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論語讀後感(集合15篇)

觀後感1.1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讀後感(集合15篇)

論語讀後感1

自從我有了《論語》這本書,它就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令我感受最深。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別人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生氣,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嗎?”這句話真是一句千古真理呀!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別人不理解你。爸媽有時不理解你的感受,同學有時不理解你的行為等等,可是,只要我們不惱怒,心平氣和地面對他們,這樣你以後一定會成為一位有修養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在作文班學習,在課間休息時,我發現前排同學張樑的書掉在了地上。於是,我走過去,彎下腰,正想拾起那本書,張樑走了進來,不分青紅皁白就斥責我:“你幹什麼,怎麼把我的書扔在地上?”還沒等我解釋,就轉身把我的書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看著他,我還是默默地撿起他的書放在了他的課桌上,然後彎腰拾起自己的書走向座位。旁邊的同學看見了,走過來批評了張樑。張樑這才知道書是在自己走出座位時碰到地下去的。下課後,張樑忙向我道歉,從此我倆就成了好朋友。

“人不知而不慍”是一種品德。通過《論語》的這次解讀,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寬巨集大量一些,不應該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如果世上每個人都學著做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學會做君子,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快樂,更幸福了。

論語讀後感2

聽著風的聲音獨自徘徊在幽靜的小路上,手裡拿著本《論語》,邊走邊看,隨著孔老先生,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課堂,多麼希望我的面前出現孔子,出現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

也許,我的願望被願望女神實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白鬍子留到胸口的年過花甲的來正披著長衫頭戴高帽坐在草地上誦讀,寬寬的額頭充滿智慧,炯炯的眼神那樣尖銳,我有點不相信了,上前問道:‘‘您是孔丘先生嗎?’’孔丘先生滿臉微笑回答道:‘‘敞人乃孔丘也!’’他悠悠的扇著羽毛扇,我聽他那麼一說,嘴巴變成了O型,他摸摸鬍子,又有點詫異:‘‘小姑娘,又什麼事嗎?’’‘‘我能和你聊聊嗎?孔老先生。”我恭恭敬敬的問。孔老先生放下書,拍了拍長衫,“我們去湖邊走走,我好散散心。”

我們並排走到湖邊,我望孔老先生,久久凝望他。“您的論語為什麼能感動他人?”“是生活,身活的影響啊。”

孔子和我在一處駐足了,前面一棵柳樹。孔子摸摸柳樹,說“你能從這棵樹上找到什麼亮點嗎。”我望望樹,這棵樹一無所有,沒有粗壯的樹幹,我搖了搖頭,“看他馬上就要死了還那麼頑強。”我忽然想想,生命原來那麼強大。孔子說:“寫作也是這樣,領悟了美,發現了美,就能寫出真遞。”天以暗下,一切歸於寧靜,其實美就在身邊,就在心裡,只是人們把它拋棄了。

論語讀後感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面不患乎?與朋友交而本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盡心竭力,按時上課不遲到,上課要認真聽講,上課積極發言,不和旁邊的同學們說話,回家寫作業要認真,寫字要工整,上操要認真,動作要規範,在學校要遵守規矩,老師分配的各項任務盡力去完成。

和朋友往來方面,廣交朋友,關心朋友,團結朋友,重要的是誠實地對待不要欺騙朋友,發現朋友有困難的時候要幫助他,朋友之間要相互鼓勵。

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每天要複習,回家寫完作業後要複習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鞏固知識點,不會的問題及時要問老師,以前學過的知識也要複習,難的題要多做幾遍。

我們每天要上面的三點總結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管什麼事情要盡心竭力地去做,同朋友往來以誠相待,所學到的知識經常要複習。

論語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論語》八則。這讓我深有感觸,首先,我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吧!

《論語》是儒學經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編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摘選自《論語》中的八則。

第一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則講述的是學習的態度要端正,要時常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才行,以及為人的胸懷要寬廣,不要因為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恨別人。第二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講的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品質,不能不懂裝懂。第三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是學習由深到淺的境界,學習有知之、好知和樂知三個過程,以學習為樂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好知和知之的基礎上的。第四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講的是幾個人同行肯定有值得自己學習和改正的地方,學習好的,看到壞的,改正它。還有的四則則是講做人要堅強,學習上要經常溫習,有自己的見解才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做事不能求速成,不能貪圖小利,想要速成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不能光思考,不做,要學習。

我以後也要按照這樣做才行。

論語讀後感5

子游講:“多次諫言君主(而不取),就會遭受侮辱;多次直言朋友的過錯(而不從),關係就疏遠了。”

此篇為里仁篇最後一篇,與整篇的內容不能融為整體,恐為後人補添之句。

讀《論語》當有質疑之心,尤其是存在邏輯謬誤的地方,寧可存疑,也不可強解。

奉《論語》的一字一句為金科玉律也已被視為腐儒。

此篇論述的為人之常情,講真話難,因為真話會駁人面子,即使我們常常處於為對方考慮而講真話,除非胸懷極其闊達之人,才不會計較,一般人在被人指錯的時候,內心應該都是不那麼舒坦的。

作為下屬和朋友當然有責任去告知上司和朋友他們的過錯,但是如果過於繁瑣,也會導致關係緊張,而最終結果卻是自己受辱了,甚至最後關係破裂。

正是會擔心受辱,所以一般人往往選擇了不講真話,所以現在的朋友之間以相互點贊為流行,一旦出現批評和指責,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但當朋友之間不再有相互的規過,那朋友的關係是親密了,但是內心卻總是疏遠的了。

不講真話和講真話過於繁瑣都不應是朋友之間相處方式。朋友之間的也要講究溝通技巧,一個人的情商就非常重要了。

論語讀後感6

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緩緩地打開了論語。偶然的一瞥,看見了述而篇的”敏以求之者也。“我好奇地翻開,細細地 品味這句飽含哲理的話。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是一個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人,而是一個愛好古代文學,勤奮、對知識敏感而去尋求 知識的人。孔子在這句話中,把自己比作一個勤奮好學的人,在勤奮和好學的雙重努力下,從一個”非生而知之者“變成一個博古通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說明了 知識來自於對知識的敏感、勤奮的求學,雖然每個人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但是要獲得知識,除了勤奮敏捷的尋求知識,再也沒有其它的捷徑了。古時候,諸葛亮 在讀書時,老師以雞叫為下課。而諸葛亮為了多聽老師講課,便從家裡帶了一些米,當雞快要叫的時候,便撒一把。當米撒完時,老師已經多講了一個時辰了,諸葛 亮也因此多學了好多知識,成為了傑出的軍事家。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的聲音仍在我耳邊飄蕩,但勤奮、對知識敏感而尋求知識,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卻永久烙在我心上。

論語讀後感7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忙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

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我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此刻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僅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我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當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理解!“信”是我們一向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期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完美,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後感8

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于丹教授在她談《論語》心得時,開篇就講到: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在當時奴隸制的野蠻情況尚存在的情況下,孔子能說出這樣的見解,不但顯示了他對於德、禮重要性的充分認識,而且表現了他對“治國之道”的精通。事實上,人心的“規律”確實如此,強制只會引起表面的恭順,暗中卻積聚逆反情緒;而用積極的教化疏導手段,則會激起其自身的內在的“自治”因素,從而使民心淨化,天下安穩。這無疑是一種待人處世的大智慧,深刻領會其實質要領且加以靈活運用,將會使人們在生活事業中受益頗多。

所以我們說:小勝憑智,大勝靠德,只有德,才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根本。

論語讀後感9

聽了劉定一老師的報告,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幾年以前,我曾經開設過一門自主選修課《lt;論語gt;導讀》,以夏傳才的《論語講座》為經,以楊伯峻的《論語譯註》為緯,參考楊樹達的《論語疏證》和司馬遷的'《孔子世家》,分專題講解《論語》。今年上半年,我還做了一個嘗試,讓高三學生每個星期讀一章《論語》,寫讀書札記,然後利用答疑的時間講解學生在閱讀《論語》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

兩次講解《論語》下來,讓我益發覺得給中學生講解《論語》之必要。起初,我只是覺得,現在的高中生,至少應該完整地讀完一部文言文的著作。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打破中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才能樹立學生閱讀文言文的信心,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良好語感。而《論語》作為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讀本,堪稱絕佳的文言文入門讀物。

劉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讓中學生閱讀《論語》的育人價值,更加堅定了我讓學生閱讀《論語》的信心。我打算在下個學期的高三教學過程中,用十週左右的時間,帶學生讀完《論語》。大體做法如下:以楊伯峻的《論語譯註》為學生用書的底本,人手一冊橫著讀《論語》,每週讀兩章,摘抄5—10則,並撰寫讀書札記。以錢寧的《新論語》為教師用書的底本,每週固定一課時,分專題開設《論語講座》,深入闡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論語讀後感10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後感11

讀《論語譯註》已有三週,這本書大概是同學們在所有已讀書籍中讀的最慢的一次。從不懂到看翻譯,從看翻譯到得不到智慧,讀的慢,讀不懂是自然的。為此,推薦趙文瑄主演的《孔子》電視劇讓學生在週末的時候看一看,來幫助自己理解書中的語錄。從上課的回答中,從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從週記中,慢慢發現他們讀出了少許的味道,這實在是讓我興奮不已的事。

半部《論語》治天下,“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都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希望《論語譯註》這本書的閱讀帶給學生更多的人生智慧。

在欣賞《論語》時,我慢慢地去咀嚼它,規範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步入高一時,我急於求成,忽略了對公式定理的理解,學得不紮實,使一次次的考試失利。現在,我讀《論語》時深有體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等一些話語使我受益匪淺。它倡導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多複習,多重複更有用。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它的原則,不僅僅是學習,更是生活。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論語讀後感12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雲裡霧裡,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幹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裡,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裡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麼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於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型別,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於推卸任務,也許源於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係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櫃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裡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論語讀後感13

春節之中,從噹噹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鬱症,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箇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絡,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註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於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聖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後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讀後感14

讀《論語》有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人在一起,也有值得學習的,那麼,全班三十四個人,難道就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嗎?

上一、二年級時,我考試成績不好時,總是希望考得好的同學下次考得很不理想,我們就能“扯平”了。但是,到三年級時,我的成績就跟不上了。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明白了要虛心學習,不能指望別人為你做什麼。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追上大家。於是,我上課認真聽講,眼睛緊緊地盯著老師,好像一眨眼,老師就會消失一樣。一開始,我先保證每節課發一次言,再慢慢增加發言次數。課前認認真真地預習、批註、讀課文。課後就認真地把該默寫的都默寫一遍,該背的都背一遍。考試時,我寫完後認真檢查。而原來,我上課一直畫畫、一個字都聽不進去、更別提發言了。課後就什麼都不管了。考試做完題就無所事事,盯著卷子發呆。

我漸漸追上了大家,為此,我很高興。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要靠自己來完成目標,只要努力了,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論語讀後感15

閱讀《論語》,讓我產生了兩點感受:

1、應該注重品德修養。一個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品德,學問和成就尚在其次。返觀我近幾年的成長之路,在專業發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急功近利、投機鑽營、愛慕虛榮等毛病卻也在潛滋暗長,想當官、想出名、想讚譽,有時為了達到目的,甚至背離了做人的原則,還為自己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現在想來,這些都背離了君子的“道義”,應該是為人所不應有的,是思想上的斑斑劣跡。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敢於將自己作“解剖”,用原則為行動護航,把一個大寫的“人”立起來!

2、理論應該與行動相結合。近幾年,我一直保持著較好的閱讀習慣,讀了不少書刊,而且涉獵到教育、教學、科研、家教、為人等諸多方面,但我也產生了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學習的理論沒有與行動很好地結合!學習的目的應該是改進實踐,這是學習的根本目標。如果只有閱讀數量的積累,沒有實踐中的靈活應用,閱讀會有多少意義呢!我希望自己閱讀走精品之路,悉心研讀最有價值的書,將圈點勾畫、批註心得、聯絡實際、靈活應用融為一體,讓閱讀的收穫最大化!

標籤:讀後感 論語