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門】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九篇

作文2.8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合集九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都在隨著一代代人由無知少年到迷茫青年到悔憾晚年而沒落。大師已去,再無大師,傳統文化也尾隨著大師們的腳步漸漸遠去了!國民作為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盡其力。下面是關於傳統文化的流失作文。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流逝

點點落紅,縱使嬌羞,脫離了花萼,終究凋零。片片落葉,縱使蒼翠,告別了枝幹,終究枯萎。顆顆沙礫,縱使金黃,背棄了土地,終究飄遊。於人,放棄了自己的根本,終究無依無靠,毫無建樹。

然而,在充斥著慾望與利誘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信奉“金錢至上”的生存法則,而忽視了對文化田園的守護與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破了人們的精神防線,攻陷了一座座空虛的堡壘。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深沉與厚重,五千年來的血脈相融帶給我們的是又怎樣的震撼與感動。但當現在的人們離我們的“根”漸行漸遠之時,帶給我泱泱中華的,又是怎樣的哀傷與悲痛!當我們任性地告別了枝幹,背棄了土地,脫離了根本時,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傳統,我們摯愛著的一切也正向我們發出無聲的呻吟。他們將悲痛與惋惜化作一滴晶瑩的淚水,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

曾幾何時,安塞腰鼓仍舊隆隆地震撼著陝北大地,那激昂的鼓點敲打出那群面板與土地同色的漢子們的樸素與豪放。曾幾何時,鑼鼓與嗩吶仍舊嘹亮地衝擊著人們的聽覺,人們在紅衣綠扇中舞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曾幾何時,尚可撐一把油紙傘漫步於江南雨巷,看臨溪而坐的老人們喝茶談天,看赤腳的孩子在雨中嬉戲,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綿綿細雨裡。曾幾何時,人們仍會為過年而欣喜,忙裡忙外圖的是一個熱鬧。曾幾何時,國人尚記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尚會為之歡喜為之憂。

白駒過隙,世殊事異。大街上播放著英美歌曲,與之同來的是無數年輕人瘋狂的尖叫。書攤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韓漫畫湮沒,人們的頭腦中縈繞著的不再是《紅樓》與《三國》,取而代之的,是無益發展的文化糟粕。人們在聖誕前夕瘋狂購物時,業已忘記春節與清明。韓國搶先申請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而身為其原歸屬國的.子民們,卻有人說不出它的具體日期。

試想,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滯了秧歌,喧擾了靜謐,黯淡了習俗,還剩些什麼呢?我們的靈魂中,又剩了些什麼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囂、粗淺的殘渣吧。

仰望天空,依舊有陰霾一片;低頭尋覓,追尋逝去的曾經。抬手拭去天上的淚水,摸著胸口暗暗立下誓言:決不讓這本不該發生的一切繼續!撥開烏雲,我們收穫的會是陽光,燦爛的一片!

中華民族痴痴地守護並且耕耘了五千年的文化,是那樣的深沉與厚重,博大而精深,這就是我們的“根”啊!可是這“根”已經在呻吟,在哭泣,那淚就“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隨時隨刻都會化作滂沱,砸向我們的!該清醒了,在你如饕餮般品著“麥當勞”、“必勝客”中的油膩時,別忘了美國人曾經像研究原子彈一樣,納悶於我們的元宵,那餡是怎樣包裹在均勻的糯米麵裡的吧!在你幾乎一集不落地看著那沒完沒了的“韓劇”時,想一想《西廂記》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曾經使得初識漢學的英國人噼裡啪啦落下多少激情淚吧!在你買了一束玫瑰花裝模做樣地也過過洋人的情人節時,你真應該抬起頭來,再給那被王母娘娘一簪子便只能“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牛郎織女以以一片深情的牽掛吧!……

 [點評]一開篇,就是一組排比句,始終在扣合著“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根”,離開了“根”,是花,就得“凋零”,是“葉”,“終究枯萎”……人不也一樣嗎?一個民族不也一樣嗎?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文化可多啦!有京戲,有賽龍舟,有寫對聯,有下象棋,有放鞭炮……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賽龍舟了。

一到端午節,河邊就熱鬧起來了,那是大家都來看賽龍舟了!一個龍舟隊由十多個人組成,中間十個人負責划槳,他們一個個都很強壯;船頭上的`那個人,是這艘船的總指揮;站在船尾的人,則拼命地吹著號,不停給大家加油!

比賽開始了。鑼鼓震天響,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向前劃。船頭的總指揮有節奏地上下揮舞著紅旗,龍舟一個勁地向前衝去,乘風破浪,你追我趕。觀眾們都屏氣凝神,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伴隨著一聲歡呼聲,黃隊第一個衝過了終點,他們贏得了勝利,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賽龍舟很精彩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春節了。

關於春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我來給大家講講吧。古時候,人間出現了一個怪物,叫“年”,每到大年三十,“年”就會從地洞裡出來去吃人,人們都害怕得不敢睡覺,他們聚在一起說話,好像想將“年”要吃自己的'事情忘掉。有一次,一個小孩在院子裡玩,突然,“年”來了,“年”張開血盆大口,要吃小孩。小孩一慌,把一個鞭炮扔到火堆裡,噼裡啪啦,噼裡啪啦!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來,“年”聽到,害怕極了,頓時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一溜煙跑了。從此,每到大年三十,人們就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

到了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裡打扮得煥然一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貼對聯,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春節這天,孩子們也穿上了很漂亮的衣服,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相互祝福道道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可能,有不少人會吟那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也許,有不少人知道被評為20xx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劉延信: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可見他的孝心感動天呀!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鳥獸尚且如此,人何以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他們給予我們的這段愛,是與我們出生,至於他們離去,是長久,偉大無私的一段愛。而我們給父母的孝呢?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正如詩中所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果不及時行孝,留下的只有悲傷後悔和遺憾呀!

在許多人眼裡,對待孝的理解極為狹隘關於孝道的作文700字關於孝道的.作文700字。他們認為只有等到他們成家立業,父母衰老時才是自己行孝之時。可能有一部分人連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肯。現在就如此,將來就別提“孝”了,到了那時候那些人的良心就讓狗吃了。

父母的生日有誰知道?父母的體質有誰問過?父母的憂慮有多少人瞭解?

孝不止是父母老後為他們端茶送飯端唐喂藥,不只是父母年邁時的物質贍養孝應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恩……

合適我們才能為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撐呢???答:從想在開始……讓我們為父母儘自己的孝心,讓世界充滿孝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過大年是我們國家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家。他對一戶老奶奶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奶奶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家是幫助大家都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家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新年”。

每一年過新年前,從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小年”。除夕夜晚,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象徵團聚合歡;同時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徵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夜晚12點,也就是新年剛剛來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節過後,過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當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種有很多。按肉餡分:有鹹的、有甜的……按形狀分:有三角粽、有狗頭粽……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的,下面不讓它有空隙,放入一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餡,最後放進一點兒糯米,把粽葉蓋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奶奶包得這麼簡單,自己也想包,便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說:“奧麗,不是奶奶不給你包,而是你不會包,等你長大了,再給你包好嗎?”“不嘛,我就要現在包!”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只好讓我先去洗洗手,拿一個最小的粽葉給我。我想:哼,奶奶真偏心,自己拿這麼大的,給我的這麼小。我不滿意的接過這個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先把粽葉捲成三角圓柱形,不讓下面有一點空隙。然後放入一小把糯米,正準備放肉餡時,卻發現米不知道從哪裡全部漏出來了。我疑惑的看著奶奶,奶奶卻在一旁看著我的`小臉笑彎了腰。奶奶走過來,將我手中的小粽葉重新捲成三角圓柱形,:“來奧麗,拿好了啊,我放米了,不能再讓米漏下來了啊!”

奶奶笑呵呵的對我說。我雙手拿著粽葉,緊張極了。“手放鬆,上面放鬆,下面捏緊”奶奶一邊放糯米,一邊對我說。在奶奶的幫助下,粽子包好了。粽子放進鍋裡,開始煮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把我吸引了過去。當粽子出鍋時,我馬上去拿了幾個。當吃到自己包的時,我的心裡甜甜的。晚上,媽媽送我了一個香囊,它散分著清香。我掛在胸前,人人都說好看呢!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也十分有趣。我以後一定要多做端午節的活動,體會體會它的快樂。名師點評:文章講述了小作者跟奶奶學包粽子的事情,讓讀者見識了包粽子的全過程。這篇文章的條理很清楚,先介紹故事的起因,接著介紹粽子的品種,然後再介紹包的過程和品嚐的過程。文章選材來自生活,展現了溫馨的家庭生活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文章如果沒有筆誤就很不錯了。“奶奶經不住我的能牙利齒”中的“能牙利齒”是“伶牙俐齒”,這個成語用得也不太恰當,建議改為“軟磨硬泡”。

“它散分著清香”中的“分”改為“發”。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內容摘要:中國猶如是一棵有著五千年曆史的古樹,而它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數年不倒就在於它的根。它的根博大而精深,蘊藏著華夏民族無數的瑰寶,令人歎為觀止——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可是面對這樣博大雋永的文化,卻有無數的青少年對此無動於衷,而是身陷於那些所謂的主流文化的泥潭之中,更有甚者將其抹上本不應有的色彩。如此種種,如何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青少年;教育

一、傳統文化青少年的關係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唐詩》、《宋詞》、《論語》、《孟子》等都是其中出類拔萃的經典作品。因為它們是文明的精髓,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化身,不管經過多少年風吹雨打的磨礪,它們永遠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永不收斂它們奪目的鋒芒。正因為如此,對於今天的`青少年而言,它們的意義仍是極其深遠的。

這些傳統文化是一種寶貴的精神給養,它們本身就有很深很濃的古典韻味,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休養我們的品性,對我們自身素養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這樣說,這些散發著沁人清香的傳統文化,離我們越近,就越能給予我們溫暖、感悟和力量。因此,我們應選擇把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帶在身邊,種在心裡。

而另一方面,青少年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必定要經過它們的雙手代代相傳。如何才能讓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融入今後每個國人的靈魂,也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

一日,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句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同學們在臺下茫然的看著老師。老師問道:“你們知道這個‘子’是誰嗎?”大家面面相覷,一陣交頭接耳的唏噓聲後,仍是無人應答,只有一位同學似乎略有所思地喃喃道:“是孟子還是莊子?”老師見此情此景,幾乎無言以對,只好大吼:“是孔子!”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似的“哦”了起來。老師呆在那裡,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所中學的七年級課堂上。

或許你會認為是這所學校的教育質量太差,但是,《新聞週刊》曾於20xx年5月4日在《當代青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態度》一文中公佈了一組資料:“當被問到”對於古代經史子集“的閱讀情況時,有79%的人答”偶爾翻閱“,13%的人答”敬而遠之“,表示”深惡痛絕“者有2%,只有6%的人說”愛不釋手“。而對於四大文學名著,答”都看過“的有27%,”多次看過“的15%,而只”看過其中一兩部“的卻高達48%。”在對於傳統藝術的喜愛程度這方面上,“有42%的人表示對於京劇或其他某個地方劇種”可以去看看“,與表示”不感興趣“的一樣多(42%),還有4%的人表示”非常討厭“,只有11%的人”非常喜歡“。”

儘管這已經是20xx年的事了,可直至今日,這種問題並未隨著時間的年輪而銷聲匿跡,反而又“重出江湖”了。近日,我在網上偶然看到了《紅樓夢》的“非主流”版。圖片中的林妹妹剪著碎髮,頹廢地坐倚在闌干上,死氣焉焉的樣子;薛寶釵也染了發,一臉的盛氣凌人。這還是昔日的古典名著《紅樓夢》嗎?這簡直是在褻瀆,在糟蹋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是曹雪芹先生還在世,看到這些,必定要失聲痛哭了。

全世界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書,第一本是《聖經》,第二本就是中國的《老子》。國外的大街小巷中到處都是人們捧著《聖經》的影子,而在中國,又有幾個人曾翻開過《老子》的扉頁呢?

這些所有,都向我們極其嚴肅的揭示了一個問題,並督促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

三、如何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有問題就要想方設法去解決,在這裡,我僅提出我的幾點建議。

1、開設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讓青少年認真學好一樣東西的前提就是興趣。因此,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應竭力做到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在課堂上,老師要儘可能繪聲繪色地向同學們講述一些關於諸子百家及中國古代各派名人的故事,可配有觀動畫、看電影等多媒體娛樂活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讓他們能津津有味地聽課。

2、將傳統文化作為學生學業考核專案。這是通過考試來引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但又必須區別於其他考試,否則豈不是又要讓學生們叫苦連天了?因此,我們要採用不同的形式。考試時,只需回答最基本、最簡單的填空選擇題,而想獲得高分,就得靠平時的努力。老師將根據你平時在課堂上的認真積極程度進行主要評分,此外將測試你的古典作品閱讀量來作為另一個評分要點。而這門課的總分值又佔得不是很大,以20~40分為最佳。這樣就能達到既不給學生施加太大壓力,又能更好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的完美目的。

3、利用假期組織學生舉辦夏令營活動。在夏令營活動中,帶領學生參觀孔廟、名人故居或歷史博物館等具有傳統文化教育意義的地方,還可以舉行演講傳統故事、誦讀經書、詩歌、唱戲曲等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讓學生們進一步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更細緻的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實踐中思考,在娛樂中學習,與傳統文化零距離接觸,讓傳統文化滲入他們心中。

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老師、家長、學校,更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將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延傳下去,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8

“糖畫兒”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食糖工藝美術,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糖畫兒就使用糖來作畫。這幅畫可以觀賞,也可以食用,作畫方式也很簡單,一個小火爐,一把不大的鐵勺,一塊一尺的光滑石板,作畫的原料是一些融化的.糖稀。

我第一次見到“糖畫兒”時是在時代廣場。那天,廣場一角圍滿了人,我擠了進去,看見一位老爺爺在用糖稀畫畫,我感到十分新奇,他正在畫一條從水裡躍起的鯽魚,他正以非常熟練的手法勾勒出魚的輪廓,然後迅速把它拿起來,輕輕地在魚嘴兩側抖了兩下,魚嘴上立刻生出兩條細長的魚須。呵,太像了!這哪裡是一幅畫呀!簡直是一條躍出水面的活鯽魚!

我喜歡看“糖畫兒”,喜歡吃糖畫兒,更想學會做糖畫兒,讓這門文化手藝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9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裡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裡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裡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標籤: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