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求職

國小教師教育日誌

求職2.41W

教育教育者的一種享受。教育是教師的主動性行爲,其主動性表現爲教師的勞動和奉獻的自由。下面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國小教師教育日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教師教育日誌

  國小教師教育日誌1

教育應該是一種享受對於師生雙方來說,所有的教學,以至整個教育,都應該是一種享受,享受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種享受。教育是教師的主動性行爲,其主動性表現爲教師的勞動和奉獻的自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正因爲滲透了教師的心血,體現了教師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才蘊藏了無窮的樂趣,使教育者本人從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的勞動是一咱不同於一般勞動性質的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可供選擇,需要的是教師本人忘我的奉獻——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這種奉獻本身又是一種獲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獲取,在獲取中享受。

其次,教育是學習者的一種享受。就學習者而言,他們相對於教師有一種受動性,這種受動性並不是對外力無奈的忍受,相反是學習者對教育的積極享受。一方面,作爲學習個性,天然具有一種趨美衝動,即對美的樣式的敏感性和選擇性;另一方面,學習對象提供了學習者自我發現、自我欣賞的最好媒體。這些對象——人類總體勞動創造出的美的結晶,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從而給學習者帶來審美愉悅和享受。所以,學習是在生產中享受,在享受中生產,生產出個性主體以圓滿實現教育的目的,享受自我發現、欣賞及生命得以生長的歡欣。

再者,教育的終極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變成社會人、理性人,是爲了提升人性,使之儘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這,絕不能通過強制、灌輸來實現。精神的高揚、心靈的淨化、靈魂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經審美的享受階段就不能成功。因爲"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樂。"只有教育到了使學生感到"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時,教育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師生雙方纔能共同進入享受階段。

這種享受在教育教學中隨處可見:當學生突然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從而羞愧滿面,流下熱淚,深情地說出"老師,我錯了"的時候;當老師提出了學生急於想了解的問題,解析了學生急於想知道的祕密,使處於憤悱狀態的學生茅塞頓開,眼裏閃爍快樂光芒的時候,那種屬於精神上的享受便出現了。

半個童年 連日的大霧後,終於又見到了陽光。 搬一把藤椅坐在陽光下。天地宛如一個舒適的搖籃,被清風的柔掌,輕輕的搖晃起來。搖落了俗務的困繞,搖醒了沉睡的幸福亦搖醉了一片明淨的心情…… 眯起眼睛,貪婪着陽光蜜一樣甜美的親吻,任憑金色的芬芳一點點將我浸染…… 孩子們從身邊跑過,跌落了一地的歡聲笑語。 最喜歡這樣的他們。 拋卻了所有煩惱與壓力,忘記了功課和責備,還有父母那沉甸甸的期望……盡情的享受着童年,享受着藍天、草地與陽光。枚枚小小的向日葵在奔跑,那種快樂與活力是世上最動人的風景。誰能不爲之歡喜、動容? 於是,想起那句話來,說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半童年,一個是自己的.。那半個則是孩子帶來的。忽然就醒悟了,原來我如此的幸運,可以不斷的擁抱着一個又一個的童年。並且不停的“享用”着“半個童年”的快樂與天真。 於是,我俯下身子,拾撿起那一簇簇快樂的陽光,一串串暢快的喊叫;剪影每一張笑臉和奔跑的姿勢,用他們作爲我的材料,編織着我永遠也織不完的“半個童年”。

  國小教師教育日誌2

今天老師比較有空,特意給我們上了一下課,講了一些關於他自己的故事,還有就是他想傳授給我們的學習經驗,教師實習日誌。讓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老師的認識。

我們問他爲什麼會想到走上文學這條路,他說他那個年代很窮,沒有錢讀書,好不容易考上個大學,當時聽人家說人民大學最好,然後他就報了人民大學的文學系,漸漸的就喜歡上文學,由於性格比較內向又來自農村,所以當人家都去搞革命時,他就自己默默在圖書館中看書,這點在現在看來真的很難得,也許正是這段經歷才造就了他後來的輝煌和今天的成績。

再後來他就被分到了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在十年冷板凳的生涯中,他廣泛的涉獵各種書籍,爲了寫了本魯迅傳,他差不多看了XX多本關於魯迅的書籍和資料,也正是在這孤獨的十年,他完成了《中國小說史》三卷本,成爲了中國文壇上一位新興之星,也成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當然,他說,成績的背後是很艱辛的,他是在完全沒有經費的前提下完成的,稿費支撐了複印費,在沒有任何物力財力的支持下,能完成這一切真的太不容易了,好在“梅大學香自苦寒來”,範文《教師實習日誌》。

聽老師給我們講這些,我想他的用意也是很好的,他想用他的親身經歷來教育我們,告訴我們,成功的背後發生了什麼,怎樣才能成爲真英雄,踏踏實實的學習纔是最真的。

老師還給我們傳輸了一些他的思想觀,像“大文學觀”、“文學大學”等等,在當代學術上是很具有影響力,他說他能提出這些思想得益於這些年的紙上研究和實地考察,以及在英國交流學習的經歷。

在學習方法上,他提出要鍛鍊腳力,像他在福建實地考察時,50多歲的一個人騎着自行車,行了30多公里,讓我們驚歎死了,完全不得不敬仰眼前這個既深邃又可愛的老頭子。他還說,人嘛,要學會變通,像這種硬是要開的會,你可以只開半天,另外的時間就抓緊周邊轉轉,說不定就會收集到意想不到的材料,當然這些生活的經驗他也給我們講過許多。

總之,在我看來,這是既真實而有不乏情趣的人,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