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受前蘇聯凱洛夫的教學認識影響較深。教學主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爲中心,以課堂教學爲中心,注重雙基,這就形成了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不能作爲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體現,各種層次的學生也因自身素質不同,使得上課與教師合作機會不同,教學活動都由教師來組織,學生只是消極參與。

1.數學教學要幫助學生形成數學觀念

數學觀念是人們對數學的基本看法和整體認識,是人類思維的重要特徵之一。數學教育只有把落腳點放在形成學生的數學觀念上,才能將教學活動真正納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問題解決教學”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擺在了教學的突出位置,注意觀察、歸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規律,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過程,把數學觀念的培養和教育納入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思維的訓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過程中去。對此,學生中出現了這樣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認爲“數學就像連環套”;有的學生認爲“學數學有用”;有的學生認爲“數學問題有魅力”;有的學生認爲“善於聯想就學會了數學”;有的學生認爲“數學讓我學會了思維”;有的學生認爲“數學教學中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也可以採用”。數學教育本質上是理性思維的教育,它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面對紛繁複雜的實際問題能夠進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數學僅僅看成是計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學技術的基礎,而且要考慮它對於形成尊重真理、講究科學的思維習慣和嚴肅認真的生活態度,進而形成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作用。這是基於觀念層面上的數學教育,是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是着眼於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

2.鋪墊師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礎,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受着認識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因素時時刻刻都滲透在教學的一切環節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馬克思就曾經指出:“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哪裏有成功的教育,哪裏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勢的情感在昇華。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其中蘊含着來自師生雙方的極其豐富複雜的情感因素。正如《學記》所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數學知識,而且還應具備高超的理解力,善於暢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納和呵護每一位學生,做每位學生的良師益友。爲此,教師首先必須瞭解你所教的對象----學生,我國著名特級教師馬明老師說過:“不瞭解學生的教學本質上不是真正的教學。”深入瞭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應從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潛能特徵等諸方面出發,多角度觀察和分析,努力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其次,教師要主動地,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由於任何真正的認識都是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建構,因此,儘管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錯誤的,但卻具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從而我們就不應該採取簡單的否定態度,而應認真地去分析,理解它產生的原因和發生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措施有針對性。通過心理交往去影響他們,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及獨立思考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鋪墊好師生合作教學的情感基礎,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負擔,從而激發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持久的動力。

3.情感注入是開啓學生心扉的鑰匙

情感教育理論認爲,情感作爲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導着認知學習.實踐也證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激發想象力,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壓抑人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十分重視數學學習過程,除了研究學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認知、理解、應用等規律外,還重視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信念、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張以學生的興趣、內在動機來引導學生學習。實踐讓我們認識到,情感注入是開啓學生心扉的鑰匙,正如和學生談話中所述:現在這種憂慮沒了、我很喜歡這樣的老師;越來越希望有更多的做莊機會;你甚至可以給老師提意見;選擇恰當方式,靈活把握契機,教師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從學生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映教師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師要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如:我們是數學天才,我們有學數學有天賦;對於學生提出的有創意性的問題用“精彩、精闢、有創建”等語言加以鼓勵。這種情感的注入,在對待優秀生和後進生的教學策略方面也有所體現:有的後進生認爲學不會可以不學、提供一些課外讀物或安排我們解決一些比較複雜的數學問題、享有做不做數學作業都可以的特權。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家羅傑斯(crs)認爲,真實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是最能引起態度和個性情緒的學習方式。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對認知學習的制導作用,來驅動、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爲達到目標而迫切學習的心理傾向,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就常常會有異常的表現:我們會發現“高招”,讓老師都吃驚;引來一片讚許;不時贏得同學們的稱讚,也常令老師興奮不已。總之,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數學認識結構和系統建構過程,在強調自主探索和學生理解性思維活動的同時,加強教師情感的注入,關注學生情感的變化,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式學習是進行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

4.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系統化了的常識.”從本質上講,數學是關於客觀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學,數、形、關係、可能性、數據處理等,是源於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學把握,並反過來不斷地接受客觀事實的檢驗和矯正中發展起來的。而數學過程則是在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論和方法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建構過程。“問題解決教學”的四個環節的教學過程,是基於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構策略的實踐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於生活和經驗,通過對業已形成的數學知識進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層次推進,並反作用於更爲廣泛的現實,對其作出解釋和應用。因此,“學數學有用”,參與過程建構起來的“數學有點‘生動’了”,歷盡數學思維活動的發展過程,深諳“善於聯想就學會了數學”。以“課題”形式組織課程內容,着眼於系統認知結構的整體建構,更加趨於信息的條理化,適應學生思維存儲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5.重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再創造中學習

以現成的體系來教數學,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也能向學生傳授較多的知識,但也存在種種負面影響:數學枯燥、數學神祕,數學是書上寫的、老師講的等.很多學生單純靠記憶學習數學,使數學學習失去應有的魅力,表現爲:靠意志無法抗拒大腦的排斥、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知道學數學很重要但學不進去。發現是一種樂趣,是人的天性.我國新的課程標準的研製強調科學過程、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能力。“問題解決教學”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以“課題”的形式組織教學,倡導學習過程的探索性,讓學生在再創造過程中學習,使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生機和活力.我認爲,爲學生提供適合再創造的學習材料,有了一些數學觀念和方法的鋪墊,有了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即使是普通的學生也能夠創造出數學(一般指原創的模擬)。通過再創造能夠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認識世界、解釋現象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體系的建構和形成過程,體會數學的精神。數學是研究模式的科學,是基於思維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構而成的,因此,數學教學應重視知識的系統結構,重視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過程、問題的解決策略與方法。這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要涉及學生數學學習的知識目標、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而且要涉及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的發展。這不僅是數學教學的手段,而且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6.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過去,片面追求“升學率”,盲目搞“題海戰”。使學生不堪重負,使他們從厭惡數學到討厭數學教師,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動地發展爲目的,因此,我們必須解決當前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怎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怎樣克服“差生”的學習障礙,防止成績分化?怎樣針對“優生”特點,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拔尖人才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單靠課堂教學無法完成,開展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和拓展。首先,學生之間的學法差異,可以在第二課堂中進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導,包括:傳遞解惑、幫助理解、樹立信心、方法矯正、學習反省等,激勵學生思考,逐漸加強學習。其次,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拓寬數學知識面。我們在倡導素質教學的同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包括:組織學法、數學史講座、開展競賽、調查活動、成立數學研究和小論文撰寫小組、模型製作、牆報編輯小組、數學討論小組等。如在數學討論小組活動中,對數學中出現的典型疑難問題先由小組成員獨立思考,提出解題方案,再在小組內討論、辯論,集思廣益,形成討論合作之學風。這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十分有益,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如,在開展競賽講座中,師生共同鑽研和解答疑難數學題。在師生的共同配合下,競賽活動要搞得有聲有色。

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合作,學會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瞭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又善於表達和交流,是當代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一種能力,也是新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標誌。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決於合理分工、有團隊精神、民主決策等,而發展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能力需要提供適宜的機會、環境,滿足主體展示自我的願望。“問題解決教學”強調用問題啓動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機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組和書寫課題反思性學習報告的形式,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討論、交流和表達的機會,這種多邊合作互動,有利於激發集體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羣體創造意識。 ?

當然,教學改革中提出的數學“合作教學”,不只是在課堂上多一些學生間、師生間的討論和對話,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們懂得如何尊重別人,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如何在分享成果當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現自己,從而培養一種公平友好的競爭精神,以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