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

如何讓孩子們順利的進入國小,李娟老師以幽默的語言、淺顯易懂的方式,向我們闡述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方式,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使我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李老師爲我們講解了幼兒園與國小的區別,幼兒園和國小相比有六個斷層:人際關係的斷層、學習方式的斷層、行爲規範的斷層、社會結構的斷層、期望水平的斷層、學習冠軍的斷層。因此關於入國小的準備,並不是準備書包,鉛筆,作業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這對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有很好的幫助。同時要重視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包辦和灌輸。在孩子有了很好的精神準備的同時,還需要配備圖書、字典等相應的物質材料,做到雙管齊下。關於正確的任務意識,也是需要開始培養的。

通過李老師的講解,我體會到了,幼小銜接工作並不只是開始幹大班下學期,它應該是貫穿於整個幼兒園生活,這些好習慣應該是作爲幼兒園老師的我們,幫助孩子養成的。我忽然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準備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銜接;養成了好習慣,可以使幼小更加順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穩定的孩子,會更加的開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後面一項工作的前提。

獨立思考、提出質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知周圍人事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爲社會人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附屬內驅力仍然佔據着主導地位,他會爲了得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讚揚,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有所期待,這樣他纔回朝着我們的期待前行。能力提升之後,我發現”積極”兩個字出現的頻率開始多了,積極的人就像太陽,到哪裏都在傳播着正能量。

作爲幼兒教師,我們要用科學的、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方式全面的做好幼小銜接。不僅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還要幫助幼兒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2

進入大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爲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國小生活規律的行爲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說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關注生活細節促進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國小後,在僅僅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裏,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纔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裏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爲中細節的轉變來促進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如:

(1)從最初的每次活動後都要求孩子們去小便、喝水改變爲每次活動前詢問剛纔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時由生活班的老師負責監督飲水量、幼兒記錄喝水次數等來使孩子養成在活動間歇時間裏首先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2)在天氣預報的環節中,加入與昨天氣溫相比較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溫度的升高與下降,討論應該增還是減衣服。同時,在戶外活動前,孩子們穿脫外衣的環節中逐步減少教師的幫助成分,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如學習自己拉衣服拉鍊;對着鏡子系圍巾、戴帽子;當羽絨服太長、太厚系不好拉鍊的時候,兩個人一組互相幫助等,讓幼兒學會照顧自己,解決一些經常會遇到的小問題。

(3)提供自我服務工具,培養保持着裝整理的習慣。在生活區提供鏡子、梳子、髮夾等,男孩子和短頭髮的女孩子午睡後自己梳頭、進餐後看自己的臉是否清潔、外出前戴帽子圍巾等。而對於冬季裏幼兒露肚皮的現象,我們由原來的多次提醒和幫忙改爲要求幼兒隨時掖好衣褲,並請小朋友互相檢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儀表和着裝,既是尊重別人,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益。

2、調節說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國小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國小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講話方式是關鍵。

(1)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緻的說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說明,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大班教師來說,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爲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所以說: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但是,教師說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國小以後。

(2)要求只講一遍,忌反覆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說話方式,我又發現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說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說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3)教師要及時採取與要求相對應的措施,忌虎頭蛇尾。

也許是由於幼兒園裏工作的瑣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歡隨口就提出一些要求來,也容易出現執行起來虎頭蛇尾的現象,這就造成部分孩子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不以爲然,得過且過的不良習慣。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儘量少說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對必要的要求提出後則一定堅持嚴格的執行,並針對幼兒的表現及時總結,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一個要求就有一個結果,讓孩子知道老師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非常重要並應該自覺、認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

大班強調學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並不等於這項工作只侷限於大班階段,其實,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在爲幼兒進入國小乃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指導重點也應該更多的傾向於幫助幼兒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所以,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引導也是循序漸進的,每當一個要求轉化爲幼兒自覺的行爲習慣後,教師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習慣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從中班時期開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來是由教師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顯示出來並由教師每天提醒,後來變成值日生插卡家長督促提醒,現在是不需要提示,每個幼兒都記得自己哪天值日,該做些什麼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氣預報也由原來的有人記就可以,到約定誰記錄再到現在全體值日生參與預報;幼兒記錄天氣預報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繪畫記錄到符號記錄或是文字記錄再到現在一些幼兒不用記錄而直接憑記憶預報,關注天氣變化已成爲幼兒生活當中的一部分。看起來每天都在重複的值日生工作,卻在這循環的重複之中悄悄的發生着變化:孩子們行爲的動力由最初的教師推動逐漸進入到了幼兒自覺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義務和責任的階段。要促進這一轉變,教師必須善於從幼兒的現狀中發現問題,找到幫助孩子實現行爲自律的突破點。

以做智力訓練爲例:我們發現做題時有的孩子很認真,但是不得法,做起來很吃力,還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不認真,常常由於馬虎出現問題。這裏就包含了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契機。於是,我們從最小的環節抓起:拿到智力訓練題第一件事——在第一頁的上方寫名字;接下來觀察每一道題,根據提示中的符號猜測題意;然後聽教師講解每題的要求,操作,最後自己檢查一遍,交上來。這是一個流程,在經歷了由教師提示到慢慢自覺完成的過程裏,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但習慣不等於定式,實現自律還必須學會解決一些問題,如:我們發現在做題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難題後會停滯不前,就教他們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放下,做後面會的題目,最後想這個問題,以免耽誤答題;有的孩子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後爲了改正錯誤把卷面畫的亂七八糟很沮喪,我們就告訴孩子儘量想好再做,一旦發現錯誤後可在上面打個叉,在旁邊寫上新的答案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志品質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4、注重個體差異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訓練培養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着眼於幼兒一生的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的訓練、培養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3

幼小銜接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幫助幼兒完成一系列的轉變,是幼兒在升國小的重中之重。確立新的目標,走向下一個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貼心”,是我們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通過講座我們認識到雙向銜接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走進國小,學會整理,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兒童的心理髮展是漸進的,階段性特徵交叉並存,雙向銜接爲兒童心靈成長拓寬了空間,延長了時間。講座中,黃曉晴老師說的很全面,告訴了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導意見》的新要求;銜接中的幼兒的心理體驗;入學準備的“貼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學合理的詮釋。

那麼我想從心理方面,也是現代社會比較重視和常見的問題上進行一下剖析。

幼兒入國小心理特點會經過興奮期、壓力期、適應期等,作爲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做到的就是,提前爲幼兒做好心理疏導,減少幼兒及家長的焦慮,同時指導家長同理共情幼兒,根據不同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設能力,合理支招緩解壓力,這部分體現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構。如何緩解對於陌生的同學、老師、環境等造成的隱性的心理壓力,要指導家長學會觀察幼兒的一些細微的變化,並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繫,共同觀察並指正和引導。

心理準備尤爲重要,在心理上,我們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設。如身份的轉變,人員的轉變,環境的轉變,時間的轉變,習慣的轉變等。總體來說除了身份、人員、環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規律的轉變;都要提前通過各種渠道,如混齡交往,參觀國小,教師和家長的提前告知和預設,所有我們能想到的都要給孩子們做好心理體驗及預設。

幼小銜接是一場硬仗,是孩子調整心態、雙向奔赴的黃金期;我們要把握好這個過程,幼兒園、國小、家長及老師都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及黃金期的關鍵環節。只有調整好了,纔會是雙向奔赴的一場美好之約,而這美好的約會,會爲孩子們造就美好的未來!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4

5月14日,xx市中心實驗幼兒園五個大班的200餘名幼兒及老師一起走進xx市xx國小體驗國小,走進國小生課堂,真切體會國小生生活,爲他們馬上要進入的國小生活做好準備。體驗共分兩部分:參加升旗儀式和周主題校會“熱愛閱讀,傳承家風,做中華好少年”、進班聽課。

九點半,中心實驗幼兒園的全體幼兒整齊地在操場上,參加了xx國小的升旗儀式,當升國旗時,少先隊員們都肅立挺直的敬隊禮,幼兒園小朋友們也認真地模仿國小生們敬隊禮,莊嚴的注視着國旗在國歌聲中升起。接着,三位國小生打着響板有節奏的訴說着“閱讀的魅力”,這種新奇的方式,展開了“熱愛閱讀,傳承家風,做中華好少年”周主題校會,讓幼兒園小朋友在輕鬆的氛圍下受到了閱讀文化的薰陶。隨後哥哥姐姐們展示了動感十足的大課間操,小朋友們也有模有樣的跟着模仿。

十點十分在多功能教室,幼兒園大班小朋友分別觀摩了生動有趣的語文課“森林舞會”、和“一分鐘”、數學課“數的進位”,從遊戲化的參加舞會的十二個小動物的正確讀法到正確運用小動物來組詞造句到最後的正確書寫這十二種小動物的名稱,……讓小朋友們直觀、深刻的感受到了國小的課堂是什麼樣子的,小哥哥姐姐們認真的舉手發言,標準的讀出每一個動物名稱拼音,仔細的寫着每個動物名稱的一筆一劃。幼兒園小朋友能安安靜靜、認認真真上完45分鐘的課,真切感受到國小生活,也對即將到來的國小生活充滿了期待。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幼兒瞭解國小生生活,切身感受到國小的魅力,喜歡上學,不僅僅是幼兒園單方面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還需要家長的共同努力,爲幼兒將來的國小生活奠定基礎。

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讓我們家園合力,攜手一起爲孩子順利向國小過渡做好準備。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5

今天有幸聆聽了錢雨老師的專題講座《幼小銜接中的“兩難”教師》,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養成將會成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力量。形成愛學習、會學習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國小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要注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爲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幼兒園和國小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環境,爲了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學習環境,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因此要意識到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尤其是幼兒時期,向他們傳播正確價值觀念,才能爲今後成長提供保障。“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相比入學前疲於掌握國小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善於動腦和表達,積極地思考。

最後,習慣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家長們可以積極引導並加以鼓勵和讚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順利地進入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6

根據全國學前教育月宣傳主題和市教體局關於“我們要上國小了”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爲了讓大班的孩子們瞭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幼兒園與國小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國小的陌生感、神祕感、化解憂慮,爲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各項準備。6月8日上午,我園同開發區學校國小部聯合開展了“幼小協同,科學銜接”活動。

本次活動共分三部分:首先,由教導主任王主任帶領大班級部家長、幼兒共同參觀國小一年級的教室、特色教室。通過王主任的講解,激發幼兒上國小的願望,讓家長了解國小的課堂,消除家長們的顧慮。

在王主任的帶領下,家長和孩子們一同走進多功能教室,聽取了李老師的一節國小常規課。孩子們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國小課堂的要求,包括坐姿、舉手回答問題等,讓孩子和家長了解國小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及要求。

在孩子的常規課結束之後,國小部郭校長和幼兒園孫園長就家長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消除家長們的顧慮。特別在讓孩子過早學習國小知識方面,孫園長着重進行了講話,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國小生活更加的嚮往,消除了孩子們對於“國小老師很嚴厲”“國小生活很緊張”這樣的顧慮,也讓家長們意識到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時間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及過早進行國小知識學習的危害。爲孩子們更好的進入國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7

爲積極響應20xx年第五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突出“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宣傳活動主題,5月15日上午旗城幼兒園邀請中大班家長參加了幼兒園主辦的“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主題講座。近百位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一同走進這場科學的旅程,爲自己,爲孩子,吶喊加油!

園長、老師和家長代表分別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工作實踐,緊緊圍繞如何貫徹落實《指南》精神,從“幼小銜接”入手,結合“學齡前幼兒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如何爲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活?”,“幼兒園和國小如何雙向銜接,相互配合?”等問題展開研討,深入淺出的爲家長解答在“幼小銜接”過渡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這次活動組織有序、科學嚴謹、氣氛活躍、主題突出,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僅讓家長明確了學齡前幼兒的身心特點,理解了正確育兒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幫助家長樹立了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8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遊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國小參觀一下或請國小生回園介紹一下國小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爲了迎合家長,將國小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着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國小靠攏,而國小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纔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國小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並以此爲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爲國小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國小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9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幼兒進行體、智、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長,爲進入國小打好基礎,爲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這就是說搞好幼兒園與國小銜接工作,爲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也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與國小是鄰近的兩個教育階段,由於這兩個教育階段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內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兩階段之間既存在聯繫又各有特點。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由於教育重要條件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必然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也必然有一個新的適應過程。

首先,學習方式有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是以遊戲爲主,對幼兒的教育滲透於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遊戲靈活、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規範性,孩子不會感到苦惱、厭倦和緊張,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園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傳授生活中粗淺的知識爲主。而進入國小後,上課成了幼兒主要的學習形式,在教學上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教學方式由正規的課堂學習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較大的遊戲活動學習方式。

其次,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幼兒園每天上課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時間見分則以遊戲爲主。而進入國小後幼兒每天上課第天上課時間就達到了六個小時左右,遊戲時間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證,上課有的出現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有的因教學內容單調、重複,失去學習的枳極性,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第三、有的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不能獨立完成班級的各項任務,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學相處,不聽從成人的勸告,驕傲、任性,不利於身心發展。

以上這些都是銜接階段存在的問題,爲了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階段,讓幼兒及早的從心理上適應環境,促進其身心發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兒園階段到國小階段的銜接工作。通過實踐,我認爲做好銜接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渴望進入國小學習的激情

幼兒做事往往憑藉興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雖然意志、品質已有很大發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導。幼兒嚮往國小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國小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課本、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然是幼稚的、膚淺的,但也是可貴的,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國小生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不僅喜歡做國小生,而且讓幼兒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進入國小後,要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作業的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兒階段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預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時,必須保證幼兒的遊戲活動。因爲在遊戲中,幼兒情緒愉快,有利於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戶外遊戲使幼兒接觸空氣陽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鍛鍊身體。

三、發展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有益的。例如上課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會動腦筋、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對於幼兒來說,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順序、較準確的觀察習慣。如觀察單個物體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進行觀察。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可適當延長上課時間,到大班下學期可延長至35分鐘並適當增加智力活動的難度。如開展計算比賽、猜謎語等活動。

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如會整理書包、愛護書籍、不浪費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負責整理圖書、玩具。用餐時幫老師發勺子。舉行穿衣服、疊被子比賽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進幼兒手部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態度積極認真能獨立完成的幼兒。對個別懶惰、能力差的幼兒要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把爲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的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0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1

很多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小生活,因爲國小與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兩個不同的天地。爲了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家長有效做好入學準備,幫助幼兒順利步入國小生活。xx市中心實驗幼兒園開展了“做好幼小銜接、給幼兒美好明天”系列活動:家長培訓、走進國小。

一、家長培訓。

今年3月,xx市中心實驗幼兒園特邀xx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宋雪梅老師,爲大班家長進行了“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入學適應現狀,以及怎樣幫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和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給家長們提供了實際的指導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

下午,200餘名家長在幼兒園多功能活動室認真聆聽了講座,宋老師從“幼小銜接的誤區、怎樣做好幼小銜接、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學習”三個方面,結合真實、生動的實例,詳細闡述了家長需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方法,家長們認真記錄下要點,頻頻點頭,受益匪淺。講座讓家長們認識到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作息時間、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要想讓孩子能及早適應國小生活,必須提早做好生理準備、心理準備以及生活準備。

二、教師走進國小。

5月9日,中心實驗幼兒園徐菊萍園長、馮一萍副園長率32名教師走進南明國小,走進國小課堂,參加幼小銜接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下午2點30分,南明國小李嫺老師進行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學活動,從認識生字、組詞到對重難點字詞的書寫指導再到課文的理解、閱讀,李老師用親切活潑的語言和教態爲觀摩的人員展示了一節優秀的國小課堂,凸顯了語文的學習與識字教學的有機整合,體現了幼兒園與國小教學活動的不同。隨後,教師們通過分組共同研討《指南》與課標對孩子讀寫的培養和要求的異同點,並結合實際工作交流在幼小銜接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幼兒園與國小教學模式、教材的不同;幼兒發音不準、寫字筆畫不對導致國小階段難以改正;幼兒園與國小教學的差異等問題展開討論。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大家一致認爲: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論在國小還是幼兒園都是極爲重要的,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最後,市教科所的王芳芳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肯定了我園幼小銜接課題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和價值,並暢談了幼小教師工作、教學形式策略的不同之處,同時對之後的教研提出了建議,希望幼兒園與國小之間打破壁壘,實現《指南》與課標的對接,將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爲幼兒入學做好準備。此次教研活動是我園對幼小銜接中兒童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研究在國小的一次嘗試。幼小銜接的研究工作,必須依靠幼兒園與國小雙向互動的力量,讓幼兒園教師瞭解國小低齡學段的學習方式及要求,同時也要讓國小低齡段教師走進幼兒園的課堂,瞭解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身教學方式和內容上的銜接,才能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爲今後的幼小銜接做好鋪墊。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2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國小以來的經歷,對於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裏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國小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國小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國小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麼快的適應國小的生活,這要得益於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裏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國小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國小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國小的校園、教室,坐進國小的課堂和國小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國小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遊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夥伴想進入國小生活的積極願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國小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國小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裏找到答案哦。”聽到這裏,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國小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國小以後,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國小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於跟一些已經上國小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國小後,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國小裏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裏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着急於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於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裏,我和女兒的週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後對於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穫,於是我似乎對她入國小後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國小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裏,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羣裏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着急時,我總爲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週之後,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於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瞭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後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裏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爲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麼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爲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於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並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儘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於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繫,通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爲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並不完全等於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國小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爲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而國小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爲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國小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國小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裏,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遊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國小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國小後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國小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於多方面的,由於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於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週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裏後,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於腦後,因爲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後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國小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國小學習後,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後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3

隨着畢業的腳步越來越近,大班的孩子們即將告別生活三年的幼兒園,進入國小踏上嶄新的人生旅途。爲了幫助大班孩子們全面、直觀地瞭解國小的學習生活及環境,體驗國小生的成長變化,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國小生活,恆濟鎮中心幼兒園全體大班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恆濟中心國小,爲幼小銜接上了生動的一課。

踏進校園,一切都讓孩子們感到新鮮。他們努力地尋找着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認真地觀察着校園裏的每個角落。在操場上孩子們精神飽滿地和哥哥姐姐一起參加了升旗儀式,齊唱國歌,體驗到了作爲一名國小生在升國旗時的莊嚴肅穆。

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我們成爲國小生的心情就更加濃烈了!看,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敬禮、唱國歌。隨後,在國小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懷着好奇和憧憬參觀了國小的教學樓、閱覽室、操場、種植養殖園、廁所等校園環境。

課堂上,哥哥姐姐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專心學習的情景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寬敞明亮的教室,聽到國小生琅琅的讀書聲,孩子們對成爲一名國小生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幼小銜接的工作,我們幼兒園擯棄了往年的參觀,一年級教室的觀看,在形式上進行了“上一節國小的課”的更新,更讓孩子接近了國小,產生做國小生的美好願望通過一系列的參觀,孩子們通過親眼觀察、親耳聆聽、親身體驗,近距離了解了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感受到了國小校園生活的無限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成長的期待和美好向往,爲孩子們順利進入國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信不久的將來,孩子們一定能邁着自信、從容的步伐進入國小,開始新的生活!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4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是:幼小協同、科學銜接。5月4日上午,市勝利幼兒園攜手市私立羣星國小,邀請了一年級的三位老師做客大班段,與全體大班家長和孩子面對面,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國小教師進課堂”活動,爲即將到來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工作帶來了“開胃大餐”。

活動中,受邀的三位教師分別在三個大班開展了有趣的數學活動《填數遊戲》,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遊戲化地呈現給孩子,使孩子們在遊戲中收穫了學習的樂趣。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初步體驗了國小老師的教學風格,他們從經驗上和心理上做好了進入國小的準備,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國小生活的嚮往;家長們對幼兒園安排這樣的觀摩也給予了極大的好評,不僅瞭解了自家孩子在學習習慣、自理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又能有效緩解“跟不上”的擔憂,爲接下來的家園合作起到了鋪墊作用。

“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階段看似簡單實則重要的一環。據悉,“國小老師進課堂”只是該園在幼小銜接方面的活動之一。該園還將開展“國小生現場問答會”、“我當一天國小生”等系列活動,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科學有效的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品格,爲他們順利進入國小做好充分的準備。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5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幼兒入學前後的學習與發展,更爲其後續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5月10日,高橋幼兒園迎來了區教師進修學校“幼小銜接”研討班的全體學員,此次研討活動,邀請了高橋國小低段部的骨幹教師一同參與,讓來自各幼兒園的60位學員零距離感受了一次高橋幼兒園在“幼小銜接”工作方面的亮點。

本次活動分教學觀摩,分組研討,問題對對碰,專題講座三個環節。

一、幼小教學,精彩展示

活動開始,來自高橋幼兒園和高橋國小的三位教師進行了精彩的教學展示,曹曉羣老師《我媽媽》的繪本解讀揭開了活動的序幕;謝芳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比尾巴》展示了國小優秀語文老師的專業素養;張丹老師組織的英語活動,以遊戲形式展開,深受小朋友喜歡,把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點。

二、幼小攜手,共研銜接

中午,聽課學員根據反饋表內容進行分組討論。在“問題對對碰”環節,以圓桌會形式就“幼小銜接”若干問題進行互動交流。高橋國小的老師們對學員提出的各類問題,結合自身的任教學科和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作了針對性的發言,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例如:如何在書寫中以遊戲形式對運腕、運指加以練習,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等,老師們積極的互動,讓高橋幼兒園多功能廳溢滿“幼小攜手,共研銜接”的和諧氣氛。

三、專題講座,支招助推

下午,高橋國小的丁芬芳老師和高橋幼兒園的應晶晶老師就“幼小銜接”的主題向學員們進行經驗介紹。丁老師從“幼小銜接,家長的誤區”開始引申,提出“幼小銜接不是大班的事兒”,“幼小銜接也不是孩子的事兒”,“幼小銜接不僅僅是重視孩子物質的準備”等觀點,讓在座的學員認識到“走在幼小銜接的路上,應家園合一,陪着孩子慢慢來”。應晶晶老師結合高橋幼兒園“幼小銜接”特色課程開展的各項活動,向學員們詳細介紹了教師可從提高孩子們的“生活運動能力”、“傾聽表達能力”、“交往適應能力”、“觀察探究能力”、“創造表現能力”入手,讓幼兒在活動中爲更快、更好地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學習方式做準備,使學員們對“幼小銜接”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承擔本次區幼小銜接研討班觀摩活動是高橋幼兒園“幼小銜接”又一重要活動。今後,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家長、老師、孩子三方的交流和互動,不斷完善幼小銜接工作,努力實現幼小無痕銜接。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6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國小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國小如何“爲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國小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着教師角色、同伴關係、行爲規範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國小,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國小,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國小,在幼兒園裏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遊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係在國小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爲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爲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國小,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爲和日常生活行爲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着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國小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覈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爲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爲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7

爲深入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爲此,駱駝中心幼兒園近日圍繞全國第5屆宣傳月主題“幼小協同、科學銜接”開展活動。

四方座談——奏響協同共進前奏曲

鑑於大班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身心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爲此我們通過“四方座談”的形式舉行幼小銜接活動,由名師講座和已升入國小家長代表分享典型案例,國小老師現場答疑解惑。糾正“國小化”傾向,幫助更多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同時給大班家長分發幼小銜接習慣培養手冊,並根據指導手冊要點,指導家長爲幼兒做好充分的入學準備。

參觀國小——譜寫科學銜接進行曲

爲了讓大班幼兒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生活,熟悉國小的.環境及一些日常行爲規範,激發幼兒入國小的願望,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進行了參觀國小的活動。通過體驗當“我做一天國小生”,與國小生共同進校園、共同進課堂、共同參與升旗儀式,讓幼兒逐步熟悉國小的生活。

畢業護照——奏響快樂成長交響曲

爲了給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駱駝中心幼兒園舉辦了“畢業護照”的活動。首先,購買挑戰項目是“小鬼當家”,孩子們的任務就是完成“我的購物計劃書”,他們進入菜場進行自主購物。其次,通過以大帶小項目“我帶弟弟妹妹一天”,在與弟弟妹妹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自身責任意識,懂得榜樣示範。最後,感恩繪畫項目“畢業主題環創”,通過畢業主題牆的創作活動,讓孩子積極參與其中,在創作中把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做一個總結。小朋友們逐個完成畢業護照上的每項任務,認可後蓋章。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8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繫,採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嚮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國小前,既有對國小生活的嚮往,爲馬上成爲國小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國小後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國小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着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爲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國小在作息時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鬆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國小,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國小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國小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爲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爲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錶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國小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爲1。5小時以適應國小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遊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遊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採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瞭解活動與規則的關係。

我們還通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並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爲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說:“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爲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國小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爲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並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並堅持不懈。意圖在於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爲孩子入學後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裏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後複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爲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於是,幼兒園每週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19

我參加了鄞州區舉行的“幼小銜接”研討活動,在活動中,來自不同幼兒園和國小的老師爲我們展示了五大領域教學活動,我們教師選擇自己想聆聽的領域進行聽課,然後進行各領域的研討活動,在研討中我們幼兒教師們紛紛提出了自己對幼小銜接中的困惑,國小教師也紛紛講述了希望幼兒園教師在幼小銜接中能對幼兒進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孩子們從幼兒園生活進入國小,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通過今天的研討讓我瞭解到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重點培養,這樣能讓幼兒能更好的去適應國小的生活。

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成人信任你,纔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國小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家長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幫家長整理生活用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

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因而我們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與小朋友搶玩具,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五、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們教孩子如何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六、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爲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帶領幼兒參觀國小,引導和激發幼兒對學校生活的嚮往和興趣。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讓孩子與國小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國小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本次活動爲我們幼兒園教師和國小教師之間搭建了幼小銜接的對話平臺,讓我們瞭解了幼兒園與國小的教學方式區別,也認識到孩子在入國小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真的是受益匪淺。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20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國第五個學前教育宣傳月。5月20日,濱州市暨濱城區20xx年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啓動儀式在濱城育英學園舉行,市直及區屬幼兒園園長、教師代表,區直國小校長,家長代表等約200人蔘加了啓動儀式。

據悉,此次我市啓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將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營造重視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家園同步、幼兒園和國小同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始終把學前教育擺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予以謀劃、強力推進,啓動並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先後出臺《濱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城市住宅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濱州市農村幼兒園保教設施設備配備工程(20xx—20xx年)》等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爲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和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自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全市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00多處,受益兒童3萬多名,全市在園幼兒11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

今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爲“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啓動儀式上要求,學前教育宣傳月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各單位要認真研究制訂宣傳月實施方案,確保宣傳月活動取得實效。要組織開展幼兒園和國小的相互交流觀摩活動,自覺將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有機銜接起來。

幼兒園要重點開展好“三個一”活動,即召開1次家長會,組織1次大班幼兒到國小參觀,與國小共同開展1次幼小銜接諮詢活動。國小與幼兒園要組織專家、園長、校長和教師對家長答疑解惑,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家訪、家教宣傳欄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主要內容,消除家長對幼兒的入學焦慮,使家園教育形成合力。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21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着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爲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從國小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循環始終循環。所以呼籲大家,國小就是國小,國小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國小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裏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國小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國小,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國小裏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爲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爲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國小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爲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22

幼小銜接是教育界一直關心和討論的話題,由於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孩子身心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孩子對入學的態度、情感、響應與適應計算將直接影響其能否儘快地適應國小生活。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爲了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勞動,我班召開了“幼小銜接家長會,大班數學教案。”以期通過家園互動順利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本次家長會,開展得非常獲勝,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家長非常支持我們的勞動,看着大班科學活動《摩擦力》說課稿。學會家長會。平時沒有時間的爸爸媽媽們,幼兒智力遊戲。都來插足本次家長會了。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他們聽得非常認真,相比看銜接。還不時做着記錄,幼兒智力遊戲。這真讓我感到特別欣慰。幼兒智力遊戲。

現將本次家長會的情況總結如下:其實幼兒智力遊戲。

一、轉變家長觀念。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

通過本次家長會,我們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了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事實上幼小。這是幼小銜接教育獲勝的首要保證。對於大班音樂教案。

爲家長分析表現銜接“陡坡”的原因。聽說大班數學教案。

比較分析了幼兒園與學校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形成的銜接“陡坡”使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點。張文。

二、創新教育道路。做好社會適應性計算。

本着進步認識,大班音樂教案。磨練意志。發展本事這一原則,大班科學教案。注重家園配合,一日活動的滲透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在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其實。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其實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創設大量行爲實施機會,大班科學教案。創設教育道路來教導和促進幼兒社會性適應由知到行的轉化,聽說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從而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本事。

三、拓展互動渠道,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1、教導幼兒學會自己記作業,家長檢查記作業本,並指導孩子完成作業,養成一種會記作業,會造作業的習慣。

2、親子閱讀。爲進步幼兒的閱讀本事,我們提示家長每天抽出20分鐘與孩子一起大聲讀書。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爲了讓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後能整理自己的物品,我們提示家長在家時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次家長會非常獲勝,教導家長制止走入“幼小銜接教育”的誤區,爲孩子順利過渡到國小做好計算。同時,我們家園配合,培養幼兒各方面習慣及本事。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順利而歡愉地進入國小學習。

幼小銜接研討心得體會23

爲了幫助家長們瞭解幼兒園國小化的危害,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們順利地進入到國小以及能否很快地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xx月xx日上午,xx幼兒園大班召開幼小銜家長會及開放日活動。

活動中,該園相關老師給家長介紹本學期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介紹了幼兒園去除國小化的教學與管理,接着根據幼小銜接跟家長做了溝通,會上提了問題與解決辦法,並真誠的希望和家長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

各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實際知識掌握水平,設計了遊戲教學。在大一班《快樂魔法會》活動中,教師利用幼兒對神祕的探究,通過拍手、打節奏的遊戲形式,組織幼兒開展魔法探寶。富有節奏感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點燃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習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也在快樂的遊戲中掌握了知識;在大二班《展現自己》教學活動現場。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玩起“找朋友”的遊戲,孩子們自我發揮,自我表達,律動、音樂、還有家長們也參加到其中和孩子們一同互動。教學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孩子們不僅從中收穫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自我表達、自我展現的自信心。大三班老師設計了一節《國王闖關》,活動中孩子們從出發到5個關口的闖關過程都做了記號,並在闖關遊戲從簡到難,孩子們討論、操作、實戰、配合,終於闖過關口,到達勝利,家長們看得目瞪口呆,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讚,孩子們發揮了自己學到的本領,老師的設計也收良好的效果。

隨後,班級老師組織家長朋友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親子手工作品大Pk,家長們穿針引線編制帽子,孩子們快樂粘貼圖案,忙的不亦說乎,緊張的場面、融合的氣氛,可愛的笑臉都是最美好的記錄和見證。

課後,家長們紛紛感嘆地說道:孩子即將步入國小,在孩子學習方面我們家長存在許多誤區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通過參與今天的家長會和開放日活動,家長們清楚地認識到“拔苗助長”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危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會配合老師、幼兒園做好家園共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以興趣爲基點,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享受美好童年。

此次活動,使大班家長對“幼小銜接”有了進一步認識,也及時糾正了“去除國小化”幼兒園教學的效果,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了家長共育的良好局面,爲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也爲幼兒園開展品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