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閱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

新年伊始,20xx年1月5日參加了區教學指導團組織的一次學習活動,即:朱萍英語學科基地的關於“國中英語課堂有效閱讀教學”的輔導講座。整個活動持續時間近3小時,其中安排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匠心獨具,最重要的是在回顧所學內容時感覺收穫頗多,茅塞頓開,同時又覺得信心百倍,幹勁十足。下面就這次學習內容作個梳理,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問題,力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裏再次突破自己,提升自己!

一.“有效教學”的核心理諮詢念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二.“有效教學”的內涵

1、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應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即:“學生主體”的思想。

2、關注教學效益。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具備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三.“有效教學”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1.Pre—reading環節

原則: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具有關聯性;具有直觀性和啓發性;具有趣味性

類別:引出主題,激發興趣的導入;(如:圖片和音樂、學生照片、情景介紹)

複習舊知,引出新知的導入;(如:單詞遊戲、小知識測驗)

教授詞彙,掃除閱讀障礙的導入;(如:動作模仿、看圖學詞)

介紹文化,激活背景知識的導入;(如:視頻和音樂,)

2.While—reading環節

原則:整體閱讀;任務驅動;交際功能;能力培養

注意:不應只關注語篇中的詞彙、句型、時態等語言知識的講解;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2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教育戰線上人人稱頌的好書——《陶行知教育名篇》。初步領會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頗深。

陶先生提出了“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他認爲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全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然後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爲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

陶老先生提倡“愛滿天下”,他是對學生充滿愛心的典範。書中的一句話特別震撼我的心靈——“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裏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學生們的喜怒哀樂就在臉上,作爲班主任,我們一定要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他們每天的心情,心理疏導也是我們的職責。千萬可別忽視了孩子們的情感,我們應該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啓發、表揚、激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我們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偉大,還體現在他的無私奉獻上,爲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在家庭生活異常貧困的條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費創辦了南京曉莊師範,依然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這樣的奉獻精神怎能不讓我們爲之感嘆!

勇於開闢的實踐精神,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造精神,追求科學的求真精神,陶先生所表現出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所學習。醫者可治百病,師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業的不同,生命也會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學陶師陶,乃師者所畢生學習的。董必武有詩曰:“敬愛陶夫子,當今一聖人。”陶行知先知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聖人,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更應該積極學習和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努力成爲合格而且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總之,陶公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源,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3

放假期間看了《老子》這本書,但談不上什麼理解,只有一些感受和理解。《老子》不是一篇專門講教育的文章,但是裏面還是有很多關於教育的思想。寓意深刻,讓人深思,經常閱讀更新。

把老子的思想轉化爲教育,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崇尚無爲而治,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相似。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應該順其自然,但過分強調主觀意志。教師權威不應該被孩子感知,這是最好的師生關係。老師和學生都應該處於卑微的地位。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自然之道。這些思想應該在我們這個時代得到批判性的繼承。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果孩子上課心不在焉,當然可以直接批評:“某某,注意!”老實膽小的可能會震驚,趕緊坐下,但過一段時間可能又復發;如果你有逆反心理,你會看起來很糟糕,甚至嘴裏喃喃自語。老師雖然用心良苦,卻成了學生心中不好的思想,教室裏的氣氛會充滿火藥味。有時候學生上課跟老師頂嘴,大家僵持不下都下不了臺。學生肯定是錯的,但如果老師表揚旁邊的學生來提醒心不在焉的人,或者讓心不在焉的人回答一個問題,旁敲側擊的影射一下,也是批判性的提醒,轉個彎,大家都很平靜,相安無事,不是更好嗎?

老子認爲萬物是對立互補的,所以要辯證地看待問題。俗話說,幸福和不幸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抱着平常心,順其自然。再者,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應該被看作是人生成長的歷程,相遇中的精神和能量都應該轉化爲自己的人生體驗。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生活,不要太在意榮辱得失。這樣,我們什麼都不做也能有所成就,沒有人可以通過爭論來與之爭論。

低頭靜靜思考。學生要按照我的思路和問題回答,按照我的'指揮棒解決問題。他們還會感受到求知的樂趣嗎?

教育要有法可依,就像《道德經》裏說的:“男女各歸本。歸根結底,安靜就是復職。當我回到我的生活,我知道我總是清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根源,所以安靜平和地跟隨它,等待它,順應它。說到教育,我覺得,不急,是在盡力,順其自然。

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教育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就像老子說的“道是衝的時候用的,或者說不賺錢”。書中有很多地方從自然現象到社會原因。在這篇論文中,你主要生活在普通人之下,因爲大海生活在所有的河流之下,容納了所有的河流。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逐漸失去了這種敏感性。我們缺乏從細節中看到真相的能力。這是一種洞察,一種理解,一種解釋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鍛鍊。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4

實施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的活動形式。其根本的目的是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爲主動吸收知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師生單向交流爲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xxxx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其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創設了一個輕鬆、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本人在近幾年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探索以“初讀—精讀—感情讀—復讀”四步走爲基本框架模式的學生自學方法,並從中滲透“合作學習”諸法,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有了明顯提高。現將具體做法簡述如下: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內容。

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獨立思考課文寫什麼,主要講了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並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合作探討如何分段及交流歸納的段意,在互相修正後再在班內彙報交流。這樣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尤其是能消除後進生的依賴性,並使他們從中學習到其他同學分段、歸納段意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理解課文重點。

在瞭解了課文大意,理清了敘述順序,進入段的學習時,可直接進入重點段落的學習,也可逐段學習。具體學法是:先用指名讀、分組讀等形式朗讀每一段;然後利用組內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提出自己學習這一段時弄不懂的問題,在組內討論解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由小組長將這些問題整理歸納後面向全班提出。經各組相互補充、討論解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學生通過第一步初讀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急切想知道借箭的經過如何。這時應順應學生心理,直奔“借箭經過”這一段進行學習。在指名朗讀這一段後,即進行組內合作學習,經過討論交流,將疑難問題:“諸葛亮爲什麼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爲什麼不敢輕易派兵出來?諸葛亮爲什麼能算得那麼準?”向全班提出,再通過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對於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可適當點撥。如在討論“諸葛亮爲什麼能算得那麼準”時,小組間發生了爭論。有的同學認爲諸葛亮之所以算得準是因爲他的腦子聰明,有的則認爲是巧合。

面對這種情況,我就讓學生再次閱讀這一段後稍作了點撥:“‘大霧漫天’、順風順水‘這都相關到哪一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從哪裏來的?”學生一下恍然大悟,體會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與他廣博的知識是分不開的,這也正是他“神機妙算”的原因。對段落較多的課文,可按段分組,每一小組對具體一段進行質疑,然後組間合作釋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在巡視中發現共性的、能突出課文重難點而學生沒有發現和提出的問題在班內提出,讓學生反覆閱讀相關內容,老師再精講點撥或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等多邊合作突破重難點。

這一步是學生主動性發揮得最充分的一步。通過“自能提問,自”主釋疑“,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思維被不斷引向深入,尤其是在組間合作釋疑時,連平時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表現出極強的參與願望,課堂上時常出現爭論、辯論等場面,極大地激活了學生思維。但教師也要注意宏觀調控,能放能收,使課堂秩序活而不亂。

第三步,感情讀,感悟文章中心。(合作方法:同桌合作品讀,全班交流體會)

在對課文重點詞句進行質疑、釋疑的深入理解後,學生的興趣已高度集中。這時趁熱打鐵,讓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或最受感動的地方,或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或景物特點的描寫,或文章的中心句、過渡段等,然後讓同桌互讀互評,最後再在班內指名朗讀並說說從中讀出了什麼,悟出了什麼,使文章中心在感情朗讀中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體會出來,內化吸收。如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時,學生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法庭上的表現、語言進行充滿感情的朗讀,既體會到了李大釗同志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沉着冷靜的鬥爭精神,也使革命理想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於學生的思想當中。

第四步,復讀,學習寫作方法。

語文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應在“讀寫結合”上。“教材只是個例子”,“讀”是爲了會“寫”,也就是讓學生把從教材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在深入理解了教材內容後,讓小組成員再次速讀課文,在組內互相交流自己從課文中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然後進行小結、歸納,在班內彙報交流;最後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共同歸納出課文的典型寫作方法,並進行必要的練習應用。如學習《桂林山水》後,可當堂安排一個小練筆《黑河的水》,讓學生仿寫;也可以須採取課後練習的形式。從而做到“讀寫不分家”,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這樣,既創設了一個非常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又使其學生思維得到最大限度地開闊,從而爲提高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5

英語閱讀作爲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新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技能目標描述爲:朗讀課文並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相關信息。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來猜測生詞或詞組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爲,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通過推理、提取篩選、重組加工信息,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形成閱讀興趣,最終提高閱讀能力。通過今天聽了三節閱讀教學的診斷示範課,談談我的認知和想法。

1、教學觀念上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時候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有時候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後僅瞭解一下故事情節。由於教學方法單、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能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

3、教學方法上的問題: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4、在課程設計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上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問題的設置過於單一和簡單。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作爲教師,要重新理清思路,加大對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6

這段時間,我反覆學習了關心鳳老師關於《高效閱讀課堂構建策略》的專題講座,收穫匪淺。應用老師的指導策略並結合自己的學科實際,應用到教學中去,找到了高效閱讀教學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高效閱讀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心靈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種課堂境界,是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言語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養的閱讀課堂。

高效閱讀課堂策略方法很多,設計主問題是一個較好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問題式教學是實現高效閱讀課堂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找好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我在教學課文《手指》時,注意應用了問題式的教學方法。我先談話引入:“手指長在每個人的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不過也許很少有人去仔細想他們吧。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手指》,作者卻寫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板書課題)。我問:“作者寫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現在我們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這樣通過問題式的提問,使學生學習有了目標,產生了學習的興趣,進而集中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7

在國小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閱讀"被認爲是超出教學目標要求的,高難度的因此,大部分老師選擇了單純的詞彙教學。但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讓我重新認識了國小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英語教學中,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單詞的動機,並巧妙地將詞彙教學滲透於學生的認知過程中。

一、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閱讀能力,採用範讀、跟讀、齊聲朗讀、個別朗讀、背誦等多種形式進行。同時,充分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多讀多背,激發他們發現閱讀的趣味性,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英語語感。

二、注重閱讀策略滲透,掌握閱讀技巧掌握

有效的閱讀技巧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如速讀、略讀和跳讀等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語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

三、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擴大詞彙量,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對於國小生來說,背誦單詞是枯燥無味的因此,我們應努力創設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自覺掌握詞彙量的興趣。四、激發閱讀興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整合,要重點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一篇故事學習完後,要求學生達到:

1、理解故事;

2、能聽懂磁帶或者其他人的講述;

3、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或者對話。

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作爲國小英語教學工作者,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紮實的基礎。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8

假期裏,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不禁爲小林宗作校長那無痕的教育藝術和真正關注孩子的愛心所深深折服和感動。

小林校長創建的學校——巴學園是一所令人嚮往的學校:教室是用電車做成的,教室的座位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選擇,上課時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功課學起,如果大家學習很努力,上午便把一天的學習計劃都完成了的話,下午便可以去散步,散步時,老師便相機教授理科,歷史,生物等知識,還可以去露營,去野炊,去溫泉旅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融洽相處中,孩子們像小鳥一樣快樂地學習着,成長着——巴學園真是孩子們學習的寶庫,成長的樂園!

是的,巴學園的確是一所獨具特色的學校,而它的每一個與衆不同之處無不滲透着小林校長的良苦用心,凝聚着他對學生真摯的關愛。正是這種對孩子的真正關心,才使他能夠時時、事事、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從孩子的需要出發,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樂做,這正是他教育成功的祕訣。是愛,創造了奇蹟!

愛是什麼?愛是耐心與尊重。爲了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小林宗作校長專門設計了午飯時說話的節目,他認爲“孩子們在別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澀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必要的。”其中一個男孩無論如何也“不想說”,因爲“我沒有什麼可說的。”通常,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就讓學生坐下了,但是小林宗作校長沒有這樣簡單地行事,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從“哎”到“起牀了”到“刷牙了”到“到學校來了”。小男孩一點一點地找到了要說的話,並且獲得了師生熱烈的掌聲。我相信,這掌聲會使他終生難忘。這期間一點點樹立起來的自信,也會使他終生受益的。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們也能像小林宗作校長那樣,多一份耐心,少一點呵斥;多一點尊重,少一點輕視;多一些循循善誘,少一些粗暴專橫,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會發展得更好?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個男生起來回答問題時,總是要顛來倒去地重複好幾遍,而且頻率很快,幾乎一眨眼的功夫他能重複兩三遍。比如說背詩吧,記得有一次,我檢查他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邊兩句背得還可以,第三句便開始重複,“氣蒸雲夢澤,氣蒸雲夢澤,波撼波撼波撼……”每當此時,學生便忍不住鬨堂大笑,“哎呀,這都念的什麼經呀,煩死了!”“拜託x大人,您就別結了,俺都暈了。”更有甚者,竟低聲吹起了口哨。那個男生面紅耳赤,重複的頻率更快了。每當這時候,我都會嚴肅地要求學生保持安靜,耐心地聽他把話說完。“我們要給他時間!”“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不是嗎?”往往這個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後,臉上總是汗涔涔的,但同時也浮現出一絲笑容,如釋重負般。慢慢地,該生說話重複的毛病漸漸改掉了,而語文成績也越來越好。我想,這正是我們的耐心和尊重給他的鼓勵吧。誠然,課堂時間是寶貴的,該生回答問題確實費時較多,但是如果我沒有足夠的耐心,給他充足的時間讓他把話說完,而是無情地把話打斷,讓他在一片鬨笑聲中坐下,試想,他會怎麼樣呢?

愛是什麼?愛是信任和鼓勵。在書中,小林校長一有機會就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對高橋一直說的是“你絕對能做到!”正因如此,在別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內心也懷有了“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每天心情都是好的。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最後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社會活動家。而身有殘疾的高橋君後來則成了某公司的要員。

我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女孩,長得很靚麗,忽閃着一對黑葡萄似的眼睛,透着一股聰明伶俐勁。這個女孩七年級時學習還不錯,可是到了八年級,不知爲什麼,忽然好像換了個人似的,每天只忙着梳妝打扮,不愛讀書學習了,還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作爲班主任,我多次找她談話,女孩理直氣壯:“我就是不願意學習了”。“學不進去了”。“學好了有什麼用”。“能考上好大學嗎?”“考上好大學能找到好工作嗎?”雖然我講了好多道理,舉了很多事例,但是人家一點也不爲所動。有時候嘴上答應得好好的,但課堂上照常心不在焉。唉,人呀,失去了目標和動力,怎麼能夠奮發進取呢?但我還是不甘心放棄,苦苦思索怎樣才能幫助她。

偶然的,我聽到她在教室裏唱歌,唱得還挺不錯。我決定抓住這個機會。我衝她豎起大拇指說:“哎呀,小彤,你唱得真好呀!”“是嗎?老師?你聽到了?好聽?”她臉上立刻露出了驚喜的神情。“好聽,好聽極了,都快趕上阿蘭了。”“謝謝老師!我就是喜歡唱歌。”

我的眼睛一亮,“那你可以學個音樂呀!學點藝術很不錯的。”“我這樣還能考上高中嗎?”她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疑慮。“沒問題!依你的素質和能力,考個三中音樂班還不是小菜一碟?”“真的嗎?老師,你真的這麼認爲?”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嗯。”我用力點了點頭。她的臉頓時笑成了一朵菊花。

那節課我們學習杜甫的長詩《石壕吏》,沒想到她竟然很快背過了,而且默寫時只錯了幾個字,看着這樣的成績,怎能不令人欣慰?更令人欣慰的是,她上課時的那種狀態,背書時的那種神態,那麼投入,那麼專注,一顆心完全沉浸在書本里了。而這不正是我們老師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心裏欣喜:“小彤,你終於回來了。”我和她約定,“小彤,希望能再看到從前的你!”“一言爲定!”她爽朗地說道,並向我揚起了小手。聽着她銀鈴般的笑聲,心中蕩起的是隻有教師才能體驗到的幸福。

是的,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揚起風帆前進的動力!

愛是什麼?愛是寬容和理解。在掏糞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小林校長對孩子的寬容。小豆豆爲了一個掉在糞池裏的`心愛的錢包,居然連課也不上,而是奮不顧身地在廁所掏口舀糞,舀出來的東西在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當我們看到這種情形,瞭解到事情的原委,我們會怎麼做?怎麼處理小豆豆?是不是會罰她的站?甚至讓她寫檢查?而小林校長只是“稍微把臉湊近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的說:‘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然後就走開了。既沒有發火,也沒有訓斥。而這樣處理的結果是:小豆豆不但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處,而且從此改掉了她之前一上完廁所就往下看的壞毛病!神奇吧?而這,其實正是先生獲得成功的原因:他總是懷揣着愛,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所以,他總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因爲他走進了孩子的心靈。

這就是教育!你看不到一點教育的痕跡,但的確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愛創造的奇蹟!

願我們的心中多一些這樣的真愛吧!多一些這樣的寬容吧!蹲下身來,彎下腰來,在與孩子平等的對視中,傾聽他們的心聲。

但願我們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這樣的愛的教育!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9

“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愛,孩子就以適應這種愛的方式成長。”——武志紅老師所著《爲何家會傷人》中的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

當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長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對孩子的內心需要卻置若罔聞,這不是真愛,是溺愛!從現象上來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可以說,無限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限制的給予自己。

溺愛等於過度的阻礙,往往會出現父母不希望的'結果!最著名的溺愛例子是楊麗娟事件,但楊麗娟的行爲也並不是最瘋狂的。最瘋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網的社會新聞中屢屢看到,而且常是一個模式: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應就拳腳相向,最後不是他將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親人打死。網上曾流傳過一組圖片:一個男孩要媽媽買一個玩具,媽媽不答應,於是男孩一把揪住媽媽的頭髮,這時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過來解圍,被他呵斥“你滾”。之後他的反應更加激烈,還掐住了媽媽的喉嚨,最後媽媽被迫給她買了玩具。最寵愛的孩子反而與父母成爲生死敵人,這種故事強烈的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於是這種孩子長被譴責爲“狼心狗肺”,可家長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呢?不是家長的錯嗎?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總是幫孩子完成對他來說看似困難的事,這其實意味着,父母破壞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在頭腦中形成一個邏輯——他能否實現一件事取決於大人是否幫他。所以上文中的“不孝子”現象就出現了。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美化溺愛的傾向,認爲溺愛就是過度的愛。其實真愛不存在“過度”的說法。如果是真愛,那麼父母不管給孩子多少,孩子都不會出問題,真愛越多,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現孩子的真實需要,並幫孩子實現他的需要,這是真愛。

當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想去拿十米以外的球時,父母陪伴着、守護着孩子,看着他獨立完成這個任務,並且在他遇到危險的時候化解他的真實危險,這是真愛!

當孩子明確地對你說:“我來—我來--”的時候,耐心的滿足孩子的這種願望,之後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亂局面,這是真愛!

當孩子反常時,不自以爲是的指責他,而是關注到反常行爲背後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這是真愛!

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只是天使的守護者!請給孩子以真愛,讓他們健康成長。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0

首先我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彙報我們參加“閱讀與寫作銜接育人”會議的流程。首先是開幕式,大會一開始,滕州實驗國小的孩子們就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向在座的老師展示了精彩的經典誦讀節目。如:合唱《讀唐詩》、集體朗誦等。接下來是三個不同校區的老師按照學段順序上了三節展示課,每節課後分別作了報告。最後是徐承治校長和馮佳琳主任的專題報告。

滕州市實驗國小在做“經典誦讀與海量閱讀”校本課程這項工作前,成立了名師工作室。以名師爲依託,又成立了側重點不同的研究團隊。研究團隊共同研究閱讀專題的課例,然後,一人執教,並輔以講座,把團隊的思考與實踐梳理完善,呈獻給其他老師模仿。因此,執教老師在自己做完報告以後,都要感謝自己團隊的老師。團隊老師在研究閱讀指導課的課型時,構建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對學生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課程體系。低年級,注重“快樂讀”,放大讀書的趣味,感受讀書的快樂。中年級注重“靜心讀”,養成沉下心細緻讀的習慣,在安靜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讀書帶給自己的“喜悅”。高年級注重“賞評讀”,學生欣賞書中的人物形象,欣賞故事的跌宕起伏,感受作者寫作的語言之美,在不斷地思辨中尋找讀書所得。概括起來說,三個學段的教學模式分別是“低段樂讀”、“中段靜讀”、“高段思辨讀”

下面我根據執教老師的報告,將各學段的指導目標做簡單說明:

一、低段“放大趣,讀出樂”

(一)通過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兒童閱讀專家崔利斯曾這樣說:“如果有可能,就用書來搭建房頂。”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如果我們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室佈置上,對學生的閱讀就能起到推動作用。滕州市實驗國小在閱覽室的佈置上實施學段化。也就是按照低、中、高段設置了學生閱覽室。除了在閱覽室裏放置了書櫥,擺上適合閱讀的圖書,還安裝了黑板和多媒體設備。還對閱覽室進行了區域的劃分。有閱讀區、指導交流區、活動展示區等。並根據學段的特點精心裝飾閱讀牆,要麼張貼經典人物、場景畫面、要麼張貼名言等。讓學生彷彿置身於書中一樣,感受閱讀的愜意。

(二)通過選擇書籍,推動讀的興趣。

學校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訂了每個學期必讀和選讀書目。必讀書目全部由學校配置,選讀書目採取學校配置和學生自行購買相結合的原則。《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是一年級下冊的必讀書目。候化珍老師在執教這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認識書名,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簡單的瞭解。藉助目錄瞭解每個故事的名字。第二,導出“趣”。教師出示書中三個最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關注。讓小組商量任選一個共讀。給學生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靜心閱讀。第三、小組交流,找出最最有趣的地方進行練習。第四、小觀衆評選出最最有趣的`地方,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和上臺表演的形式放大“趣”,頒發“克拉和克拉拉”獎章。最後,介紹讀書祕訣,激起學生課下繼續讀書的興趣。這是低段第一課時“讀前激趣”的教學流程。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在圍繞趣和樂爲目標展開。

二、中段的指導目標是“培植自我靜心閱讀”

(一)靜心閱讀分爲外形靜和內在靜。

外形靜就是學生能夠坐得住。內在靜就是能夠讀進去。

(二)想要培養靜心閱讀還是離不開“趣”

1.讀書興趣的培養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黨金菊老師在執教《湯姆。索亞歷險記》這課時,通過利用信封設疑,讓學生猜測老師推薦的三大理由,點燃學生讀書的慾望,然後通過評選“出彩讀書人”活動,使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升級。

2.讀書興趣的培養還有減少學生課外閱讀的附屬任務。

我們往往遊玩後要寫作文,看課外書就像學課文,品味語言,積累摘抄,給課外閱讀附加了很多的任務,所以學生的讀書興趣就沒有那麼濃厚了。

(三)除了濃厚的興趣,培養靜心閱讀,還要讓學生明確靜心閱讀的具體要求,做到身心俱靜。

黨老師這節課應該是屬於第二課時讀中指導課。首先,通過出示人物圖,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概括人物特點,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第二環節是展示讀書成果。先以“信封”爲道具創設情境,舉行“出彩讀書人”評選活動。然後出示讀書小隊活動準備掠影,調度全班的閱讀情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然後,讀書小隊進行推薦展示。最後,投票評選。第三環節是共讀險,培植靜心閱讀的習慣。首先通過語言的渲染,推薦歷險故事中的“險中之險。”然後根據提示要求靜心閱讀。第三、讀書小組交流,這個故事能不能稱之爲險中之險,說理由。最後師生共讀,感受驚險。第四環節,解密推薦理由之一,然後出示話題,繼續推進靜心閱讀,競猜其他兩個推薦理由。那麼在執教這課時,學生手裏有一份根據閱讀模式制定的伴讀單。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推薦理由是什麼?小組展示形式。怎樣準備、怎樣拉票等等。

三、高段“賞評閱讀”

賞評是在學生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瞭解的基礎上,通過思辨、鑑賞,對書中形象進行感悟、理解和評判,然後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品質。

高年級的學生,閱讀興趣和中低段相比,內涵已經不同,認知也有了一些提升。通過目標就能看出來。楊玉然老師執教的是《草房子》他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通過賞析故事中的看似平常的故事,來品味人物身上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人性美的品質。

2.能在品味定格人物形象的同時,感受作品的格調,明白什麼樣的書纔是有品味的書,從中學會如何選擇圖書,如何品味書中的品味。

3.通過閱讀,能養成善於探究,樂於分享的閱讀品質。讓成讓書陪伴自己成長的良好習慣。

楊老師在執教《草房子》第一課時時,首先激起學生對《草房子》一書的興趣,通過書評、內容摘要等形式讓學生儘快瞭解書的內容,然後藉助伴讀單自由閱讀。第二課時,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對書中的人物形象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有些學生產生了閱讀懈怠,認爲書讀到此就可以了。楊老師又藉助第二次的伴讀單,引導學生定格人物形象,從模糊到清晰,然後引導學生探究“杜小康、禿鶴”等人物最打動你的品質,形成第二次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品味書的品味,交流,這本書催人淚下,震撼人心,仔細品一品,你認爲這本書的品味是什麼?什麼樣的書纔是有品味的書,以此促進學生讀書的選擇。

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評價激勵,高段的激勵措施是爲孩子們準備了“閱讀存摺,”記錄孩子的閱讀足跡,讀完三本書發給孩子三個閱讀幣,有批註圈畫的得四個閱讀幣,形成讀後感的獎勵五個閱讀幣。

我們學校在閱讀上和滕州實驗國小也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比如1.時間上,從每週的語文課中抽出兩節來做海量閱讀課,由語文老師統一帶領,到閱覽室開展快樂閱讀。另外,課前、晨讀開展的詩文誦讀,午自習時間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每天回家自主閱讀。充分的保證了孩子的閱讀時間。

2.配足配齊圖書,保障閱讀資源每一年,滕小都會靜心爲學生配備圖書,必讀書目全部由學校配備,按最大班額學生的數量要求,每種必讀書目均配備給三個平行班級使用,各班級根據閱讀進度,不定期交換閱讀書目。確保,每學期,每位學生完成5本必讀書目。選讀書目每個班級都有圖書角,學生每學期至少帶來2本書,充實圖書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3.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經典誦讀、賽詩會等等。滕小最值得一提的活動是畢業班學生的“跳蚤書市。”即將畢業的學生將自己閱讀的好書拿來,擺成書攤,寫上標語,低價出售給低年級的學生,願買願賣,這一活動不僅給畢業班的學生留下來美好的回憶,又讓其他年級傳承了閱讀的生活方式。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海量閱讀。同時要發揮評價激勵作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努力創設閱讀環境,構建閱讀課的模式。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1

說來我和杭州還真有緣分,兩次學習的地點都是杭州。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乾淨的街道,幽靜的環境,禮讓的車輛,溼潤的空氣……在這樣的城市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風景更是別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悅。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國小羣文閱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閱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說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閱讀。羣文閱讀從根本上說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閱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閱讀。

我們爲學生提供羣文閱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纔是羣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爲什麼還有“另起爐竈”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閱讀視野、品味以及閱讀教育理念。因爲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爲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爲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閱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閱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閱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閱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2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便會給她買各種書刊來培養她的閱讀興趣,我們也相約每天至少在一起看半個小時左右的書,每晚入睡前與她相擁閱讀的時光總是那麼寧靜美好。

小的時候,女兒識字不多,看書不能獨立完成,總是纏着我給她講書裏的故事。每當我繪聲繪色地給她講故事裏各種精彩情節的時候,她的小眼睛裏閃着各種好奇與激動。有的時候故事剛到懸疑處,而約定的睡覺時間到了,故事只能明天繼續了,她總是有各種不甘心。一天,大約清晨六點左右,我聽到她的房間裏有聲響,輕輕推開門一看,小姑娘一本正經地捧着書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桔黃的燈光下小姑娘時而緊皺眉頭,時而嘴裏默默唸叨,專注的表情很是讓人欣慰。慢慢的,小姑娘不再需要我給她念書了,而陪伴她讀書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角色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轉變,以前是我給小姑娘講故事,現在是小姑娘把書中看到各種新特奇津津有味地分享給我聽,我每次都會很認真地聽着她的'分享,時不時也提點小問題,很多時候小姑娘會很耐心地給我“解答”;有的時候會碰到“解答”不了問題,她又會重新仔細地再次閱讀,從書中尋找答案,正是我們親子間的這種閱讀互動,讓小姑娘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

週末我們母女倆常去的地方便是圖書館,陪她去借書、去書店淘書已然成爲她最好的激勵方式。考試得了好成績,首先想到的便是要我給她買一套《陽光姐姐小書房》;做錯事了,我沒收了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小姑娘三天都沒開笑臉。每次借(買)書回來,小姑娘總是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不管外面環境有多喧鬧,她讀書的世界萬籟俱寂。她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閱讀範圍也越來越廣,有時候,小姑會偶然問我一些問題,我發現我是真的答不上來,每每於此,我都會誠實地跟她說:“媽媽真的不懂,你能給我講講嗎?”這時,小姑娘會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解,我會給她最好的肯定,她也在我的誇讚中愈加自信。有時候,我會像她的朋友一樣問她:“最近媽媽覺得有點無聊,有什麼好看的書你可以給媽媽推薦推薦嗎?”小姑娘會很自然地向我推薦:“媽媽,我最近在看科學家兩極歷險叢書,我覺得挺好看,你要不要和我一塊看?”當我欣然接受她的推薦時,她的成就感由然而生,閱讀的樂趣又添一成。

書是香香的,愛是濃濃的。閱讀可以讓人的心靈更加自由,親子間的互動閱讀讓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更加自然濃郁,在生活中默默影響孩子愛書,愛讀書,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必不可少。讓我們共同來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快樂,讓愛伴我們共同成長。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3

假中,我有幸讀到了由我國教育史學者趙祥麟、王承緒編譯的《杜威教育名篇》,感觸特別深刻,我自大學時代在教育學課程中就學習過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現在再來系統地讀有關杜威理論的書籍,既有理論昇華,又有實踐體會,真正感受到實用主義教育的價值,感受到大師帶來的深刻教育影響。

《杜威教育名篇》一書,詳細地介紹了杜威生平,系統地闡述了他的主要教育理論,可以高效率地瞭解杜威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受益匪淺。

杜威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創始者。他1859年生於美國阜蒙特州柏靈頓市,大學畢業後曾在中學和鄉村國小教過書,1882年入新建的霍布金大學研究哲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明尼蘇達大學和密執安大學講授哲學,杜威從事教育活動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學擔任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系主任以後開始的。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其教育理論強調個人的發展、對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過實驗獲得知識,影響很大。杜威曾經到世界許多地方演講,宣揚他的想法,他曾經到過中國、印度訪問,因此他的思想也影響着美國以外的地區,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內容全面,條理清晰,結構合理,融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性爲一體,至今仍供教育工作者參閱。

《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的24本主要論著,又有一些重要文章,讀此教育佳作後,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對我有很大的觸動,支撐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其中有幾點更能觸動我的心靈,沁人心扉,在此共分享亦共勉:

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生活由傳遞而更新,因此教育就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從古至今,由野蠻部落到近代城市都是一個團體,團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會經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成長,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是這個團體卻要一直延續下去,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當代社會,然而這個團體的成員如何成長,如何在社會中立足,如何延續文明,靠的就是言傳身教的教育,社會也通過傳達、傳遞而繼續生存,因此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幼兒學習走路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就是模仿成人的因素,其實這一過程就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他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人的整個生活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因此“從教育產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爲了別的,而是爲了生活。沒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從何談起。”

當然生活中的很多教育可能是一些非正式的教育,於是就從廣義的教育中分出正式教育的概念,那就是直接的教導或學校教育,通過讓兒童掌握書籍和知識的符號,爲他們開闢了一條獲得經驗的道路,這種正式的教育才能把複雜社會的全部資源和成就傳遞下去,自然成爲了社會生活延續的橋樑。

二、教育即生長

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生長的首要條件使未成熟狀態,由未成熟狀態發展或成長爲成熟狀態,這種轉變或生長就是依靠教育,而習慣是生長的表現,這些習慣含有執行的技能、明確的興趣以及特定的觀察與思維的對象。杜威認爲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於通過組織保證繼續生長的各種力量,以保證教育得以繼續進行,從而使人們樂於從生活本身學習,並樂於把生活條件造成一種境界,使人人在生活過程中學習,也就是生活就是生長。

學生進入到學校,養成各種習慣,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應該也有生活方面的,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學校生活提煉內化爲自己的習慣,這就是一種生長的表現,這一過程就是教育,因爲生活就是生長,所以一個人在一個階段的生活,內容同樣豐富,地位同樣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問年齡大小,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條件的事業,尤其是對於兒童和青少年,這一點至關重要。

三、教育即改造

杜威說過“生長的理想歸結爲這樣的觀點,即教育是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組或改造。教育始終有一個當前的目的,只要一個活動具有教育作用,它就達到這個目的,即直接轉變經驗的性質,嬰兒期、青年期、成人生活,他們的教育作用處於相同的水平,就是說。在經驗的任何一個階段,真正學到的東西,都能構成這個經驗的價值,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階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務,就是使生活過得有助於豐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覺到的意義。”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教育的專門定義: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後來經驗進程的能力。

書中提到的兒童伸手碰火光燙痛後會把某一觸覺和某一視覺活動(或者某一視覺活動和某一觸覺活動)聯繫起來,從此知道火光意味着燙和痛,說明了改造在教育中的本質意義,也是經驗意義的增長,這與狹義方面上的罪犯進行監獄勞動改造是有區別的,真正的教育是廣義的,改造也是廣義的,泛指一切改造或改組,是一種發展的表現,是通過各種活動獲得有益的結果,避免不良的結果的一種預先準備,可以設想某些結果,而且這種經驗的改造既可能是個人的,又可能是社會的。

通過閱讀大師背影書《杜威教育名篇》,使我更加系統地瞭解了杜威教育理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大師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責任,爲我以後的教育之路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那就是要做有實用價值的教育。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4

前段時間,我有幸聆聽了專家的關於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與學習講座。在不大的禮堂裏坐滿了人,大家都對這次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希望專家能爲我們那枯燥的語文閱讀教學帶來新穎的知識注入。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學習後,也的確是收穫頗多,感慨頗深。

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人們的閱讀能力不斷下降,不能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教學中沒有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閱讀不僅是學生分階段達標進入高層次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的需要。然而現實中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閱讀實踐,因此,有意識的開展主題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次的學習中,我對閱讀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自己的認識。

“主題性學習”是個新課題,那麼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主題性學習呢?我認爲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探究者,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應充分利用教材,並把握以下兩點:

(1)鼓勵學生質疑,尊重學生探究精神;

(2)創設情景,營造探究氛圍。

二、聯繫教材,讓第一個學生成爲開拓者。

開展語文主題性學習,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知識點向外發散,力爭超越教師、超越教材。

三、貼近生活,讓每個學生成爲現實的關注者。

語文主題性學習的內容選擇應以學生需求爲主,貼近社會生活,讓學生關注現實。

四、依據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合作者。

在語文主題性學習的探索中,我深深體會到依據學生的興趣分組合作學習是主題性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主題性閱讀”是以培養學生主題意識、能力和創造精神爲目的,語文主題性學習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

對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可以做到:以閱讀活動爲載體,在閱讀實踐中成:

1、讀書交流會。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引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收穫和感悟記錄下來,也可以藉助於“閱讀資料卡”將文中的一些好詞佳句等摘抄下來,然後在班級中組織讀書交流會,和大家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

2、好書(美文)推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說一說最近讀的書目,向同學們推薦一些好的書籍或文章,並簡單地交流其內容或心得體會,給大家的課外閱讀提供有益的參考。

用好教材這一“例子”,促使課內外有效銜接。

此次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更好的上好閱讀課,爲學生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5

聽了重慶沙坪壩國小許麗老師執教的羣文閱讀課和西南師範大學李玉文博士關於"羣文閱讀"的講座後,我對"羣文閱讀"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以《故事的情節順序》爲主題"羣文閱讀教學"中,許麗老師用簡潔而又親切的語言帶着三年級的孩子們在不同的童話故事閱讀中,感受童話的魅力,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給孩子們帶了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裏,激勵着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

李玉文博士的講座讓我初步明白了"羣文閱讀"的特徵。羣文閱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麼從單篇到"羣文",對閱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從她執教的課中,我明白了羣文閱讀的意義:首先是讓師生迴歸到"閱讀"的本原,其次,羣文閱讀是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意義。羣文閱讀意味着"教"的改變,意味着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着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着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羣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因此,"羣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必須根據讀物的不同性質,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

因此,"羣文閱讀"更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羣"文章,就意味着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爲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

此次活動,帶給我們全新的閱讀形式,隨之而來的還有關於閱讀全新的思考和探索。這是一場關於語文閱讀教學的革命,革命需要堅持和嘗試,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是閱讀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如何將閱讀課上的得效、高效,需要我們不斷嘗試和改革。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6

12月8日-10日,我有幸到深圳參加了"兒童閱讀課程推進大會".親臨會場,目睹了名師的風采,走進名師課堂,接受專家大師們的引領,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兩天半的學習中,我們一共聽了13節課,3次高峯論壇。本次活動邀請了竇桂梅、王文麗、薛法根、趙志祥等全國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知名語文特級教師、專家,教授,進行了示範課、點評及專題講座。大會向我們展示了閱讀課程的三種基本課型:單篇閱讀,羣文閱讀,整本閱讀。一堂堂充滿智慧,充滿魅力的閱讀課堂,一次又一次精彩紛呈一針見血的點評,讓我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這是一場又一場視覺,聽覺及精神的盛宴。名師的教學,讓我感受到了不同類型的課,有着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側重點。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閱讀能力。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幾位老師的課。

兒童閱讀課程研究中心指導專家,清華大學附小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做整本書閱讀課例展示—《沒頭腦和不高興》。竇老師對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層次清晰,學生圍繞"猜",從聽到觀察,從觀察到讀精彩片段,讓學生走進書本,體會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自然放鬆!能力得到提高!竇桂梅老師用愛引領孩子閱讀,用心構建大語文觀,"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科學規劃,讓閱讀真正落地,老師與孩子一起"讀"起來。

兒童閱讀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做單篇閱讀課例展示—《珍珠鳥》,薛老師執教的《珍珠鳥》,透過語言文字,感悟對生命的尊重。學習過程中藉助學生已有生活體驗,讀中感受作者塑造的形象,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力,訓練語文基本功。由生活、教學細節到概括能力培養,再到課文線索梳理及緊扣"小傢伙"一詞的體會理解,深入淺出,層層推進,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習慣,又有放有收,由點到面,由詞到句到篇,立體,生動,精彩!

深圳市十大閱讀推廣人胡紅梅老師做了實驗學校經驗分享—《兒童本位的`七彩閱讀課程實踐分享》。胡老師把七彩閱讀課程分爲:金色的晨光默讀;橙色的日有所誦(課前誦讀);綠色的快樂吟誦(中午吟誦10分鐘);青色的寫字修身;藍色的分級閱讀(繪本教學課,主題閱讀課,故事家長進課堂等活動);紫色的國學課堂;紅色的期末評價(書寫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課內積累能力等多元評價)。

借鑑胡紅梅老師的七彩閱讀,有幾個問題讓我深思:1.如何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下,開展整本閱讀。2.閱讀時間如何保證?閱讀質量如何監督?3.讀書的收穫如何考評?

我們班在上學期就開展過根據"閱讀存摺"的情況,評"閱讀之星"的活動。這個活動開展了一個學期,大部分孩子能堅持每天課外閱讀15分鐘。但我在檢查閱讀存摺的過程中發現有個別敷衍了事的行爲。出現這種行爲歸根到底是監督力度不夠,評價太過單一。所以,根據這種情況和以上問題,我又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拿起筆來閱讀。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每兩個星期收學生讀過的書上來檢查孩子的讀書筆記情況,從而評選出星級閱讀之星。

爲了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下學期我準備在班級開展"班級閱讀區角"和"每日閱讀時光"活動,爲孩子開闢閱讀的空間和時間;給孩子營造溫情的心理環境。一個溫暖的閱讀環境,重在通過教師的溫情伴讀,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如果孩子在一個充滿書香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就會從成人潛移默化的身教中形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所以我也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讀書人的形象。用自己愛看書的情懷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書的吸引力。尤其是孩子的閱讀初期,往往會對閱讀缺乏耐心和持久力。這時更需要我們去鼓勵他們。

除此之外,我還要繼續修煉自己。我常常要求學生多閱讀。但其實我作爲教師,也需要多閱讀。可當下的現實是,我每天處在教育教學的"柴米油鹽"的困擾中,很少能夠靜下心來閱讀、思考、寫作。然而,讀書又是教師的本分,也是教師保持鮮活智慧,散發人文氣質的唯一途徑。學生的視野和感知世界的途徑日趨廣闊,教育的生態環境和課堂細節日趨複雜,教師一旦停止學習,結束"自我更新"的狀態,就會迅速成爲"風雨中的雕像",課堂也將味如嚼蠟。

這次學習我的收穫頗多,我希望我也能和我們班孩子一樣成爲閱讀者,每天擠出一點時間來閱讀,把閱讀作爲娛樂的一部分。熱愛閱讀,學會閱讀;閱讀學習,閱讀生活。想方設法帶領孩子們走進文學的國度,去感受文學的魅力,接受文學的薰陶。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7

聽了鄭教授新的閱讀教學要點和方法,我感觸很深。讓我重新審視我的閱讀教學,尤其是教學的整合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國小階段,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不讀書不寫字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參考書的習慣和勤於閱讀的習慣等。如果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將能夠自學並獲得一些東西。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方法,以讀爲教,讀中感悟,悟中領悟,詳細講解閱讀教學要點。“堅持閱讀導向,注重閱讀理解。強化閱讀意識,明確閱讀功能。堅持閱讀促解,學會尋求。激活閱讀想象,加深情感體驗。”也讓我對新課堂閱讀教學的`要點和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充滿了情感和益處。

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應該少說話,多給學生時間。新課程的神奇力量,被導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教學技巧所折服,深深感受到新課程不僅改變了教師掌控課堂的模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學習閱讀心得體會18

xxxx年5月9日在縣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們有幸參加了由省研究院吳海虹老師和瓊臺附屬幼兒園丁莉園長主講的《幼兒遊戲和幼兒閱讀技能》的專題培訓。通過此次的培訓,又一次的讓我們吸收了不同的新鮮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在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

上午是由吳老師的講座《幼兒遊戲》,開頭時,吳老師就指出:遊戲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功,如果一位幼兒教師不會組織遊戲,那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幼兒教師,因爲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現實中,大家都知道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不要國小化,可是真正的讓我們組織起遊戲來,確是很多幼兒教師需要努力學習的。最基本的就是我們幼兒教師要提高《遊戲》意識,吳老師說過貫徹《指南》首先得要從遊戲做起。遊戲分爲兩大類:

1、兒童自由自發的遊戲,常見於我們的區域活動。

2、是老師設計的遊戲,常見與集體遊戲。吳老師對遊戲的解讀,讓我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玩,就是兒童最喜歡的方式,在玩的過程中會獲得知識、技能、情感等。區域遊戲的解讀時,吳老師提到了一個問題:“在平時兒童真的可以自由的玩嗎?”想着老師的問題,聯繫自己的經驗,雖然平時都說讓孩子自由的玩,可是,一但孩子真正玩的時候,總會收到各種的阻礙,老師經常會說,這個東西要這樣玩,不是這樣玩的,而且孩子在玩的時候也總會因爲安全問題,受到老師定的一些規則的限制,讓孩子們總是小心翼翼的玩,花樣變少了,創意也沒顯出來。所以,我發現我們自己現存的不足是,不能夠真正的讓孩子自由的玩,同時,還受到了其它方面的影響:

1、材料會限制孩子的玩法。

2、幼兒遊戲時間的長度不夠,至少要一個小時以上。

3、區域材料的投放也限制了孩子。

吳老師在整個遊戲的講解中,讓我們幼兒教師印象最深刻的3句話。

一、兒童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教師要相信孩子。

二、我們眼中的兒童形象和我們的童年經驗將深刻的影響我們的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

三、教學就是傾聽,教學就是迴應。這是幼兒教師在組織遊戲時,要做到的'三點。

下午,丁莉園長的講座也很精彩,閱讀技能的培養一直是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因爲每次閱讀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總是不喜歡進閱讀區,每次區域活動時,閱讀區的孩子總是寥寥幾個。可是這次聽了丁園長的講解,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新方法,許多組織幼兒閱讀的新技巧,她還把她們在做閱讀活動的經驗拿出來讓我們分享。閱讀活動時,要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集體閱讀時,教師要進行閱讀指導,具體做法:讓幼兒瀏覽-提出問題-啓迪思維-尋找答案-回憶答案-複習鞏固。在講座中,丁園長還對區角圖書的選擇、投放給我們提出了建議。讓我們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了一條思路,我想,我們也可以嘗試着去做一做。

通過這次培訓,我感覺自己又收穫了不少,同時,自己在工作中一些快要忽略的細節,聽了吳老師和丁園長的講解,又能重新拾起。突然發現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的方面也很多很多。我想爲了我們自己,也爲了孩子們,我們要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