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壇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1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哈爾濱市教育局組織的校長論壇通河專場學習講座,使我受益頗豐。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一個校長來說就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參加中國小校長培訓,我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方向,理清了辦學思路,思想認識、理論素養、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領導藝術也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意識到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品位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下面就我參加培訓學習和認識談幾點心得體會:

1、加強自身學習,轉變觀念,樹立人本管理理念。

學校管理要以人爲本,這是由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即教職工在學校管理者的管理下開展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活動,因此,校長治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生”、“目中有師”,要看到學生和教職工不僅是管理的對象,也是服務的對象,他們不僅是管理的客體,也是學校的主人。校長要強化人本意識,就要堅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成功和成才爲本。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使學生會飛的讓他飛,會跑的讓他跑,跌倒的扶起來牽着走”。這句話一語中的,直指教育本質。沒有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愛滿天下”的博大精神,沒有敬業、樂業、專業、勤業的奉獻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走向成功,這是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師資整體水平。

校長要強化人本管理意識,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看作是自己份內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職責。校長治校,不能離開必要的物質基礎和財力支撐。辦好一所學校,也不能忽視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硬件設施的建設。但是,身爲校長一定要認識到,在所有的教育資源當中,最寶貴的還是人力資源。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切不可放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首先是提高教師素質,它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一個校長在他離任之時,衡量他的功過,主要不是看他蓋了幾幢樓,而是看他有沒有帶出一支師德過硬、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

3、樹立教育科研意識,打造活力課堂。

活力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生產力。辦好學校靠什麼?方法縱有千萬,但依靠教育教學研究,即走“活力課堂”道路,才能使學校不斷地有所進步,不斷地進行教育改革。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設計出具體的方案,提出操作性的要求,建立以學生爲中心的多種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按照要求去實踐去發展。要以課題爲載體作抓手,積極開展實驗研究,更新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課題,這樣才能使每個教師科學而有效地開展工作,才能使課堂活起來。

4、堅持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一個學校影響最長久、最醉人的莫過於獨特的辦學特色。

要形成個性化的辦學特色,校長必須善於在學生、社會和家長的共同需要中尋找到平衡點,平衡點往往體現在教育理想但又切合實際的辦學目標上,辦學目標首先要以辦學理念爲核心,目標既要源於家長與社會的需求,更要高於社會和家長的世俗要求。同時辦學目標也要體現學校的層次,要從實際出發研究自己的傳統,尋找自身的優勢?辦學特色不僅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重建和發展學校文化的基本源點。校長要緊緊扣住特色,通過活動激人,活動感人,使大家由生到熟,由小到大,由被動到主動,由徘徊羞澀到成功喜悅,體驗到勞動的價值。未來學校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特色文化的競爭,出類拔萃的學校,都有強而有力的特色文化。

總之,校長必須在“人的發展”理念指導下,把“活力課堂”放在首位,組成一個高效能的學習共同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幹羣之間、學校成員與社區成員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團隊精神和互動關係,使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在羣體的學習文化中不斷持續、不斷修煉、不斷提升。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2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赴鄭州體育館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五屆魅力課堂暨名師工作室導向培訓會。

這次教育名家論壇,給我們帶來了“簡約教學”“你知道嗎?大問題數學”“無痕教育”“問題策略教學”“和諧數學”以及數學中的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教學模式,這一系列的教學模式讓我受益匪淺。

3天的學習短暫而緊張,我卻從中收穫了很多。名師教學可謂“清新而深遂,靈動而紮實。”他們從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組織教學,風格各異,引人入勝。和諧的師生關係貫穿整節課,很好地落實了所上課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教師觀,他們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厚實的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能、彰顯了名師風範,讓我們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讚歎聲,讓人受益匪淺。下面我就以徐長青老師的課堂爲例,談談自己的所學、所思和所感。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導入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懷着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學生有了求知的慾望,接下去的教學就“水到渠成”。在徐長青老師所執教《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堂上,我欣賞到了徐老師高超的導入藝術,他在課前以“魔術”吸引學生興趣,所謂的魔術,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紙”,這個讓學生好奇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

二、喚起已有的經驗—“順水推舟”《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節課中,通過創設情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張紙能否撕出20xx片、20xx片?學生初次接觸會對這樣的問題覺得無從下手老師講解這樣的問題也會覺得頭疼,覺得自己說的`很清楚了,可是學生總是不能理解。徐老師講的這節課讓我也獲益良多,徐老師善於讓學生運用借鑑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學生的反應很快就知道學生的就近發展還在哪,然後利用就近發展還拓展新知識,也就是他講的“回頭看”,“知難而退”的道理。通過這樣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習方法進行提煉,使學生零散的感性認識得到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而這種學習體驗過程在我看來比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更珍貴,它會影響學生對其他事物的思考,爲學生的今後學習生活積累財富。

三、尊重每個學生成長的權利—“海納百川”,在我們平時上課中,我們總是有意成無意的在向學生透露我們心中正確的答案,使學生總是按着老師設想的去做,沒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師的課堂上,我們聽不到答案的對錯,他總是在鼓勵同學們,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訴同學們那是因爲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從教學中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探索的快樂、學習的自信。而我們大多數老師習慣用自以爲是的方法來解釋學生的行爲,用自以爲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學生,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對學生的誤導,所以,我們必須真正讓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納百川”。

除了徐長青老師,我還聽了其它幾節高質量的觀摩課。吳正憲老師的問題串教學,在觀摩課——複習課中學生達到“通”的效果。

羅明亮老師由“你知道嗎?”引入課題,告訴我們數學要講道理,做講道理的老師,追尋講道理的課堂。

餘穎老師在做遊戲之中讓孩子們學會了知識,她說“跟強者玩,自己會越來越強大”,與此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所有人應該接觸正能量的強者。

張齊華老師揭示了數學課堂的“新常態”,讓我們明確核心素養,把握主體,抓住關鍵。

徐斌老師在解決問題策略中貫穿畫圖思想,他指出:“解決問題”不再是“教學領域”,“問題解決”成爲了“課堂目標”。他說:“知識背後如果沒有方法,知識只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方法背後如果沒有策略,方法只不過是一種笨拙的工具,策略是方法思想間的過渡狀態”。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3

人工智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理解什麼是人工智能,才能知道人工智能教育要培養學生什麼知識,什麼素養,才能爲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人工智能簡稱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在此次人工智能教育論壇中,黃錦輝教授對人工智能用更加利於理解的'解釋是人工智能等於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和5G技術綜合的產物,做好人工智能教育能實現不斷提升人們生活的質量,在論壇中,劉三女牙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智能化新模式正在形成,其教育的着力點集中在算力、數據處理、算法以及場景化的學習,使學生對教材可以理解,教育情景可以感知,學習服務可以定製,使人工智能教育從智能增強,轉變爲智能補償,最終達到智能替代。

在實際過程中,很多學校沒有開展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要怎麼逐步開展起來呢?人工智能開展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教材的缺乏,第二師資的缺乏,第三課程實施的場地缺乏,第四怎麼教的問題。在18日下午分論壇中,很多同行教師提供不同學校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開展模式,爲我們提供了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參照案例,針對教材缺乏問題,對人工智能比較重視的學校有的建立區域教研和課程資源建設,有的開發人工智能課程、有的建立研學基地,還有的建立網絡學習平臺;針對師資問題,教師主要通過自學,網絡學習與多參加線下培訓學習方式自我成長,提高課程融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針對實施場地和怎麼教的問題,大部分學校沒有開展起來的原因可能主要也是因爲資金對場地和平臺投入比較大,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作爲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入點,融入數據、算法、程序設計、機器人課程、開源硬件類課程等,利用項目式教學或其他活動如科技創新、創客、跨學科活動等助力課程落地,逐步建立課程——空間——活動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動實踐,在論壇中也介紹了人工智能教育需要遵循學生各年齡層的學情特點,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班STEM基礎教學,第二輪實踐教學建立社團校隊,第三開展項目式專訓,培育科技特長生,或者各年級年級培養學生人工智能教育的不同目標,國小低年級可以主要培養綜合素養,國小高年級跨學科應用,國中形成目標方向,高中向目標方向進行研究。

這次的粵港澳臺人工智能教育論壇學習,拓寬了我對人工智能教育的認識,對我的教學如何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4

3月25日上午,我和學校的幾位老師有幸參加了在鄭州市體育館舉行的“全國教育名家論壇”。在這次學習中,我們受益匪淺,沐浴在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課堂智慧的啓迪中,心潮澎湃。

在會場上目睹各位和教育大師的風采,在他們精彩的課堂中,整個會場座無虛席,老師們專心致志聆聽專家的課與報告。回想一下當時的所聞所見,不得不再次敬佩這幾位教育名家的深厚功底,他們的語言如此親切,他們的笑容如此自然。他們對文本的把握如此嫺熟,他們不僅牢牢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球,也讓我們常常陶醉其中,乃至忘了記筆記。於是我就用手機記錄了他們的課堂,回來後繼續回味他們的課堂。

首先整個學習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名師厚重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確實讓與會人員大開眼界,心服口服,大師就是大師。名師們無論是從語音、語調、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中的語言運用,還是教師個人豐富的教學技能,都表現得自如得體,而且各具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如沈冬梅老師在課堂上信手沾來,遊刃有餘。學生盯着他,時而輕笑,時而回答,一副陶醉的樣子。這樣隨性的課堂,也許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沈老師流利的語音,給我們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她的'熱情與活潑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黃慧老師的口語充滿童趣,能夠走進學生的心中,師生互動自然,給人一種美得享受。

教育名家的所談所論,全部來自於真實的課堂,紮實的研究,以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娓娓道來,作爲新任教師,要帶着辯證的大腦去思考,帶着問題來理解,帶着收穫昂首前行,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結合所學,應用於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爭取讓我們自己的英語課堂更精彩,更高效,正如這句話:心有多大,就能走多遠。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5

20xx年4月22日參加了在XX區會議中心召開的“中華誦·經典教育論壇”活動,聽取了xx老師關於“吟誦”的授課和報告,感覺真好,沒想到吟誦如此有韻味,讀詩變得這麼有情調,可以說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呀!

一、吟誦讓讀詩如此美妙。陳琴老師先上了一節公開課,主要講了吟誦的方法,讓同學們對吟誦有了瞭解,一首首的吟誦調從陳老師的口中緩緩吐出,讓在場的老師彷彿回到了古代,站在了詩人的旁邊,傾聽者詩人的吟誦,體會着詩人的心情。以至於課程結束後,老師們再次請陳琴老師教授課上讓學生學習吟誦的那首古詩。

二、吟誦讓詩歌充滿生氣。陳老師在做報告的時候,出示了一些視頻,其中就有中華吟誦協會徐建順會長的吟誦,雖然聲音有點小,但徐會長那激情澎湃的表情和激昂的動作,讓那首詩歌充滿生氣。

三、吟誦讓大家甚是陶醉。剛開始聽課的時候,聽到陳琴老師在課上吟誦,還有點不太適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薰陶,我越來越喜歡聽陳老師的吟誦。到最後陳老師叫大家吟誦《詩經》裏面的`《木瓜》時,我真是感到百吟不厭。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我也一直在學着吟誦這首《木瓜》。

所有的詩歌如果能這樣吟誦,那該是多麼令人陶醉的事情呀。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海洋裏,用吟誦“讀你千遍”吧!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6

xxxx年4月份至七月份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在學習培訓期間,聆聽了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傾聽了優秀教師的優質課例,一場場的報告直擊教育現場,一節節的優課緊扣新課程改革,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精彩絕倫的互動參與,真的爲我帶開了一扇思考之窗,下面談幾點所思所想,沉澱思考,昇華思想。

一、用專業贏得尊嚴

14年農村班主任,20年的一份作業,這就是董文華老師識別度超高的名片,她說:“教育,就是選定一把椅子!”我特別贊同,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下,我們缺少了一份淡定,缺少了一份堅守。當命中註定你只能教書,那就用心把書教好。不去追逐,不去攀比,靜下心來讀書沉澱,擡起腳來踏實前行。尊重敬畏自己的職業,是善待自己,尋找人生快樂的最好方式。沉下心來做教育,對待自己的工作走心、走肺、走胃,相信平淡的生活也會開出絢爛的花朵。董老師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人格魅力的影響,要思考如何接納自己的工作、善待自己的工作,真正從心出發,真真實實、全心全意來完成這項神聖的使命。

有了專業認同,接下來要解決專業能力的問題。基礎教研室的申宣成教授給我們新任教師提供了一個“小妙招”,他說:“課例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險單。”,爲何呢?原來,在課例中有大量的教與學的片段,這一節節的教學事件就是一個個蘊藏豐富資源的寶藏,只要我們下勁兒去研究、去分析,肯定會開採出獨一無二的寶貝!申教授向我們介紹了課例研究的素材:現場觀課、課堂視頻、課堂實錄、課堂敘事等,“處處留心皆學問”,帶着一雙發現的眼睛,揣着一顆思考的心,我們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無限精彩!通過申教授講解的三種課例分析方法,即:專題分析法、情景填空法、結構覆盤法,我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句話,“光說不練假把式”,是的呀,我們在聽講座的時候激動,回去之後就沒了行動。其實決定你成功的不是夢想,而是行動!我現在就在進行課例分析的學習,通過聽優秀教師的優質課、看課堂視頻,運用課例分析的.方法,剖析優秀課例,思考要是自己怎麼做?遇到這種情境還可以怎麼巧妙地應對,我試着結合自己的所學,抽離出那些本質性的內容,雖然我現在剛剛開始學習課例分析,剛剛開始嘗試進行課例研究,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善思考,勤嘗試,我一定會成長的!

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雙翅膀,一份堅定的專業認同,一項精湛的專業能力會幫助我們新任教師展翅飛翔,在教師專業發展的藍天下自由翱翔,享受智慧人生的那份悠然自得!

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展風采

“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運用拓展”,這是新課改下的生命課堂,這是教育人的不斷創新,這是對素質教育最好的詮釋。在課堂上,我們看到孩子的座位發生了變化,一改往日的縱橫排列秧田式,而是從學生本位出發,幾位學生坐在一起,圍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圓形,便於同伴間的討論,利用小組學習的模式,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孩子,通過這種具有本土色彩的翻轉課堂,真正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

歐洲有一則童話,說的是小池塘裏住着一對好朋友:魚和青蛙,有一天青蛙出去遊玩,回來特別興奮地告訴好朋友它的所見所聞,青蛙說它看到了一頭牛: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着兩個犄角,以吃青草爲生,身上有黑白相間的斑點,長着四肢粗壯的腿,還有大大的乳房。魚驚奇地叫道:“喲,可真奇怪吶!”,同時腦海中即刻勾畫出心中“牛”的形象,一個大大的魚身子,頭上長着兩個犄角,魚嘴裏吃着青草......,這就是所謂的“魚牛”。這則“魚牛”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也會像這條魚一樣,依賴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經驗的建構和重組是存在誤區的。在“運用拓展”環節,教師能快速診斷學生理解中的誤區,有三個層次:學生編題、教師補充題目、反思和歸納。在這個反思交流的平臺上學生理清核心概念,掌握關鍵知識點,從而學會獨立思考。我們的教育不是紙上談兵,更不是培養做題機器,而是培養完人,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創新思維的人。

教育名家的所談所論,全部來自於真實的課堂,紮實的研究,以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娓娓道來,作爲新任教師,要帶着辯證的大腦去思考,帶着問題來理解,帶着收穫昂首前行,爲實現自己心中的教育夢而做不懈的努力和奮鬥!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7

作爲一名工作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語文教師,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全國語文後現代化教育高峯論壇活動,感覺受益匪淺。從文老師的講學中,我更進一步瞭解了國小語文習作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

文老師先以《春雨》爲例,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文老師先提出問題“如果你寫春雨,你會怎麼寫?”緊接着向學生介紹寫作的方法技巧,如:時間推移法、地點變化法、特點歸類法。文老師以地點變化法爲例,分爲三個地點湖面、樹林、屋頂,又分別以形狀、顏色、聲音來豐滿每個地點的寫作。最後讓孩子們進行寫作練習,效果顯著。

緊接着進行了互動交流及評課環節,文老師指出,作爲一名語文老師不是隻知道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的人文素質,並將這種人文精神滲透給學生。語文老師還要學高爲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學生去感受美,去創造美。

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

第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要求學生背的好詞好句,老師要先會背。

第二,作文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讓學生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三,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要讓學生廣泛的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一名教師的重要性,不僅要有愛心,還要不斷充實自己知識,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只有這樣才能挑起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