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2017年觀看開學第一課感想範文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以下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範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7年觀看開學第一課感想範文

終於回到了我盼望已久的學校,看到同學們一張張開心的臉,我也跟着笑了起來。“丁零零,丁零零”,上課鈴聲打響了,班主任邵老師走進教室,不用說,看一學期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的時間到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是圍繞我們的宜昌市來拍的,我們的風俗,如:巴楚文化等,還有宜昌的風景名勝,如:南津關,大老嶺,鳳凰山,三峽人家等;也有歷史文化古蹟,如:屈原?玻?丫?世錚?毓?淼取?/p>

我就把我最感興趣的巴楚文化來給你介紹一下。

所謂巴楚交錯地段,就是巴人與楚人錯居雜處、巴文化與楚文化交流混融的地段。它的形成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從古到今一直以峽江地帶爲主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表明,宜昌地域內的清江(古稱夷水)是巴人起源和早期活動的重要區域,而沮漳河流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帶。清江、沮漳,爲長江出峽後緊挨着的兩大支流,以長江爲紐帶相銜接。周代以前,巴人、楚人各據一隅,兩種文化屬於彼此獨立無涉的發展狀況,巴國、楚國於立國之初也依然如此。這兩個民族在各自的國土上創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此時基本上還沒有發生交匯和碰撞。到了東周時代,春秋到戰國中期,隨着巴、楚兩國開疆拓土,兩國的境界尤其是楚國的境界迅速擴展以至互爲接壤,成了真正的近鄰。巴爲楚之西鄰,楚爲巴之東鄰,就在這巴楚兩國的交接之域便演出了一幕幕巴楚征戰結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歷史話劇。巴文化、楚文化就在這一特定的地理環境、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交匯激盪融合而形成一種具有共同特徵的混融性區域文化即“巴楚文化”。

巴楚文化的面貌,最初是巴自爲巴,楚自爲楚,不見其文化之互動,這主要是秦漢以前的考古學文化,即原生形態的民族性文化;進而是巴中有楚,楚中有巴,彼此有互動而非雜交,這主要是魏晉以後的歷史性兼地域性文化,即它已不完全是民族性文化的次生形態的文化;最後,發展至今,便呈現出粗看似爲非巴非楚,細想實爲亦巴亦楚,巴文化與楚文化在互動中雜交,其雜交的文化事象大量存在於民俗之中而綻開奇花,結出異果。

總而言之,巴楚文化,作爲從古到今存在於巴楚交界地區的人類學文化,是最能反映、體現、代表宜昌地域文化的面貌與特色的.了。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_觀看央視《開學第一課》。

晚上六點半,我就趕緊和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開學第一課》在雄偉的長城上,在優美的音樂中拉開了序幕,主題是“我愛你,中國”。

愛是什麼? 《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愛是分享,愛是給予。在祖國這個大家庭裏,只有我們團結友愛、和諧相處,互相幫助,信任別人,我們這個大家庭纔會和睦相處、蒸蒸日上,祖國纔會更美麗。

愛是力量。愛是最有力的,愛可以戰勝一切。擁有愛,擁有力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_志願者,哪裏有災難,哪裏需要幫助,志願者就會出現在哪裏。有了愛,我們才能戰勝雪災、地震、颱風、泥石流……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未來就會更美好。

愛是承擔,愛是責任。來自瀋陽的馬鵬飛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他從5歲起就照顧奶奶,同時還刻苦學習。看完他的故事,我和媽媽都哭了。我知道了做人要自強,學會幫父母親人分憂解難。愛國就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愛是榮耀。宇航員楊利偉叔叔講述了他到達太空的感受,他感受到的中國榮耀。榮耀來自於強大的祖國,榮耀的背後是付出與奉獻,還有毅力與堅持。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我知道了要學會團結,幫助別人,分享的快樂是雙倍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戰勝所有困難,要學會承擔責任,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把對祖國的愛轉化成腳踏實地的行動,用愛榮耀中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可愛、美麗、強大!

《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終身。

9月1日是我們全國中國小校開學的日子,在央視的熒幕上看到《開學第一課》,這堂特殊的“第一課”是由社會各界名人、奧運冠軍以及災區同學一起上的四節課。

《開學第一課》,它以生命意識教育爲主題,“知識守護生命”,開宗明義地詮釋了珍惜生命的意義所在。倡議大家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公益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組成: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潛能需要激發,潛能會贏得生命的機會。堅持可以創造生命奇蹟,面對人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面對災難,團隊精神顯得尤爲重要。 快樂是健康的金鑰匙,追求快樂,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正如在這次災難中的倖存者更要笑對新的人生。

通過《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樹立生命意識。樹立“生命高於一切”的觀念,尊重生命,同時,培養生存能力。 訓練應急避險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2200餘名學生、百餘名老師在1分36秒內,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場上,無一傷亡。這正得益於學校時刻把災難想在心中,決不把訓練當形式,走過場。

生命本身既不是禍,也不是福,而是盛載禍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將它變成什麼。《開學第一課》讓每一個學生都加倍地珍愛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