。

新課改要求師生互動,可很多老師把互動簡單理解爲教師問和學生答。甚至於有的課老師滿堂都在提問,我就曾聽個一名教師的課,一堂課發出的125個問題,試問解決了幾個問題呢?所提的問題又有幾個是有效的問題呢?在課堂提問時,有的是教師問學生統一答;有的是教師問上半句,學生答下半句;有的是教師自問自答;有的是教師問後,就引着學生問答。學生根本沒有思考,沒有生成新的問題。看似熱鬧,但無實效。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擺在當前教師身上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在課前備課時就要充分對本堂課的教師的提問作好充分的思考,對問什麼問題、怎樣問、問的目的是什麼、學生會怎樣回答等作好預設。

三是教師作業佈置多,學生獨立完成少。

我曾對學生課後作業量及完成情況作過調查,我校學生的作業量普遍偏多,有一部分學生有拖欠或抄襲現象。這也是由於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沒有安排時間進行練習,就把大量作業留在了課外,這樣做是適得其反的,師生俱廢時廢力不討好,效果不佳。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上安排必要的練習,讓學生訓練並及時反饋處理。在佈置作業時一定要要遵循“三佈置三不佈置”的原則,即佈置發展思維的作業,佈置發現規律和總結方法的作業,佈置拓寬視野、引導探究、提升能力的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不佈置懲罰性作業,不佈置用時太多的作業。還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

四是教師指責多,學生感恩少。

在課內外,經常聽到教師們對學生的指責與埋怨,學生只要一犯點錯誤或考試不理想,教師大多會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但忽視了教育評價的原則是多表揚、少批評,忘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認可“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在這種充滿批評與指責的教育方式下培養了學生自然也就缺乏感恩之心。請老師們不要忘記在卡拉OK廳上無論演者水平如何低劣,觀衆都會給予熱烈的掌聲,每個演者都會越來越有興趣。

五是教師要求多,學生達標少。

教師們對學生的期望都很高,有的教師或多或少的把學生與自己當時讀書時進行比較,有的家長也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學生的身上。導致對學生的要求很多,很高,強制的要求學生達到某個標準,無疑是拔苗助長,而學生真正做到時少之又少。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低起點、小步伐、多活動、快反饋”的原則。在教學中低要求學生,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樹立信心,最終就會成爲優處生。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自己去實現目標,日本的馬拉松世界冠軍就是利用目標分解法將遙遠的馬拉松賽程分成一個一個的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去逐個實現的從而最終取得冠軍的。在活動中學生是學生保持長久的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一定要多安排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活動,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反饋,並在接下的教學中補救。這樣我們課堂有效性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是教師備課備教師“教”多,備學生的“學”少。

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分析學生學習情況、預設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學習檢測、作業設計、寫教案等步驟。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步,教師用在定教案上的時間最多點整個備課時間的五分之一。而我們許多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定教案,把寫教案當成一種任務與負擔,寫教案是爲了交差了事,應付檢查。在備課是也是重在備教師的教而忽視的學生的學,特別是對學生、學法的準備明顯不足。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有好的備課纔有好的課堂效果。教師一定要堅持認真備課、備自己的課,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備出精彩的課。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3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爲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爲人師,爲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爲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纔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爲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爲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爲人師表。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4

《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並強調“重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內在激勵作用。”因此,現在的美術課堂上,少了教師採用簡單化的否定性評價,少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聲,而多了對學生的表揚、讚賞、肯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我就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讓學生在陽光下得到全面發展做了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重視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課改以前,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對作業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但是教學結果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教學過程,因爲相似的教學結果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中細微的差異又將導致教學結果發生巨大差異。所以,僅僅靜態的評價教學結果不能反映教學的價值。

二、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課堂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衆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麼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爲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性評價,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 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現家,他們會通過唱歌、跳舞、繪畫等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每表現一次就成長一些,當他們得到讚美時就會信心大增,也就會更喜歡這項活動,表現的更好。我認爲適當的讚美對於孩子來說是推動其進步的風帆。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進行有益的評價,適當的給孩子以讚美的評價,對於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的學習,大膽的表現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讚美的評價,使他們多一份自信。

三、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注重引導學生的發展

心理學表明: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評價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枯燥冰冷的分數會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因爲美術不同於一般學科,學生作業是一種飽含情感的創造性活動產品,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爲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鬆的時空環境。

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會很燦爛!改革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成了擺在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採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架起師生、生生之間的友誼橋樑,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開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檢測評價學生,將會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5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教書固然重要,但育人更爲重要。作爲教師應該育人於課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藉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識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促進他們思想道德認識,情感意志及行爲習慣的形成與發展的教育活動。物理教育與德育始終聯繫在一起,“授業”和“傳道”不能脫離。物理教學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於是沒有靈魂的教學。德育是教書育人客觀規律的反應和要求,是物理教學必須完成的任務。現將本學期的德育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節教學中,可引述我國物理學家錢學森教授不圖榮華、不畏艱辛、矢志不移回國,報效祖國的故事。在物質的組成的教學中,可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時的情景,他堅持用漢語演講,中華之聲響徹大廳,結束了從1901年到1976年長時間在受獎大廳沒有漢語的歷史。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喚起學生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物理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爲了上好一堂物理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製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上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三、搞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導研究性學習,引導合作性學習,引導探究學習等。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定義、定理或規律,例如“光”教師口頭傳授是枯燥無味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不斷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共享一種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應滲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嚴肅認真和按科學規律辦事的科學態度。

四、發揮教材中輔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所重點講授內容的德育素材,進行教學的德育教育,還要發揮教材中一些輔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關史料、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物理學家介紹、背景材料等,還有介紹物理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如建築、計算機科學、遙感、CT技術、天氣預報等)的材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並加以點撥,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的發展過程有所瞭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體會物理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有關理論的豐富文化內涵,理解我國物理學家的突出貢獻等。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物理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物理活動課和物理主題活動,來達到對學生良好品德、行爲習慣的德育教育。對物理問題的研究,要準確、嚴密。在教學中,可通過人造衛星發射,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物質結構的測量及超導現象研究等情況介紹,教育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通過大量演示實驗教育學生研究物理學的過程一點也離不開實踐,使學生在用實踐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尊重事實、誠實的品德。

在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賓奪主,要充分體現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學中,只要擺正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學中做到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把德育貫穿於物理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